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通用8篇

发布时间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一

需要是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同人的活动联系着,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中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求知欲,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地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周围和社会上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并进行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有用。这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地理知识的需要,引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例如: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现在冬天为什么不太冷?每隔七、八天就有一次强冷空气的过境,使我们这个地区气温下降幅度较大,为什么?夏天,人们为什么都穿浅色的衣服?新买来的自行车,只要一遇到下雨,表层的漆就会脱落,为什么?再有同学们到杭州去,感到最头痛的事是什么?交通拥挤,行人太多,空气的能见度较差,噪音震耳。就以上同学看到的、生活中体验到的地理现象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写论文等。大家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因而群体性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二、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三、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四、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还有用“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季风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孙南的《风往北吹》,这时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五、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课时,我就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帮助他驾驶帆船,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上得很顺利。

六、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如讲地图图例时,我把各种图例符号做成大卡片。把学生按小组分成八组,当我拿出写有一个图例符号的卡片后,证学生进行竞猜,看谁猜的又快又准,答对了在他所在的小组加分,最后看哪组得分最高。在讲天气预报的气象符号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竞赛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七、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在讲纬度影响气候时,我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海南。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而冬季海南岛,人们都是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其次,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地理教学需要大量挂图,学校里面也有大量挂图提供,但是这些挂图五彩斑斓,学生反映看不懂,因而兴趣不大,达不到挂图应有的教学效果。如“寒潮源地与路径图”,不仅有寒潮的)差异网○www.chayi5.com(发源地与路径,还有密集的等压线以及气压的标度值。因此整幅图反映的住处量很大,很难一目了然地找出寒潮的路径。因此我自己动手绘制了一些教学挂图。如“梅雨形成图”、“世界七月等温线图”,“世界一月等温线图”,“东南亚主要物产分布图”、“世界时区图”“台风路径图”这些挂图在绘制中,我删去了大量的多余信息。像“一月等温等温线图”我抛弃了那些鲜艳得哗宾夺主的颜色,把几条主要的等温线加粗加黑(如0℃,10℃,-10℃等)。加之这些挂图规模都比原图要大,最小的也有一开,有些甚至是由两张纸并在一起的。因此整幅中心鲜明,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自制的挂图即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适当控制了学生情绪。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设计好提问,启动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是句至理名言,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否则学生昏昏欲睡,根本打不起精神,

更别提兴趣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设计好提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如我实习的时候讲过的中国气温分布,这一节比较枯燥。我在讲完等温线是怎样判读之后,就设计了一些问题来讲解我国一月等温线图:①等温线分布是稀疏还是密集?②黑龙江北部一月均温是多少?海南岛南部呢?③两地气温相差是多少摄氏度?温差大不大?④从我国南方到北方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对一月气温分布特点也应该是理解了。而七月气温的分析我也是采用设问法,但我把这些题分成四组,然后把学生也分组,让学生派代表回答,这样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九、开展课对活动,是改进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让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路旁旱河,思考为什么旱河成为污染严重的河流?污染源有哪些?今后如何治理?怎么预防等。这些活动即激发了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二

我于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年毕业于天津市南郊区师范学校,在随后的工作中,86年取得天津教育学院地理大专学历。曾在大港区太平村中学、远景中学担任地理等教学工作,1986年调入大港油田二中即现在的海滨二校至今,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兼任电教员等项工作。95年评选为中学一级教师,最近几年一直担任本学校七、八年的级地理教学工作。

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拥护党的领导。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进行教育教学,深入钻研教法,掌握本科教学所需的文化知识。注重素质教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工作与业绩:

1、认真钻研新教材和新大纲。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平时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准备好地理课件,备好每一节课。课上认真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知识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教学手段上强化直观教学,能够熟练的运用录像、投影、电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下积极的辅导学生的学习,在思想上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每年自己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均处于油田范围中上等水平。今年*年七年级地理考试油田第二名,*年与*年我校八年级参加天津市地理会考,地理成绩名列前茅。全部达标,其中*年八年级的学生地理会考成绩90%为优秀与良好的最好成绩,提高了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

2、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人积极的组织本校的学生参加20*年—20*年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地理科技大赛,比赛持续两个月的时间,本人认真组织,细心辅导,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此次比赛中我校成绩优异!经过本人的努力

我校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地理科技示范基地的称号,并授予牌匾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本人也在全国地理科技大赛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

我校中小学生近150人报名参赛,其中15人在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3、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与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平时本人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与教学公开课的比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经常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并运用与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年我撰写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精神的培养》论文,获得区海滨和研究教法教育中心20*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三等奖并获得区级成果认定奖。

1998年12月由本人设计制作的录象教材数学《圆锥曲线定义》获得市市教育局颁发的三等奖。

2*0--20*年,获得校级教研公开课评比二等奖。

20*--20*年,获得校级创优课优秀奖。

20*年,获得滨海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比赛二等奖。

20*年,我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获得部级一等奖。

20*年,获得教育中心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地理学科三等奖。

在我兼任电教员工作期间在1999年12月,我校在油田取得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先进学校的称号。

1999年和2*0年连续两年,我获得了《教育处关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先进个人称号。

4、自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兼任电教员其间还为学校作了大量的其它有益的工作,如每年配合学校的团队活动、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的文艺演出,学生会操等大型活动,主动做好广播设备的安装和录像、摄像等工作。多年来,先后为学校义务维修了各种教学、电教电路等无数设备。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从事教学几十年,自认为工作勤奋,严肃认真,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不畏艰苦,服从领导,不计名利,团结同志。付出了半辈子的心血,给学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已临近退休年龄,参选机会不多,特别盼望能顺利晋级,做为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请大家给与多多地支持。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三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元认知理论、元学习理论和能力,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对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些初浅的探讨。

一、元认知的基本内容

元认知(mdtacogition)是最近一二十年才开始出现的最新研究课题。弗拉维尔最早进行元记忆的研究,后来于1978年提出元认知这一术语。弗拉维尔指出:元认知是“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元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二、元学习理论

元学习是元认知研究的带动下,最近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崭新课题。传统的学习理论研究人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去学习,而元学习则研究人是如何意识和控制自己学习的。元学习理论相信人是积极主动的机体,人能够计划未来,监视现在,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

正因为人有元学习的潜力,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十分可行的。元学习能力包括如下几种能力: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会确立学习目标;善于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恰当的学习方式方法;善于检测达标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善于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理论对中学地理教学一个新的启示:即教师要善于系统地传授地理学习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从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习自我激励从序言课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认学习地理的价值(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涉及信息量很多的知识就是地理),并坚定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念。

2.学会确立学习目标无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无目标的学习,是一种偶然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解决问题时,目标不明确,只能是“尝试错误”式的行为,而不能达到“顿悟”水平。因而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让学生把握教材内容中:哪些是泛泛了解(许多例子和解释性的句子);哪些是必须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气旋、反气旋等);哪些需要记忆(如地名、重要的地理数据等);哪些学会初步运用(如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哪些要综合运用与创造性运用(如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等)。

3.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择达到目标最恰当的学习方法:(1)对于应该“了解”的知识,应采用“提要”方法去加以筛选和浓缩,使知识更凝炼。如对内蒙古高原一段文字的叙述“提炼”出四个字——坦荡开阔。(2)对于要“理解”的知识,可将它们与自己熟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结合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它们。如太阳高度角与获得热量多少,可和生活中手电筒直射与斜射光的明暗来理解。(3)对于要“记忆”的知识,可以采取一系列“记忆术”来提高记忆效果。如谐音串联法、歌谣口诀法、形象直观记忆法等。(4)为了初步学会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就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并多读图、用图、绘图。(5)为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就要采取各种适当的“纲要法”来组织所学知识,善于前后联系,综合分析。

4.善于在检测目标的基础上采取调控措施在地理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所确定的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下一步学习。例如:若发现知识上“预备度”不足,就要查漏补缺;如果熟练度不够,就要补充练习;如果“知识面”不够,就要博览群书;如果策略上效果不佳,就要不失时机地及时改进;如果是目标本身不恰当(如过高或过低),就要调节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四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场所,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参与进课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初中地理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以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点要放在学生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上,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初中地理课堂的开展应该符合本学科特色,为学生打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奥妙与乐趣,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地理知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应该主动与学生做朋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我们在进行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课程的讲解时,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分析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于大气气候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以及关心爱护地球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堂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教师可以循循善诱,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与学生互动如“同学们,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我们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大家有没有想过光照角度的不同对于地面所获热量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吗?”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适时引出“太阳高度角”这一关键概念。这样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的一点就是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来讲,地理图像是初中地理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地理图像包括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等,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这些表格,教师就需要用到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地理教师应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变化,有意识的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设置灵活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初中地理课堂,案例探究是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探讨交流,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另外,“分析综合教学法”也是初中地理课堂中十分值得提倡与推广的方法之一。“分析法”就是将整体分解为若干要素与部分,“综合法”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各个部分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与综合法相结合是我们掌握许多地理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例如我们在确认某地理区域准确位置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所给区域的经纬度、所处半球位置、海陆相对位置等入手进行研究,而要进行如“中国的密集型工业分布特点”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交通位置、地形、人口、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针对初中地理的学科特色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必须要做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初中地理的学科特色,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不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的“海陆变迁”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如“六大板块中哪个版块基本上是海洋?”“我国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形成小组意见,鼓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去陈述本小组的观点,小组其它成员可以在台下进行适当的补充。在一组陈述完以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踊跃进行提问,由主讲小组进行回答,对于学生都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有意识的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这种互动研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踊跃的表现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该在宏观上对课堂进行把握,有效的推动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初中地理对于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而言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于我们知识的学习以及关心爱护地理环境习惯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要突出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初中地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五

1.1地理课堂上的互动性差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有效反馈与互动,是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现状、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在课堂上很少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此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并没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如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合作性学习,或者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等。

1.2地理课堂的探究性不足为了充分调动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地理课堂上需要有足够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不积极、思考探究不主动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2.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创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目标发展性、教学形式的新颖性。以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为例,如果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多样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出发,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贪玩的学龄特征,尝试巧用游戏法教学,将中国的不同区域随机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学生结合中国特定区域内的交通、资源等情况,就区域内的工业、农业发展等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式的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2.2重视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这是因为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本来就非常强,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很多交叉的环节。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降低理论知识教学的抽象性、枯燥性,引起和保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理解地理知识和问题。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中天气变化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现象,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分结合起来。

2.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非常问题,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要主动和他们去交流,注意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活力,点燃学生主动学习与求知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地理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就自身在生活中用的自然资源以及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总结,并谈一下个人的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此时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减少地理课堂上的板书数量,增加地理课堂的知识容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重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六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地图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图形教学上,可以运用地图这项工具描绘出很多地理图像,例如: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等等,在多数时候也是地理教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上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教师如果能够对这些地理课程教学特点加以利用,就能够使学生充分直观的认识到地理课程内容,并且能够掌握地理课程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掌握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足够细致的发掘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将地图等地理工具进行灵活有效的利用。

2.利用举例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热情

地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以一种灵活多样的举例模式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习欧洲各大地形体系中时,可以了解欧洲各个国家的地理分布形式,并且通过掌握国家的大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的自然、经济风土人情,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了解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列举世界各大地震板块和火山分布的知识点,来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板块与火山分布的对比,找出各自特点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很快很容易就得出板块交界处就是火山和地震的密集区这一知识点。又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挥自我思考的能力,促使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这就突出了新课改下要求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

3.利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充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七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认识

学生思维的调动首先就要通过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素。精心准备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精心准备的问题相当于为学生制作的一个磁力场,以教师为导体,联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一种诱发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对地理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对学习地理的动性,启动他们的创新思维。然而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部分,只有新鲜、奇怪、具有悬念和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记忆变得活跃从那进行更好的学习。

例如:在第八年级的初中地理上册中教学的《中国的自然资源》,当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征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提问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如:对于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人均相对较少的特点,请问该怎么做呢?那么在后备耕地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提升农业生产等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思考,迅速的回答出来。待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迅速做出肯定或者是否定或者是及时的进行补充。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变得顺畅,也加快了思维的灵活度。通过自己的大脑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得出与书本上相似的结构,当学生在获得了喜悦感和成功感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雪上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协调发展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2]。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唯有关注和注重学生的情感,方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方面,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实,学生在学习上以及实际生活中是渴望得到尊重、肯定、平等的,对于老师来说,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教师应该在教材中去挖掘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然后分别在情感和形象上进行加强润色,加强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情感,促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从而获得体验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北京古老的故宫、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这些对地方生动形象的描写,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那些地区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

例如:在教学《长江万里行》时,首先教师要结合长江沿岸的地理特点,介绍长江沿岸各省的气候、生态等特点,并结合长江的水资源开发,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收集长江沿岸各省的资料,以开展主题为《长江知多少》的活动,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内心已燃起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便会在课后积极的找寻资料,或者是查看相关的硬碟、图书,精心的准备这次活动。实际上,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且在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里尽情的学习新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清楚了有关于长江的任何故事,也对长江的过去和未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展望。这样的学习过程,在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课堂和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结合地理学的特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地理图册

形象的地理图册能更加直观的反应出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这也是地理知识的第二种语言。准确的利用地图册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例如让学生学习“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时候,根据其地形的颜色变化,找出三种颜色的分解以及相应的高度,通过自己的分析、联想、概括,在其中寻找出地形的本质特征、属性以及内外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东低西高的地势以及了解分三级阶梯的特省,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地球上的万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气候、位置、河流以及工农业、资源等,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总而言之,地理具有综合性。老师咋教学中,善于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相关的调整、梳理、提升,不断的解释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黄河与常见之间的比较,气旋与反气旋之间的比较,通过找寻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概念的理解,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四、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教师需要树立起“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

地理学科中包括了自然、社会等等很多的知识,其内容覆盖面十分的广泛,其所蕴含的知识覆盖面也十分的广。在其中有很多知识都不是用枯燥的文字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的,它所要构筑的立体空间也不是平面图画与文字所能够构筑的。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都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地理知识和分析地理问题。因此,我们地理教师就必须要养成“生活地理”的教学概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过于的依赖于教材,也不能够迷信教材,我们必须要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去认识地理,同时还能够将课堂中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出门后如何分辨东西南北,了解家乡各种信息等。只有有效的将地理知识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感知身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经验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篇八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教学设计更强调学习者的需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整体的、精致的课程资源,作为设计者和教学者要为学习者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活动和任务。在实验中,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我们的实验研究组提出了相对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核心,包括了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总结等主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在教学应用上加强与“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匹配,对传统“翻转课堂”模式的环节和要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以达到“翻转课堂”与云平台的深度融合。云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操作环节如下:

1.课程准备

首先是编制导学案。主备教师在该学科集体备课前准备好学案和电子课件,然后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讨、优化学案和电子课件,整合优化后上传到“人人通云教学”平台的“云盘”和“导学”模块。其次是资源的开发和收集,备课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后,依据教学难点和重点,制作微课,或者在其他资源网上收集相关的优质课程资源,推送给学生。

2.云学习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运用电脑或者其他电子终端观看导学案和视频,观看、阅读、听讲,进行课前学习。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制作课堂展示课件,学习完成后,利用云平台的笔记功能记录错误和困惑以待课堂上交流反馈。教师可以在课前登录“人人通云教学”平台,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云课堂教学和学习测评

经过三轮以上的实验教学,在学科组的研究讨论下,形成了在时间和顺序上基本稳定的云课堂教学模式课中教学流程,在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不同容量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和顺序可以做灵活调整。课堂上,首先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人人通云教学”平台内准备的课件和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接着,学生在小组协作平台上通过同侪互助,形成统一的意见,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各学习小组在平台互动交流后,排除重复的提问后,提出本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教师在收到各组提出的疑问后,在班上统一对共性问题进行重难点的答疑和小结。最后进行在线测评,教师通过平台的后台统计可以得知学生存在的问题,测试后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辅导。

4.提炼深化

通过云平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表现情况、测验评价成绩,均被实时记录,形成学生云课堂学数据。通过平台系统的分析,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应用技巧、分层能力等进行客观呈现。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发现问题,进行批评性的反思,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二、实验情况和数据分析

1.实验的设计

(1)实验对象。从2014年4月起,在实验校七年级4个班中抽取两个人数、成绩基本相近的班级1班和4班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其中1班为实验班,共47人;4班为对比班,共46人。(2)研究内容。“云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程序,“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及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变。(3)控制。实验班和对比班都由同一教师任教,都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九年义务教材,为了避免实验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干扰变量过多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本实验没有采用一年或一学期的实验周期,而是采用了按教材单元模块的教学来设置实验周期,实验的教学内容为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时间从4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按学校的统一规定,每周2课时,实验时间为12周,共24课时。教学的任务和要求也一样,实验班的地理课采用“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4)检测。前测用下学期期中成绩,后测用自编的第三章《走进国家》单元能力检测成绩,,前后测试卷在考后经过的学科组总结和分析,信度和效度均达到较高水平。实验完成后,实验研究人员还应用修改后的初中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量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测量,并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

2.实验数据分析

其中,n为样本容量,即各班级人数。X是样本的平均数,即测验平均分。S为样本的方差。

3.学习策略的测量及分析

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动机、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自我测试和考试策略这几项上呈统计显著(P<.05)。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上更认真投入,思维能力更强,更善于在学习中面对大量信息时,从中选择重要信息进一步学习,更善于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更善于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判断自己对要学习的信息的理解程度,更多地意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更善于备考。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验得知,云辅助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学实验是有效的。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云教学平台的使用,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以及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云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需要教师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开发、加工、组合和整理,因此锻炼了教师知识重组、意义建构、资源整合的能力;其次,利用云教学平台的大数据功能,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批评性的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三、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导学案的设计成为教学中的重点,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的一个颠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进一步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1.必须认真编制导学案,重视导学案的应用

导学案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引领,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云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败,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导引,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认知上出现新的“冲突”,促使学生为解决“冲突”而自控性地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针对新知识的不同情况进行同化或顺应,对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重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2.提高云教学主导者的全程把控意识

云教学平台是一个新兴事物,学生的好奇心也很重,同时网络的自主性很大,网络的内容十分芜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因此,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对云课堂的全程有意识地把控,通过把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把控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师生互动的频率、课堂氛围等.以期让云课堂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3.提倡进行传统教学和云计算辅助教学之间的混合学习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13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