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最新5篇

发布时间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篇一

观察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热闹了,客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忽然,只听“砰”的一声……

教师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篇二

每天下午吃水果时,孩子们都很快洗完手,吃的时候还和小伙伴聊一些有趣的事。而南南总是默默在区角里观察材料,或是做些别的事。

这天他正在汽车加工厂看小零件,我轻轻走过去蹲下来问:“南南,你怎么不去吃啊?”他继续看着零件不说话。

“今天吃的是橙子,可甜了!”

他抬头对我说:“我看看零件,等等去。”

“快去吧,和好朋友一起吃水果,多开心。”

“我看看他们吃的好不好吃,好吃的话就去吃。”他说到。

我没有让他,默默走到边上观察着。他慢慢的走到橙子面前,看了许久,拿了最后一块,吃得很干净。

观察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与情感。他们对身体的感受,对冷热的体验,对高低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如慢性子的南南,有着自己细腻的观察与体验。对于他的行为,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南南心思细腻,观察每个菜,喜欢的菜就多加一些,不喜欢的就少加一些,虽然动作慢,但吃的很干净。我想,这就是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现出的不同行为。

2、联系孩子生活背景再指导

南南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衣食住行均由奶奶包办,能力方面就比较弱,包括吃饭时勺子的使用,加菜时动作的不熟练等。但他吃的很干净,吃完后自觉整理好桌面。

3、理解孩子的行为

生活中成人很多时候的经验给予是多余的,当孩子难以做到时,无端的责怪就落到他们身上。其实对于外界的探索与经验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自己完成,更需要大人的尊重、理解、信任与适当的帮助,而不是代替。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篇三

幼儿园装修剩下的一小堆沙子,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园里便从附近运来了两车沙子,放在楼间的空地上,孩子们给它取名“沙场”。我们在游戏中不断丰富其活动材料,先后投放了小推车、铁锹,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纱网做了大小不一的筛子。炎炎夏日,沙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场地,男孩子在这里掏沙洞、堆沙山、修水渠、造大桥,女孩子在这里扣饽饽、过家家,旁边再准备几盆清水,他们更是沉浸其中,乐不知返。

一天,我正和孩子们在沙地里玩,听见有孩子在喊:“老师,小强把鞋脱了。”我顺着声音,看见小强光着脚在沙地里玩。我走过去问:“小强,你为什么把鞋脱了啊?”“我穿的是凉鞋,鞋里总进沙子。”“老师,我的鞋里也有好多沙子。”孩子们纷纷嚷嚷开了。考虑到天气已经比较热,我想何不让孩子们光脚玩个痛快呢,便问其他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把鞋脱了。”“想!”孩子们大声回答。“愿意脱鞋的小朋友就都脱掉吧,不过要把鞋放好,要不一会儿埋在沙子里就找不到了。”孩子们一听,纷纷去脱鞋脱袜,并把鞋整齐地摆在沙场旁边。孩子们笑着、跳着跑进了沙场。

“老师,沙子上热乎乎的。”淼淼跑来告诉我。“是吗?我也试试。”说着我也脱掉了鞋袜。孩子们带着我踩在沙子上:“热乎乎的好舒服啊!”“老师,那边的沙是凉的。”昌浩跑过来拉我,孩子们又纷纷跟着跑到了树阴下:“真的,这里怎么是凉凉的呢?”“因为这里有大树,树阴下就凉。”孩子们自己找到了答案。

“哎呀,什么东西扎我脚了。”海一一屁股坐在沙子上,我们跑过去一看,海一的脚上扎了一根小小的松枝(沙场里有一棵大雪松),我帮她处理完,孩子们又去玩了。“小心点,别再被扎了。”我提醒孩子们。“老师,我们把沙子筛一下吧,把里面的石子和树枝都筛出去,就不会再扎脚了。”凯文拿着个筛子说。“对啊,你这个办法真不错,来,跟咱班小朋友说说。”我把小朋友召集到身边,请凯文跟大家说说他的想法。凯文刚说完,孩子们就纷纷议论开了:“那我们得把筛好的细沙子放在一个地方,粗沙子放在另一个地方,要不会被其他班小朋友混在一起的。”“对,混在一起咱们就白干了!”“有道理,得选个地方专门放细沙。”得到大家的赞同,我们开始选存放细沙的场地。大沙场的旁边有一小块空地,上面长满了野草,孩子们选中了这里。“我们还要把这里再整理一下,谁愿意跟我一起收拾场地?”我问。几个女孩子自告奋勇地报名加入了收拾细沙场的行列。

分好工,孩子们有的拿筛子,有的拿铁锹行动开了。男孩子用大筛子,几个人合作;女孩子用小筛子,独立作战。“老师,文文用铁锹碰到我了。”昌浩大声嚷起来。我回头一看,只见文文、昌浩那组有三四个小朋友在用一个筛子筛沙,他们争先恐后地铲起沙子往筛子上扔,而那边凯文和小博则你一下我一下配合得特别协调。我把文文这组的小朋友叫到那边,请他们观察为什么凯文和小博碰不到。文文说:“他们是站在筛子两边的,所以碰不到。”“他们不争抢,一人筛一下。”昌浩说。“那你们去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几个孩子边议论边走了。一会儿昌浩说:“老师,我们商量好了,轮班。我跟文文先运沙子,他们筛,一会儿再交换。”“好啊,这个办法真不错。”那边的细沙场收拾好了,孩子们的筛子底下也堆了一大堆细沙。一声令下,孩子们找来了筐、小车,推的推,拉的拉,抬的抬,一堆细沙很快转移到了新的场地。孩子们可兴奋了,就连一向很爱干净的志伟也忍不住脱掉鞋袜踩进了细沙。“细沙软软的,踩在上面真舒服。”“老师,这回不扎脚了,也没有大石子硌脚了。”海一跑过来说。那边,男孩子们还在筛,因为他们想把细沙场变得更大,这样,小班的弟弟妹妹可以在上面爬,中班的弟弟妹妹可以在上面跳,我们可以在上面踢足球。粗沙呢,则被孩子们运到了另一块场地。有孩子提议:“我们把粗沙洗干净带到教室里可以粘沙画,可以用来数数,还可以装在瓶子里做成沙槌,给弟弟妹妹们当玩具。”我期待着孩子们有更新的发现。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在这次由孩子们自发展开的玩沙活动中,我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光脚在沙地上玩耍,感受沙的温度,感知沙的特性,并在孩子们有了筛沙的想法后,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有分工,有合作,并能够发现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充分的空间,教师既是幼儿游戏的玩伴,又是隐性的指导效互动中,孩子们体验着玩沙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合辑 篇四

观察内容:

当老师宣布区域活动开始后,小朋友们都在老师的要求下,在进区卡处排队等候来喜欢的冰淇淋,志远急匆匆的跑过来钻入人群,使劲推了推前面的高个儿幼儿想插队,见推不动,情急之下蹲下身子,从下面钻进去,顺利的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冰淇淋,贴在“娃娃家”柜子上,成为班里第一个,冲进区域的小朋友。

进到玩具区后,他拿起玩具不停的说:“我要搭一个很长的枪。.。.。.”可是他刚拿起玩具搭了两下,就改变了主意:“我不玩了。.。.。.”

第二次选区:建构区,在建构区他拿了两小汽车在地垫上转了一圈,就又打算换区,老是提醒他不要总是换区,但他置若罔闻。

第三次选区是“涂涂画画”,老师引导他为上次没有画完的帽子涂色,他画了几笔就离开了。

第四次换区是娃娃家,进娃娃家后,他又跑进建构区,告诉老师:“我要开车去买菜”。在建构区他和区内的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在老师的调解下,最终和解,他自言自语:“我现在要去炒一炒”。炒好后他用盘子端着一个炒好的胡萝卜去喂睡觉的娃娃,喂完后把盘子扔在地上。接下来他举起娃娃家的床头又拍又捣,旁边幼儿来告状,他对老师说:“我要玩积木。”

老师引导他第五次换区到“建构区”。他把积木一块一块垒高,打了七八块后,看见老师走过来,赶紧报告:“老师,我摆了一个房子。”老师问:“你摆了几层楼?”他马上蹲下来头歪向地面认真的数:“一层楼,两层楼,三层楼。.。.。.”

最后一次来到美工区。他拿起围裙喊:“老师,我要做这个工作。”王老师帮他穿戴好后,他认真地选画笔开始他的“大作”,连李老师中间过来替他擦鼻涕,他都没有停下来。对涂鸦,此时他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一边专心致志地画,一边自言自语,口水还在滴滴嗒嗒地向下流。橘色、红色、蓝色、绿色,只是画单一的整线条。老师走过来和他交流:“你在画什么呢?”“画美丽的天气。”“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晴天。”然后,他在报纸的右上角画了一个太阳,在太阳下面又画了几条横线。老师问:“下面是什么?”“白云。”“白云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他换了一只蓝色画笔边画边自言自语:“我换一朵蓝色的白云。”接下来又画了一条竖线,老师问:“这么长是什么呀?”他答:“就是长河。”然后又在旁边画了更长的一条。整个回答他没有看老师一眼,表现出极大的专注性。

结束音乐响起,马上放下排笔脱下围裙拍手回座位,老师讲评,要求建构区没有收拾好的幼儿去整理积木,他也冲过去要帮助小朋友。在别人忙着收拾时,他在旁边区域东摸西看,最后被老师带回座位。

分析:

1、由小班年龄特点决定的。

整个游戏,志远先后更换了6次区域,大部分区域只呆了30秒左右,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摆弄和初步肤浅的探索。这是因为年龄小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活动中喜欢活动有趣的材料,会反复的摆弄,我特别的目的性,因此游戏的随意性较大。如浩程在娃娃家摆弄床头时间增长。就是因为他又发现了材料的可活动性,而选择涂涂画画区时间短,是因为给上次没有涂完的帽子继续涂色,对他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所以他随意涂一下就离开了。

2、家庭因素决定。

3、教师在区域游戏中适时指导的重要性。

措施:

在小班区角活动中,经常会出现频繁换区的孩子,游戏中我们允许这样的孩子存在,给他们游离、选择的时间、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但不能漠视这样的现象。更不能让孩子长期无目的地处于游离状态。

1、小班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撑,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提供种类少、数量多、活动有趣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提高幼儿的兴趣,推动幼儿的活动,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

2、教师可以角色身份加入到幼儿游戏中,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3、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4、游戏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意愿,给幼儿充分的自由,以最少的干预,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游戏,并通过讲评帮助他们积累游戏经验。

5、区域中玩具的投放,要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兼顾能力强与能力弱幼儿,游戏的玩法能满足三个层次的需求:较弱的→一般的→较强的。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例合集 篇五

观察记录:

午间,孩子们都吃好了午餐在玩玩具,突然我发现洪xx小朋友用手挖了挖鼻子,然后又把手放进了嘴里。看着孩子的手从鼻子游走到嘴里是比较恶心的,可我更担心他挖鼻子的坏习惯,会造成不良的感染。于是,我走过去把他抱了起来,悄悄问道:“你的小手在做什么呢?”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赶忙把手拿出来,低着头不看我,看来,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呢,只是习惯了无意识的去做。

分析与说明:

浩宇的妈妈平时为了生活做着几份工作,工作是很忙很辛苦的,而且他还有个姐姐的,虽然爸爸妈妈也很努力的想去培养孩子,可是毕竟精力有限,所以很多时候是无法顾及的。

措施:

跟他母亲沟通后,一致认为要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尽量多注意他,一发现有这个动作的倾向就给她安排一些任务,转移他的注意力。另外,我还刻意利用集体活动进行了这方面的卫生教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6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