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通用3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小学数学课改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篇一

关键词: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小学数学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进行进一步调整,不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要进行创新。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组织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加强对他们的在职培训是一种有效措施,但是不少教师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改变他们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困难,而在师范学校学习的师范生,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但是由于还没有落实实际工作,不存在较重的思想负担,容易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改革工作中更容易受到启发,督促他们在今后的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完成任务。所以,当前,加强对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才能在今后走向就业岗位更好的为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做贡献。

师范院校可以说是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场所,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迫切要求师范院校数学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希望能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教师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在师范院校内,数学课程几乎在大多数专业中都能出现,只是每个专业的数学要求不同,学习时间也不一样。师范院校数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的规律,明确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熟悉运用与数学专业相关的业务,了解数学教学的日常流程,能够编写和实施数学教案,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师范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中小学生κ学的学习兴趣,适应现代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在师范院校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一项难点。在课程改革的变动下,社会各界对师范院校的人才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希望师范院校可以吸取课程改革的精髓,总结现在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当前的教学问题和有效解决办法。这是当前师范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师范院校的数学课程改革与中小学数学的实际需求要紧密结合

师范院校的教师在数学范畴内的造诣一般比较高,实力也比较强,既要培养专业的数学研究人员,又要向中小学输送优秀的数学教师,任务比较繁重,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少教师脱离了实际情况的需求,片面追求数学的学术性,却对数学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师范生作为新生入学以后,就被学长学姐或者教师们鼓励要多学习,正确考研究生,虽然学历的提升能够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但这并不是师范学生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数学专业是师范生的难点,在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既要求教师们能够大胆尝试,又要保持冷静和谨慎,尤其是数学系数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人群,不论怎么顺应课改的要求,都不能脱离中小学数学的要求。例如,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除了要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研究方向,还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数学建模,将中小学数学的教研工作也要深入到日常学习中去。

二、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除了要重视理论基础,还要重视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理论是多边缘的理论学科,加强对师范生的数学理论教学,可以为他们今后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材料。在数学课程改革中,除了介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还要引进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足,帮师范生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学生通过多研究中小学数学理论,不但可以开拓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另外,数学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师范生将来要担任中小学数学的重要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他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所以,师范生在学校期间,要培养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能够写出正确且整齐的板书和教案,还要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让中小学数学知识与现代信息结束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师范生必须有处理教材的能力,把握新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培养目标,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让他们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能够对中小学数学的发展史和教学流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适应课改的发展要求

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范要针对课程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上,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要求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相联系,要重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数学素养,在保证自己教育学理论、数学理论扎实的同时,还要延伸到现代化知识、建模意识和实践意识,除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教学模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要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师范院校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教学方式。

总之,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师范人才的培养方向,结合当前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良好条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师生相互探讨,共同探索知识。这样,师范生毕业后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小学的讲台,为中小学数学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马波。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材。教法。2006 (05).

[2] 曲元海,王春燕。师范院校中学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构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8).

[3] 韦程东,师轶,廖克杰,成冬元,黎福庆,李碧荣,张桂芳,农学宁,陈敦元,邹循东,梁宇,潘文理。创建大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正文]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9.47÷2. 7”, 3 . 5

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 2.7 9.4 .7

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 8 1

9.47÷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1 3 7

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 1 3 5

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2≠9 .47, 2

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

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9/25、17/40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若像教材上一样再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质因数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一样跟着教师转,如此没有兴趣的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老师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进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36-01

一、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理论概述

有关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最早来自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通过研究儿童在认知阶段中“同化”和“顺应”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成果,通过构建自身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使自己的认知结构重新整合,让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在我国应用最广的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从八个方面来对人的认知发展进行阐述。在新课改中,诸多教师在采用教学策略是会感到困惑,这种理论无疑给教师很多的启示。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他的理论在教学策略应用上要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创设有一定难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展示自己的潜力,使学生超越现阶段的最近发展区。

此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指出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师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高效的学习教学成果,使得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当前我国在教育方面实行素质教育,也就是运用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全面发展的理论说明了人的发展要从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教学观念及要求

新课改下,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要树立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状况上的教学重视程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课时及效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后的评价与反思进行高效的重视。

其一,要确定以学生为核心的方针政策,通晓学生是处在发展阶段的人,是具有独立和完整的个性特点,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策略要考虑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其二,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将教师为预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生成的主导作用有效结合,将两者相辅相成的统一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其三,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空间里协调的发展,重视学生与数学知识、重视数学知识投入到生活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小学数学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具体要求。

三、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的现实状况

通过研究,现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在教学策略有效性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改提出的教学三维目标不明晰,采用教学策略时不切合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与知识、技能的学习相脱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没有明晰的方向,造成教学与实际情况脱离,三个维度没有结合起来。

2、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不明确,很多教师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忽略了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3、小学数学教师在采用教学策略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显得单调乏味,形式很匮乏。

4、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后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很含糊,在评价的时间和全局上效率不高。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中受到的影响研究:

其一,外界因素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行的影响。首先,小学数学的课本内容层次是影响教学策略实施的直接因素。其次,实行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直接活力就是要有社会期待。最后,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新课改的实施为教学策略的实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二,在制定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时,该策略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在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程度上,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要调动其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产生。也要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适应,学生才会积极地接受数学,然后去学习数学。

其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本质是数学教师专业涵养。具备专业涵养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着高昂的心理状态。

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改善措施

在新课改的发展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虽然有很多存在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具体的改善措施来解决问题。

一方面,科学的备课是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课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材、目标等研究透彻,拟定科学可行的教案,为小学数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首先,要保证备课的效果能与实际联系起来,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明确三维目标,使得备课的效果有方向性。最后,不能忽视教师的预设作用与学生的生产作用,保障备课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的策略,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对策略的选择将直接对教学成果造成影响。首先,要保证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和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以及目标紧密联系。其次,灵活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数学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形式来调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后,创建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融洽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小航。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小学数学课改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48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