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6、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7、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四、练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时○24分1分15秒○65秒3时○200分140秒○2分1时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给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电话亭的营业时间,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小明8:40到达,他还要等多久呢?

3、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课本第7页第8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买书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胡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胡估算能力与求异思维。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自备学具。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书店吗?今天啊,淘气在动物王国的快乐书店开开张了,老板淘气进了不少的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挂图课本主题画:书架上层依此放好28本《汪汪乐园》,4本《海底世界》。)

2、提问:快乐书店都进了什么新书呢?你能向老板淘气提出问题吗?

3、学生讨论,互相提问。指名学生就刚才的主题画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棒,老师能提出一个问题吗?《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学生列出算式,老师在黑板上板书:28+4=

3、师:这个算式可真难,是我们以前都没有看见过的,你们有信心把算式的答案给算出来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小棒,纸,还有笔开动我们的脑筋来打败这个难题。

4、分小组讨论,研究算法。

5、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有选择性地板书。比如:

(1)摆小棒

(2)28+2=3030+2=32

(3)8+4=1220+12=

(4)用竖式计算:

28

+4

32

(当学生想出办法用竖式计算时,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师:这个小组可真棒,想出了用我们刚学过的新知识:列竖式来进行计算,谁来说一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刚才我们发现写算式的时候个位上加起来等于12,那那个十位上的1我们把它写到哪里去呢?我们把它先写到横线的上面,算十位的时候再把它给加进去。

6、尝试练习。

师:小朋友们聪明了,为了难住大家,淘气又买来了好多书(继续图片出示7本《淘气历险记》,16本《咪咪学校》。)

提问:你能算出下层共有多少本书吗?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三、巩固应用

1、找书游戏。

(1)把剪好的书模型贴在黑板上,书上写有得数。

(2)发计算卡片给部分学生,自己上台找书。

(3)其余小朋友观察他们的书找对了吗?

(4)讲评。

2、师:淘气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很喜欢同学们,于是他请来了他的小牛售书员。(CAI出示课件,图片出示四种书的价钱。)你们想买书吗?看看小牛怎么说。

动画小牛提问:你最想买哪两种书?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答案。指名告诉老师你用了多少钱。

3、师:同学们买书买得可真好,啊?那边有个小男孩碰到难题了,我们去帮帮他好吗?

动画小男孩提问:我有3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

让学生先估算,再列算式计算,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

4、套圈游戏:

淘气套中了42分,你能说说他都套中了哪些小动物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③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教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

教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 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 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 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 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教学建议:

1、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这学有所用。

2、 关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强调理解和感悟。

4、 力主营造一个宽松、和平、温情的学习环境。

你说我摆

课后评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两步应用题》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 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七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引导同学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同学的笼统概括能力,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

5/122/5=15/77/5=11/88/13=

5/211/5=3/167/3=8/217/8=

先独立考虑,再指名口算订正。

2、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33/2=21/2=11/88/11=

1/1010=7/99/7=1/77=

6/55/6=1/55=22/3535/22=

同学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身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观察,考虑,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在课件上)

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具体探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精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6、总结:刚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留( )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①一位 ②两位 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①分 ②百分 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两位小数

0.256 12.006 1.0987

(2)精确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讨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展现在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

4、拓展题

四、全课总结

1、数学课将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还需努力?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知识,打开课本,认真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表示近似数的时,0不能去掉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提问:大家说说,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们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2)谈话: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评析: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础。]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1)出示挂图: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谈话: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来看,画面中坐在前面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评析: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儿说B在右边。

讲述: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评析:联系实际,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评析:通过说说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请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几人交流。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自由摆放学具的活动,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丁丁和拉拉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玩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提问:小朋友,如果你是丁丁或拉拉,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评析: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评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1、想一想。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可能有的学生说是右手,有的说不是右手,说法不一)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看法。)说明: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评析: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教学难点,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总之,这段教学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2、动脑筋。

(挂图显示学生上下楼梯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思考: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哪边走?谁走错了?为什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表演体验。)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评析: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下结论。为此,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方向的变化过程,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玩得愉快吗?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

[评析:教师富有情趣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知识汇报交流学习过程和掌握的学习策略,在自由的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本领去探索周围更广阔领域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总结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