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怎么去教育孩子(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父母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父母也是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10篇《怎么去教育孩子》,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耐心+陪伴” 篇一

入园毕竟是孩子第一次真正离开家,投入集体生活,这对2岁多的孩子来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强烈的不安全感会让他们抗拒这种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哭泣、情绪不佳、发脾气等各种行为是完全正常的。

谭惠予在入园前一周突然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一点点不顺心就主动摔倒在地上大哭,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她一边哭还一边叫“妈妈我摔倒了,我好痛啊!”起初我总以为她赖皮,就冷处理,但连续几次之后,我突然想到,这可能是敏感的孩子感觉到要去幼儿园了,是不是妈妈不像以前那么爱她了?她是不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妈妈更多地爱她?于是在她又一次“摔倒”时,我就问她,是否希望妈妈抱抱,是否有什么要求想说又说不出来?她停止哭泣,对我点点头。我感觉惠予入园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她想去幼儿园,但又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在这个时候,如果我表现出担心的话,她一定更加恐惧,所以我从来不会流露我的担心(身体不好时除外),但我也不想指责她为什么那么胆小,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适应你不可以,我想陪着孩子体验这样一个过程,可能更有利于她自己的适应。

谭惠予入园几乎没怎么哭,她有时回到家跟我说:“小哥哥哭了,小妹妹哭了,我不哭。”我问她:“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哭吗?”她说:“找不到妈妈。”我说:“你也没有看到妈妈,你没哭,真棒!”她说:“妈妈说了会来接我。”我想,配合老师,做好承诺,答应孩子要来接,就一定要准时来接,这样孩子才不会担心。如果自己不能来接,也一定要对孩子讲清楚。另外,我也买了一些鼓励孩子的书,比如《小阿力的大学校》、《永远永远爱你》、《逃家小兔》等,鼓励她去陌生的幼儿园世界探索,同时告诉她妈妈一直会陪伴她。

不知谁说过,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逐渐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的过程,而幼儿园就是第一步,这一步跨出去后,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一直很珍惜0-3岁和宝宝一起度过的分分秒秒,也正因为这样,其实看着她背上小书包走进教室,心里非常不舍。但看着她像小大人一样认真的表情,又很为她骄傲,因为独立才是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

放弃完美主义 篇二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不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他信:让孩子“受苦”的老爸 篇三

泰国总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著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可是,他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当严格。

2004年3月,小女儿贝东丹高考结束后,他信把女儿送到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里打零工。其间,他信还专程光顾这家餐厅“视察”女儿打工情况。贝东丹一时间成为泰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他信说:“我就是想让她有这个经历,让她了解生活。因为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出生时父母就是有身份的人。钱不是关键,我们想让她获得一些经历。”

他信还表示,希望女儿能够成为泰国年轻人的榜样,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并培养责任感。

.低声教育能让自己平复情绪 篇四

家长在被激怒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会说让自己后悔的话,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低声教育实际反映了家长的教养态度,合理的亲子沟通技巧,教育孩子是为了转变孩子,但孩子能否转变,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不在于其表达的声音高低,而在于有没有道理,能否为孩子所接受。

旧想法 篇五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 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鼓励他多运动 篇六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自主权 篇七

“猫爸”跟常帅进行过一次谈话,告诉她:是自己愿意去遵守一些游戏规则的,能分清轻重缓急的,比如学习是第一位的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学习很自觉,就让你自主决定一些事。如果给了你自主权你用得很好,可以给你更大的一些。

给孩子自主权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孩子的自信心、被信任感、被欣赏感增强,她觉得自己是被爸爸妈妈信任的,所以对自己也会有要求,而且自己是能处理好一些事情的,能担当的,所以也会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立要求也更强,要争取更大的自主权,就会要求自己做到更好。这个阶段是有游戏规则的,但不是清规戒律。

如何做到低声教育? 篇八

平时遇到事情或分歧,最好不要强制,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他理解了就会去做。把孩子当成一个成人来交流,对他要有起码的信任和尊重,多鼓励,这比单纯的命令效果要好。孩子暂时不理解的、没做到的,家长可以适当让步,适当等待,给些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去消化。教育是为了改变孩子,不能寸步不让,不可能说到就让孩子做到。

让孩子自我发展 篇九

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发展,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做想做的事情,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即使给予分析和帮助,而不是一味的为孩子设计未来。

怎么去教育孩子 篇十

1、给孩子随意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意玩耍的时间。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怎么去教育孩子》,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5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