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案模板

《范进中举》 1【精选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范进中举》 1》,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教学重点 篇一

品味学习以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范进中举 篇二

备课组 初三 学科 语文 执笔 陈景杰

课题 19范进中举 教时安排 4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方面 1. 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 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情感

态度

方面 1. 感知艺术形象。

2.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能力

方面 1.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2.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口头表达等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文章内容,欣赏讽刺艺术。

2、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总结归纳、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难点 :范进发疯的原因及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               案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的:

1. 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 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故事情节。

3. 检查巩固生字词。

教学步骤 :

一。 析题与作者、作品简介: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因热中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科举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检查字词预习

1.布置预习,查字典给自己认为的难点字词注音,并解释。

2.课堂习题检查

①按要求填空(在括号内填拼音或字词)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xūn(醺)lài蛤蟆(癞)yán王(阎   )紧(攥zuàn)带挈(qiè )腆(tiǎn)  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

②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商酌: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唯唯连声:(书152④)体统:(书152⑥)

见教:(书153③)盘费:(书153⑧)

尖酸:(书158③)小心:(书158⑥)

何消:(159①)些须:(书161②)

桑梓:(书162②)

三。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3.以“中举”为界,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4.再次阅读课文,从范进的遭遇中,你对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有什么认识,摘录下反映那个社会的状况的语句,下堂课讨论。——作业 布置①

②巩固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板书

范进中举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儒林外史》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中举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教学步骤 :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1、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进行对比,并从课文

中找出依据。

(1)家境

(2)地位

(3)别人的态度

典型:胡屠户

另有邻人

(4)本人态度

2、思考: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又发疯了?课文是怎样描写疯态的?

明确: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憎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的喜极发疯。

精彩片段:第五自然段。齐读、品味描写的细腻、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范进发疯,疯得有层次: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噫——好了——好

众人慌乱,拉也拉不住。

既形象展现范进疯狂丑态,又将各色人等的趋炎附势的心态展露无遗。

三、深入分析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1、 思考:有阅读经验的人往往善于从优秀作品中的描写中了解社会。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往大有深意。作者描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境遇,我们对范进生活的社会有哪些了解?

(1)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2) 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3) 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

2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结合课后习题一。

3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态度如何?作为课后思考题。

作业 布置

课后习题二、三。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的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上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和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讨论学习范进等人的性格特点及社会意义,课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写作特点。

二、感知艺术形象

1、思考:根据范进的言行,说说范进对待科举的态度。概括范进这一形象的特点。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2、 范进形象的典型性、典型意义。

思考: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

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附:读过,《儒林外史》的人补充还有哪些儒生和范进同类?

如周进,薛家集的老塾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常受他人的轻蔑、侮辱。在他别无出路不得不与商人为伍之时,一见到贡院号板,便满腹委屈,当着众商人的面,撞头痛哭,遍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听到几个商人要凑钱为他捐个监生,他就爬在地上磕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牛变马也要报效!”他与范进均是大半生穷途潦倒,受尽冷遇和歧视,最终爬了上去。而且一个喜疯,一个哭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类人的大批存在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作者对之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家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3、其他人物形象

(1)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2)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3)众乡邻: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三、刻画人物手法

1、以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举后的“老爹”。

2、运用细节描写、侧面烘托。如范进喜疯的过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等。结合习题五。

3、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惊喜得发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会有实情”的,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对比手法主要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思考:文中还有运用讽刺的地方,请通读全文,把你觉得好笑的地方一一标记出来,想一想笑后隐含着什么?

作业 布置:

比较孔乙己与范进形象

第 四 课 时

教学目的:1.欣赏讽刺艺术,读懂课文。2.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学过程 :

一、解决遗留问题

谈谈你认为课文中好笑的地方。(笑过之后要想想在笑的背后蕴含的深意)讨论为主,教师点拨。

明确:在笑的背后是作家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害的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丑恶形象的无情揭露和讽刺,抨击和鞭挞。憎恶和轻蔑,否定和唾弃,是作家愤世嫉俗的感情。

二、孔乙己与范进

1、我们前面还学过一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形象---孔乙己。孔乙己与范进有什么异同之处?

明确:异:范进终于中举,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设疑(1)范进遭胡屠户辱骂还唯唯连声,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窃书不能算偷”,范进能在大庭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却饿得“脸色青白”也不肯脱下长衫?

(2)范进中举后,对张乡绅曲意附和,而孔乙己对人们问他识不识字都不屑回答?

(3)孔乙己穷得要讨饭,却将茴香豆分给孩子,范进却在胡屠户受银假谦让时,又说“若银用完了再来向老爷讨着用”的客气话?

从疑问中明白范进自卑自贱、圆滑世故、狡诈虚伪,而孔乙己虽穷困却有清高的傲气,腐儒之风,带着些许善良。

同:同受封建科举的毒害,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质疑:若孔乙己也中了举,他会怎样?从而明确两人的共同之处)

腐朽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谋生的本领。

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大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从另一角度而言,范进和孔乙己犹如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命运的差异仅仅是个形式问题,而在本质上一致的,中与不中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逃不出悲剧的命运(或在福禄中生,或在困顿中死),这是社会的悲剧!

2两篇小说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辩论发言。

不统一答案(提示:吴限于鞭挞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而鲁迅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末期的整个病态社会。

作业 :选取一个你熟悉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写一篇记叙文,运用一定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板书设计

中 举 前     对 比     中 举 后

生活    家境         每日小菜饭             大为 众乡邻 奔走效力

范                               乡试无盘缠                       殷勤送礼

状况      贫寒          卖欢换米煮粥         改观 张乡绅 登门拜访

百般拉拢

中       社会     &nbs《差异网·www.chayi5.com》p;地位         观世宝 尖嘴猴腮                地位 才学高 天上星宿

地位               卑微   癣虾蟆 不三不四          陡高 品貌好 贤婿老爷

举       行为                    忍气吞声                             喜极而疯

表现                    卑怯畏缩                             圆滑世故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要求: 篇三

(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完成“预习提示”后面的三项字、词练习。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 同案 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⑤“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讨论思考和练习二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无耻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讨论胡屠户对中举前后范进态度的变化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

②课文末段写胡屠户见财性、心喜却又假意推让,运用了那些动词?

③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有无关系?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

2、写作特点: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3、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

五、讨论思考与练习

探究活动

如果这次范进还没中举,请你设想一下,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就此续写新结局,要求续写内容符合人物性格特点。同时,准备一份谈本次写作体会的发言稿,预备在课上向同学们陈述。

导读结语 篇五

以上,我们比较鉴赏了这两篇不朽之作,更深一层地领略到两位文学大师在创作题材、主题基本相同的作品时,所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艺术美。简言之:范进和孔乙己,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而孔乙己麻木迂腐的性格之中类有清高傲气、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悲”。

两位作家,都怀着一腔忧愤,奋笔抨击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但吴敬梓的笔触,只限于鞭挞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而作为冲决封建罗网的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末期的整个病态社会,较之吴敬梓更胜一筹。

“谐”、“讽”的文笔,是吴敬梓与鲁迅所共有的。所不尽相同的是:吴敬梓惯用夸张变形的笔法,酣畅痛快、一泻无余,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假、恶、丑;而鲁迅运用令人叹服的白描功夫,信笔写来、沉郁含蓄,对病态社会的脓毒,作毫不留情的解剖。

《范进中举》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 局不过 兀自 桑梓 万贯家私 谨具贺仪 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 。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

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范进中举》 1》,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5 10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