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最新9篇】

发布时间

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策略论文 篇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教学的研究中,为更进一步完成对内科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结合社会价值意义,促进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进一步促进内科医学课程领域上的有效推行,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对现代内科教学目的的需求。下面是本次教学实践比较的基础报告。

一、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简介和研究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斯克里芬首次提出了《评价方法论》,其主要研究对象为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区别于总结性评价的教学方法,就在于更多地强调教师把从学生处采集的学习数据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来进行课程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在应用性教学上的使用价值,其教育基础也就成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对于传统中医内科学习课程模式来说,通过合理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基本的应用治疗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课堂服务。而在本次的最终对比方法上,则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以及学生和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基础学科应用,通过合理的学科范围推广作用等,进行综合比较。

其中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可以通过合理的应用教学细化分析,从而完善对整体研究结构上的应用教学促进,并通过合理应用教学模式促进,从根本上完善对应用教学形式上的有效促进,从根本上改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执行。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措施教学实施,在基本的应用理念上,完善对整体参数数据检验和应用基础上的有效分析,从而确保对资料和整合性数据作业基础上的应用促进,在改善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能力培养基础上的有效促进,并以此改善对学生在病员理论发言基础上的应用教学,促进对学生在思想上的指导性教育,通过合理的教育评价,从最根本的教学基础上改善教学质量。

二、形成性评价在中医内科学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方式,主要在于病案设计的基础。将病理作为最主要的教学依据,从基础的应用原则标准来进行分析,探究在相关性研究过程中的病例问题。通过一个学生的病程组成过程进行分析探究,从而确保在不同组成病程过程中的认可实践分析,确保教学的合理性,同时保证其教学的兼顾性,而促进教师在熟悉的病例逻辑观念上的应用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结构应用,就需要整个病例档案,促进其教育应用的有效实施。通过本次的实践证明,应用形成性评价教学,对中医内科学的课程教学的合理演化,有着较好的演变效果,在应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案的优势主要有如下四点:

首先,病例设计部分主要由教师将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设计,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设施,促进在应用作用和应用问答形式上的课程模式形成。将其资料打印之后,应保证学生人手一份,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分析。即可有效做到在教学应用基础上的应用效果,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合理的教学指标。

其次,应当结合相应的学习环境,进行病例档案以及学习部分多个阶层的信息删选,并通过大面积的档案信息整理,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以此促进对学生在应用教育基础上的合理化执行。并且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提前做好演讲的准备,利用自身寻找的资料,完成课堂提问。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可结合课堂反馈提供需求,加强在教师批阅审核以及应用基础等多个角度上的任务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习课程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也将成为调节课堂活动作用以及应用基础的主要措施。通过师生的相互点评,从而确保了在学生课程讲解过程中的应用需求,其应用则主要针对文献检索质量以及应用讲解范围。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相应的讲解指导,可以更为精确地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短板。其可以采取较多旁听观摩以及教学评价等措施,做到取长补短、优良改进的作用,以此来确保教育专家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评估,并通过有效的专家意见,从而进一步地确保其基础教育经验在推广应用层面的教研,并通过教师以及学生的。代表座谈,从而确保课堂中学生和教师能够相互进行不足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

而在现代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设施教育发展,促进在基础教育建设方面的推进应用,可结合相应的基础教育应用需求,实现在教育讨论和应用教育理论上的课程讲解实施,其作用,对文献检索需求的应用等,也都可以利用当下的基础教育建设,促进其不同的安全应用基础知识,促进其合理地应用教育理论。在进行积极性的教育措施应用上,通过病例问题讨论的应用,对教育文献的检索质量以及应用标准等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评价改良中,通过人际关系上的目标改革,从而实现丰富教学形式的目的,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基础信息的使用条件,从根本上完善对疾病诊断治疗基础上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对精神体系上的有效创建。

三、中医内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课程思考

中医内科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实际意义,正在不断提升,而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医学体系建设需求,在进行现代化的应用教育中,就需要提倡新颖的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意识上,加强对不同课程内容上的自我能力培养。在本次的分析探究中,可以简单认识到,中医理论思想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中医内科学课程的现代化教育,可以结合现代西医的教学理念,进行整合分析,并从现代的教学基础出发对应用教学理念的改革进行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课程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结合现有的教学形式标准,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既可更好地满足基础的教学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培养。由于中医教学思想的特殊性,在应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相关科学性认识和思想上的认知容易固化,而通过合理的形成性价教学,则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信息反馈,从而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学的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应用教学实践课程进行课堂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应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应用基础,其形成性评价教学方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中形成性评价研究 篇二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中形成性评价研究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检测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诊断教学活动,发现教学中的症结,及时纠正、弥补和调整。其目的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本文拟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与测试中,建立起一个动态的以学生行为表现为本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形成性评价的评估模式。

作 者:朱瑜 ZHU Yu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刊 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7(3) 分类号:H319 关键词:口语教学   口语测试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篇三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用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进行得较频繁,如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

教学设计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改进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和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并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检查时,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有时,当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题目被全班大多数或一部分学生答错时,可以立即组织班级复习,重新讲解构成这些测试题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有些错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时,教师可以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纠正途径。

2.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

某门学科的教学总是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循序渐进、互有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对一个单元的掌握往往是学习下一个单元的基础。因此,形成性评价可以用来确定学生对前边单元的掌握程度,并据此确定该学生下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与速度。如果形成性测试能有计划地进行,就可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一个单元接一个单元)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

3.强化学生的学习

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可以对学生起积极的强化作用。正面的肯定,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情感反应加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或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的认知反应加固了学生对正确答案(概念、法则、原理等)的认识,校正了含糊的理解和不清晰的记忆。

要使形成性评价发挥这种强化作用,重要的一点是,形成性测试不要简单地打等第分数,而应通过适当形式简单地让学生知道他是否已掌握了该单元的学习材料,如已掌握或接近掌握,应明确指出;如没掌握,要尽可能使用肯定性或鼓励性的评语,并提出改进建议。

4.给教师提供反馈

通过对形成性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明确?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是否有结构性?讲授是否清晰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关键的概念、原理是否已讲清讲透?使用的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得,将有助于教师重新设计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

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论文 篇四

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Com- petence-based Educatior)的阶段,提倡以培养能力为 基础。反馈-矫正则是该阶段的重要环节,而形成 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r)又是这一环节的重要 方法。

1关于形成性评价

1967年美国著名评论学家斯克里芬最初在《评 价方法论》中提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 性评价不同,强调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 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 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建构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一理念下形成了形成性评价常用FED 口 诀[1] : (Feedback 为反馈,E (Encouragemen)为鼓励, D (Direction)为指导。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中,如果 上述3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教学和学习均会取得 成功。H ancock等运用形成性反馈定量评测,通过对 学生自主演讲科目三阶段的评价及反馈,促进了其 学习责任感、思考严谨性、认知灵活性及职业素养和 沟通能力的形成E]。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篇五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这两个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案或计划、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的判断。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作出关于受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和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个体的决策、作出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由此可见,这两类评价活动是有区别的,并且,这些区别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目的、职能(或者说期望的用途)(expected uses)不同。布卢姆(Bloom,B.S.)曾经明确指出,这两种评价相区别的“明显的特征在于目的'(期望的用途)”。他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 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 布卢姆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而言,但其基本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评价的其他方面。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案的评价中,形成性评价通过社会需要、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参与者的需要的评定、可行性研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将其目的指向改进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的质量。

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总结性评价与教学效能核定(accountability)联系在一起,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

第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报告听取人(audience)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1] [2]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篇六

《新课标》指出:“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变以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方式,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己、激励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师改进教学的反馈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倡导灵活多样、开放的、动态的考试方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以减轻学生的压力,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新英语课程标准针对过去评价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提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更关注形成性评价的新理念,将对中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的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界定。它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情感与文化。其中有些教学目标或指标可以用常规的语言测试方法进行评价与检测,如语言知识和技能,但对于情感和策略等学生内在发展状态性指标如何进行评价,特别是量化评价,传统语言检测手段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引入新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形成性评价的科学利用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言发展状态和趋势,提示个体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和策略应用。形成性评价的引入有利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学生英语按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地实施形成性评价,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起来。

在以往的课堂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重视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弱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而在新课标中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既注重对学生语文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建立不但有其自身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同时,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 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即时的,其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要使形成性评价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我们事先要制定一套比较完整、比较合理的评价指标。比如,评价学生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态度,组织学生进行即性演讲等。有了这些可操作的评价活动,教师才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根据收集到的有关信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细致的评价,进而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此,为打造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师应协调好形成性评价与终节性评价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形成性考核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篇七

形成性考核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形成性考核模式如果应用得当,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总体学习能力,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 者:徐岩 张文政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形成性考核模式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篇八

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旨在激发和巩固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评价。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本文主要讲述如何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听力,口语,作业,课堂表现,课外学习等方面。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初中英语,巩固兴趣,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提出形成性评价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就指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既分享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的喜悦,也看到了不少学生初一上学期还能学得好,下学期开始退步。初二逐步掉了队,到了初三基本跟不上的“痛苦”历程。为什么同样的学习过程却有人欢喜有人忧呢?究其原因就是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与日俱减,直至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这一年中,我把所学到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的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魅力。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并且把这种学习热情贯穿于英语课内外,让学生真正快乐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也就是说教师改变了古老,机械的教学模式和考试一纸定音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点滴进步的各种评价活动。 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以往的评价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入的评价只考查学生在某一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少,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评价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功能。这样的评价是以学科为出发点,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不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而形成性评价指通过观察、活动、测验、问卷调查、座谈、咨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的评价。它是一种在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可持续性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习状态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化和矫正。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学生主体性。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力求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2.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性评价,它始终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必须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反思,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并始终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开放发展性。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师采用的是宽松、开放式的描述性评价,学生则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自主地选择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合作对象、完成时间等,评价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性评价中的某一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进步情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正是因为形成性评价有着以往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更能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能发展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转化成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就我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这一年中,谈谈如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听力,口语,作业的语言技能方面的评价和课内,课外学习方面的评价,体现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魅力。

三.评价的两大方面

语言技能方面听力,口语,作业的评价

I.1.听力教学方面的选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听力的形式与内容要多样化,听力的场合要无处不在。 听力具体的材料来源于: (1)、《英语儿歌》(王式仁编)。这些儿歌是英语国家儿童必读的入门读物。它们的内容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趣味性和知识性较高。

(2)、《剑桥少儿英语》,此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反映了少儿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突出了“活泼、有趣、轻松”的特色。 (3)、《洪恩GoGo学英语》、《迪士尼神奇英语》,光盘中生动活泼的动画及纯正的声音,优美的音乐,让学生置身于英语世界中,更好地练习英语听说。 (4)、《初中英语听力强化训练》此书图文并茂、题型活泼多样,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听力。 (5)、在网上收集有关文化背景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介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月份里介绍相应的节日,如:10月的万圣节,11月的感恩节,12月的圣诞节。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该语言的理解和得体运用,有益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 (6)、学生提供的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如在教授某一话题时,让学生用汉语写出这个话题中自己所喜欢的字、句、事。教师在教学中就按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情景,自然而然地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英语单词。只要学生喜欢,就能记得住。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负担重的感觉。

这些听力的材料在课内外都可以让学生接触。当然提高听力水平的最好途径则是直接置身于英语环境中。比如,有条件的中学应让学生大胆地与英美人对话,没有条件的应坚持每天听、看电视英语教学节目,每天有一点时间处于这种地道、标准的英美语流、语感氛围之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这样听力水平就会大有提高。、

2.听力方面的评价 《听力情况反馈表》用于记录学生每次听力的对错题数与重听的次数,还有学生感觉的难易程度。该表由学生自己在每次听力练习后自行填写。老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填表情况,并根据表上的数据与学生讨论其听力进步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有效的 。

《听力情况反馈表》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工具。在填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统计对错题数与重听的次数,对自己的听力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通过对比前后的数据,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从而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终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附表1) II.口语方面的形成性评价

1、分散考评

分散考评指考评时间上的分散,考评内容上的分类。时间上的分散是指将期末一次性的测试分散到每节课进行,确定每节英语课的开始前五分钟为口语评价时间。将学生按行或排的形式就近分成两人或几人小组,每节课对4-5组学生的“说”进行评价,每位学生每星期至少有2-3次“说”的机会。这样,用经常性评价代替偶然性评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考查。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成长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这一评价方式的对象是合作小组成员,合作小组成员的评价总评就是当天该小组的得分,每星期归总各小组得分情况,评出最佳合作小组,进步合作小组。学生可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的过程。为了各自小组的得分,小组成员之间会互相分工、督促和帮助,认真准备。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他小组各派一个代表共同对被测评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对学生本人来说,能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获得矫正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其他学生来说,给别人的学习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既是一种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也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

2、按级评价

评估的目的一是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粗线条的等级制完全能达到上述两个目的,而且有利于消除分数带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可将英语口语评价分为A、B、C三等。A等:要求能积极、主动地开口说英语,且语音语调准确、优美,语言流畅,语速适当,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B等:要求能大胆开口说英语,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当,能复用所学语言材料。C等:能按教师的要求提问和回答简单的内容,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速适当。这种等级评价简单,易于操作。

这一评价方式可以两周进行一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评估内容,要求内容同等或略高于所学教材,也可以学生根据所学语言材料自编,教师要做好这一评价的详细记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为此,可在口语评价中增设A[+]的等级。

对于准备不充分或一次表演不理想的学生, 不应立即给他们评出较低的等级,可再给他们一次“说”的机会。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由教师或者口语好的学生帮助他们作好准备,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整个口语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激励—— 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 因此,初中英语口语评价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基点,借助口语评价,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适时和恰当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初步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III. 对作业的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后与作为个体的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这时作业批语就是一种好的评价,就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它体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批语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好的作业批语应该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魅力。如何使作业批语具有情感魅力,在Go for it 七年级这一年的实践中,我得出以下一些体会。

1、生动活泼,热情洋溢,表扬有针对性

作业批语忌千篇一律、死板教条,而以生动活泼、因人而异、有针对性为好。对成绩历来很好、作业卷面干净整洁且正确的学生,只需用“Good!”、“Very good!”、“Wonderful!”或“Excellent! ”等简单的褒词来表达赞扬;而对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或后进学生,就要抓住优点,用略为夸张的感叹句进行肯定和赞扬,顺带提出希望,这样效果较好。例如,对字迹工整、认真但作业却有错,或是作业基本正确但书写不够工整、认真的学生,我给的批语是:

“What a beautiful handwriting! If only be more careful!”(多漂亮的书法呀!要是作业再仔细一 点就好了!)

“Well done! But would you please improve your handwriting?”(做得很好!再设法改善一下你的书法怎么样?)

针对各种不同情况,我用来表达赞扬和鼓励的类似批语还有:

“I'm so glad to see your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你的作业进步这么大,我真高兴! )

“I'm pleased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now. Thank you!”(很高兴看见你现在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谢谢你!)

“Try again,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再努一把力!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Well done! Try to be better next time, will you?”(真棒!争取下次更好,行吗?)

这些感叹句和祈使句简单明了,富有情感,很能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受到鼓舞。

2、幽默风趣,委婉动情,批评有艺术性

对作业较差的学生,批评要注意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英语中的委婉语和虚拟语气常 可以用来表达带批评意义的指导,如“ If only„„!”、“ How I wish „„!”、“ Would you please „„?”、“I'm afraid you „„”等等。 我常用的这类批语有: “If only your handwriting were better! ”(要是你的字能写工整点该多好啊!)

“How I wish you did your homework all by yourself! I think you can!”(我多希望你能自己 完成作业啊!我相信你能做到。)

“ I'm sorry to see you didn't use your own head this time. Will you do it all by yourself ,next time?”(我很遗憾, 你这次作业没有使用自己的脑袋。下次作业独立完成,好吗?)

“Would you please pay attention to„„?”(请你注意„„好吗?)

“I'm afraid you used Chinglish here, do you think so?”(恐怕你在这儿用的是中国式英语, 你说呢? )(“Chinglish ”是“Chinese English”的幽默说法)

此类批语学生虽然不一定全懂,但他们一定会利用手头的学习资源去查阅,或和同学去探讨。此类批语对学生来说有点神妙感,他们会想尽办法去理解的。有些生词我会用中文加注,以便学生理解,这样既达到了批评指导的目的,又调动了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和兴趣,而且平等的语气也使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 对他们的尊重。实践证明,这样的批语效果很好,不少学生都主动自觉地更正甚至重做未得满分的作业,而我对他们的每次更正都批 “Thank you!”作答。

3、关注后进生,批语注意连续性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而后进生尤其如此。正如“得到特别呵护的苗长得好,受到专门 护理的病人好得快”的道理一样,经常得到教师批语的学生,能从批语中感受到教师真诚而独特的爱,从而产生一种情感动力,促使成绩进步。因此写作业批语时对后进生应有所侧重,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注重每一次 批语的反馈及该生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例如,曾经批评过某生的书法,后发现其有所进步,我立即给予表扬:

“ I've found your handwriting is better than before. Thank you!”(我已发现你的字比以前好了,谢谢你!)

又如,上次批评过某生抄作业,后来发现他自己独立做作业了,尽管作业有错,仍然立即鼓励:

“Wonderful in spite of a few mistakes! You have made progress now!”(好极了!尽管有点小错,但你已经进步了!)

作业是一个反馈的镜子。如果我们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在作业上给予学生一个肯定性的评家是有必要的。在作业上的肯定性评价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很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对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在眼里。在日常的教学中,即便是简单的抄写作业,笔者都会对字迹工整、书写有进步的同学写上评语。虽然这些评价语表面上来看,在学生整个的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是个很微不足道的部分,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就会越来越小,学生也就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老师,进而越来越喜欢学习英语,作为教师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如果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积极的情感魅力。 课内外英语学习的形成性评价 I.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在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占着非常重要的份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辅助工具,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有些时候在课堂上无论教师怎样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都提不起来,这种状况令许多中学英语教师都感到不解。就笔者本身在课堂教学上的体验而言,觉得在课堂上首先应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情绪愉快的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往往表现得信心十足,表现欲很强,理解和记忆效果也很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用颔首微笑表示赞许,用亲切的手势、体态语传递鼓励的信息,以平和的语言、平等的交谈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形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心向。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围绕task而展开各种activities , 可以是reading,talking. Interview, survey, discussion, brainstorm ,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filling, listening, checking等等。各种不同活动的难易程度是不相同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让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以便促成学生的成功感和自我满足,培养和巩固学习兴趣,使它们变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需。在围绕task而展开各种activities ,就应采用适当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评价方式,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各种activities过程中的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而课堂学习是最能反映学生这些方面的一个平台。评价刺激着学生更加积极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1、 “分值”评价

采用“分值”评价,不是以分数的高低去衡量学生,而是以高分去刺激学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实践证明:让每个学生都能得高分,都有机会得高分,从中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相信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一评价方式在话题topic上运用较好,一个topic的给出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对话等各种形式来完成,由于该部分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佳答案,教师有评价的依据,只要学生语音、语调正确,能根据语言材料进行基本交流,即可得满分100分,但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有创意的回答,就可超过100分,并可得到物质奖励,高分和奖励给学生带来了快乐,使他们感到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赏识,既激发全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 “特长”评价

该评价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同时,又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特长或优势来展现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挖掘他们学习英语的潜能。例如:在检查“Go for it ”七年级下Unit8:What does he look like?这一单元的掌握情况时,我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己是如何复习巩固的。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既意外又惊喜:有的学生画几幅漫画表示medium height,medium build,ugly,good-looking,long curly hair,with beard等等;有的学生根据书后的rhyme运用“I can see my A B C”的曲调编歌,一边chant,一边做动作,把人物的长相外貌都尽情的表现出来,让人捧腹大笑;有的学生就“外貌”话题与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交际才能;还有的学生课前通过调查统计班上有多少人medium height,medium build,ugly,good-looking,long curly hair等, 以表格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现。还有同学举着自己熟悉喜欢的某明星的大副照片在那绘声绘色的描述。我认为,根据不同的学生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在肯定中指出不足,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英语,是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3、 星级评价

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我在教室的墙上开辟出“STAR OF THE WEEK”板块,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促使他们正确对待教学中的任何一项活动。 根据学生一周的课堂表现,每周五把学生的不记名投票结果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评出“每周之星”(5-6人),并将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设计成星形的彩纸上,公布在“STAR OF THE WEEK”栏内。同时用奖状的形式告知获选学生的家长,让学生家长也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长处,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并能参与到对学生评价工作中来。由于每次的“STAR OF THE WEEK”。评选都拥有不同的主题,如最佳课堂表现、最大进步、最佳表演、最活跃、最强责任心、最好学、最佳语音、最自信、最佳监督员、最爱欢迎者、最佳合作者等,班级内处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成为本周最灿烂的一颗星星,能有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4. 言语评价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在何时何地都能运用,而且效果明显。你会发现你在课堂上无意的表扬某位学生,该学生在整堂课的表现都很兴奋。我有一种习惯,不管在什么地方,当学生做得好的时候,我都会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都有这个“坏毛病”。从中也让我意识到言语评价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他们渴望受到表扬,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从而不断进步,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有针对性地不吝啬地使用肯定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采取和老师合作的态度,共同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下面摘录几个笔者常用的课堂肯定性评语:

●You speak very well.

●Your answer is perfect.

●A clever boy /girl,isn't he / she?

●I'm glad to hear your answer.

●I'm sure you can improve your pronunciation next time.

●Your answer is right.Boys and girls,please listen to him and repeat. ●You are a bright student.I'm very proud of you.

●Well done.You will succeed before long.

II. 形成性评价延伸到课外各种活动中

初中生求知欲强,上进心强,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强,而且稚气未脱,所以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45分钟难有时间及场所让每个学生都尽情表现自己,课外的广阔时空也可使学生学到很多东西。这时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课外学习做适当的布置、指导,通过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组织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制作英文贺卡,编辑英文手抄报,自编自导自演英文话剧,做趣味游戏(如比手划脚猜单词),等等。然后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宣传栏,或者举行English Evening,或者进行讲故事比赛,英文话剧比赛,而且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评价,如设立“最佳内容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美工奖”,“最佳表演奖”,“最佳歌唱奖”,“最佳滑稽奖”等由全体同学评估、并投票产生。这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引发了一个脑力震荡。学生之间也对彼此的作品或表现进行评价,使得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看到了自己的强项与进步。这样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和促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又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得以实践,也增进了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及情感交流。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时,他们才会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热情。请看下列一个课内外活动相结合的范例: 【活动片段】:

生日是每个孩子记得最清楚的自己的节日。为了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有更多的运用语言的机会和增近同学间友谊。在上《Go for it 》七年级上unit8:When is your birthday?前,让每个学生互相了解各自的生日,并制做一张生日贺卡,写上祝福语,收贺卡人暂不写。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地投入了准备。 在pairwork时,学生用英语When is your birthday询问地非常积极。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祝那天生日的一个同学生日快乐。教师问:“whose birthday is it today?”同学们急切地互相询问。这时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薄弱的男生怯生生地站起来轻轻地回答道:“是我”,老师马上说:“oh,happy birthday to you ,YangTao!”并面对全班同学说:“Let‘s sing HAPPY BIRTDAY to YangTao!”这位男生在同学们的祝福歌声中既羞涩又惊喜,令他更惊喜的是接下来同学们给他赠送生日贺卡,在贺卡上填写好这位同学的名字,老师也送了他一个小蛋糕。此时的杨涛感动地热泪盈眶。课后,老师把同学们制作的贺卡全粘贴在教室后面的作品栏内,让同学们评出“最佳内容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美工奖”和“最佳书写奖”。并给获奖的同学发奖状。全班学生不亦乐乎。这一活动让老师最欣慰的是杨涛同学的转变:对学英语的热情大大提高,和同学也能打成一片了。

四.应用形成性评价的体会

经过一年的实践,笔者所教两个班的学生普遍有着很高的学习英语的热情,掌握了一些英语学习的策略,成绩从年级的第三和第五名跃升至第一和第二名。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是: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决定自己学习的权力,并使学生放开了对结果过分担忧的包袱,重视过程,享受过程。例如,在“四人小组竞赛”和“课前报告”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人或事,他们对这些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在评选本学期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时写道“课前报告使我印象最深。它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口语,还提高了我们的胆量和勇气”;“我想学习英语不应只是做练习,使用应该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多做一些有关课题的课前报告,我们会发现英语学习有趣得多,容易得多”;“课前报告是最有趣的。它不仅带给我们笑声,还给了很多练习的机会。这真是我们改进语音语调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形成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同伴的赞赏都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例如,学生在《听力情况反馈表》中看到自己的错题数越来越少,在课前报告后得到同学的掌声与喝彩,这些比老师给一个分数更有成就感。

(二)为学生发展服务,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一次测验或考试成绩不能充分展示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策略等,但是看这个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看他的课前报告,课堂内外的表现,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该生在英语学习各方面的情况与存在问题。老师也可以据此提出更详尽、更适合该学生的建议。

(三)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信心,调整学习策略;

形成性评价不仅使老师更了解学生,因为它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所以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增强了自信心;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增强合作与参与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与参与意识。

因此,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好外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因此,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五.反思与改进

在班级内进行一学年的形成性评价尝试后,笔者在感觉到形成性评价为自己和学生带来改变的同时也觉得评价过于繁琐,一般来说,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描述要比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难得多,所投放的精力和所费的时间要多得多。因此,形成性评价最大的困难是看老师是否有恒心、有毅力坚持做下去。还有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再则英语教学应当充分重视使用形成性评价,才能满足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但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一味使用形成性评价工具,而忽视了终结性评价工具的诊断性作用。因为课程的基本目标不可能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局部阶段全部体现,需要以终结性评价来考查各单元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

此外,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与新课程标准,更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尤其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等是逐步的,因此教师不可陷入为评价而评价的怪圈,而更要注意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和主动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和创造出适合自己与学生实际的教学工具。 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六.结束语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对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首先是改变了学生以往仅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观点,学会去更全面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了学生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客观的评价能力;其次是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情感沟通,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在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促使教师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教师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信只要有更多的教师意识到英语学习评价改革的必要性,并且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相信只要通过与大家的进一步探讨,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就能寻找到一条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之路。

备注:为了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听力,口语,阅读,作业,课堂表现,课外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情况,还制作了一些评价表格。 表格1:听力情况反馈表

听对题数 听错题数 重听次数 难易 第一大题

第二大题

第三大题

表格2:学生课堂表现自评报告 Assessment content Self-assessment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text today?

Are you active in class today? Are you happy in class today?

What can you learn this period?

What step are you most interested in this period?

Do you like the activities in class? Why?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 this period?

表格3:小组评价表(学生互评表)

姓名 值日 朗读 背诵 听写 预习 课堂 作业 组员 互评 组长 评 价 第。.。.。组

班级___________组长 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

(评价等级:A—Excellent B—very good C—good D—not bad E—Needs improvement 听写:100分—A 90~99—B 80~89—C 65~79—D 65以下--E ) 表格4: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活动记录表 (“我的英语活动”中可记录下列活动:自制贺卡,自编手抄报,学唱英语歌曲,看英语原声电影,看英语报刊杂志,与他人用英语交谈,用英语写作文,写日记等) 日期 我的英语活动 自我评价 老师、同学、父母的评价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一、表3,表4主要用于记录学生日常学习情况。

二、学生一般以四人为一小组,选一人为组长,记录小组评价栏,其他三人分别记录“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课外拓展”情况。

三、评价具体要求:

(一)课前准备:

1)单词:每天要认真复习上节课所学词汇,并记录在生词本上;要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在课本上标注不认识的词汇音标、释义等;当天听写十个单词以上,准确率达到80%以上。 2)对话:每天要认真复习上节课所学对话,并争取能背诵;要预习

下节课所学内容,争取能读;能主动与伙伴运用所学内容,自编自演一个对话。 3)作业:每天能按时完成规定的作业,作业本保持整洁、书写端正。 (二)课堂表现:

4)合作:能积极主动与伙伴合作,按要求完成自编自演对话、调查、做报告等课堂任务。 5)笔记:能主动作好课堂笔记,一般要记下所学词汇、句型、语言要点等内容。 6)练习:能较好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课外拓展

7)听读:每天要听英语材料十分钟以上,要阅读课外英语材料一篇以上。 8)作文:每周完成一篇英语小作文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和形成性评价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九

浅谈关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和形成性评价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评价 思考

论文摘 要: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本文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主体以及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并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评价作了初步的探索。

校本课程属外来词,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如今,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许多地方已将是否开设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统筹考核内容中。然而学校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守,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另一个是校本课程大多是与学生的学业考试无直接关系的课程,所以不足以引起校方的重视,以防顾此失彼。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规范、统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一)明确主体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

由于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广泛参与者,他们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有可能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考虑到特定学校的具体教育环境。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尤其是充分尊重学校师生以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因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主体性还体现在教师的团结与协作上。只要教师有团结协作精神,就会发挥教育合力。开发出最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而如今的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成为了“师本课程”,学校根据某位老师的特长或爱好,甚至是某位老师的精力充足,就安排其担任校本课教师,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颇和缺失。

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学生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增强课程对所有学生的适应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然而当前的校本课程开发在重视教师和学校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变相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课堂组织形式成了辅导课或专题讲座,提不起学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样的课程完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主动性被严重抑制,主体性严重缺失。

(2)实现学生参与是体现校本课程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才能发展主体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在不断合作与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才能形成终身受用的主体能力。

3.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由于各校情况有很大差别,因而各校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项目及其具体内容与活动方式均因生、因师、因才、因时、因地而灵活确定。校本课是极具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它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说明学校的发展导向。其校本性决定其必须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否则校本课程就会失去生命力。

(二)明确步骤

1.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教研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的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做出决策,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必要时聘请相关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员进行指导。领导小组组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小组,并按一个项目分别组建不同的开发小组。督促、指导各组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认真编写《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

2.分析学校现状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深入调查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可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大致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另外,调查和分析本校的特色优势、资源优势,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特殊才能、校园文化生活、图书资料、信息技术设备、活动场地、办学经费以及社区能够提供的课程资源。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科目。

3.制定开发方案

(1)开发方案应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明确体现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期望得到的重要结果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目标。也就是说一定学段的校本课程要力图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充分而各有特色的。发展。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校本课程的特点。对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育人效果做出的预见性反映。校本课程目标有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之分。总体目标是指导一所学校开发的整个校本课程在促进全体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方面要达到的几项要求。不同学校的校本课程总目标可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2)严格要求教师课程申报内容。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课程申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拟开发的科目,是基于学生怎样的需要而开发本课程。第二,课程设计体现了哪些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第三,开发小组占有的所开发课程的课程资源是否充足。

以上三个环节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几个步骤。然而,从全国校本课程开发调查反馈的结果来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目标的确立、需求的评估等环节严重缺失,加上一些校领导急功近利的表现和教师认识不到位,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着因师设课、因校设课和课程开发不够丰富,而导致学生缺少选择的机会的问题,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未做到很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因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缺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致使校本课程开发有流于形式、急于求成、缺少个性的现象。

二、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在这里必须要明确一个观点:校本课程不属学科类课程。因为校本课程强调学科的实践性,并不以系统知识为基本内容,也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来组织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对校本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该首先考查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学习”,是否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得到了独特的自主体验。

其次,要考察开发的校本课程是否具有灵活性和选择性。是否满足全体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需要。是否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校本特点。

再次,因为大多数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在实施一轮甚至几轮之后才逐渐展开,所以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出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切实际和不规范之处,并及时予以修正。

最后,评价课程内容是否由综合信息和直接经验有机组成。

总之,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大面积实施,对校本课程的形成评价的研究也会逐日深入,但不论怎样发展演变,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在遵循校本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逐步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崔允t.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魏红。论学生主体参与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1).

[4]廖哲勋,田惠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8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