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音乐的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10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音乐的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音乐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响艺术、抽象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发声方法来指导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遵循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学原则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声乐教学;思想;歌唱

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音响艺术,我觉的首先它很抽象,它不同于器乐表演艺术是依赖人演奏的水平和不同的乐器来进行的,在教学上是有较系统的理论的,遇到技巧也是能“看的见”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般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在加上学生能够刻苦的练习,一般会取的较好的效果,而声乐就较为抽象,声乐的乐器就是歌唱者本身,它需要全身的共鸣腔体及气息,通过耳的功能去听,去感觉分辨,借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从而找到一种不单单是靠嗓音支撑的声音,而是一种圆润、明亮优美的歌声。通过学习、教学,我认为学习声乐,不走弯路,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维理念,它需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引导学生正确发声,学生一定要努力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逐渐地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在发声前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使大脑机构首先进入歌唱状态中,想在做之前即发声必须从思维开始,同时刻苦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训练,才能走上正确的声乐道路。在声乐教学中,有的学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上课时有老师的纠正和指导,唱对了,但下课后自己唱时就感觉不对,唱的不好,后来我明白了,这种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思想认识和对发音的正确规律性的掌握不够造成的,所以声音时还时坏,自己把握不住,无法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后来在上课时我注意让学生听,唱对时是什么感觉。记住这种感觉,下去自己练习时找到这种感觉。

1要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曾经说过:“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和正确的技术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条件,发挥他们声音的特色,去开拓他们各具特色的歌唱艺术道路。要做到和做好这些并不容易,我认为要每天进行训练才能取的好的效果如:

1.1每天进行一定的时间的闭口和张口哼唱练习,增强声音的高音位感觉。音域保持不高不低,太高会引起各种肌肉用力,失去练习意义。气息应保持垂直、集中、通畅,声音的感觉在鼻腔以上。

1.2深呼吸练习。在深吸一口气后,舌头自然平放舐在下牙,用吹灰动作把气缓缓呼出,注意发声时口腔内各部位不要用力。这样既练了呼吸,放松舌肌,并使二者动作协调。进行练习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要半音量唱,要严格控制音量,不然喉头又会呈僵硬状态。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坚持去做,确实很有效。

1.3注意歌唱者的读字问题,当我们掌握了发声和运用发声器官的技巧之后,在读字方面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歌唱的位置来大声地、带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只有正确的处理好读字吐词才能达到真正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2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比其他学科的师生关系更为密切,是一种一对一的上课形式,师生间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声乐教育大师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所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音乐基础、文化修养、理解能力、性格以及听觉等都不相同,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条件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嗓音条件、理解能力、程度高低等方面依据个体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和施以不同教学经验,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样教学才会有效果。

3形体表现技能是唤起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都十分看重形体举止的作用。卡鲁索认为:“一些人似乎具有敏锐的智力、灵活的头脑、也有优秀的嗓音,但是缺少大艺术家必不可少的舞台上的吸引力和一定广度的音乐知识。往往这一缺点在他们的举止中如此清楚地表现出来,有时我在他连一个音还没有来得及唱出之前就对他说,他的努力是徒劳的”。所以形体动作不单是表达感情、体现意境、塑造形象的有力手段,它同时也是唤起内心情感的有力手段。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课堂上唱的很好的学生,一到考试或走上舞台表演时,紧张呆板,演唱效果大打折扣。而动作表现力丰富、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在舞台上就可以发挥自如。所以平时在课堂上,老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课堂练声要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来帮助身体歌唱,并强调歌唱的表演性。协调准确的形体动作,能够唤起相应的内心情感,情感的投入可以免除精神的紧张,心、声、身的良好协调状态,才能获得整体的艺术效应。

总之,声乐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是最能直接抒发人的感情的一种表演形式。同时声乐教学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涉及到声学、声乐、声乐表演、声乐教学、声乐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建立整体的学术构架到形成教学的规范,都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样需要我们从事声乐教学的同行们不断提高自身演唱及教学水平,将所学的新老知识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把学生看成金子,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总结出更有效果、更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原则和新的教育思路,来更好地完善声乐艺术。

参考文献

[1]孔令华.《声乐入门》[M].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薜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3]薜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4]张效中、李宗堂.《声乐研究与实践》[M].中国文联出版社.

音乐教学论文 篇二

如何把潜意识理论应用到音乐教学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

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潜意识。

人的学习活动也是在感情和潜意识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显意识与潜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当学生的显意识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他们的潜意识也吸收着各种信息,并对显意识时时刻刻施加着影响,增加着或者削弱着显意识学习的效果。

当显意识和潜意识处于积极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学习效果就会成倍提高,反之,当潜意识处于消极状态或抵抗着显意识的活动时,学习效率就会降低。

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其潜意识并诱导其倾向于学习对象,最大限度地将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启发了学生的潜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

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智慧和知识,至今仍是“低度开发”!科学家研究指出:音乐对于大脑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开发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它的潜能呢?

一、认识潜意识能量巨大的重要性

博恩·崔西说:潜意识是显意识力量的30000倍以上。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潜意识学习的根本理由。

二、加强感情色彩信息开发潜意识

教学中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做法。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1.故事法: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鲜明的感情色彩,把歌曲的题材、内容表达出来。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潜意识学习的巨大潜能。

例如:引入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几只‘可爱的’小山羊在山顶上玩耍,突然间冲出了三只‘凶狠的’大灰狼。突出小羊的可爱和大灰狼的凶狠。

后来,大象、狗熊、刺猬和猎狗都听见小羊的呼救纷纷赶来帮助小羊,大家团结起来把狼赶走了。”通过这样的导言把感情色彩带给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置身于情境中。

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人物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例如:《保护小羊》一课中。我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羊、大灰狼、大象、狗熊、刺猬和猎狗进行表演唱,使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感受歌曲和故事的情感。

三、充分利用图像刺激潜意识

利用好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具。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录像播放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等图片,同时,讲述我国曾经经历的苦难历程和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体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隆隆炮火中前进的悲壮激昂的歌词,感染学生引起共鸣。

让学生讲讲每周一参加升国旗仪式的心情,产生唱国歌、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利用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穿插提问,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用鲜艳、生动活泼的投影片配合音乐激发兴趣。采用这个方法可以把歌曲的文字、音乐描写和影像描写融为一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例如:在上《谁唱歌》一课时,根据歌曲内容自制复合投影片。投影片上描绘的是一副美丽的春光图。老师抽拉图片配合选取好的音乐把学生带到这美丽的场景中。学生根据画面,在老师的提问中说出此曲表现的内容。

首先出现美丽春光图,听到了“喳喳”的叫声。老师问:“这是谁?”一组同学答到:“喜鹊”,同学说的同时拉出喜鹊伴着叫声。拉出小鸟问同学它怎样唱歌,同学一起模仿。鸟声起,图片中飞来了一只小鸟。依次小鸭、公鸡也出现了。

根据已有的经验同学们很容易就模仿出了这几种动物的叫声。有的学生还根据旋律自编了小牛、小羊、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利用音画结合进行教学,它不仅使光、声、色、形融为一体,而且能够输出的物体形象信息与文字材料得到密切配合,让学生融于情景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营造轻松氛围,形成愉快学习的潜意识

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尽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地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教师要经常扮演导演的角色,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同时又要扮演演员的角色,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

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肯定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在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一年级教材中的《春光好》,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红旗来鼓励大胆的学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如: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分组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利用器乐教学课,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需要配打击乐时,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节奏外,我还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此外,还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我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情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

例如:我上《狮王进行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

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充分、有效地运用和发挥潜意识的巨大潜能,极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潜意识理论,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开放创新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创造力等音乐综合素质。

充分开发学生潜意识的巨大能量,会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受益匪浅。

调节到不确定

我对自己观照得越多,我所经历的自我的假像就越多。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再也分不清什么是虚假的。这给了我一种惶恐不安的感觉,我找不到以前我曾有过的生活准则。

这发生了;这注定会发生。记住,一个人应为它的发生而高兴;这是一个好兆头。当一个人开始他内在的旅程时,一切似乎都是很明朗、很稳固的,因为自我控制一切,自我具有一切的准则。自我统筹一切,自我是主人。

当你在旅途上走了一段以后,自我会开始消失,它似乎会变得越来越虚假,越来越像是一种假像,一种幻觉。当一个人开始从梦中醒来时,他的准则就会丧失。现在过去的主人不再是主人,而新的主人还没有出现。于是就会有骚乱,有混沌。这是一个好兆头。

走完了一半的路程之后,就会有一种诚惶诚恐,心神不安的感觉,因为你感到失落,感到自己如同一个陌生人。在此之前,你很清楚自己是谁:你的姓名、你的体型、你的地址、你的银行余额——一切都是确定的,这就是你。你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现在自我消失了,旧的房屋倒塌了,而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一切都是朦胧的,模糊的,过去确信的一切都消逝了。

这是好事,因为过去的确定只是一种虚假的确定。事实上那不是确定,在它后面深藏着的是不确定。所以,当自我消失时,你会感到不确定。现在你灵魂的深层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感觉到自己是个陌生人。你一直是个陌生人,只是你的自我一直在欺骗你,使你感觉到你很了解你自己。梦得太多,便会显得极为逼真。

早晨当你从梦中醒来时,你会突然之间搞不清自己是谁,自己又是在哪里,你在清晨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呢?——你突然从梦中醒来,有那么一小片刻你竟不知道你是在哪里,你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当一个人从自我的梦幻中觉醒过来时这也同样会发生。你会感到惶恐,感到不安,感到不踏实,但你应该为此而高兴。如果你为此感到痛苦,你就会跌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在那里一切都是确定的,一切都是统筹好的,计划好的,在那里你很清楚,在那里准则很明了。

抛开你的不安。即使它存在着,你也不要过于受它的影响。就让它存在着,去观照它,那样它也会消失。不安很快就会消失。它存在着只是出于确定的一种习惯。你不知道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领域中生存。你不知道如何在一个没有保障的世界中生存。之所以不安只是因为过去的保障,只是出于一种旧习惯的沿袭。它会消失。只是你必须去等待,去观照,去放松,并且为发生的一切而高兴。我要告诉你,这是一个好兆头。

很多人到了这一步便折了回去,只是因为想找回自在、踏实、安适的感觉。他们错过了。他们快要接近前面的目标了,但他们却折了回去,不要那样做;要继续向前,不确定是件好事,它并没有什么错。你只需把自己调节好,那便成了。

你一直被调节得与自我确定的世界、与自我安定的世界相和谐。无论表面有多虚假,一切看来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你需要稍加调节才能去适应不确定的存在。

存在是不确定的,不安定的,是危险的。它是一种流体——一种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你要去认识它。要鼓足勇气,不要回头张望,要向前看;要不了多久不确定本身会变成一种美丽,不安定本身会变成一种美丽。

事实上,只有不安定才是美丽的,因为不安定才称得上是生命。安定是丑陋的,它是死亡的一部分——所以它才是安定的。无准则地生活是唯一的生活途径。当你带着准则生活时,你是在过一种虚假的生活。理想,准则,戒规——你把一些东西强加于你的生活,你在塑造自己的生活,你不让它自然发展,你要设法从中培养出些什么。准则是粗暴的,而所有的理想是丑陋的。有了它们你将错过你自己。你将永远抵达不到你的存在。

成为(becoming)不是本性。所有的成为,以及为成为某种事物而花费的一切努力,都会把一些东西强加于你。这是一种粗暴的行为。你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圣人,但你的圣洁中会掺和着丑陋。我要告诉你并要强调这一点:无准则地生活是对圣洁的唯一可能。即使那时你成了一个罪人;但在你成为一个罪人过程中,依然含有一丝神圣,一丝圣洁

生命是神圣的;你无需将任何东西强加于它,你无需去塑造它,你无需硬给它一种模式,一种戒律和一种秩序。生命有它自己的秩序,有它自己的`戒律。你只是随它运转,随它漂流,你不要设法去推波助流,河水在自然流淌——你要与它成为一体,河流便会带你汇入海洋。这就是门徒的生活:一种自然发展的生活,而不是人为的生活。然而,渐渐地你的存在到达了云层,超越了云层和冲突。突然之间你自由了。在杂乱无章的生命中你找到了一种新秩序。但秩序的性质已全然不同。它不再是你强加而成的东西,它更接近于生命本身。

树木也有秩序,河流和山脉也有,但那些秩序不是说教者、清教徒或者牧师神父强加的。它们不会找某个人去寻求准则。秩序是内在固有的;它存在于生命本身中。一旦自我不再操纵一切,不再拉来推去——“做这做那”——一旦你完全摆脱了自我,戒律,一种内在的戒律就会步入你的生命。它是没有目的的。它并不是在寻求什么,它只是发生了:就如你在呼吸,就如你饿的时候会找食吃,就如你困的时候会上床睡觉。这是一种内在的秩序,一种固有的秩序。当你变得与不安定相调和时,当你变得与你的陌生感相调和时,当你变得与你未知的生命相调和时,它就会出现。

在禅里面,有一种最美丽的说法之一:当一个人活在尘世的时候,山脉是山脉,河流是河流。当一个人进入静心时,山脉便不再是山脉,河流便不再是河流,一切都是一场大骚乱,大混饨。但当一个人达到了开悟,达到了三摩地,河流又会是河流,山脉又会是山脉。

这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有确定的自我,在第三阶段,你有绝对确定的无我,而处于这两个阶段之间的是混乱;那时确定的自我已经消失,而确定的生命尚未到来。这是一个极具潜力、极富创造力的时刻。如果你变得害怕了,返身折了回去,你将错过一切可能的东西。

前面就是真正确定的东西。那种真正确定并不是要去排斥不确定。前面是真正安定的东西,那种真正的安定并不是要去排斥不安定。这种安定大得可以将不安定包容于其中,它大得可以不再害怕不安定。它吸收不安定于其中,它包容所有的矛盾。因此有的人会将它称之为不安定,而有的人则把它叫作安定。事实上,它既都不是又全都是。如果你感觉到自己是个陌生人,那就庆祝它,要心存感激。

这样的时候是极罕见的;要享受它。你越是享受它,你就越能感觉到确定的东西正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地向你靠拢。如果你能庆祝你的陌生感,你的漂浮感,你的流浪感,突然之间你就到家了——第三个阶段开始了。

空达里尼静心

这就是静心,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不断地警觉、有意识、觉知,保持观照,不要丢失它。

这很容易丢失,当你在呼吸时,你可能会忘记,你会与呼吸成为一体,以至于你会忘了观照,但那时你就错过了那个点,尽可能地快速、深入地呼吸,将你的全部能量带出来,但仍然保持观照。

观照正在发生的一切,就好像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好像整个事情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好像整个事情是发生在身体里,意识只是中心,只是在看。

这个观照必须带入所有这三个阶段,而到了第四阶段,当一切都停止了,当你已完全变得迟钝了、僵硬了,那时这种警觉就会达到它的顶峰。

空达里尼静心

这是充满爱的动态静心的姐妹静心,它由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十五分钟。

第一阶段:十五分钟

放松,让你的整个身体震动,感觉能量从你的脚部往上移动,让它移到每个地方并变成震动,你的眼睛可以张开也可以闭上。

第二阶段:十五分钟

舞蹈……以你感觉到的任何方式,让整个身体依据它所希望的移动。

第三阶段:十五分钟

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坐着或者站着……观照体内与身外发生的一切。

第四阶段:十五分钟

继续闭着你的眼睛,静静地躺着。

如果你在做空达里尼静心,那么就让震动发生,不要刻意去做它。静静地站着,感觉到它正在来临,当你的身体开始轻微的震颤时,就助长它,而不要去做它,要享受它,并感觉到快乐,要放纵它,接受它,欢迎它,但不要去要求它。

如果你强迫它,它就会变成一种操练,一种身体的操练,那么那个震动虽然会发生,但只是在表面上,它不会穿透你,你仍会是固体的,内部仍像石头一样,仍像岩石一样,你将仍是一个操作者,做者,而身体只是跟在后面。身体不是问题——你是问题。

当我说震动,我意思是你的固体、你的岩石般的本性应该震动到其基础,从而使它变成液体,流体,融化的,流动的,而当岩石般的本性变成了液体,你的身体也会跟着改变,那时没有去震动,只有震动着,那时没人在做它,它只是正在发生着,那时做者不存在了。

音乐教学论文 篇三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对幼儿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尤其是希望幼儿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十分重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能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就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学;音乐游戏;应用策略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音乐游戏结合幼儿最喜爱的两种活动,音乐能够放松幼儿的心情,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这两者一结合自然就能充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1.音乐游戏的重要性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过程中加入合理的游戏,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当中,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游戏,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技能。音乐本身就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若将其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推动音乐品德教育教学。

2.音乐游戏的应用方法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策略才能够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将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展现出来,尤其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意义与幼儿教学的内在需求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在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一定要将音乐游戏的应用目的与幼儿教学的教育目的进行统一,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来调整各项活动,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音乐游戏的作用,才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1.在幼儿教学中应用音乐游戏,那么就需要重视音乐游戏的选择,只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来选择最合适的音乐游戏素材,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第一个环节之中教师应将游戏情节作为开端,尽量选择与幼儿实际生活相符的音乐和游戏,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与捉小鱼游戏,首先可以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扮演,如贝壳、小鱼等,然后贝壳在音乐停止前需要抓住小鱼,而小鱼就需要在音乐停止前避免被贝壳抓住,最后在音乐停止之后小鱼和贝壳都需要蹲下变成石头,直到下一轮新的游戏开始。这种类型的音乐游戏,不仅考验了幼儿的协调能力,更提高了幼儿的反应能力。

2.将音乐游戏应用在幼儿教学之中,还可以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方面呈现,教师可以将一些感性的音乐材料和结构图进行加工,或者对其进行适当加工,这样一来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学习和玩耍的双向结合,利用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极高的参与兴趣,让幼儿不仅学会模仿,更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创新。

3.音乐游戏主要是将游戏作为助力,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用较为简单、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音乐来使幼儿接受这种教学思维,从而达到开展音乐游戏的教学目的,采用音乐游戏来对幼儿进行音乐符号教学,能够改变以往传统、枯燥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幼儿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1、2、3、4、5、6、7等音符的过程中,可以将苹果作为音符标注对象,在几个苹果身上分别写下需要讲解的音符,然后让幼儿随机选取一个苹果,将上面的音符唱出来,这样一来,就能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加强幼儿的音乐技能。

4.处于幼儿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往往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幼儿审美教育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音乐游戏的道具制作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在选择一个游戏之后,就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参与道具制作,如糖梅仙子游戏中,教师就可以先对故事情节进行讲解,然后让幼儿独立思考如何去布置和制作相关的背景和道具,这样就能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本文对幼儿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也有所改变,在将音乐游戏应用到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实际生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抑制了当代的流行音乐的引入。通过上述的针对初中音乐教师以及初中学生二者的策略,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让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情愉快,也能够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流行音乐,最初起源于欧美地区,后来传入中国。在中国内地,大部分熟悉的流行音乐作品还是内地和港台地区的歌曲。流行音乐因为曲调简单、通俗易懂、容易传唱的特点,被各阶层人士所接受,尤其是初中学生更是“疯狂”追逐。但是,就目前来讲,现在的初中的音乐教学情况究竟怎么样,又如何将好的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的音乐教学之中,让初中学生享受到好的流行音乐呢?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的教育水平不均等,教师年龄也大小不一。初中的音乐教学情况也参差不齐,但基本上教学的内容是以古典音乐、民俗音乐为主,这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大部分的地区在初中音乐教学上普遍以当地音乐教材为主,年轻的音乐老师可能会教一些轻快、活泼一点的课外歌曲,但也是万事不离其宗,初中音乐教材还是放在第一位。就年龄比较大的音乐教师来说,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接受新鲜的潮流音乐时会有抵触心理,所以很大程度上不会教初中生一些流行音乐,这是由于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认识还不够。在这种原因之下,初中学生在本应该放松快乐的音乐课堂中会表

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

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两部分实践。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师生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

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一年级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装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例如:我上的《森林奏鸣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关于音乐的教学论文(推荐 篇五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而且小班幼儿喜欢简单的动作来表现自己的身体器官部位,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设计了《小手拍拍》这首歌。正如纲要所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小手拍拍这首歌是一首通俗易懂,节奏感强,且后面四句是由叠字组成的歌曲,歌曲具体形象的讲述了用手指指出眼睛、嘴巴、耳朵、眉毛等部位。运用音乐的形式,让幼儿更感兴趣的去指认自己的五官。而它契合了指南中小班艺术领域中的一条要求: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因此,这首儿歌适合小班幼儿。小班大部分幼儿已能够完整的演唱短小的歌曲,但还不能准确的唱出长音,故而在本节活动乃至后期作为培养的重点。鉴于小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在活动中尽量让幼儿通过体验来获取知识,即采用幼儿思考在前,教师示范在后的方法。

我制定的活动目标是:

一,理解歌词内容,能连贯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唱准长音,重点学习|56 53 2- |节奏。

三,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重点是理解歌曲内容,能连贯完整的演唱。

难点是能唱准长音。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预教育于情景中,使幼儿能够轻松的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我做出了如下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会唱发声练习。

二、物质准备:图谱、琴。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本节活动的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三个活动环节。

以虫儿飞小律动的形式进场,帮助幼儿梳理情绪,感受舒缓优美的音乐。

进入活动室之后,组织本班幼儿进行发声练习。现在我们做个发声练习吧,唱: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的一身都是痛,又是眼睛痛,又是肚子痛,你的一身都是痛。让幼儿先熟悉一下4/4拍歌曲。

一、我的导入环节采用的是唱歌做动作。

我先组织幼儿一边唱儿歌一边做动作,这是我的眼睛,眼睛用来看东西,这是我的耳朵,耳朵用来听声音,这是我的嘴巴,嘴巴用来吃东西。刚才我们了解了身体的部位,并且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接下来我给你们带来一首也是关于身体部位的歌曲,名字叫《小手拍拍》通过谈话引出歌曲的名字,为幼儿学习儿歌做出了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基本部分,我用了四个小环节,第一个小节为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我先自弹自唱,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整体感受歌曲。唱完后提问:你听见歌曲里都说了哪些部位?他们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第二个小节是分段学习,加强记忆。

我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并提问,你能说出歌曲中的哪一句?然后邀请幼儿回答。当幼儿说出一句歌词时,我适时把相应的身体部位谱贴在黑板上,接着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按图谱把第一句歌词说出来?”我将请几个举手的。小朋友一一回答。根据此种方法依次进行,直到所有的身体部位图谱按顺序贴完为止。最后我带领幼儿依照图谱的顺序,完整的说出歌词。通过男孩女孩比赛说歌词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曲的内容。通过这个环节加深了歌词的记忆,为下面歌唱做准备。

第三个小节,一边打节奏,一边学习歌唱带领幼儿一边打节奏一边唱歌,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眼睛(嘴巴、耳朵、眉毛)在哪里?眼睛(嘴巴、耳朵、眉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当唱到歌曲的长音部分时,重点讲解:|56 53 2- |这个节奏。长音是两拍的时常,现在跟我一起打节奏,重复几次。以此突破本节难点。学完整首歌曲后,带领幼儿完整的演唱歌曲。在歌唱时,让幼儿体会儿歌的趣味性。

第四个小节,幼儿学完歌曲,带领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当我唱到相应位置时,幼儿就一边唱,一边用手指指出相应的位置,以此,来让幼儿感知自己的器官都是在什么位置。

最后我进行总结,这首歌曲里,当唱到手指伸出来时第五个小节,以集体舞“大家一起跳起来”结束活动。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活动延伸。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鼓励幼儿到家里把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进一步增进幼儿对歌曲的感知。

教学反思:

在音乐快乐活跃的节奏中游戏,能够充分的抓住幼儿的眼球,边玩边学习更加容易被幼儿接纳。在一开始就表明呆会儿会请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表演,那么在学的时候无疑又给了幼儿们一种心理动力,启发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培养努力向上、竞争的意识。而且从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老师去了解每个幼儿们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这堂课师生互动贯穿全堂,但是在课后感觉缺乏了一定的延伸性,在游戏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拓展训练。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教师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上了尊重教师教学个性发展,强调转变和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为主的培训之路。本文试图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强调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参与性”“体验性”,注重教师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师继续教育;参与性;创造性;体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在体验、理解课例的基础上参培教师对教学各别环节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即兴教学延伸。

(五)“评”

针对参培教师即兴教学延伸,进行现场点评。及时发现参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及时指导。

音乐教学论文 篇七

摘要:初中音乐是大多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启蒙教育,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好音乐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乐感掌握,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乐感的培养对于整个初中音乐教学而言非常重要,也说是音乐教学中的“拼音”“音标”教学。在音乐教学当中,乐感教学主要包含音乐节奏感、旋律感以及感知能力等多方面。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教学策略

音乐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在学习中必须注重对学生欣赏音乐这门艺术的能力。在音乐当中,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意义,音色、音调、音长以及音量等,都能够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并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唱歌,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音乐形成共鸣。对此,想要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首要任务便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赏析能力、乐感,并借助乐感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优化音乐与教育之间互动,从而强化整体教学质量。对此,研究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策略有着显著意义。

一、注重理论,优化音乐教学技巧

没有理论基础的衬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无法寻找音乐的节奏感。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技巧,将以前教师带唱的方式进行优化。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普遍目的是教会学生唱歌,并不是使其学会音乐、掌握音乐。有一些教师虽然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在课堂开始之前会介绍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但是这样简要的讲解并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音乐,更不用说掌握音乐的创作意图、作者情绪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也无法为学生的乐感培养提供有效帮助。除此之外,如果教师不注重理论,只注重音乐,学生不仅无法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还极有可能在重复的连续中失去对音乐的喜爱。例如,在音乐教学《土耳其进行曲》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这一首歌曲,并对学生详细介绍乐曲,了解莫扎特改变第三乐章的根据和方式,乐曲具备典型的土耳其军乐特点。在播放音乐时,需要让学生感受到乐曲当中所展现的内容以及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倾听乐曲的过程中,根据对乐曲情绪与内容的感受搭配自己觉得合适的动作,并感受音乐中的乐感。让学生思考这一首乐曲当中所包含的情绪是借助怎样的方式和技巧描述出来的。借助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能够很快得出最终的结论,也就是通过不同的力量以及速度的差异展现乐曲的情感。借助这样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乐感。

二、借助多听,强化学生听觉感受

音乐不仅仅是学习课,更多的是对音乐的欣赏和体验。教师需要明白学生倾听音乐的重要性,借助音乐来感染学生的心理,并借助学生对音乐的心理感受渲染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音乐的背景和创作依据,从而挖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实现乐感培养。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与技巧,音乐课不仅是唱歌课,也是听歌课,同样需要倾听,学会倾听,需要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高音在音乐中的地位以及表达的情感。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作者阿炳的身世,借助作者的身世让学生初步理解乐曲的基本意境和曲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分析乐曲中的停顿之处,推断作者此时的情绪以及乐曲在此处停顿的作用。借助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学生的音乐情操,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乐感。

三、通过问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有激发性、目的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问题的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音乐当中的内容和情绪来培养乐感,这也就充分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需要善于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绪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掌握音乐的技巧。在这样的教学当中,学生的乐感基础也有明显的培养效果。例如,在《瑶族舞曲》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复习之前所学的速度标记技巧,并播放三段相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来标记速度。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播放的三个音乐片段分别是哪一种民族乐曲主题。此时教师便可以提供三个音乐主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答案,教师可以多次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瑶族人民是怎样通过乐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促使学生在讨论之后给出答案,教师在之后进行讲解。借助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乐感。综上所述,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在培养乐感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之间的关联性,并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为核心。教师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强化音乐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妍。试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与鉴赏能力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13(5):61-61

[2]丁敏。浅探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xx.11(11):67-67

[3]沈娟。浅谈如何培养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xx.36(5):125-125

音乐教学论文 篇八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课堂讲解。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课堂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徜徉,感受歌词的情感,逐步形成对音乐的健康审美意念,这也是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能力的展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注重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为了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各种手段和要素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利用美妙的歌声引导学生走入课堂

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音乐教学就是听觉盛宴,听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就需要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以及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力。初中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和需要心理,这种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师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引入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新的想法,并且让学生也能够受到音乐的启发。例如,教师在面对初一的学生时,音乐教学中就可以播放一些和学生有关的歌曲,《希望与你同行》《让我们一起来》等等,这样的歌曲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描绘,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希望,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珍惜时光、刻苦勤奋。音乐教学还包含了对我国音乐多样性的展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教师可以按照民族特色给学生精选音乐引导曲,例如,《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等,激发起学生的民族情怀,也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魅力。教学就是言传身教,教师要用自己的歌声引导学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想象,教师自己可以演唱一些具有不同特色的曲目,以此引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真实感受。例如,在民歌方面可以从地域出发《北京的金山上》《新疆好》《青海是祖国的好地方》等等,不管是教师亲自演唱还是给学生播放歌曲,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共鸣,让音乐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活跃课堂氛围。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悟体验音乐

感受和鉴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审美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就需要从音乐的文本出发,从音响本身出发,以听和欣赏为主。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感悟去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体验。例如,在学习《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演唱此首歌曲,并且让学生自己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另外,课堂中也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也关注新鲜事,流行音乐是学生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使用流行音乐当成引导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课堂氛围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教师在学生谈论感受结束以后也可以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和学生思想的契合点。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入应该更加生动和简洁,并且富有激情和启发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的听讲以及歌声变化当中体会到音乐节奏的变化和音乐本身的跳动性,让学生对歌曲内部的活力有所继承。例如,教师在教授《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过程中,可以从感悟入手引导分析,讲到“人一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困难和荆棘,坎坷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看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苦难的呢?”学生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此之上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三、多样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愉悦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解和分析,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引导和讲解中寻找到更多的音乐信息,进而构思出新的音乐思维。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给学生设计出更加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找到音乐灵感。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敲一敲”“大自然的清晨”等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演艺不同主题下的故事,以此获得学习上的轻松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饭碗、铁锅以及饭勺等等用具,用它们来代表1234567这样的音,进而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按照不同的音,敲打出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歌曲。首先学生要确定自己敲什么歌曲,然后再去操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组织音乐类型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中进行不同类型歌曲的教学,对学生也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有学生唱歌,有学生跳舞,还有学生拉二胡,表演葫芦丝等等,这样的音乐班会能够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班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以此对后续的学习更加认真,找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引导艺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初中音乐教学的引导是一项艺术,需要教师认真揣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对音乐学习兴趣薄弱的学生,不但满足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需要,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

音乐教学论文 篇九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 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音乐教学论文 篇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音乐大纲明确指出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学校中,初中的音乐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简要谈一谈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

不管是学校领导、音乐教师还是家长对初中音乐教学认识模糊。初中音乐教学中,历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曾引起社会的重视,有的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变成了学生苦学文化课之余的娱乐课、放松课,还经常被一些主课老师所占用;家长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认为学生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考上大学,至于综合素质更无从谈起。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在音乐教学的软硬件上的投入更是欠缺。

2、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缺乏有效培训

由于音乐教师严重缺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音乐教师,这与音乐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相比,理论和专业素质无法相提并论,所以教学不能展现音乐的魅力,学生学习没有得到加强。而中学音乐教师很少有机会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致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3、音乐教学的模式陈旧,缺少吸引学生的趣味性内容

传统教学中,录音机、齐唱成为初中音乐课堂上唯一的教学形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样单一陈旧的教学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4、教师对新课标认知度不够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对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要求不严,教学内容过于随意,认识度严重不足。因此,学生对教材中的歌曲和欣赏知识缺乏认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5、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中学音乐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只关心学生能不能学会,而不关心他们喜不喜欢学、能不能听懂。课堂上,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学生缺少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整体参与度越来越差,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1、教师应从自身转变入手,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和家长之所以轻视音乐学科的原因就是没有摆正对音乐教学的观念,教师应该把音乐摆在与语数外同等的位置上,以当前流行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游戏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2、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兴趣,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合唱”“舞蹈”“器乐”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3、精读课标、深挖教材

新课改时期教学要求更严格,教研工作需要随时加强,我们应该以课改文件为工作指导,避免闭门造车,用群组和网上交流的模式,真正吃透课标要求,并在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学方法上,借助多种教学法的优势

新课程不断地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高效教学法提得最多,教师要借助高效教学法和新意教学法打破陈旧的传统教学,把教和学的位置交换,协调教师为主的课堂,尊重学生学习,把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教学的依据。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法的直观性和动态性展示学生学习需要的信息、图片、音乐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借助游戏法搞活课堂气氛,最终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的目的。

5、课堂评价要多元化、及时、到位

音乐课程教学评价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是很关键的,教师不能像以前一样考查学生的知识性东西,而应该分层次引导学生敢于表现。针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和肯定,评价主体不能局限于老师一人,而是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做到“自评”“组评”“师评”三结合。评价中注重“改进”“优秀”“听话”“纪律”等各方面,多元化评价学生在语言、表现能力等方面的成绩。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切记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具体点明其哪里做得好,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式,最好采用建设式批评,这种及时、到位的评价方式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很大的促进作用。

6、以课堂乐器为突破口,找到音乐理论学习的捷径

音乐理论的学习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把它单独拿出来学习,应该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把它融入课堂环节中,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帮手。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已经有了器乐进课堂的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乐器的同时还能提高识谱能力,他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巩固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之所以会出现现在中学阶段的现象,是由课堂乐器教学贯彻得不彻底等原因造成的。总之,我们应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学生为主体,注意生成,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兴趣,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收获自信,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让学生收获更多快乐,从而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获得属于他们的精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音乐的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9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