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如何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大量研究表明,幼儿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幼儿认知活动的效果与其注愈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呢?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如何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3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篇一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因此活动内容过难,他们会因缺乏理解的基础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而丧失兴趣和积极性。过易,也会因缺乏新异性、挑战性而减少对他们的新引力。班内幼儿人数过多,师生之间必要的感情交流太少,幼儿可能因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情感支持而丧失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对教育过程控制得过多、过死,幼儿缺少积极参与和创造性发挥的机会,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教育过程呆板少变化;活动要求不明确等,都可能涣散幼儿的注意力。

.2来自生理,人为因素的影响 篇二

幼儿神经系统的耐受力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引起疲劳,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引起疲劳的另一原因是生活制度缺乏规律性。有些家长不重视幼儿的作息制度,晚上不督促孩子早睡,甚至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玩耍,造成睡眠不足,致使第二天无精打采,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怎样提高幼儿注意力 篇三

一、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一)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两种基本形式。无意注意即无目的、自发的注意,不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有意注意即有目的、有意志的注意,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例如,幼儿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老师上课,这是有意注意,突然,窗外响起了音乐声,幼儿立刻看向窗外,这是无意注意。

在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幼儿的注意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但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无意注意和以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者原注意对象的显著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二是符合幼儿兴趣爱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当幼儿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会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该事物中,这种注意对幼儿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有意注意发展的基础。

(二)注意的范围较小,稳定性较差

幼儿园的孩子虽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心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但是由于大脑额叶的发展尚未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幼儿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范围也比较小。相关心理研究证明:3岁幼儿有意注意可以维持3-5分钟,4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维持10分钟,5-6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可以维持15分钟左右。

(三)注意的分配能力较弱

注意的分配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因为注意的分配需要充分了解前一个注意对象,而幼儿由于知识储备和技能技巧的缺乏,尚不具备这种能力。

二、影响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因素

(一)心理因素

兴趣和好奇心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注意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集中注意力。相反,当幼儿对事物不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难以集中。

(二)生理因素

大脑皮质的额叶部分是控制注意的神经中枢,但幼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额叶发展尚不成熟,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不平衡,所以自制能力差。

(三)环境因素

幼儿的注意一无意注意为主,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有些刺激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而有些无关刺激则会阻碍幼儿的正常生活,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常用的铃鼓,声音能够很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另外有的刺激,比如活动室布置过于繁杂,教师服装过于奇异等因素,都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三、当前幼儿园培养幼儿注意力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通过调查了解到,幼儿园教师的教材参考书大部分已经陈旧,一些老师不愿意花钱购买新的教材,主动参加培训,接受新的观念,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与当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脱离,幼儿缺乏兴趣。而且教学方式大部分依然采用传统的小学化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枯燥乏味,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例如,语言课《放风筝》,我看到有些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画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虽然图片也比较直观,但是他的色彩单调,图形局限性也比较大,如果换成PPT的话,更能够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二)忽视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教师教学过多的重视教学内容和学习结果,忽视幼儿注意力发展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常常会出现教师安排组织的活动超出注意力发展水平,导致幼儿缺乏信心,不愿意集中注意力的现象。有些教师张冠李戴,忽略幼儿发展的循序性,步入拨苗助长的教学误区,例如,大班的音乐欣赏《黄蜂乱舞》,高低强弱分明,跨八度音符,大班幼儿听到音乐很兴奋,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准确分辨高低音,整节课能够自觉的集中注意力,小班的孩子却难以接受,听到的反应知识捂住耳朵,不愿意欣赏,很难集中注意力。

(三)要求整齐划一,盲目地比较和批评

教师在评价幼儿表现的时候,总是习惯进行横向比较,为幼儿选择一个榜样参考模仿,忽视幼儿发展的`不平衡性和阶段性,用有色眼光看待注意力比较差的幼儿,盲目的批评和指责他们,缺乏耐心的引导。例如,老师总是喜欢用“某某同学比较听话,某某通许日没有他听话”等类似的句子来评价幼儿,无视幼儿自身取得的进步。

(四)不适时宜的干预

当幼儿专注思考某一项游戏或活动遇到困难,想要努力寻求解决方案时,教师经常以时间不够为由,强行介入或终止幼儿的思考探索活动,不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幼儿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还有一些老师喜欢在幼儿专心画画的时候,不分时间的指责幼儿的创意,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要求他们,使幼儿丧失原有的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

(一)有效组织教学,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1.教学方式游戏化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游戏对幼儿有着无法抵抗的吸引力,将游戏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语言课《我是小小邮递员》,将语言学习和社会常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语言迁移的能力并积累一定的社会常识。

2.教学内容合理

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者原注意对象的显著变化,都比较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所有,幼儿学习内容应该具有直观性、活动性、新颖性。

此外,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老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能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例如,数学课《比大小》,教师在教具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选择比比老师的鞋子和幼儿的鞋子、手等,既形象直观又贴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3.教学手段科学化

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幼儿注意力分散时,不必当众责罚和批评幼儿,应该尝试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让幼儿回归课堂,如提问法。此外,如果教师发现大部分幼儿不愿意集中注意力时,则要反省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4.教学目标明确化

幼儿对活动的目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从而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需要老师的提醒,幼儿自己就能够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例如,手工课《串珠》,明确规定活动结束后每个幼儿都应该做好一条手链或者一根项链,这样,幼儿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即使是在失去兴趣之后,依然能够管理自己,简直完成任务。

(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分别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幼儿注意力

1.3-4岁幼儿(小班)

注意力发展特点:这一阶段好奇心促使幼儿开始留意周围人们的活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但是注意的品质有待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比较差,集中时间较短,注意的范围较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变动性。

解决策略: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在花园散步、参观,引导幼儿注意周围环境中事物的变化,让他们看一些花花草草等,以直观的事物形象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此外,教师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合理布置区角游戏,将幼儿久未光顾的区角进行改造,教师并且要根据节日的变化,及时跟换教室的墙壁设计,引起幼儿的注意,巧妙地将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之中。

2.4-5岁幼儿(中班)

注意力发展特点:这一阶段幼儿的注意品质有了明显提高,注意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有所增强,注意范围也扩大了,并且能够根据要求将自己的注意分配与各种不同的行动。言语指令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有意注意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师策略:教室增加自然角,幼儿自己种植大豆等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幼儿每天观察记录自己的小植物的生长变化。游戏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带有指令性的活动,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识的去注意某种事物或现象。

3.5-6岁(大班)

注意力发展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成熟,有意注意的不断发展,他们能够跟有计划地获取有关信息,提高活动率,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策略:组织一些智力游戏和建构游戏,使幼儿注意集中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例如,叠手帕游戏,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涉幼儿的活动,只有当幼儿请求帮助的时候,教师才会巧妙的介入,应该多给幼自主活动的时间。

(三)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全面发展幼儿注意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幼儿注意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有四心,一是平等心,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要平等看待每一个幼儿,做到因材施教;二是爱心,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时候,教师应该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及时的给予提醒,而不是指责和辱骂;三是耐心,幼儿注意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每个幼儿注意力的发展进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无论何时都要耐心的帮助每一位幼儿;四是细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细小的变化,及时的给予每一位幼儿应有的表扬。

(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幼儿的兴趣

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和保持他的注意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对熟悉的事物往往会有较多的注意,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虽然能引起注意,但如果幼儿对新奇的事物不理解或全无认识,注意力往往不能持久,相反,如果有一点印象但不完全熟悉,就会有较强的好奇心,注意力容易保持。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五)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自制力

幼儿良好注意力的养成还有赖于良好的自制力,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碰到不感兴趣的任务时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可以通过美术课、手工课等,但要注意课程的安排必须尊重幼儿已有经验,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不能盲目的求好求快。

此外,良好的自制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幼儿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石。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询问并帮助幼儿,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教师应多给幼儿一些积极的鼓励和赞扬,重视幼儿活动的过程而非结果。只有幼儿充满自信,具有良好自制力的时候,幼儿才能坚持注意自己的游戏活动。

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篇四

(1)容易被鲜明,新颖的刺激物所吸引;

(2)容易被突然、显著变化的刺激物所吸引;

(3)容易被具体形象所吸引;

(4)容易被强大的声音所吸引;

(5)容易被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所吸引;

(6)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能按照要求去注意那些不容易吸引自己,但应该去注意的事物;

(7)注意范围小,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对象的数量较少;

(8)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受干扰;

(9)容易顾此失彼;

(10)注意力转移速度慢,不灵活。

教师要加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基本功,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篇五

教师要善于利用特殊的刺激物——语言,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并使之有常听常新之感。因此,教师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切忌信口开河,无中心,絮絮叨叨,致使孩子因为厌听而分散注意。由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很重要。如,音乐教师要具有熟练的键盘指法,能流畅地弹奏乐曲,演唱富有表现力,并要有饱满的情绪。这能唤起幼儿学习的愿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语言课的讲述技巧也很重要,语调要有变化,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对于个别注意力极易分散的儿童,教师可用暗示、提问、转移注意等方法稳定其注意力,切忌大声呼喊幼儿姓名,或中断教学等方法,否则会使全班幼儿注意分散。

注意力的定义 篇六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无意注意则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的方法 篇七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具,减轻幼儿的智力疲劳,有助于注意的稳定。

为幼儿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合幼儿接受水平,具有新奇感。如幼儿认识宇宙飞船,组织幼儿讨论“飞船靠什么力量飞行?”“飞船的速度为什么很快?”“为什么不从天上掉下来?”幼儿学习中注意 差异网 力集中、思维活跃,争着发言。之后,组织幼儿折飞船,玩飞船的游戏,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对事物产生兴趣、产生有意观察,这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在一次小班故事“小兔乖乖”的教学中,我出示了几幅图片让幼儿观察,他们看到上面画得很漂亮,有小兔,也有大灰狼,很感兴趣。于是当我讲了第一遍故事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地盯着图片,一致喊出:“老师,我们还要听”。第二遍的时候,伴随着有关教具的演示,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记着。最后,我遮掩教具,让幼儿随老师一起讲述故事,达到了随意注意替代不随意的目的。为使幼儿随意注意不感到疲劳,结束部分我安排了听歌曲《小兔乖乖》。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减轻了智力负担,培养了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

为幼儿创设合适优美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物 篇八

幼儿的注意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应将活动室布置得醒目、整洁、美观,又不能过于华丽、繁杂,使人眼花缭乱。要根据幼儿知识范围用季节特征布置、美化环境,这样会使幼儿既受到教育,又获得美感,感到舒适。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教玩具的收藏,分门类放置、井井有条。教师的服饰要美观、得体。动作要适度。肢体语言应优美、准确,才能感染幼儿,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还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这些排除了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内外因素十分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稳定。

幼儿的注意力的培养 篇九

1、明确学习目的实践证明,幼儿对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注意力越容易持久。

2、培养兴趣幼儿对某项内容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容易集中而且持久,故幼儿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形象生动。

3、劳逸结合经5-10分钟的学习后要让幼儿有几分钟的自由活动,切忌连续作战。

4、创造良好环境学习时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不要在屋内多走动,不要与孩子讲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父母看电视、录像应有所节制,在幼儿学习时最好不要看,或应调低音量,以免幼儿分心。

其次,我们要找到幼儿注意力之所以不集中的原因和注意力不集中的常见的表现: 篇十

1、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内在原因:

幼儿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做事缺乏目标。当幼儿长时间的做一件事情时,其注意力就容易丧失,或者产生注意力分散、怠慢、少动的现象,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杂乱多动、游移不定的状况,就是难以集中精力认真完成自己的事情。

(2)外在原因:

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物质环境的影响会引起幼儿注意力的不集中。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引起的的负面作用,以及与父母或老师沟通、交流不好,幼儿容易产生敏感与焦虑的习性。

(3)教育原因:

在于家长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幼儿娇生惯养,自制力差和对幼儿过度的限制,则缩小了幼儿注意的范围,同样抑制幼儿注意的发展。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也会使幼儿失去兴趣,注意力就容易涣散,而导致不集中。

2、注意力不集中的常见的表现:

(1)喜欢打断别人谈话或抢答。

(2)无法记住所有的指示。

(3)语言或文字表达不完整。

(4)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

(5)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

(6)做作业拖拉。

(7)上课时对老师讲的内容一点都听不进去。

最后,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以平和的心态,科学地、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1)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心情愉快,兴趣浓厚,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往往是目的、任务明确,所以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很容易集中,前苏联的比都霍娃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幼儿把各种彩色的纸条分别放在颜色相同的盆子里,比较在游戏中与单纯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幼儿的注意,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持续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而在单纯完成任务情况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因此应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导幼儿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地观察,区别物体的各种各样性质,训练儿童的注意。如可以进行“看看什么不见了”的游戏,集中注意观察在规定范围内的物体、图片和玩具的变化等。

(2)充实幼儿的生活的内容

要注意不断扩大幼儿的生活内容与认识领域,让幼儿在获取知识中发展各种兴趣,培养注意力。为此,可以带孩子一起参观展览会、博物馆、天文馆、画展,游公园,逛动物园,边看边玩边问边答,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如在逛公园时,看到小白兔可以问孩子:“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小白免的嘴和小花猫的嘴长得一样吗?”“大象的鼻子能干什么”等等。幼儿接触的范围越广阔,他们的兴趣就会越广泛,注意的范围也就越扩大。

(3)多让孩子做一些目的与要求明确的事,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必须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注意的事,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

如晚饭后,爸爸可以要求孩子:把小凳子擦一擦,并且必须把每条腿擦干净;妈妈也可以要求孩子:给家里每盆花浇一壶半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孩子做完后,爸爸妈妈要检查完成的情况。做得好,给予鼓励,做得不够的地方,要让孩子重做。如果经常这样要求孩子做事情,既使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性差、粗心大意的孩子,也自然会聚精会神地努力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在提出任务和要求时,一次不要过多,既让孩子注意这个,又令他注意那个,反而会使孩子注意难以集中。

(4)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感兴趣而又必须注意的事情上去

兴趣在幼儿的注意中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能只考虑幼儿的兴趣,要通过日常生活,逐渐培养孩子“集中注意”的习惯。为此,必须让幼儿逐渐学会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注意。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差,所以要经常使幼儿了解大人叫他做什么,有什么要求,从而逐步使他们学会根据需要(不仅仅是兴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任务,进而促进注意力的发展。

(5)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幼儿常常会因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因此,要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隔绝一切外来的“刺激”。如在幼儿练习计算,搭积木或看画书时,就应关闭电视机,停止不相干的谈话等,排除一切可能分散幼儿注意力的因素,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发展其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6)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制度

体质不好,作息不规律是分散注意力、影响注意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让孩子有规律的学会和生活,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能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等。同时,还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为注意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注意也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利用日常活动和各种劳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不仅可以提高孩子注意的目的性、全面性,而且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养成积极参加劳动的良好习惯。因此,让大一些的幼儿帮助作一些力所能及且又需要高度注意的家务劳动是很必要的。如扫地、摘菜、洗碗筷等。

(7)磨练幼儿的意志

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意志密切联系的,不断提高幼儿的意志能力是发展幼儿注意能力的心理保证。如家长在购买玩具时,要注意选择那些有利于磨练幼儿意志品质的智力玩具,如拼图类,穿插类及棋类玩具等。因为在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未必总是那样轻松、愉快,有些学习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如数学中大部分知识需要学习者加强意志努力,在强迫自己注意下才能掌握。所以,家长必须注意磨练幼儿的意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为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8)注意个别差异

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有的孩子能安静、长时间地看小人书、做纸工、拼图或作游戏,而有的孩子却非常爱动,很难安静地坐一会儿。神经系统活动过于兴奋的幼儿,注意力也很难持久和集中。对这种类型的幼儿应从小加强注意稳定性的训练,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如串珠、搭积木、拼图等。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绝对的,当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一定的训练和矫正,幼儿的注意品质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如何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4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