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设计理论论文(7篇)

发布时间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设计理论论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设计专业论文 篇一

1.调研的主题

第一,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状况;第二,行业人才结构及需求;第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第四,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调研方案

第一,人力资源部门、人才网调研;第二,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调研(苏州时代广告公司、江苏友邦广告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典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宿迁中等专业学校、泗洪中等专业学校、太仓中等专业学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等)。

3.调研对象

第一,行政事务部工作人员;第二,技术人员和工人;第三,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第四,学校专业教师;第五,部分毕业生。

4.调研方法和时间

调研方法包括:资料查询、实地考察、现场交流、电话调研,调研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

二、调研内容与分析

近年来,平面设计专业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展,对新型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上升,人才需求从原来的出版物设计、广告设计等传统类型,转变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多种类型的平面设计类型,人才需求的内涵、类型、数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1.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

根据江苏省各市人才市场以及智联招聘网等专业招聘机构的数据调查,笔者分析出人才的需求情况。数据分析显示,平面设计岗位在媒体、出版、影视、文化、艺术等行业中数量排名靠前,江苏省2014年平面设计及相关创意人才需求共计约3.28万人,其中硕士0.08万人,本科0.7万人,高职2.1万人,中职0.4万人。目前,江苏省职业学校(高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年招生规模还不到4000人,人才需求的缺口比较大。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情况

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通过调研得知,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企业的基本认可,但是对专业制作流程的熟悉程度较低,导致不少学生刚进企业时不太适应,难以较流畅地与不同生产环节的人员进行工作衔接;毕业生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较为欠缺,这也导致学生的发展后劲不足。此外,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较低,跳槽率比较高。

3.毕业生对学校的意见反馈

毕业生反馈信息表明,其在工作中的软件使用方面比较熟练,但是设计理念比较陈旧,需要在企业里接受短期培训;毕业生希望学校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结合,特别是实训内容最好做真实案例,让其在学校就能提前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毕业生对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沟通能力比较满意,但认为设计理念、专业设计能力方面需要提升。

三、结论

通过调研与分析,总体上可以看出江苏省平面设计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中、低端人才,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基本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专业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平面设计专业属性

在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的任命上,必须考虑相关人员的企业从业经历、职业能力;在招生上,严格把关,宁缺毋滥,选拔有志于从事设计专业的学生;重视平面设计专业建设,赋予专业办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无论在师资配备还是设备采购上,都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开展工作。

2.基于职业岗位,调整课程体系

一些职业学校开设平面设计专业较为随意,前期缺乏对行业的调研,对平面设计行业不够了解,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较为盲目,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职业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职业学校应该转变观念,基于职业岗位调研,结合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生产流程开发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内容灵活嵌入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校内实训课程与企业项目的结合。

3.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互通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文化课的教学目标,结合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开发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选择文化课的教学方法,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构建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课程模式。如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广告策划可以和语文课进行结合,语文课嵌入广告语、策划文案撰写等内容,这使得语文教学具有针对性,能够服务于专业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学有所用。

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专业改革

调研数据表明,目前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是不争的事实。学校要开展校企合作,搭建实训、项目制作平台,共建、共享资源,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流程、体验企业文化、完成课程实训的需要;企业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引进项目,让教师参与项目制作,提高其实践能力,也可以利用此平台培训员工;师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完成横向的课题研发、实习、创业以及技能比赛等活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将企业的实践性工作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四、结语

设计专业论文 篇二

经过多年的实践,相比传统的英语本科专业毕业学术论文写作,目前的实践性研究所倡导的行动研究,为电大英语专业学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问题提出阶段,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地发现一个可控或可操作的教学现象的能力,同时掌握了如何在经过观察、反思、参与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提炼问题的能力。行动研究重视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参照作用,研究的问题或称之为选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过程注重初始调查。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而在行动研究中,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具体体现在项目研究的第一阶段中,选题的提出是研究者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自己提出来的,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就一个教学现象进行有感而发的叙述或者辩论。这个选题一定是困扰教学实践者的一个难题,并且在实践者可解决能力之内,具有可控制性和合理性。在问题归因阶段,学生们学会了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重视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作用,并且使用实证的调查为最终的依据,以期找到导致问题或现象的原因,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或指明方向,学生们运用到的学习策略有观察、实验、探究、分析、综合能力等。要求学生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ana-lyticmethod)、苏格拉底式对话法(Socraticdia-logue)、原因分析法(causeanalysis)、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观察法(observation)和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学生在做问卷调查过程当中,充分使用行动研究策略,实践环节指导教师要始终坚持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至少使用三种以上的方法,其中必须使用问卷调查法,每位学生至少要做两个问卷调查表,其中一个是在研究进入第三阶段前要求学生调查出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另一份则是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调查出学生对于教学改革的反馈。在做两个问卷调查时,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地走进他们的学生当中、教学任务当中和教室当中,针对他们在上一个阶段中所选定的课题,设计出问题以及若干个可能是问题答案的选项,那么,如何设计出切中问题要害的题干和尽可能覆盖面广的答案选项就成为行动研究的主要任务。比较成功的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理论,以及学生自身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观察积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设计答案选项时,真实地倾听学生的困惑是什么,还建议学生真实地去走访他们的同行,横向地去了解这些问题的潜在原因。在方案设计及实施阶段,即教学改革措施建立在调查归因的基础上,并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行动中,整个实践活动注重收集日常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和作为教学实践者的教师的反响和变化,日常资料的收集包括课堂实录、课堂笔记和学生日记。在课堂教学方案设计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们借助行动研究实现了为行动而研究的目的,完成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实践工作,做到了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构建。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透过实践行动来改善教学情境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且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其与之相随的连带问题的产生和应对策略。通过实际地去实施他们自己所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亲身体验改革进程、观察改革中学生的变化以及记录改革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实践者们获得了第一手的教学数据、直接感受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愉悦、主动地践行了教学设计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并且最终感受到了行动研究带给他们的经验和启示。在评估反思及报告撰写阶段,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互动与交流环境、问题与解决环境、发现与反思环境、评估与提升环境中对自身所做的研究工作给予评价和反思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实证基础上对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反思。实践活动进行到第五阶段时,要求学生对前面四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做一个总结和反思。有一种公认的说法是,行动研究即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境所做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实践证明,借助行动研究,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面临复杂多变的教学现象,他们依靠教育实践中创造性研究和实践,有意识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主动去思考和解决教学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感知力,培养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行动研究在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教学设计中的实施效果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学会转变角色,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反思型学习等学习策略。学生们通过做教学设计,了解了行动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充分地实践了自己在电大学习期间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英语教学法的相关内容,真实地体验到了如何做基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对于学生的教学职业生涯产生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并且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科研和个人发展都具有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们给于教学设计中的行动研究更多正面的评价。对6个分校连续5届157名毕业生进行的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毕业作业或设计,将行动研究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设计这一模式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肯定。问卷调查表数据显示63%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我学会了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89%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记录教学过程”;79%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从同行和学生中寻求思路以解决困难”;91%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做问卷调查表”;74%的学生认为“我学会了根据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活动”;88%的学生认为“我开始对教学研究感兴趣了”。

三、总结与反思

(一)存在问题

尽管行动研究增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决策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1.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不熟悉,容易和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写作混为一谈。2.有的学生选题太大,无法在规定时间和有限条件下完成;有的学生选题脱离课堂教学实际;还有些学生选题过分相似等等。3.部分学生未能就提出的问题做仔细分析和文献综述,因此也就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4.很多同学对于项目实施阶段的跟踪监控不够,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对于项目研究的反思不够深入、全面。

(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不了解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问题,首先要求省校和分校教师直接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合作院校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主持人培训,并取得论文答辩主持人资格,然后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同时,要求各办学单位严格按照《论文项目设计》一书的要求,让学生开展教学设计。无论文答辩主持人资格的学校,必须将《论文项目设计》当作一门课程开设,并不得少于24课时。2.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指导教师要为每位学生制定面对面指导的时间表,确保学生浏览教材,并且清楚自己在项目研究中到底要做什么、每个阶段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整个项目研究如何考核等。3.在认真学习相关教学文件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课堂教学实践选题,指导教师要把好关,确保选题能在规定时限和有限条件下完成,同时避免重复和相似选题。4.指导教师要加强对项目研究过程的指导、咨询、监控和评价,以避免走形式,敷衍了事。

设计专业论文 篇三

毕业设计是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复合材料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对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的一次有效锻炼,同时其也是毕业生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对所学基础课程知识、专业课程知识和各种综合能力接受全面检验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估和巡视诊断工作中,毕业设计更是检查评估的重点。

2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学校方面

①毕业设计时间短,与就业实习时间有冲突。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按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共八周时间。但这段时间也正是毕业生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的时间。很多学生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后,便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出去顶岗实习,例如12级专业就有20名左右学生与菲舍尔航空部件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提前进厂顶岗实习。学生不在学校,这给毕业设计指导带来了很多的阻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和学生进行联系,无法进行面对面指导与交流,论文指导效果非常不好。有些学生离校后更换手机号码,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造成教师根本无法联系上指导学生,更不要谈就论文进行定期指导了。

②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条件不足。毕业设计的选题大致为复合材料成型与胶接两个方向,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复合材料的成型和胶接的实验实训条件,但由于场地小,设备缺乏,无法满足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大多是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工艺设计,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不仅学生完成困难,而且没有具体的工艺实训过程操作,内容空洞。

2.2教师方面

①师资匮乏,教师指导压力大。指导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指导压力大,无法保证对每位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毕业生忙于就业和实习,对于毕业设计不上心,加之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专业论文撰写的能力不强,所以老师指导起来更是压力倍增。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同时还要完成相对较多的教学任务,往往会精力分散,指导学生又多,导致指导效果不佳。

②选题理论化,部分与生产实践脱节。虽然专业教师均具备硕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高,但多半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不能及时准确把握企业动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很多老师多半采取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或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立项科研课题,而未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选题理论化,与生产实际脱节。

2.3学生方面

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在毕业设计期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和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资料搜集任务,也不能参加老师定期的指导会议。对于后期的论文修改,也不能及时认真修改,很多学生都是随意修改下,就交上来,态度不认真。还有部分同学很难联系上,对于毕业设计任务置之不理。

②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差。撰写毕业设计首先应搜集相关专业资料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整理,随后才能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但很多学生搜集网络资料的能力非常差,大多数学生只会使用简单常用的搜索引擎,对于相关论文数据库的使用和信息检索非常陌生。同时,学生资料整理能力也有限,只会将查到的资料东拼西凑、无序堆积,缺乏逻辑性和前后的连贯性。

③毕业设计撰写能力差。毕业设计的撰写指导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给出资料搜集任务和对论文的修改意见,论文主体是由学生完成。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能力较差,在撰写毕业设计茫然一片,不知道如何编排结构,如何进行分层分析,逻辑推理。只是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拼凑,论文内容逻辑混乱,前后层次不明,不连贯,读起来一头雾水。有部分学生内容与题目基本没关系,论文格式更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3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3.1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毕业设计任务提前到第四个学期的期末,在学生参加暑期顶岗实习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和任务预分配工作。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实习的相关工作拟定毕业设计课题范围,在相关专业岗位认真将其工艺流程、参数等进行详细记录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岗位工艺的相关科技文献查询任务,开学以书面报告形式上交给指导教师。这样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完成积累了素材,完成毕业设计也会顺手很多。

3.2重视毕业设计选题,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在理论深度上降低要求,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学生可在顶岗生产实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课题。由于学生所选课题紧贴工作岗位,有些甚至可能是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认真思考和亲手操作过,对于其中的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过程非常熟悉,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参与性较强,毕业设计质量会大幅提高。比如2010级部分暑期在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实习的同学,选择缠绕和模压等与其工作相关的成型工艺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其毕业设计就完成的非常不错。

3.3专兼职指导教师合作,团队指导毕业设计

面对师资力量匮乏,有经验、有资历的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的资源,采取激励制度,扩宽教师聘请的渠道,鼓励和吸引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这些技术人员与我们的专职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既缓解了指导教师短缺的矛盾,又弥补了校内指导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另外,部分提前就业实习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所在就业实习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在做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就在身边,可随时指导,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避免老师与学生沟通障碍的问题,大大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效率和毕业设计质量。

3.4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

学校和系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应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抽查,体现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教研室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各组检查情况上报教研室。定期召开会议对各组指导情况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下一阶段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另外还可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互评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总评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情况给教师评分,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压力,给教师增强了责任心。与此同时,要严把答辩关,对于审查教师和评阅教师共同认定合格的论文才能进行答辩,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现场答辩,答辩过程中,论文的质量和现场表现均要纳入到答辩成绩中。

3.5毕业设计考核评价过程化

将学生平时参加组内讨论会情况、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情况、论文进度汇报工作情况、论文质量、答辩表现情况均纳入毕业设计考核中,并根据相应的项目给出合理的分数。毕业设计的考评最大限度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水平,也使毕业设计考核工作更加合理和公平化。

4结语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和手段,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综合检验。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合理选题、加强监管、认真考评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的质量就能得到提高,我们学生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现代设计论文 篇四

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需要培养全社会的生态意识观。将生态意识贯穿到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消费观等方面,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的基础。最近在央视,由姚明、成龙、赵文卓宣传的保护动物主题的公益广告的口号是:“请记住,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说明了人作为消费者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如果人们具有了生态意识,用动物真皮做的皮草、用鲨鱼的鱼鳍做的鱼翅汤就没有市场,珍稀物种失去经济价值后自然就不会被捕猎和杀害。对于设计也是如此,在商品经济体制中,人的种种并非理智的消费需求、人不可满足的贪婪心理、爱面子的虚荣心、攀比心以及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商品过度设计、商品市场过剩、奢侈品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这必然产生资源浪费。将生态意识贯彻到生活中,人们不仅仅是具有了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材料问题、寿命问题、回收问题的意识,更重要的是生态意识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心理,使得人们改变对物质要求“最多、最新、最好、最体面”的奢侈消费观念,呈现出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不求最好,只求正好”的适度、理性消费思想,反映人类理性精神,对消费活动自然地做出相应的限制,不但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给现代设计朝着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道路上前进奠定基础。因此,只有全社会、全人类都具备了生态意识,才能保证在现代设计中贯穿生态观得以实施、理解和发展。

二、在设计中贯穿生态观

设计师作为生活产品的缔造者,应该有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不应站在满足经济效益和人类中心主义角度,一味迁就和迎合非理性的奢侈消费、过度消费,而是需要具有全局观念,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的产品,既满足人的当前需求,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我们以手机的电池、充电器为例,如果各大厂商能协调好手机电池和充电器的型号,让更多的手机尽可能地通用电池与充电器,就会更加节约我们的资源。因此,设计师作为创造者,更应具有生态意识,在设计中引导人们理性消费,推动其他职业人群的生态意识形成。因此,设计师应该如何将生态意识作用到设计中呢?在设计中贯穿生态观,首先,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思维和观念上具有生态观。以坚持产品必须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中心原则,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基本点。其次,体现在产品设计开发的每个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如,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否复杂,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是否繁多;产品的生产工艺如何,生产技术是否环保,会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产品的材料如何,是否节约,能不能使用无危害环境的材料和易回收利用的材料;产品的结构如何,是否能实现零部件的通用或再次利用;产品的整个使用过程中是否对人和自然有危害性;产品的寿命如何等问题。再次,体现在产品设计的风格上。如,在产品材质上采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体现产品的自然风格;产品造型的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矫饰,减少工艺过程;产品的多功能性,一件产品可以满足多种功能需求;产品的短、小、轻、薄等,除此之外,设计师应该就产品的形态方面多思考,以人性化、趣味性的产品去打动消费者,使得产品更具有文化价值,从而避免产品过早被淘汰的可能。在设计中贯穿生态观在我们现代设计中已经得到重视,产生了绿色设计思潮。“对于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3R’—Reduce(减少)、Recycle(可循环)、Reuse(可再利用)”。①在绿色设计中,简洁和简约得到推崇,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就是代表,他所设计的作品既简洁单纯又典雅大方,充分演绎了“少就是多”的精彩。在信息化的今天,现代设计的生态观还体现在产品的非物质设计方面。如,提高产品的后期服务,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应该将生态观贯穿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及设计系统,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生态观下现代设计,是一种观念、方法和价值取向,是以坚持产品必须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中心原则,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基本点,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现代设计不但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更能深刻地体现为人类长远生存服务的本质,是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理性与成熟的标志。

设计概论论文 篇五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概论教学实践现状分析为基础,结合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围绕艺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材规范,重点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优化、提升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概论课程教学的实施,应贯彻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目前的艺术史论课程教学多沿用美术专业的内容和方法,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实际上只有少数专业学习理论的人士能读懂这些理论,高职学设计的学生本身文化基础不高,对这些理论敬而远之;而作为大多数设计师不会去钻研抽象的理论,但他们能很快能感觉到思潮的变化,并在设计中无意识地流露出这些理论的影响。因此以专业理论教学的方式去教高职设计专业的学生显然是行不通。如果我们的教学舍去烦杂的推理,结合设计实例来阐释理论,就能体会到理论对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明确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艺术史论课程的特殊性及其与纯艺术专业(绘画,雕塑等)史论课程的区别、与本科的理论课程的差别,根据就业需要,逐渐修正教学目标。

《设计概论》是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教材,为适应的教学计划,在章节的安排上共三大部分,基础理论、设计史和设计行业职业教育。在设计理论的部分。首先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明白设计不是形式和功能的简单叠加,设计是一种语言,在能够有效的使用这种语言之前,首先是理解、聆听和思考。设计史做关于设计类型或设计风格的历史背景介绍,结合图例讲解具体知识点,然后展示他们是如何运用在当今的设计中。行业职业教育希望能够使我们的同学认真思考自身所学专业和毕业后从事职业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我来这儿学习什么?我应该怎样学?为什么我要这样学习?我所学习的专业和我以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怎样的联系?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认真规划,有选择性的重点学习自己心仪的未来职业、岗位需要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应该掌握的技能,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技术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将来准备什么?我应该怎样提升自己?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一位优秀的职业设计师。树立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在预期的人生轨迹上奋力追梦,一步步达到的理想目标。同时介绍以历史上杰出设计师个人创意的行为,使同学们思索设计师的成功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设计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可以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是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通过实践教学,强化了理论学习的内容。实践学习的内容要和理论教学同步,切易于实施,课堂上,单一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可以就每一个课的知识点,进行课题上的项目实训,例如:1、采用合作学习方式2-4人小组,阅读以下文字,思考艺术设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工作内容,以组的形式讨论应该如何学习艺术设计学,并发言。四人小组要根据问题来进行阅读材料的分工,遇到教材没有直接显示的问题时,要进行积极的相互探讨,最后写出小结。

2、“我的设计定义”,由教师下发设计定义参考,讲解“头脑风暴法” ,应用这种方法,在纸张上写出自己对艺术设计定义的看法,由一个同学传到下一个同学手中,依次写下自己对艺术设计的理解。

课后,学生一般有大量的时间,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实践内容,与教学相结合,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

1、在两周内,考察学校周围的户外广告设计,用相机拍下你认为好的和不好的,并分析他们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教师在课堂上选派几位代表上讲台表述。

2、去离你家最近的商场或超市逛逛,选定一种商品,看看同类产品有几种不同品牌在货架上,?有名牌吗?最吸引你的是哪个品牌?没有名气的你会买吗?如果不会,为什么?3、列举十种女性化妆品品牌,指明品牌所属企业名称。每个品牌的消费群体是哪些人?这些人有什么消费特征?4、列举十种运动服饰品牌,分析国产品牌与洋品牌各自的优、劣势。你周围的同学一般会选择那些品牌,他们选择的理由是什么?5、在你看来,艺术与设计有什么样的关系,你准备怎样对待绘画基础课?

一位从事设计的教育专家说:“现在很多半路出家从事设计事业成功的设计大师,说明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设计潜力,但是那些苦读数年始终徘徊不得其门而入的例子,说明没有找到打开设计之门的钥匙。这个钥匙就是设计之道,道即方法,道即技能,得道与失道仅在观念之差,观念的形成在于悟性,悟性的培育在于观察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对于高职艺术学生来说,设计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重点。高职学生在进行设计理论的学习时,要特别注重实际的设计实训。只有在设计过程中,面对实实在在的设计,面对特定的项目,面对特定的服务对象去一步步实践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最终推断出一个有依据的设计结果,才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地掌握。设计理论的学习也不仅仅是课堂的学习,一门课的课堂学时是很少的,要是学生仅仅是在课堂学习的话,那肯定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对设计的学习应该主动出击,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全过程中,只有花时间、花精力才能产生知识的积累,才能完成课程的要求。

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语说过:“优秀的教育最特别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是在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希望通过本书,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现代设计论文 篇六

李西斯基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插图和海报的设计中,就经常采用照片拼贴的手法,不仅将各个元素非常巧妙地连接起来,同时也具有和谐的画面构成感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瞬间吸引观者的眼球。美国设计师保罗•兰德,也常用照片拼贴的手法,将一整体图形拆分打乱,组合成既理性,又不乏象征性的生动图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曾说过:“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拼贴手法对于整体和部分的诠释,将不同来源、不同质地的要素重新构建成一种新的统一体,它既是陌生的却又是熟悉的。原研哉在松屋银座的招贴设计上将拼贴突破了平面的维度,招贴上除文字以外的其他图形部分都绣在毛毡布质的纸上,另外在招贴边缘处缝上拉链,两张招贴之间用拉链连接。招贴上刺绣和拉链的拼贴,超越了传统视觉与触觉的关系,为现代平面设计的进一步拓展指引了方向。

二、服装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观念。服装设计中的拼贴是把相同或不同的材质进行剪切,再利用不同材质的颜色、质地、手感、风格的变化进行重新组合。拼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让人们有了更广泛的选择,激发着设计师的想象力。波普艺术家沃霍尔曾将拼贴的艺术手段与观念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他将纸、塑胶和人造皮等不同的材质进行拼贴,采用大胆艳丽的色彩,并在衣服上用丝网印制艳丽的花纹。这对当时的服装设计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对之后的服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拼贴成为服装设计中大量使用的手法。服装设计受面料的图案、颜色、质地、手感等多方面的限制,合适的材质是设计成功的关键。拼贴作为装饰手段将丝绸、棉麻、蕾丝等不同面料相互拼贴;扣子、拉链、铆钉、罗纹等不同辅料的重复拼贴;面料和辅料交错拼贴。新颖的组合方式给人不同的感受,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三、室内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创作语言,在室内设计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法。室内空间通过拼贴所造成的不同元素的并置形成戏剧效果,赋予新的意义和形态。在盖里的圣•莫尼卡自用住宅的扩建中,他采用解剖式的拼贴手法,在新旧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未完成”的艺术效果。其扩建的部分像一个包围着旧建筑的贝壳,与旧有的主体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扩建部分采用了铁丝网、金属板、木材等廉价的材料,并呈现出了一种堆砌式的效果。同艺术创作一样,这一作品的建造不是完全由图纸来控制,而是通过建造的过程决定了其最终的形态。这种拼贴式的创作,在很多旧建筑的改造中也经常运用,一些旧的工业厂房被改造成创意产业基地,艺术家们在厂房内通过室内设计以建立工作室,这种设计大多保留原本的清水砖墙、外露的素水泥,新建部分通过不同材料和构造突出时代特点。选用或传统,或现代,或地域风情,或民族特色的室内家具和装饰,形成一种新与旧的相互拼贴以及过去与现在的并置效果。

四、景观设计中的拼贴

拼贴是一种文化形式。柯林•罗在《城市拼贴》中谈到:城市是拼贴形成的,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由不同时代的东西一层一层叠加形成,类似一幅拼贴画。这种“拼贴”不仅是一种设计手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融合。北京奥林匹克主赛场“鸟巢”的方案中,瑞典设计师组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在提取了中国的十二生肖为元素,用硬质铺装和植物塑造出生动而富有现代感的12个动物的造型作为赛场周边广场景观设计的主题,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起来。

五、结语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拼贴作为一种技法、观念、语言与文化形式,被绘画艺术、装置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电影艺术以及平面设计、服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等众多艺术、设计领域借鉴和采用。当今世界,人们的视觉经验和视觉感受越来越丰富,单一的表现形式有时很难满足人们的视觉和情感需求,因此多种媒介和多种表现手法的结合成了必然,拼贴从开始的一种有形手法转变成一种无形语言,到今天成为我们观察及感受的基本原则,它愈发成为现代设计的一种趋势,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

设计理论论文 篇七

关键词:B-Slim理论;有效教学;教学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必须获得“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形成都取决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就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中,教学效率也依据教学活动任务的完成质量。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学校的生源状况和师资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设备和语言环境、班级大小的差异非常大,教学效果当然不可能一样。所以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和课改的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能看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一个接一个,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积极参与。这样的教学设计背后出现的问题是:重能力,轻双基;重输出,轻输入;重表演,轻内涵;重功能,轻结构;重流利,轻精准;重归纳,轻演绎等。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仍然是教师们深感困惑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巧妙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灵活的知识呈现能使新知识更加具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的活动能促使学生习得语言相关知识。但是,这些看似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有时未必具有良好的教学实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欲从在国外亲自体验的B-Slim(成功语言指导模式)理论中论述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B--SLIM教学理论

笔者有幸在2006年到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省理工学院学习B—Slim理论。有幸聆听了B—Slim理论的创始人Blash博士对其理论的诠释。而且笔者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教师的授课也是B—Slim理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笔者认识到:B—Slim理论能反映出教师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教学,在顺序渐进、多样化教学活动中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获得成功。同时,这理论也为教师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和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模式。通过这个模式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这个特定空间中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但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并没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足够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效率不高仍是广大英语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也有种情况是教师课前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上课缺乏目标意识,随意性大,造成教学时间的隐性浪费。

笔者所指的设计不同于过去的教学计划。过去的教学计划大部分是以教师的直观感觉和主观经验为基础,缺乏目标意识,所关注的是教师的主讲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现在的设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并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智力优势,从而习得语言,这就要求教师除具备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外,还要求具备系统的英语学科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及教材内容的设计,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设计并运用恰当的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加强先进理论的学习、探索教法、大胆创新,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目标,并通过评价反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

对于有效教学,巴班斯基曾经提出最优化教学的四个重点:一是用最优化的观点选择教学方案;二是衡量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三是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可能性;四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充分考虑学习环境、学生水平与需求、班级人数等。所设计的教学过程清晰、内容难易适度、教学步骤衔接自然、时间安排合理,调控教学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减少学生的情感焦虑、保证学生的参与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我国英语课程标准清楚地提出教学设计的标准及一般原则:教学设计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帮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和语言能力,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设计的原则是:任务必须有清晰的目的和可行性,应具有意义和接近真实生活,应包括获取、处理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学生应该使用英语做事情,当任务完成时应有具体的结果。

有效性教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及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思考以下问题,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习哪些语言知识?提高哪些技能?

2.开展哪些教学活动?目的是什么?怎样体现整体参与性的原则?怎样体现单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3.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怎样组织活动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4.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5.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因材施教”“课堂有效率”,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方面:

1.教学目标全面。这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和多维目标。

2.教学情境激励。这是指通过创设各种问题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鼓励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3.教学结构有序。这是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

4.教学活动民主与合作、主体与互动。这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关怀和帮助。

5.教学反馈及时。这是指教学前和教学后的反馈,前的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后的反馈可以及时检测效果,判断教和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

依据B—Slim理论,教师课堂活动设计应包括:教学时间、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是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和归纳思维等。适合学生实际的和贴近学生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具体手段,是培养创造力的途径。活动和能力是相互作用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提高,使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给学生的参与和思维扩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笔者认为教学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设计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自然,设计的活动应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进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科学地选用教学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当今的新教材确实能让人耳目一新。教材的版面设计、插图、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教学内容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这些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是根本。用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勤钻研,勤反思是教师进步的源泉。通过对老观念的再创造和乐于接受和尝试教学新理念的态度,加上自身的不断探究教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最大的教学效率,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多学习、多留意、多思考、多尝试,教师的“输入”到位,就会让英语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就能自由地“输出”,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中国的英语教学也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设计理论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4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