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管理心理学论文(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管理心理学论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管理心理学 篇一

关键词:质量;心理学;工艺;管理

工艺是科研生产的重要环节,工艺过程包含了“人、机、料、法、环、测”六个主要的组成要素。在这几个组成要素中,“人”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核心要素地位特别突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在工艺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在工艺工作中深入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产品质量,这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人”区别于其它工艺过程要素的本质特点就是具有独立的思维特性,其行为会受到心理因素的直接影响。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研究工艺过程中各要素对“人”心理的作用机制,对于工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工艺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蓬勃发展的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企业中人际关系方面的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是管理中更纯粹的人的因素问题[1]。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可以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工艺生产的组织系统高效运行。又如“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目的的引导和驱动的[2],所以要花力气重点解决人的行为激励问题,总结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效的目的。

1工艺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

现在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细化,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在工艺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日益明显。应用心理学方法在工艺质量管理过程中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以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性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首先,工艺生产过程是人来完成的,工艺生产过程要靠人来实现质量目标。即使是整个企业的管理,最重要的仍然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必然成为工艺质量管理的研究对象。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技术范畴之外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会成为核心话题。日渐复杂的环境也要求团队有快速适应能力、较强可塑性及对不确定因素的承受力[3]。这些因素使得心理学成为工艺质量管理的刚性需求。再次,人是质量管理的主体,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以人为中心,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工艺质量管理过程中着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将有助于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人的心理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促使质量管理取得最佳的成绩。每个人的思维、情绪、习性及外在表现千差万别,正是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所以,需要通过建立工艺师与操作者“此时此地”的联系,在彼此的联系中产生互动,工艺师通过分析在互动中呈现出来的操作者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把握工艺指导的时机和方法,以期收到更好、更直接的指导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操作者对于某种色彩的喜好来分析他的潜在性格特点,可以通过操作者的外在表现推断他是否有需要及时更正的癖好、习性。进而给出我们一些积极的建议,让操作者可以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时始终保持平和、阳光的心态。

2工艺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2.1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块手表,在他心里会有一个确定的时间。但如果一个人有两块或者更多的手表,而且这些手表显示的时间并不相同,那么他将不知道哪块手表的时间更准确而出现思维混乱,进而变得无所适从。不同手表的时间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而手表效应的深层含义就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为准则或者目标信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很快就会陷入混乱[4]。(1)案例车间的操作者在安装某产品的过程中发现,工艺文件中对于产品的防护漆固化列出了常温固化和加热固化两种方法。现有的环境条件和设备条件可以保障操作者按照工艺文件规定要求完成两种途径的固化过程。但操作者面对这两种选择产生了犹豫,是选择常温固化还是加热固化?思虑再三,还是请来工艺师最终确定采用加热固化方式完成产品防护漆固化。(2)分析车间的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犹豫正是手表效应在作祟。在执行工艺规定时,操作者的态度是谨慎的,“按照工艺规定执行肯定没错”,对执行文件也怀有很大的依赖性。当面对选择时,会主动放弃判断。(3)措施在制定具体产品工艺时,明确工艺方法的适用环境,同时对应一种情境给出唯一的工艺操作方法,避免操作者做选择题。

2.2旁观者效应

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某项任务,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要求多个个体共同去完成某项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变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时就会退缩。这被称为“旁观者效应”[4]。旁观者效应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1)案例在编制某产品的工艺文件时,设计师要求A工艺师在工艺文件中增加某元器件的安装注意事项。同时B工艺师负责的其它产品也安装了该元器件,设计师认为A工艺师会转达B工艺师这项要求,所以没有通知B工艺师。A工艺师认为B工艺师会去询问设计师,所以没有转达B工艺师这项要求。结果A工艺师在该产品的文件中落实了这项要求,但B工艺师没有落实这项要求。文件校对时发现了文件差异,B工艺师落实了这项要求。(2)分析A工艺师、设计师都存在着思维惯性,没有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的状态,认为“责任”是别人的事。(3)措施针对“旁观者”的心态,改进工作方法,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同时通过监督环节,督促责任落实到位、不放空枪,落实到制度中。所有的设计要求都按程序明确固化,通知到人。工艺人员进行“A、B角配伍”对工艺文件质量进行校对、复核,保证工艺文件编制质量。工艺师定期举行交流活动,把工作中解决问题的经验、操作的技巧、产品的共性特点等进行分享。工艺副总一直及时向工艺师推广工作经验。工艺文件各级审签环节严格把关,人人分工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通过占比进行科学地细化、具体化。同时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评,履责后要在绩效考评时述责,倒逼责任人紧绷“责任弦”,不能有丝毫懈怠。

2.3马蝇效应

林肯年少时曾经和他的兄弟在农场里犁地,林肯吆喝着马,他的兄弟负责扶犁。可是那匹马很懒,走得慢腾腾的。可是过了一会儿,马开始走的飞快,林肯非常奇怪,等走到地头他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林肯顺手将马蝇打落了。看到这一幕,林肯的兄弟抱怨道:“你怎么能将马蝇打掉呢?刚才就是因为那个家伙,马才跑起来的!”没有马蝇叮咬,马走得慢腾腾的,有马蝇叮咬,马就跑得飞快。因为有压力,所以才有动力,这就是马蝇效应[5]。在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找到压力源,运用好压力源,才能切实提高工作效率。(1)案例生产现场的操作者曾经害怕见到工艺师,因为工艺师会发现并指出操作者生产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细节,操作者因此可能会受到处罚或者感到难堪。工艺师也曾经觉得“只要工艺文件编制完成,指导生产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生产现场去得少,缺乏同操作者的有效沟通。(2)分析操作者和工艺师都有自己的“痛点”,并尽力回避自己的“痛点”。如何对症下药,改变讳疾忌医的心理?这需要管理者找到激励源,把握激励源,实现操作者与工艺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3)措施组织工艺师深入生产一线,实行工艺师生产现场轮值制度。零距离指导生产、零距离发现问题、零距离解决问题,取得明显效果。在生产现场工艺师同操作者有效沟通,工艺师可以审视工艺文件的可操作效果,操作者可以直接咨询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好的建议也可直接便利地传达给工艺师。在工艺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引入“事业心和责任感”、“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等考核项目,使得考核制度更符合对员工的管理需求,让工艺师自觉进步,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3工艺质量管理的人文机制

团队的素质能力、富于激励的奖惩制度、强大的质量文化构成了相互作用、联系紧密的工艺质量管理人文机制。心理学在工艺质量管理人文机制中起到了活化作用。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意志力,提升自控能力。团队成员在工艺工作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同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都可以运用心理学的技巧;在运用奖惩制度时,不仅仅把奖惩制度看作是管理的手段,更要让员工在心理上作为一种激励来接受;在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通过分析人的心理表现,制订相应的质量文化内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推进质量文化的宣贯更易让人接受。

4结语

心理学方法在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空间广阔,是细化工艺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认真梳理工艺师与组织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积极营造工艺师与操作者的良性互动,就会顺利地破解工艺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心理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工艺质量管理,也可以推广到整个质量管理工作中。

作者:张宴程 崔宏敏 张广学 王万生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程正方。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孙科炎,李婧。行为心理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帕特里克•阿玛尔。管理心理学[M].奥蓝格,石京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二

认知管理心理学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通过影响公众对事物、组织或个人的看法,达到改变其行为方式,最终使公众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决策。整个认知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不仅是复杂的智能策划过程,而且是主体形象形成发展的过程。这一概念的提出扩展了公共关系学的外延,也丰富了企业管理的内涵。

一、认知管理心理学特点

认知管理心理学是内部与外部认知管理心理学的整合,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组织通过运用具体运认知管理心理学策略来获得人们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它的特点有: 一是目的性,采取具体的公关活动,影响人们的认知,最终获得对组织的认可。二是主动性。认知管理心理学人员与客户是合作伙伴关系,在客户策划企业目标,战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帮助客户设计切实可行的目标。三是长期性,社会认知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过程,包含认知主体,认知对象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认知的形成与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样要改变人们对某事物认知也是如此。四是艺术性,认知管理心理学没有一种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这需要认知管理心理学者拥有很高的管理技巧,认知管理心理学主体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主体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五是动态性,从事物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公众的认知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正是由于认知的这种动态性,使得企业有必要通过认知管理心理学的手段来引导公众的认知,达到使公众及员工改变行为方式,最终作出对组织有利的决策。

二、认知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认知管理心理学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随着世界经济信息化、一体化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有必要通过认知管理心理学来管理、传播形象。通过与竞争对手以及大众诚恳地交流沟通,使企业得到竞争对手的信任,公众的理解和尊重,最终帮助组织实现战略目标。

(二)认知管理心理学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

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无形资产价值首先是建立在公众对企业形象、产品形象认可、接受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正确认识和重视无形资产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部分。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常常是依赖公众对企业形象及产品认知的基础之上。认知管理心理学使企业和公眾在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与知识共享,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目的。

(三)认知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效率,起到指导、协调、激励、控制的作用

在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组织内部环境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种种变化使得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与决策中需要依赖更多的信息才能完成,对管理者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沟通中,认知管理心理学有助于向员工指明企业面临的现状、问题以及战略目标,使其了解企业的困难和改革的必要性,降低在企业改革过程将会面临的阻力;同时有助于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激励员工、增强凝聚力,提高管理效能。

三、影响认知管理心理学的因素

(一)认知动机因素对认知管理心理学的影响

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个体倾向于使自身的态度与行为保持协调一致,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心理紧张感,因此个体会努力去解除这种紧张感,两个途径:改变自身态度或改变外在行为。认知管理心理学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影响公众对组织的看法,达到改变其行为方式,最终使公众作出有利于组织的决策。

(二)自我认知因素对认知管理心理学的影响

当个体面对组织时,个人的力量往往太过渺小,对于组织所能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渐渐使人们对组织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力感会使服务态度和质量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继续劣变。因此在认知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对客户以及内部员工的意见予以及时、积极地反馈,耐心的解释;当人们接受这些反馈信息之后,就会改变其对企业原有的认知,产生积极地情绪。

四、企业实施认知管理心理学需要注意的原则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认知管理心理学策略和机制

对客户或员工的认知管理心理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在管理中应重视认知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一套完整的认知管理心理学机制,运用认知管理心理学的策略处理各方关系,树立、保护企业形象,同时做到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引导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不忽视小群体、快速反应、透明传播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在进行认知管理心理学过程中不能仅关注传统的公关对象,同时也要对容易被忽视的小群体的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他们可能利用互联网“草根”力量给企业带来始料未及的压力。

(三)更新传播方式、积极沟通

企业应该注重审视自己认知管理心理学战略,及时修改或添加新的内容,使企业的认知管理心理学达到与时俱进。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重视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利用好信息化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开通新的沟通渠道,例如论坛、微信、微博等传播渠道,建立并维护好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反馈渠道,重视互动媒体的动向。

(四)苦练内功、随时自检、防患于未然

危机暗藏在企业运营链的方方面面,面对危机,企业更应该做的是练好内功,随时自检,及时清除化解那些隐藏在内部的问题。企业危机管理专家林景新提到最好的危机管理策略就是诊出隐患之根,化于萌芽之中,良医治未病比巧手化重疾更重要。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三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一、独立学院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具有其独特性,一般都是有专职与兼职教师组成的。其中包括了本校的专职教师、母体学校选派的在职教师、外聘的企事业单位有实践经验的部分人员和在读的硕士或博士生。专职教师大部分是聘任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以及少数紧缺专业本科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普通高校退休返聘教师。兼职教师大部分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培训,部分还存在临时观念,责任不明确,往往都是上课来,下课走,难以完成教学的完整过程,尤其是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等环节,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人事关系,学校难以做到全面管理。就目前来看,专职教师在独立学院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兼职教师数量偏多,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教师是学科建设、决定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的主力军,没有自己的具有足够力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以及办学特色就难以实现。因此,建设一支符合独立学院自身长远发展的、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队伍对独立学院的教学以及发展都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独立学院中专职教师方面存在不足

根据教育部8号文件和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方案的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数量应按照1:18配备,一般应具备不少于100人的、聘期一学年以上的、相对稳定的专任专职教师队伍,专任专职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位的比例应占30%以上。首先,独立学院发展初期专职教师数量偏少,多数依靠兼职教师。学校教学工作以兼职(母体大学安排和外聘)教师为主体,学校自有的专职教师很少,而且专职教师大多承担一些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这样不仅难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连续性、一致性,也不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其次,专职教师结构不合理。办学初期,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难以招聘到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所以主要是退休返聘教师和应届毕业生为主。在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上不尽合理。专职教师队伍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状态。返聘教师年龄偏大,思想保守,缺乏朝气及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届毕业生,从校门进入校门,直接开始授课,教学方法、经验、科研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教师实践能力差,也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形成特色学科。独立学院要想长期发展,最终目标是要从母体大学分离出来,从相对独立走向完全独立,所以培养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至关重要。

三、专职教师的管理对策

独立学院要提高教学质量,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专职教师队伍,应从招聘引入、薪酬与发展、培训、考核等以下几个方面对专职教师进行全面管理。

1.招聘。

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的问题,教师队伍结构尚不能完全适应学院发展的需要。发展初期独立学院基本上是根据当年的教学情况以及来年的教学需求来确定当年的需求教师的专业和人数,没有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需求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关系的基础上,有序引进教师。根据自身的定位、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行长期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引进人才。补充专职教师数量的同时不断优化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和能力结构。人力资源部门应与教务处以及各教学单位共同配合,对现有的专职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情况进行统计,明确将来的发展需求,找出两方面的差距,从而制定近、中、长期的招聘计划。学校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的用人机制,还应不断提升独立学院的影响力。可以在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定、户口、继续教育等相关政策方面作调整以利于吸引人才,使应聘者能够明白应聘成功后学校可以为其搭建成长平台,帮助明确发展目标、发展优势,实现自身价值。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挖掘本校的长处,宣传优势,不断提升独立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认可度,使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口碑等。

2.培养和培训。

只有教师不断进步,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能只注重教师的使用而不重培养,独立学院不应仅成为教师临时授课的场所,更应成为教师获取成长动力与机会的地方。稳定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要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从制度上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要求、加压力,并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和保证,创造有利环境让青年教师不断地快速成长。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提高,另外还需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应多途径、多方法地鼓励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不断积累。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集中对青年教师进行入职前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多听课,学习借鉴他人上课的方式风格;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加强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实行“导师制”,让老教师、名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提高理论知识及学历;组织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业务实践,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研究所、开办经济实体等;开展产、学、研结合,为教师提供社会实践和科研的平台,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通过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建设本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依据学校特色,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科带头人,选拔骨干教师,保证各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薪酬与发展。

要提高独立学院的教学效果,就要让教师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专职教师的激励工作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做好对专职教师的激励工作就要努力提高专职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教师的薪酬待遇是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体现。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对独立学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置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增加教师的物质鼓励,在经济上对他们的工作予以肯定,有利于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进入教师行业,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壮大专职教师队伍规模。也可促进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满意程度。在薪酬分配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实行绩效工资制,坚持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原则,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实行倾斜分配政策,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独立学院可利用职称来挑选优秀的教师,也可对绝大多数教师施加压力,使他们不断进取。因为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完善,职称评定上竞争压力也比较大,这也是独立学院独特优势所在。所以,独立学院可以在这方面为专职教师创造条件,不断鼓励专职教师完善自我,早日满足评定条件,同时也能尽快改善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通过提拔、进修、深造等方式将有管理潜能的骨干教师提升到相应管理岗位加以锻炼,能够充分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独立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促进专职教师的自我发展,有助于改善绩效,根据绩效考核决定教师是否应该晋升加薪,决定人员合理安置及调动。独立学院评估制度应具有独特性,不能仅克隆母体学校的考核体系,应根据办学目标及特色来重新设计,明确考核范围、考核标准、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公开等评估体系。尤其是考核指标设计要符合独立学院特色,指标尽量量化,确保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不仅强调教学与科研,还应该包括教师知识更新和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和科研考核中,对于不同学科和不同年龄的教师,采用不同的考核尺度和办法。组织专门人员通过定期、不定期等方式检查专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师教风等。完善考核程序,考核结果出来以后,学院应及时将信息全面反馈给教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根据考核结果以及后续改善情况,对教师实行滚动管理,对于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师,在聘任期满后继续聘任;而对于教学效果不好、责任心差且指出问题后不思进取、不改善的教师则不再续聘。通过绩效考核,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导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也能发现和合理的使用人才,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保证独立学院的教师的质量。

提升专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是增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独立学院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专职教师的招聘、培养培训、薪酬与发展、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有所创新,既要符合独立学院特点,又要充分调动专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四

摘要:心理管理学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为管理工作开辟了一条创新道路,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管理心理学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现代化管理;实践探索

引言:管理心理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管理工作实践中逐渐产生的一门学科。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心理学也在逐步的深化,它通过自身基本的原理和独特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述

管理心理学,主要就是通过心理学理论体系将某个企业组织中的人当作是其研究的对象,充分掌握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变化规律,进而实现对企业组织中的人的有效管理的重要目的。当前,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企业组织中的领导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在管理决策、管理活动、文化传播以及沟通和交流等方面的行为理论;另一方面,主要是根据企业组织中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通过教育培训、选拔人才、奖惩机制等措施,使其在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二、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管理心理学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发展需要以人为支撑,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原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增强对人的关爱,让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从而提升员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者不仅要加强企业的集中管理工作,同时又要将管理权限进行适当的分散,将管理权限发放到各级员工,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例如,某企业领导制定相关的部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考察和评比,对于表现良好、管理秩序效果明显的部门给予一定的聚餐奖励,让企业各个部分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自主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各个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

(二)管理心理学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效率

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员工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深入挖掘企业员工的心里变化规律,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为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例如,某企业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对企业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在会议上广泛听取各部门员工的意见,让他们合作制定出某个项目的具体规划,对于表现良好的部门进行奖励,激发其他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心理学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领导根据管理心理学理论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对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首先,对企业领导的决策心理进行正确的把握。正确的决策可以推动企业发展不断进步,而错误的决策会将企业发展带向下坡路,所以,正确掌握决策的心理,提升企业领导的决策水平和能力,是增强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充分分析指导工作中的各种心理因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3].

(四)管理心理学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保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所以,企业领导应该充分掌握员工的各种心理因素,努力协调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建立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团体组织,加强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奋斗。在企业的日常发展中,企业员工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面对这一问题企业领导应该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企业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良性的竞争,防止发生不公平的竞争现象,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例如,某企业定期进行员工旅游、员工聚餐等活动,增强企业各部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放松的环境中增进企业员工之间的感情;通过这种小聚餐举行一系列的竞赛活动,逐渐引导员工进行有序的参与,潜移默化的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竞争思想,从而在工作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结论:企业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管理心理学,充分掌握企业员工的各种心理变化规律,处理好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管理,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轶良。 管理心理学与现代化管理[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41-43.

[2]毕然。 现代化管理与心理学[J]. 社会科学战线,20xx,01:151-155.

[3]党如庚。 管理心理学与现代化管理[J]. 工厂管理,20xx,06:15-16.

管理心理学 篇五

一、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

首先,班主任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教学者,一个特殊的群体,一定要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并且随时保持健康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班主任自身的生理健康,对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思考交往的意义,体会班级生活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制度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每日都要自我总结和整理,对自身诚信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模式相配合,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力量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定期和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多和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坚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保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懂得潜移默化的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和成长,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二、丰富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内容,提高心理学的效率性

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遵循有效管理模式,调配一些可控因素,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从而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中,积极地面对生活。在进行管理和监督方面,班主任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看到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给予引导和教学,配合当代先进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问题比较突出的方面,利用心理学不断总结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教育政策。例如,班级日常的卫生工作,每日都要进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在这项工作中,传统的班级管理制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较差。而有的班主任就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一些可控因素和管理策略,给学生“加官晋爵”,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如窗户长——负责每天擦窗户,劳动委员——负责班级的一系列卫生管理,门长——每天擦门,讲台长——每天整理讲台等,同样是搞卫生,但是换了一种思路,引起学生的生活意识,自由学习,快乐成长,班级管理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多了一个称号,学生在活动中能自然而然的感受德育的重要性,或许会变被动为主动,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值日也有了荣誉感。

三、完善班主任的综合管理模式,保证心理学的质量性

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应该包括班级具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有积极的引导因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工作内容。班主任要不断的完善日常的综合管理模式,保证心理学的质量性,才能有效激发活力的竞争机制,让班级有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教师充分运用积极的激励手段,提升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责任感、生活意识、义务感、班级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自觉配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勇于挑战当前就业竞争困难,发展自己。作为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千方百计打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加强全体与局部、社会与自我、多元和统一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心理学坚持人性本善的人性观,班主任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愿望,都能积极的应对生活,都有积极地力量。班主任要适当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形成规范性思想,同学之间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得到帮助的过程中自我感悟和反思,体会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自觉的融入到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向着更高、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管理心理学 篇六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学生管理;高校教育

1管理心理学概述

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心理学和教育相辅相成,心理学中很多原理和理论知识对于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以科学、合理地管理心理学作为指导,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管理心理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门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管理心理学是根据我国教育管理实践进行整合,循序渐进成为适合我国高校管理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管理工作的缺陷与不足,推动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新时期教育心理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顺应了我国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2高校学生易存在的心理因素

2.1学生自身因素。2.1.1个人自信不足。大学集合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学生,大学生之间由于各种因素存在很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中,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差异最为突出,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对大学生的自信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处于良好的发展时代,但是很多大学生还存在自信不足,对于未来没有期盼也没有憧憬,导致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比较散漫,没有学习动力,失去大学生应该有的青春朝气。所以浑浑噩噩的学习和生活在中国大学中比较显著。2.1.2心理抗压能力不足。从社会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抑郁躁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现象很多,很多大学生由于从单纯的初中、高中再晋升到大学,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大学之前受到家庭保护,但是大学生活中要独自面临生活和社会压力,心里抗压能力明显比较薄弱,在这种抗压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大学生活或学习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无法面对或处理。2.1.3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但是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吃喝用外卖,交流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已经越来越少了。这种生活习惯导致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导致大学生抑郁、孤独、狂躁。长久以往,导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不愿意面对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在遇到沟通困难时,合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2.2学生之外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以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导致,比如社会、家庭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比如,大学生家庭环境和条件较差,父母关系较差,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差,会导致大学生消沉、焦虑等心理问题,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迷茫状态,无法引导自我的不良心理,所以长久以往也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同时,由于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代,这一时代的大学生对物质追求较为严重,所以在社会的影响下大学生世界观等产生扭曲,比如攀比心理、炫富心理等,如果无法得到满足,大学生也会产生消沉、不自信等不良心理。长久以往,这会使得大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大学生自卑、压力增大,影响身心健康。

3管理心理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3.1以管理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由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阶段的差异,需要结合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才能够对有特殊心理的学生加以管理。以管理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为学生制定一整套的管理措施,不仅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而且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加强对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引进,基于高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和管理需求,引进大量具有专业水平的心理辅导团队,为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然后,培育一支符合中国大学生心理特色的、有利于辅导大学生心理的心理辅导团队,尤其是要加强心理辅导团队与学生的沟通。最后,改革中国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目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大学时光增加丰富的课余生活内容,但是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很多大学生在课余期间无法获得真正放松心身的环境,所以需要为大学生更多地营造出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2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问题,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随着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地增加。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大学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主要场所。大学应该为大学生三观培养负主要责任,因此高校为了树立正确的大学生价值观,应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建友好平等的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和平等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高效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实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针对各个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和成长差异,尤其是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制定符合大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的方案,为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疑惑;其次,大学要给予大学生认同和鼓励,使得大学生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大学应该组织一定的社会活动,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3.3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在相关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和培养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理想,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对于那些价值观和人生观出现扭曲的学生,教师应该实施个性化的辅导,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辅助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对外界的适应性。

4结语

基于管理心理学的认识,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探讨,通过学生自身因素和学生之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管理心理学的特点,提出管理心理学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心理特色的关注需求,以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符合时展的三观,围绕素质教育,从学生自身着手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心理学运用于高校管理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适应学校生活,而且能帮助高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需求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用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效率,采取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管理方式,为国家培养一批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郝萌。管理心理学原理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运用探讨[J].东西南北,2020(05):83.

[2]周琳。心理学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9):214-216.

[3]邬加白。从管理著名效应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9(10):171-172.

[4]董梦婕。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知识文库,2018(19):221.

[5]郭玉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应用体会[J].长江丛刊,2018(14):265.

[6]贺玉娇。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99-100.

[7]江玲,王乐崇,李涵思,蔡伟玉。家校共建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微信设计调查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3):68-70.

管理心理学 篇七

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到位、相关教材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欠缺等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其应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

现如今,教育教学新观念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是集学科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展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固有的老旧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内容贯穿于其中,并强调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与人的思想内涵有关的教育内容,心理学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外化为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在学生的行动、技术等各个方面。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却无法使其有效的发挥。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切实应用到管理中来,构建符合新时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坚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师资建设,加强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完善的师资力量作保证。因此,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找到其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思想完善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能力。

二、结束语

管理心理学 篇八

一、从人的需要出发,做好新形势下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一个领导者,抑或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现在起应设法了解员工们的需要,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员工是带着自己的需要走进公司或企业的,只有了解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或达到一定的目标。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行为的动机是未得到满足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是最基本最强烈的)、安全需要(要有安全感、自由的欲望)、社交需要(友谊、爱、归属感)、尊重需要(成就、名誉、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会有一种需要处于支配地位。当一种需要满足以后就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了,会提出新的需要。因此,需要理论是我们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首先,是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合理的需要观。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社会的主体,其需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人的需要要受社会所制约,其追求的目的和实现的方式也要受社会历史的制约。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就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其次,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生产目标的完成,而应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员工个体、满足员工的需要上来。要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努力解决员工生活福利、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区分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差异,个体的差异,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心理特点完全相同的人。“人心不同,各显其面”。心理个别差异即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气质、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有某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掌握个体差异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区别情况,正确解决问题受益匪浅。首先,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正确地看待不同气质的人。其次,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富有针对性。古语讲“行医之道,不可类推”。同样,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对人“一个样”,遇事“一刀切”,教育“一锅煮”,工作“一般粗”。对多血质较为明显的人,应发挥其主动、乐观、反应灵活等特点。

三、正确有效地激励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同志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对人的管理、教育、使用,由“管理型”进人“服务型”。也就是说,对人的管理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由从外部的控制、约束,用组织、制度、纪律手段为主的管理,逐步向发掘人的知识智慧、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为主的管理的转变,其中包括对工作成绩的认可,给予较大的工作责任,外出进修、深造,职务、职称的晋升,工资待遇的提高等,强调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多提供有挑战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工作,增强成就感,使工作本身变成一种激励因素。这既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大空间,也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提高和转变。而管理心理学对激励问题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公式:一个是“工作绩效二能力x激励(积极性)”。这个公式说明,一个人的工作成效、成果取决于工作能力高低和积极性的强弱。另一个公式是“激励水平(即积极性大小)=期望值x效价”。这里的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否导致所得到的工作绩效(目标)的主观概率(评估)。

如果认为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高,则积极性会高,反之则低。这里的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主观认为所期望达到的目标的价值的大小。如果认为目标价值高,则积极性高,认为价值不大,则积极性受影响。这个公式表明,人的积极性取决于其主观对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和价值的认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自然应当从设定适当奋斗目标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两个基本方面下工夫。激励理论认为目标的设定要恰当,过高令人望而生畏,过低使人认为轻而易举,两者都不利于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从期望值与实际结果的关系上看,结果小于期望值时,会令人大失所望,积极性受挫;结果相当于期望值时,产生不出所料的心理,积极性得以维持;结果大于期望值时,会有出乎所料的心理,积极性会更高涨。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在设置目标激励积极性时,也要遵循这些规律。

在激励方式上,激励理论关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联系与区别,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很有借鉴的。一般认为,外在激励方式主要包括福利、晋升、授衔、表扬、嘉奖、认可等;内在激励方式则主要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外在激励效果较明显但不持久,而内在激励则所需时间较长,但效果较高并能持久。这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于构建一种奖励激励制度和机制,促使内在和外在激励相结合,达到相得益彰,并且要把着力点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重视内在的激励,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在激励方式上注重强化理论的应用,强化理论可以看做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建立奖惩制度和机制的重要理论依据。强化是指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或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对个体行为肯定的给予鼓励、奖励,以求巩固,这是正强化;对个体行为否定的给予惩罚、鞭挞,以求减弱、消退,这是负强化。正强化“奖励”是我们期望出现的行为,负强化“惩罚”是我们不期望出现的行为。这就是说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奖惩、表扬及批评的应用,要与组织期望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强化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 篇九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行为模式;心理机制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在多个领域中均可以得到充分有效地应用,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能够对个体的各种不同心理活动特点以及所对应的行为反应模式等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出更加有效地管理策略,使相关组织管理活动能够得到高效实行。就目前来看,医患矛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医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人才规范化培训不足等,要减少医患纠纷,就需要增加对相关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专业操作技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临床任务。关于管理心理学应用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内容均需要综合临床实践展开分析[1]。

1管理心理学的相关介绍

管理心理学综合了多门学科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知识,重点研究和团队相关的个体行为反应模式、心理活动模式以及群体结构、群体特征和团队行为规律等[2]。对这些管理个体与团体规律进行分析、预测、控制,能够有效规避和减少一些不利于团队发展的行为,使团队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不断达到预期目标,并将团队发展实践中的一些可控成本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调动起个体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团队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个人潜能。由此可以得出,管理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应用,能够使各项组织管理工作的实施更加具有创造力和积极性,使整个管理系统内的个体与团体联系更加紧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团队结构,通过预测个体行为及其对团体绩效的影响,规避不良的风险性因素。

2管理心理学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

2.1目标与职责分析。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能够调动个体工作动力,改善个体与团体关系,并在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增强团体工作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最终实现共同目标[3]。在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同时,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对培训的目标以及住院医师的基本工作职责予以明确。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就是对住院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心态水平以及自我预期情况等进行积极的分析,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培训中,使其认识到自身的岗位价值和社会作用,调动起个人的信心,更好地为住院医师团体目标实现做出努力。2.2解决管理培训问题。通过应用管理心理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个体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提升,最终完成团队目标。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能够不断提高其临床水平,但是在管理培训实践中也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则可以辅助解决这些问题[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不强,影响培训效果,住院医师的缺乏较强的参与意识,也会导致整个管理培训工作一直流于形式。对此,从管理层面上对住院医师进行必要分析,提出培训的使命以及特定目的,使住院医师具备自我使命感,使住院医师能够处理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学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从个人层面上认可住院医师管理培训工作,也是为了让住院医师具备工作成效感。2.3从国家和医院层面上分析。在对住院医师实施规范化和合理化的培训时,可以充分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内容,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在各种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机制以及行为规律,通过人的行为反应模式以及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可以研究出积极有效地心理干预机制和管理策略。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对于推动我国临床医疗事业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层面上对住院医师管理培训工作进行落实,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此项工作予以积极的肯定[5]。例如可以由国家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以及技术,完善培训条件,指导培训方法等,此外还要完善住院医师社会保障、职称评审、执业注册、岗位聘用等制度,加大财政投入,解决住院医师培训、管理以及工作方面的后顾之忧。

3结语

对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能够使其增长工作见识,掌握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与操作水平,对住院医师加强规范化培训,也是现代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各项培训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但是受到工作环境以及一些医疗纠纷事件的影响,住院医师也会存在一些心理性的问题,对此可以应用管理心理学,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全面有效地提高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结合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实施对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并不是单一的针对个体管理问题而开展的培训管理,而是涉及激发个体工作动力的问题,只有将个体培训目标和团体目标充分整合,才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姚延峰,周晓刚,谢雨君,等。基于PACS的PB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腹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48-149.

[2]叶童,赵伟光,张书玮,等。徐州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对比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51-153.

[3]时建铨,蒋腾。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运用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以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为例[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6):59-61.

[4]帖利军,杨永华,廉国利,等。规范化培训儿科住院医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12):1577-1580.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管理心理学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4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