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工作总结

故乡的心得体会总结 故乡里心得体会最新5篇

发布时间

推荐故乡的心得体会总结 篇一

沿着铺满金黄的小路,秋悄悄地来了。

——题记

秋湖

秋的湖,平静得似一块嵌在山间的水晶,无暇、纯粹。透过细碎的树叶,斑斑点点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像是笼罩上了一层好看的光辉。远处,大小各异的水鸟掠过湖面觅食,激起一圈圈涟漪,惊得鱼儿在水中慌忙逃窜。

家乡的秋,轻盈流畅,碧波荡漾。

秋叶

秋的树,是一位金黄色头发的时装模特儿,无奈红颜薄命,但她们依然用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自然;拾起一叶那林间的金黄,细细端详,叶的纹路在阳光的投射下更加清晰。从远方眺望树林,树林像是被铺上了一层金黄的棉被,一阵微风拂过树林,“哗啦哗啦”,又一阵黄叶吹落,非但没有徒增悲哀,反而多了一丝沉静的美。

家乡的秋,落英缤纷,空明悠远。

秋雨

秋的雨,变化无常。有时明明是万里晴空,却骤降倾盆大雨;有时明明乌云密布,却只下一阵毛毛雨。你永远都不会猜到雨的心思,她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既爱乱发脾气,也爱突然哈哈大笑,脾气古怪,让人捉摸不透。

家乡的秋,和风细雨,天雷滚滚。

秋色

秋的颜色,是黄,亦是蓝,是红,亦是绿,秋,是彩色的。秋末,大多树叶已经发黄,可青松依旧绿,枫叶依旧红。农田中,金灿灿的小麦和高高大大的玉米叶,像一排排饥饿的士兵,虽然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但只要风一吹,便立刻东倒西歪,好不有趣。水果的世界则更加丰富多彩。苹果家族就足够摆一桌桌长桌宴了,红的,绿的,黄的,大的,小的……,而葡萄家族的“人”则更多了,深紫、淡紫,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家乡的秋,色彩斑斓、五谷丰登。

故乡的金秋作文范文篇2

我的家乡在吉县,家乡的秋天魅力无穷。

盼望着,盼望着,西风来了,秋天的脚步近了。田野里,树林里,到处散发着丰收的喜悦。看那红扑扑的苹果,像小皮球一般大小。苹果散发着一阵阵香气,让人心旷神怡。咬一口,脆脆的,甜甜的。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吉县苹果甲天下”,是啊,吉县的苹果又香又甜。看那一个个诱人的苹果,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在正午汗流浃背的劳动,我仿佛看见了春天小鸟在树上唱歌,蜜蜂在果实前飞来飞去。

树上的叶子在悠悠的落下,走完它生命的最后一段,变成化肥,护料花草。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看那枣树,体态秀丽,上面挂着一个个枣枣,像糖果。尝一口,又脆又甜的。那葡萄,晶莹剔透,像宝石,深沉的紫色,青涩的绿色,让人不忍下口。剥了皮,露出淡绿的,稍微透明的果肉,咬一口,一点果汁溅出,好吃极了。

沙沙沙,秋雨来了,它不同于春雨的湿润,夏雨的热烈,冬雨的冷冽,它有它独特的风格,给人凉爽的感觉,像是为秋天谱写一首歌曲。

我爱家乡的秋天!

故乡的金秋作文范文篇3

秋,悄悄地来到家乡,把蓝天变得更蓝,把小溪变得更清;给树叶换上金色的衣裳,给花草穿上黄色的花衣。家乡装点得更美。

秋天的天空,一望无际,像一颗珍贵的蓝宝石。不时,飘来几朵形态各异的云,有的像绵羊,正在吃草;有的像狮子,在吼叫;还有的像小白兔,在一蹦一跳。

秋天的小溪,清澈见低,像一块透明的玻璃,又像一条蓝色的绸带,围绕着家乡。水中,有一群群小鱼,小得像一根针。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有时互相追逐、打闹;有时吐出几个泡泡,然后顶着嬉戏;有时玩玩捉迷藏;有时在那里跳舞。瞧,它们多么自由,给秋天增添了几分活力。

秋天的树叶,翩翩起舞,秋风一吹,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弯腰捡起,看着这片树叶,它们走过了光彩的一生,它们衬托了红花,而我们却没有注意它们,现在它们落叶归根,完成了它的使命,化为肥料,把自己的身躯捐献出来。秋天的树换上了新衣裳,它们早已穿厌了绿衣,现在,终于可以换一件新的衣服了。一旁的麻雀看见了,好象在说:“你们的新衣裳真好看!”

秋天的花草,无精打采,许多花凋谢了,许多草枯萎了,只有菊花,一直挺着寒风,现在,开出了一朵朵色彩斑斓的花,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粉色的。它们点缀着秋天,使秋天更美丽。

家乡的秋,多姿多彩。我爱家乡的秋!

故乡的金秋作文范文篇4

我家乡的秋天美如一幅图画,湛蓝的天空上飘着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田野,十里飘香的果园……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美丽极了!

田野里,稻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高粱像喝醉了酒的大汉,从脸上一直红到脖子。玉米的“衣裳”再也包不住它们了,一颗颗玉米粒全都暴露了出来。雪白的的棉花像天上的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似的……农民伯伯们都在忙着收割庄稼,在他们的汗水里藏着甜蜜的笑容。

果园里,处处瓜果飘香,远远就能闻到香味。孩子们的脚常常被这诱人的香气勾住,再也不肯多走一步。黄澄澄的梨、红艳艳的苹果、黄橙橙的桔子……真让人陶醉啊!看,来摘果子的人可真不少啊!有的孩子太小了,它们蹦啊、跳啊,想尽一切办法去摘果子。有的孩子挑来选去,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摘哪个好。还有的孩子忍不住了,一边摘一边吃。远处,果农们正把一大筐一大筐的又大又新鲜的水果搬到大卡车上,大卡车就带着果农们的希望把水果运送到城市里去。

啊!秋天真美呀!田野里飘荡着丰收的歌曲,果园里回荡着欢乐的笑声。

推荐故乡的心得体会总结 篇二

【教学目的】

1. 认识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农村衰败、农民日益贫困的痛苦情况,加深对新社会的热爱。学习鲁迅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精神。

2. 学习运用对照的方法刻画人物,领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解题

本篇文章写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后编入小说集《呐喊》。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我国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社会情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及其势力范围的划分,给人民造成种。种苦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皖、直、奉等各系军阀连年混战,酿成横征暴敛,农业凋敝,农民破产。1911年辛亥革命,虽推翻了皇帝的专制政权,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兵(军阀混战)、匪(盗贼横行)、官(官僚统治)、绅(地主盘剥)相互勾结。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苦难之源。

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鲁迅很是不满,一度陷入孤独和苦闷之中。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他受到极大鼓舞。这时他在北京,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精神高举文化革命的大旗,用小说和杂文解剖旧社会,向反动势力斗争,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1919年12月,他回故乡绍兴接母亲赴北京,目睹故乡残破景象,农民日益贫困,感到十分悲痛,一年后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二、 边听录音边理清故事情节

1. 听录音要求:

(1) 识字、积词。

(2) 体会语气。

2. 理清故事情节,要求:

(1) 用一两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以“我”的活动为线索,记叙“我”回故乡卖屋接母赴北京的事。

(2) 按时间、地点的转换列情节提纲。

情节安排:

故事情节就是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结构而成。回故乡一段稍写景色;在故乡一段简记人物;离故乡一段则略抒情怀。小说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就是借助此故事情节来精心描绘的。

三、 典型人物

1. 作品从社会现实出发,经过艺术提炼,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典型艺术形象,请学生在第86段中寻找三个词组来表明三种人物的形象。(三个典型人物)

辛苦辗转——“我”

辛苦麻木——闰土

辛苦恣睢——杨二嫂

2. 少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中年闰土又是怎样一个人?从他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外形、语言、动作)

(1) 读第12~30段,读第54~76段。

(2) 少年闰土:

健康、纯朴、热情、聪明、活泼,农村生活知识丰富。农村的广阔天地,是他生活的场所;开朗乐观,“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小少爷相比,更显得活泼动人。生气勃勃,少年英雄。

出现时的背景,那“瓜田月下刺猹图”的美好形象,珍藏在“我”的记忆中,20年来,没有褪色。

(3) 中年闰土:

自卑、衰老、迷信,像个木偶人了。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肿,手开裂如松树皮,脸上全然不动,如石像一般,只觉得苦,又形容不出。生活艰辛,处境穷困。

他从旧物中拣出来的东西中,不仅有日用的长桌、椅子、抬秤,而且还有一副香炉和烛台。见“我”时,不再是天真幼稚,友谊真挚;而是“动着嘴唇”(尽管有“欢喜”的冲动),“却没有作声”(“凄凉”的处境造成)。神态是“终于恭敬起来了”,叫道:“老爷……”

(4) 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泼的少年英雄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纯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花;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与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封建统治者借助宗教对农民实行愚民政策,利用神权把广大农民牢牢束缚在迷信思想的囚笼内。通过这样的描绘可以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但又无可奈何;憧憬未来,却不懂得靠自己及阶级弟兄共同反抗来夺取,而是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痛斥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农民的日益贫困,指出了听天由命、辛苦麻木的生活道路是一条死路、绝路。

(抓住表现力强的词句阅读、领会)

3. 杨二嫂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外形、语言、行动、性格)

(1) 读第39~52段。

(2)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形象地勾勒出人物的外形。

(3) 年轻时,以涂脂抹粉增添姿色招徕主顾,得以谋生;人老珠黄,每况愈下。她的说话和动作表明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4) 杨二嫂的前后变化,说明这个人在旧社会还是受损害的,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官僚地主统治下农村的急剧破产,也是故乡衰败的一种标记。

(5) 恣睢:放纵行为。杨二嫂是旧中国病态社会的产物,在旧社会严重腐蚀下,一面辛苦劳动,一面放纵自己,从招徕生意到连偷带摸,鞭挞了那个黑暗的时代环境和罪恶的社会制度,希望下一代不要走这一条路。

4. “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思想、情感有怎样曲折复杂的变化?

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我”,是艺术形象,作者虽运用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材料,但“我”是个虚构人物。

“我”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对故乡和故乡人的变化,是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描写出来的。

(1) 读第1~5段,读第78~88段。

(2) “我”是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由于辛苦辗转,他回故乡的心情是怎样的?

“心情悲凉”。

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感到非常失望与悲凉,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这句话表现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关键在“改变”。

怀着压抑的情感,用淡淡的抒情笔触,传出悲凉激愤的心情。

(3) 老屋的残破寂静,母亲凄凉的神情,故乡的萧索景象与“我”的悲凉心情一致。

(4)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阶级隔阂刺痛“我”的心,思想上有极大的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5) 杨二嫂的变化,“我”讨厌。

(6)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气闷悲哀——从碗碟比较闰土与杨二嫂两种人物的不同,深感旧社会在物质上、精神上对人们的损害。

展开对未来新生活的希望——“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否定三个“辛苦”,明确指出要追求一种新生活。从失望到希望,反映了作者要求推翻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革命精神。

“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想到希望,就会想到希望的实现,并想到当时社会有无实现的可能。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极端不满,认识改造它的艰巨复杂。

闰土崇拜的是神的偶象,只想眼前生活好一些,故“切近”;“我自己手制的偶像”是希望后一代过新的生活,这不是轻而易举的,须经长期艰苦的实践,故“茫然”。这样写,表现了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决心。

最后以“路”作比喻,充满了希望和理想必然实现的信心。这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引上一个新高度。

感情曲折复杂,通过“我”的感想,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极度愤慨,表示对农民的深厚同情和焦虑,提出“新的生活”的伟大理想,并表达了实现理想的决心。(热切向往)

小结: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抒沉重压抑的哀愁,揭社会的病根,收鬼斧神工之效。

(1) 故乡前后情况的对比,描绘了日趋破产的惨景,揭示导致破产的根源。

(2) 少年闰土与成年闰土的对比,揭示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指出了听天由命、辛苦麻木的生活道路是一条死路和绝路。

(3) “我”和闰土之间关系前后变化的对比,揭示了在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深深的隔阂。

(4) “我”和闰土之间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之间的关系的对比,反映了对未来生活前景的热切向往。

四、 主题思想

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绘,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层层压榨下农村破产、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反动社会制度在物质上、精神上损害农民无比愤怒;对闰土精神上的麻木状态充满同情和焦虑,并表现了推翻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体现了鲁迅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文章的主题思想十分深邃:(1) 揭露社会黑暗;(2) 指出贫穷的社会根源;(3) 批判三种态度;(4) 探索新的出路。

五、 作业

1. 练习(二),练习(五)。

2. 练笔参考题:《故乡新貌》《我可爱的故乡》《故乡琐事》。

【教后】

1. 学生听录音全神贯注。听、读、看,对课文前前后后比较熟悉,综合分析时就大为方便。

2. 教学中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把有关段落对照起来读,加强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方法的理解。

3. 加强朗读,发挥文章的感染力。

推荐故乡的心得体会总结 篇三

20年后回故乡20年后,我终于回到了我思念已久的故乡-------二连浩特。

回到故乡,我首先回到了我的母校-------实验小学。母校变了,母校采用了最先进的摩空教室。为什么叫摩空教室呢?因为那是么摩天轮状的浮空教室。

这么神奇的教室肯定要花一大笔钱,谁来投资呢?我心里正想着,迎面走来了小学同学王芳。

王芳见到我,热情的对我说:“哎呀!这不是我的小学同学嘛!回来看母校了吧!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瞧,这摩空教室一上课就升上去了,一下课就放下来了,迟到的同学只能去另一个教室看上课的视频了。这么先进的教学制度可是收到了教育局的重视呢!”我说:“这么棒啊!”王芳得意的说:“那是自然。”

告别了王芳,我上了高速电车。输入目的地,付了钱,车子便走了。车子走的飞快,外面的店铺,风景和人全成了倒影。这么快的车,怪不得叫高速电车呢!啊!我亲爱的故乡,这些年发展的这么先进啊!

我又到公园游玩了一圈。

我抬手看了看手表,哦,七点了,我该走了。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故乡,飞往了英国。

推荐故乡的心得体会总结 篇四

大家早上好!

解说教材是每个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深入的吃透教材,才能浅出的驾驭课堂。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故乡的小路》一课。我将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解说。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课本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时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过和故乡有关的语文课文和音乐作品,对于故乡的感情有了一定的感受,基本上能够理解歌曲所体现的情感。在乐理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所以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升记号音符的唱法还是初次接触,因而应把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处理。

三、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新课程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

(二)课时目标

本课是故乡这个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孩子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因此制定了本节课的课时目标是: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厚的感情。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唱好二声部合唱,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四、教法学法:

1、教法设计:在教学本课时,我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的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方法中体现:

(1)审美体验价值

(2)音乐中加强群体意识

(3)变难为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分组合作、质疑探究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2、学法指导:在学生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设计创编,通过听唱、模唱学会演唱歌曲。

五、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的思乡情。在这个环节,我采取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学生想象美丽景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戏的形式,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听三拍子和四拍子音乐进教室(《苹果丰收》、《我怎样长大》)边做律动边进教室,通过聆听感受三拍四拍子乐曲的节奏特点,并运用形体的动作增强学生对两种拍子的韵律印象。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的设计目的是在为突破重难点做铺垫)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故乡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老师的故乡在农村,村口有一条弯

弯的小路,它可不像城里的大马路,每天车水马龙,那里非常安静,每当我踏上那条小路,总会想起一首歌。(教师范唱)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导入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引出故乡话题,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3、教学新歌

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故乡的小路的歌曲,多媒体出示歌页(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1)演唱形式?(童声合唱)

2)歌曲的情绪?(深情、激动的)

3)创作者在歌曲中将表达怎样的回忆?(童年美好的回忆)(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为歌曲的情感处理做铺垫)

②、再次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听一听这首歌曲有几个声部组成的?学生会回答两个声部,“那我们先来学习二声部”

(设计意图: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提前突破了难点。在学习中采用模唱、乐理视唱的方式学习第二声部。)

4、合作学唱:

用视唱法学唱歌曲第一声部旋律。用“啦”字头代替歌词。通过聆听老师范唱和录音,学生已经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歌词填充法以及听唱法的教学方法学唱歌曲,学生就会很快的掌握。最后采取让他们分组接唱、分组演唱和分男女生唱。从易到难,逐步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使学习效果更具有实效。

5、突破重难点

首先要突破的是歌曲中的变拍子:

教师规定一套表现三拍子和四拍子强弱规律的动作,例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点手心。老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的)带领学生一边做动作,不同的卡代表不同的拍子。其次,让学生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环节主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最后,老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重新收拢,集体进行变拍子的音乐游戏:背景音乐就用本节课的《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学生边唱边律动。

接着突破升记号的音准:

弹奏歌曲第二乐句,并将变化音改动一次,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不同。加以练唱,解决关健音也就是升半音的演唱。

之后以儿歌的形式化繁为简是学生能形象的记住升记号的形状、位置及作用。儿歌是这样的:我的形状像口井,我的身上有弹性,音符在我右下站,音高马上升一半。

最后突破两个声部的合唱:

两个声部分别唱熟练后再进行合作,这个环节要告诉学生要领,边唱自己的声部,边听别人的声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声音融入集体,两个声部才能融合到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儿歌和小组之间合作的形式,便于学生掌握升记号的唱法和变拍子的应用)

6、情感的处理

这个环节用体验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情感,多媒体的应用在这一环节发挥的淋漓尽致,优美的故乡美景图片配以《故乡的小路》的伴奏音乐,把学生再次带回美丽的家乡。

最后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

7、拓展与提升

师总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家是最能触动他们心弦的旋律,每每想到自己的祖国,那首被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境。让我们用最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祝福,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共同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能让学生认识到有了大家才有了小家,祖国的安定繁荣是我们安居乐业的基础和保障。)

七、结束语:

教材处理的最高境界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深入钻研教材,研习教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上分析只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有不到之处敬请评委和同仁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故乡的心得体会总结 篇五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故乡;身在他乡时,每个人都无限怀念自己的家乡。 ——题记

“来来往往的车辆,只有四五层的房舍,一排排粗壮的大树。”二十年来,故乡的这番景象时不时地会在我的脑海中若影若现,一闭眼,故乡就仿佛就在我的眼前。随着时光的流逝,不少事都被我慢慢淡忘了,唯独故乡的景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永远抹不去。

可是公务繁忙,想回一趟故乡又谈何容易!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又迈着轻快的脚步来了。我趁着这个时间,约了几位同学,一起回故乡看看。

终于可以去“一览故乡的变化”了,但一想到就要看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不感高兴,反而越来越紧张了。看来,“近乡情更怯”这句话讲得一点也没错。

啊!我故乡的交通变化可真大呀:

人们几乎人手一辆(小孩除外)汽车,还是海陆空型,天上跑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车辆不计其数;宝马、奔驰、奥迪各种牌子的汽车让我们眼花缭乱;越野车、商务车、吉普车各种型号的车使我们一睹汽车风采……咦?我们突然发现汽车还能“变身”呢!

我正在陶醉在汽车的世界时,一位同学建议道:“我们去看看久违的学校吧!”“好啊!”我们纷纷附和着。

在学校里,我们见到了我们亲爱的老师,它已经成为副校长了,和我们一样,他也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我们和往常一样,向老师行礼致敬。我们又与老师交谈了许久,最后老师答应带我们一起参观学校。

学校的变化日新月异:你瞧,教师里的黑板只要你按一个指纹,就会出现一个夹子,你将它夹在身上,它就会听你指挥:你说黑板上的字消失,它就消失,你说写“语文”,它就会有“语文”两个字出现;课桌上没有一本书,下面也没有放书的柜子,怎么回事?原来呀,只要你在课桌旁按一下指纹,便会出现一台平板电脑,要写作文时,老师会将题目发送到学生电脑里,学生写完后,点一下“提交”,答案就会准确无误的回到老师电脑里。

“老师,那是什么呀?”我们异口同声地问老师。“那是操场呀!”“?”原来,操场上的椅子是给同学们坐的,不过每一个座位都有相应的卡,刷了卡才可以坐上去。

这说得高兴呢,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只好与老师依依不舍地道别了。

没想到,我告别故乡二十年,故乡竟有了如此大的进步。

科技改变了故乡,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二科技,需要我们的努力才会有所改进。 ——后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故乡的心得体会总结 故乡里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31 18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