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体育舞蹈论文【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那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体育舞蹈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体育舞蹈论文 篇一

本文作者:刘伟校工作单位:西安体育学院艺术系体育舞蹈教研室

结果与分析

专项柔韧柔韧是指人的各个部位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与韧带的伸展能力[3]。这种能力有人体关节活动的灵活性、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所决定。将柔韧一般分为动态柔韧性和静态柔韧。体育舞蹈是以动态表现为主,以静态表现为辅,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力量性。体育舞蹈不仅包含一般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关节动作,而且集合了舞蹈所需要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动作,对选手的柔韧性要求比其他一般运动项目高。如果选手的柔韧素质较高,各个关节的灵活性较大,那么可以更好的发挥选手的身体速度、协调性和力量,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提高选手的综合竞技能力。所以,较高的柔韧素质是体育舞蹈选手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也是选手进行高质量动作训练的条件,更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在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教练员、专家对选手的柔韧素质训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出了许多针对肩、腰、膝、踝的灵活性进行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随着体育舞蹈向着更高方向的发展,需要体育舞蹈选手在高韧性的前提下,表现出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力量,这也对体育舞蹈选手的训练和比赛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柔韧性的方法与手段:放松性练习一般按照12%-15%的比例递增练习;重复弹性动作;被动地保持最大幅度动作;主动地保持最大幅度动作;逐渐增大幅度的摆动。在第一个训练周期,柔韧性练习要循序渐进,每隔一天训练一次,以便身体各部位都能适应训练。以后则需要每天进行训练,以免柔韧性反弹或不能得以更好的进展。在正式进行柔韧性训练前,先要有充分的热身性准备活动,预防身体损伤;训练的最后还应安排恢复性练习。专项协调性在现代体育理论中,协调能力理论的讨论,属于最复杂、最难以明晰的范畴。其实,这一概念最早的定义是非常简单的“协调性”一词。早在拉丁语起源时就定义为:和谐、配合之意,词意至今未改变。然而,协调能力的形式及合理性在“科学与理论”中并没有达成一致,直至今日。有些国外的运动训练学专家在其科研理论中,通常将协调能力划分为6种形式:①对动作的动力性和“空间———时间”参数的判断与调节的能力;②保持身体姿势平衡和稳定的能力;③节奏感能力;④空间定向的能力;⑤放松的能力;⑥动作配合的能力。还有一些专家认为,除以上6种形式外还有4种能力。①变换动作的能力;②连接动作的能力;③对变化的情况和不习惯动作及姿势的适应能力;④对动作反应时间的控制能力。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常采用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相适应的概念。协调能力是指在完成动作时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选手全身各部位肌肉进行的有机配合,包括有主动肌与协同肌交替协调的收缩与拉伸[4]。体育舞蹈运动的协调是指选手在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完美配合下完成复杂多变的高难度技术来展示舞蹈套路的运动能力。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复杂多变,同时又是双人配合完成套路动作。当今的体育舞蹈正朝着快节奏、强旋转、动作密度及数量急剧增加的方向发展,这对体育舞蹈选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专项协调性的手段有:肌肉放松练习;快速反应练习;身体各部位间协调动作练习;按时间、空间和肌肉用力的变换参数再现动作的准确性练习;技巧动作练习;非常规动作灵活性比赛。还有反向完成动作练习;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和节奏练习;采用不习惯组合动作练习;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

研究结论与建议

柔韧性练习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和完成高难度动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选手的高柔韧素质使关节的灵活性较大,可以更好的发挥选手的身体速度、协调性和力量,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提高选手的综合竞技能力。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协调性决定着高质量的完成动作和运动水平的发挥。针对提高专项协调性的训练,要加强选手对于体育舞蹈动作及技能的储备,对体育舞蹈运动员提高协调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柔韧与协调性的训练尽量结合体育舞蹈具体的舞蹈动作,不只是单一的拉柔韧与协调性训练,要融入到平时的训练动作中。在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的含义,重新认识本项目特点对柔韧与协调性的突出要求,在全新的科学观念下展开柔韧与协调性训练。广泛应用多学科知识和科学仪器设备加强对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的监测。

体育舞蹈论文 篇二

论文摘要:从身体形态、身体健康、身体的吸引力和身体自我能力3个方面,阐述了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对人们形成良好的体育舞蹈锻炼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身体自我观念是指个体上关于自己身体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1]。在心理学上,自我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2]。对自我最早的研究区分出了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主体的“我”是一种能动的,工作于个体内部,负担起组织管理责任以获得自身最大成就的功能;而客体的“我”则是自我知识的总和,是产生自我概念的基础。把自我作为知觉对象来研究,自我也称为自我概念,它作为一种假设的结构用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被认为是个体通过自身经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自我觉知[3]。自我是具有层次性的,身体自我作为自我系统中最早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个人对自己身体方面的看法,是整体自我概念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部分。身体自我由4个部分组成,即身体吸引力、运动能力、力量和身体条件[4]。而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身体自我的外表和身体自我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身体自我的外表由身体形态、身体的吸引力和身体健康等几部分构成。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使运动者在生理、心理及体能三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形态的影响

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舞蹈能促进青少年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形成;另一方面,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减少人体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形成或保持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而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有重要意义。有调查表明,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的影响,每周参加3次以上和累计达到1h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描述的认识[5]。也正是因为体育舞蹈对身体形态的特殊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都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舞蹈锻炼。

2体育舞蹈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通过体育舞蹈可以改进人体形态,改善身体机能,增进身体健康,对发展自我满意的身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投入到体育舞蹈锻炼当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体育舞蹈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2)体育舞蹈对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有很重要的作用。(3)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能够使人的心理素质身体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许多研究表明坚持经常性地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同时对增强体质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锻炼,能更好地改善大脑的营养状态,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增加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尽快消除身体疲劳,始终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6]。

3体育舞蹈对身体的吸引力的影响

由于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所以对提高身体的吸引力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拥有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人们对自身的满意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因此,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拥有一个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经常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从而使自我身体的吸引力和自我价值感得到明显的提高。

4体育舞蹈对身体自我能力的影响

实践表明,通过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提高身体自我能力。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练习华尔兹、狐步和伦巴等节奏稍慢的这一类型的体育舞蹈项目,使人们得到高层的幸福感,即精神的幸福,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人世束缚苦恼的超现实的幸福。而对于主观幸福而言,人的主观身体感受比客观身体形象更重要。当一个人感到空虚时,他可以通过体育舞蹈来充实生活,消除空虚感,提高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参加集体舞蹈表演和团体舞等团体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有利于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身体自我的吸引力和适应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专业训练,人的舞蹈技能会有所提高,而随着舞蹈技能的提高而产生的骄傲和愉快的情绪能促进高自尊心的发展。

总的来说,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常从事体育舞蹈锻炼能够使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体力、极强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形成科学的身体自我概念、良好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和高自尊心,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都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华东书局,1998.

[2]潘建芳。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孙延林。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2004,(1):20-22.

[4]郭东明。体育舞蹈的学生体质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249-250.

体育舞蹈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制约因素;现状;改善策略

当前,高职院校重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重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发展趋势要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它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以增强师生体质、提高师生体育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师生建立起健康、文明、和谐的体育习惯,教学如何让体育舞蹈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将成为今后的教学重点。

1高职院校体育舞蹈的教学意义

体育舞蹈是时尚运动项目,通过展示艺术化的人体动作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要求、动作力量、运动轨迹、身体姿势,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第一,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舞蹈教学具有健身价值。有学者对参加体育舞蹈运动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心理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舞蹈能够对调节心情、促进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长期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可以瘦身减肥,起到健美的作用。第二,在高职院校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还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育舞蹈不仅含盖了美学、人体科学、运动科学,还融汇了人文学和社会学的精髓部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吸收时代的色彩,使其具有艺术的魄力,体现了艺术融会贯通的本质。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

2.1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各师范院校的扩招,招录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普通学生大多在进校之前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但是高职院校中也有一些具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他们在柔韧性、力量等方面有过人的天赋,那些普通学生必须通过后天的刻苦努力才能达到跟别人一样的成绩,将一些天资优越和条件不足的学生放在一起评比,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2.2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滞后。体育舞蹈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时还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弊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虽然通过一定的机械化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评价依据还是学生最后的成绩,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忽略了学生在运动中的发展和变化情况,没有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个体,将一些天资优越和条件不足的学生放在一起评比,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2.3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动作不规范、教学工作态度不好,使得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某些教学示范不正确,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进度,还使得学生的参与性和兴趣下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举止行为、体育素养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现存的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都普遍缺乏对教师的素质评价和教师业务专项结构评价,这种缺陷不利于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2.4缺乏建设经费的投入。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很多设施都跟不上体育教学的需求,很多舞蹈场地条件简陋,很容易造成师生在运动期间受伤。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学生和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现有的体育舞蹈教学条件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师生的需求,使得学生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印象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锻炼兴趣。

3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改善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是我国今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完善现有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理论,以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渗透到各个学科。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应当转变教学理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教学依据。以生为本要求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十分灵活,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舞蹈种类和教师;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项目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多元化,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增强参与性;以生为本还要求师生关系应当更加和谐,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更具有时代性、适应性和针对性。3.2内外教学模式一体化。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学校的舞蹈房作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尽可能将课堂内外的体育活动融为一体,使其既是课堂训练的主要活动,又能够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课堂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实施使得学生的运动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间和场所,课堂内外的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3.3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充分意识到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运行体系,明确各部门的权责,从而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有序运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考勤,并将考勤制度作为教师薪资待遇的发放依据。3.4重视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项目设置早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初期,就有体育教育工作人员意识到应转变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目的和考核方法。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目标不同于绝对的体育竞技,体育竞技中强调的是要实现“更强、更快”,以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重在让学生实现“学”的能力,而不是“赛”的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重视对项目的设置,使得运动项目既具有趣味性,又有适当的挑战性,尽量减少一些枯燥、单一、机械化的练习。3.5完善教学的组织形式。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应分层次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自由度。由于不同的个体存在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不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还在身体素质、柔韧性、平衡性、运动技能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另外,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进行探究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和时间,打破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限制。同时,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应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向安排好课程,以保证教师和学生随时都能进行有序的练习。3.6加大师资力量。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素质对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师资水平是重要的建设内容。除了应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引入高素质体育教师以外,还应当为现有的教师制定一套系统的培训方案,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了解体育的前沿发展,以为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体育教学不断注入时代元素,以满足学生对多元化体育学习的要求。首先,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该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促进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和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然后,鼓励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教师通过自费或者公费的形式外出深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以促进俱乐部的科研教学;最后,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应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推翻以往体育行业中“越老越值钱”的传统观念,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投入到工作中,为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7完善俱乐部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模式。体育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出与其他课程的不同。本文认为,体育教学不应再以考试为主,应与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出勤率挂钩,重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各方面技能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最后学生的成绩应以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互评为主。经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完全达到同样的水平是很难实现的,而让每个学生完成在自己努力范围之内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却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这种完善的评价方式能够对学生的进步程度有客观的认识,此外,最后的评价也不应该是以百分制的形式记录,而应是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来表示。

4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扩展和延伸,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改革是近些年来体育教学的一个热点和重点,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才能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今后旨在将课堂内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体育由原来的教育性逐渐演变成具有生活性,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作者:花蕾 单位: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巍,陈慧军。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策略[J].艺海,2015(2):99-100.

[2]丁小燕。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发展对策[J].运动,2012(8):89-90.

[3]李润。浅谈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0-21.

[4]朱世国。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现状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361-362.

[5]刘海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262-263.

[6]唐丽君,徐金芳。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261.

[7]马红棒。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0-81.

[8]田来社。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52-53.

第二篇: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在我国当代的教学领域中,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舞蹈体育的教学课程一直都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在校学生开展相应的舞蹈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发学生的课外特长。但是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文思想的不断转变,目前在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及漏洞。针对这一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倡导我国在校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支持,高校需要对其自身的体育文化教学体系进行相应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领域;体育文化建设;舞蹈体育课程教学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舞蹈,体育舞蹈具有的成分以及特性与其大致相同,皆是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以及娱乐的成分相结合。在我国,体育类型的舞蹈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倡导,在这部分人群中,在校学生群体占主体成分,从此可见,高校的校园教学领域已经从原本的课本学习演变到今天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其中,体育舞蹈是最明显的例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文思想的不断转变,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如何更好在校园中开展体育文化建设活动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研讨的热门话题。由于我国高校对体育舞蹈教学领域的研发时间有限,所以,在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仍有着很多的问题以及难点。该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高校传统的舞蹈体育教学模式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创新教学改革策略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的主导作用给予了相应意见和建议。

1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体育课程的当前现状

1.1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由于我国高校对体育舞蹈教学领域的研发时间有限,所以,在目前为止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仍有着很多的问题以及难点。在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范围内,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相对完善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1]。在这个环境下,高校的授课老师对在校学生开展相应的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盲目心理以及教学漏洞。同时,在校学生在高校中获得的体育舞蹈教学质量也不够优质。所以,国内各大高校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是导致我国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出现漏洞的首要原因之一。体育舞蹈的精髓来源于我国的国际性舞蹈,它的理论知识、舞蹈体系以及技术结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面向的人群也从青年到老年不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文思想的不断进化,传统的体育舞蹈在无法满足我国高校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全体人民的精神需求[2]。所以,在我国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中,没有具体的教学体系,单单依靠授课老师笼统地讲解对我国高校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来说不存在根本上的教学意义。

1.2在教学体系上没有科学的思维引导模式

我国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在校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肢体语言来获得身心上的健康,在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强身健体,活跃校园氛围。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标志性课程,这一课程在高校中的教学意义很大,在缓解在校学生身心压力的同时,在校学生自身还可以得到良好锻炼。但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时代的逐步发展,人民的人文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这一点直接导致了我国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在高校中难以取得以往的教学效果。高校中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方式通常是以课堂讲解、授课老师的理论知识经验为主,并且在部分院校中还出现了授课老师把在校学生培养成了专业的舞蹈人才[3]。根据我国的教学理论以及国外体育文化建设的活动方式来看,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不单单是为了追求高技能、高技术的文体表演能力。而我国高校中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问题。通过多年来诸多高校的教学经验来看,我国以往的传统体育舞蹈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会导致在校学生在今后的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高校的教学机构应在符合时展的大潮流下,满足人们对体育舞蹈的需求成分,从而循环渐进地在高校中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进行改良与拓展。

2创新教学改革策略在我国普通高校舞蹈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2.1提升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文明建设活动,并推出了相应的体育舞蹈课程。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以及影响,体育课程的课时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对在校学生的展现量也极低。所以,针对这一点原因,我国高校的相关教学机构应加大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培养高质量、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对自身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拓展。针对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相关授课老师来说,高校教学机构应提高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高素养的授课老师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舞蹈课程。授课老师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升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国普通高校舞蹈体育课程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4]。

2.2改良高校在体育方面的硬件环境

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本身的硬件环境,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在校学生数量明显曾多,在学员人口密集的校园环境中,拥有一套完善、新颖的体育舞蹈硬件工具对高校发展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在以往的高校经费支出模式里,高校的大部分经费都用在了教学楼的搭建、书本的购买、寝室、食堂、实验仪器上面,从而忽视了体育方面的硬件设施,对于陈旧的体育器材不予更换,并且对其没有做好维护以及更新等相关工作。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模式对在校学生来说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校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知识理论也不能够做到高效率的吸收。

2.3培养并壮大高校在体育方面的师资队伍

上文提到了有关高校师资队伍在目前存在的不足,我国高校的相关教学机构应加大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培养高质量、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理念,取长补短,对自身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拓展。针对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相关授课老师来说,高校教学机构应提高授课老师的行业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5]。通过高素养的授课老师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舞蹈课程。授课老师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拥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基础上,方可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予以实施,从而促进体育文化在高校环境中的快速发展。

3结语

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对我国年青一代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体育舞蹈教学在我国高校的推行力度逐年增加,而随着我国教学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不断改良,笔者相信,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体育文化会出现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校园风尚当中。

作者:郑亮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宏愿,李建臣。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4,16(3):103-104.

[2]何秋鸿。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5):556-557.

[3]郭瑞。体育舞蹈选项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5):159-161.

[4]《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论文总目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2(2):133-146.

[5]刘春英。营造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师生共赢课堂[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138-139.

第三篇:高校体育舞蹈受制因素析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运动;体育素质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但是,在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过程中,其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运动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这些受制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受制因素

(一)体育舞蹈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国内有关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根本无法满足高校的教育需求。对全国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虽然各高校都想开设这一门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最后只能放弃。而在开设了这门学科的体育院校中,也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教材的限制。同时,现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直接影响了该学科的开展。

(二)体育舞蹈项目繁多

体育舞蹈项目主要包括拉丁舞和摩登舞。而在这两大类舞种中,又包括牛仔舞、恰恰舞、桑巴舞和探戈、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等。如果学生学习拉丁舞或摩登舞,如果每天练习一支舞,那么也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练习一遍,如果是每天练习两支舞,那么两三周才能完成一次训练。由此可以看出,这项运动对学生时间的要求比较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体育舞蹈项目繁多,导致教学时间安排不够,以至于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不够深刻。

(三)体育舞蹈动作难度太大

体育舞蹈除了有体育特性外,也有着舞蹈美的特性。体育舞蹈对人的身体协调性、平衡力、耐力及乐感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的高。由于体育舞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太高,且舞蹈技艺本身比较复杂,导致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非常少。同时,在体育舞蹈练习中往往需要男女配合进行,但是在高校的课堂中,只有一位教师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教师同时掌握男女各方的舞蹈技术,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

二、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开展的对策

(一)提高重视,增加投入

为了增加我国体育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的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可以增设体育舞蹈专业,并且加强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化,高校也可为该专业开设更加系统、全面的课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大对现有体育舞蹈运动方面的资金投入,且高度重视体育舞蹈运动的开展,从而在学生艺术方面的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体育舞蹈是一门项目繁多,技术又很复杂的运动。但这也是它自身魅力所在,其吸引了很多的人想要学习它。体育舞蹈既适合大班教学,又适合小班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缩短练习时间。要解决技术难题,高校就必须要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加强对体育舞蹈的普及和推广。只有让参与者和爱好者越来越多,优秀人才才会不断的出现,才能不断建立和完善这门课程的教育系统,从而解决教学难和训练难的问题。

(三)培养相近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学人才

在开展体育舞蹈时,高校可以利用专业的相似性,利用项目之间的技能迁移特点,让从事与体育舞蹈相近的专业的人员来学习体育舞蹈。比如,从健美操或者艺术体操等转项过来的人员,学习体育舞蹈时,可以有效缩短学习的进程,且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及时有效地填补了体育舞蹈这门专业上教师空缺的现象,而且也为培养和发现人才开辟了新途径。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体育舞蹈将艺术和体育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掌握体育舞蹈的理论和训练方法,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艺术造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舞蹈协会,然后定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也可以在校组织一些表演,对体育舞蹈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舞蹈学习当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协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舞蹈竞赛和专题讲座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而且也很好地宣传和推广了体育舞蹈运动,有利于体育舞蹈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开展。

三、结语

就目前看,我国的体育舞蹈课在教学方面还不是太合理,其教学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校需要对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并构建高素质的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理论结合实际,要在丰富教学的内容基础上,把握其可操作性和易学性,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评价上,教师要采用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对体育舞蹈教育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使体育舞蹈在高校更好地发展下去。

作者:周大永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习常。皖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2014(1):145-146,162.

第四篇: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变迁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民族民间体育舞蹈从早期的生产劳动、祭祀神灵、祛病除灾、强身健体和欢庆五谷丰登等表现形式的雏形到在节庆、婚俗、习俗中以喜庆模式为主的社会转型期流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探究认为:体育舞蹈的符号、语汇、术语、融合等要素在时间流逝中发生了嬗变;一些民间体育舞蹈元素及语汇消逝无痕。建议:沉淀下来的舞蹈元素经过舞台的美化加工手法,力求保留原始的舞蹈形体语汇;而在社会转型期时期迁徙嬗变成为休闲娱乐、品牌推广的一种载体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素养的传承。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舞蹈符号;嬗变;文化迁徙

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源远流长,如黄帝部族干戚舞、蚩尤部族的角抵、中原部族的消肿舞等。《诗经•大序》有言:“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尚书•臬陶谟》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2]。这些活动实际上就是民间体育舞蹈的早期萌芽。从唐宋时期福建的《跑旱船》《高跷秧歌舞》,到近代的《花鼓舞》《芦笙舞》等舞蹈,大多来源于人们所在地域的生产劳动。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之一,是民俗民风的延续。目前有关民族民间舞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舞技元素和舞蹈创编等方面,在社会转型期中,民间体育舞蹈的变迁关注不足,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寻找其在时间的流逝过程中的嬗变,是对民族民间优秀舞蹈文化的传承,进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起源

“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3]是不同民族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思想意识和审美要求,造就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形式丰富、品种繁多、姹紫嫣红。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大类。(1)生产和生活类:王亚琼[4]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是民族地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传统体育活动的总称。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过程是原始舞蹈的雏形,也是原始先民的一种本能行为,如庆丰收舞、农家乐舞等。据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森在《粤西丛载》中记述:“广西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稲粮,敲磕槽弦,皆有扁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5]。壮族的《扁担舞》《抛绣球》;瑶族的《拉木歌》;布依族的《织布舞》;傣族《戽海网鱼捞虾舞》等舞蹈都吸收了劳动生活中的撒网、划船、砍木、锯木、扛木等动作,呈现出了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民俗生产活动过程。(2)民间习俗类:主要有婚礼舞、宴席舞、庆典舞和丧葬舞等。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三”、壮族的“飞铊”与《绣球舞》,自古以来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娱活动形式之一。曾在广西桂林做过通判的周去非,在他的《岭外代答》中根据其实地考察进一步记述了飞铊风习,称:“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铊’。”又说:“男女目成,则女受铊而男婚已定[6]。”飞铊逐渐演变发展成表示爱情的传媒形式和自娱游戏性舞蹈。(3)祭祀娱神类:广西壮族的《师公舞》、瑶族的《盘王舞》、侗族的《多耶》、甘肃的《祭龙船》、独龙族的《牛锅庄舞》、湖南的《巫舞》等舞蹈,所表达的则是在自然生存法则中,“优胜劣汰”是事物发展前进的根本。羊角短舞:由7人集体表演,舞时,1人拿朝笏、牛角、铜铃领舞,2人手持羊角,2人持短鼓随后载歌载舞,口唱“野羊撬”,互相穿插,2人吹笛子伴奏。刘晓汗在《“十二兽”历法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中描述“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执一柄扇形羊皮鼓,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舞蹈”[7]。(4)军事战争需求类:奴隶社会战争频繁,需要随时操练军队,像弓箭射击、搏击动作等军事集体动作,呼以口令,合以乐拍,由此而演化成武舞。《周礼•乐师•舞师》曾提到6种舞法,分别根据舞具和饰物的不同而命名:手持兵器而舞称为“干舞”或“兵舞”;手持一种鸟羽或五彩缯而舞称为“帗”舞,《大侬舞》和《角抵舞》是出自原始社会战争并保存时间最长的战争性舞蹈。《打四帅》《北府与白马》等插进了许多武术的技巧;《出兵收兵》等舞段,反映了盘王召集瑶族五旗兵马操练以反抗强暴镇压和得胜归来的情景,舞中2人对跳四方,飞跃扑打,气氛激烈,表现瑶人对古代战争的追忆;动作有单棍、转棍、夹棍、摆棍等。

2早期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文化

民间素有“壮族住水头,苗族彝族住山头,瑶族住箐头”之称,人类早期为了生存和繁衍,学会的各种技能都是体育形态的雏形。传承性是指民族体育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则是将传统的该民族制度、习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了民族舞蹈的传承。(1)农耕文化:拉祜族的芦笙舞,像芟地、犁地、挖地、撒谷种、扶谷子、割谷子、背谷子、舂谷子等都是模仿生产劳动的舞蹈套路。佤族的“狩猎舞”、爱伲族的“采茶舞”、彝族的“纺棉舞”、哈尼族的“栽秧鼓舞”等亦都如此。壮族以种水稻为主,牛是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因此他们对牛有无限的感激,甚至崇敬备至。壮族的“牛头舞”中有舞出牛摆角、舔脚、摇尾、滚塘、踩四方等舞蹈元素。这些舞蹈都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通过生产实践孕育而生的舞蹈,成为传授生产技能的教育手段。(2)草原文化:《吕氏春秋•古乐篇》有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执牛尾,投足以歌八蝄。羌族的锅庄舞起源于古代雪域儿女围绕篝火或室内外火塘,进行祭祀性和娱乐性的歌舞。舞蹈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羌族历史的演变,繁衍不息,成为了当今休息娱乐的健身舞蹈方式。人们通过民间体育舞蹈锻炼,培养自己具有果敢、顽强、坚毅、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3)海洋文化:京族的沿海渔业是他们主要生计方式,同时兼营农业。京族民间舞蹈是在承袭母体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传统的民族节日“唱哈节”上,有青年妇女表演《灯舞》《跳天灯》《采茶摸螺》《敬酒舞》和《进香舞》等,这些民间舞蹈是京族哈节的组成部分。“哈节”是京族人民纪念祖先的节日,祭祀仪式在“哈亭”(京族祠堂)上举行,属于是敬奉神灵、祈求丰收、人丁兴旺的传统民族节日。海边生活的先民居住在偏僻的海岛上,他们以捕鱼为主,常年出没在大海之中。对大海的依赖、敬畏和征服的心理过程,形成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海洋文化。

3民族民间体育舞蹈嬗变中的迁徙

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过渡到现代社会,由此留下了许多原始社会的印记,并保留了男耕女织的传统,守护着数百年的历史文明,但是百年如故的民族舞蹈甚是少见。社会的文明进步、劳动工具的改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族文化的融合等因素促使了民族民间体育舞蹈的变迁及整合。在社会的转型中,民族民间体育舞蹈也有一个嬗变、迁徙和发展的过程。(1)农耕文化区的少数民族民俗舞蹈。傣族的舞蹈特征表现为:屈膝半蹲的姿态上屈伸颤动,手臂保持三道湾的造型,做后轮翻腕,手脚同时一边顺的动作,上身随手臂左右摆动。经过长期的舞台化洗礼,动作特点已逐渐向准确、干净、敏捷、连贯、舒展而富有节奏,动作与音乐结合,心灵与肉体结合起来,逐渐向表达情感和情绪的方向发展。佤族舞蹈:在宗教祭祀类和民俗娱乐类舞蹈中,宗教祭祀类的民俗舞蹈“木鼓舞”拉木鼓,跳大鼓房,檦牛舞、敲木鼓、迎头舞扽,这是木鼓祭祀仪式中的一系列巫术歌舞行为。佤族的民俗娱乐与其居住的山地环境有关,舞蹈多以模拟鸟兽动作为主。佤族舞蹈的特征表现为:屈膝上下弹动,强调节奏重拍时向下,舞步以一步跺、一步踢、三步跺、三步踢为主,强调走时轻柔、跺地有力。舞蹈表现出人们奔放、朴质韧性的风格。由于广西偏僻的山区环境与道路交通的阻隔,壮族祭祀舞蹈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保存了其原有的生态风貌。《扁担舞》案例分析: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编的《隆山县志》记载:每年元旦(指农历初一)至元宵节为自由娱乐期间,届时,妇女三五成群做打春堂之乐,以预祝丰年,故有谚语“正月春堂声轰轰,今年到处乐添牛”。如今的扁担舞:主要以5/4、4/4、3/4或7/4拍的节奏为主,动作从侧身击,弧形击鼓、跨腿击鼓、点步吸腿跳、扛梆跳步、抬腿步、穿山洞、打猎、扭筛、播种……到技法创编、舞美、音效方面转化,营造舞台效果化。不同的节奏构成动作的不同力度和幅度,从而构成扁担舞独有的舞蹈特色,并以激越的扁担敲击出节奏和欢快的舞蹈动作来抒发壮族人祈愿生活美好的心情。(2)畜牧文化区域的少数民族民俗舞蹈。苔原畜牧、戈壁草原游牧、盆地草原游牧、渔猎采集文化:民族体育舞蹈中的“铜鼓舞”“竹竿舞”中,要求参与者中的每个个体都与集体密不可分,要求统一行动,整齐划一,强调群体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形成了一种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木鼓舞”是贵州省民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其民族的先民们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跋涉、开辟疆土、创建美好家园的过程。舞蹈主要是拜神、择偶、祈丰年、庆丰收时所表现的一种情怀。苗族的“芦笙舞”:舞者边吹边舞,做快速旋转、矮步、翻滚、倒立等技巧动作,没有一定的训练基础是很难完成的。白族的霸王鞭:表演者手拿霸王鞭做各种穿花、进退、下蹲转身、跳跃等动作。苗族芦笙舞,白族的霸王鞭,佤族的剽牛舞和射日舞,傣族的刀舞、棒舞、棍舞、拳舞、孔雀舞,彝族的跳月琴,哈尼族的竹筒舞,壮族的同鼓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所有这些舞蹈都表明了体育与舞蹈之间的密不可分,它既是一种舞蹈表演,有时也是一种增强体质的体育活动。案例分析:傣族民俗舞蹈,一般为2/4拍,舞蹈动律突出颈部,腿部是快屈慢伸,以身体内在力度形成动作与动作的鲜明对比,并以此带动手臂动作。用“力”来控制动作的行进,在里面就包含有舞蹈表演元素。其基本舞蹈动作是:鸳鸯抖翅、鸳鸯踩水,抖翅合十、鸳鸯回头等。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人体文化,其传承方式在于言传身教,而体育舞蹈不仅跳出民族动作,更跳出生产活动过程,它是一种地域生存特征。现代的傣族民俗舞蹈更注重女性的柔美、形体的“三弯”、关节的“颤”等舞技表演套路。

4结语

原始的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活动是在生产方式演变和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社会竞争冲突以及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它们既保留了本民族的原始文化特征,同时也借鉴和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活动内容,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变迁、回馈和融合中发展成为了今天的民族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它们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且又加入了不少现代成分,由此,民族舞蹈文化既被保留,也被不断发展和创造,可以说是保留、传承和发展共存。各民族民间的生活娱乐和风俗习惯对民族民间体育舞蹈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下,民族民间舞蹈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商业推广活动品牌的平台。

作者:彭程彩 韦霞 王香诘 单位: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2.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常任侠。中国舞蹈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

[2]饶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一样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王亚琼,杨庆辞,罗曦娟。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美)费鹤立,著。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采集、保护与传播: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项社会人类学调研[M].何国强,许韶明,译。云南大学出社,2010:72-81.

[6]何建安。中国民间舞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7]张瑞林。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张建宏。乡村旅游影响下浙中地区古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经济论坛,2015(9):105-107.

第五篇: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的作用

摘要:21世纪是个不断进步的时代,人们对未来的各项追求在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体育舞蹈是一项业余生活中不错的选择,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强体质。此文从体育舞蹈的本身的特点、多彩的内涵及对民众健美、健身、健心很多方面的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行透析,为热衷体育舞蹈运动的人民群众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方法方式,为普通民众全民健身提供新的方法手段,增加了大众健身方式。

关键词:体育舞蹈;大众;健身;作用

当代社会的文化水平和业余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娱乐健身方式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身体锻炼、开阔视野、娱乐身心的方面。全面地从事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早已是民众娱乐的充实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当代流行的民众娱乐健身活动,它能够充分地将舞蹈与体育艺术完美结合,一方面展现出艺术的美,另一方面从体育角度展示出速度、力量、竞技。在研究的方向来看,体育舞蹈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研究,比如身体的代谢率、能量的消耗指标等生理指标的研究中来分析。体育舞蹈是一项很健康的室外活动项目。此篇文章从多角度来分析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中的意义,激发大众积极地参与到室外娱乐健身中去,达到了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发挥了体育舞蹈在大众健身中重要的意义。

1体育舞蹈的界定

1.1体育舞蹈的内涵

体育舞蹈从美以及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它诠释着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着体育和舞蹈的碰撞下产生的美妙的舞蹈姿态和内涵。从大众健身的角度来讲,业余的体育舞蹈活动,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锻炼着人们的身体基础技能与状态,是一项人人都可参与其中,普遍的大众健身活动,但又是一项充满着艺术美的健身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愉悦了心情。在国际上,体育舞蹈是一项竞技项目,它可以以集体或双人、单人的表演比赛方式来呈现,风靡了全球各地。体育舞蹈中10种舞蹈风格代表着不同国家的文化、风格以及背景,富有独特的风格。

1.2体育舞蹈的分类

体育舞蹈包括群众体育舞蹈和竞技体育舞蹈两大类。群众体育舞蹈也可以叫作交谊舞,交谊舞的主要动作简单易学,流畅,舞蹈风格多变,多为双人搭档或者集体舞,在舞蹈的锻炼中能够充分地培养情操,改善自身气质,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素质。另一种是竞技体育舞蹈,主要指的是在赛场中专业性较高的体育舞蹈。往往要求技术高,场地合适,服装要得当。

1.3体育舞蹈的特点

1.3.1体育舞蹈的风格

体育舞蹈拥有律动性、节奏性、飘逸性、流动性等多种舞蹈风格。标准舞中,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拥有典雅飘逸,落落大方、浪漫婉约的风格,要求步幅大,舞伴之间配合默契、流动性大。探戈、快步,音乐轻快活泼,旋感律强。拉丁舞中,伦巴讲述的是浪漫离别的爱情故事,所以伦巴舞的舞风就是缠绵忧伤,恰恰恰、桑巴、牛仔,都以风格性强的舞蹈风格呈现,节拍动感,动作夸张,需要舞者表现出热情奔放的舞蹈风格,舞伴之间的配合要相当默契,节拍步伐要统一。牛仔舞则要表现出西部牛仔的热情奔放风格,主要要求舞者的腿部力量与重心掌握。

1.3.2规范性

体育舞蹈能够成为全球性的竞技比赛项目,同时受到了全世界舞蹈爱好者的瞩目,因为体育舞蹈在舞蹈技术上规范的要求和完成动作严谨完美的态度造就了舞蹈节目作品的高质量水平。

1.3.3娱乐性

体育舞蹈中的音乐根据舞种的不同选定的旋律也大不相同,因此不同风格的音乐与舞蹈形式带给了舞者不同的感受以及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冲击。体育舞蹈带给观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同时愉悦舞者身心。体育舞蹈是一种要求节奏性较强的体育运动,多样的动作,优雅的舞姿,高负荷的运动下,不同人的身体素质对其运动强度的承受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舞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喜好,选择性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身体运动加强身体耐力和协调性,从而以不同的音乐旋律来实现不同的体育舞蹈风格。

1.3.4健身性

体育舞蹈既是专业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也是大众健身的首选项目。它是体育运动中较特殊的运动项目,其具备多样的动作和优雅的姿态,将使健身爱好者对体育运动抱有不同的感受,享受其中、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和提升个人魅力。1.3.5竞技性和表演性体育舞蹈是通过对人的思想和一个节奏的艺术时空示范感受体育运动,又要按一定的音乐和规定的跳法随乐舞动。

2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2.1健身作用

2.1.1音乐健身的作用

体育舞蹈是一项“行动于外而情动于内”的表演艺术,能;令人们自然联想到音乐艺术。音乐材料一直被视为灵魂的舞蹈,其优美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强烈的情感,将令人向往完美、遐想万千。

2.1.2动作健身作用

(1)体育舞蹈动作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早在1970年代初期,美国的学者对于标准舞的能量代谢(Rmr)方面进行了研究,伦巴舞与牛仔舞的能量代谢率接近了艺术体操与健美操;“狐步舞”接近网球;“华尔兹”和“探戈”高于网球。(2)人们通过体育舞蹈锻炼大大提高功率、耐力、灵敏和协调素质。探戈舞和恰恰舞的平均最高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的平均最高心率为172.8次/分.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体育舞蹈按照人体代谢运动的规律在运动,证明了体育舞蹈是健身、强身的好项目活动。

2.2娱乐作用

大家都知道,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忘记所有的烦恼,放松身心。利用节奏以及身体肌肉的配合来完成舞蹈动作。心情愉悦,让心情在音乐中享受。这是体育舞蹈与体育方面最大的差异以及区别。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艺术精神世界的魅力,表达出舞者姿态的美以及舞蹈本身的背景和故事性。在这种忘我气氛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2.3社交作用

2.3.1扩大社会信息量

在世界飞速发展的当代,舞蹈的魅力也是人们之间交流的一种特殊的工具。轻松愉快的舞蹈音乐环境,身体与心灵在优美的音乐世界中放松,体育舞蹈多是集体和双人舞,拉近了人际关系,在舞蹈中了解了对方,在舞蹈中拉近彼此的关系。在欢乐的氛围中更容易了解彼此。

2.3.2培养社交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使其改善他们的社交技巧,学会更多的生存技能,能够面临社会上更多生活给予自己的挑战。

2.4审美教育的作用

体育舞蹈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元素的高雅活动,其中包含了身体姿态、音乐姿态、舞蹈气质、华丽服饰。具备以上几点的双人舞中男舞者彰显男性的刚强有力,女舞伴则尽显女性的似水柔情。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舞蹈的兴起和发展,展现了不可估量的活力。1984年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了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笔者认为,为了使中国的体育舞蹈能够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研究其功能和价值,以达成共识,来共同地发展体育舞蹈。

3.2建议

在日常的生活中利用现代随手可见的(差异网☆www.chayi5.com)网络传媒来多多地学习以及多方面地发扬宣传体育舞蹈运动。让大众充分地了解到体育舞蹈对人们健身的好处。营造一个舞蹈环境,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体育舞蹈、了解体育舞蹈,增加民众的积极性,为体育舞蹈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每一个舞蹈人的职责。

作者:鹿芳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司徒炳坤。体育舞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12-15.

[2]江桂平。舞蹈运动舞蹈艺术体操[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5-96.

[3]张宝华,石宏。体育舞蹈EJ的价值取向[J].中山大学学报,1997(4):l30-l32.

体育舞蹈论文范文 篇四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幼儿舞蹈教学 体现

当今社会知识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加速了对人才的需求,而且注重了对人才高素质的期望。而强调幼儿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向现代化的远期目标的需要,更是与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的必要。所谓素质教育,概括地说,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按照社会要求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而幼儿舞蹈是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又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一部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效果。幼儿舞蹈汇演能使幼儿的各项技能都有一次综合提高的机会。而现代幼儿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则是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指的是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平时,幼儿的各项技能都是分散地进行培养、锻炼的,而幼儿舞蹈汇演给了幼儿把各项技能融会贯通的机会。孩子们需要运用平时体育活动、形体训练时积累的经验来表现各种舞蹈动作;需要运用音乐、美术活动中的技巧来领会乐曲的节奏,诠释舞蹈的核心意义;还需要运用语言活动中得到的知识去听取老师的指导,融入自己的理解。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不仅巩固了体育、音乐、美术、语言等显性课程,而且发展了情感教育等影响幼儿发展的隐性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课程观,使幼儿在科学教育的影响下,各方面素质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

一、通过舞蹈训练,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骨骼、肌肉、肌腱未定型,可塑性非常强,经常组织幼儿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其骨骼、肌肉、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有利于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而要展现一些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就要求人体的各部位有一定的软度、开度和跳跃、旋转等能力,这也就必须对舞蹈机能进行学习和训练。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舞蹈的训练有益于促进幼儿的体型匀称健美。

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由于习惯于内八字脚型走路导致小腿内侧弯曲或是形成“x型腿型”,有的孩子凹胸,有的习惯于端肩,还有的呈现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这些形体毛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多年的幼儿舞蹈教学实践证明:幼儿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身体的健康发展外,还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气质、风度、仪态等。

二、通过舞蹈教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都不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舞蹈汇演给了每个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机会,帮助他们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使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的提高。

(一)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首先,幼儿舞蹈教育能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是,现实中许多孩子缺乏自信,惧怕尝试新事物,在平时活动中都畏缩在集体的后面,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而舞蹈表演的“人人参与”原则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从雷鸣般的掌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其次,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基本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熟悉的哥哥姐姐们学习,给他们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并且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

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张扬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那样甜、那样开心,真正加强集体主义意识。

二、通过舞蹈教学,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都不同,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舞蹈汇演给了每个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机会,帮助他们勇敢地迎接挑战,激发思考力、创造力,使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的提高。

(一)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

首先,幼儿舞蹈教育能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心。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是,现实中许多孩子缺乏自信,惧怕尝试新事物,在平时活动中都畏缩在集体的后面,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而舞蹈表演的“人人参与”原则就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从雷鸣般的掌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其次,舞蹈训练,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刚开始练基本功时,因为苦、因为累、因为疼而掉泪。我经常引导他们向周围熟悉的哥哥姐姐们学习,给他们讲述舞蹈家的生平和体育健将的感人事迹,让他们从小就认识到吃苦是为了什么。并且告诉他们“苦尽甘来”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拼搏,汗水、泪水都不会白流,总有一天会换来鲜花和掌声。

舞蹈队的每堂课,都时刻张扬着竞赛意识和挑战的风气,不允许消极懒惰和漫不经心,需要每个孩子的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通过训练,孩子们忍受着痛,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当辛勤劳动获得荣誉的时候,孩子们笑得那样甜、那样开心,真正加强集体主义意识。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优美动人的幼儿舞蹈能调动孩子们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通过高度的指向和集中感受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例如我在教授舞蹈《劳动最光荣》时,富有感染力的童真、烂漫的歌声及生动活泼的舞蹈示范动作,吸引着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渴望,高度注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情感的流露。他们一边观察、记忆着动作的规律和特点,一边在老师的启发下产生着联想,并反复地投入到亲身实践中。他们在脑海中记忆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舞蹈情感的变化,并使之融入自身的舞蹈表演中。幼儿舞蹈训练能使幼儿的反应能力(包括脑、体两个方面)、协调能力、旋转能力、感受能力等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培植,促进幼儿思维的活跃和应变能力的提高。而当他们立于舞台上,迎着耀眼的舞台灯光,面对台下众多企盼的目光时,自然能于有意无意间表现出良好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赢得台下热烈的掌声。

(三)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要求孩子不仅仅是通过受动、顺应来学习规则,更多的是在游戏中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创造。对于幼儿来说,快乐、优美的舞蹈同样是游戏。如果幼儿舞蹈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盲目追求难度,就不会和孩子们产生共鸣。我们把幼儿实实在在地放在了首位,教师设计动作、台型,首先考虑的是符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不能被幼儿所接受、认可,这样,舞蹈才能博得幼儿的喜爱。

幼儿有着奇特、美丽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变的情绪,甚至成人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教师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能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能对幼儿增强表象力及创造力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舞蹈艺术的特有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活动为中心,通过潜移默化来塑造美的心灵,教会幼儿来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激发和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向往人生的优良品德。这也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并且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既适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可对他们的无规律行为进行规范,让孩子们在千百次的共同起舞、队形变化中,懂得文明礼貌,懂得配合与尊重;在对舞蹈知识的日积月累中,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使身心均在舞蹈艺术中得到滋养、净化和升华。

幼儿受年龄特点影响,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都处于不十分成熟的状态,对事物的兴趣和认识,有明显的直观性、表面性和具象性。所以,我们要从幼儿的生活中去寻觅,从幼儿的心态出发,用那些有趣的、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和新奇的表现活动来吸引他们,即所谓的“求童心、唤童趣”。我们威海当年曾荣获“全国第一卫生城”的光荣称号,那一年,我编排了舞蹈《花满小城》,以美丽的家乡——海滨小城威海为背景,以孩子们在舞台上舞动手绢花为主题。当舞台上所有的花儿顷刻间一齐怒放,阵阵雷鸣般的掌声鼓励着小主人翁的心灵。孩子们在成功地表演了节目的同时,又接受了爱家乡、美化家乡,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像舞蹈《洗手绢》、《勤劳的小蜜蜂》所表现的爱劳动,《公共汽车上》表现的尊老爱幼,《一分钱》所展示的拾金不昧等都很容易引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幼儿舞蹈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四、舞蹈艺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舞蹈由于本身的艺术蕴涵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直接明了的形体语言和动作节奏的韵律,因而具有诗意的构思、美的艺术造型,活泼可爱的形象、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这些显然是最易于幼儿认识、接受的艺术形式,是带给幼儿真、善、美熏陶的最佳形式和载体,自然而然地成为潜移默化培养儿童审美情趣的因素。幼儿舞蹈通过韵律节奏等,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种融内涵外延于一体的理想的美育形式。它通过无声胜有声的美陶冶着孩子们的道德情操,美化着孩子们的思想感情,让孩子们从中感知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总之,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它的广泛传播,不仅对幼儿教育事业,而且对舞蹈事业的未来,都将起到难以估价的积极作用。 -

整理

参考文献:

[1]李晶。少儿舞蹈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少儿舞蹈艺术论文集,2000.7:195-198.

体育舞蹈论文 篇五

一、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问题

1.学生认知

受教者对体育舞蹈的认知意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受教者对于这一科目的认识及参与动机等,代表了受教者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2]。对课程认知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受教者的学习态度,较高的认识度能够使课程教授更有目的性,同时能够避免受教者选课及学习行为的盲目发生。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体育舞蹈仍旧属于新兴科目,对此课程理解程度浅,甚至有理解偏差现象。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部分受教者并不能很好地接受男女配合的学习方式,腼腆、畏难等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制约了高校体育舞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场地器材等硬件教学设施

体育舞蹈作为新兴的高雅体育运动对硬件设施要求偏高,体育舞蹈教学要求有宽阔的活动场地,滑动的舞蹈动作要求有光滑的地面,对基本功的练习要求有镜子及扶把,配乐要求有音箱设备,如若配有投影仪器则能为受教者练习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规范动作和优美舞姿提供帮助,利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舞蹈的艺术感染力。而如若场地、器材等硬件教学设施不足,则将严重影响体育舞蹈的教学效果。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偏重将资金投向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导致了体育舞蹈教学由于场地、器材不足等硬件设施问题而无法发挥应有的教学成效。

3.教学内容

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由体育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求而来,包括了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实践技能等内容,具有广泛、科学和系统性[3]。整体而言,尽管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其发展时间依旧较短。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促进着体育舞蹈的丰富和更新,而现实状况表明,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育教学内容存在选择偏差及定位不合理等状况。举例而言,据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缺乏理论知识内容,且课时偏短,使得学生对于有关体育舞蹈分类、特点、作用及有关竞赛方式、规则等都未能有充分明确的把握,而偏短的课时也使学生未能充分掌握实践技术动作。概括而言,当下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外在表现,忽视了终身性培养作用的发挥。

二、相关对策及分析

1.重视教师队伍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校学生人数有了大幅度增加,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满足受教者学习需求开展了体育舞蹈课程。然而受条件限制,大多数高校选择采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课程教师未能获得专项学习训练的机会。因此,地方文体部门及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举办培训班,将新的专业知识和有关技能传授给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不同高校之间通过联合组织进行体育舞蹈友谊比赛的形式相互学习沟通。高校领导也应加强对体育舞蹈教师培训的重视,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大对已有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

2.规范安排教学内容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为高校体育舞蹈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挑战,高校体育舞蹈需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实现不断更新,在确保科学性的同时加强系统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技术内容比重比例偏大,因此,高校应根据受教者实际情况对技术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安排。在受教者基础、能力差别较大的情况下着重培养其风格、气质,在受教者有一定基础之后逐渐提升内容难度,循序渐进。同时适当加大对理论知识的教授,使课程内容整体更为系统规范并不乏延展性。

3.提升体育舞蹈的教学地位

相对体育舞蹈而言,其他传统类型的体育项目在大学校内教育获重视程度更高,传统类型体育项目的相关比赛更多,也为学校提供了更多扩大影响力和获得荣誉的机会。正是出于这一原因,高校领导对传统体育项目给予了较多关注和投入,高校师生自然对传统、旧有体育项目参与意识更加浓厚。作为新类型体育项目,在校内及校际之间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舞蹈竞赛,并适当加强对这一新类型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逐渐吸引高校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能够从侧面激发受教者对于体育舞蹈的参与兴趣,增强其体育舞蹈的学习意向,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创造其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优势地位。

4.利用校内场地设施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愈高,对其进行的教学评估标准也就愈加严格,其中包含了受教者体育锻炼场地评估检测,这一举措推动加强了高校对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包括田径场、体育馆等在内的大批体育硬件设施得到新建或完善。体育舞蹈的教育应充分利用现有校内硬件体育设施进行教学,并利用其积极开展有关舞蹈交流活动。通过健身、交友的双重作用,从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实现对高校学生的锻炼,扩大体育舞蹈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使其能够真正在广大受教群体中普及开来。

5.进行合理有效的考核及评价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考核及评价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对受教者的技术动作进行考核与评分。为避免片面和刻板,对高校体育舞蹈受教者的考核与评价应建立在个体实际素质的基础上,并结合其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态度、表现综合评定。例如,在接受体育舞蹈教育之前身体协调力、表现力较差的学生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获得了多方面的鲜明进步,而教师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应持有积极鼓励态度,淡化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色彩,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结束语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获得了极大进步,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体育舞蹈教师所掌握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依旧不够完善;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认识浅薄且可能存在偏差;科目教学内容规范性不足,需要进一步增强其科学、逻辑和系统性;体育舞蹈的硬件教学设施尚不完备,上述类似问题亟须得到重视和逐步解决。高校体育舞蹈的繁荣发展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决定其必须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因此,高校需要采取培训、交流等多种有效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根据教学大纲及本校学生实际状况制定安排有关教学内容,创造良好的硬件教学条件,积极开展校内、校际间的体育舞蹈交流活动,逐渐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利用多种科学、高效措施保证高效体育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是高等教育创新进步的应有之义。

作者:李文作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第二篇

体育舞蹈不仅具有舞蹈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具有娱乐、社交、健身功能,因此自开课以来一直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同时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待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舞蹈的技术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后,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使其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一、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体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体育教学在现代高校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体育舞蹈课程凭借其独特的健身价值、美学价值而备受大学生的欢迎,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可以在交际的同时培养默契感,从而更好地配合完成舞蹈动作。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纳入体育舞蹈课程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范围。

(二)有助于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长时间以来很容易产生压抑、害怕、失落等负面情绪,若没有及时疏导,则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而在体育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音乐,缓解心理压力。若学生感到抑郁,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欢快的舞曲音乐,比如恰恰、桑巴等,这样有利于刺激人的神经中枢,提高人的兴奋性。若学生处于一种焦虑、亢奋的状态,则可以选择一些优雅曲风的音乐练习,比如伦巴音乐,这样可以安抚亢奋、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

(三)有利于学生发现美、传播美、创造美、欣赏美

体育舞蹈的动作可以为观赏者带来很多美的享受。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及训练后,学生不单单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这种美,也可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精心编排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进而创造更多展现美的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这种美传播给他人,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体育舞蹈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的体育舞蹈基础有很大差异,音乐功底上的差异也很大。但体育舞蹈在动作协调性、音乐节奏感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与学习基础牢固的同学进行切磋交流,更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当前高校体育舞蹈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广度以及深度上的侧重点都有很大差异,并没有达到统一、规范的要求。有的高校选用的是旧版本教材,加之在体育舞蹈教学设施上并不完善,所以无法完全适应新兴体育项目的实际需求。而且,目前很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仍然采用的是过于老套的教学组织形式:首先讲解专业理论知识,然后向学生亲身示范,最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单一、呆板,缺乏创新性、灵活性,很多学生会感觉体育舞蹈学习枯燥、乏味,不久便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低下。

(三)教学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手段比较单一

考核评价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评价学生体育舞蹈成绩的过程中,常常是将卷面理论成绩、平时出勤、现场表现等作为评价因素,而将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指标。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舞蹈评价标准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创造力表现以及学习进步情况等,使很多天生乐感较差、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喜悦感以及成就感,自然会逐渐失去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

(四)缺乏良好的体育舞蹈氛围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舞蹈氛围是当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中最为缺乏的,学生学习体育舞蹈主要是在课堂上,很少会有相关的团体或者机构会在课余时间主动组织、开展关于体育舞蹈的相关活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体育舞蹈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并不能及时得到巩固。而且缺乏体育舞蹈氛围,会使很多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地了解、认识体育舞蹈的实质,仍然只能从普通交际舞的层面上认识、学习体育舞蹈。

三、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体育舞蹈基础训练

针对大学生体育舞蹈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体育舞蹈基础训练,尤其是对那些音乐基本功较差的学生,应该注意加强指导,从基本舞步、形体训练、音乐欣赏等体艺基础开始练习,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基础体育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悉心指导、纠正学生的基本动作,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

(二)加强理论课教学

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加强理论课教学,向学生讲述体育舞蹈的起源,回顾国内外一些经典的体育舞蹈大赛,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舞蹈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及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在体育舞蹈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系统化教学,不仅应该注重体育舞蹈理论课教学,而且还要注重和本学科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理论知识,如服装设计、体育文化、大学音乐、美学鉴赏等等,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加入芭蕾形体训练课内容

进行体育舞蹈训练主要是为了将人体美充分展示出来,因为虽然旋转姿势、组合动作、单一动作等对于人身体的伸展性、柔韧性要求都很高,但这些舒展的优美动作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只有具有一定的形体基础才可以达到体育舞蹈的实际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表现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芭蕾形体训练的相关内容,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肢体协调能力。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学生欣赏体育舞蹈短片的过程中,教师在旁边加以适当的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欣赏、认识体育舞蹈的基本艺术特点,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舞蹈舞步。如果舞步比较复杂,可以将多媒体播放速度适当减慢,以慢镜头使学生尽可能抓住舞步的每一个要点,明确每一步分解动作。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基本上刚开始都是简单模仿,到后面时应该分段进行巩固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利用摄像机全程拍摄下来后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就可以使学生对比分析自己做的动作和正确技术动作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快速找出自己出错的地方,最后由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纠正,这样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五)创新教学方法

1.讲解法及示范法

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先采用示范法,然后再采用讲解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科学。教师首次进行准确示范后,学生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动作印象,会初步认识体育舞蹈的角度、音乐节奏、风格特点以及转体速度等等,然后此时再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吸收这些实践性的动作,进一步从感性方面了解体育舞蹈风格,特别是针对舞蹈节奏、转体、衔接技巧等环节。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尽量直观形象、简练清晰,示范时应该注意不同侧面的侧重点。

2.领带法

向学生展示体育舞蹈动作以及套路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做体育舞蹈的动作,这对于体育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带领学生进行动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配合讲解一些动作细节以及复杂动作,指导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要领,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体育舞蹈动作概念,然后再让学生不断练习,熟练掌握动作技巧。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分解法、完整法、启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六)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考核一般包括术科考试以及理论考试两部分,其中术科考试的占比比较大,而且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考试,这样并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应该丰富体育舞蹈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可以每个月组织一次考试,将几个月考试的平均值作为学生的学期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学生平时也会注意学习,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最后的考试中也可以将平时的水平正常地发挥出来。此外,可以采用论文答辩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论述对于体育舞蹈有什么认识以及学习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操。

体育舞蹈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该深入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水平。

作者:陈利峰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第三篇

体育舞蹈热辣活泼,是集健与美于一身的国际性舞蹈[1],深受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在体育选项课中开设了体育舞蹈科目。但由于体育舞蹈舞种多、舞技复杂,高校一学期的体育课实际大都不足30学时,选课学生的舞蹈基础又参差不齐,混班上课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往往一学期下来,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连慢三慢四的基本舞步都跳不好,觉得国标舞太难;而部分有点舞蹈基础的学生又觉得跳这种入门舞没意思,想学恰恰、牛仔。学生的课堂运动量也不大,在体育课上未能得到充分的运动锻炼,体育课成绩“优、良”者仅占15%左右。结果到了下一学期,两种学生都不再选修体育舞蹈了,而且连续几届学生都出现这种情况。分层教学法是在根据学生实际基础进行不同难度的针对性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2]。该方法在高校篮排足网球及健美操等体育科目中的应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3-7],但还未发现有在体育舞蹈课中的应用,因此笔者在体育舞蹈选项课上进行了分层教学实验,大幅提升了教学效果。

1研究方法与思路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应用了文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1.2研究对象

选取东莞理工学院2009级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72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混班教学法上课;2010级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78人作为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法授课。实验周期为一学期24学时,授课教师均为同一人,学生的舞蹈基础也没有显著差别。

1.3实验内容和步骤

在同一班级按学生基础进行分组教学学习不同的舞种,其实也是一种分层教学方式,但是这样一来就要在一块场地上放两种舞曲,相互影响,同时一个教师也很难分身进行两个小组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因此,体育舞蹈的分层教学应该采用按学生基础分班分时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体育舞蹈几组动作套路的测试,根据舞蹈基础把2010级的78名实验组学生分成两个教学班级:A班为中小学接触过国标舞和学过民族舞、现代舞等其它舞种,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28人;B班为零舞蹈基础的学生50人。A班学伦巴和恰恰,各12学时;B班学慢四布鲁斯和北京平四两个相近舞种,也各12学时。2009级的72名对照组学生不依据舞蹈基础随机分成2个教学班,先学习16学时的布鲁斯,再学习8学时伦巴。

1.4实验评定参数

选择期末成绩和课堂平均生理负荷强度(用心率指标表示)作为实验评定参数。体育课期末成绩的优良率可以体现学生对所学体育舞蹈基本动作、技术和套路掌握的熟练程度;课堂平均生理负荷强度可以体现学生体育课课堂运动量的大小,课堂运动量偏小的体育课不能让学生得到较充分的运动锻炼。把心率作为评价生理负荷强度的指标已被体育界的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和认可[8-10]。学生课堂平均心率通过Polar博能FT1心率表测量,采样频率1次/min,在实验课的前、中、后期各选2次课测量,最后计算出实验组、对照组男女生课堂心率的平均值。因此用参与分层教学法的2010级A、B两个班实验对象的期末成绩与课堂平均运动心率两个指标与2009级体育舞蹈混班教学的对照组学生进行比较,可以较全面评定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舞蹈课中应用的教学效果。

2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对照组期末成绩与课堂平均生理负荷强度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到实验组期末成绩的优良率和课堂平均心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

2.1对照组混班教学情况

对照组学生由于没有根据舞蹈基础分班,先学16学时的慢四布鲁斯,虽然有利于零舞蹈基础的学生进行体育舞蹈的入门学习,但对于有点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就显得简单、沉闷、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学习体育舞蹈的激情。后8学时学习伦巴时,虽然少数略有舞蹈基础的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大多数零舞蹈基础的学生慢四还没练熟,伦巴节奏跟不上,动作不协调,与跳得好的同学相比,备受打击,很多没基础的学生在一旁站着不好意思再跳,课堂气氛不活跃。如果24学时教布鲁斯和北京平四,有点舞蹈基础的学生又不愿意总学这两种相近的舞种。由于所学舞种节奏较慢,课堂上学生几乎就没怎么动起来,学生课堂平均心率仅100次/min出头,课堂运动量明显偏小,学生在体育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运动锻炼。期末不足两成的优良成绩也都是有点舞蹈基础的学生拿走,超过八成学生的成绩都是“中”与“及格”,师生都很受伤。而且到第二学期对照组学生只有不足两成继续选修此课,因选课学生不足于开班,这部分学生最后也只能选修其它体育科目。

2.2实验组分层分班教学情况

实验组学生根据不同的舞蹈基础分成A、B两个班,进行教学内容难易不同的分班分时模式的分层教学,每个教学班学生的舞蹈基础相当,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比较一致,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A班舞蹈基础好,学舞速度快,24学时学两种风格的舞种,课堂上不能偷懒怠慢;B班零舞蹈基础的学生24学时学会两个相近舞种,课堂上丝毫不能松懈,进步很大。实验组两个班学生的课堂平均运动心率与对照组相比都有大幅提高。A班学习伦巴和恰恰,节奏较快、动作幅度较大,一堂课下来平均运动心率达到120次/min左右,特别是女生达到了123次/min,有氧锻炼效果明显。这说明只要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选择相应的舞种进行教学,体育舞蹈是很适合高校学生的运动项目。B班学习布鲁斯和北京平四,虽然节奏较慢,学生基础较差,但他们水平相当,谁也不笑话谁,课堂上随着音乐一直在练习,课堂运动量也明显超过对照组,课堂平均运动心率接近120次/min。教学前期由于套路不熟,课堂心率只在110次/min左右;教学后期也达到120次/min,与对照组相比也有大幅提高,平均提高15%左右,学生得到了较好的课堂运动锻炼。各组男生的课堂平均心率普遍略低于女生,原因是男生的安静心率本身就略低于女生,同时其舞技和熟练度不足、舞蹈动作不到位,导致课堂运动量不太够。由于实验组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内容和上课时间不同,一个班上课时鼓励另一个班的学生自愿前来观摩和学习,大部分学生实际每周上了2次4学时的体育舞蹈课,一学期学会了四个舞种。最后几周课实际成了全员参与的国标舞会,分层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舞热情,实验组学生为兴趣学习,练舞时间是对照组学生的2倍左右,得到了较多的课堂体育锻炼。而对照组虽然也分两个班上课,但所学内容一样,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实验组学生还组建了体育舞蹈协会,经常举办周末舞会,舞蹈技艺得到较快发展。实验组全体学生期末成绩的优良率也增加到60%,A班超过了85%。而且实验组学生在第二学期超过80%继续选修体育舞蹈课,又开了两个体育舞蹈选项班学习新的舞种,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继续学习与提高。

3结语

体育舞蹈论文范文 篇六

[关键词]体育舞蹈 高校 校园体育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其丰富多彩、健康活跃的形式充实了师生的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锻炼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现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活动能力。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校园内广大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产生了质和量的巨大变化,也对体育在校园中的开展提出了更新的标准和要求。伴随着全民健身的浪潮,社会上出现了普及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处于改革大潮中的大学校园,其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应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向多元化的方向进行探索。体育舞蹈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启动项目”,它将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增添新的内容和注入新的活力。

1.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著名学者卢元镇将体育文化界定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师生员工在校园的体育实践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根据要素不同,校园体育文化可分成意识、行为和物质三类文化,文章讨论了它们的特点、相互关系,阐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熏陶、健身怡情两大功能,并提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高校体育意识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三大类。

2.体育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体育舞蹈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世界地域、民族风情、文化素质的不同,各舞种起源于西方不同国家的民间舞。但同其它各种艺术形式一样,都是不断地从劳动人民的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在流传过程中,舞姿、舞步逐渐得到发展、丰富和提高,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交谊舞。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现代交谊舞与拉美当地豪放、洒脱的黑人文化相碰撞从而产生了拉丁舞。直到上世纪20年代,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流行于各国知名的舞步和舞姿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规范化,才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新规范的两大类舞蹈:摩登舞和拉丁舞,即是当今风靡全球的体育舞蹈。30年代,交谊舞开始传入我国的上海、沈阳、天津、广州等城市。在期间,交际舞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体育舞蹈活动逐渐开展起来。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体育舞蹈精英相继来华表演和授课,致使我国体育舞蹈蔚然成风。1991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成立。1987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标志着体育舞蹈从此进入奥林匹克的大家庭。2000年悉尼奥运会闭幕式上进行了体育舞蹈的表演,为体育舞蹈的开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在近三十年时间里,体育舞蹈发展迅速,已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需要体育舞蹈。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校体育这个空间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体育形为等),是通过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所形成并保存的所有内容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也是一种体现学生意志的客观精神,是对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并用这种精神去表达人的个性和情感,使人们不自觉地受到某种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教育,树立起荣誉感、责任感和价值观,从而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学术活动作为支撑骨架,又需要有活泼的体育活动作为丰满的血肉。这样,整个校园体育文化运作起来才会既生动活泼又健康向上。青年学生富有青春的活力和想象力,朝气蓬勃,他们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营造一个活跃、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其养成锻炼习惯。终身受益,而昔日的体育活动项目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具有新时代、新内容、新气息的体育活动形式。而体育舞蹈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坐的一种高雅活动,这正迎合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文化的需求。在体育舞蹈的活动中,能使学生忘掉学习和生活的烦恼,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身娱乐、社会交往的目的。

4.体育舞蹈对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4.1 丰富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体育舞蹈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显示出其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中的重要位置,成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舞蹈丰富的内容和精神改变了健身运动多年来千孔一面的传统模式。由于体育舞蹈舞种较多,风格各异,练习者可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舞蹈作为活动内容充实到自我锻炼中去,不仅可以激发自身的锻炼热情,又可以改变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活跃气氛。学生们在欢快、轻松的乐曲中翩翩起舞,这和谐的气氛也有效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了友谊和情感的交流,丰富和充实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展示了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和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4.2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舞蹈的摩登舞套路动作中,讲究升降与摆荡,倾斜与反身:拉丁舞要求腰、胯前后左右的摆动。这些动作都很好的活动了髋、膝、踝等关节,而且大大增加了常使人们忽视的腹腔运动,塑造了大学生日臻完美的体形。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心率在110次/min以下,机体血压、血液成份、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显著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次/min时,每搏输出量开始接近和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min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心率增加至160~170次/min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在各舞种活动中,华尔兹平均心率为l42.8次/main,探戈舞平均心率为142.6次/min,恰恰舞平均心率为145 2次/min,牛仔舞平均心率为172.8次/min,所以说体育舞蹈有明显的健身效果。

4.3 满足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席勒说:“谁要是受到美的魔力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的局限。”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学生的客观需求。大学生对追求健美的体格、优美端庄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

非常重视。而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是随着乐曲的节奏变化,通过身体各关节、各肌肉群的协调活动,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舞步与姿态,并通过身体的各种形体动作与表情变化,表达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使舞者活动于美的海洋中。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通过群体的位置配合、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同时,对提高大学生的精神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体育舞蹈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5.1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有明确的目标。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的教育思想,围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个中心,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5.2 纳入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课是对学牛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许多体育院校和一些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已把体育舞蹈列入选修课内容,并深受大学生喜爱。但在普通高校的公共课中开设此课并不普及。高校是青年人集中的地方,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鉴别、接受能力也比较强。而且高校有开展这项运动的良好条件。高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素质的体育教师以及较好的物质条件保证,例如场馆、音响设备等等。体育舞蹈既有运动性又有艺术性,显示出其在校同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位置。

5.3 组建业余训练队。高校可以在业余时间组建体育舞蹈训练队,面向全体学生,吸收爱好该项活动的大学生参加。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育舞蹈练习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出一批该项运动的骨干,对学校体育舞蹈活动的普及起到指导和画龙点睛的推动作用,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5.4 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可以利用黑板报、橱窗的宣传栏和海报对体育舞蹈的一般知识和发展现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宣传、展览,加深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经常性地举办多种多样的体育舞蹈活动,如表演、比赛、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等,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参与体育舞蹈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校园体育文化。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体育舞蹈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4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