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本最新7篇

发布时间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本》,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法律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提纲 篇一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

第一章 案件办理基本情况 7-11

1.1 案件基本情况 7

1.1.1 基本案情 7

1.1.2 法院审判情况 7

1.2 检察机关案件办理情况 7-8

1.3 检法事实和法律方面的分歧 8-11

第二章 办案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 11-17

2.1 法院与民事检察监督的不和谐现状 11-13

2.1.1 不明确的抗诉再审时限 11

2.1.2 非法限制抗诉次数 11-12

2.1.3 否定和排除对非诉讼程序中裁定的抗诉 12

2.1.4 上级法院对抗诉案件发回重审或者维持原判 12-13

2.1.5 调取案卷较难 13

2.2 民事检察的法律困境 13-14

2.2.1 检察建议效力的不确定性 13

2.2.2 法律规定的民事法律监督范围过于狭窄 13-14

2.2.3 法律规定的监督时间滞后,造成被动监督 14

2.2.4 对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权能未作规定 14

2.3 民事检察系统自身的局限和制约 14-17

2.3.1 办案环节多周期长,案源分布不均 14-15

2.3.2 重复办案导致息诉难度加大 15-16

2.3.3 办案一体化程度不高导致依赖思想严重和责任不明 16

2.3.4 民事检察工作的办案激励和职业保障不足 16-17

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对策 17-24

3.1 改变法院与民事检察监督的不和谐现状 17-18

3.1.1 明确再审时限 17

3.1.2 解决多次抗诉而不改判问题 17

3.1.3 对非诉讼程序的裁定抗诉法院不予受理的解决办法 17-18

3.1.4 改变审查级别不对等和对待再审不严肃的状况 18

3.1.5 关于调取案卷权 18

3.2 改变法律限制现状 18-21

3.2.1 赋予检察建议强制效力 18-19

3.2.2 进一步明确可抗诉的范围,适当扩大监督范围 19

3.2.3 增加事前和事中监督,有效改变被动监督 19-20

3.2.4 由民诉法启动重大民事案件公诉制度 20-21

3.3 解除民事检察系统自身的制约 21-24

3.3.1 减少办案环节、缩短办案周期 21

3.3.2 实行抗诉机关受理机制,明确责任以增强息诉效果 21-22

3.3.3 实行一体化办案机制,建立办案责任追究机制 22

3.3.4 完善和健全职业保障和办案激励机制 22-24

参考文献 24-25

致谢 25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本 篇二

1、毕业论文大纲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代写论文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 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代写论文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代写论文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 篇三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8

第一章 绪论 8-12

1.1 论文背景和意义 8-10

1.1.1 本论文的背景 8-9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9-10

1.2 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0-11

1.2.1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0-11

1.2.2 论文研究实施方案 11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1-12

第二章 网络消费侵权概述 12-25

2.1 网络消费界定 12-18

2.1.1 网络消费的概念 12

2.1.2 网络消费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12-13

2.1.3 网络消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3-15

2.1.4 网络消费者消费者权利内容及其保护原则 15-18

2.2 网络消费侵权的基本原理 18-22

2.2.1 网络消费侵权的概念 18

2.2.2 网络消费侵权的分类 18-20

2.2.3 网络消费侵权有关主体类别 20

2.2.4 网络消费侵权的特点 20-22

2.3 网络消费中的侵权表现 22-23

2.3.1 网络消费中侵犯财产权表现 22

2.3.2 网络消费中侵犯人身权表现 22-23

2.3.3 网络消费中侵犯精神权益表现 23

2.4 网络消费者权利救济维护的法律意义 23-25

2.4.1 实现了网络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的平等、公平的`保护 24

2.4.2 有效维护网络消费者与网络经营者间的利益平衡 24

2.4.3 实现网络消费主体权利的基本价值 24-25

第三章 国外网络消费权利侵害的法律救济经验 25-28

3.1 美国网络消费强调经营者自律,依托法律规范维护消费者权益 25-26

3.2 欧盟网络消费维权有所侧重,注重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权利 26

3.3 日本网络消费者权益维护以对旧有法律的完善为主,注重交易各方权责的明晰界定 26-28

第四章 我国网络消费中的权利侵害与侵权救济现状 28-33

4.1 我国网络消费中权利侵害现状 28-29

4.2 我国网络消费中权益损害救济现状 29-30

4.2.1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救济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29

4.2.2 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损害维护救济现状 29-30

4.3 我国网络消费中的侵权与损害救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0-33

4.3.1 网络消费侵权救济法律的缺位 30

4.3.2 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使责任主体逃脱制裁 30-31

4.3.3 网络交易合同问题成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温床 31

4.3.4 网络交易的特殊性使网络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31

4.3.5 网络交易争议中消费者举证成本高 31

4.3.6 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侵害个人隐私权 31-32

4.3.7 网络消费支付方式面临财产安全风险 32-33

第五章 我国网络消费侵权损害救济制度的具体思考 33-42

5.1 我国网络消费侵权损害责任的承担 33-36

5.1.1 网络消费侵权的归责原则 33-34

5.1.2 网络消费侵权的构成要件 34-35

5.1.3 网络消费侵权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损害认定的具体计算依据 35-36

5.2 完善《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内容与保护措施 36-37

5.3 建构良好的网络消费平台,促进网络消费经济良性循环 37-39

5.3.1 网络消费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37-38

5.3.2 网络消费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 38-39

5.4 我国网络消费侵权的损害救济程序的适用 39-42

5.4.1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双方协议和解救济路径 39

5.4.2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消费者协会解救济路径 39-40

5.4.3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行政申诉救济路径 40

5.4.4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消费者仲裁机构救济路径 40-41

5.4.5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中司法救济路径 41

5.4.6 网络消费侵权事件事件中其他救济路径 41-42

第六章 结束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7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7-48

致谢 48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篇四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结合群体性事件的形成、爆发、发展、高潮、平息的过程从政府信息发布通道不畅,大众传播的弱化,公共舆论的形成,流言与谣言的迅速蔓延来研究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和媒体除了担负好把关人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防止社会偏离。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在结合传播学理论立足群体性事件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道路。

2 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群体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如果有比较成熟的社会组织能整合分化民众的利益的表达与诉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见表达与回应的平台,从而会很好的舒缓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当前我国政府传播机制机制存在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问题。正由于政府信息失衡,而大众传播在与政府博弈中被弱化,从而导致人际和群体传播这种替代性传播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民众的意见和情绪失去控制,其诉求集中爆发出来而走向非理性对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样,社会的压力迟早要释放。不让其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缓慢释放,它会来的更猛、更狠,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结构。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a.议程设置如何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b.舆论研究的社会性理学维度

c.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 “社会模仿”理论

e.说服理论与传播效果的研究

f.中国媒体宣传的特点

g.新闻传媒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舆论导向功能

2.国内有关研究的动态 “群体性事件”可以说是我国发明的专有名词了,可以看看中共《党的建设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词典》中给出的解释: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但事实上群体性事件是突发性事件中的一种,国外并不是没有,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划归到危机公关里面,国外在这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但我们要认清我国的现实状况,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纺锤状社会结构,他们有非常稳定的中产阶级,而我国还处在金字塔的社会机构时期,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对于群体性事件都比较敏感。由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但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呈爆发性趋势,相关的传播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才渐渐发展起来。

3.我的看法 现今的群体性事件爆发是由当今的媒介环境决定的,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这是一个议程设置把关人具有巨大能量的时代,但由于大众媒介与政府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弱化的地位,而政府又没有扮演好好舆论引导者的角色,魔弹论是在这个时代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在大众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人际传播也不再是口口相传的年代了,手机群发、论坛跟帖、微博等等将人际传播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政府宣传、大众传媒依然强势,但人际传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辅助传播途径,当前两种无法表达金字塔底层的呼唤与诉求时,人际传播这种“非主流”的传播途径将会把舆论引导向另一个方向,民意可能会发展成民怨甚至成为民怒。种种现实已经逼着政府、媒介走向台前,直面金字塔的最底层。

(三)论文提纲

ⅰ、前言

ⅱ、结合“617 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传播学因素

1. 分析公众舆论产生的条件

2. 政府与媒体不作为的原因

3. 公众舆论主体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ⅲ、结合“617 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高潮、平息,分析政府、媒体、民众在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ⅳ、结合“617 群体性事件”整个过程,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途径。

1、政府作为信源的最终控制者应当保证信源的公开度、信道的畅通度、信源 的保真度,应该是积极的预防而不是被动的去处理。

2、媒体在政府允许的平台上所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3、民众诉求通道的选择

ⅴ、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如何写 篇五

诉讼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依法进行,法律的健全是诉讼活动的保障,这是诉讼的客观要求。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法律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诉讼必须由人即诉讼主体来执行,诉讼主体的意志必将在诉讼过程中打下自身的烙印,这是诉讼中的主观体现。因此证人不出庭作证作为诉讼中的现象,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寻找答案。即证人不出庭问题的解析必须置之于整个诉讼的背景下进行——这是本文的主要论点。

1 我国法律在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对证人出庭的规范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2 各诉讼主体的实践意志也在妨碍证人出庭

对策

1 完善相应法律法规,限制书面证言的使用

2 针对各自诉讼角色的不同制定响应的法律措施促使证人出庭。

法律毕业论文提纲参考 篇六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中超期羁押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已经出台了的有关纠防超期羁押的制度也未得到真正落实。为此,本文在阐述了超期羁押的概念,危害性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一些解决超期羁押的对策: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填补现行法律漏洞,完善羁押立法规定;完善对超期羁押的监督机制和救济程序;建立羁押的替代措施

前 言

一, 超期羁押的界定

二,超期羁押的危害性

超期羁押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

超期羁押严重妨害了刑事司法程序公正的实现

超期羁押妨碍了刑事诉讼的效率,增加诉讼成本

超期羁押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

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仍较为严重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 篇七

在对负债的管理中负债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与此相对应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也被分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指标分析

(2)速动比率指标分析

(3)现金比率指标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

(2)产权比率指标分析

(3)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总体评价

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

企业营运能力通常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存货周转率指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分析

营运能力总体评价

盈利能力分析

经营性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有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非常重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本》,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47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