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8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

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

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以故事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师生一起欣赏一段录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个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来。猴王缓了口气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啊?小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大王请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这时猴王一准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去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总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比较,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申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这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二

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而梯形则是第一次学习。全单元的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先教学平行四边形,再教学梯形。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安排的一道思考题让学生体会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梯形剪拼成长方形、把长方形剪拼成三角形。

1、 让学生通过做图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短短一句话,指出了学生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径: 要以发现为主,而不是仅靠接受。

(1) 第43页例题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直观认识想办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做的方法一定很多,教材里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可能还有别的做法。做图形的目的是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① 课前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如小棒、钉子板、方格纸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的,也可以是学生准备的。有些材料是预设的,有些材料是教学中即时想到的。

② 在做中发现特征,要让学生说说做的体会。做图形的目的是感受图形的形状特征,所以,要组织学生交流做法与思考。如用小棒摆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根小棒一样长,左、右两根小棒也一样长。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也互相平行

③ 要抓住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进行教学。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特点,如对角相等、邻角和是180等。例题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所以要抓主要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至于其他特点,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必须使学生充分体会。不仅凭眼睛看,还要用画平行线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验证。两组对边长度分别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重要特点,在以后计算面积时经常用到。也要让学生通过度量发现或验证。

④ 要促进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互补共享。每个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的,用小棒摆容易发现对边相等,不注意对边平行;用直尺画容易体会对边平行,不注意长度相等。因此,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吸收、共享发现成果尤为必要。听听别人的发现,看看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也这样,就能做到互补共享。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交流,要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如把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互相平行概括地说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 在活动中体会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想想做做第3、4题都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分移拼的活动变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不相同,另一方面体会到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这些都为以后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了准备。第6题把4根饮料管先串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两组对边都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四个角上。

(3) 第一次教学梯形,先让学生观察屋顶的一个面、梯子、清洁箱的抛物口、足球门的侧面,形成对梯形的直观感知。然后通过做梯形体会它的特点。教学线索和主要活动与平行四边形基本相同,仅有两点变化: 一是白菜卡通的提问方式变了,不是问梯形有什么特点,而是问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区别;二是多了辣椒卡通在回答问题。这些变化是引导学生寻找梯形的本质特征,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梯形概念。

学生有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体验,现在做一个梯形,教学可以放得更开一些。如做的材料自己寻找、做的方法自己设计,并要求学生通过做了解梯形的特点。在交流梯形的特点时,要紧扣教材中的问题进行,突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 精心设计高的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学平行的时候,曾经让学生在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中间画几条与两条直线都垂直的线段,通过度量还发现了画出的所有垂直线段长度都相等。那时候让学生做这道题的目的是体会平行与垂直是不同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体会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这道题又可以成为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起点。

(1)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互相平行的对边,有两条长度不等的高。教材把两条高分两步教学,先讲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高,再讲左、右一组对边间的高。

第44页例题要求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上、下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它们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量距离要先画出垂直线段。画垂直线段的方法一般是在一条边上确定一点,从这一点向对边作垂线。学生经过这样的过程,理解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高的描述式定义就有了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并画一画两条红线间的垂直线段。

试一试的左边一题仍然是上、下两条边之间的高,通过这题巩固对平行四边形高的初步认识。同时看到,画高的时候要在上面一条边上任意确定一点,这任意一点也可以是上面一条边的一个端点,即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右边两题是左、右两条边之间的高,要让学生想一想: 图中的红线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抓住高的本质特征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 第47页教学梯形的高,教材的编写线索和安排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基本相同,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不同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结合教学梯形的高讲了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二是例题里的梯形的底是上、下两条互相平行的边,试一试里出现底是左、右两条互相平行的边的梯形,还有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高是垂直于底的那条腰。与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同,画梯形的高要在一条底上任意选一点。如果选的点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选的点不是梯形的顶点,那么这条高把梯形分成两个较小的梯形。第48页第3题就为此而设计。

小学四年级优秀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数。

2.在探究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

3.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有0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读出下面的画横线的数。

师:怎么读亿以内的数?

2.写出下面画横线的数。

师:怎么写亿以内数的数?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但我们的生活中不是只有亿以内的数,还有亿以上的数(课件出示),这么大的数该怎么读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做准备,并使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 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例图

2.师:试着读一读这些数。(七十亿、一百亿四千万二千万、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3.小结

(1)师:再读这些数,边读边想,你是怎么读出每一级上的数的。(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读,末尾加一个“万”字或“亿”字)

(2)读出下面的数。

(3)师:这三个数中每个数都有很多的0,哪些0读了哪些0没读?

(4)师:综合大家所说,想一想亿以上的数怎么读?

4.练习:做一做

9200000000  26705000000  508040003000  300700400

师:在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你会读,没有数位顺序表,怎么办?(分级)

师:读出这些数。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数,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数的过程中,自觉地将亿以内数的读法迁移到亿以上数的读法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

1.课件出示

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2.师:试着写出这些数。(300000000、3090000000、700300200000)

3.师:说说是怎么写的。

三亿,先找亿字,三亿在亿级上写3,其他位上都是0。

三十亿九千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三十亿在亿级上写30,九千万在万级上写9000,个级上全是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先找亿字和万字,七千零三亿在亿级上写7003,二十万在万级上写20,其他位上都是0。

4.师:怎样写亿以上的数?

5.练习: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写亿以上的数,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把亿以内数的写法迁移到亿以上的数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读写法比较

1.师:比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2.师:无论读数还是写数都离不开数级,读数时要先分级按级读,写数时要抓重点字来按级写。写数与读数相反,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不读和其他位上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可在写数时,要把这些隐藏起来的0全部还原回去。有时题目里没有看到“零”字,写数时却写了一串,比如三亿,有时,明明只看到一个“零”字,写数时却写了几个,如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所以,读数时要注意0读还是不读,读几个的问题,写数时要注意在哪儿写0,写几个0。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总结亿以上数写法的基础上,请学生比较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读数和写数方法的理解、掌握。】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4、5、6题

2.读数游戏

(1)你写出一个数我们读。

(2)根据学生写的,要求他们适当调整0的位置,使0不读出来,或读出一个、两个……

【设计意图:巩固亿以上数的读写法,通过读数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有0的数的读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不只会帮助我们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还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骑车旅行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不少新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的车上装有里程表。我们来看看他第一天的骑了多远吧!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找出复合交换律的两位同学进行汇报,或者由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

40+56=56+40。

这样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由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演出几个典型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交换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a+b=b+a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59+( )=( )+36(2)18+25=( )+( )

(3)59+( )=( )+36(4)59+( )=( )+36

四、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大家已经会应用了,真不错。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李叔叔吗?

让学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程,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记录手册,肯定能回答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用什么法计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来用这样的一个连加的算式就能解决李叔叔的这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道加法题吗?

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教师巡视后,找出复合结合律的几个学生汇报,或者投影展示。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88+104)+96=88+(104+96)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结合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256+99+44=(□+□)+□

(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的运算律,你还记得哪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吧。

请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探讨: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来完成这个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一、情境的创设: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二、展示目标

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七、综合练习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才能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

一、情境的创设: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二、展示目标

1、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估算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展示:说说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估算的。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四、质疑答疑

五、专项练习

试一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综合训练

采用书中练一练的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22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老师站在大家的正东方向上,那么你们站在老师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对,我们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分别指两名学生,让大家根据方向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先弄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两名学生的位置分别说一说谁站在谁的方向上,使学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对关系。)

3、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上两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回顾,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22页例3主题图。

(1)让生观察地图

师: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00千米,说一说,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组织学生用直尺,量角器测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②讨论: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组织学生观察上图,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出示提示

1.确定以谁为观测点,并建立方向标。

2.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生汇报。

可能会说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师对照图示指一指,肯定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师小结: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观测点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2。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选择:观察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每位同学从你的抽屉里拿出两根小棒,试一试,你能摆出什么图形?

谁来说说自己摆出了什么图形?(指名说)

下面请每位同学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指名说)

用屏幕出示学生们可能摆出的图形,提问:你能说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吗?那么,在同学们摆出的图形中,那些是三角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组成

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让学生充分发言)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像)

⑵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么你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等)

提问: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围成)为什么?(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那么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去围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学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⑴小组活动:请组长将本组的小棒分给组员,每人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有学生发现自己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组研究: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小组汇报,并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屏幕出示例3的图,让我们帮助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小明每天上学从哪条路走最近?为什么?(中间的这条路最近,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⑴游戏

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游戏规则:每人一个图形,拉动这个图形,只要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赢。

请学生推荐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学生(一男一女),出示教具,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让女生选择一个图形,另外一个就是男生的。

请大家预测一下,男生和女生谁会赢?为什么?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⑵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那么,要想使这个平行四边形也能够固定住,该怎么办呢?(加上一根木条,形成两个三角形。)

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⑶你瞧:这张桌子摇摇晃晃多危险啊!有什么办法加固它呢?

斜着钉两根木条,组成三角形。

4、学习三角形的高

⑴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点,例如,我们可以给这三个点分别取名字为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称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分别称为AB、AC、BC,下面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每一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

⑵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醒注意:高要画成虚线,而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能画出几条高?为什么?(有三条高,因为每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

⑶学生练习

请每位学生在课本86页,练习十四第一题,请你画出第一个三角形的高。

提醒注意:三角形的高要画成虚线,并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你能画出几条高?那么,另外两个三角形的高你会画吗?试一试,好吗?

(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说说怎么检查)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具有稳定性,而且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我们还认识了三角形的高,并且学会了给三角形画高,不同的三角形所在位置不同,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04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