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心得

哲学与人生阅读心得优秀9篇

发布时间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篇一

今天,我读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产生了极大的感受。

一个哲学家带领他的学生游历世界后,坐在一片杂草上。哲学家问:“好了,同学们,你们都以是饱读经书的人了,现在我们来上最后一课。谁知道用什么办法能除去这里的杂草?”有的人说用铲子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石灰,有的说斩草除根。哲学家并没有回答,只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一年后再在这里相聚。

一年后,大家都来了,看到的却是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同学们都坐下,等待哲学家得到来。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那是因为他去世了。

后来,哲学家的同学们在整理哲学家的理论时发现了这样一章:要想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我从中得到的感受是: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篇二

一个没有良好心态的人,哪怕面对金山银山也不会满足,即使没有烦恼也会自寻烦恼,即使一切安好了也是不会觉得快乐的,因为他要求的更多。生活需要一种豁达的心态,不管是在烦恼来时还是去时,都能活出自己的一种状态,对于自我的存在,清醒与冷静,简单而真实,在任何时候展现的人格,都是一种朴素的显现,做一个让自己不失望的人,就是生活最好的修养。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因为生活和工作需要我们用足够清醒的头脑去面对才会更有效率!

人需要冷静,冷静使人高瞻远瞩;冷静使人清醒聪慧,冷静使人沉着理智。可是冷静不等同于冷漠,万不可一味地冷静而缺乏蓬勃的激情,冷静的同时人同时也需要激情。激情使人爱憎分明,激情使人果断豪放,激情使人无所畏惧锲而不舍勇往直前。万不可盲目的亢奋而丧失清醒的头脑。然而激情不等同于冲动。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正是说任何事情总要掌握个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了,什么事做得过了度,往往便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人需要冷静;身处千钧一发的关头,人要有激情。被人误解猜疑时,人需要冷静;朋友有难颓废时,人要有激情。面对金钱物欲的诱惑时,人需要冷静;面临理想命运的抉择时,人要有激情。做事业还是要聚焦再聚焦。认准一件事,先做好它。这比兼顾很多事情,看着泡泡一个个破掉,要务实的多。有时候被人泼冷水,更要清醒判断,这不是让你为此犹豫不决,而是让你冷静之后再前进。

生活中,我们要在闲言碎语中学会冷静,退出是非之地,让自己更清醒。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方式,与他人无关!柴静说:“我按我自己舒服的方式活着。这事跟能力和道德都没关系,没什么可自惭,也没什么可自得的,更谈不上甘于清贫。”面对世间繁华,有时会沸腾为浮华,越是焦灼就越要保持内心的那份怡然与清醒。冷静是萧萧细雨,轻柔温馨;激情是电闪雷鸣,惊天动地;冷静是潺潺的小溪,细水长流汇成浩渺的大海;激情是沸腾的热血,蓬勃奔涌书写生命的辉煌;冷静是清淡的香茗回味悠长,激情是醇厚的烈酒洒脱豪放;冷静是春的温暖和煦宜人,激情是夏的热烈如火如荼。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象征着清醒与控制。茶,你越抿就越清醒,越抿也就会越冷静,而且还能令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或运筹帷幄深不可测。然而对于现代的都市人,茶是对自己的要求,是自己给予自身的快乐。也正是这样,人们都渐渐地爱上了茶。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很多次选择,正如我们站在陌生的一个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才最近最省时省力!冷静是一种气质。一种高雅灵秀的气质。冷静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沉稳,激情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冷静是“持恒心,铁棒磨成针”的耐心,激情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紧迫。激情是一种美丽。一种豪迈大气之美丽。久蓄的能量一瞬间喷涌而出,那壮美的火山爆发,是地球沸腾的热血;那壮观的波峰浪谷,是大海淋漓的抒情!

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低头看路是一种清醒;逆境时抬头是一种韧,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对抬头与低头的选择是人生智慧的体现,也是清醒与激情的最好折中。比如:堵车堵得厉害的时候,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而您的时间很紧。您就会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您前面的车子迟迟不起动,因为开车的人思想不集中。您愤怒地按响了喇叭。那个似乎在打瞌睡的人终于惊醒了,仓促地挂上了一档。而您却在几秒钟里把自己置于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之中,这是很危险的。我们要冷静清醒看待自己: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用最放松的心态对待一切艰难,只要努力尽心人生无悔。

成长中,我们要全面审视自己的基础上,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弄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要努力弥补的不足。“知不足”是认清自身的现状,准确地评价自己,冷静地看待自身的差距。冷静与稳健携手,激情与活力同行。冷静是深思熟虑,激情是当机立断;冷静是细腻温和,激情是豪爽奔放。鲁迅冷静,才有面对口诛笔伐“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理智,李白豪放,方能仰天长吟“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诸葛亮稳健镇定一座空城吓退司马十万兵,关云长气冲霄汉一柄长刀勇夺五关斩六将;越王勾践冷静反省卧薪尝胆图复国,成吉思汗神威盖世横扫千军如卷席!人生,难免会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做人,适时把自己"归零",就会心胸开阔。顺境时,把自己适时"归零",可以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不把成功和顺境当"包袱"背起来;逆境时,固然会失去很多,但能够在失去时勇于"归零",才能重新面对自己,从头开始,积极奋斗。

哲学与人生阅读心得 篇三

本学期的毛概课,孙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原本对这些书籍并不感冒,而且也有不少已经度过的书目,完成作业并不是难事。但是作业并不是全部,一方面我想了解一下哲学,另一方面想通过阅读书籍引发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就像我推崇的“大学就是要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时期”。其实,本身对于这本书并没有太大的期望,毕竟提起哲学,大家的反应总是很木讷。但是当我深入阅读时发现,作为哲学通识读物,这本书的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引起了我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一个这样的疑问: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含义?可以说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只能向“真理”无限靠近。自从新文明诞生,无数的思想家都在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思考哲学,不妨从人类文明开始。人类比起动物,最有控制力的一点就是人类有着发达的大脑,可以对世界进行自我思考。古代的人们会思考自己的起源,《圣经》就是代表作之一;当今的人们会思考如何改造世界,会思考宇宙的起源,然后进行不断地探索,也就有了现在各个“谜题”的学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一个共同点,用一个词概括的话,我们可以称之为“思考”。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我们当今称之为哲学的事物,但从古到今,人们的不断思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傅教授看来,哲学常讨论最根本的问题,虽然诸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是否有罪。”这些问题看来没有定论,但不能因为没有定论就不思考,就被忽略,因为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人生应该如何”的问题就无法说得清,而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则哪怕是有再好的享受也会觉得无聊。

傅教授对于哲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他描述哲学时,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意义正是在于不断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人生这场“旅行”的过程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哲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的过程。只有不断去思考,不断去体会人生的哲学,才会让人生更有意义,更为明确,让生活更有色彩,更有价值。

人生是很精彩的,现在的自我思考,合理的推理,对人生的猜想,跟别人的交流和将对未来的创造等,可以用一句话归结:人生是快乐的。当我第一次步入大学校园,对未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是当我真正去追求理想中的快乐时,却遇到了很多的'烦恼。这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当一个人刻意地追求快乐时,他永远都得不到真正地快乐的。道理很简单,追求是因为缺乏,说明我们缺乏快乐。就好像彩虹一般,如果你刻意在寻找彩虹,我相信你很难找到;但是也许在某个时候你不经意的一次回头,就可以看到最绚丽的画面。这都不是我们能够强求的。因此,我们的快乐是由内而发的,不要刻意追求人生中所谓的幸福,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我也懂得了孙老师为什么会将“推荐书目”作为我们的弹性作业。记得上大学前曾经看到周国平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道:“我举得大部分中国当代作家非常可悲的是,他们不阅读,或是阅读非常有限,尤其对于哲学,所以他们的作品很少能观照到人类的基本问题,大都浮在表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了解、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才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大学生。也希望能借傅佩荣老师的《哲学与人生》,能够为自己翻开崭新的一页,走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篇四

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划,“哲学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

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这门学科我没有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

1、浪漫期——小学阶段;

2、精密期——初中高中的6年;

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若是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哲学与生活的心得体会 篇五

最近,拜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一书。傅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宗明义的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提供了走向哲学的途径,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理与人生境界。个人感觉,傅先生微言大义,其主要目的就如同在自序中所讲的“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重点不是普及一点哲学知识,而是引导我们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进一步懂得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要主动学习。在西方流行着一条“知识折旧定律”,即:一个人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知识会折旧80%。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就我们民航发展来讲,持续安全、民航强国民航战略的提出,对民航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些任务的探索者、实践者只能是我们民航人,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不及时更新知识不但不能克服缺点,改进工作,而且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所抛弃,失去任职的资格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使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要注重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高度性,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创造性。要注重提高业务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熟练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研究民航发展的新情况,探讨新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工作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综合运用各种有效学习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学习监管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安全知识,确保学习成效。

二要快乐工作。工作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必修课,人每天离不开工作,所以不要把工作当作负担,而应该快乐工作。能否快乐工作,关键取决于心态。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当作对自己的奖赏;把自己的每一次挫折,当作一种历练和考验,以快乐的心情去完成它。要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用心把简单的、平凡的工作做扎实、做细致。要善于创新,按照民航上级的要求,结合辖区实际,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工作理念和思想方法,确保工作成效。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当在工作中自己能力得以发挥和体现,得到了认可,你就会感到快乐。

三要健康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以宽容理解的心态面对家庭和生活,善待亲友,真诚待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健体魄,注重心理调适,保持内心和谐。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断提高文化素养,脱离低级趣味,克己慎行,防微杜渐。要始终注重小节,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始”、“慎微”、“慎独”、“慎终”,知所守、知所拒,不存偶尔、侥幸之心,永远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本色。  四要和谐相处。首先要客观的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认识,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所以,既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更要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大度容人,学会对人宽厚,要有容人之量。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对大事、原则问题要一丝不苟,不能让步,但“不让步”需讲究策略,要千方百计化解分歧达成一致;对小事、非原则问题要糊涂一些,学会让步,学会忍耐,以诚待人,人以诚待我,营造和谐的氛围。

哲学与人生阅读心得 篇六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

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

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

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

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

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

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阅读心得 篇七

说来惭愧,自高中以来,就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好书。在毛概课上,听了孙老师的教诲,就决心读一点书。以前总是读很多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所以便买来《哲学与人生》,通过读哲,也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领会了很多。

西方有句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哲学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学就好比蜂蜜,可以调味人生。我觉得,人生数十载,若没有哲学,充其量只能是生存。而有了哲学,我们才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诗意的栖居”。傅佩荣老师说:“如果不谈哲学,则人生不限于盲目瞎闯或随俗沉浮者不多啊!”确实,哲学使我们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方向。

读了《哲学与人生》,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浅谈下自己的读后感悟。

傅佩荣老师说“哲学是必需的”。我们人类天性之中都有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需要我们超越感性限制,发现真理,并积极印证,而这些的首要基础就是培养思考习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明白了培养思考习惯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思考的习惯是绝对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个性。遇到事情都喜欢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而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我以前就是一个极不爱思考的人,懒惰喜欢依赖别人。从小就按部就班地十分自然的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知道高一的时候,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如此努力第学习,我才醒悟我学习只是因为我习惯地认为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是我应该走的路,但是从来没思考我能用学到的去做什么。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发生了事情总是潜意识里看被别人的反应,读书时也总是立刻信以为真。而现在我明白没有思考的人生是空洞而盲目的。只有学会思考,遇事冷静下来想清楚并在无疑处有疑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

只是会思考也是不够的,人生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印证的。正如傅佩荣老师所言,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

哲学与人生的读书心得 篇八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老师就说这是大师之作,敬畏之心已起;在读《哲学与人生》之时,就常常扪心自问;在读完《哲学与人生》之后,觉得不得不写点什么,一直就有东西从心底里想流露。但觉得我等之辈去对大师之作指指点点,是何等的不自量力,但转念一想,读后感,只是写给自己的记忆,是和以后的我分享此时的我的感受,总不能让大师的作品白白的在我眼前划过。

傅佩荣,国学大师,中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看过一段傅先生给台大新生讲课的视频,就觉得傅先生讲的特别平和,但内容的确让人触动。也许草草听一听觉得没什么,很快就从思绪中划走;但如果深思,却觉得有很多令人深省的问题,不得不让人越发思考。所以读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能从本书中找到更多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心灵答案。

当打开这本书,发现好像内容和书名有些不搭,更像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像是傅先生将一幅长长的人物画卷慢慢的在你眼前打开,让总多的哲学大师(熟知的中国哲学家和不太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从你面前缓缓走过。当你已经习惯,沉浸在这幅画卷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古人已经一一走过,只留下若隐若现的背影,最后是傅先生在讲他的“多元与融合”,在讲他的“身·心·灵”。

哲学,让我这个理科生也能看得懂,把思维的模式和心里的感受写的让大家可以简单的体会,这种哲学是我第一次遇到的。

正如书中所言,我一直以为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拗口的长句加上难懂的逻辑,是“哲人之学”。哲学,与我等凡人何干?

看完这本《哲学与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浅,也才痛恨众多所谓的哲学人士的误人子弟。

其实哲学是“哲人解读凡人感受之学”,而这种感受只是略略高于生活,能给凡人深思和启示,能让凡人带着思考和追求活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带着哲学,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学,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学。人为何而活,哲学给出很多答案,本书没有给出答案,傅先生却一直在用行动证明着什么。也许,每个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有顿悟的感觉,但那时已无法交流。

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而言,都只不过是哲学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却让我产生了对哲学的浓浓兴趣,也许这就是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

天空中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篇九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

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走完这一生。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存在,所以人会努力把自然而然改造为一个真善美的属人的世界,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人都会有生存、安全、尊重、审美等层次需要,并且最终升华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碌碌无为而终。人若想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要树立理想。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斯宾诺莎是荷兰著名哲学家,他与笛卡尔齐名,著有《理论学》,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如神般的智者是以打磨眼镜片来维持每天的生计。斯宾诺莎出生于生活颇为宽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可是他放弃享受优厚的物质条件生活,硬是把自己改变成了异教徒。1656年,他因为反对犹太教教义而遭到迫害,最后不得不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但被他婉拒。因为他知道,思想绝对不能当作交换的筹码。由于长期劳累,最终积劳成疾,年仅45岁就去世了。斯宾诺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不断追求它以此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精彩。

2、人的人化

人是存在先于物质,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在人的人化过程之中,是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赋予你权利与义务的存在。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职责是重大的。“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存在于程度。”教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进而从万世万物中受到启发,然后取精去糟,为我所用,致力于把理论具象化,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对个体而言,教育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无限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3、人的世界

人的人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为了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需要找到把握世界的方式,即神化、宗教、艺术、理论、科学、哲学,它们是对自然、世俗、无穷、小我、阴暗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个属于人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生存和生活。这个属于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亦是不断发展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对生命自由的渴求,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应当成为人自身的一种诉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观念越来越重,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的贪图物质享受不会让人快乐,只会令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实现的现实中痛苦轮回。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倾其所有地去追求这些表面而随时也可幻灭的东西。作为人的我们只需怀着对生命自由执着的理解,认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的行动付出,并乐此不疲地积蓄力量,像蚕一样,在破茧而出之前,努力实现自己,最后充满希望地冲脱束缚,一个在为梦想努力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人。

4、人的解放

何谓“人的解放”?马克思是这样回答的:“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且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这个属人的世界中,人总是在向往追求着一种自由解放、美好幸福的生活。可在如今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世界,人却处在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相疏离的状态,处在一种本质颠倒的非人化的异化的状况之中。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唯有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拿来作为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例如唯有人可以为爱情和自由献身。这就是人为什么要解放。

解放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幻想,不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是历史活动。我们必须要找到它在我们人的存在之中的某种根据和逻辑。“一定要去消除个人力量转化为物的力量那种状况,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去获得自由。”[5]人不是离群索居跳出这个世界,人恰恰要在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联合当中去实现人的自由。所以马克思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最终确定为要去建设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毕生就致力于这件事正是他把传统形而上学那种与人无关的抽象的本体转化为了人现实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马克思理解的人的解放既不是针对抽象的人,也不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世界,而是针对现实的人及其被异化了的人的现实。

哲学是人寻求解放,追求自由的头脑,在人的解放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哲学的引导。人生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实现自由,这就必然需要哲学的支撑和滋养。

三、哲学中的人生智慧

在人类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一直起着引领文化发展,民族进步的航标灯作用。无论是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还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都需要哲学对实践进行指导、继而批判、反思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和扬弃。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智慧之学,是一种大智慧,不仅揭示了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给众生指点了人生迷津。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经过提炼总结可归纳为“仁、义、礼、智”哲学,其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明确地将仁和人统一起来,已忽略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过渡了利的阶段,进入忠恕境界,确立了人的道德属性。这对今天的人的'道德建设和品格修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道家的人生智慧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常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生存智慧,顺应自然、恬淡无累的生活方式,乐观通达、顺应自然的生死智慧,放飞心灵、逍遥自在的生命智慧。可见,通过学习哲学,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以哲学为指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智慧,提升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四、结语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把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可见它是一门最关切人生的学问。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深刻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给这个世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哲学与人生阅读心得》,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294 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