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总结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通用7篇】

发布时间

感慨万千,念那时今日,思绪流转,转眼已过三年。看今朝复习长夜漫漫。实属可叹,更奈何自己才疏学浅,望眼欲穿,脑海依然是苍茫一片。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

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

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

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6、酸雨: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

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

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分布:《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7、酸雨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

【盐度和洋流】

(1)盐度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3)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水 篇三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地理知识点(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地理知识点(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地理知识点(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见右图

地理知识点(4)【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①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

②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

③判断潜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

④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 b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地理知识点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地理知识点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它发生的领域有:

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 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 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地理知识点3、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地理知识点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

地理知识点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四

【一】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二】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1、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2、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3、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4、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 篇五

1、判断依据:

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 篇六

1、陆地水:分布在陆地的各种水体的总称。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与海洋水、大气水共同组成水圈

2、水资源: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降水

技巧1:陆地水分类

按空间分布分: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沼泽水、生物水

地下水:深层、浅层地下水或潜水、 承压水

按循环周期分:静态水:冰川、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按含盐量分:陆地咸水:地下咸水、湖泊咸水

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江河水

技巧3:静态水和动态水对比

技巧4:地下水分类

技巧5: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

(1)合理排灌,防止土壤盐渍化

(2)适量开采,防止水位过度下降

(3)雨季回灌,及时补漏

(1) 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陆地水的主要补给形式:大气降水

技巧6:河流的补给形式

4、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即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技巧7:水循环类型

海陆间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广阔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陆地(内陆)水循环:大陆与大陆上空之间的水循环。供给陆地上的水量为数很少。(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内流区域)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

海洋水循环: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海洋水蒸发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技巧8: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技巧9:水循环意义:

(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2)水在运动中夹带溶解物质和泥沙而使物质迁移,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3)通过水循环运动,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4)影响全球的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

5、水平衡原理

从长期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水量收和支出差额,等于某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技巧10:不同地区水平衡状况

2015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陆地水与水循环

技巧1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水平衡的影响

有利影响: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

不利影响:大面积滥伐森林;排干湖、沼;过度抽取地下水

技巧12:我国水资源分布

空间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

技巧13:合理利用水资源

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工程;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 篇七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地理高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296 4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