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吴正宪最新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年月日教学设计吴正宪》,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年级《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年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黄色、蓝色彩笔各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20××年的年历卡。

问:知道这是什么吗?人们用它来干什么的?你会认吗?老师圈个日子,你来认一下吗?

师:刚才老师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生日)

问: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己的生日吗?

问:很好,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生日,老师相信你们的妈妈也一定知道你的生日,你们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吗?

提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谈话: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认识年、月、日)

二、探究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出来,以便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呢?

提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来最合适?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出来,简洁明了。

填好表格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朗、月。20××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

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

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拳头记忆的方法的。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年全年的天数吗?

5.新课。(略)

三、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品德教育。

四、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还有什么疑问吗?

“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二

年月日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学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的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通过向家长询问、翻阅课外读物、上网等手段,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一部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因此在抓住重点的同时,以突破“月大与月小”这一难点作为教学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展开。

2、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练习、结合有关时间事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既能独立、又能相互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  课题

1、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到多功能室给大家上课,下面还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心情很激动也很高兴,不知你们此刻的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一难忘的时刻吧!

(板书:2004年3月31日下午2时30分2秒)

2、导入  。

师:同学们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生:年、月、日、时、分、秒(下午)。

师: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

生:时、分、秒。

师: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

(板书:年     月     日)

二、讲授新知

观察书上四幅图看一看这些的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

自由发言。

师:到现在为止。你已经知道了那些有意义的日子?

生:略

师:这些有意义的日子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

生: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

师: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年历,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年历

观察年历,还能发现什么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师根据学生以上两项回答情况完成以下板书

(三)识记大、小月。

师:你们准备用什么好方法去记住一年中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引导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生1:用左拳记忆法。(让学生自己来示范)

生2:七前单大,八后双大。(板书:七前单大、八后双大)

生3。只要记住大月或小月一种就行了。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歌记忆法。(出示儿歌)

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三十天,

闰年二月二十九,

平年二月二十八。

(四)做一做

(1)       赵老师是1964年上半年最后一个月大月的第一天出生的,你知道是哪个月吗?是几月几日?今年的生日过了没有?

(2)       请把你的生日划在年历本上

(3)       观察2003年的年历

A、一、二、三月共有多少天?

B、三月八日是星期(  )

C、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4)       连一连

五一劳动节        8月1日       星期四

国庆节            6月1日       星期五

建军节            5月1日       星期日

儿童节            10月1日      星期三

“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46页~49页内容

【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闰年的判别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年份的年历卡两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吧!

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板书:XX年3月3日)

师:这里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年、月、日)

出示不同的年历让学生欣赏,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利用年历卡,探索年月日的知识

1、引导学生利用年历卡探索年和月之间的关系。

2、自读年历卡,发现有关月和日的知识。

①认识大、小月。

②记忆大小月

a左拳记忆法。

b口诀记忆。

c游戏

3、探究平年和闰年

①观察不同年份年历的2月份的天数,得出平年和闰年的二月份相差一天。

②让学生把连续几个年份的二月天数记在表格里,并引导观察、讨论、比较得出闰年年份的特征。

③练习判断下面年份是平年不是闰年

1840年  1945年  1949年  XX年  19xx年  21XX年  XX年

④展示判断整百年份是闰年的相关知识。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为什么?

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四

年级:三年级数学

课题:《年月日》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 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吗?(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谜底:日历)

2. 你会看日历吗?这张日历是指什么时候?(出示一张日历图片) 学生结合日常经历回答,老师板书。

3. 这个日子中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年、月、日。同时老师板书课题。

出示课本上的四张图片,简单介绍下,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好。

二、利用年历表进行探索研究

1.观察ppt上出示的的年历卡,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2.同学汇报思考交流结果:一年12个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老师同时小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3.区分大月小月,知道大月多少个,小月多少个。

4.通过小游戏找出二月这个特殊月(游戏: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举手,小月女生举手。二月没人举手,为什么?)

5.通过观察年历知道二月是特殊月,也叫平月。知道平年28天,闰年29天。

6.用什么方法记忆大月小月?大家都会用脑记,你听说过“拳头记法”吗?书上介绍了“拳头记法”。打开课本48页,自己先学一学,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反馈投影出示“拳头记法” )

7.一起数了几遍后,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老师注意引导。

8.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记忆?编成歌谣帮助记忆:(课件出示歌谣)

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9.还有没有其他的歌谣或方法来记忆大小月。

三、练习延伸

1、猜一猜:

(2) 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那个月,日子数正好是月份的2倍。(1)我是“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出生的。(5月31日) (5月10日)

2、填空

(1)、一年有( )月,其中大月有( )个, 小月有( )个。

(2)、二月,平年是( )天,闰年是( )天。

(3)、1月、3月、5月、7月、( )月、( )月、( )月,都是大月。

3.判断

(1)1年=365天。

(2)“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是5月30日。 ( )

(3)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

(4)老师准备6月31日去北京玩。( )

思考后说出原因。 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可

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四、板书设计:

年 月日

20XX年7月13日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7个) 30天的月份有:4、6、9、12(4个) 2月份有多少天:平年 28天 闰年 29天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

2、技能目标:让学生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发展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校园网、互联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奇增趣。

一上课,“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有一个人犯罪后想逃到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3年2月29日的边防证,在深圳边检站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警察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当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又说,只要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学生点击校园网人机对话)

(1)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2)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用多少分钟吗?

(3)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几点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大约演播了几个小时?

(4)从开学到六一儿童节共多少天?(或几个月零几天)

(5)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3、自学、交流,掌握重点。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让学生上网:查询万年历2004-2005年各年的日历,并结合课本,个人尝试观察,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各有几天?把结果填在表格中。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把自己观察、发现的结果在小组交流。由小组长写成卡片后进行板书。

(3)记忆大小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观察大月、小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4、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观察: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找1993年——2005年的年历卡,并整理成表格。

(2)猜想: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为什么每4年里总有一个闰年?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呢?

(3)验证:请同学们通过分组计算年份数与4的关系来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

(4)揭示闰年的特殊性。

当学生提出:“1990年是4的倍数,但不是闰年。为什么?”先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再让学生上网:查找1900年2月的年历卡来验证,使学生了解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5)质疑:导入课前故事揭迷:边防证写的是2003年2月29日,为什么说边防证是伪造的?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本课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基本层——综合层——开放层。

四、评价体验,激活情感。

1、请你说说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3、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

(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学生有了好奇心,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

(这样使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在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的板书也向学生开放,由学生来完成。

(先观察发现规律,再进行记忆,避免了学生机械地记忆。同时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放开让学生去创造。))

(这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本题设计前后呼应,有进一步复习了平年二月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通过总结,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采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在快乐中记住每月的天数

学生对4年一闰理解较容易,但对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闰,感到疑惑。

吴正宪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六

20xx年12月3、4日在沈阳市岐山一校有幸听了吴正宪教授的两节课并听了她的评课,使我受益匪浅,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在评课《年月日》时,她说:“像年月日、认识时钟”这样的课程设置,孩子对此已经有一些认识,那么老师完全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将自己的已有知识一起汇报给其他学生,让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就负责整理和纠正孩子语言的不规范或常识上的认识错误,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其次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解决问题》这节课,她采用的是复习旧知导入的方式,简洁明了。应该说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困难,但是吴老师没有只局限在让学生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收集数据信息,然后变成用文字记录,让学生阅读文字理解题意,紧接着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图示表示出题目的含义,还帮助学生复习了加法的意义。这样的导入特别扎实,为接下来探究新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让学生经历分析两部计算问题的过程。智慧人的出现,让学生意识到拿到题目先得整体把握一道题目,然后研究条件,琢磨问题。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能够自主用图示表示出题目的大意,虽然有些孩子一开始出现了错误,但是我发现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悄悄渗透给孩子们了。

吴老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了几位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辩论,提问的方式,让原来得数是7的孩子意识到他们解决的只是哥哥摘了多少个桃子。第一次做对的孩子,吴老师提醒他“如果等于号再直一些、一样长、加上单位名称就更好了!”;第一次做错的。孩子,吴老师肯定他们“虽然错了,但是带来了很有意义的讨论,感谢你们!”;对于没写完整的那个小姑娘,吴老师先让她说出心里话然后提示只有写出来别人才会明白,并让她自己补全。这个环节中,吴老师有意渗透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后来的报告中,她告诉我们这里的“四步走”是波利亚告诉她的。在练习部分,吴老师仍然引导学生采用“四步走”的方法,并注意培养孩子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就解决了四道题目,一道复习,一道例题,两道巩固练习。初一看这堂课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每个老师都会按这样的层次设计。但是细细回味这节课,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上出了浓浓的数学味道。课堂上,吴老师没有因为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而降低对他们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让孩子会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更是要让他们明白知识的内涵,真正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这堂课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没有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热闹场面,但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静心思考后的豁然开朗,看到了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的学习历程。自始至终,吴老师一直将孩子们推在前头,出现错误了,不要紧,让孩子去追问孩子,在相互碰撞中,问题解决了,数学思想也渗透了。在由形象到抽象一步步的过渡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2、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应该说这个班孩子无论是表现力还是思维水平都比较一般,吴老师虽然只给他们上这一节课,但是一直注意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次师生问好时,吴老师提醒他们“说话要干脆利落,不能这么拖!”接下来的课堂上又多次进行了提醒。学生在出现两种答案后,吴老师不急着判断,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对别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向别人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次学生说得并不够精彩,但是只要老师有了这个意识,还用担心将来孩子们不敢表达,不会表达吗?

3、尊重每一个个体。为什么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来上,怎么也上不出那股味道?我想这是因为特级教师身上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这魅力体现在对每一个个体的关爱。吴老师这节课上,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第一次让学生试着将分析过程记录下来时,吴老师给出的时间很充分,在我看来甚至有些长,其实她是在等待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后面的交流中,我发现她将很多机会给了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说错了也没关系!”虽然练习没有来得及都完成,但是吴老师建议“新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扎扎实实,切不可走过场!”

最后她的一句名言让我记忆深刻:孩子听见了,就忘记了;孩子看见了,就记住了,孩子经历了,就知道了。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年月日教学设计吴正宪》,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7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