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黄山奇石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黄山奇石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黄山奇石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黄山奇石》第二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通过看图学文,弄清黄山石“奇”在那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中选背两段。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中介绍的景物大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过。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引言

同学们,我们在哪一课学过安徽黄山?生答:在归类识字(一)的第一课。电脑出示:安徽黄山(板书:黄山),在学习这一课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过,黄山是以哪“四绝”出名?电脑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专门介绍黄山的怪石。谁知道,怪石是什么意思?(生答:怪石就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老师在“怪石”下面加红线),和它意思相近的词是什么?(生答:“奇石”,师板书:奇石)。

3、课题

齐读课题《黄山奇石》。同学们读了课题,能不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讲了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

二、激情导入

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课文,听全文的录音。初步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理解课文第一段。

1、电脑出示课文第一幅图,指导学生看图。

2、出示尝试题,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

4、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5、教师精讲小结。

6、学生练习用“尤其”造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启发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西游记》里有一个孙猴子最爱吃什么?(桃子)人们常说:吃了仙桃,长生不老。神话里常生不老的人指的是什么人?(仙人)。教师相继板书:仙桃、猴子、仙人。

2、电脑出示课文第二幅图,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这幅图片是“仙桃石”。

3、图文对照,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

4、提问:这一段写的是哪一幅图的意思?讲了什么景点?它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

5、让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仙桃石比作桃子)。

6、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归纳小结。

(三)学生自学课文第三至四段。

1、电脑出示课文的第三至四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看懂图意。

2、学生小声读课文,按要求自学这两段。

3、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辅导,并相机解释:“陡峭”、“翻滚的云海”。

4、学生自学后,检查自学效果,组织汇报交流,然后归纳小结。

(四)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五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五段,思考: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教师可作一些提示,如:本段中的“啼”是什么意思?(“啼”是叫的意思)。

2、同位交流检查,把自学的情况告诉老师。

3、由教师归纳小结。

(五)学习课文的第六段。

1、黄山的奇石就是这些吗?还有哪些?(生答后师板书:天狗、狮子、仙女……)。

2、齐读课文第六段。

3、思考: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4、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5、黄山有这么多有趣的怪石,所以黄山的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秀丽)。

6、全班讨论,学生议论后,教师小结。

(六)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黄山美吗?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像黄山那样的自然风景区。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安徽省           怪石  有趣

仙桃石

黄山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奇石    景色秀丽

金鸡叫天都

天狗、狮子、仙女

教案来自第一范文网。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

1.读通课文;

2.了解黄山石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抓住石的特点,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2.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抓住石的奇;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黄山吗?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去欣赏黄山奇石。

二、初学课文

(一)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要告诉我们的吗?

生自由说。

(二)过度:

师:黄山奇石真是千奇百怪,神奇至极啊,让我们打开课本,再到课文中去欣赏。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再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块奇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反馈,师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在这几块奇石中,挑选你喜欢最感兴趣的一块或几块,快速到课文中去找找,仔细读读,研究一下,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家。

(三)分层学习(随机)

1.师:你喜欢哪个?为我们读读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生朗读(教师出示图片)

师:能说说猴子观海吸引你的理由吗?

生:这只猴子的动作……

师:谁也喜欢这块,谁也来说说?

生:……

师:读得真到位,你能为我们表演一下吗?

请学生表演。师随即询问:请问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啊?

这只猴子在想些什么?面对这猴子观海,你有什么要说吗?

请别的同学有也说说;

一起把这几句话读读。

2.师:还有别的吗?

生(仙人指路),朗读。图片出示

师:谁也喜欢这个,请你读。

讲讲你为什么喜欢这幅?

生:……

师:请喜欢这幅的同学一起朗读。

3.仙桃石

学生朗读。

你为什么喜欢这块?

生:……

师:这样一块神奇的石头,它的来历你想都过吗?

生:……

师:你能说得那么好,相信你一定能把这奇与美读出来。请你再读一遍。

谁也来试试。(指名2、3位)

请女生读

4.金鸡叫天都

师:为什么喜欢?

生……

师: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吗?

谁也喜欢?

理由,朗读

师:几块巨石组成的金鸡叫天都太神奇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长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啼叫。

让我也来读读,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和我一起读,好吗?

师范读。

三、整体感知

1. 出示课文2、3自然段,齐读。

师:黄山奇石果然名不虚传,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它的神奇美丽。

品读课文2、3自然段

四、课堂实践

同学们对黄山奇石有了这么深的理解,我觉得都能做做小导游了。请你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说说。当一回小导游,介绍给你的同学,介绍给我们老师,好吗?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交流。

学生做导游

(师引导:你觉得这位导游怎么样?)学生评价

(师评价:我觉得如果这位导游能够加上自己对这块石头的理解,那么游客就会更加感兴趣了)

再请学生表演

五、

六、 延伸巩固

1. 师:黄山的奇石又何止这四种,有些石头还没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发觉呢!

2. 出示图片,请学生取名。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这幅画。

3. 朗读全文

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好好的把黄山奇石的奇、趣夸一夸,把我们祖国山河的壮丽赞一赞,把整篇课文轻声读一读。

4. 黄山真是令人向往。这里有介绍黄山的一段影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作业 :黄山奇石我们了解了,黄山的另外三绝,希望你有机会去找一些资料,自己再去了解。)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黄山奇石》是北京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我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读中悟写,读中学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后,教师给学生搭设学写的平台,让学生拿出笔,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既是对文本情感价值的提升,又是很好的练笔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感受祖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教学时,应让学生感悟到“奇”种所蕴含的“趣”,按照“读­——悟——读——写”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魅力所在。(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独自阅读的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课文内容。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是由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所决定的。二年级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针对这一特点,我为学生提供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尽情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三、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这堂课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体会“奇”中之趣。(重点)2.发挥想象,有选择地写一写黄山奇石的样子。(难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其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体会“奇”中之趣是教学的重点;发挥想象,有选择地写一写黄山奇石的样子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激趣导入、初步感知、精心品读、读写结合、课外拓展五个环节。(一)激趣导入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段,然后伴着优美的音乐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的风景美丽神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黄山奇石。”(板书:黄山奇石)【设计意图:利用录像片的视觉景观点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初步感知我让学生齐读课题,思考“奇”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再读一遍。【设计意图:开课点题,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接着我说:“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我们赶快到文中去看一看,打开书142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描写了哪些奇石的样子?请大家在文章中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出示课件】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描写了哪些奇石的样子? 请大家在文章中画一画,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然后我让学生交流结果,学生基本都能找全。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其中,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简单介绍的是“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文章中作者介绍的奇石,分清具体介绍和简单介绍,有一定的详略观念;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三)精心品读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后,我带领学生依次学习: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出示课件】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我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块石头有什么神奇之处,然后抓住“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指导学生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中形象的比喻感受“仙桃石”的奇特之处,并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接着我说“看到这么美味的仙桃,最爱吃桃子的小动物来了,是谁啊?”,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让学生看看这只小猴子在干什么,试着找一找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出示课件】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找一找:表示动作的词语。 演一演:猴子观海的样子。 想一想:猴子在想什么? 读一读:读出奇特之处。

在学生找到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后,让学生演一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出问题——小猴子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小猴子,你在想什么呀?学生思考回答之后,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有思想有灵魂的小猴子,居然是一块石头,真是太神奇了!”让学生再试着读一读,读出神奇,并加以一定的指导。【设计意图:利用低年级学生热爱表演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受、去思考,并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在学生朗读之后,我提出:“‘猴子观海’很神奇、很有趣,‘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出示课件】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远方。

我范读这一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站在云与雾之间,伸着手臂指向远方。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练练,试着把感受读出来。给时间让学生朗读这一段,指名读之后齐读一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章中作者形象的语言转换成脑海里的画面,体会“仙人指路”的奇趣之处。】齐读之后,用一句话过渡——看过了诱人的“仙桃石”,走过了奇特的“猴子观海”,见识了有趣的“仙人指路”,老师再带大家看一块最奇趣的石头。【出示课件: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这块石头像什么?请你按照我们学习‘猴子观海’时的学习方式,自学这一段。【出示课件】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找一找: 演一演: 想一想: 读一读: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指名读一读,抓住“金光灿灿”一词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学习方式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习过前面的具体描写的奇石,课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奇石的名字。在这里,我提出问题:“听到这样的名字,你脑海中是怎样的画面?谁愿意仿照句式说一说。”【出示课件】

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____________。 “狮子抢球”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位____的仙女,她____________。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了。

【 m.haozuowen.net 设计意图:给出固定的句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思维清晰、条理清楚。】看过了这么多奇石,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学生的话语中归纳总结出“奇”、“趣”。(板书:奇 趣)【设计意图:点明中心,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用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来概括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四)读写结合在学生还在回味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时,我说:“黄山的石头真是太神奇、太有趣了!但是,我总觉得没看完,没看够。”点出文章结尾:“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人们给它们起名字呢!”让学生想象一下,还可能见到哪些奇石?写一写。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写完之后指名读一读,并给予适当的评价。看到同学们写的这么好,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出示课件】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设计意图: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亲自描绘奇石之“奇”,体会奇石之“趣”。】(五)课外拓展在学生还在回味黄山奇石的奇趣之处时,为学生介绍剩下的三绝——“奇松”、“云海”、“温泉”,让学生产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出示课件:展示图片】

奇松: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中。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人体的一些病痛有一定的理疗功效。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奇 趣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小组交流评价课堂练笔,填写《写作评价卡》。写作评价要求:(写作评价卡)每项为20分,合计90以上为优秀,80-90为良好,60-80为合格,60以下为待合格。

等级 切合题意 语句通顺 字迹 标点 错字

七、教学设计特色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读,能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阅读教学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不断积累,实现读写的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读中感悟、读写结合”上。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在学生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让他们把感受付诸于笔端,通过片段描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让他们学会欣赏并不断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黄山奇石》教案 篇四

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3. 教学用具

ppt课件

4、 标签

黄山奇石

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1、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游览过哪儿?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2、交流黄山的有关资料。

3、理解课题“奇”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1、播放《黄山奇石》视频,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齐学读。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六)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作业。

1、熟读课文。

2、继续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黄山奇石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8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