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图形的变换最新3篇

发布时间

图形的变换 篇一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数学游戏”,4个例题及练习一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设计成美丽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 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剪刀

学具准备:剪刀、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二页的图案学生欣赏,找出里面的数学知识。(几幅图案都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有的图案是原来学过的对称图形)

2.说出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页的图形,学生欣赏,找出对称轴,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注意:学生只要能说出大体意思就可以,不必要求说的那么准确。

3.画出图案中的对称轴。

4.说出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建筑上的图案、有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1.出示例1,让学生认真观察“松树”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同样道理,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点c与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4小格)

2.说明在轴对称图形中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如“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

3.得出结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画轴对称图形

出示例3,同位讨论:怎样才能画的又对又好?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那么只要在左边的图形中找到几个关键点,在右边的图形中找到它们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这样很快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屋顶、房体及大门)的另一半,进一步画出一个图形(窗户)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试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的画图情况。

三、练习延伸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思路:将对折的过程反过来想,先在头脑中将纸展开一次,半只蝴蝶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1只蝴蝶,展开两次,1只蝴蝶又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2只蝴蝶,展开三次,2只蝴蝶再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4只蝴蝶。同样的,展开四次,4只蝴蝶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8只蝴蝶,……每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图形的数量就会变成原来的两倍。

2.练习一 1 .2

教学反思:    学生 通过空间想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化,想象多次对折后的图形有困难,可以借助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想象理解。通过折剪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学会欣赏数学图形美。

图形的变换 篇二

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教材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进行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和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学准备:

方格纸、简单的基本图形(2个)、自制的可转动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图案

(背景音乐《大风车》)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歌吗?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今天带来了(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师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板书: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伸出你的手我们一起来转一转。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其中很多图案都是由简单的图形旋转得到的。

出示一组图案,请学生欣赏:

(演示课件)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来的。你们想不想也用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旋转,变一个漂亮的图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学生活动:用课前准备的图形尝试着旋转,变出屏幕中的图案。

①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案的特点后:

师:老师相信在每个同学心里一定有了一个答案,但这只是你的一个猜想,到底用你的方法能不能变出这个图案呢?我们还需要动手试试。同时,你要一边旋转一边思考,你是怎么转的?

②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③ 全班交流

a.弄清固定点就是中心点,可以用字母o表示,用数学语言就是围绕点o旋转。

b.弄清旋转的方向,同时简单复习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c.弄清楚为什么是旋转了900,你从哪里看出来是900?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三点:旋转时,要围绕一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

⑷ 动手试一试:学生再次体验旋转的方法,同时说清楚旋转的过程。在旋转卡纸上进行旋转,

2. 课件演示,学生观察

① 课件演示完整的制图过程

②完成教材p54下面的填空。

③课件再次演示:请学生观察一个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在旋转的过程中,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

3. 新课小结:

同学自己动手、动脑将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变出一个完整的美丽图案。

三、活动深化,巩固提高

1、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师:下面请你仔细观察,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为中心旋转的。比比看,这回谁说的最准确。(完成55页“说一说”的第一题。)

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这三组图形有什么发现?(用同样一个三角形旋转,旋转的中心点不一样,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2、转一转,说一说,完成第56页试一试的第一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我想大家更想动手试一试吧! 请同学拿出图形,按照书上的四幅图,和同桌合作先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1)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2)请同学上台演示,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学生再次活动(小三角板旋转,变出不同的图案。)

引导发现:同一个图形,绕不同的点旋转,可以变出不同的图形;同一个图形,绕不同的点旋转,但每次旋转的角度不同,也可以变出不同的图案。

四、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1、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1)欣赏美丽的图案。教师可以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议一议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可以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画一个图案。

(2)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制作时,先把制作的要求交待清楚,为了防止图形的变形,也可以让学生把旋转的中心点用图钉固定下来,然后边旋转边描绘。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任意剪一个简单的图形,随后再进行描绘。

2、学生设计图案

利用手中的图形或身边的一些器物,用旋转的知识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

3、作品展示

五、课后小结:

问: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快和你的同桌说说吧!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

方向

逆时针

角度

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五(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图形的变换的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方格纸中确认图形的平移位置。

教学准备:

幻灯片,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画一个90°的角。

2、填空。

(1)图形蓝绕点(   )(    )时针(       )到图形黄所在的位置。

(2)图形黄绕点(    )(    ) 时针旋转到图形(     )所在的位置。

(3)图形(    )绕点o(    )时针旋转到图形绿所在的位置。

二、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57页第1题。

题目要求是画一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力直接得出答案,这样的学生直接画出得到的图形即可。还有的学生必须通过直观操作才能得出答案,教师要求可放宽些,允许学生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在画一画。

在画时,教师要强调画出的三角形要与原图大小一致。

2、教材第57页第2题。

教师强调:在平移时,一定要先确定图形中的一个点,然后确定方向,最后数格。

在画对称图形时,学生要注意审题,是画图形b的对称图形,而不是图形a的。最后提醒学生要标好图形的名称。

3. 教材第57页第3题。

在具体的操作中,提倡学生边操作边介绍图形变换后的情况。这样可以把每一个操作的动作与有条理的思考及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起来。

图形的变换 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2、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实际,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教学旋转的含义

1、教学例3(出示教具钟表)

2、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并思考: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绕着哪个点旋转?是按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    师演示指针由3到6。    生反馈: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通过学生交流,老师引导,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 风扇、陀螺、钟表、车轮、风车……)    3、板书课题:旋转

4、归纳总结旋转要素(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度数    二、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出示课件)请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是如何旋转的。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90°。思考: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呢?(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引导:(一是由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二是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三是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四是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3、概括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师:刚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变了,那么什么没有变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教学例4

1、出示例4方格纸。    2、让学生看清图形。    3、让引导学生绘制图形。(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4、作业展示,交流绘制方法。    5、总结画法。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周围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四、课堂作业

1、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教材第9页第4、5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图形的变换》,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