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地理的教案(5篇)

发布时间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地理的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初中地理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巴基斯坦的基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2、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分析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1、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

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材讲述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部分已经涉及到,为了避免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设计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宗教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不足,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发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行。

2、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

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该节体现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

三。【教学重点】

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五。【教学用具】

巴基斯坦景观图片;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巴基斯坦铁路线、主要城市等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密切的国家----巴基斯坦

(板书)第三节 巴基斯坦

(提问)谈谈你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观图片)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巴基斯坦

A.南亚西北部的伊斯兰国家

1、地理位置

2、悠久的历史

3、民族与宗教

B.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

C.主要城市:

首都---伊斯兰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

D.探究活动

地理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2)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3)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能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和出现的问题。

(2)明确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就,增强爱

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

2、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一〕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过渡〕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17、P41第一自然段思考城市化对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影响

〔板书〕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过程对生活的影响

〔点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城市文明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板书〕(1)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点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是:改变了城市交通,促进了城乡交流,缩小了城乡差别

〔板书〕(2)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讨论] P41“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交通工具

〔点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运载量、速度、灵活度、污染);(2)城市的实际情况(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过渡〕城市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读P41“阅读”,总结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填写下表

[点拨]

1、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并且违反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

2、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上游失去了森林,则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机率,加大了防洪投入。城市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区域环境受破坏,城市也会遭殃,产生一系列城市病。

3、生态城市是指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和适合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做到:①统一规划; 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级系统; ③尽量种植适生的本土草和树; 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 ⑤依法保护绿地。

〔过渡〕以上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那么,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阅读图2—22总结我国城市发展趋势(PPT展示图2—22)

〔板书〕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点拨]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大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过渡〕结合P46“阅读”,讨论P47“活动” 议题1、议题2、

[点拨]

议题1: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议题2:合理。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城市化过程对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然与人文方面的问题及我国的城市化。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影响、问题、对策;一个主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即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请同学们结合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把它建设好,把它保护好。

〔课堂练习〕

1、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

①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②工矿企业排放③居民生活燃煤排放④光合作用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是生活污水

C、目前城市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

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

3、英国泰晤士河曾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它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1)1950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是 ,酸雨对生物界的危害是

(2)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和 。污水排入河流,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3)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 、 、 等。

〔答案〕

1、B 2、C

3、(1)硫氧化合物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2)城市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河水污染严重,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鱼类缺氧死亡 或 排入的有毒废水,使鱼类死亡(3)建立新城和卫星城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地理的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出江苏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二)了解江苏省极具水乡风韵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三)了解其以乡镇企业为特色的经济特征。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方案①:我们学习了有"齐鲁大地"之称的山东省,山东有孔子的故居,有五岳之尊的泰山,有水泊梁山,有蓬莱仙境,还有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沿着山东南行,就进人了我们沿海之旅的第六站--江苏。

方案②:放一首歌曲《太湖美》,然后提问:你去过尽显江南水乡特色的太湖风景区吗?它位于我国的什么省区?

讲述"自然环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中国政区"图(或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先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得出其地理位置: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居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河,西连安徽,北接山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再请 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指出:省会南京及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城市,和太湖所在位置。(其他同学补充更正,或让学生对照地图,在《填图册》上填出上述要素。)

2.把多媒体画面切换到"江苏分层设色地形图"(或教师出示相应挂图)。

提问:(l)江苏省海拔高低如何?(低。)

(2)江苏省的主要地形是什么?(平原。)

小结: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土地肥沃,人口较密。

3.用多媒体展示以下数据:

江苏省河道--2 900多条

全省湖泊--300多个

全省水库--1100多座

全省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千米

提问:有人称江苏为"水乡泽国",你们认为如何?

小结:江苏是水域面积最大的省区,水网稠密,平原地带,河渠交叉,河湖相通,有 浓郁的水乡风韵。

讲述"从经济地图看江苏经济"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要求学生看教材P.42"江苏省综合经济(2000年)" 图。让学生对经济地图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讲述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例。

(1)圆圈大小表示总产值大小,圈越大,总产值越大,反之越小。如:苏州的圆圈比常州的圆圈大,即表示苏州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常州城市国内生产总值。

(2)圆圈附近的数值即表示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具体值,如:苏州国内生产总值为1540.6亿元,常州为 600.6亿元。

(3)各 圆圈中不同颜色的扇形即表示三次产业的构成 ,扇形大小即表示各产业占总产值比重的大小。

(4)举例说明:教材P.42"江苏省 综合经济(2000年)"图中国内生产总值最多的城市是苏州,为 1540.6亿元,最少的是宿迁,为 200.6亿元。就产值构成来说,苏州第二产业产值最大超过 50%,其次为第三产业,最少是第一产业,说明苏州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而宿迁,第一产业占的比重较大,城市发展水平较低。

3.按照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同,江苏可分为三个地区:苏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

4.根据上述讲述,布置学生完成课本P.43活动题1、2、3,并补充苏中地区的城市。

总结:阅读经济地图的方法和步骤。

在讲述"乡镇企 业为特色的苏南经济" 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江苏政区"图,找到长江,并说明苏南地区的范围。

2.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苏南国内生产总值在1981~1990年年平均增长11.4%,比全省高1.9%,比全国高5.l%;在1991~2001年年平均增长15.7%,比全省高2%,比全国高 5.8%。苏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1年达 24 969元,比全省高 93.2%。按人民币汇率折算,约为 3 016美元。提问:结合教材,想一想,为什么苏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3.小结:苏南地区是我国乡镇企业的摇篮。在20世纪70年代,苏南人就开始发展乡镇企业,由于其起步早,规模大,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城镇的发展,这种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被称为"苏南模式"。"苏南模式"是工业化的新模式 ,是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的典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每一种经济发展的方式都有其存在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南以乡镇企业发展的"模式"也面临改造和调整。目前苏南乡企改制已达 97%,种种迹象表明,苏南经济发展的又一春天即将来临。

4.讨论 :江苏的经济发展与其交通有什么样的联系以及江苏发展水路运输的优势条件。

在讲述"太湖"这段内容时,可按下列步骤:

1.太湖是我国的第几大淡水湖?对照教材,结合实际想一想它有哪些功能?(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具有蓄洪。灌溉、航运、水产养殖等功能。其对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多媒体展示以下数据:

太湖流域面积占全国面积0.4%

太湖流域人口占全国人口 3%

太湖流域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14%

归纳:太湖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近年来,太湖蓝藻频繁爆发,导致沿湖城镇供水困难,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因此,治理太湖水污染已成为保护该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讨 论:(1)你认为太湖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对治理太湖污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活动:

1.阅读下列这段材料,召开 一次主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会。要联系实际讨论。

2."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托起了苏南的经济,但也让苏南人尝到了环境被污 染和生态被破坏的恶果。苏南人觉醒了,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近年来,环境保护促进生产力强劲发展的现实,让"只有碧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成了苏南人的共识,在口号的不断演变中,苏南人逐渐加深了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内涵的理解。

3.调查你家乡的工厂或企业,有哪些是污染环境的行为。根据所学知识,写一份调查报告。

附板书:

一、自然环境

1. 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水乡泽国

二、从经济地图看江苏经济

三、乡镇企业为特色的苏南经济

四、太湖

地理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的关键。

4.通过对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况”、“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难点: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初中地理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 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 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掌握,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

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 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5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