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数学教学教案(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8篇《数学教学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数学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

1、回忆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弄清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知识网络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本课采用先整理后练习的复习模式 。

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在回忆整理应用的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引导和点拨,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

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想到哪个说哪个,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回忆推动过程时,采取了先让同桌交流的方法,这是因为我分析学生可能会想到不同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能人人动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边说,我一边用课件演示,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演示这个过程,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回忆,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记忆面积公式。

(二)构建知识网络图

构建知识网络图是课前我比较担心的,我不知道学生会把知识网络图构建成什么样子。虽然课上在我的引领下这样比较好控制,但是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把这项工作放在了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整理好,这要就避免了学生之间相互模仿,无法体现个性;再通过课上的回忆让学生自己修改,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归纳的方法;最后同学之间交流,完善知识网络图。在这个环节,面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图,只要有道理我就会给予肯定,这样才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个体差异,增强自信心。

(三)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用了羊村村长领着大家去羊村参观这一情境,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想去羊村参观就得闯关成功,这三关分别针对不同方面:第一关针对的是我们班的学困生,这些题让他们回答,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关考验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面积公式,针对的是中等学生;第三关是对学生在面积计算中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做题正确率。

闯关成功后,计算玻璃的面积,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块玻璃是一个组合图形,既可以用分割法计算,又可以用添补法计算,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制作了课件进行演示,直观形象,针对学困生降低了难度。

(四)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第1题和第题较为简单,学优生做完后,给出了一道思考题,这道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

(五)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并利用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制作了知识网络图,还运用所学帮助羊村解决了实际问题,在这里懒羊羊代表羊村谢谢大家,带给大家一首好听的歌,请大家伴随着歌声下课。

总之,我认为要想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有效性,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练习题的准备等方面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新《课标》所说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教案 篇二

第六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第84页及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千米、1公顷的面积概念。

2、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之间、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建立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三、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1、2题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

10000平方米=1公顷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在4月18日下午对全组教师的教案进行了一次认真详细、全面具体的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整体检查情况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课时教案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逐步向素质教育的目标靠拢。

3、部分教师要备好几门或好几个年级的课,任务繁重、备课量大,但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一门、每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各位老师对备课工作的重视程度。

4、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培训项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

5、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二、问题指出

1、在本次教案检查中,虽然备课次数不足的现象消失了,都能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要求。但是个别教案内容没有趣味性,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引起全体老师的重视。2、部分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体现情景的创设,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

3、大多数的课后反思过于简单。但不乏有写得好的反思,这需要各位老师值得重视。

三、整改措施

1、继续重视教案中“分层设计”的整改,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评价。

2、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充分利用它山之石,让自己的教案不断完善、趋于完美。

3、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口算、计算练习,设计练习时注意分层。

4、检查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5、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

以上是我校本次教案检查的大体情况。教案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希望大家在不断钻研教学的同时,认真编写教案。也希望做的好的继续坚持下去,不理想的要端正态度加以改进,真正把教好书的口号落到实处。

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认识时、分书本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知道一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看钟表准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实物钟)而且认识了整时,小朋友看现在是几时?(上午9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讲述: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时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谈话:时针和分针时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现了。拨拨钟表,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学生边拨钟表边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分针走的快,时针走得慢;我发现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他们走得时间是一样的;我发现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等。

总结:小朋友刚才拨钟表,发现了分针走得快,指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因为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你们真聪明1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学生数出有12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学生数出有5个小格)

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数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总结: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又60个小格。我们还知道钟面上又12个大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计时的。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述: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走到2也是1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口头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练习:

(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分针从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计时的,想不想在你的钟表上拨一拨,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谈话: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60分)

5、感受一分钟又多长,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谈话:一分钟到底又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一分钟脉搏大约跳()次。

(2)一分钟大约做()节眼保健操。

(3)一分钟大约跳()下绳。

提问:刚刚我们一分钟都做了些什么?

谈话:一分钟还可以干别的事,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后让爸爸、妈妈

帮你看着时间做做看。一分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它却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工人叔叔一分钟印刷1000多份报纸,播音员一分钟能播180多个字……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那么一小时里能干些什么呢?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在一小时里都能干什么?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1、师生互动拨钟表。

教师让学生拨出5分钟、10分钟、25分钟、3小时、6小时等经过时间。

学生提要求教师拨钟表。

2、实际应用。

讲述: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一小时。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 篇五

有益的学习经验:继续学习10以内的序数,掌握序数词第x排第x号。

准备:将行号写在椅背的角上,列号写在椅背的中间。

活动与指导:

1. 游戏:找座位。事先将全体幼儿编好次序,(第几行第几列)然后教师发出指令:请对号入座。幼儿应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要求能力强的幼儿说出自己从哪个方向数,第几行第几列。

2. 指导幼儿练习。

引导幼儿从小兔的住房层号分析,楼房是从哪个方向分层分号的,然后按照这个方向数一数,找出每一种动物的住房在第几层第几号。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0”》

教学目标:

1、 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 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数字“0”

1、 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 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 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 讨论

1、 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 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 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 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 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 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 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 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 复习0-10的排序。

2、 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 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我拿到10张数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我拿到10张数卡

有益的学习经验: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准备:

活动室一端距离墙壁约3米处放一棵“大树”,树上挂数卡若干,绕大树画一圆圈。

活动与指导:

1.根据场地和“树”的大小把幼儿分成1-2组,音乐响起,每组幼儿同时到树上摘数卡,音乐停止,幼儿停止摘数卡,马上回到圆圈外。

2.幼儿把摘下的数卡拿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每张数卡读一遍,然后把相同的数卡放在一起,教师让几个幼儿说出自己有哪几种数卡,每种卡的张数,哪种卡最少,哪种卡最多。其余幼儿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老师注意检查。

3.让幼儿将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注意个别幼儿可能对间隔几个数的卡摆放不正确,要及时指导。

4.拿出自己最大的数卡,和同桌的小朋友比较,看谁摘到比较大的数卡。

5.把数卡分别放回相应的筐子里。

数学的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体验感知10以内数量不同组合的可能性、变通性。

2、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大、中、小不同的圈若干。

活动过程:

1、做游戏前有一件事情要做,打招呼。

今天我们玩这个游戏是有规则的,每一个圈里只能站一只小羊,如果小羊站到圈里,老狼就吃不天小羊了。

教师放圈的同时让幼儿数几个圈?6个

2、第一次游戏:在幼儿争抢进圈时,教师说:有时候让一让大家的安全都得到保障了。(突发事件,养成教育。)

师自言自语我怎么一只羊也没抓到?幼儿把上说:你拿走一个圈就能吃到羊了。教师马上和他握握手:谢谢你,帮我想了一个 chayi5.com 差异网…好办法。(突发事件处理)。

板示:6,6代表6只羊,-代表什么?

3、师问:拿掉一个圈,为什么能抓到羊?

有没有办法,让一个圈里躲几只羊。拿出大圈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说的清楚拍手

用二字表示:大小

4、新规则有了,大圈里躲二只羊

要想6只羊都有地方躲,要几个大圈,几个小圈?

幼:6只羊,5只圈,试试看

教师要求,要会玩还要会说。

5、再试一试,4个圈能放6只羊吗?玩一玩

说道理,他们是怎么躲的?6只羊最少用几个圈?用什么样的圈?

10只羊呢,考考你们,最少用几个圈?(5个)还能少吗?(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伴说时要听好,有时候听也是学习)

幼:减少羊的数量(师说不行);用再大点的圈;

6、看看有没有大圈,大中小一个大圈里站3只羊,试一试,玩一玩,只玩了一种没玩够,有什么办法,再想一想,你有其它办法吗?如果14羊,今天14个孩子一起玩,最少要几个?回去玩一玩。

活动反思:

1、感知不同组合的可能性,拓宽他们的思维,组合不仅是二个数组成一个数,在孩子不断解决问题中来思考的,对发展孩子思维是有帮助的`,培养孩子的思维品质。

2、在这个活动中,关注幼儿其它方面的发展,例:不但知道还要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说出自己想的对孩子发展有一个助推作用,抽象的符号,从形象到抽象转变的方法,表象符号,绘画,动作的方式,展现数学思维,能把内心思维通过外在的表达出来,今天活动的形式是游戏化的,老师在集体活动中是有预设目标的,老师在关键的部分进行小结。

活动建议:

1、数学最难设计,敢于突破,颠覆了以往数学活动的设计,当10个圈出来时,数学活动不主张太难。去让孩子去个别尝试怎样?太难,快乐就会降低,让每个孩子操作一下,尝试的过程,数学是自主建构着,可能性的支持,不要求一节课有一个结果,而且推广会难些,个别、集体有机的结合,感性的积累,放给孩子,各种尝试,就知道各种物品的关系,低结构高结构手拉手。

2、跑上来讲规则,再说一遍,第一第二,听清楚了吗?心里要放着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有一个等待,一个重复,4个圈能放6只羊吗?这是一个坎,可以先来3个,再来4个,从易到难,尊重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教学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剪刀、图形纸(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二等分和四等分难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等分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复习图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儿学习二等分(幼儿演示操作)

1、启发幼儿想办法将圆形的纸片进行二等分并验证分出的两份一样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动脑筋把圆形分成两份,分出来的两份要一样大,你们愿意试试吗?你们是怎么分的?。,分出的两份一样大吗?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分出来的两份合起来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分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开的两份合起来会变成原来的图形。

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

2、幼儿尝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二等分。

三、幼儿学习将图形进行四等分一个图形不仅可以进行二等分,还可以进行四等分,就是是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个圆形试一试

1、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小朋友们相互讨论。

2、幼儿反馈尝试的结果。提问刚才小朋友都动手把各种图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今天很厉害,学会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们以后还可以进行更难的等分活动。

教学反思:

理解二等分,四等分的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的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上册第四单元第34页的内容。一个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50=5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零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编排意图,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掌握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重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

教学关键:

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盘子里放5个桃子,4个桃子,、一直到0个桃子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乘法意义,自主研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用已有知识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一个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评价体验。

教学过程: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认识、归纳。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得到收获,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在练习中使知识得以巩固。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儿童喜欢吃的水果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了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课件盘子里放5个桃子,依次减少到0个桃子,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每次盘子里有几个桃子,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二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而推理算式07、08、70、表示什么意义?通过观察发现规律: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明理获知

首先我把乘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练习题编成两道应用题,借助蚕吐丝和老寿星锻炼身体的场景图,教师引导学生先去分析题意,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这道题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后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学会了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随机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也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就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述两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零,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零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零占位。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的方法,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在看因数中有几个零就在末尾填写几个零。

三、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四组练习题。第一题是判断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因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乘法在计算中灵活运用。第二题是数学门诊是让学生观察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原因,目的是让学生避免在计算中出现类似的错误。第三题是算一算,5069= 20xx= 8033= 这几道题是检验学生对是否需要进位的辨别能力。 这三组是巩固性练习,加强各种情况的混合对比练习,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第四题是思维拓展题:小蜜蜂被一道题难住了,谁来帮帮它? 605乘一位数,积没有0,这个一位数是几?这道题是开放性练习,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设计了这几道练习题,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满足了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评价体验

帮助学生整理,解决疑惑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数学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9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