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德育教育论文【优秀5篇】

发布时间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5篇《德育教育论文》,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幼儿园德育教育方案 篇一

一、重视情感教育

幼儿入园之初,在与人交往方面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往往都是从自我角度出发,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等意识,因此我们将情感教育放在德育德育的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育幼儿热爱父母、老师、小伙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关心他人等等。

二、重视性格培养

每位幼儿都能够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活跃的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兴趣多样,愿意和小伙伴交往,愿意接受集体制度规范的约束等。

三、重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每位幼儿都能独立喝水、进餐、吸手、入厕、入睡。配合成人穿、脱衣裤等,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提供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礼貌教育与纪律教育

每位幼儿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要对老师、同伴、亲戚、家人有礼貌,早上入园向老师问早问好,不小心撞到同伴会说“对不起”,接受别人的东西或帮助会说“谢谢”,下午离园会对老师和同伴说“再见”,遵守班级班规。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教师对待幼儿的情感倾向很容易影响幼儿对同伴的亲疏关系,因此,教师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位幼儿,善于发现和保护每位孩子的特点,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对于需要帮助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引导幼儿学会同伴合作,尤其是小小班幼儿刚入园,特别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导。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班级中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我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加强,自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处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更是使日常生活成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演练场。而对于不同年龄、年纪、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性、兴趣、

学习习惯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我们班上有名学生李某,他性格孤僻,上进心不强,逆反心理重,学习成绩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老师初步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制定了应该先从心理疏导开始的教育方法,尽量让他取得小的进步,循序渐进的转化。具体的教育方法是:先通过班级师生交流,取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学生交心,还通过集体活动,为该生参加集体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正确认识和

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以上的工作,学生李某的行为习惯大有改变,进步比较大,学习上也开始努力,初步收到成效。相信他能转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好学生。 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都是从小到大,通过点点滴滴的事情和感受,逐渐形成的,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回顾上年的种种,我们从新生报到到军训,大学教育到大学课堂,一直到我们期末考试回家过年。期间我们经历了新生交流会,班委竞选,学生会纳新,辩论赛,校运动会,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红歌比赛,篮球赛,排球赛,材料创新大赛以及各种社团活动。丰富的大学生活令我们即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在这一学期里我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一职,主要工作是在学习上能起到带头作用以便督促大家学习;和老师交流一些大家在学习上的问题,收集整理一些学习资料交给大家;协助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处理一些院里和学生会交代的工作。

这半年中和同学们渐渐熟悉,同学们在班级活动中还是挺积极的。辩论赛我班获得了第一名,材料创新大赛,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都有同学拿到了奖项,学校里组织的运动会,红歌比赛等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并获得了名次。在这些活动中凝聚了班级的向心力,锻炼我待人处事的能力,使我和班级的同学更加的了解,加强了大家之间的感情。学习上期末考试我班周培培,袁晓曼,房乐凯,万贵稳,分别在高等数学,马克思基本原理,大学IT,大学英语上为年级第一,刘奇,周培培分别为材料概论和无机化学年级第二。但班级挂科数为11人16人次,(高等数学2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人,大学IT8人,大学英语2人,材料概论3人,无机化学1人,体育0人。)我班高分多低分也多,这是我工作上的失误,特别是忽略了大家对IT的学习,平时也没有做好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带头作用。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上也有松懈,有懒惰思想,对于一些人的想法也没有能及时了解,没能把握好同学们学习的态度,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有些时候太激进,不能很好地顾忌同学们的想法和感情。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完善自己的工作,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定期总结同学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重点,好的地方大家一起坚持下去,不足之处及时提出,加以改正,构造总体上的积极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风,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使其提高学习水平。积极参与我们班内的活动,活跃学习气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我班的凝聚力。我会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尽心尽力为同学服务,和其他班委密切合作,打造出团结,向上,美好的材料123班。

德育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我有幸在学校陈文忠校长的带队下,与学校的17位班主任参加了新州一小举办的“和谐德育主题班会观摩”班主任专题培训会。

我相信参加了这次班主题班会的所有老师可能与我有着同样感受,这次的主题班会,举办得非常成功!班会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是与学校领导的重视,老师与同学们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首先听的是六(2)班李先梅老师上的“我爱我班”的主题班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同学之间应该学会互敬互爱的习惯,然后通过活动展现同学之间的一些具体事例,通过活动同学们体会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为了集体荣誉,大家都应该学会我爱我班,共同奋斗,共同感悟。

然后听的是三(3)班袁媛老师上的“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听了这节课,我感触很深,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一个如梦的年龄,但也是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意味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年,转向青春的成熟,将走上一段崭新的征程。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进一步加深了感情。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为主题班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这点就说明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长大了。并且在孩子们不知道家长写给自己什么样内容的信件情况下,通过自己写给父母的信,表达了自己对家长,对老师的期望的理解,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这些都说明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代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孩子”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学生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学生。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留守娃。部分留守学生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教师要珍视留守学生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如何开展学校德育教育 篇五

一、校长要注重个人素养的提高,要练好“内功”

校长在德育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本领,要首先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这样才有更高的觉悟、更先进的意识和理念去进行德育工作。一是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越高,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就越强,思维愈缜密,认识愈清楚。二是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校长要认真学习管理理论知识,从丰富的学校管理知识中吸取适用于自身和本校实际的管理知识。另外,校长还要懂得教学的科学规律,当一个好校长,首先必须当好一名好教师。三是校长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一个好校长的心中储满着无限的爱,时时都脚踏实地,行为端正,办事公平,博学多才,人缘极好,这样有魅力的校长才能为德育教育保驾护航。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直接进行和承担大量的德育工作,这支队伍的质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受教育者主体——学生的德育接收质量和状况。学校是这支教育队伍的负责者和管理者,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负责抓好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管理队伍,对学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要进一步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们对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三是要大力开展好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促德”

校园文化以校园作为其发源、诞生和发展的土壤,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整体,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育人氛围,同时可以发挥情境教育的功效,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因此,学校要注重教育环境的建设:一是在校园建设中应当尽量使用温馨的语言、温雅的语句、温和的语气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二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词一语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提高素养。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在体现了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和底蕴的同时,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四、从日常生活实际入手,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训导。如通过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等活动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讲粗话等入手,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子、献爱心、做好事等活动,进行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精神教育。这些工作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对这些工作学校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表扬先进,抵制不良行为,树立先进,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

五、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进行德育

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必须纳入社会大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使德育走向社会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从校内影响学生思想的因素来说,有学校领导、教师、班主任,有班集体、共青团、学生会;从校外影响学生思想的因素来说,有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德育方向应该是一致的,目的应该是相同的,要求应该统一,做到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应起主导作用,应担负起协调的责任。怎样协调?一是互相通气,交流有关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表现;二是研究教育方法,如家访、同家长建立通信联系、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学校可通过这些方式,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三是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通过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与社区精神文明共建等,开展护绿、助残、国防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只有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作战,以各种形式拓宽德育渠道,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为学校德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德育教育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7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