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工作总结

内控管理工作总结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内控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

一、xx部内控工作计划安排

(一)自学企业管理提升系列丛书《采购管理辅导手册》;

(二)今年底前请采购管理人员来培训或到x单位参观学

习。

(三)按《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相关的资料、表单。

(四)上半年完善相关的供应商评价体系。

(五)今年底前按6S要求完成采购档案规范化管理。

(六)按年度计划完成相关制度的编写和修改审核并申请公司发

布施行。

二、目前工作进度

(一)20xx年1月份完善了各部门报送月度物资需求计划流程。

(二)20xx年3月份制定以下制度并进行了内部征求意见:《基建期物资供应商管理办法(试行)》、《基建期物资保管保养管理

程序(试行)》、《基建期危险化学品管理控制程序(试行)》

(三)20xx年4月对《采购物资招标流程》进行修订。

(四)20xx年4月到x企业进行对标学习。

(五)20xx年4月x部内部进行内部物资采购专业知识培训。

(六)按6S管理要求规范采购档案规范化管理。

三、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

取得经验:

(一)采购风险的控制,比如预付款都能控制在%以下,减少

企业承担的风险。

(二)内控制度相对健全,所有物资采购都按照审批权限和程序。

(三)供应商选择,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目前采购物资暂不出现质量或售后服务问题。

(四)对市场调查研究较为深入,对拟采购物资的行业都进行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比选报告,为实施采购提供决策依据。

存在不足:

(一)需继续完善xx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二)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信息技术给我们企业的管理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手段。电子化采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轻松实现信息共享、操作规范、实时监控、快捷高效。但从现阶段我们采购管理工作的实际看,采购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滞后。

(三)采购人员专业不足。对于采购员专业能力不足,都是半路出家,人员素质不高,梯队建设不足,这些都成为了制约采购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准确把握采购管理发展方向,建立集中、高效、透明的采购管理体系。

(一)针对不足需要有健全的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基础准备。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购管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或者说,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促进了采购管理水平的

提升。信息透明、高效了,我们的采购工作才能变得透明、高效。

(三)向供应链管理转变。现代采购管理,不仅要对产品进行管理,也要对提供这些产品的供应商进行长期持续的管理,同时还要对物流、仓储等供应链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

(四)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通过完善采购管理体制,建立多部门相互制约机制,实现阳光采购、透明采购,不仅能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也能有效防止*,避免采购干部走上歧途,确保制度上实现反腐倡廉。

(五)内部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管理能力。

xx部

20xx年x月xx日

内控管理工作总结 篇二

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是农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提高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安全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行在内控管理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对增强我行业务竞争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20xx年内控综合评价首次被评为一类行。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我行内控管理在执行和落实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全行工作质量的提升。现就我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控管理工作谈几点设想。

一、完善内控主体建设

建立内控机制。要积极培育符合我行实际的内部控制文化,使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把这些作为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任务。

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认真借鉴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风险提示制度。

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观。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在追求业务高速发展同时,更重视风险防范和内控建设。

建立内控信息联络机制。要建立完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内控的设计、执行、反馈提供信息保障。建立内控管理部门信息联络和定期联系机制,及时、真实、完整地传递监管意图、交流信息、沟通问题。

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监管。要加强对管理层、决策层的监督控制,解决“控下不控上”的不合理现象。把内控文化建设纳入高管人员的管理,实行内控问责制,促使其转变观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强化内控责任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控组织机构,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分管行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目标,形成由行长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抓,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架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具体组织实施、拟定有关制度、内控措施评估和提交工作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例会制度。全行要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案件分析;要晨钟暮鼓地强化防范意识,大事敲钟,小事敲鼓,没事敲木鱼,做到警钟长鸣。要深刻吸取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未雨绸缪地完善预防措施;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

强化部门自律监管。业务主管部门要实施“一岗双责”、发挥再监管作用,要强化授权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监督不流于形式;同时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确实可行的自律监管检查实施方案,坚持自律监管与自查自纠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确保监管检查到位,不走过场,不留监管盲点;监察部门要对业务部门进行再监管,使监管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有效监管水平。

三、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检查。要重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的重要性,不要等上级布置时来抓检查,或发生案件后进行检查,而是应该要做到常规性检查,把执行力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制订检查方案,事后的检查结果要书面报告行领导,以此作为考核职能部室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一要提高检查频率。安全保卫、信贷、会计、科技、员工行为检查或考评等要订出规划,规定多少时间必须检查一次。二要确保检查质量。检查之前要有检查提纲,包括内容、要求、检查人员组成、目的要求等,检查之后要有书面总结。三要突出风险点检查。全面检查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找准风险点,多搞一些突击性的、专题性的、带有苗头性的、针对性的检查。

严格问责。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而重罚之下,必将使违规者付出昂贵的代价,使之不敢违规。其内容主要有:业务主管部门有无按规定组织本专业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其方案和检查质量结果,问题的整改情况的落实情况如何;检查组人员有无做和事佬情况,有无该查而不查,有无应发现而未发现,有无发现了未作报告、未要求其进行整改等情况。通过问责,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要提出批评。如造成损失的,则视其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制度执行有力的同志要及时进行表彰以弘扬正气。

实施倒查。实践表明各类问题大多暴露在基层,在操作人员,但往往根在各级管理层,在于管理层管理不力,制度执行力不强。所以,执行力的实施内容应加上实施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建立检查人员对检查事实要负事实责任,以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检查质量;各业务主管部门未加强管理、未按规定组织各类检查、未及时组织整改,而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要倒查其责任。

定期轮岗。轮岗工作是银监会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强制性要求,是防范各类风险暴露和各种陈年老帐的有效途经,也是锻炼人才、培养复合型人员的有效途经。由于我行员工无论何种岗位,都有一定的职权,所以轮岗应该是全员的轮岗,但关键岗位的轮岗尤其必要。轮岗除了暴露问题外,也能约束有关人员违规的不良心态的产生。信贷人员的轮岗,可以是管片管户的轮岗,也可以是跨网点轮岗。

四、强化合规管理

增强合规意识。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是为适应股份制改革和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需要。目前,我行内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增强合规意识,实施合规管理,有利于确立我行风险管理核心。开展合规管理是员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需要。全面增强合规管理,以有效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为目的,避免因不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加强合规评价。只有加强合规评价,才能及时发现各级行执行合规管理的好坏。合规评价的内容主要由组织合规、权限合规、制度合规、监督合规和安全合规五个方面组成。组织合规主要评价岗位责任制度、学习制度、报告制度、休假制度、回避制度等。权限合规主要评价执行上级权限管理规定、授权制度、各岗位权限。制度合规主要评价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监督合规主要评价各级领导履行检查制度、主管人员落实检查制度情况。安全合规主要评价经营安全的结果,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强化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和合规操作。构建合规管理平台,把制度执行落实到操作层面,将合规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加强对制度和操作合规性的监督和再监督,主要是对各业务主管部门及人员进行自查、检查、督促是否执行各项制度的落实,监督保障部门及人员应强化再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存在问题的整改机制、重视违规问题的后续检查,突出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建立部门合规协作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互动,确保合规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内控管理工作总结 篇三

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是农业银行实现稳健经营、提高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安全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我行在内控管理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对增强我行业务竞争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20xx年内控综合评价首次被评为一类行。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我行内控管理在执行和落实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全行工作质量的提升。现就我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控管理工作谈几点设想。

一、完善内控主体建设

建立内控机制。要积极培育符合我行实际的内部控制文化,使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把这些作为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任务。

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认真借鉴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风险提示制度。

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观。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在追求业务高速发展同时,更重视风险防范和内控建设。

建立内控信息联络机制。要建立完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内控的设计、执行、反馈提供信息保障。建立内控管理部门信息联络和定期联系机制,及时、真实、完整地传递监管意图、交流信息、沟通问题。

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监管。要加强对管理层、决策层的监督控制,解决“控下不控上”的不合理现象。把内控文化建设纳入高管人员的管理,实行内控问责制,促使其转变观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强化内控责任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控组织机构,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分管行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目标,形成由行长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抓,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架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具体组织实施、拟定有关制度、内控措施评估和提交工作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例会制度。全行要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案件分析;要晨钟暮鼓地强化防范意识,大事敲钟,小事敲鼓,没事敲木鱼,做到警钟长鸣。要深刻吸取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未雨绸缪地完善预防措施;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

强化部门自律监管。业务主管部门要实施“一岗双责”、发挥再监管作用,要强化授权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监督不流于形式;同时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确实可行的自律监管检查实施方案,坚持自律监管与自查自纠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确保监管检查到位,不走过场,不留监管盲点;监察部门要对业务部门进行再监管,使监管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有效监管水平。

落实防控措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对风险点的防范,全行员工都应切记“隐患险于明露,防范胜于补牢,责任重于泰山”。各业务部门要真正把各项防范工作落到实处,组织“飞行队”加强内控管理工作检查力度,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边处理。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指定专门专人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实施;二是对上级行的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并及时下达贯彻;三是针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和业务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四是对以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重点监控部位,进行重点检查;五是配备专职监管进行检查辅导,检查辅导执行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反馈信息。六是抓好整改落实。对各类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要抓好后续跟踪检查,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查找重点,对症下药,强力整治。对整改不到位进行补缺补漏,做到正视问题,认真对待,逐条落实,确保规范;对能整改的,当场予以整改;对既成事实不能整改的从中吸取教训,有效防范,严防“边改边犯”、“改后再犯”的现象;确保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七是严格追究责任。要真正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强化责任追究,完善惩诫问责制度,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禁不止的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建立“违章责任登记制度”,实行严格惩诫。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监督检查,按照责任到位、追究到位、惩诫到位、整改到位的原则严肃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

三、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检查。要重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的重要性,不要等上级布置时来抓检查,或发生案件后进行检查,而是应该要做到常规性检查,把执行力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制订检查方案,事后的检查结果要书面报告行领导,以此作为考核职能部室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一要提高检查频率。安全保卫、信贷、会计、科技、员工行为检查或考评等要订出规划,规定多少时间必须检查一次。二要确保检查质量。检查之前要有检查提纲,包括内容、要求、检查人员组成、目的要求等,检查之后要有书面总结。三要突出风险点检查。全面检查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找准风险点,多搞一些突击性的、专题性的、带有苗头性的、针对性的检查。

严格问责。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而重罚之下,必将使违规者付出昂贵的代价,使之不敢违规。其内容主要有:业务主管部门有无按规定组织本专业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其方案和检查质量结果,问题的整改情况的落实情况如何;检查组人员有无做和事佬情况,有无该查而不查,有无应发现而未发现,有无发现了未作报告、未要求其进行整改等情况。通过问责,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要提出批评。如造成损失的,则视其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制度执行有力的同志要及时进行表彰以弘扬正气。

实施倒查。实践表明各类问题大多暴露在基层,在操作人员,但往往根在各级管理层,在于管理层管理不力,制度执行力不强。所以,执行力的实施内容应加上实施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建立检查人员对检查事实要负事实责任,以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检查质量;各业务主管部门未加强管理、未按规定组织各类检查、未及时组织整改,而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要倒查其责任。

定期轮岗。轮岗工作是银监会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强制性要求,是防范各类风险暴露和各种陈年老帐的有效途经,也是锻炼人才、培养复合型人员的有效途经。由于我行员工无论何种岗位,都有一定的职权,所以轮岗应该是全员的轮岗,但关键岗位的轮岗尤其必要。轮岗除了暴露问题外,也能约束有关人员违规的不良心态的产生。信贷人员的轮岗,可以是管片管户的轮岗,也可以是跨网点轮岗。

四、强化合规管理

增强合规意识。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是为适应股份制改革和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需要。目前,我行内控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迫切需要增强合规意识,实施合规管理,有利于确立我行风险管理核心。开展合规管理是员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需要。全面增强合规管理,以有效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为目的,避免因不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风险和声誉损失风险,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加强合规评价。只有加强合规评价,才能及时发现各级行执行合规管理的好坏。合规评价的内容主要由组织合规、权限合规、制度合规、监督合规和安全合规五个方面组成。组织合规主要评价岗位责任制度、学习制度、报告制度、休假制度、回避制度等。权限合规主要评价执行上级权限管理规定、授权制度、各岗位权限。制度合规主要评价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合规经营、合规操作。监督合规主要评价各级领导履行检查制度、主管人员落实检查制度情况。安全合规主要评价经营安全的结果,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强化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执行,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和合规操作。构建合规管理平台,把制度执行落实到操作层面,将合规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加强对制度和操作合规性的监督和再监督,主要是对各业务主管部门及人员进行自查、检查、督促是否执行各项制度的落实,监督保障部门及人员应强化再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存在问题的整改机制、重视违规问题的后续检查,突出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建立部门合规协作机制,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互动,确保合规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内控管理工作总结 篇四

建立内控机制。要积极培育符合我行实际的内部控制文化,使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把这些作为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任务。

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认真借鉴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重视贷款风险集中度及关联企业授信监测和风险提示,重视早期预警,认真执行风险提示制度。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观。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在追求业务高速发展同时,更重视风险防范和内控建设。

建立内控信息联络机制。要建立完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为内控的设计、执行、反馈提供信息保障。建立内控管理部门信息联络和定期联系机制,及时、真实、完整地传递监管意图、交流信息、沟通问题。

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监管。要加强对管理层、决策层的监督控制,解决“控下不控上”的不合理现象。把内控文化建设纳入高管人员的管理,实行内控问责制,促使其转变观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淘宝专业编制ID:就这样为您服务

二、强化内控责任落实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内控组织机构,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分管行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内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目标,形成由行长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抓,层层抓落实的组织架构,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具体组织实施、拟定有关制度、内控措施评估和提交工作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例会制度。全行要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案件分析;要晨钟暮鼓地强化防范意识,大事敲钟,小事敲鼓,没事敲木鱼,做到警钟长鸣。要深刻吸取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未雨绸缪地完善预防措施;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作用。

强化部门自律监管。业务主管部门要实施“一岗双责”、发挥再监管作用,要强化授权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监督不流于形式;同时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确实可行的自律监管检查实施方案,坚持自律监管与自查自纠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确保监管检查到位,不走过场,不留监管盲点;监察部门要对业务部门进行再监管,使监管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有效监管水平。落实防控措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对风险点的防范,全行员工都应切记“隐患险于明露,防范胜于补牢,责任重于泰山”。各业务部门要真正把各项防范工作落到实处,组织“飞行队”加强内控管理工作检查力度,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边处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指定专门专人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实施;二是对上级行的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并及时下达贯彻;

内控管理工作总结 篇五

一、加强内控管理工作检查力度,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边处理。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指定专门专人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实施。

二是对上级行的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并及时下达贯彻。

三是针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和业务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

四是对以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重点监控部位,进行重点检查。

五是配备专职监管进行检查辅导,检查辅导执行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反馈信息。

六是抓好整改落实。对各类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要抓好后续跟踪检查,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查找重点,对症下药,强力整治。对整改不到位进行补缺补漏,做到正视问题,认真对待,逐条落实,确保规范;对能整改的,当场予以整改;对既成事实不能整改的从中吸取教训,有效防范,严防“边改边犯”、“改后再犯”的现象;确保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七是严格追究责任。要真正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强化责任追究,完善惩诫问责制度,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禁不止的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建立“违章责任登记制度”,实行严格惩诫。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强化监督检查,按照责任到位、追究到位、惩诫到位、整改到位的原则严肃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

二、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强化检查。要重视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的重要性,不要等上级布置时来抓检查,或发生案件后进行检查,而是应该要做到常规性检查,把执行力作为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制订检查方案,事后的检查结果要书面报告行领导,以此作为考核职能部室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一要提高检查频率。安全保卫、信贷、会计、科技、员工行为检查或考评等要订出规划,规定多少时间必须检查一次。二要确保检查质量。检查之前要有检查提纲,包括内容、要求、检查人员组成、目的要求等,检查之后要有书面总结。三要突出风险点检查。全面检查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找准风险点,多搞一些突击性的、专题性的、带有苗头性的、针对性的检查。

严格问责。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而重罚之下,必将使违规者付出昂贵的代价,使之不敢违规。其内容主要有:业务主管部门有无按规定组织本专业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其方案和检查质量结果,问题的整改情况的落实情况如何;检查组人员有无做和事佬情况,有无该查而不查,有无应发现而未发现,有无发现了未作报告、未要求其进行整改等情况。通过问责,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要提出批评。如造成损失的,则视其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对制度执行有力的同志要及时进行表彰以弘扬正气。

实施倒查。实践表明各类问题大多暴露在基层,在操作人员,但往往根在各级管理层,在于管理层管理不力,制度执行力不强。所以,执行力的实施内容应加上实施严格的责任倒查制度,建立检查人员对检查事实要负事实责任,以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和检查质量;各业务主管部门未加强管理、未按规定组织各类检查、未及时组织整改,而延误时机造成损失的要倒查其责任。

定期轮岗。轮岗工作是银监会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强制性要求,是防范各类风险暴露和各种陈年老帐的有效途经,也是锻炼人才、培养复合型人员的有效途经。由于我行员工无论何种岗位,都有一定的职权,所以轮岗应该是全员的轮岗,但关键岗位的轮岗尤其必要。轮岗除了暴露问题外,也能约束有关人员违规的不良心态的产生。

内控培训学习心得 篇六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愈演愈烈,在世界范围,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这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及国内以银广夏、郑百文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会计作假事件引起了我国学界对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的重视。在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尚处于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在其内部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经营效率不佳;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等问题。

三、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一)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薄弱

任何实践都需要相应的理论为之指导,然而从现有的研究看,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存在封闭化、理论贫困化的状况,这与内部控制的本质要求以及实践作用很不相称。

1、内部控制理论框架滞后。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COSO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理论,指出内部控制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这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内部控制理论。但是我国在会计规范、独立审计准则中尚未接受这一观点。我

国的独立审计准则采用的是传统的三要素观点: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五要素在我国的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制度中都尚未引入。五要素是内部控制理论的新近研究成果,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先进性,许多国家的理论界、各种准则制定机构、大中型企业都已接受这一观点,并按其对准则及内部控制实务进行了修改和改造,这是内部控制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上的滞后性,势必会影响内部控制实务的发展。

2、传统理论限制,目标定位局限。内部控制的定义首先由审计界提出,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也通常在会计和审计领域研究。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要素论-内部控制结构论-

内部控制风险论)来看,内部控制的定义及其理论研究,更多地服从于独立审计实务的需要。如此之弊端就是大大限制了内部控制研究的视野。若要使内部控制真正成为公司的一种基础性制度,内部控制理论必须首先打破局限于会计与审计领域的`传统认识,从整个社会与组织运行高度来重新审视内部控制原理。

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我国内部控制的定位主要还是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方面。这种目标定位的相对低调虽然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状况确实相符合,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状况的不断改善,应有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目标定位应有相应的提高。

(二)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不完善

从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推动对内部控制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政府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其是具有指导和强制意义的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加快制定我国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上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xx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作为新《会计法》配套措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之后,相继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然而这些文件还未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内部控制,我国目前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由于用于规范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内部控制内容的认定、操作程序与方法的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企业在实际工作无法准确地进行操作,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内部控制的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定的工作。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的执行,都需要有外力的推动与监督。国际上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大都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企业对外界出具内部控制状态的报告,有些国家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并出具审计报告,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分别由不同部门颁布,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内容范围不统一,导致其评价标准也不一致。由于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造成内部控制评价流于形式。为了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四、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

1、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内部控制新框架。目前,由我国内审协会颁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采用了COSO报告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理论的内控五要素观点,即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在内部控制发展上的一大进步,准则采用五要素观点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部控制实务的进步。但是我国在会计规范、独立审计准则中尚未接受五要素观点,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采用的是传统的三要素观点。我国应该尽量吸收和借鉴COSO报告的研究成果,尽快采用五要素观点,和国际惯例接轨。各个企业也应积极借鉴五要素观点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

2、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要开创新视野,突破会计和审计领域的研究,应该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研究。在经济学中,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紧密相连,只有把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这一广阔空间中去研究才能更具有意义。在管理学中,与会计审计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相比,管理学意义的内部控制包含的范围更广、职能更多、作用更大,几乎是管理控制的同义词。 我们不仅需要借鉴国际上有关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同时也需要立足我国的现实,从改善我国企业现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既遵循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又要考虑规范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内部控制研究应该运用丰富的公司治理理论并以管理控制口径来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形成有效指导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论成果。

(二)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

为了推动内部控制的发展,我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步伐。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研究委员会。我国应该参照美国的COSO委员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联合研究委员会,充分吸纳了各界的观点和建议。

2、制定包括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目前我国所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还仅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还未涉及公司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内部控制,以后还要陆续出台实物资产、对外投资、筹资活动、成本费用与公司担保行为等项规范。这些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必将对规范公司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3、相关内部控制规范之间内容衔接要一致。但我国目前颁发的若干内部控制规范相互之间,内容不衔接甚至存在冲突,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设计及其评审,缺乏统一的依据。因此,我国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

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内部控制评价可分为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的内部控制评价。根据这两部分,我国在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企业应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企业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可试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控制自我评价,以便经常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保障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运行。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考虑使用经济数量分析方法。结合传统评价方法,进一步对内部控制进行经济数量分析,建立一套能从总体上反映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统一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早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控制标准,使内部控制评价有章可循。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内控管理工作总结》,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31 4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