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范文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最新3篇)

发布时间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一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每个父母渴望培养出健康、有教养、有前途、独立的孩子,但落实到行动上却不容易。家庭教育观念要正确,这是前提和关键。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并将决定孩子的未来。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树立正确和科学的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健康、向上、独立、快乐的孩子。

1、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

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尊严。最可怕的不是棍棒相加,拳打脚踢,而是父母让孩子失去面子、失去尊严。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家长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而是家长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这样会使孩子更加信任家长,愿意与家长沟通,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家长,与家长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2、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上的任务是繁重的,学业上的压力是巨大的。作为父母要体谅孩子,不要把孩子的考试成绩看得过重,不能以孩子的成绩来决定他们的未来。父母要怀着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对待我们的孩子,对他们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少一些责怪与要求,只要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去奋斗,获得快乐的体验,生存的能力,就是父母的最大幸福。

二、营造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氛围。首先,要搞好夫妻关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爱护。作为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发生争吵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不带回家中。其次,处理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父母要尊重孩子,不随意呵斥、打骂孩子,不要把自己的不顺心、不愉快发泄在孩子的身上。记得有一次,由于工作上的不顺利,星期天回到家后,我的孩子不小心把水杯摔到了地上,我顿时把满肚子的火气发在了孩子的身上,对他破口大骂。孩子委屈地大哭起来,一整天都一声不吭,也不出去玩,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性格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在家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就生冷倔强,根本谈不上童真无邪。可见,植根于“和睦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无法比拟的。

三、身教重于言教,作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在家庭中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无时不在模仿着父母的言行。父母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地烙印。有的孩子不守信,说谎话,偷东西,爱骂人等,这些不良的习惯往往来自家长的`感染。如果,母亲爱打扮,虚荣心强,女儿往往也喜欢打扮;父亲不拘小节,儿子就会生活懒散,没有责任心。如果,父母一有时间就看电视或打麻将,子女往往也不爱学习,喜欢玩乐。就像电视上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疲惫的妈妈给奶奶倒水洗脚之后,他也端来一盆水,由于力气太小了,端得不稳,水已经溢出来好多,然后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可见,父母的态度、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孩子,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孩子的榜样,做好引路人,也做好播种人,在孩子稚嫩的心灵里培植下正确、良好的观念和行为。

四、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的爱,使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但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忘记了爱孩子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爱是没有错,但父母也要把握好爱孩子的尺度与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的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没有原则,没有条件。包办孩子的一切,一味照顾,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下。

这位少年把母亲的奶头咬下,是恨母亲的溺爱娇惯害了他。因此,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宽严适当、宽严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讲明是非,纠正错误,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样既能激起孩子对父母由衷的爱戴与尊敬,也能使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养育的艰辛和期望的殷切。

五、建立友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关心,更重要的是感到被尊重和被欣赏。作为父母,作为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真正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喜怒哀乐,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并真诚地给出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父母还要换一种身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共同参加活动,与孩子一起游戏,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寓教于游戏。讲故事、户外活动和亲子锻炼等都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有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发现5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我可以问一个问题吗?爸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金。”过了一会儿,儿子跑到爸爸的旁边说“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故事中的小男孩多么可怜,想和爸爸一起吃晚饭都那么难,还要花钱买爸爸的时间。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不但要养他教他,还要陪他一起成长、一起感受亲情与世界的美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六、学会赏识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永远渴望得到父母的赞美。父母的一个微笑,一个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很有可能会让一个孩子高兴一天甚至好一阵子,信心满满地去做每一件事。因此,当孩子取得成功,有进步时,父母要多说鼓励、肯定的话,如“宝贝,你真行,你真棒”“我们大家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孩子,你永远是天使”,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增强自信。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孩子。父母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善待孩子的不足。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应过分地批评、指责,应该用友善的态度对待,才能使孩子改正他们的不足。当孩子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时,父母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多体谅孩子的难处,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如“只要努力做,你一定会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加把油,重头再来”“你不比任何一个孩子差,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小小的一句鼓励,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面对自己、乐观面对人生的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天然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乃至终生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所最好的学校,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将门出虎子”。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表率,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二

一、家长对子女过于庞爱。

现在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好吃的留给孩子吃,好看的留给孩子用,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却要百般庇护,从来不说“不”。家长们特别是爷爷奶奶们更是把他们当成“小王子”“小公主”“小上帝”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都要想方设法地满足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不会谦让,不能与人友好相处。

二、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

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在上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家长帮孩子背着书包,孩子们则吃着零食。甚至在学校里也可以看到,家长们帮孩子打扫卫生,而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在谈笑,在追跑打闹。在家里很多大人围着孩子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三、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现在的家庭一般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全家都视其为珍宝,寄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就显得特别突出。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其设计好了将来,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所设计好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发现孩子稍有“过失”,就立即发怒,不知道冷静,也不顾是否有人在场,就当着众人的面对孩子严加呵斥。而有的家长经常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你真笨,某某比你小,学习成绩却比你好,”“我对你太失望了,每次都是倒数第一。”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但不能激励孩子,而且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上不可磨灭的伤害,甚至会使孩子怨恨父母,造成紧张的亲子关系。如今,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而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有多少孩子在重压之下,在父母失望的哀叹声中,选择放弃生命来解脱自己,这样的悲剧让人心痛,更值得每位父母深思。

四、忽视亲子教育,亲子关系淡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有些父母即使有时间也只顾逛街、上美容院、打麻将,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长时间缺乏与父母的沟通,缺乏父母关心与爱护。家长即使有时间陪同孩子玩,也不够耐心,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就嫌烦,不愿再陪孩子。而有些家长又不知道怎样开展亲子游戏,更不会有效地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另外,很多家庭夫妻关系不和,或是婆媳关系紧张等等,致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孩子根本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篇三

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一、家长普遍对孩子期待过高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天生是有智能差异的。每个孩子可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很强,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智能上较弱。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有余力,科科优异,有的孩子十分努力,仍旧偏科;表现在成绩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从高到低的排列。有人将原因归结于非智力因素差异,这也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是智能这个内因。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条件、学习能力和某一突出智能的成长需求。家长的高期许往往超越了孩子自身发展的可能,牺牲大量时间进行知识复习,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甚至还耽搁了对孩子身上最突出的那个智能的挖掘,结果家长和孩子双败双输。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就会让孩子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孩子痛苦,家长也痛苦。其实,父母过高的期许还是源于没有把选择权交给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安排孩子的生活和梦想。

二、家长没有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既然是要过美好的生活,就不能剥夺孩子们童真时期的天然快乐、年少时期的素质成长、成人以后终身热爱学习的习惯。

有关统计,中国人的年阅读量在世界上排序非常靠后,接近最低,这是十分悲哀的事。

家长一定要想明白,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考得好,分数高,要过幸福的生活;考得不好分数不高,也要过幸福的生活,这是天赋的权利。

所谓幸福,就是家长给孩子一种温和的、宽容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做一个常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还自己会享受很常态的生活,不会因为所谓的不成功而痛苦,也不会因为很平凡而难过,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自然而美好,让人回到恬淡平和的状态。

三、家长自觉不自觉地与孩子对抗

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对抗,对抗的结果必然是双输。家长跟孩子对抗的结果之一是导致孩子很叛逆,结果之二是导致孩子很懦弱。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有的孩子就会利用这种心里,为了不让你批评我的小错误,我要犯一个大错误,我用离家出走这种更危险的事来吓唬你。

这种对抗的结果,如果家长赢了孩子,孩子可能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自闭,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叛逆;如果孩子赢了家长,可能就会更加滋生这种“拆屋”心理,直到被宠坏。所以无论是谁“赢”,结果都是输。

家长跟孩子对抗的本质是: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想要征服孩子。要杜绝对抗,家长就要从内心尊重孩子,认真听取孩子的解释,严格教育,宽容对待。

四、慈父严母教育容易出问题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严父慈母”格局,现在的家庭大多是“虎妈”“猫爸”。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适合儿童成长的,慈父严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在视野、胸怀、理性和交往上多多少少会有问题。

为什么“严父慈母”比“慈父严母更好?因为父亲的严格是有理性的,注重抓重点问题,点到为止,给孩子留下思考和改过的空间。

母亲的严格中感性的成分更多,大多数母亲严格起来,语言往往会超越理性的范畴,给孩子带来伤害,分不清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把孩子放回自己“肚子”里去了。

所以,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观点要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分歧,有了分歧时,不妨先冷静下来寻求统一,然后再面对孩子。

在承担的教育任务上,要有明确的分工。

帮助孩子确定人生的规划,界定价值观,指出问题所在和改进策略等大方向的事情,应该是父亲的责任。

母亲的责任则是尽量温婉平和,给孩子生活上的滋养,精神上的鼓励,信心上的培育,用自己的知性美去影响孩子。

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但会成大势,而且还会经营小家,培育出更优秀的下一代。

总之,母亲要做一个知性而平和的母亲,父亲做一个理性而严格的`父亲。

五、唠叨的父母教育效能低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很好,热血沸腾,打算捐款5美元;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美元。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超限效应”,过犹不及,效果是一样的。家长总以为重要的话要多说几遍,孩子就会按照自己所期待的要求去做。

其实,在唠叨过程中,很多孩子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如果是经常唠叨,你讲什么话孩子都不想听了!甚至父母讲的是对的,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家长不妨试试看,同一句话要求三遍,看看有哪个孩子不嫌烦?

六、不要哄孩子,要讲道理

中国人往往都是哄孩子、骂孩子、管孩子、训孩子,但就是缺少一点:跟孩子讲道理。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批评他,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就可以了。孩子天生不懂事,所以才有学校。

既然孩子不懂事,他犯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我们没有必要生气,去批评他。因为孩子天生就是来犯错误的,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机会。

他不犯错误,我们怎么知道他这个地方不懂呢?他犯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

七、家长的示范超过一切教育

教育中有两个词语叫做“经历”和“体验”。

大人都知道,有被关心的经历和体验,才知道被关心是多么快乐,所以也才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关心别人。

孩子也是如此,只有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才能学会真正对待别人的方法。

我们教育的问题是说教太盛,而经历和体验不足。要让孩子有精力和体验,不光是需要孩子去做,还需要成人的努力。家长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品格,就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体会和感受到这种品格。

知行合一很重要,在孩子面前,家长千万不要做“两面人”,他们往往在我们身上学会“两面性”,说一套做一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6 1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