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教育信息化范例通用5篇

发布时间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教育信息化范例》,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 篇一

[关键词]体育档案管理 重要性 信息化管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330-01

作为一种历史记录,体育档案是指在过去和现在的学校体育教学、教改和科研等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声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记录,是学校体育教学事业的重要理论参考。体育档案是学校各阶段体育教学、教研的历程和体育科研的成果的的真实记录和珍贵资料,是学校教学、教改的重要科学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同时,作为学校的宝贵文化财富,体育档案是研究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学校体育档案的良好管理和充分利用,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以及学校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体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

体育档案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依据,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理论支撑。而体育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则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体育档案完好保存着国家各个时期的体育教学相关法规、政策和要求,可以为学校体育事业工作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思想指导和政策依据。另一方面,体育档案完善的记录和储存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体育素质的丰富历史,可以提供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参考资料和相关咨询材料,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对自身体育工作优势与不足作出全面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各类学校体育工作规划能够科学制定、切合实际,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进行体育科研的必要条件

学校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举措,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学校过去积累各类相关档案资料,可以从中提取出体育科研课题的信息资料,可以为体育科研者的观点和见解提供有力的史料依据,尤其是有关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全面记录。研究出的新成果又可以充当新的科研依据,循环利用,有利于学校体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评价体育教学和工作的信息依据

任何教学活动的评价,必然需要可信的信息依据。随着学校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学校体育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客观准确的评价,体育档案可以提供真实具体的历史记录和原始材料,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体育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下,针对体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体育档案的管理趋势逐步向信息化管理发展。

(一)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论

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又称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也就是结合相关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通过计算机扫描、信息录入储存到计算机数据库里,利用计算机存储体育档案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档案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变革,能够促使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的最大化效果得以实现。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通用性强、安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可视性强,方便体育信息的快捷检索,可以进行实时同步备份,所需的存储空间小,数据信息维护方便又安全。

(二)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是满足信息化时展的必然手段和必然结果。

现代科技的爆炸式发展,给学校体育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档案管理也必须跟随时代信息化发展的潮流,进行管理理念和认知水平的改革创新,从体育档案的管理内容和评价体系出发,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体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体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现,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与时展的同步接轨,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结束语

作为学校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档案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可信历史见证,可以为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为学校开展体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是促进体育档案利用性提高的必要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丽。优化体育档案管理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6).

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 篇二

关键词:高等学校 体育教学档案 信息化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给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体育课程标准下,高等学校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特点和功能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是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教学实践和体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经过整理立卷归档的各种载体材料。它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以下特点:(1)事实的客观性与归档的主观性。(2)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档案的内容极为丰富,包含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等各个环节。(3)社会科学性与自然科学性相结合。体育教学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计划与规划、文件材料和会议记录等资料既有社会科学性又有自然科学性。(4)排他的差异性和规范性结合的特点。体育教学档案能够正确地总结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从而为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考试评分标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有利于科学决策,宏观调控高校体育工作。使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校体育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规划,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宏观调控,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体育素质。(2)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体育教学档案本身就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通过建立教学档案,将教师零散的材料和经验系统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学识。(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4)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评估。在国家对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估中,素来都把体育列为重要的评估条件,经常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要使评估结论客观、准确,符合实际,需要查看被检查学校体育工作的历史纪录,体育教学档案则能为此提供真实具体的原始材料。

2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以体育教学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纸质体育教学档案数字化及现行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确保馆藏重要档案、照片、底片及录像档案数字化,集中统一于管理校园办公自动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体育教学电子文件,确保全校重要电子文件及数据库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并以校园网为基础,加快体育教学档案全文和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并采取实时动态管理办法,确保现行电子文件和数字化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数据库化。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2.1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不够重视。体育教学档案应该是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档案管理比较重视人事档案、科技成果档案、学科建设发展和管理制度档案等方面,而对体育教学档案重视不够。由于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限制了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2.2校园网与办公自动化的建设不够完善。高校档案工作高性能的软件设计还较弱,网站建设还只停留在宣传档案的法律、法规,扩大档案信息交流的初步阶段上,而体育教学的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则更落后。

2.3缺乏专业兼职体育档案管理人员。相当多的高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教学秘书代管,各类档案分散管理,有的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这样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必要的档案保护设施,对档案的安全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非常不利的。

2.4归档材料的及时性与全面性不够。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是否健全,将全面、直接地反映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与高等学校教学档案工作规范的收集范围相差甚远。其原因有档案室没有足够重视院系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有些资料散落在部门或个人手中,没有及时移交档案室。高等学校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指出:“归档的重点是本校在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实践各个环节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3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3.1提高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体育教学档案工作是体育教学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加强体育教学档案工作的宣传,提高体育部门负责人、体育教师以及档案员对体育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他们主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按时移交给学院档案部门作进一步的整理,保证体育教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有序性,领导要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费投入。

3.2加强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人才。目前,高等学校档案界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档案人员多方面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现代化技术技能的运用,通过培训来增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技术、实施的保障。

3.3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和文件材料的动态规律。教学档案管理者,应灵活掌握归档时间,及时收集,随时归档,不能消极等待。学校规定在每年开学的第一个季度,向档案室移交上一年的档案材料。坚决杜绝那些上交不完整、不系统的文件材料的情况发生,避免重要的体育教学档案的流失。

3.4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高校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实现信息化。首先,建立体育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将每份体育教学档案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填写在统一格式的计算机输入卡片上。其次,建立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应具有借阅、预约、查找、统计等功能。第三,建立计算机统计系统,对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以及量化的管理。第四,体育教学档案缩微化。缩微化已成为档案存储的重要发展方向,不仅能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而且在计算机处理档案信息工作中,能不断扩大信息存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楠。教育评估与学校档案建设[J].学校档案,2003,(1):43-44.

教育信息化 篇三

高校教育技术管理的加强有助于提升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水平,高校在进行教育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处理和改进,具体包括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建立健全网络与数字化信息系统、提升高校整体教育信息化水平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教育技术;高校教育;信息化

引言

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在不同的行业中,技术的发展都会推动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教育技术的管理,可以实现对高校教育的信息化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这对于现代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的信息化时代是现要信息化时代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进行运用,是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手段。

1教育技术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现在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高校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教育信息化的进行程的加强是现在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教育的信息化是组成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与建设数字校园的重要步骤之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营造一种信息应用的环境,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措施。通过对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使用,实现高校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发展。教育实现信息化是时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在时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必然结果。高校的教育技术与教育的信息化二者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例如:计算机的运用与多媒体的运用,就是使用教育技术的一种表现。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加强教育技术的运用与管旦,是现阶段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当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我国的信息化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的进行更新,所以在进行高校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不断的得到应用,但是应用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的具体要求,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份,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想要求生存与发展,那么就需要我们对掌握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其进行应用而符合信息化时展的特征。现在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高校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得高校对教育进行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范。而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不断进步让工作变得更加的高效率,而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的效率上升,对其管理所需要的人数与层数都进行了必要的缩减,这时组织扁平化的方向以经成为了大的方向。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教育的水平,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还可以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组织结构的改变,这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其中也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例如:高校教育中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达到完善。

2高校教育技术推广应用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中包含有许多的信息,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众多的高校各项工作内容,实现教育信息化是对校内所有工作内容的信息化实现,其所产生的影响应该是很多方面的。而在高校中最为核心的工作是教学,所以,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动,就是对教学信息化的推动。在推动的同时还能有效的带动科研与管理,并且对高校的后勤服务进行信息化的转变。高校的信息技术部分,其主要是负责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推广,其主要的内容有: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平台的推广与应用、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培训、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研究等内容,其主要是对教学信息化进行推动与执行的机构,而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的信息化通常由学校信息网络中心统一规划建设。

2.1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教学技术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入,使得高校教学的信息化可以成为现在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被引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也提升了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高校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较快而且其现在的教育技术水平较高,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已经在各环节成熟的应用,高校内部课程教学时,其信息化的程度较高,对于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教学中信息化成果的普及已经相当的明显,而且为后续的信息化的普及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2.2教学信息化带动了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的全面信息化

高校对教育技术的不断引入与应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一,先进教学技术的引入,不仅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我们不断的加快对学校的科研、管理、后勤等各种工作的信息化普及进程。其二,在教育技术进行推广与应用的阶段,高校的师生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会不断的上升,对信息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建设教学信息化的建设经验,会不断的提升学校其他工作中信息化普及的方式,有效的实现高校教学信息化与其他信息化环境的相互间的整合。

3加强教育技术管理,实现教育信息化

3.1加强数字校园的建设

高校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就是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数字化的校园,就是指高校在其内部的教学与科研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等相应的知识与设备进行运用的过程。我国的校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进行数字化的建设,而高校的发展中引入数字校园的概念,会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活力,为学校的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与改变。而且由于数字校园的涌现,对高校内的员工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而数字化校园的根本发展目标,就是将高校内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将师生之间的感情进行提升,同时建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平台,通过不断的努力有效的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高校对自身的教育技术进行加强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软硬件设备水平与配备的种类。所以在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时,高校应该对自身的先进教育设备进行不断的加强与配备完善,例如: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多媒体等相关设备、局域网建设等相关设备等一些现代化的设备与设施,与时同时要不断的加强高校内部教师与人员对这些现代化的设备的使用与相应使用能力的提升,其根本的目的是让这些设备可以更好的发挥其根本的作用,不只是配备完成以后,只看着不用的现代化摆设。而是真正的运用到平常的日常教学与生活当中。另外,高校在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应用时,还需要不断的增加对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高校信息管理系统、高校智能考评系统等,这些都是都是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强化的重要软件资源。在许多的学科教学当中,其软件的教学资源需要进行不断的强化与完善,这需要我们在其中对学科的特点进行结合,并且加入许多与此学科相关的专业内容,对软件的内容进行完善,加强对相关应用的水平的建设,促进高校信息化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

3.2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高校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时,应该将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充分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不断的增加,这些都是现在教育技术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深入促进和发展的重要关键内容。因此,高校在其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不断的探索,结合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实际的把握,通过相应的措施,对自身的现代化的教育工作方式进行改革,保证其深入发展的需求符合发展模式,对科研活动的进行不断的促进与加强。例如:可以通过不断开放相关的课题的方式,组织相关的教师进行行业前沿问题的研究,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的促进行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3.3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

高校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其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高校在进行自身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进行思想上的转变,不断的加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内容。将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自由与空间。其次,高校如果想将教育技术实现高效的运用,那么需要不断的增加自身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的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提升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小红,王亚琴,陆和萍。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职能定位研究———兼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的融合[J].现代教育技术,2013(12):42-47.

〔2〕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2(06):5-11+28.

〔3〕季至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49-51.

〔4〕于波,熊美保。教育技术管理与高校教育信息化[J].江西教育科研,2016(12):43-44.

〔5〕张玉玲,周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育技术部门的新定位[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53-55.

〔6〕周红春。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7):14-16.

教育信息化工作方案 篇四

[关键词]技工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而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信息时代技工学校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然而,目前很多技工学校由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很多教师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导致档案收集不全。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较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这样不仅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也对于技工学校的长远发展不利。

因此,在技工学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快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档案存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并可超越时间、空间、机构等因素,满足校内外人士对于学校档案的需求。而且学校的各类繁杂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技工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路径

2.1健全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进一步健全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是技工学校落实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首先,学校要不断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常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以制度的形式将档案管理落到实处,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2.2加强相关的软硬件建设

技工学校要树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工都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引进并且使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如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等等,通过这些设备将教育教学各类信息生成和整理出来,使各类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从而向社会各界、学校师生员工提供完备的数据库和光盘检索系统、互联网虚拟系统等信息服务。在软件方面,学校要引进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并且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尽快建立起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服务的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比如学校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袋”,利用现在手机、相机、电脑多种普及化的信息采集途径,全方位记录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交流,以丰富学校档案容量,增强直观性。

2.3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建设的创新。他们不仅仅要懂计算机操作、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信息技术,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知识,这样才知道需要收集什么信息和知道如何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从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技工学校档案管理者必须有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教育教学知识、较高的专业知识及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对教职工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培训,比如现代化归档管理系统的使用、新型载体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等等,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4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要注重信息资源共享。技工学校要注重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联系与合作,将学校的档案信息资源融入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体系之中,通过积极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具体来说,学校要以校档案网站为主体,利用学校统一的网络出口与其他学校档案网站链接,形成一个共同的整体档案工作信息网。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网站的作用,使档案网站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向全校师生提供网上查询和使用服务,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

2.5健全安全保障措施

技工学校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学校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实行档案信息传输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档案信息网站上载的信息,要严格执行上网信息审核制度,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情况的发生。档案信息资源库与开放档案信息数据库、局域网、档案网站等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措施,防止黑客入侵。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库的管理,设置分级管理权限。杜绝非法操作情况的发生,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库的绝对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在硬磁盘上备份所存储的信息,保证计算机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时档案数据库信息的恢复。

3.结语

档案是技工学校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历史反映,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其内容繁杂,不仅包括党群类、行政类档案,还包括教育教学类档案,比如学生档案、教师档案、教育教学工作档案等等。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进行创新,才能使技工学校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教育信息化 篇五

一、引言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历史悠久,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名城,也是一代伟人的出生地,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总人口524.06万,下辖四县五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农业占GDP比重较大、劳动力输出较多的人口大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开展技能培训,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淮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推进淮安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偏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普通中学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运用方面更为突出,普遍存在信息化观念落后、投入经费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重视不够、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对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内容信息化和教学人才信息化,并探索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对策。   二、研究的依据和研究方法   1.样本的选取   为了全面掌握我市中职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市教育局职社处、电教馆、职教教研室联合开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职教现代化发展”创新项目工作。今年四月份,三个处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辖区内八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研。通过调研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为制定我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研组对问卷和统计表的设计参照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并参照普通中学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同时结合了中等职业学校具体特点,内容主要包括淮安市八所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基本概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情况、教学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情况、信息技术普及与队伍建设情况。   3.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研组向八所中职学校发放了《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和基本数据统计表》,由学校据实填写,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使用SPSSl3.0forWindows和Excel2003中文版。   (2)访谈法   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过程中,调研组深入学校,分别对八所中职学校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长、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和教师代表进行集中访谈,并调阅了部分学校信息化业务档案。   三、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概况   淮安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八所,主城区四所,所辖四县各一所。在校生33939人,教师1804人,其中文化课教师913人,专业课教师891人,有四所为国家四星级学校。2007—2011年共投入教育信息化经费三千八百多万元。在教育信息化机构建设方面,有三所学校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三所学校设网络中心,一所学校设信息资源教育中心,一所学校无专门的教育信息化机构。八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信息化专任教师55人,校均6.9人。从学校规模看,市区的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和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生数较多;盱眙县是人口大县,盱眙县职业教育集团学生数较多,淮阴区紧邻市区,生数较少,其他四所学校规模相当,表1为淮安市八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   2.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以来,淮安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引进人才、政策扶持,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地方、行业、住淮高等院校和社会有关方面推动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在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和教学环境的信息化两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装备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以来,淮安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共投入595万元用于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八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比已达5.1:1,教师人均计算机比已达0.76:1,校均多媒体设备65套,计算机教室12间,具体规模如表2所示。建成的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场所得到充分利用。已经建成了不同技术方案的校园网,校内主干网带宽均为1000M,校园网出口均为100M。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拥有电子图书143万册,数字教学资源2073G,基础数据资源库27个,政务信息资源库及系统24个,学生实训软件系统25个,已有四所学校创建成为国家四星级学校。   (2)已初步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任务和普通中学不同,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教育教学设施、环境的信息化,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还负有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重任[1]。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装备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的基础上,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正在逐步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对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改造。截至2012年4月,全市八所中等职业学校均已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均设有计算机或相关专业,计算机或相关专业在校生达4711人,占在校生数的14%,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下、用得上的应用型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3)教师信息化素养明显提高   “十一五”以来,在淮安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教育局职社处、职教教研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指导和培训,通过招聘优秀毕业生、引进优秀人才、教师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课件论文评比等途径,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信息化素养明显提高。五年来,除去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和从事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教学的教师外,共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572人,确保轮训一遍,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比例和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率均达95%以上,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情况统计结果。#p#分页标题#e#   四、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一五”以来,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等原因,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绩效低下,是长期以来制约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信息化发展和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1.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学校间不均衡,资金来源不合理   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已经进入发展阶段,其核心问题是经费问题,这也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2],特别是对处于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江苏省来说,更成为最大障碍。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经费来源主要是自筹经费,2010年江苏省预算内教育拨款529.72亿元,淮安只有19.2亿元,在全省列倒数第二位,分到中等职业学校就更少了,甚至有2所学校在“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千元。近五年来年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支出见表3。   2.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两极分化严重   五年来,盱眙县职业教育集团的经费投入是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九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生机比为3:1,而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生机比为15:1。同时不少学校学生机房建设较早,机器老化,面临更新淘汰。8所学校共有多媒体设备525套,其中固定教室397套,移动设备128套。有3所学校所有教学场所都配有多媒体设备,但有些学校多媒体设备数不足班级数的一半,最少的学校只有11套,根本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需求。在校园网建设方面,所有学校校园网信息点覆盖全部教学、办公、生活场所,大部分学校校园网服务器配备较好,但有少数学校服务器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都未接入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有4所学校建有卫星数字广播接收系统。但是,学校校园网不够完善,在网络防病毒、实时监测、故障实时报告、信息过滤、入侵检测等系统建设方面整体较差,不能保障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   3.数字资源建设层次较低,整体匮乏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由全省统一建立,大部分学校都能录入信息建立基础数据资源库,用于政务信息资源常规管理。但忽视了职业学校的特点,用于教学和学生实训的软件系统平台较少,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及专业资源库更是数量少、层次低,特别是适合职业教育的仿真教学资源几乎没有。目前只有1所学校建有1000G的教学资源,有5所学校资源量只几个G,且重复性建设现象较为普遍,以单机课件、文档资源和接受性资源居多,网络课件、媒体资源和互动性资源偏少。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各校专业设置多而杂,课程设置种类繁多,市场上的应用软件、与职业教育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几乎没有;二是由于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普遍不高,自制的课件质量不高,数量有限;三是职能部门没能针对其职业教育特点进行培训指导。   4.组织机构基本建立,但功能薄弱,观念落后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都有所认识。部分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有7所学校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制定了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但统筹协调能力较弱、职责不明、职能交叉。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教育信息化投资大、收益小、不划算、折腾人,不愿意接受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偏见和盲目性、功利性。有的学校将校园网建设作为“门面工程”,只求拥有,不求发展和利用,有两所学校的校园网信息十个月没有更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严重[3]。   5.人才队伍建设止步于普及培训,缺少精尖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已经全面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能简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水平总体不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度偏低。大部分学校普遍缺少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还仅仅停留在将书本、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搬上投影等低层次水平上,未能将已有的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仿真教学软件整合到教学过程中。   五、加快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教育部刚刚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淮安应大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1.加强领导,瞄准绩效目标,建立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加强领导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估,不仅要涵盖硬件建设指标,而且要评估其教学绩效,关注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避免“面子工程”的发生,保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4]。要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建立行政领导、部门参与、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体系。成立我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和评估督导,出台《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制定《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并开展考评工作。依托各级职业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机构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从而推进我市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均衡发展。职业学校要健全机构,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制定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评比考核,以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p#分页标题#e#   2.加大投入,推动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淮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以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出路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走“校企合作”的路子,明确企业的用人标准,直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必须走“校企结合”的路子。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学生实训软件系统、学科专业资源、专用教学软件系统等建设要考虑企业的需求。要积极鼓励企业和厂商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如以硬件设备先使用后偿还资金的方式,解决目前学校硬件不足和运营费用等问题,推动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捐助[5]。   3.潜心研究,建设应用平台,促进教学内容和环境同步发展   平台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支撑。以便捷化服务为宗旨,学校要加快推进包含资讯、办公、管理、资源、教学、教研等模块的综合性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以数字化实训系统建设为重点,推进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平台建设,增强学生感知,降低运行成本。适应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探索建立移动学习平台,满足多元化学习的需求。由市职教行政部门牵头,积极引进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各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发区域性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按相关专业分类,系统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校采取措施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等特色资源,组织专人对学校现有各类教学资源进行审核、分类、加工,对资源实施统一存贮,实现有序化管理、智能化获取,提高资源的应用效能,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和环境信息化的并行发展。   4.健全机制,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全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人员,尤其是领导应该是一个复合型人才,要深谙网络技术和其它信息技术,要懂管理、懂教育、懂教学,还要懂发展、懂规划等等。要加快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对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和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校园信息化管理队伍,这是教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普通学科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力量,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因此,要因地制宜,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目前,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能力上,同时也要注意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的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5.积极探索,强化应用研究,促进职教信息化内涵发展   应用研究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灵魂。在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要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引领全市职业教育信息化内涵的发展。学校要积极申报、参与部级、省级有关信息化科研和试验校计划,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档次和品位。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要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国家、省、市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为抓手,以赛促研、以赛促用,发挥团队合作力量,学科专业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相配合,研制出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专业教学的校本资源,培训锻炼一支领军式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强化应用,强行入轨,由公开课、评优课的偶尔应用逐渐转化为教师常态化教学普遍应用。引导教师开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比赛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教育信息化范例》,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13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