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职场 > 工作总结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总结(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关于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呢?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习历史能够让人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总结》,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关于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篇一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一)

胡遵——魏国大将、魏国大将之一

胡遵,字以道,汉建安十一年(206)丙申生,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魏卫将军。景初二年(238),辽东公孙渊反,司马懿遣遵等击破其将卑衍、杨祚。嘉平四年(252)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吴。十二月,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不利而还。正元二年(255)七月,以遵为卫将军。甘露元年(256)秋七月己卯,遵薨。

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武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尚书仆射、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

《三国志》注解晋诸公赞曰:胡烈儿名渊,字世元,遵之孙也。遵,安定人,以才兼文武,累居籓镇,至车骑将军。子奋,字玄威,亦历方任。女为晋武帝贵人,有宠。太康中,以奋为尚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弟广,字宣祖,少府。次烈,字玄武,秦州刺史。次岐,宇玄嶷,并州刺史。广子喜,凉州刺史。渊小字鹞鸱,时年十八,既杀会救父,名震远近。

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糜竺——资助刘备的徐州富商

竺(又作糜竺)(?—2),字子仲。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而跟随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使他重新振作。2(建安十九年),刘备入主益州后,拜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为刘备手下众臣之最。吕蒙袭取荆州,麋芳举城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身亡,麋竺面缚请罪,刘备劝慰麋竺,对他待遇如初,但不久后即因惭恨病死。麋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擅骑射,虽然从未统领军队,但一直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

194年,陶谦病死,糜竺奉陶谦遗命,迎接在小沛的刘备入主徐州,并辅佐刘备。不久,吕布东来投靠刘备,但在1,吕布乘刘备与袁术发生战争,偷袭下邳,并虏获刘备的妻子。刘备惟有驻于广陵海西。糜竺特意将妹妹嫁给刘备,又送二千下人和金银货帛以支助军队,对于面对危难的刘备重新振作。后来曹操想表糜竺为嬴郡太守,但糜竺与其弟糜芳都不接受,决意跟随刘备。

刘备兵败给曹操,向南投靠刘表,刘备先遣糜竺与刘表见面,与糜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214年,刘备入主益州,被拜为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其待遇为蜀汉众臣中最高。可惜,其弟在关羽北伐时,叛蜀归吴,令关羽被擒杀。糜竺自缚向刘备请罪,刘备反过来安慰他,认为弟之罪,兄不该相连,对他礼待如初。但糜竺反觉内疚而郁病,一年多后就去世。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二)

颜良——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下名将

颜良(约160年—2)堂阳(今邢台市新河县)闫仙庄人,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下名将,以勇而闻名,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次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被关羽击斩。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于讨董战役的汜水关之战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当时颜良、文丑催军未回,使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孙坚私藏玉玺被袁绍识破,颜良、文丑与程普、黄盖、韩当拔剑掣刀相对。袁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时,耿武欲行刺袁绍,被颜良斩杀。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于讨董战役的汜水关之战中第一次被提及姓名,当时颜良、文丑催军未回,使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孙坚私藏玉玺被袁绍识破,颜良、文丑与程普、黄盖、韩当拔剑掣刀相对。袁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时,耿武欲行刺袁绍,被颜良斩杀。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曹袁交兵,颜良统十万精兵为前部,攻刘延于白马。刘延屡次告急,曹操派15万军队兵分三路解白马之围。关羽新降曹操并得了很多赏赐,希望参加对颜良作战以回报曹操的厚待。曹操亲率5万迎战颜良,但被颜良部下精兵整齐的阵势所震慑。吕布旧将宋宪、魏续相继请求与颜良单挑,都很快被杀。徐晃出马战颜良,大约二十合后败走。双方休战。

在谋士程昱建议下,曹操召见关羽,但怕他一旦回报了自己的善待就会离开。次日,颜良军列好阵,关羽陪曹操坐在小山顶向下看,远远看见了颜良的麾盖。关羽跨上赤兔马冲入袁军。颜良未及反应,措手不及,即被关羽所杀。关羽割下颜良首级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颜良军士气大损,陷入混乱,为曹操提供了进攻的机会。曹操在白马之战中获胜,大破袁军,还劫夺了很多物资。

颜良首级埋于僧固乡梁僧固村西头,历经封土,其墓成南北向长方形大土丘,墓高3米。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浚县知县刘德新建碑一通,上刻“汉将军颜良之墓”。碑后被浚县博物馆收藏。1973年村民拉土垫地,将墓冢夷平,今已不存。

马谡——失守街亭的蜀汉将领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但马谡却于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谡是蜀汉安远将军、中参军。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随兄马良仕刘备入蜀。刘备临终对丞相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您要谨慎!”诸葛亮并未听取,以马谡为心腹。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定攻心之计,诸葛亮深以为然。后为安远将军。建兴六年,随诸葛亮北伐,以马谡为中参军。诸葛亮出军祁山,马谡自告为先锋往守街亭,但不从副将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导致军败。马谡曾下军令状,诸葛亮将他斩首以正军法,时年三十九岁。后以线缝首于尸,诸葛亮亲写祭文。

总评: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马谡是一个好的参谋,也曾为诸葛亮讨伐孟获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却因为其性格而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三)

马岱——蜀汉中后期的重要将领

马岱(183-?),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马腾之子,马超从弟。马岱是马超的堂弟,蜀汉中后期的重要将领。早年他曾经从曹操手中死里逃生,后跟随马超大战曹操。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附刘备,马超临终前将马岱托付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授命于马岱,袭斩魏延,马岱成功的完成任务。

关于马岱的字,正史中没有记载,甚至在三国志上连个马岱的传都没有,其事迹仅见于三国志·马超传以及三国志中其他相关人物传记及裴松之的注,再加上其他相关史书的零星记载。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岱初次登场随马腾入许昌。后来马腾和其余诸子尽皆被杀,马岱乔装逃出。马超起兵,马岱随之周旋。曾在潼关前打败钟繇。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救援刘璋,曾与张飞大战十余合败北,旋即随马超归降刘备。刘禅登基后,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授命于马岱,袭斩魏延,马岱成功的完成任务。

郝昭——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列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郝昭临终前留下遗令告诫其子郝一定要用平时的服饰敛葬。郝昭为人雄壮,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据《山西通志》记载,他曾随张辽参加逍遥津之战并斩杀孙权部将偏将军陈武。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郝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初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司马懿举荐郝昭镇守陈仓,以挡蜀军。曹叡加封为镇西将军。蜀军逼近陈仓,孔明使魏延攻打,但连日无功而回,诸葛亮大怒欲斩之。郝昭的同乡靳详来游说郝昭,但被郝昭拒降。诸葛亮率三十万大军强攻,郝昭以三千拒守,诸葛亮先后用云梯、冲车之法,又令人运土填城壕,但都被郝昭化解。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施。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并于陈仓道口斩杀王双。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前探知郝昭病重,赶在张郃换防前出兵。郝昭呻吟之间忽听报蜀军到城下,急令人上城守把。但当时各门上火起,城中大乱。郝昭听知惊死,陈仓终被破。事后诸葛亮怜郝昭之死,令其妻小扶灵柩回魏国,以表其忠。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四)

程普——东吴十二虎臣之一

程普(?—2),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东吴早期的将领,以程普年龄最大,当时人们称呼他“程公”,程普天性乐于施予,喜爱结交士大夫,惟曾与周瑜不睦。据《江表传》记载:程普颇以己年长之故,数次侮辱周瑜。周瑜折节容下,始终不与程普计较。程普后来敬服周瑜而愈加亲重,更向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潘璋——东吴十二虎臣之一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潘璋擒获关羽,并夺取了青龙偃月刀及赤兔马,而且描写了在夷陵之战被为父报仇的关兴所杀,但实际上都是虚构的小说效果。

潘璋天性放荡,喜欢喝酒。家中贫穷。喜欢赊账酤酒。债主上门讨债。他就说:“等我以后富贵了再还。”

孙权喜欢他,让他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于是用他为将领。因为讨伐山贼,故提升潘璋为别部司马。后来又担任吴郡的集市刺奸,致使盗贼绝迹,因此为人所知。

升任豫章郡西安县长。当初刘表任荆州牧时,西安县百姓常受盗贼的骚扰。自从潘璋任西安县长以来,贼寇便不敢入境侵犯,邻县建昌又有盗贼作乱,潘璋转任建昌县令,加授武猛校尉,讨伐盗贼,一个月内就把盗贼全部平定,又召集本地的散兵游勇,得到八百多人,带领他们返回建业。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五)

朱治(汉末及三国时吴国将领)

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东吴名将朱然之嗣父。早年随从孙坚、孙策征伐,又辅助孙权,稳定江东,功勋卓著。此后长期居住在吴郡,孙权为吴王,拜其为安国将军,配金印紫绶,徙封毗陵侯。每次进见,孙权都亲自迎接。黄武三年(224年)卒,年六十九。

朱治早年曾担任县吏,后被察举为孝廉,州里辟其为从事,随孙坚到处征战。

中平五年(188年),拜为司马,随军讨伐长沙、零陵、桂阳等三郡的周朝、苏马等贼军,立有战功,孙坚表他行都尉。

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朱治随孙坚大破董卓于阳人,进入洛阳,被表行督军校尉,特许将领步骑,往徐州帮助陶谦讨伐黄巾军。

安国刀:朱治常年随孙氏征伐,黄武中,累功被拜为安国将军,朱治铸造了一把佩刀,就叫做安国。

颜渊之德:孙权曾对朱治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启齿责备他,故而心内忿怨无法排解。

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于是自求用孙权的意思来自问,这样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借题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写完后,他将信呈交孙权,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吧!”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版 篇二

徐氏——贵妃

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

前蜀亡后,后唐庄宗以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蜀后,后唐内乱,庄宗被杀,孟知祥野心膨胀,训练甲兵,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就僭称帝号,但不数月而死,孟昶继位。孟知祥处心积虑,昼夜辛劳所创下的局面,传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见烽火,不闻干戈,五各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宫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词臣狎客,装点出一幅升平和乐的景象。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据传宋太祖灭后蜀后,侍卫们领了宋太祖的旨意前去收拾东西,这些人居然连他的小便器也收来了。那溺器是最污秽的东西,侍卫们怎么还要取来呈给太祖呢?只因孟昶的溺器与众不同,乃是七宝装成,精美无比。侍卫们见了,十分诧异,不敢隐瞒,取回呈览。太祖见孟昶的溺器,也是这样装饰,不觉叹道:溺器要用七宝装成,却用什么东西贮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命侍卫将它打得粉碎。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孟昶天天颠倒在宫女堆里,每逢宴余歌后,略有闲暇,便同着花蕊夫人,将后宫侍丽召至御前,亲自点选,拣那身材婀娜,资容俊秀的,加封位号,轮流进御,其品秩比于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资,皆由内监专司,谓之月头。到了支给俸金之时,孟昶亲自监视,那宫人竟有数千之多,唱名发给,每人于御床之前走将过去,亲手领取,名为支给买花钱。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把来进御,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十则 篇三

轲比能——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

轲比能(2世纪?-235年),为中国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

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轲比能统率下的部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自曹操北征后向曹氏进贡表示效忠。魏文帝时,轲比能受封附义王。轲比能在进行部落统一战争时,受魏国干涉,受沉重打击,于是对魏怀贰,献书魏帝表忠,以麻痹魏庭,使之放松警惕。此后,轲比能的部众变得强盛,控弦十余万骑,为害魏国边境。每次钞略得财物,轲比能都公开透明地均平分配,所以得部众死力,各部大人都敬畏之。实力强大后,他继续部落统一战争,于是威行诸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鲜卑族政权。深感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

人物生平

崛起乱世

轲比能本来是鲜卑的一个小部落人,因为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众人推举他作为首领。因为这个部落靠近边塞,自从袁绍占据河北,中国人有很多逃奔轲比能。轲比能教会他们使用兵器,同时他自己也学到不少中原文化。所以他统率部下,摹效中原王朝。他外出打猎时,高举军旗,以击鼓作为进退的口令。

建安(196年—220年)年间,轲比能通过护乌丸校尉阎柔向朝廷进贡。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关中十一路诸侯,田银、苏伯在河间反叛。轲比能率三千骑兵,随阎柔平定叛乱。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臣氐(一作能臣氐)等反叛,请求归顺扶罗韩。扶罗韩统率一万多骑兵前往迎接。到了桑乾县,无臣氐等人商议说,扶罗韩的威信并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业,于是另外派人向轲比能送信。轲比能马上派万余骑兵前来迎接,并与无臣氐一起对天盟誓。轲比能于是在宴会上杀死扶罗韩。扶罗韩的儿子泄归泥及众部下都归顺轲比能。因为考虑到自己杀死了泄归泥的父亲,轲比能对泄归泥特别友善。步度根因此埋怨轲比能。

之后,轲比能率军协助乌桓作战,曹操任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率兵北征,大败鲜卑、乌桓联军。轲比能由此退出塞外。后来他恢复向中原政权贡献。

延康元年(220年),轲比能派人向朝廷献马。魏王曹丕封轲比能为附义王。

大战魏将

黄初二年(221年),轲比能将住在鲜卑的五百余家魏国人驱遣出来,让他们回代郡居住。

黄初三年(222年),轲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骑兵,驱赶牛马七万多口与中原通商,并派遣一千多家魏国人居住在上谷。后来轲比能与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互相斗争。素利向乌丸校尉田豫求救,田豫担心因此互相兼并,造成更大的危害,认为应该救助善良、惩治凶恶,向各部族显示威信。于是单独率领精锐士兵,深入到鲜卑控制的地区,鲜卑军很多,在魏军前后进行抄掠,截断退兵之路。田豫遂率军挺进,距鲜卑军十余里时,扎下营寨,收集许多牛马的粪便烧了起来,从另外一条路撤走了。轲比能见烟火不断,以为田豫的军队还在,便离去了,走了数十里之后;才发现田豫已撤走。轲比能又率军追击田豫至马城,将其重重围困,田豫严密防守,令司马树立起旗帜,奏起鼓乐,率步骑兵从南门杀出,鲜卑军把注意力集中到哪里,便向哪里攻击。田豫则率领精锐骑兵从北门冲了出来,擂鼓呼叫冲杀,两面发起冲击,鲜卑军措手不及,阵脚大乱,都丢弃弓、马逃走了。田豫率兵连击二十余里,鲜卑军的尸体布满了原野。

步度根不断与轲比能相互进攻,其势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领部下万余人保守太原、雁门郡。步度根又派人对泄归泥说:“你父亲被轲比能所杀,你不想法替父报仇,反而归顺仇人。他今天虽待你不薄,其实那是在想日后杀死你的计谋。还不如回归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亲,怎能和仇人相同呢?”从那以后,泄归泥率其部下逃奔步度根。轲比能想派兵追赶,可是没有追上。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来到雁门郡内,请求归附曹魏。雁门太守牵招下令还击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轲比能与乌丸归义侯王同、王寄等,结下怨仇。因此,牵招又亲自率领归泥等攻打轲比能,在云中故郡打败轲比能。

黄初五年(224年),轲比能再次入侵素利。田豫率轻骑牵制了轲比能的后部,轲比能派部将琐奴抵御田豫,田豫出奇兵击退琐奴。

黄初六年(225年),轲比能又被并州刺史梁习所破。

专擅漠南

轲比能因兼并各部的战争多次遭到田豫等的干预,由此心怀反叛之心,并给辅国将军鲜于辅写信说:“胡人不识文字,已故的校尉阎柔为我向天子保举。我与素利为仇,往年派兵攻讨,但是田豫却协助素利。我在阵地上派琐奴前往,听说您来,马上撤回军队。步度根处处抢掠,又杀死我弟弟,反诬蔑我为强盗。我们落后,不知礼义,但我们接受天子印绶,牛马尚且知道水草为美,何况我还有人心。将军应替我向天子讲明情况。”鲜于辅得到书信后,上报朝廷,曹丕又派田豫招纳安慰。轲比能的势力因此更强盛,统领十多万人。抢掠所得财物,他都平均分配,当着众人面处理完毕,从不私贪,所以部下愿意为他效死力。其余部落的首领都很敬畏他。但是他的势力还是赶不上檀石槐(东汉时鲜卑部落首领)。

太和二年(228年),田豫派遣翻译官夏舍到轲比能女婿郁筑革建部落,夏舍被郁筑革建杀害。这年秋天,田豫统率西部鲜卑蒲头、泄归泥出塞讨伐郁筑革建,大获全胜。田豫率兵返回到马城时,轲比能率兵三万,把田豫围困七天。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历来为鲜卑人所信任。阎志前往解释劝说,才为田豫解围。后来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对鲜卑实行安抚信任政策。轲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进贡。

被刺身亡

太和五年(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再出祁山,北征曹魏,与轲比能串通,兵屯石城,遥相呼应。魏明帝曹叡命牵招适时进讨。诸葛亮退兵后,轲比能回到漠南。

青龙元年(233年),轲比能诱使步度根依附,让他背叛并州刺史毕轨,并和他结亲。又率兵万余人在陉北迎接他的家口资产。毕轨派部将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能派兵在楼烦与苏尚等会战,将其杀死。曹叡派遣秦朗率领中军出讨轲比能和步度根,最终二人败走,步度根部将泄归泥再度叛降。后来轲比能杀了步度根。

青龙三年(235年),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死轲比能,换立轲比能的弟弟为王。之后,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曹魏的边陲因此得以安息。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十则 篇四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一)

桓范--《世要论》

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为羽林左监,因为有才学,与王象等共撰《皇览》。明帝时任中领军、尚书,后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与徐州刺史郑歧有房屋纠纷,桓范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郑歧,被郑歧上奏告发而免官。后迁任兖州刺史又不得意。随后要迁任冀州牧,但桓范因为当时的镇北将军吕昭比他迟出仕,而他的职官却比自己高,桓范于是称病不上任。正始年间,桓范被任命为大司农,以清廉节俭见称。辅政大将军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 曹爽、曹羲兄弟屡次一起出游,桓范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说:“谁敢做这种事!”终究是始终不听劝告。正始十年(249年),发生高平陵之变,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曹芳拜谒高平陵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城门,并奉太后诏命桓范行中领军事,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军队。桓范正要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那边,力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主意要到高平陵。出行时大司农属官全部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在平昌门向由他举荐的门候司蕃讹称得到诏命而成功出城。当时,大司农桓范带着大司农印寻找曹爽。司马懿看到后对蒋济说:“智囊往矣。”蒋济则说:“曹爽对桓范内在疏远,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桓范的计策。”桓范见曹爽兄弟后,劝他们带着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为号召要求全国其他军事力量支援,与司马懿对抗;又以大司农印绶担保不会缺粮。但曹爽兄弟都不能下决定,一晚后曹爽更决心要罢官投降,以为顺从地交出权力还可以继续富裕奢华的侯爵生活,保存家族。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曹真)一向以多智自信。可他现在这三个儿子,简直是蠢猪!那会料想今天因为你们的原因使我灭族!”曹爽等人既被罢免,少帝于是让桓范跟随回宫。到洛水浮桥北,桓范望见司马懿,于是下车叩头,但却一言不发。司马懿大声叫桓范说:“桓大夫这是干什么!”车驾入宫,朝廷下诏让桓范官复原职。桓范到宫廷递上奏表谢恩,等待任命书。此时司蕃自己到了官署自首,供出桓范曾在出城时说司马懿谋反。司马懿于是非常生气的说:“诬告他人谋反,依律该怎么处罚?”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而送交廷尉,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二)

步骘——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步骘最初避难江东,于孙权统事后,被召为主记。后游历吴地,又任海盐县长,还任东曹掾,出领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转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军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后因冀州分与蜀汉而解牧职。又都督西陵。赤乌九年(246年),代陆逊为丞相。次年,步骘去世。

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宽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与声色,无论对内还是对外总是表现得十分恭敬。

赤乌九年(246年),步骘代替去世的陆逊出任丞相。

赤乌十年(247年),步骘逝世。由其子步协继承其爵位,继续统领步骘的军队,加为抚军将军。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三)

刘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刘谌(?~263),[liú  chén],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

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邓艾军队兵临成都门下,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人物生平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封刘谌为北地王。

景耀六年(263年)冬,邓艾兵临成都门下,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准备向邓艾投降,刘谌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刘禅不听其言,仍然向邓艾投降。刘谌为国家灭亡感到十分痛苦、悲愤,于是刘谌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先将妻、子杀死,然后自杀。  [5]

历史评价

陈普: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陈世崇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胡三省:曾谓庸禅有子如此乎。

郝经:呜呼!亲王义兼臣子,国有难,犹当死义,以先诸臣,先王所以封建宗子,而故维城也。

罗贯中: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孙奇逢:考蜀之亡也,关氏后彝一门,歼于庞贼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谌、武侯子瞻孙尚、张飞孙遵、赵云子广、傅彤子佥、李恢侄球,皆所谓不愧其先者也。

钟敬伯:北地王耻父之降,大哭祝庙,与妻子俱杀,曰:‘羞见基业弃与他人’,刘谌不愧于其祖,刘禅有愧于其子矣。

毛宗岗:独至后汉之亡,而刘禅虽懦,幸有北地王之能死,为汉朝生色。

康发祥:北地王谌慷慨激昂,洵贤王也。

《通鉴辑览》:北地王慷慨捐躯,凛凛有生气。

家族成员

祖父:汉昭烈皇帝刘备

祖母:昭烈皇后甘氏

父亲:蜀汉后主刘禅

妻子:崔夫人

兄弟:刘林、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恂、刘璩、刘胤、刘辑、刘晨。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刘谌出场于《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是刘禅第五子,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劝阻刘禅投降不成后悲愤不已,先杀妻儿,后来昭烈庙哭拜先祖,自杀于昭烈庙。

在民国文人周大荒所撰写的白话文章回体小说《反三国演义》中刘谌出场于《楼桑村树萎殒真王  柳城塞秋高来敌骑》,是刘禅第五子,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在洛阳继位,一统三国。

戏剧形象

戏剧《哭祖庙》中,魏军攻蜀,蜀后主刘禅不听儿子北地王刘谌的劝谏,决意降魏。刘谌怒而回宫,其妻崔氏听后,伏剑殉国。刘谌斩杀三子,继而赴“祖庙”哭祭,对先帝(刘备)灵位倾诉爱国之情后自刎。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陈旭饰演刘谌

后世纪念

在四川成都武侯祠中刘备殿有一座刘谌雕像,下方檀木上刻有刘谌生平,以纪念刘谌自杀殉国、宁死不降的高尚情操。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四)

杜夔--三国时期音乐家

杜夔自幼善钟律,聪敏过人,丝竹八音,无所不能。

杜夔在汉灵帝(156年—189年)执政时任雅乐郎。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汉王朝分崩离析,天下大乱,各地军阀称雄,进行激烈争斗。杜夔因不满社会现状,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因病辞官。追随一大批音乐文化人士避乱逃到荆襄,依附荆州牧刘表,刘表素有“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之名,同时下令建造学校,博求儒士,光求遗书,对于杜夔等文化人士的来到表示欢迎,并让他与孟曜为汉帝和雅乐。时间一长,杜夔在刘表面前便变得无所拘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曹操南下平荆州,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爱怜杜夔之才,任其担任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并令他创制雅乐,使得杜夔的才能能够充分发挥。自此,杜夔一举成名。当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荞晓知先代诸舞。因此,杜夔对于因长期战乱而散失的古乐的发掘整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因喜爱柴玉的演奏,又命令杜夔与马真等人在宾客之中吹笙鼓琴,杜夔面露难色,于是曹丕很是不高兴,后又有别的事与杜夔有干系。杜夔仍有不满,结果被革职,充军。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五)

裴潜--三国曹魏大臣

裴潜年轻时因避乱来到荆州,刘表待如上宾。裴潜私下里对好友王粲、司马芝说:“刘牧非霸王之才,又要以周文王自居,不等多久,就会被打败。”于是南行到了长沙。曹操平定荆州后,任命他为参丞相军事,后出京历任三县县令,又回京任仓曹属。曹操曾问他说:“从前你和刘备都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略如何?”裴潜说:“如果让他盘踞中原,只能生乱而不能治乱;如果让他乘机守住险要之地,足以成为一方之主。”

当时代郡大乱,曹操便任命裴潜为代郡太守。乌桓王及首领总共三个人,都自称单于,专权控制代郡的政务,前任太守不能行使其职权。曹操便想授权让裴潜带领精兵前去镇压讨伐,裴潜推辞说:“代郡人口众多,稍有行动便能聚集上万兵马。单于自知放肆横行日久,心里也不踏实。如今多带兵马前去,他们一定会因害怕而拒绝我军入境,兵马带少了他们又不放在眼里。依我看应该用计谋解决问题,而不能用军队来威迫。”于是只身乘车前往代郡。单于惊喜参半,裴潜平静和缓地安抚他,单于和他的部下都摘下帽子,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全部归还了前后几次掠夺的妇女、器械和财物。裴潜按律诛杀了代郡与单于内外勾结的高官郝温、郭端等十余人,北方边境地区大为震惊,老百姓心归魏室。裴潜在代郡作了三年太守后,回朝廷任丞相理曹掾。曹操称赞褒奖了裴潜治理代郡的功劳,裴潜说:“我对百姓虽然宽宏,,但对胡人却很严厉。如今谋臣们一定认为我于理过严,于事过宽。其实胡人一向骄横恣肆,管治过宽必然导致松弛散漫,因此只能将他们绳之以法,这就是诉讼纷争所以产生的原因。从现在的形势上判断,代郡一定还会发生叛乱。”听完这番话,曹操十分后悔这么快就让裴潜回来,几十天以后,果然又传来三个单于造反的消息。曹操只得派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前去征伐他们。

以后裴潜出京担任沛国相,调任兖州刺史。曹操途经摩陂,对兖州整齐的军阵赞叹不绝,特地加以赏赐。曹丕称帝后,裴潜入朝任散骑常侍,又出京任魏郡、颍川典农中郎将,掌管屯田地区的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他不断向朝廷举荐人才,从此农官仕途逐渐通达。后调任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曹叡即位后,裴潜入朝担任尚书。后出任河南尹,转任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食邑二百户。后又入朝任尚书令,进言庄正,量才任官,甄别人品能名实并重,制定判断官府事件的条文一百五十多条。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拜光禄大夫。正始五年(244年),裴潜去世,被追赠为太常,谥号贞侯。其子裴秀继承了爵位。裴潜临死留下遗言,命家人为他从俭办丧事,因此坟墓中只置备了一个座位和几件瓦器,其余一无所有。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六)

张允——东汉末年武将

张允,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人物,本为荆州牧刘表的部将,同时也是刘表少子刘琮的支党。后归曹操。

人物传记

张允,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外甥,先后侍奉刘表、曹操。其母刘氏,是刘表的姊妹,故允应与蔡瑁有姻亲之谊。他与蔡瑁同样得宠于刘表,亦与刘表次子刘琮相睦。刘表及蔡氏欲以刘琮为后,而蔡瑁、张允则为其党羽。及至刘表病重,刘琦归看父疾,张允等人恐刘琦入见后父子相感,竟有托后之意,乃谓刘琦道:「将军(指刘表)命你抚临江夏,其任至重。如今你竟舍众擅来,将军必然见怒。伤亲之欢,只会重增其疾,实非孝敬之道。」遂阻遏刘琦于门户之外,使不得见。刘琦无奈,只能流涕而去,众人闻而感伤。蔡瑁、张允等便以刘琮为嗣。会曹操军至新野,张允亦随州而降。之后史书没有关于张允的记载。

演义传记

刘表外甥、部将。在投降曹操后位列将军,与蔡瑁一起统领水军。虽于赤壁之战初期战败于吴国水军,但受饶恕,更加强化水军之实力。警觉敌方日渐强大的周瑜,故意散播同蔡瑁、张允二人与吴国通敌的伪报,致使二人遭盛怒之下的曹操斩首。

亡故

又是曹操为主角的冤假错案,只不过这次不是曹操故意制造,而是曹操自己被愚弄了。话说蔡瑁张允投降曹操之后,尽力操练水军,周瑜知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所以先要设计先除此二人。正好蒋干在曹操面前自告奋勇,前来劝说周瑜投降。周瑜识破蒋干的来意,先是一番软硬兼施,吓得蒋干招降两个字,一个都不敢说出来。之后,周瑜又拉住蒋干饮酒,好像酩酊大醉,然后与蒋干同榻而睡。周瑜又故意说出与蔡瑁张允串通的梦话来,并将伪造的蔡瑁张允的书信放于旁边。

蒋干见劝降没有机会,把内奸挖出来也是功劳一件,于是拿着伪造的书信跑回了曹营。将书信献给曹操。曹操见信大怒,立刻斩了蔡瑁、张允。随后,曹操的众谋士听说此事,前来闻讯究竟。曹操毕竟不是等闲之辈,此时已经明白中计,哑巴吃黄莲,只好推托是因为二人训练水军不利,所以杀了二人。可怜的是蔡瑁张允丢了脑袋,都不知道为什么。

(此为《三国演义》所述,与史实不符,历史上并未记述张允死因,故张允应是自然死亡)

相关记载

《三国志·刘表传》:初,表及妻爱少子琮,欲以为后,而蔡瑁、张允为之支党,乃出长子琦为江夏太守,众遂奉琮为嗣。琦与琮遂为雠隙。【《典略》曰:表疾病,琦还省疾。琦性慈孝,瑁、允恐琦见表,父子相感,更有讬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籓,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

《后汉书·刘表传》:又(刘表)妻弟蔡瑁及(刘表)外甥张允并得幸于(刘)表。···及表病甚,琦归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乃谓琦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其任至重。今释众擅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重增其疾,非孝敬之道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人众闻而伤焉。遂以琮为嗣。

曹丕《典论·奸谗篇》:刘表昏于蔡瑁、张允。···至蔡氏有宠、其弟蔡瑁、(刘)表甥张允、并幸于(刘)表。惮(刘)琦之长,欲图毁之。而琮日睦于蔡氏,允、瑁为之先后。琮之有善,虽小必闻;有过,虽大必蔽。蔡氏称美于内,瑁、允叹德于外,表日然之,而琦益疏矣。出为江夏太守,监兵于外。瑁、允阴司其过阙,随而毁之。美无显而不掩,阙无微而不露。于是表忿怒之色日发,诮让之书日至,而琮坚为嗣矣。故曰容刀生于身疏,积爱出于近习,岂谓是邪?昔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君臣则然,父子亦犹是乎?后表疾病,琦归省疾。琦素慈孝,瑁、允恐其见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心」字依《三国志·刘表传》注加。)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士民闻而伤焉。虽易牙、杜宫,坚牛、虚器,何以加此!琦岂忘晨凫、北犬之献乎?隔户牖而不达,何言千里之中山。嗟乎!父子之间何至是也。表卒,琮竟嗣立,以侯与琦,琦怒投印,伪辞奔丧,内有讨瑁、允之意。会王师已临其郊,琮举州请罪,琦遂奔于江南。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 篇五

陆抗——人物生平

清白忠勤赤乌八年(245年),陆抗20岁时,孙权任命他为建武校尉,领其父陆逊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陆逊生前曾与孙权有隙。陆抗葬父,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20条罪状,与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孙权听了陆抗之言,消除了对陆逊的愤怒。赤乌九年(246年),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太元元年(251年),陆抗还都治病时,孙权召见他,流着泪对他说:“我过去听用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厚,因此亏待了你。我前后责问的材料,一把火烧灭干净,不要让人再见到。”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建兴二年(253年),当时执政的权臣诸葛恪被杀,其姻亲都受牵连,陆抗因此跟诸葛恪的外甥女离婚。

寿春救援太平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在寿春叛魏降吴。吴主孙亮拜陆抗为柴桑督,去寿春接援,败魏牙门将偏将军,升为征北将军。永安二年(259年),拜镇军将军,镇守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负责从关羽濑到白帝城段的防务。 翌年,假节。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继位,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270年)四月,大司马施绩去世,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陆抗都督江陵时,贺邵时任吴郡太守,足不出户,吴郡豪门都很轻视他,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侮辱他。贺邵于是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于是到陆氏、顾氏的庄园,发觉他们“役使官兵”,连国家军队都听他们指挥。也窝藏逃犯,违法犯纪。贺邵一一举发,呈报给朝廷,很多豪门因此获罪下狱。陆抗向皇帝孙皓上表要求,不多久,获罪的人就又都释放了。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三国历史人物故事总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31 12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