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能力目标: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见书上第23页。

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

分组讨论扣的分怎样表示?

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

数怎么不够用了?

引出课题。

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

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启发学生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

(1)如果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______;

(2)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______;

(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______;

(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______.

分析:用正、负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

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

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

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

三、小结回顾、纳入体系

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

概念:正数、负数、有理数。

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

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篇三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能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3.关键: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新课引入

1.计算.

(1)(-2.6)+(-3.1)(2)(-2)+3

2.填空.

(1)__+6=20(2)20+______=17

(3)___+(-2)=5(4)(-20)+___=-6

五、新授

实际问题中有时还要涉及有理数的减法,例如,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就是4-(-3),?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减法,你会计算它吗?(鼓励学生探索)

可以先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7℃

另外,我们知道减法和加法是互为逆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x与-3的和等于4,因为7+(-3)=4,所以

4-(-3)=7①

另外4+(+3)=7,②

比较①、②两式,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4-(-3)=4+(+3)

这就是说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如何转化呢?

减-3相当于加3,即加上“-3”的相反数

比较上面的式子,计算下列各式:

50-20=50+(-20)=

50-10=50+(-10)=

50-0=50+0=

50-(-10)=50+10=

50-(-20)=50+20=

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仍然相同

归纳:通过上述讨论,得出: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表示为:a-b=a+(-b)

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1减号变加号

2减数变相反数

例4:计算:

(1)-3-(-5)(2)7.2-(-4.8)

(3)0 – 8(4)(-5)-0

分析:以上是有理数的减法,按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11-3(--5)2411113例3:计算:(1) -0.257-4.47(4)(-3)-5=(-3)+(-5)=-8 24244例2:计算:(1) (-2.5) – 5.9(2)

强调: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数,必须同时改变,(4)?题中减数的符号为“+”号,省略没有定

综合运用:课本25页,6题

六、课堂练习

1:计算:

(1) 6-9(2)(+4)-(-7)

(3)(-5)-(-8)(4)0-(-5)

(5)(-2.5)-5.9(6)1.9-(-0.6)

2、列式计算:

(1)比2 ℃低8 ℃的温度

(2)比-3 ℃低6 ℃的温度

3、课本26页7、8、10题略

2.差数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提示:不一定,例如(-7)-(-5)=(-7)+(+5)=-2,-2>-7

七、课堂小结

引进负数后,任意两个有理数都可以求出它们的差,结果可能为正数(大数减去小数),也可能为负数(小数减去大数),还可能为0(相等的两数相减),学习有理数减法,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变”字;

(1)改变运算符号──即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改变减数的符号──即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这两个“变”要同时进行,而被减数不变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至第26页,习题1.3第3、4、11、12题。

九、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①32=6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0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