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孔子拜师【优秀6篇】

发布时间

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英语,有对话和短文。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孔子拜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孔子拜师 篇一

今天下午,我组织了全区本学期第二次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上次(9月11日)重点进行了全册总的和第一、二单元的教材分析。今天重点进行了第三至五单元的教材分析。会上,我向老师推荐了一篇非常好的教学案例。现推荐给更多朋友,让我们共同学习和研讨。

《孔子拜师》——吾师也(转贴)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姚金中

本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了《孔子拜师》。可孔子对三年级孩子来说,距离太远了。能上得好吗?我心里悬悬的……

时间还充裕。我开始行动了。一日早读,我试探着问大家:“谁知道孔子?”

全班五十几人只稀稀拉拉、犹犹豫豫地举起四只小手来——果不出我所料。不用说,即使举手的同学对孔子也知之甚少。

我没有多问,作出满脸愁苦状:“唉,学校要听我上《孔子拜师》课,可我只知道文中讲的孔子、老子都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对他们的了解也不太多。我想收集孔子和老子的资料,你们能帮帮我吗?”

“老师,我家有《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上面肯定有孔子和老子。”

“老师,我回去查,我家的书很多。”

“放学后,我们几个到书店去,一定能找到!”

“我回家上网,在google里输入‘孔子’、‘老子’,准能有收获。”……

我立刻由愁苦转为惊喜:“能把你们找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吗?”

第二天早读,一进教室,我真的惊呆了:一只只小手高高举着,摇晃着,一本本大的、小的、厚的、薄的书在空中向我点头,漾在孩子们脸上的是探获宝藏般满足的笑……

“啊,真想不到我班同学能收集到这么多的资料。真了不起!”我走进孩子们中间,端详着孩子们纷纷递过来的各异的资料,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着快乐,却又作愁苦状,“这么多书,一定有好多好看的,可我又不能全部看呀。急死我了!”

平日里最机灵的小婷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每人找自己最感兴趣的,推荐给您。”

“老师,我把我查的资料已经用e-mail发到您的电子邮箱里去了。不信,您打开看看。”说话的是我班的电脑高手小哲。这可出乎我的意料。

“真是好主意!太谢谢了,不想把你们的发现让大家和我一起分享么?不如在我们的早读课来个‘孔子、老子资料汇报会’怎么样?”

“吔———”

“不过,”我抬双手,控制一下沸腾的教室,“光靠早读时间还不够,下课的时候,同学们也可以交流交流。愿意吗?”

“好,今天的‘孔子、老子资料汇报会’正式开始!”看到孩子们欣喜又急切的目光,我得赶紧满足他们。

孩子们一个一个站起来,捧着自己最得意的资料,兴奋的小脸蛋上透着红光。我专注地听着每一个孩子那稚嫩又自信的读书声,不时点头赞许。也许是被读的内容吸引了,也许是我的专注对大家的感染,教室里真静,静得只能听到这位同学朗读的声音,即便不时因不认识的字而读得不够连贯,同学们依然听得那么津津有味……

“孔子、老子资料汇报会”一直在早读课上延续着,课间是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交流,而我的电子邮箱里已满是孔子、老子的资料,邮件的作者都是我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孔子、老子的生平,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传说,他们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还有孔子的名言,孔子的文化节……

上公开课了。同学们广博的知识,精彩的表现让听课的老师们惊叹,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驾轻就熟。我只记得,在课堂上最“出彩”的是当我描述老子传授孔子知识表现出诲人不倦的品质,而担心“诲人不倦”孩子们不易理解时,又是小婷站起来说:“老师,您辛勤地教育我们,您就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听课的老师频频点头,我也好一阵激动:“谢谢你,老师会努力的!”

这是一节不错的课。我悬着的心放下了:“谢谢同学们,下课。”

可真的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讲台旁一下子围上来一圈又一圈的同学。他们已全然不顾在众多听课老师面前的规范,他们意犹未尽,滔滔不绝地延续着课堂上的精彩:

“老师,孔子拜的老师不止老子一个,我知道他跟师襄学过琴,拜过小孩子、渔夫为师,哦,还拜过动物为师呢。”

“老师,我还会背孔子的其他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老师,孔子真了不起!我好想到他的故乡曲阜去亲眼看一看孔府、孔庙、孔林。”

“老师,我还知道孟子也是一个大思想家,他的观点和孔子差不多。”

“啊,我们中国古代文化太伟大了!”……

是啊,孩子们太想表现自己了。于是,我提议,本班将举行一次手抄报展览,继续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发现,也可以再去收集其他先贤如孟子,庄子,墨子,孙子等的资料。手抄报的名字就叫“中国古代文化的巨人”。

脑海里清晰地回荡着《孔子拜师》课堂上学生给我“诲人不倦”的评价,我也一直为文中先圣们的高尚品行而感动。打开孩子的“成长记录袋”,抚摸着一张张稚嫩又充实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巨人”手抄报,我忽然悟出:我不也正在“拜师”么?——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散发着浓浓人文气息的文本,全新的教育理念。

反思一得:孩子们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从他们身上我得益匪浅。《孔子拜师》的人文内涵让我感动,她提供了我和孩子们共同感受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平台。本课的教学过程一直是师生在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生生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借助文本,立足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综合性学习和运用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是我们每位教学实践者的良师。

“语文”的事儿——语文意识烛照下的语文教学之道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孔子拜师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出现有关孔老夫子的课文。我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大家知道,以往的教材是没有孔子的,孔老二被打倒了,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是不是?现在不同了,中华民族要复兴,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也要跟着上去。那么,我们的软实力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强?这些都是大问题。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任继愈老先生,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他生前曾经感慨地说过,家国要有支点,家国的支点必须落在文化上。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两千多所,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们的文化输出战略,中华民族要复兴,文化的复兴一定是重中之重。美国人通过好莱坞输出他的文化,我们呢,通过孔子学院输出中华文化。文化血脉的延续和壮大,必须通过教育。

我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解读《孔子拜师》的,可能过于宏大、过于崇高了。宏大就宏大吧,反正宏大也不犯法。我们回到课文中来,孔子向谁拜师?老子。那时孔子在鲁国,山东曲阜,老子在天子脚下,河南洛阳。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总算到了洛阳城门口,老子站在城门口,迎候孔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老师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其实,老子当时的角色,跟任继愈老先生是一样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能够读很多书,读很多经典,所以老子特别有学问。

就这么一段文字,我们不妨用心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语文点。我说两点,第一点,大家看,老子说了一个词——“迎候”,很有些味道。说“迎候”,不说“等候”,也不说“恭候”。这也就是老子,说话的度、分寸、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不信,你用“等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等候。”什么感觉?没感觉。“等候”,中性的,不冷不热,没有温度。是不是?你再用“恭候”试试看,“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恭候。”什么感觉?矫情!太过了!这不是老子说的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味道不一样,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什么?一种真正的教育家精神。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教而教,用老子自己的话说,“无为而无不为”。很多人读老子都断章取义,只强调“无为”,认为老子消极避世,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吗?老子追求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他没避世,没放弃,没消极等待。不教而教,就是身教,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说话,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不告诉你,但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教育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人格魅力。老子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在这里迎候”,不教而教。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孔子的老师?就从这时开始。“迎候”值得嚼一嚼,否则,老子要生气的。

第二点,孔子说“学生仲尼,特地来拜见老师”,能这样说吗?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里改称“仲尼”,行吗?这个有点难,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到“五四”已经基本断了,我们现在去传统是非常厉害的。传统中,中国人的名字是非常讲究的,通常一个男子,他有姓、有名、有字、还有号,名、字之间是有关联的,或近义、或相对、或用典。毛泽东,姓毛,名泽东,字润之, “润”、“泽”二字同义。张飞,姓张名飞字翼德,为什么是“翼德”?他要飞,要飞就得有“翼”不是?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有了羽毛,长空万里任我行。当然,名和字也有区别,这就涉及到我们传统中的“礼”。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叫名,或者可以叫字的,这后面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在家里排行老二,绰号孔老二。孔子有个哥哥,是个瘸子,孔子的母亲颜氏,因为生了个瘸子,心有不甘,就跑到曲阜附近的尼山去求神,去祈祷,希望再生个孩子,能健健康康、齐齐整整的。结果,精诚所至,生下孔子。为了感谢尼山之神,父母就给孔子取了这样的名和字。名“丘”,丘是小山的意思,指的就是那座尼山。字“仲尼”,仲指排行老二,伯是老大,尼指尼山,因为正是尼山之神给孔子的父母带来好运。名和字在起法上是有区别的,“名”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父母给他起的,一般情况下供父母、师长叫唤,父母可以直呼其名。对人自称时,为表谦卑,也叫“名”。“字”呢,是长大以后取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弱冠之礼”,即成人了,就可以有自己的“字”了。“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第一,平辈之间;第二,朋友之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礼。

课文中,孔子自称孔丘,这是合乎礼制的。因为,孔子要拜老子为师,老子自然就是他的师长,在师长面前必须谦称自己的 “名”,而非“字”。一称“字”,跟老子的关系就扯平了,这对儒家祖宗孔子来说,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事。再看老子,他说:“你就是仲尼啊。”显然,老子把孔子当朋友,他没有以老师自居。这样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对孔子来说,感觉特别亲切,对老子来说,他降低了身份,他总是以谦卑之心面对天下。你看,这又是一种不教而教。这里,语文——孔子的名与字,文化——名字后面的传统礼制,有着内在的一致。作为学生,也许对此浑然不觉;作为语文老师,就该敏感一点、清醒一点、警觉一点,因为,那正是语文的事儿,更是文化的事儿。

孔子拜师 篇二

教学内容:p 67-p70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渗透环境教育)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渗透环境教育)

教学反思:

1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大,应该找时间进行发散。

2 应该让学生扮演孔子和老子进行朗读课文,效果会更好。

孔子拜师 篇三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 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课文内容蕴含丰富,但并不深奥,只是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对于一个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 “读中感悟、以悟促读”的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孔子是怎样拜老子为师”为主线,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讨论交流。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朴实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教学目标、重难点得到落实。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课后资料全面地了解孔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等词语的意思。

4、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孔子拜师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 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很伟大的人,他叫孔子(板书)。孔子姓孔,名丘,古时候的人还有字,孔子字仲尼,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后也有有关孔子的资料,请打开52页,自己读读资料袋,读完后想一想,你又知道了孔子的哪些知识?

2.生读课后资料袋。

3.生交流:你又知道了有关孔子的哪些知识?(板书:思想家、教育家)

4.现在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像这样的人,古代在姓后面加上了子,子是古代对有品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如思想家孟珂称孟子,思想家庄周称庄子,军事家孙武称孙子,教育家孔丘我们称他孔子。看,这就是孔子(出示图片)

解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西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今天我们一同走近孔子的年轻时代。(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5.师:不光你们崇拜孔子,他也是老师心中的老师,我最喜欢孔子的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这是求得知识的必要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那么看着课题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生提问题)

(孔子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还要去拜师?他去哪儿拜师?怎样拜师?拜谁为师?等)

你们仅仅从题目的4个字中,就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很了不起,学习最可贵的是发现问题,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想不想读?

二、走进课文,初步感知

1、谈到读书,宋代大文学家朱熹这样说

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

——朱熹

这些都是读书的最基本的要求,同学们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还等什么,赶快读吧!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发现不好读的句子、字词师及时提醒纠正。

3、相信刚才同学们说的许多问题都已经得到了答案,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交流:孔子去哪儿拜师? 洛阳

拜谁为师?  生1:老子(师介绍老子)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关于他的生平,史料上记载不多,在《庄子。天下》里称老子为老聃,以老为姓聃为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而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子聃。”

师介绍古人的名、字与号。文中出现的老子和老聃指的是同一个人,还有孔子、孔丘、仲尼都是指孔子,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笄(ji)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原则和习俗。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一)孔子为何拜师?

生交流(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解释渊博(知识很丰富)

(2).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是真得不渊博吗?自己再读一读。

师:真得不渊博吗?你从那看出来的?(远近闻名)远近闻名什么意思?他已经是那么有名了,他还要拜老子为师,可见他很谦虚好学(板书)这些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①你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吗?(生读)谁来当一当谦虚好学的孔子?(评价:真是一位谦虚好学的人)

(二)孔子怎样拜师?

1、品孔子不怕吃苦

师:孔子已经很有名望,却还觉知识不够渊博,决意拜师求学,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正是怀着这样一颗勤学上进的心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相距上千里:知道有多远吗?  就咱们小学的操场如果是两百米的跑道,我们小朋友可得绕上2600圈左右啊!是不是很长?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怎样读?(上千里拖长)指名读

(2)这上千里的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怎样才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板书)呢?理解词语:

风餐露宿:餐,包括午餐、早餐、晚餐,在这里实际上是吃饭。宿呢?组个词——住宿,睡觉,在风里吃饭,在野外睡觉。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游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虽然“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但孔子还是到达了目的地,因此用“终于”。

(3)孔子一路上很辛苦,可他怕不怕吃苦呀?不怕吃苦(板书)

(4)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孔子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精神。

(5)孔子在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大家想一想孔子一路上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你能根据提示说一说吗?出示:

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

累了, _______________。

渴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

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_______。

正是这样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学生想象,填空。

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孔子害怕了吗?退缩了吗?为什么?

为了拜师求学,孔子遇到了这么多困难却没有退缩,这一份决心,这一片诚意,这一种行动!深深地把我们打动,让我们一起读出来

2、品读对话,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师:请看插图,(出示课本插图)辨一辨哪位是孔子?

生:(阐述理由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文字)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孔子彬彬有礼)板书

还能从哪看出他彬彬有礼?(再次行礼)(多谢)(您)

(2)同学们找的真好,你再仔细看看这幅图,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句子吗?谁再来读读?

(3)其实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这段对话书中写的更生动具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4) 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在他们的对话中藏着一对近义词,找到了吗?(迎候和等候)(迎候是到某个地方迎接等候,等候在就是在等待,不表示迎接。)

师:也就是说,迎候比等候显得更-----  生:尊重

师:老子说迎候孔子而不是等候孔子,说明老子怎么样呢?  生:很有礼貌(5)师:来,我们一起读读含有迎候的句子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6)师接着读:“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老子很谦虚)

(7)老子又谦虚又有礼貌,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谦虚礼让(板书)

(8)孔子听了老子的话是怎样回答的呢?(“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9)师:有个词语叫:学无止境(板书并读一读),你可以从这段话中找到他的解释吗?

生: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也就是说学习是---

生:学不完的     没有头的

师举例子:

师:现在我们是三年级——

下一年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

还要考博士。

师:学习就完了吗?

还要考研究生。

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

生(齐):学无止境。也就是要学到老活到老。

师: 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举个例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奶奶60岁了还去上自修课。

爷爷还去练书法呢!

爸爸学电脑。

我语文好,数学成绩不佳,要更加努力才行。

你虽然学习很好,可是还是有人会比你学得好

世界上有很多知识,我们是学不完的

就算你学得很好,你还是会有不懂得知识

师:所以啊, 当大家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千万不要骄傲,要知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孔子的这段话。

(10)分角色读。

①老师旁白,男生读孔子的话,女生读老子的话。

②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师:这时老子知不知道孔子是谁呀,所以老子问“你是——”

应该带有什么样的语气读?(疑问),还要拖长音,你读读。

其实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③大家看屏幕,直接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这次女生读孔子,男生读老子

3、对联赞美

师: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孔子怎么学?

生(朗读):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从中看出他非常好学)

师:老子怎么教?

生(朗读):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师: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重要? (毫无保留)解释意思:老子全都教给孔子,自己没有留下。

师:从这里看出老子---  (品德很好。)老师送给你一个词语:板书:诲人不倦。

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看板书)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人,老子是一个谦虚礼让、诲人不倦的人。你们能不能针对他们的品质夸夸他们?生说

师: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出示)“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师:横批——流传千古

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齐读最后一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拓展实践,积累名言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敬重,一起将孔子留给我们的这些名言读一读。(摘录课文内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啊,正如孔子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正因为这样,孔子才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拜访名师。正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同学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习,老师也在不断地学习,今天在座的所有的人都在互相学习,其实,学无止境的道理在孔子的这些名言中有很多体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课后,老师相信大家会搜集更多的有关孔子的名言,也会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名人。

板书设计:                         学无止境

孔 子 拜 师               老子

思想家  教育家

谦虚好学                    谦虚礼让

不怕吃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孔子拜师 篇四

教学要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的品行。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的品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进孔子。

2、播放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也可以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

3、引入:为什么孔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闻  尘  仆  纳  闷  丘

迎  等  止  境  授  品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风尘仆仆(púpú)        纳闷(mèn)

(3)注意下列字的笔画。

尘: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是“”,没有钩。

迎:半包围结构,里边是“”,不要写成“”。

授:左右结构,右边是“受”,不是“爱”。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所组的词语。

4、理解词语。

渊博:(学识)深厚广博。

日夜兼程:形容旅途奔波、老子辛苦劳累的样子。

毫无保留:一点也不保留。

风餐露宿:在风中吃饭,露天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艰苦。

5、细读课文。

(1)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求学的,然后完成填写。

孔子决意拜师——(        )——(        )。(决意拜师——艰辛前往——认真求学)

(2)读了孔子求学的过程,你哪儿最受感动,哪儿印象最深?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为下节课学习留下思考空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

1、孔子是怎样拜师求学的?说说本文的记叙顺序。

2、孔子的哪些做法让你最感动?谈谈你对孔子拜师的看法。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拜师前是个怎样的人?(远近闻名、谦虚)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孔子拜师过程中的表现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出示句子,谈谈你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为了求学,不怕路途遥远、生活艰苦、旅途疲劳,坚持行走了几个月,最后达到老师的住地——洛阳。孔子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2)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对老师格外尊敬、有礼貌)

(3)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说明了老子在孔子心中的崇高地位,也表达了孔子真诚求学的心情)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认为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孔子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他时时刻刻都在虚心求教)

3、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虚心好学、有礼貌、不怕劳苦)

4、再读这些句子,读出对孔子的称赞。

5、谈谈你对老子的看法。找出有关句子,体会一下老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珍惜人才、甘为人梯、无私的人)

6、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分小组合作学习。

2、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小组活动。

3、商订方案,分工合作,通过查找资料、采访等方式收集资料。

4、绘制成小报,全班展示。

孔子拜师 篇五

一、用“    ”选正确读音

1、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zhǎnɡ chánɡ)进

2、人们也敬佩他们的品行(xǐnɡ hánɡ)

二、形近字

闻(        ) 仆(        )闷(         )止(         )受(        )

简(        ) 扑(        )阅(         )址(         )授(        )

镜(        )

镜(        )

三、近义词

闻名(        )大概(         )连忙(        )迎候(         )

长进(        )敬重(        )

四、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对近义词

1、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近义词:(        )——(        )

五、阅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我想知道“纳闷”的“闷”字的读音,我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     ,我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它的准确读音是(mēn mèn)(划“   ”)

2、我发现“日夜兼程”的“日夜”与“远近闻名”的“远近”都是一对

的词,我还能再写一个类似的四字词语:           。我还发现本段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它们是:拜见—(       ),(        )— 等候

3、我读第一句话,感觉孔子是一个                                  的人。

我是从这些字眼体会到的:                                           。

4、我用心默读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感觉孔子是具有                    品行的人;老子是具有                 品行的人。我对他们充满了         的感情。

5、本段中,使我最受启发的那句话是:                                  。

我还记得孔子的其它名言:                                            。

孔子拜师 篇六

教学目标

① 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孔子拜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