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项目教学法论文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3篇《项目教学法论文》,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一

关键词:诗文诵读 古诗教学 传承文化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会不会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往,是衡量其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

其实,古诗诵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入学前的孩子能背诵一些古诗文是很寻常的事。只是孩子背诗的引领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诵读的质量大打折扣,古诗诵读的准确性遭到质疑,诵读质量令人担忧。在“大量阅读经典”的倡导下,教师、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抓住所谓的记忆黄金期,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一味地把大量的古诗词塞给学生,背诗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小小年纪就去接纳一些连成人都难以理解的东西,导致一些孩子对背诵诗词失去了兴趣,为背而背,苦不堪言。对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做法我们不免感慨:孩子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我们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诵读。

传统的古诗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走着模式化的道路。“倾盆大雨式的题解,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囫囵吞枣式的翻译。”一切似乎是那么的不假思索、合情合理。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叹息。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时代的隔阂和古今汉语的差异,古诗的语言表现形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都难以理解。因此,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在。

二、诗文诵读所追求的境界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我想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

让孩子去读一首古诗,就要求他对古诗中的意思、意境有充分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等到有一天学生心中有“万水千壑”,厚积薄发,自然也就“文思泉涌”了。因此在古诗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多方位地去感悟文本,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可是因人而异了。即使是一知半解,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

“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是我多年来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于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白花齐放春满园”这些优美的诗句成了教室里专栏的醒目标题;“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赠言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课堂上让学生时时感受惊喜,享受成功,是我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孩子当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迟,疑是银河落九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景与诗被孩子们演绎得天衣无缝,让人不得不对孩子刮目相看。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古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1.走进诗文,诵读感悟

引导孩子正确诵读,教师可以避开传统的串讲,而是创设情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注重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教学《赠汪伦》时,学生兴趣盎然,“我发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诗了,那就大声朗读吧!”学生于是摇头晃脑,琅琅上口。然后指名读,以学定教,把握生词的读音。接着问:“读着读着,你知道诗中写了什么事吗?”。在学生初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听了故事,再去读读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后,配乐诵读。“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学生纷纷随乐而诵,甚是沉浸。也许学生的感受还停留在“水中望月,雾里看花”的层次,但我相信在中学的古诗教学中:朦朦胧胧才是真。

2.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歌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文画结合,由画入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其主要方法是“整合画面内涵”。

阅读诗歌,不能孤立地看待诗中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而应该在理解这些画面内涵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让学生由文入画,由画入境,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3.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世间离别千万种,诗人心声各不同。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在浩瀚的诗海里,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三首,想读读吗?”然后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三首诗。并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不同的离别情,不同的表达方式。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后,就定期举行背诗比赛,既固定他们的背诵成果,又让他们体验到背诗的成就感,感受到背诗的快乐。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背诗热情,随着所记诗歌的增多,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大大增强。

在实际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在要求学生背诵每一首诗之前,我都先面向全体学生熟练地把诗背诵出来,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背诗热情,为学生树立了背诗的榜样。

古诗是我国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古诗这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里,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腹有诗书气自华”,引领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领略长江黄河的气魄与胸襟,感悟唐诗宋词元曲的柔媚与豪迈,品味端午的粽子中秋的圆月春节的鞭炮……让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秉承的信念

项目教学法论文 篇二

论文摘要:实训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然后以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为例,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问题。

论文关键词:电子产品整体装调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前言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之后而开设的一门集教学、设计、装配和调试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一般实训时间为4周。该课程局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讲解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的按照的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训报告给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完成任务的实训模式,会导致学生不愿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的方法引入到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3)实践性强,更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2.1确定项目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不要求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复杂的整机电路,但应该能看懂或基本上看懂各功能块所起的作用,对于学过的单元电路应能够正确选取和使用。而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技能训练,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将超外差收音机装调作为电子产品整机装调课程的实训项目。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①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并且能掌握焊接技术及焊接工艺;②具备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③具备分析典型、常用电路能力;④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和指标测量的能力;⑤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能力,

把实训项目一共设计成3个子项目,具体如下: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和性能参数测试。

2.2制定计划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收音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实训项目制定详细的计划。比如收音机安装项目,对学生的焊接技术、工艺和元器件识别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他们大一都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实训,有的同学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安装项目就可以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学可能焊接技术还不达标,那么他就要计划安排时间先练习焊接。因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3项目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布置本次实训要完成的项目、实训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收音机的统调与维修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2、实施阶段

为了推行项目教学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贴片生产线和插件生产线。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可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实训材料的发放和工具的领用等。在实施收音机安装子项目时将生产线分为十个工位,包括准备工位、元件成型工位、元件插装工位(每个工位可负责插3-5个元件)、元件插装检验工位、波峰焊工位和焊点检验与修整工位。在完成了收音机安装项目后,本组成员对自己生产的收音机进行调试,每个学生至少调试一台,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调试电子产品的技能,在完成此子项目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收音机的原理、电路板识图和收音机调试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学生能掌握收音机调试的方法与技能。在学生完成收音机调试后,还应对自己调试的收音机进行性能参数测试,主要测试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不失真功率和整机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习测试这些参数的方法,还要准备一些自制的设备,比如在测试灵敏度时要求每组自制产生标准电磁场的装置。除了学生自己测试参数外,还应有质检员测试,质检员可有同组的其他成员担任。

2.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和评价。分析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充分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还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别人的长处。最后教师在学生评价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做适当的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总结。

3结语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实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异更小,学生的职业气息更浓,为以后毕业直接上岗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徐思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 13(1):42:45.

2 丁琦,杨龙。项目教学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xx,29(3):211-212.

3 史翠兰。 项目教学法在CAD/CAM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xx,5:61-62.

浅论初中古诗教学法论文 篇三

一、课题的提出: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中学古诗的教学,对于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 “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 , “ 以生为本 ” 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去,我们说中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古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是一次自主体验的过程。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中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在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 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中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要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等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当然,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

三、课题操作策略:

1 、 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 “ 不求甚解 ” 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 、 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 、 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 、 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 、 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中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 “ 境 ” ,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 、 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四、课题实验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 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达到会背诵。

2 、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2 、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 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题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反思过去,我们说中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项目教学法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7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