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工作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优秀7篇

发布时间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篇一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 蒸馏水 热水 硬脂酸 氢氧化钠 乙醇 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 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 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篇二

一、制气原理:

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制气的化学方程式,应特别注意反应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及反应条件(加热或常温).

1、会考突出教科书上原理的考查

(1)O2——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

(2)H2——Zn与稀H2SO4或盐酸

(3)Cl2——MnO2与HCl共热

(4)HCl——NaCl固体与浓H2SO4共热

(5)H2S——FeS固体与稀H2SO4或稀HCl

(6)NH3——Ca(OH)2固体与NH4Cl固体共热

(7)SO2——Na2SO3固体与浓H2SO4

(8)NO——Cu与稀HNO3

(9)NO2——Cu与浓HNO3

(10)CO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

(11)CH4——无水CH3COONa与碱石灰共热

(12)C2H4——乙醇、浓H2SO4170℃

(13)C2H2——电石与水或饱和食盐水

(14)CO——甲酸与浓硫酸共热

2、高考则出现制气的替代方法

(1)O2:2Na2O2+2H2O—→4NaOH+O2↑ 2H2O22H2O+O2↑

O2不能用Na2O2和CO2反应制取.

(2)Cl2: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NaCl(固)+3H2SO4(浓)+MnO

2

(4)NH3:浓氨水与NaOH或CaO

(5)SO2:Cu与浓H2SO4共热Cu+

2H2SO4(浓)2NaHSO4+MnSO4+Cl2↑+2H2O (3)HCl:浓HCl与浓H2SO4混合 CuSO4+SO2↑+2H2O

制SO2不能用C与浓H2SO4,因产生的气体为SO2、CO2的混合气

注意点:(需用松软棉花的实验)

1、用KMnO4制取O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2、实验室制取氨气时,由于氨气极易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导致外部空气向试管里“冲”,里面氨气向外逸出,

在小试管口放一疏松棉花。

3、在制取C2H2时,若用大试管为反应器时,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防止生成的泡沫喷出。

4、Cu和浓硫酸制取SO2做性质试验的小试管口堵一块蘸有少量碱液的棉花防止污染。

二、气体的净化、干燥:

1.气体的净化与干燥装置

气体的净化常用洗气瓶(盛溶液)、干燥管(固体)。如图所示。

常见净化装置

a b cd e

a为加热固态试剂以除去气体中杂质的装置,为防止固体“流动”,两端用石棉或玻璃棉堵住,但要使气流通畅。b、c、d一般盛液体药品,用于洗液。e一般盛固体药品,往往根据增重可测出吸收物质的质量,用于定量计算

2.气体的净化

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杂质的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一般情况下: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②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除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方法:

(1)吸收法:①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Cl、NH3)——水

②难溶于水的气体(酸性气体)——碱性物质(氢氧化钠、石灰水、碱石灰、生石灰)

③难溶于水的气体(碱性气体NH3)——酸性物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

④难溶于水的气体(H2S)——CuSO4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⑤SO2(SO3)——浓硫酸 ⑥CH4(C2H4或C2H2)——溴水

⑦Cl2(HCl)——饱和NaCl溶液(HCl易于水,饱和氯化钠降低了氯气的溶解)

⑧根据氧化还原性吸收:CO2(SO2)——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2)转化法:①CO2(HCl、SO2)——饱和的NaHCO3溶液(反应转化为CO2,降低了溶解)

②SO2(HCl、SO3)——饱和NaHSO3溶液③H2S(HCl)——饱和NaHS溶液

④CO2(CO)——通过灼热的CuO ⑤NO(NO2)——水 ⑥O2——灼热的铜网吸收

注意:CO2(CO)不能用点燃转化;C2H6(C2H4)不能用加H2转化

3.气体干燥剂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I、H2、Cl2 、O2、CH4等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

在选用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CaCI2来干燥NH3(因生成 CaCl2·8NH3),不能用浓 H2SO4干燥 NH3、H2S、HBr、HI等。

4.气体净化与干燥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有毒、有刺激性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尾气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如尾气Cl2、SO2、Br2(蒸气)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CO可用点燃法,将它转化为CO2气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篇三

本学期的工作伴着期末监考和创文验收一起结束了,回顾一学期,过得太快了,太累了,虽人进半百,依然感到经受历练和得到提升,自己变得更加淡泊名利和简单了。哪怕考核对咱差评都能当成是对别人的最好安慰,谁让咱经手了那么多的活,让人家受累了呢!毕竟帮咱把本学期工作完成了!谢谢!真的谢谢!现对14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我主要岗位之一是化学实验员。一如既往的全心全意为高中三个学年的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热情服务。

1、由于本学期办公室在教学楼内,有了更多的便利。能非常方便的询问化学老师什么时候实验,高二王彩云和高一贾博祥需要的实验用品少时我直接给他们取过来,实验用完我再带回去,让他们更感满意。

2、由于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多年争取终于得到政府上百万的资金投入,改造实验室,在施工过程中,领导让我每天到现场看一看,尽管是假期我也坚持去了。

3、实验室搬家中自己和化学老师一起干,带头搬很重的药品箱,回迁后收拾满是灰尘的实验室,清洗落满灰尘的化学仪器,核对检查新进仪器,协助验收,建立台账,监督后续安装,等等活太多了。

4、在准备五年助学金材料迎检过程接近尾声时,我早来晚走挤时间,按时准备了一节学生分组实验,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到实验室上课的机会,加配了六个演示实验。贾博祥老师预习实验效果很满意。12个班都上了实验课,效果都非常好。

二、由于领导的信任和工作需要,我兼职政教处干事工作。负责楼内卫生、纪律、助学金发放、班主任考勤、以及帮助本部门组织学校各项活动。

1、开学初高一班主任配合我发校服,收校服收据,交财务。

2、班主任配合我收高一保险单和保险费。

3、培训礼仪生,军训会操颁奖时组织上台送花、送奖品。

4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金的发放。由于大学生已开学,原来的联系电话有的已停用,联系起来困难重重。有的是通过班主任网上联系、有的是找同学的同学联系、有的是利用休息时间用自己的手机打长途电话才联系上。通过各种办法才收齐全部资料。大学生助学金每人20xx元、1000元、500元共名单54人,因有重复的又二次上报,接待家长签字领取助学金。

5、落实“滋蕙计划”奖学金20xx元27人,计算各学年分配指标,收取材料和上报名单,写请款报告,打印发放仪式方案,培训参加颁奖仪式的礼仪生,在立红帮助下让学生和家长签字领款。

6、每天楼上楼下、检查纪律、卫生,请班主任或自己找学生领着去清理不到位的地方。发现有学生聚集时赶紧问清情况和疏散回班,发现有交往过密的学生,及时谈话说服教育。在自己及班主任和部门领导得力配合下,楼内卫生纪律都保持良好状况。为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提供良好保障。

7、每天收回班主任考勤表,对没签到的班主任,到办公事,和班级看一眼是否在。

8、落实20xx年秋季助学金文件,计算各学年分配指,领导同意并通过班主任会议下发学年组,催缴和核对信息、学生助学金材料。有的班主任没有签字、有的学生没有签字、有的贫困证明没有民政局公章,有的交传真件不能存档,都要返回重报,助学金电子信息与实际材料不相符的,与班主任或学年主任沟通调整;本学期又经历了两个学年助学金二次补报,从新核对。到农行批量开卡,往新卡上写班级姓名,将新卡号输入电脑,发新卡签字,将农行打款明细让学生逐一确认签字,打印、盖章、送农行。

9、为了迎接省市级助学部门对国家助学金五年来材料的检查,得到了主管领导和主任、学年主任以及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调用了文晶、立红、姜迎雪等老师技术支持,忙了两个星期终于通过了市助学办的复检。

本学期的工作量极大,自己也觉得特别特别累。经历了化学实验室的搬家繁重体力劳动,经过了迎检材料大补,经历了助学金发放的大量工作,还有那些常规检查,需要配合的大型活动,对礼仪生的培训,等等。但看到教学楼内卫生和纪律挺有成效、助学金发放马上完成了、化学实验课的良好效果,化学老师对我的理解和鼓励,各位班任辛苦的配合,同事们的安慰,以及各级各位领导的支持都让我感到温暖,这一年没有虚度,过的沉重充实,有很多收获,虽然累的半死,脸上确能挂住笑容。这就是我20xx年工作生活。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篇四

【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篇五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与“0”有关的4例实验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当以其它溶剂作溶剂时还要考虑气体与溶剂之间的反应。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十三。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

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

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十四。焰色反应全集

一。 钠离子: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

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

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

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

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如[图a]的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二。 钾离子:

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取一小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内,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完时现象更明显。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取少许碳酸钠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再取一条小铁丝,一端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沾一点水,又把水挤干,把棉花沾满上述糊状碳酸钠,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片可看到明显的紫色火焰。

⑷方法四(铁丝法):同钠的方法二中的学生实验方法。该法效果不如方法一、二、三,但接近课本的做法。

观察钾的焰色时,室内光线不要太强,否则浅紫色的钾焰不明显。

三。 锂离子:

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团棉花,吸饱酒精,又把酒精挤干,把棉花沾满Li2CO3粉末,点燃。

方法二(铁丝法):跟钠的方法二相同。

四。 钙离子: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同钠的方法一。

⑵方法二(烧杯—酒精法):取一药匙研细的无水氯化钙粉末(要吸少量水,如果的确一点水也没有,则让其在空气吸一会儿潮)放在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7~8滴酒精,点燃。

⑶方法三(药匙法):用不锈钢药匙盛少许无水氯化钙(同上)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五。 锶离子:方法一、二:同碳酸锂的方法一、二。

六。 钡离子:⑴方法一(铁丝-棉花-水法):取少量研细的氯化钡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入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取一小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吸饱水后又挤干,把这棉花沾满上述糊状氯化钡,放在酒精灯火焰下部的外焰上灼烧,可看到明显的黄绿色钡焰。

⑵方法二(棉花-水-烧杯法):跟方法一类似,把一小团棉花沾水后挤干,沾满糊状氯化钡,放在一倒置的烧杯上,滴加七八滴酒精,点燃。可与棉花+酒精燃烧比较。

七。 铜离子:⑴方法一(铁丝-棉花-水法):同钡离子的方法一相同。

⑵方法二(镊子-棉花-酒精法):同钠离子方法。

⑶方法三(烧杯-酒精法):同钾离子的方法一。

⑷方法四(药匙法):同钙离子的方法三。

焰色反应现象要明显,火焰焰色要象彗星尾巴才看得清楚,有的盐的焰色反应之所以盐要加少量水溶解,是为了灼烧时离子随着水分的蒸发而挥发成彗星尾巴状,现象明显;而有的离子灼烧时较易挥发成彗星尾巴状,就不用加水溶解了。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篇六

高中化学实验大总结:

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的同时生成白色物质。

2.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 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的气味。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5.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试管上有液体生成。

6. 氢气在空气种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 氢气在氯气种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 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使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 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 将氯气通入无色KI溶液中:

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生成。

15. 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16. 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发生反应发生爆炸。

17. 新制氯水中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18. 氯水中加石蕊试液:

先变红色后褪色。

19.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0.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遇氯气:

试纸变蓝

21. 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褪色。

22. 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炭:

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23. 细铜丝在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24. 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25. 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淡黄色的粉末)。

26. 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黄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中有液滴生成)。

27. 氯化铁溶液中通人硫化氢气体: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并有黄色沉淀生成。

28. 集气瓶中混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有浅黄色粉末生成。

29. 二氧化硫气体通人品红溶液:

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30. 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试管中,加热反应完毕后,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水:

有刺激性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31. 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蓝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32. 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33.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通人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4. 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白烟产生。

35. 加热氯化氨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36. 加热氯化氨:

在试管中有白色晶体产生。

37. 无色试剂瓶中浓硝酸授阳光照射;

瓶中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38. 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棕红色气体产生。

39. 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棕红色。

40.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有白色胶状沉淀。

41.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42. 将点燃的镁条伸人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43. 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沉淀。

44. 向Fe3+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有白色絮状物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45. 向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46. 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28.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29.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人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①加热KMnO4制氧气②制乙炔③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30.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9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31.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3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同,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33.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中和碱液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掖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34.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须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人集气瓶

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人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人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人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35.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36.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变成黄色—棕褐色。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并有白雾产生。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产生。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红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最后褪色。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考点 篇七

物质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物质H+Na+、KBaMg2+Al3+2++检验方法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钾离子焰色)。能使稀H2SO4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HNO3。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气体。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开始时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NH4+Fe2+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有关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为血红色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蓝色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沉淀,加热Cu2+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2+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物质检验方法能使①无色酚酞、②紫色石蕊、③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OH-蓝色、黄色。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C1BrISO42----于氨水,生成[Ag(NH3)2]。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

①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②I-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

①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SO32-品红溶液褪色。②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注:BaSO3在硝酸中也不溶解,而是转化为BaSO4沉淀,但有NOx放出。SCO32-2-能与Pb(NO3)2或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PbS或CuS沉淀。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①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HCO3--水变浑浊。或②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含PO43-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H2SO4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有关反应方PO43-NO3-程式为:NO3-+H2SO4=HSO4-+HNO3,Cu+4HNO32H2O。Cu(NO3)2+2NO2↑+特别提醒:无机物鉴别颜色方面的突破口:

1、红色世界

(1)基态:Fe2O3(红褐色)、Fe(OH)3(红棕色)、[Fe(SCN)]2+(血红色)、Cu(紫红色)、Cu2O(砖红色)、NO2(红棕色)、P(红磷、暗红色)、Br2(深红棕色)、红色石蕊试纸、品红溶液。

(2)激发态:充氦气的灯光呈粉红色,充氖气的灯光呈红色,钙元素的焰色呈砖红色。

(3)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H

②久置的浓硝酸因溶有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变黄4、绿色世界

(1)基态: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Cu2(OH)2CO3(绿色)CuCl2(浓溶液呈绿色)、FeSO4(浅绿色)

(2)激发态:铜元素的焰色呈绿色

(3)化学变化:Fe(OH)2(白色)灰绿色Fe(OH)3(红棕色)

5、青色世界

(1)基态:铁粉、银粉及大多数金属粉末、石墨、CuO、CuS、Cu2SFeO、Fe3O4、MnO2

(2)化学变化:

①蔗糖遇浓硫酸被炭化变黑,

②润湿的白色醋酸铅试纸遇H2S变黑,

③硫磺粉与白色的水银反应生成黑红色的HgS,

④H2S通入Pb(NO3)2、AgNO3、CuSO4溶液产生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黑色沉淀。

6、蓝色世界

(1)基态:CuSO4(溶液)、CuSO45H2O(晶体)、液氧、臭氧

(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pH>8)中变蓝,

②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

③无水CuSO4(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④H2、H2S、CH4、C2H5OH燃烧火焰呈淡兰色,CO燃烧火焰呈蓝色,

⑤S8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⑥淀粉遇I2(aq)变蓝,

⑦Cl2、Br2、NO2、O3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7、紫色世界

(1)基态:KMnO4(H)、紫色石蕊、碘单质呈紫黑色

(2)激发态:充氩气的灯光呈紫蓝色,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化学变化:①I2升华生紫烟,②NH4I受热生紫烟,③紫色石蕊在(5.0

(1)基态:Pb(蓝白色)、Hg、铝粉、大多数块状金属、PbSO4、BaSO4、AgCl、BaCO3、

Ba3(PO4)2、BaSO3、CaCO3、Fe(OH)2(不稳定)、Mg(OH)2、Al(OH)3、ZnS

(2)化学变化:

①H2在Cl2中燃烧呈现苍白色火焰,②NH3遇HCl产生白烟,③Mg、Al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④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⑤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常见气体物质的制备、收集、干燥与净化

①固体+固体(加热);气体制取的类型②固体+液体(不加热);③固液+液液(加热)。

气体收集方法:①集气法;②集气法。气体的干燥、净化和尾气处理装置

制备的基本过程:

(1)组装(从到,从到);

(2)检验气密性;

(3)加入药品;

(4)排尽装置内空气;

(5)验纯;

(6)反应;

(7)拆除装置。

几种无机物的制备

特别提醒:几种无机物的制备主要包括Al(OH)3;Fe(OH)3;Fe(OH)2;Fe(OH)3胶体等。

几种有机物的制备

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操作中应引起注意的是:

(1)乙烯:

①V(乙醇):V(浓硫酸)=

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入,保持170℃

③加沸石(防爆沸)。

(2)乙炔:

①不用启普发生器、长颈漏斗(反应放热,CaC2遇水会粉化,从而堵住管口);

②注意水流速度(可用代替水);③简易制法(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

(3)硝基苯:

①使用长直导管(冷凝、回流);

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水浴中,保持60℃③混合酸冷却后缓慢滴入苯(防止)

(4)石油分馏:

①冷凝水进出(逆流原理);

②温度计水银球插在处;

③加沸石(防爆沸)。

(5)乙酸乙酯:

①小火加热(保证CH3COOC2H5和沸点接近的C2H5OH、CH3COOH能充分利用)

②用饱和的Na2CO3溶液吸收(目的:);

③导管不插入液面下(防止倒吸)

测定实验

1.中和热的测定

2.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晶水合物,当加热到258℃左右结晶水全部失

去,据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可推算出其晶体的结晶水含量。设硫酸铜晶体为CuSO4xH2O。

m(结晶水)18xm(CuSO4)m(H2O)

m(晶体)160+18x16018[m(H2O)=m(CuSO4xH2O+瓷坩埚)-m(CuSO4+瓷坩埚)]

(2)实验步骤:“四称”、“两热”

(1)称坩埚(W1g);

(2)称坩埚及晶体(W2g);

(3)加热至晶体完全;

(4)冷却称重(W3g);

(5)再;

(6)冷却称量(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g);

(7)计算(设分子式为CuSO4xH2O)。x=

溶液的配制

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一般有五步:

①计算: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或液体溶质的。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或用合适的量筒取液体溶质的。

③溶解:将溶质倒入中,加适量蒸馏水,用搅拌,使溶质全部溶解,冷却到,用玻璃棒,把溶液注入一定容量的。

④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和2~3次,并将洗涤注入。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⑤定容:继续向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厘米处,改用加入至底端与刻度线相切。塞好瓶塞,反复摇匀。将配好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或容器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31 16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