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精选7篇

发布时间

《老人与海鸥》是邓启耀编著的一部文学作品。该书籍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表达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差异网为您带来了7篇《《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篇一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容也就读懂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⑶画出描写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

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

4.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四、品读感人的一幕

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

2.指名反馈。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

4.全班朗读这些句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组成词。

饼(   )  驻(   )  遗(   )  涡(   )  啄(   )  祥(   )  瞻(   )

拼(   )  拄(   )  遣(   )  蜗(   )  逐(   )  详(   )  檐(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一幕里埋藏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这样?

二、品读句子,赞颂老人美好的行为

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因为老人长期坚持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2.再读课文1至11自然段,把描写老人和海鸥的句子全找出来。

3.集体反馈,品读情感。

⑴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说明老人勤俭,对海鸥有无私的爱。)

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娴熟,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⑶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

4.教师: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5.拓展想象: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6.教师小结:“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因为我们被老人爱护海鸥的美好行为深深打动了。)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像文中的海鸥,因为老人的关爱,它们和老人建立起浓厚的感情。老人去世了,海鸥们也会悲伤。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用你们的爱去关爱那样可爱的动物吧。

四、作业设计

1.读下列句子,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⑴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             )

⑵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              )

⑶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

⑷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             )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篇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习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

学习链接: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坐落着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雕塑名叫“海鸥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老人去世时,无数海鸥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盘旋数周后,纷纷落地整齐地肃立成两行,为老人守灵数十分钟。这一年,老人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在昆明家喻户晓。2005年红嘴鸥莅临昆明20年,这一年昆明以红嘴鸥来越冬数量之多、保护与研究之卓有成效、人鸥和谐持续时间之长而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鸥之乡”。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海鸥老人”再次被人们想起,于是人们倡议捐款,就为老人塑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尊青铜雕像。

学习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畔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写下课题:

二、自主学习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在叙述老人与海的故事当中,哪一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这段话你能用一句话或小标题概括出来吗?

三、合作探究:

学习第一部分

找出课文中表现老人爱海鸥的句子,抓住关键字词,细细品读。

1、喂海鸥(抓住老人的动作描写):

从中我体会到:

2、唤海鸥(注意老人的神态描写):

从中我感受到:

3、谈海鸥(抓住语言、神态描写):

从中我读出了:

学习第二部分

老人去世后,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怎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几个“意想不到”?)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海鸥好像在说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抓住海鸥的动作描写来体会)

四、展示交流

由小组长安排推荐回答,师适时做点拨、补充。

五、总结:

课文作者通过对老人和海鸥细致、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及爱鸥、护鸥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更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表达这种感情。(可以自读、齐读、互读全文,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六、拓展延伸:

本课中人鸥之间的感情无不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一谈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也可以提出建议。

9、《老人与海鸥》练案

练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想象文中重点语段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留心观察,完成习作,练习细节描写。

4、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积累语言。

练习内容: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划“”。

撮(cuōzuǐ)嘴亲昵(mìnì)滇池(diandiān)

旋涡(guōwō)似的(shìsì)塑(suòsù)料

二。读拼音写汉字。

bǐngpǔyìcuòjímíngqǐ

干写扬顿祥叫盼

三。在用字正确的一组后面的里打上“√”,并把其他词语中的错别字用“”标出来,把正确的字依次写在括号里。

1.退色节奏乐普应声而来

2.盘旅企盼资势抑扬顿挫

3.滇池旋涡海鸥有声有色

四。连线。

打扫得相同的默默地亲昵地看得

清楚干净翅膀注视说话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青蛙聚精会神地捉着害虫。

青蛙捉害虫。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小明看书。

爱学习的小明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看书。

老人喂海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从所填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a)布衣,背一个(b)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c)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从a、b两处,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个的老人,从c处,可以体会出老人。

2.老人把饼干放在湖边的围栏上,开一步,起嘴向鸥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几下就。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飞成一篇。

这是关于的一个细节描写。与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扫”字把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的场面,像,更像。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抑扬顿挫的意思是:

4.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我们好不容易。

从海鸥的这些举动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七、阅读段落。

读课文15—17段,做以下练习题。

1.“发生了一件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2.用“”划出描写海鸥动作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

4.短文第三段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八。篇章。

1.《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事例表现了_____________;后一部分通过老人死后,__________________等悲壮场面的描写,展示了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抓住了老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以及海鸥的________描写,将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3.全文共有六处省略号,作用有所不同,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九。拓展。

写一写自己知道的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同学从你对动物的描述中,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并从中体会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字数不少于500。

9、《老人与海鸥》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2、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3、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四、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五、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学生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三、再读课文,质疑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评: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此环节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3)“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评: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1)“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2)“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评: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生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评: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学生练笔的方式,避免了老师的说教,也进行了写的训练。]

四、拓展: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评与思: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要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 篇四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文本描绘了老人与海鸥真诚相伴、生离死别的感人场景,尽管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厚重情味。

课文后半部分的“海鸥送老人”情景让人们“意想不到”!这样的语言现象更能引发阅读欲望。然而,笔者在细读文本之后发现,课文前半部分的内容中还有许多细节更应开发,只有在充分领悟到老人对海鸥的至情,才会明白最后海鸥们“匪夷所思”的举动。于是,我把教学的重点聚焦到了老人喂海鸥的“舐犊深情”上,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教学行走。

一、浓缩一种境界,感知亲情

在自由朗读、学习词语后,通过让学生读着词语想象画面,他们很快勾勒出了课文描绘的两个场景,“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这样的整体感知,是要渗透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布局,让学生心中有数,而不是盲目地开掘课文。紧接着,我缓缓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词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你感觉老人与海鸥简直像什么了?”学生脱口而出:“亲人!”如此,课文就浓缩成了一种境界!那就是——老人与海鸥的亲情。“同学们,课文中有一个句子验证了大家的观点——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是整个文本的核心,两个画面也正是通过这个句子进行切换的。尽管句子表面看来平实无奇,实则具有很大的张力。在出示这个句子之后,我就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感悟得太多,理解得太多,而缺失了同样对学生具有很大意义的质疑问难、反诘颠覆的学习方式。经过讨论,我们以“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与海鸥怎么会像亲人?”为问题引擎,发动了全文!

二、聚焦四处特写,感悟亲情

■二十余里!

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句子。首先从“只为了”我们可以感受到不一般的情谊,但还不是很深刻。于是在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感受“步行二十余里”:“你们知道一般人步行二十多里需要多长的时间吗?老师告诉大家大约两个多小时!而现在这位驼了背的老人,你觉得可能要走多长时间?”孩子们转念一想说:“三个多小时。”我又追问:“那么一天打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六七个小时。”他们异口同声。“孩子们,在每个冬天里,老人每天都需要赶六七个小时的路。却一心只为了——”“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这才叫亲人哪!”

■饼干丁!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这是文本中描述老人喂海鸥的句子。从老人娴熟的动作和海鸥应声而来的表现中,孩子们一下子读出了老人与海鸥关系不一般、互相很熟悉。我并不就此打住,而是紧接着引导孩子们:“你们从这个‘饼干丁’读懂什么?什么是饼干丁?”首先区别“饼干丁”与随意掰开的“饼干块”、捏碎的“饼干末”是不同的,它是仔细地掰成了一小块一小块。“那么,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们马上缓过神来,争着说:“太大的饼干块海鸥吃不进去,而且可能会因为相互争夺而受伤;而饼干末根本吃不了,还可能被风吹散,饼干丁最合适,海鸥们吃着也最习惯。”我由衷地赞扬道:“你们体会得真棒,想到老人的心坎里去了。”接着话锋一转:“这饼干丁不禁让我们回想起我们小时侯,谁喂我们东西吃,他们又是怎么喂的?”孩子们响亮地说:“我们小时侯爸爸妈妈也要把东西嚼碎了再喂给我们吃。”“是啊,而在这里,这老人喂海鸥的举动简直就像是海鸥们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亲人!”孩子们都很动容,小小的饼干丁包蕴着多么深沉的亲情啊!

■相同的白色翅膀!

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我想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个语言现象。然而我在细读中却发现作者这样强调“相同的白色翅膀”和“老人能否看得清”是有深意的。于是在教学中,当孩子们发现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起了名字,并且认得每一只海鸥时,我就引导孩子们关注这个句子。“孩子们,在我看来是相同的白色翅膀,而于老人,老人往往怎样?”“老眼昏花!”“是啊,老人老眼昏花却能认得每一只海鸥,你从这里读懂什么?”有个孩子马上起来说:“我觉得老人对海鸥肯定特别特别熟悉,天天呆在一起,而且注意到每只海鸥的特征。像‘独脚’确实只有一只脚,而‘老沙’是脚上有环。”孩子们都很认同。我接着追问:“这不禁让我们想到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时候,遇见一对几乎一模一样的双胞胎,然而谁一定可以一下子就辨别出来?”“他们的父母!”“是啊,只有父母才会对自己的孩子了如指掌!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我觉得老人也像是海鸥们的父亲一样,对海鸥们了如指掌!”“是呀!老人就是海鸥这样的亲人!”

■企盼!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这是文本所描绘的“老人喂海鸥”的最后一幕。这个充满萧索、遗憾情味的句子似乎喻示着悲情结局的到来。“读着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不一会儿,大家就把目光 ww www.chayi5.com w.chayi5.com 都关注到“企盼”。“是啊!企盼!那么你觉得老人企盼什么?”孩子们略一思忖便纷纷发言:“企盼也能到滇池去!”“企盼时时刻刻和海鸥在一起!”“企盼永远不要和海鸥分开!”我继续深入:“海鸥是一种候鸟,他们只有冬天才来昆明翠湖公园,你觉得老人还企盼什么?”“企盼每一年只有冬天!企盼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一起!企盼彼此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

在第二课时中,我仍以“亲情”为开掘点,以“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这个句子为核心,展开“海鸥对老人像亲人”的解读。比如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抓住其中的“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肃立不动”、“守灵”等词句,放大来体味。无论是“亲属”还是“守灵”等这些字眼都充分说明了海鸥已经展现出自己对老人的深厚情谊,海鸥是充满灵性的动物!

三、进行两次练笔,补白亲情

在扩散地解读之后,接着我还是引导学生回到句子“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像亲人一样”上来引导孩子们想象: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它虽然没有写在书里,也没有挂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得到。也许有一天一觉醒来,老人就感觉浑身无力,也许是昨天太累了,赶回来就病了,怎么办?你看到了怎样的老人?也许这一天喂完海鸥天色已晚,老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人……

第二课时,在充分体味的基础上,我仍进行了一次练笔,那就是:如果你是这群翻飞的海鸥中的一只,看着老人的遗像,想起老人十多年来和你们的相处,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这既是对文本的补白,更是让孩子们移情体验,感受海鸥对老人的至情的重要手段。通过这样的情境补白,老人、海鸥的形象在学生脑中更加清晰、丰满起来。每个孩子的描绘都会成为文本不可或缺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不断推动与丰厚文本情境。

四、实现三次拓展,铭刻亲情

在课堂的行进过程中,我还设计了三次小心翼翼的拓展:

(1)老人叫吴庆恒,他被昆明人亲切地称为“海鸥老人”。

(2)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十多年来,一到冬天,他都是这样走着来到翠湖的。

(3)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他与海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独脚”,就有“老沙”。

以此来层层推动孩子们感悟的深刻性,提升文本的感染力。实践证明,这样的适度拓展是有效的,更是需要的。这些拓展材料真正实现了价值:丰厚文本却不游离文本,渲染情境却不喧宾夺主,纵深感受而不颠覆感受。

课的最后,我将两幅画面来个整体呈现,进行总结:即使是一只飞翔的海鸥,它也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老人与海鸥创造了一种亲情般的境界,展现了一段亲情般的生离死别!亲爱的同学们,擦亮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敞开你的心胸,让你的每一根感觉的神经、每一个细胞都警觉起来,去感受这个世界中的一草一木,去聆听这个自然中的一鸟一兽,用信赖和亲情去与我们身边的一切接触,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创造出更美的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篇五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但是不知为何,今天发博文总是提醒让我重新编辑。于是,在一次次裁减中,教案越裁越简,不得已把教学目标也去掉了,才终于发表成功!请见谅!更请大家多指导!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发生在昆明的翠湖。

【设计意图及反思】前几稿在引入环节用了一些图片、音乐,让孩子们了解海鸥、翠湖。试教时候有幸得到特级教师胡君的指导,她让我思考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意义。的确,音乐、图片是孩子情感升华的助推器,在教学的起始环节这样设计,既费时间,而且课中教学增量又较难体现。于是,把这些看似形式的东西都去掉了,简洁明了地引入环节。实施后,是挺省时的,不过汪教授建议:适当提一下春城昆明有必要。抓住课题,采用更关注语言的引入方式,可以建议读读黑板上的课题,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题目,想说什么?“与”能否改个词。再说说看课题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 温馨提示:再请快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再想想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哪两件事情?

2、出示词语:读音或词语理解有困难吗?

【设计意图及反思】字词教学不是六年级教学的重点难点。所以,几次试教后决定在这里集中出现认读质疑就过去了。教学中,学生没有出现质疑。这块词语的教学是没有精心设计过的。汪教授觉得应该分层出现,或让学生分分类,这样的教学就比较有深度。比如:写老人的一类,写海鸥的一类。同时,部分词语是词组形式出现,不够规范。的确,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养成研究每一个细节这样的习惯,真正使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概括主要内容

1.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哪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老人去翠湖边喂海鸥。第二件事老人去世了,海鸥围遗像去送别。

2.  你能借助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设计意图及反思】该环节,利用课题帮助学生说说主要内容,既是一种方法的引领,同时又为概括有困难的孩子降低了说的难度。实施后,效果比较好!

三、聚焦老人。

1、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老人喂海鸥。“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读了这句话,你特别想问的?那就请你再默读2~13自然段,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找找吧!圈出他与众不同之处,可以是他的外貌、穿着打扮的,也可以是写他的动作、细节的一个词句。

2接下来就请你们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及反思】抓住老人的“与众不同”为主线进行教学,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体会老人对海鸥情感的“与众不同”。教学实施后,文章的主线清晰,效果较好!

(二)反馈品读重点词句,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句子一:穿着: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     从三个褪色中,让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些都说明老人与众不同的外貌。

2.     自己读读看,这段话里还有哪个字词让你觉得老人的与众不同?

这句话读了这么多遍,脑海中有没有突然冒出什么问题?

3阅读一段资料:

4.能不能用一个字或词说说你读后的感受?(清贫、节俭、拮据、贫穷)

5.指导朗读。

句子二:喂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很小心地放:你见到过一般人会怎么喂食?圈出动作的词语,说说还有哪个动作特别让你觉得他与众不同。

2.海鸥老人会怎么呼唤?(1)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体会“亲昵”)(2)今天你发言特别积极,徐老师也来叫叫。教师示范叫,问:徐老师怎么叫?(抑扬顿挫)。

3.一群海鸥马上应声而来。这“一应而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课文有许多地方就是在老人呼唤,海鸥应声而来中体现了老人喂海鸥的与众不同。还有这样的一呼一应的场面你发现了吗?请你划一划,读读。老人怎么“呼”?海鸥怎么“应”,呼应后又是怎样的场面?找到一处就起立,能找多处就更好了。

a反馈:  b这一呼一应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写结合:这样一呼一应的画面在老人和海鸥的生活中一定还有许多许多,请放飞你想象的翅膀,什么时候,老人还会怎么呼海鸥还会怎么应?

【设计意图及反思】前几次设计的读写结合点,放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有什么话想对老人说,老人又有什么话想对海鸥说。这样的读写点,是属于情感式的,缺少语言的前一点。在本次教学设计中,“一呼一应”是渗透在主板块中的教学思路,通过挖掘课文中老人和海鸥之间的“一呼一应”,特别是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词语,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及亲密无间的亲人般情感。再通过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一呼一应”的小练笔练习,在练笔前,借助板书引导孩子,也可以想想他们会有怎么样的动作、眼神、语言等。课文中的“呼应”成为孩子练笔迁移的版本,既降低了孩子们想象写话的难度,又使孩子的写话成为文章内容的有机补充,同时为更好地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作了铺垫。

(三)句子三: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1.你体会到什么?2.你能否用一个或几个“无论(   ),无论(   )”来说说你想到的老人要坚持每天来,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师引读:无论刮风下雨,老人——无论天气多么寒冷——无论路途多么坎坷——无论老人病得多么严重——

【设计意图及反思】几个无论(  ),让孩子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要这样天天坚持是何等的不容易。从而体会到老人对海鸥这份与众不同的情感。

五、回顾课题

然而,这幅美丽的图画在1995年就永远的定格停止了。……老人离世后,它们又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举动呢?让我们下节课来走进他们。

【设计意图及反思】这是课的结束环节,也同时交代了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课后,孩子们在议论:“徐老师如果再上下去,我就要哭了。”我想,孩子们已经走进了老人和海鸥的情感世界,他们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被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也许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节课完全改变孩子们的心里情感世界,但是,能够做得一课一得,也就足够了。

《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 篇六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课前准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人与海鸥》,出示课题,齐读。

2.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达到自然迁移,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内容。)

二、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1.过渡: 老人去世了,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感激翻开书本,读课文第二部分,把你觉得“意想不到”的事情勾画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2.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③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4.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师生合作读:此时,陪伴在翠湖边的只有老人的遗像,当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带到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

5.看到这些意想不到的画面,再想想“念”还可以换成什么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1.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真是感人。如果海鸥会说话,当它们肃立在老人遗像前时,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象一下,并写下来。

2.学生练笔,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喂海鸥

谈海鸥

海鸥念老人

《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篇七

抓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学生自读15~17自然段。)

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生:恋恋不舍。

生:难舍难分。

生:焦急万分。

生:心如刀绞般疼痛。

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生: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

生: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但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生: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交流1: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生:“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生朗读。)

交流2: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朗读。)

师:这里还两次写了海鸥的鸣叫,海鸥们似乎在说什么呀?

(生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师:“盘旋”“漩涡”是什么意思?

生:“盘旋”是指环绕着飞的意思。

生:“漩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在文中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一种速度,感觉到海鸥的多。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学生朗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老人与海鸥》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