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高中教学教案(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高中教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高中教学教案 篇一

【教学理念】

该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初中生,学生与主人公的共鸣是讲读本文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其中,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对话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人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学会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难点:培养分析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熟悉人物,小组合作编演课本剧

【教学方法、手段】

1、对话法、活动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式和媒体

设计说明

1、 温故引新

(1)和学生一起简单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学生谈对该小说的喜好。

(2)询问学生对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篇(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2、 说一些感受

(1)回顾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这些人物从小说中走了出来,和自己共同生活、学习,自己会愿意或不愿意与谁交朋友?原因是什么?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 演一个片段

(1)学生自由组合,根据课前的共同探究,选择认为最精彩或最喜欢的片段,在课堂上改成课本剧表演给大家看。

(2)推荐一名记者对观众(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采访,评价演的情况,选出最佳表演者。

(3)记者采访优胜者为什么会这样演人物。

4、 谈心情故事

(1)回顾小说主人公的经历,说说对于生

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肯定、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启发

引导,多种方式肯定学生。

操作媒体

激励学生上台表演,以适当语气或动作表示赞赏。

指导、倾听

指导、肯定、评价

启发、倾听

谈个人感受

发言、倾听

思考

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想法

高中教学教案 篇二

星期一(10月10日)

1、语文科集体备课。【主备人:廖雪娟老师】

【 地点:心理辅导室 主持:潘云组长 时间:15:10—15:50】

2、英语科集体备课。【主备人:王明组长】

【 地点:心理辅导室 主持:教研室 时间:16:00—16:40】

3、落实学校临时部署的教研工作。

星期二(10月11日)

1、生物科集体备课。【主备人:徐荣娟老师】

【 地点:心理辅导室 主持:刘凡平组长 时间:8:40—9:20】

2、生物科集体备课。【主备人:吴乾曼老师】

【 地点:心理辅导室 主持:刘凡平组长 时间:9:30—10:10】

3、数学科集体备课。【主备人:莫舒蕙老师】

【 地点:心理辅导室 主持:郑伯文组长 时间:15:20—16:00】

4、政治科集体备课。【主备人:杨海芬组长】

【 地点:心理辅导室 主持:教研室 时间:19:50—20:30】

5、地理科集体备课。【主备人:陈怡老师】

【 地点:心理辅导室 主持:杨海芬组长 时间:20:40—21:20】

6、落实学校临时部署的教研工作。

星期三(10月12日)

1、生物科公开课。【授课人:徐荣娟老师】

【 地点:高三(4)班 主持:刘凡平组长 时间:上午第四节】

2、生物科公开课。【授课人:吴乾曼老师】

【 地点:高三国兴理科班 主持:刘凡平组长 时间:下午第七节】

3、落实学校临时部署的。教研工作。

星期四(10月13日)

1、数学科公开课。【授课人:莫舒蕙老师】

【 地点:高三(4)班 主持:郑伯文组长 时间:上午第二节】

2、政治科公开课。【授课人:杨海芬组长】

【 地点:高二(4)班 主持:教研室 时间:上午第四节】

3、语文科公开课。【授课人:廖雪娟老师】

【 地点:高三国兴文科班 主持:潘云组长 时间:下午第七节】

4、落实学校临时部署的教研工作。

星期五(10月14日)

1、地理科公开课。【授课人:陈怡老师】

【 地点:高三(6)班 主持:杨海芬组长 时间:上午第三节】

2、英语科公开课。【授课人:王明组长】

【 地点:高三(3)班 主持:教研室 时间:上午第四节】

3、落实学校临时部署的教研工作。

工作计划, 教研室, 高中部, 辅导室, 秋季

高中教学教案 篇三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语文知识的最准确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存在急功近利思想,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上,认为作文训练花费的时间太多,作文水平提高太慢,无法产生立竿见影之功效,认为得不偿失,导致高中作文教学雷声小,雨点稀,甚至进入无雨期,学生也因为高考的因素,认为作文费时费力,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别的科目上划算。这就导致了高中作文教学好土不种花,功夫做得缺欠。笔者以为,要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必须得重视作文教学。教师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积累作文材料,做好作文前的准备工作

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写入文章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题材”了。文章对素材的需要有如鱼儿离不开水,文章一旦离开了素材,就犹如巧妇面对无米之炊。高中学生生活面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网络的海量信息,使他们能收集的素材可谓车载斗量,写作信息丰富多彩。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等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凸显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作文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作文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它是作文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动地说明了作文准备工作的必要性。高中学生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有着“指点江山”的远大抱负,要想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激扬文字”,就必须为他们的写作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有意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⑴自己对生活的感悟;⑵对传统美德的理解;⑶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⑷责任与奉献;⑸环保意识;⑹做人与处世,等等。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写作激情,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观察留意,进行自我搜集整理,以达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写作目的。

二、准确拟定文章标题,为顺利作文铺路

一个好标题有如夜色中的一道光芒,让人眼前一亮,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心灵窗户,透过题目可见文章的灵魂与主旨。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心跳加快,能给读者无限的联想。优美文章题目的拟定,可从以下的角度加以思考。

有时著文胸中有全篇而唯独缺了题眼,有时有耀人眼目的标题而无文章佳构,这都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能迸发情感,获得圆满的结果。比如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章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取舍。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却紧扣主题、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这时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例如,在《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这篇文章里,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分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

文章标题并非无情物,它是深具杀伤力的多情种子。所以,情真意切、情趣盈然的文章标题就能更多地感染读者,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来命题,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写作时常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的习作,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又失调养的少年,没有生气是肯定无凝的。联想能加强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的浓厚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朦胧之美往往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可谓是“余音袅袅”。这类朦胧的题目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疑问―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首先产生一定疑问,迫切地要求阅读文章。这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感悟,方知作者命题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朦胧之法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为作品增添意想不到的亮度。

三、巧妙转换拟题,充实熟悉素材,完成作文写作

有些作文标题涵盖广、容量大,所指似乎有点不确切,初读有点似是而非之感,但又好似指向明确。对于这样的命题,学生多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近年的高考命题走向看,这些命题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实进我们熟悉的素材,方能娴熟运笔,写成文章。例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自拟题目,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有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了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作品就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究其原因,作者完成了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域的思维过程,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因而取得了较大成功。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不能走过场,耍花招,而要实实在在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上下功夫,花时间,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增强学生的创作灵感。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要求,探寻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写作任务,这样就能完成高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高写作水平,从容面对高考。

高中教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

2.知道相对论质量。

3.知道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应用相对论时空观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相对论力学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三个结论的理解应用。

教学难点】能辨清在哪些情况下要考虑相对论效应,哪些情况下不必考虑。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投影仪及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第一节内容的学习中,遗留一个问题,那就是经典物理中速度叠加原理与光速不变之间的矛盾,显然经典的速度叠加原理在高速情况下是不适用的,下面我们来认识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原理

(二)进行新课

1.相对论的速度变换公式

[投影]如图,高速火车对地速度为v,车上小球相对于车的速度为u′,则地上观察者观察到它的速度为u

则有:u=

注意这一公式仅适用于u′与v在一直线上的情况,当u′与v相反时,u′取负值。

下面请大家计算下列三种情况下地面观察者看到的。球速度,并比较u与u′+v以 https://m.shubaoc.com/ 及u与c的大小关系

[投影问题]

(1)当u′= v= c时

(2)当u′=c v=c时

(3)当u′=-c v= 时

(学生基本能准确快速地代入运算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生1:第一问中u= c,u′+v= c,可见u<(u′+v)并且u<c。由此可以看出,合速度比(u′+v)要小,这与经典速度合成完全不同。

生2:第二问中u= cu′+v=2c,与上面同学分析是一致的。

生3:第三问中u=-c,表示合速度大小仍然为c,方向与v相反,从二、三两个结果可以看出,u′=c时,不论v如何取值,在什么参考系中观察,光速都是c.

师:三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于低速物体u′与v与光速相比很小时,根据公式u= 可知u′v<

2.相对论质量

师:我们先来解一道力学题。

[投影]质量m=0.5 kg的小球,在F=100 N的合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加速,求经2×106s,它的速度变为多少?

生:据F=ma可求出a=200 m/s2,再据v2=at求得经2×106 s时,它的速度为4×108 m/s。

师:大家觉得这个结果可能吗?

生:不可能,前面我们已经看到,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3×108 m/s。

师: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可能是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随速度的增加而改变。

师:这一猜想很有道理。事实上,严格的论证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如果物体静止时质量为m0,以速度v运动时质量为m,则有

m=

由公式可以看出随v的增加,物体的质量随之增大。

3.质能方程

师:根据前面的相对论质量,爱因斯坦质能联系方程应该变为E=mc2= 。

物体运动的动能为运动时能量和静止时能量E0之差:

Ek=E-E0

物体低速运动时,<<1

E= ≈[1+ ( )2]m0c2(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数学公式)

动能Ek=E-E0≈ ( )2m0c2= m0v2

这就是经典力学中我们熟悉的动能表达式。由此可以看到,牛顿力学是v<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我们通过对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质量公式和质能方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了相对论原理在高速状态下的应用,激发了对相对论力学的探索热情。

(四)课余作业

完成P116“问题与练习”的题目。课下阅读课本内容。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高中教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2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