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心得

学习道德经收获心得感悟(最新5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5篇《学习道德经收获心得感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道德经心得体会 篇一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貣,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现代汉语解读】

处在强大的状态,还要保留柔弱的样子,做天下的溪谷。为天下溪,就与永恒的德行不分离了,又归复到婴儿的状态。

处在荣耀的时候,保留被辱的姿态,像天下的山谷一样空虚。正因为像天下的山谷一样空虚,他的德行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又归复到朴素悟道的状态。

处在光亮的时候,要让自己保持昏暗的状态,做为天下楷模。为天下楷模,他的德行就不会有差错,就又能归于道。

道的原则散开之后存在于万物之中,圣人用它就会成为领导中的领导者,办了大事但没有任何割的痕迹。

【延伸解读】

前面三句为对仗句式,表达的意思相同。最后一句为小结性句子。

古代认为,雄性动物主动的,居于上的,强大的;雌性动物被动,居下,安静,柔弱的。知,有知道意思,也作主管,如知县。“守”字的意思也相近,把握、主持、主管的意思,如太守。溪,溪谷。在自己强大的状态,仍然谨小慎微。溪,低谷,老子再三强调的处事之道,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婴儿的状态,指纯真的,没有形名之分的。雄、雌都不是那么重要,心中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了无尘埃,这样真正高人的状态。

曾国藩先期主要用儒学,晚年时悟道。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极具荣耀,权倾天下。但是朝廷并没有如以前所声称那样的给他封王,只给侯爵,弟弟曾国荃只是伯爵。但是曾国藩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把自己放得低,所以他也不觉得这是侮辱。因此他主动申请裁撤湘军,弟弟曾国荃回家,恢复江南贡院。为什么他不觉得辱?因为他重视德行,留下很多教育子女的话,他的后人中成为文人学者的很多。

白,代表光明、光亮。黑,昏暗。这里仍然告诉我们要保持低的姿态,给自己留有进步的空间。这是老子校正我们的'人性,我们遇到顺利的时候、享受荣耀的时候、在聚光灯下的时候,自信心容易鼓胀,作为普通人得瑟一下还可以谅解,但如果你是掌握很多、很重要资源的领导者,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刚愎自用,要放低自己的姿态,正确处理这些荣誉。外部的危机始终存在,关键危机在于内心。

貣,同贷,但读作te,意为差错。无极,指道。器,器皿,指万物。道存在于万物中,意思为道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获得任何光环,都不要张扬。官长,百官之长,就是领导中的领导者,就是指君王。最后一句话“大制无割”是这一章的核心,就是作为领导者要没有形名之分,就为大家做好事,才能建立大的功勋。

道德经个人阅读心得 篇二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意义深远、思想广博。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不同价值观的人可能都能读出不同的理解,和《红楼梦》一样,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笔者今天想要写的读书笔记,是关于《道德经》中“水接近道”的理解。

老子对“水”的评价非常高,称之为“故几于道”,意思也就是水的境界已经接近于道。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的品德和修养非常高,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又处于众人不愿意居住的地方,水的这种道德非常高尚,是一种不争不抢、无私奉献、接近于道的境界,当然这种不争不抢和当今现在流行的佛系不一样,佛系是用佛来保护自己用佛来安慰自己,而水的这种“不争”是胸怀和境界的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水不和万物相争,所以不会引来他人的埋怨和责怪。

虽然水利万物不争,而且水是柔弱的,但是老子又说水的力量非常强大。「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意思就是说天下最为柔弱的事物莫过于水了,但是不能小看水外在的柔弱,它内在很强大,冲击和战胜坚韧这一方面也没有什么事物能够胜过水,水是任何物质都无法取代的。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滴石穿”、“水淹八军”,看似坚不可摧的事物,碰到水也战胜不了,这就是水“外柔内刚、刚柔并济”的品性体现。

老子说不能小看「水」,也不能小看「柔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几句话非常高深、充满了哲学的道理。人出生的时候是非常柔软的,而死亡的时候却是非常坚硬的,正如新生的草木也是最为柔脆的,但却是最有生命力的时候,而枯萎的草木则干硬了。这个道理说明强硬代表的可能是死亡,柔弱代表的可能是存活。做人也一样,凡事争强好胜,永不低头反而容易受到伤害,做人有时候要能伸能屈,灵活一些反而更好;凡事谦和,看似柔弱低下,但反而活得更为长久。

《道德经》非常推崇「水」的境界,水无处不在,水看似不争不抢但却有非常大的力量和非常壮阔的存在。比如66章就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也就是说江海为什么能成为众多河流汇聚的地方,,那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处在低处成就了江海的宽广、壮阔和浩瀚。

《道德经》通过水的一系列论述,告诉了我们宽容、柔弱、谦和、无私、大度、忍让等等品质背后蕴含着的强大力量,正所谓「静水流深」,水看似平静不声不响,却蕴藏着非常大的智慧。

前些天偶尔也看了下白岩松老师在全国大学生的演讲视频——《对白》,作为知名媒体人,白岩松老师也非常推崇老子的《道德经》,演讲中不止一次引用了《道德经》的经典原文和讲解其背后的哲学含义和道理,我觉得非常好,《道德经》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结晶,是优秀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藏,值得深度和细悟。

道德经个人阅读心得 篇三

《道德经》是一部由老子撰写的不朽著作,这部道教经典中写明了许多道理。

初看《道德经》,其晦涩难懂的差点使我放弃,但经过仔细研究,其中的意蕴又令人醍醐灌顶,回味无穷。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讲“道”和“德”,这也是这整部文章的中心。

开篇第一句便是听的较多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其意为规律可以认识,可以说明,但不是永恒不变的,会随着事物发展而改变;规律可以用名称和概念概括,但这种概括也要随着事物发展而变化。我把它和我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大概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据了解,老子知识渊博又十分好学。在受教学习时,老子总是精益求精,打破砂锅问到底,对知识非常渴望。然后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望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辗转难眠。我认为在老子仰望天空思考时,已经是在参透自然之道的途中了。

《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自然之道,还有个人修行所需的道,这便有了“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益有余”,“德”就是个人修行所需要的。老子写出《道德经》或许是想让人理解自然之道,并且学会如何自我修道,而拥有德,是修道必不可少的,只有以德为基础,才能修好个人的道。

《道德经》中“德”找了比较大的部分,与其是基础有很大关系。其中有说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大致意思为以前的世界在天道的约束下发展,因为社会发展天道离我们而去,就需要道德来维持发展,现在道德又失去了,只能采取仁义的方式,让人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推己己人,当世界有爱,一切都回美好。现在人心不古。连起码的爱人之心也丧失了。所以我们教他们什么是道义,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道义不足以约束人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礼仪。李双优说“德是仁、义、礼、智、信的和合统一”,这让我懂得了坚持这些美好品质是多么的重要。

在《道德经?中我学习到:用“道”,可以事半功倍;为人,只要有“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道”。

道德经心得体会 篇四

“道可说,非常道……”一阵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自从学校开展了“与圣贤交朋友,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后,校园里每天都飘着一种工整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举办《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时,我暗暗决定认真学习。

但是当老师第一次带领我们用清脆的声音读《道德经》的时候,我觉得很枯燥,没有表现出任何学习的兴趣。即便如此,我还是每天都不忘看,渐渐的。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所以每天早上,伴随着鸟儿的歌唱,面对着初升的太阳,我坐在阳台上,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开始晨读。它为我打开心灵的大门,引导我从小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看完《道德经》,渐渐发现自己粗心了,安静耐心的思考,作业里潦草的字迹也变得正确了很多。从阅读经典书籍中,我也体会到了做人的一些道理。比如文中“知人者智,知人者明;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有战胜自己的勇气。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永远永远。天地那么长,因为不是自生,所以可以长生不老。是圣人先他身后身;身外而活。不是因为它无私的邪恶?因此,它可以成为私有的。”意思是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是为自己而活,自然存在,所以能长久。所以,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却是德高望重,把自己放在一边,却是自救。这难道不是因为圣人不自私吗?所以他才能形成自己。

在应对竞争时,要敢于迎接挑战,在应对失败和不平等时,要用平常心去报道,用恰当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是一味地争鱼死。这样有助于自救,获得最终的成功,只有积累才会蓬勃发展。同样,“无为”是用来宽容待人的。“海纳百川,气度大,墙立千里,物欲刚刚好。”

道德经个人阅读心得 篇五

最近稍闲。在家里读书写字的时间似乎多了一些。

这周末读到了韩鹏杰老师解读的《道德经》。

《道德经》本来就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再能看到当代的一些解读本,这事就更有意思了。

下午才翻了几页,就看到了对于“士”,“王”,“圣”三字的释义。很好玩。

其实《道德经》整本书五千言不是对老百姓讲的,而是对针对“士”,“王”,“圣”三类人写的。

在第十五章出现士这个概念,大家觉得分量还不够。大家看第六十八章开头的这一段,由四句话构成,尤其是第一句话和第四句话真的是不得了。第一句话告诉大家“善为士者不武”,武是啥意思?耀武扬威!不要有了一点小小的位置,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你以为做妈妈耀武扬威就可以,也不可以。“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老喜欢发脾气的人,急躁、暴躁、狂躁的人没大出息。“善胜敌者不与”,你要真的想战胜对方,说服对方,不要老跟他正面冲突。父母和子女不也一样吗?一旦正面冲突,这事情就难解决了。委婉一点,迂回一点,善胜敌者不与,与就是正面冲突。老先生实在是心机太高了。最后一句话,“善用人者为之下”。大家注意那个士的写法,最后一横,自己定位就在下面。

不要说这个士,大家再写一下“王”。你不要以为在士上边加一横,就以为念“王”。“王”一定要这样写:上面是个干事的干,把自己又放在下面。这是这本书里最强调的,善用人者为之下。这是讲的第一类。第二类人是什么呢?各位想我们怎么样选国家的主要领导者?怎么样选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者?当时也有很多的诸侯王,这类的职位比较高的人去向老子请教。《道德经》里边老子给讲话最多的一类人,就是第二个王。古代这个王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现在一个县的规模都相当于古代一个诸侯国的规模,而且还不小。所以我们这个王讲的第二类人就是一个主要的领导者,家庭的主要的领导者也算,现在小学老师幼儿园老师,我们大家不是都叫他“孩子王”吗?你看那也属于王的系列,单位企业最高的领导者,大家背后不是叫他大王吗?各位女士不得了啊,现在三八妇女节都过成“女王节”了,现在你们发微信都是把自己称作女王,可见,王,带有形容比喻的色彩,所以它是对这类人讲的内容——王。大家先看三章,这三章王都在。为什么让大家看?大家千万不要把《道德经》当作一个太神秘的宗教的东西来读,你看这些话你进到书里一看,别人在给你讲的时候,你把这些提出来不是太明显的证据了吗?

第三类是什么呢?圣。大家看“聖”字怎么写?在王上边再加个耳和口,并列就行了。耳,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口,说话温暖有领导力,就是《道德经》里边讲的圣人,也就是好的王,就是圣。一个好的领导者领导人在《道德经》里边就叫做圣人,多简单。儒家讲的圣人是你品德高修养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道家不是,道家讲的圣就是通达事理的领导,通达事理的王就是圣。你看连做事情的这个道理都告诉大家了——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你位置高,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得见。你越不争,大家越往高举你;你越不争,大家越往前推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为而不争。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学习道德经收获心得感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294 3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