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精选7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7篇《化学学科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化学毕业论文 篇一

关键词:研讨模式;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科生教育;教学方法

1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以锻炼提高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综合,是对专业知识、写作能力、思维方式的一种综合性培养和锻炼,是对本科阶段教学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湖南农业大学化学专业包括应用化学和材料两个专业。应用化学是化学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运用,是通过化学的手段解决各行业实际应用中碰到的确切问题;材料化学是化学化工与材料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用化学的手段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与应用。两个专业都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应用型学科。我校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能胜任相关工作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毕业设计这一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困难

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却发现当前的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较多问题。首先,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不端正,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毕业论文通常设置在第七、八学期,这个阶段学生多在外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心思不在毕业论文上,只想着应付过关。另外,现在网络的迅速发展,获取资源的方式极其简便,也为学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了便利。学生有时甚至直接复制别人的文章,或只进行轻微的语序调整或者词句改变,这样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其次,从教师层面来说,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师人均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数增多,因此,指导教师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有限,常常指导不到位。目前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通常分为综述论文和实验论文两种形式。写综述的同学往往就找几篇参考文献拼凑在一起,根本无法达到写综述文章的要求。而实验论文基于实验条件和指导老师精力的限制,也未能进行充分的实验研究。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高校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就业率。在目前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本科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本科生时,对毕业论文状况无人问津,也未对毕业论文有所要求,导致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鉴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教育界、学术界就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发展问题各抒己见,其论不一。甚至出现了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授予学位之必须”的废止派。然而,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特别针对化学这种理工科专业,在进行此类人才的培养时,高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毕业论文(设计)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独立工作的基本技能,同时也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化学专业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3研讨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之关联

笔者自2013年入职湖南农业大学开始,每年均参与了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且每年指导的学生中均有一名获得了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荣誉。通过分析该类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各项表现,笔者发现本科毕业设计与研讨式教学模式具有密切的联系。研讨课程是一种以探究讨论为主要内容的授课模式,其目的在于高效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目前已被广大高校接受和认可的一种优异的授课方式。研讨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围绕某项主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其表现形式和完成手段恰恰与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开题、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过程完美契合。纵观上述所提到的各项问题,其解决的根本核心还在于学生本身。如何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充分利用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升和专业技能的大范围提高,其根本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法获取面面俱到的细致型指导条件下,懂得自己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实验实践充分锻炼和优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最终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性技巧、知识和经验。

4研讨教学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实践与思考

笔者作为材料化学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的一线教师,利用自身课程优势,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中心,组织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践。

(1)以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相关老师的科研方向为基础,设计不同的科研主题,并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同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

(2)以上述步骤中设置的不同主题为依托,促使同学们进行文献查阅,通过相关主题的初步接触和了解,激发同学们进行发散性思考,进而自主设计出相关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查阅设计相关实验方案。

(3)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本科毕业设计的开题答辩,在此之前充分讲解和传授相关知识技巧,如PPT的制作基本知识、演讲的基本技巧等,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老师参与评审,并对各个同学所设计的实验主题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4)利用往届同学的研究成果与数据,将不同种类的原始数据分配给不同主题的同学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邀请相关科研方向的系内教师进行专业性讲解和指导,帮助同学们完成相关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5)再次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本科毕业设计的毕业答辩,组织相关科研方向的老师参与评审,并对各个同学所归纳的实验结果及数据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6)综合各组获得的评价,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和团队予以奖励,并针对不同同学的具体表现,分析长处和短处,提出改善建议。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根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状况和突出问题,引发读者对研讨模式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关联之思考。

(1)研讨模式教学可作为本科毕业设计之前期培训与实践。通过上述实践,笔者发现,研讨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成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培训过程,并通过有效的实践课程促进同学们对本科毕业设计相关技能的账务,有效缓解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

(2)本科毕业设计可作为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展并不顺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同学们对于文献的查阅感觉枯燥乏味,并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同学们主动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整理。但是,以毕业设计为出发点,同学们出于自身需求,会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科毕业设计将成为同学们课堂学习的新动力。

(3)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将为两项本科生培养任务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新型模式。综合以上所述,可将研讨模式教学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完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两者结合开展的新型模式和偏重的内容,寻求高等农业院校中化学类专业本科同学的新型培养方式和方法,促进培养任务的高质量开展和完成。针对本科毕业设计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通过将研讨教学模式与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以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同学为实践对象,组织同学们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主题,进行研讨模式教学的改革实践,以及本科毕业设计开题与答辩环节的模拟实践。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笔者发现这两种本科培养内容和方式可以进行完美结合,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并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高质量完成,《文献检索》课程的高效率学习,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丽。开发组合式论文辅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7-69.

[2]渠芳,连承波。讲授式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法在石油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1(9):80-82.

化学研究论文 篇二

[关键词]实验化学;化学实验;新课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次以课程的形式设置了实验化学模块,它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其他五个模块共同构建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满足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实验化学作为其中的技能性课程,无论是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还是在课程建设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从当前实验化学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对实验化学的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得不够深入,对实验化学与化学实验的功能区别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实验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模块整体价值的实现。我们有必要从课程论、认识论、方法论和教学论等角度对实验化学和化学实验的功能加以辨析。

一、课程论视域下的分析

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从教科书编写来看,化学实验隶属于各个课程模块,是各模块内容的一部分;而实验化学是一个独立的课程模块,是以实验内容为主的一门学科课程,它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那些对化学实验有兴趣、有潜力,有实验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化学实验虽有一定的实验目的,但没有独立的课程标准,它只是实现所在模块课程标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学习能够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该模块中的化学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实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验证并正确理解化学反应原理。而作为课程形态的实验化学则有着自己的课程标准,总体要求是“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没有单独的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其开设顺序、所用课时由所在模块整体课程计划所决定。除了旧课程设有独立的学生实验外,新课程不再刻意划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基本上不单独占用教学课时。实验化学有独立的课程计划,包括开设顺序、教学课时和课时分配等。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化学模块应在必修化学之后开设,教学时段为18周,共36学时,2学分。

二、认识论视域下的分析

化学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化学认识的辩证运动和化学认识过程的本质规律等一系列问题,即化学知识的产生和积累、化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化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等。

按照化学实验论的观点,化学实验具有以下认识论功能:一是化学实验是引发化学教学问题,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化学实验能够克服人的生理限制,提高人自身的感觉能力和分辨能力,能够在严格控制外界条件下去变革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丰富人的感性认识内容;三是化学实验能够超越生产实践的局限性,走在生产实践的前面,直接推动化学科学理论的研究,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又是化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四是化学实验具有客观陸、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能够为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由化学实验构成的实验化学课程除同样具有上述认识论功能外,更强调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论功能。

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人类了解、研究物质世界过程的认识。实验化学的内容编排按照分离、提纯(获取纯净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的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研究物质的制备与合成的研究的顺序展开,这也是人们通常认识、研究物质的过程。通过对物质定性、定量两方面的研究,达到对研究对象的系统而深刻的认识。

二是认识到化学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验化学以课题为组成单元,每一个课题即是一个任务,通过任务分析、方案设计、实验实施等来解决给定的化学问题。

正是由于在认识论功能上的不同,二者在处理学科知识与实验的关系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其他学科知识模块中,实验主要是学习学科知识的一种方法,各个模块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实验的安排要服从知识体系的需要。而在实验化学中,实验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验证化学原理,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人类研究物质的过程和实验方法。学科知识仅仅是完成某一特定实验任务的“准备态”,是为实验服务的,学科知识的选择和安排要服从于实验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要求。前者依据知识选择实验,后者依据实验选择知识。

三、方法论视域下的分析

化学方法论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化学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等。化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如化学符号语言系统、化学观察与实验、化学假说、化学模型、化学推理等。其中化学实验方法最具化学学科研究方法的个性特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研究方法。

学科知识模块中的化学实验,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会学到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蒸馏、过滤、萃取以及各种元素化合物的检验等。但这些技能学习是零散的,缺乏内在联系,很难有系统性的提高;而且多是操作层次上的实验技能,较少含有理性思维的方法。相比之下,实验化学模块具有自己独特的、整体的方法论功能。

一是构建完整的实验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将基本实验方法系统化。课程中的实验编排遵从科学家开发和研究物质世界的逻辑顺序,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物质的性质研究方法、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反应条件的控制方法(包括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物质的制备、合成方法等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根据学生实验能力发展的规律,又将实验按照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探究和综合实验活动三个主题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组织,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各实验间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其中的每一实验都是该课程系统学习和训练链条中的一环。因此,实验化学除了单个实验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之外,还具有了课程系统学习、训练上所承载的整体的功能和价值。

二是重视理论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相互转化,强调实验方法论对化学实验的指导作用。感性的实验方法只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更好地揭示化学运动的规律,也才具有更高的迁移、指导价值。实验化学在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方法的同时,更重视对这些方法的归纳、概括,使之上升为解决同类化学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对各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教学,概括出物质提纯和分离的原则、常用方法及适用范围,反过来再指导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与化学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相比,实验化学更偏重于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实验探究的程序和方法的学习,而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融合到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如: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科学可行的实验方案,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探究某个因素的影响等。这一点也体现在两种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的编排模式上,以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为例,学科知识模块中的化学实验编排模式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和结论;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化学实验编排模式为:活动背景活动任务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

三是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例如,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物质结构研究方面的应用,现代合成技术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手持技术、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等。

由此可知,实验化学更重视基本技能的系统化,实验方法的理论化和实验技术的现代化。

四、教学论视域下的分析

化学实验和实验化学模块同样具有如下教学论功能,但由于受在课程中地位的限制,知识性模块中的化学实验,很难充分实现这些教学功能。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实验化学,其内容选取上的丰富性,组织、结构上的完整、系统性,以实验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等课程特征,决定了其能够在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一)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根据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和水平高低不同,化学实验的兴趣功能可划分为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感知兴趣是指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现象和各种实验仪器装置产生的兴趣,属于一种浅层次的实验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产生的实验兴趣,也属于直接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及其变化产生的原因而形成的一种兴趣,是间接兴趣,水平更高,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而创造兴趣则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兴趣,是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

知识模块中的化学实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虽然新课程中通常将部分化学实验冠以“活动,探究”的名称,但由于教材编写的原因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多数都是在教材或教师给出原理和实验方案、甚至在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进行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仍然停留在感知和操作层面的兴趣上,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实验化学模块以问题解决、实验探究为主要课堂活动方式,很多实验只提出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实验原理并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有些综合性实验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的知识、实验技能创造陸地解决问题。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情景创设是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有效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景创设的方法很多,如化学实验、化学问题、科学史实等,而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直观、生动的特征,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其他模块的化学实验往往只限于是通过一个实验情景引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产生的背景。实验化学则更重视驱动性问题的创设,所创设的情景具有驱动性、参与性和生成性。实验化学以课题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将问题隋景与实验情景融为一体,任务贯穿于整个实验活动过程,并随着活动的进行提出新的问题,强化并调控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究是通过以实验方法为主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实验探究具有问题性、活动性和体验性,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化学教学从当前的“学化学”“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转变。

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虽然也提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因为实验只是课时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受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的限制,这种探究只能是片断的、一定层次的,是在教师强力主导下的探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实验化学不同,它以实验技能的获取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课堂活动方式,有较充裕的时间作保障,因此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四)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化学实验以其体验、经历的特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科学实验的积极情感,体验化学实验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价值。

实验化学也比其他模块的化学实验能够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是因为其他模块的化学实验要服务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和化学原理的教学,无法自由选取那些具有丰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验的内容。实验化学则不同,围绕每一个课题,可以广泛地选择与生活、生产联系最密切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如“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蓝瓶子实验”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化学情感,感受化学实验在解决环境、生活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实验化学在实现以下教学论功能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与其他模块内基础、简单的化学实验相比,实验化学模块更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综合实验,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强调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的实验化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实验任务都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小组内同学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很好地分工协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四是实验化学具有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特点,突出实验方法论对化学实验的指导作用,这些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化学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在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和交流的能力。我国的大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基础英语的后续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运用专业英语,把语言能力同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培养一大批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英语能力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英语正成为一种真正的世界语,据统计,讲英语、学英语的人多达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二,世界上有85%的科技资料用英语出版,国际学术会议的工作语言一般都是英语。本文试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科技英语及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来谈一谈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业成功最重要的心理动力

一个人的潜能能否充分发挥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有稳定的兴趣。学校的课程及各种教学安排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学习的习惯,熟悉学习的方法。在给学生用英语讲授第一次课时,笔者试图从五个方面激发学生学好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化学工业的状况,中国化学工业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困难中前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21世纪的中国化学工业充满希望和机遇,也充满竞争和挑战。作为未来的化工工程师,为顺应时展的潮流,也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第二,让学生了解化工工程师由于在科学和工程学方面有着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背景,可以胜任许多部门的工作。正因为此,化工工程师的薪水是比较高的,从表1美国1999年各类工程师的年薪可以看到本科毕业的化工工程师的薪水比其他各类本科毕业的工程师的薪水要高。第三,让学生了解中国化学工业日益成为世界化学工业发展中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力量。美国和欧洲大型化工公司把中国作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热点。巴斯夫、拜耳、杜邦、ICI、旭化成等众多西方大型化工公司已在中国投资发展。这样,学生在这些外资、合资企业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要想进入这些公司发展,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求职,求职的时候常常面对的是公司的外籍主管,这就要求学生有着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第四,告诉学生现在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毕业论文环节就要求学生必须仔细阅读理解并翻译一篇长度适中的,与毕业论文有关的英文文献,成绩计提供入毕业论文中。这也要求学生要努力学好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第五,总体上向学生介绍我们所用的教材。我们选用的是华东理工大学胡鸣老师编写的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系列中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均来自原版的英文书籍、期刊,是地道的英语,而且材料的内容较新,通过对此教材的学习,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了解化工的一些发展动态。通过这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紧迫感。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首先要了解课程的特点

化学工程专业英语同其他理工科专业英语一样主要是以传递和获取信息为目的,从文体特征上说化学工程专业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化学工程专业英语由于题材、内容和使用方式的特殊性而形成了自身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的特点。Bloor认为学术英语阅读技能和学习技能是高层次的语言技能,即使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也需要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习得。针对上述特点,在教学中采取以课堂英语讲授为主,辅之以口头报告、复述、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化学工程专业英语教材从化学加工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及化学工程前沿进展等方面介绍化工专业知识。课文中语言点多,句子结构复杂,专业词汇量大。针对专业词汇量大的问题,有意识地介绍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词汇构造规律。如遇到生词polyethylene,这个单词词头poly-是多、聚的意思,ethyl是乙基,词尾-ene一般是指烯烃,因此意思是聚乙烯。就这个词汇进一步展开,一些基团如methyl(甲基),propyl(丙基),butyl(丁基)等,一些词尾如-ane(烷烃),-ol(醇),-one(酮)等,再举一些例子如propylene(丙烯),butane(丁烷),methanol(甲醇)等。这样,可以在较短时间大大增加专业词汇量。教学中针对难易程度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难点较多的先疏通语言点,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阅读方面的技巧,对课文中一些好的句型和表达方式专门提出来,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掌握并有意识地让他们用到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2.口头报告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动态,要求学生轮流在每次上课前用英语口头报告一则化工方面的新闻或动态,每次4~5人,总共大约15分钟。学生担心没有东西可讲,于是我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量巨大,信息传递速度如此之快的年代,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上网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获得有用信息,而且也提高了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口头报告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复述教材中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可采取让学生把课文的某一部分经过自己的浓缩和修改后用作复述练习,同时也可以补充课外的内容作为复述材料。通过复述练习,不仅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工业、化学工程方面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口语的流利程度。

4.讨论首先,指定教材中某一篇课文要求学生用课余时间阅读、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就这一篇课文进行发言,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会有些拘谨,这时老师可以先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并就课文提一些问题,指定一些学生来展开讨论,然后慢慢地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展开。这样的形式,教师的角色进行了转换,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论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由探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讲,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一般不要求他们能直接用英语撰写论文,但应该能用英语写学术论文的摘要。在该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笔者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于是给学生讲授有关摘要的类型、句子的结构、句型变化以及摘要的整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结合一些实例给学生讲解,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的表达方式和句型结构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6.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加以改进。以前的开卷考试的题型比较单一,而且考试的内容基本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情绪,觉得不怎么努力也可以通过考试。现在考试的题型由简答、填空、阅读理解以及翻译或写作等组成,考试覆盖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阅读理解材料取自于课外的内容,而且一般涉及到化学工业及化学工程一些较新的动态和发展。平时课堂和课外的练习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最后的考核成绩。综上所述,根据化学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采取课堂讲授并结合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教学法如口头报告、复述、讨论等方式,创造良好的、自由的、宽松的环境,提供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要求高校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宗柱。十年专业英语教学心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4:87.

[2]吴启金,李娜。从科技文献译写看专业英语教学。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2,2:68.

化学研究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玉米田化学除草可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玉米苗后早期进行茎叶处理、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根据田间杂草分布、栽培技术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是解决玉米田杂草危害的关键。

近些年来,随着除草剂品种的增多及化学防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化学除草已广泛应用于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而根据田间杂草分布、栽培技术及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是解决玉米田杂草危害的关键,不但会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与时间,而且会降低耕种成本,达到增产的目的。玉米田化学除草可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分为3个阶段。

1玉米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小麦收割后或地表进行整理完毕,杂草出土较少或未出土,已经进行玉米播种后可采用封闭处理。应用的除草剂以酰胺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为主,比如乙草胺、异丙草胺与阿特拉津的混剂。目前市场上表现较好的除草剂有惜玉、棒米笑等,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地表喷雾,让药液在地表表面形成1层厚1cm的药土层,在杂草出土时碰到药土层,经幼芽或幼茎吸收,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因此,应用以上产品进行杂草防除时要求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要破坏地表,喷药时应倒退行走,做到喷洒均匀;否则可能影响药效。

玉米田苗前除草受天气、土质、地表情况、使用技术及用量等因素影响较大,经常药效表现不稳定。但是玉米做封闭处理对于玉米的生长起关键作用,作物前期与杂草争肥争水的能力弱,需要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成长,同时更大程度上限制了杂草的出土,为后期杂草防除效果提供有力保障。但有些杂草在玉米播后苗前已有小部分出土,此时可以配合天闪(200g/L水剂)进行综合除草(即封杀结合),可以控制出土和未出土的杂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闪应在玉米播种后立即使用。

2玉米苗后早期进行茎叶处理

如果由于农时或天气原因等影响了前期用药,或者因为天气、麦茬等原因造成封闭不好,在玉米苗后早期出土的一些杂草,也能够进行化学防除,从而控制早期的田间杂草,比如烟嘧磺隆系列产品。具体品种有玉农乐、金玉老、玉米见草杀、玉之盾等,同时根据田间杂草情况也可与盾隆(氯氟吡氧乙酸)等产品混用扩大杂草谱,防治阔叶杂草。

由于玉米田间杂草品种的不同,以及各品种的农药针对的标靶杂草不同,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品种。

如烟嘧磺隆对香附子与禾本科杂草效果理想,而对阔叶杂草效果较差;盾隆对阔叶杂草效果好,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要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选择合适产品来进行杂草防除。

在玉米苗后茎叶处理全田喷雾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用药安全。进行苗后用药因用药不当会出现药害现象,如白化、矮化、卷心等症状出现(首先需分辨是否是因病虫害引起的)。发生药害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大用药量;二是在高湿、高温环境下用药;三是与其他产品混用;四是用药时间不对或玉米品种受限制。以烟嘧磺隆为例,施用时期为玉米苗后二至七叶期,不能用于甜玉米、制种田玉米等,不能与有机磷类农药混用,用药前后7d内不能使用有机磷类农药等,所以在使用玉米苗后产品时,在向经销商询问的同时,应用时更需要阅读产品标签的内容,以确保能正确用药。相对苗前封闭性除草来说,苗后用药受环境影响较小,是未来玉米田除草的方向。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苗后除草剂的使用可以采用顺垄喷雾,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使用技术。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比较成功的范例。主要的好处有以下几点:首先玉米田苗后顺垄喷雾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除草剂对较为幼嫩的玉米叶片的伤害;其次除草靶标是生长在田间的杂草,田间漫喷,玉米的着药面积更大,不仅浪费药液,更重要的可能会降低防除效果,顺垄施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升除草效果。

3玉米中期封行以前定向处理

因前期用药不理想或雨水过多新生杂草又产生危害,此时仍可以使用天闪或玉米见草杀、金玉老等产品进行定向喷雾,这时玉米已经较高(60~80cm高),采用行间定向喷雾,既可保护作物,又能除掉所有杂草,天闪(200g/L水剂)属灭生性除草剂,在应用中需注意不要将产品喷到作物上,在使用时应加喷雾防除罩。影响天闪药效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在配制时用水的清洁度问题。为了提高药效需要用纯净的水配药,不要使用河水、井水等含杂质较多的水,应使用自来水,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天闪见效迅速,几个小时即可看到杂草死亡。

4参考文献

[1]李金元,徐世林,张玉红。玉米田化学除草面临的问题及防治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7(4):146-147.

化学学科论文 篇五

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初中化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比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弊端,而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了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兴趣的培养;重视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自学能力;重视了通过介绍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状况及最新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都体现了贯彻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毫无例外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首先,要认真领会大纲。新大纲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订的,化学义务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教师正确执行大纲,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公民的素质教育,从只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从只重书本转变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只重智育转变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制定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感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这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

二、化学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深入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等基础的化学知识,再经过解释、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学得实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比原大纲和教材在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适当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适当拓宽;化学计算难度和数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学实验略有加强。这种变动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设计一组C,H2,CO三种还原剂实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实验和10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必须自己拥有第一手资料,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 差异网 ,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真谛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再次,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实验时踏实。

教学中应注意化学实验的教学,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使化学实验能力得以提高。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必须以师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自身教书育人素质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造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学法,加强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关心最新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化学论文 篇六

说起数学文化,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数学史,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主要载体。人类文明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下了厚实的数学文化,这些宝贵的财富,理应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数学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可以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或举办数学家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快乐,领略数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体验数学家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从而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确定奋斗目标。还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玩具,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也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如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不同策略;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等等。这些数学史名题,因其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启迪着他们的心智,激荡着他们的心灵。适时将数学史引入课堂,将数学教学融入数学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到数学的文化品位,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文化的底蕴而鲜活生动,充满生命活力。

二、让数学与文学有机结合,丰富数学文化内涵

数学与文学的结合,一开始就水融。“循环小数”也好,“纳税”也好,文学所特有的直观、形象、表象丰富、意境悠长的特点,将数学知识阐释得生动而风趣,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圆,就想起了墨子说的“圆,一中同长也”,想起“圆”的“匀称而和谐,端庄而高雅,流畅而饱满”,那样,学生心中的“圆”,就会是一个丰满而深厚的意象,由此又会激起他多方探究寻根的兴趣。文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作为、能作为的实在是很多。把数学融入语言中,就是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诀,“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解决了”则是算盘口诀。此外,“指数爆炸”“直线上升”等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语言。“事业坐标”“人生轨迹”也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数学和文学的相辅相成,相融相洽,早已有之。数学中的“对称”和文学中“对仗”,思考方法是相通的。徐利治先生把“孤帆远影碧空尽”当做极限概念的意境,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就是一维时间和三维空间的结合,等等。数学把人生感受精确化、形式化,而文学的形象化又丰富了我们的想象,补充了我们的数学理解。因此,我们要博古通今,厚积人文底蕰,让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丰富而又灵动,让孩子们浸润在数学文学的共同滋养中,发展得生动而又灵秀。

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数学的内在魅力

化学教学论文 篇七

1.1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和定位抛锚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教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有重新的定位,并确定自己的角色转换。在抛锚式教学方式中,中职化学教师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布置问题时,应将范围放得更加宽广,不能局限于自己所学,可以通过网络等多搜集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到的但自己意想不到的问题,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为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教师可先独立解决一遍问题,并从心理上接受学生的一切问题挑战,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学习。

1.2对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进行创设抛锚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背景环境。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立足中职化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真实、生动的有效学习情境进行创造。只有投身到“锚区”情境中,才能使下一步的“抛锚”有效完成。中职化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现象中取材,以使学习情境更加真实,锻炼学生今后面对现实中真实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如“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就可以以社会上一些“水雷”报道来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真实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强化其求知欲,为接下来“抛锚”做好准备。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等方式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比如在“氨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题模拟再现一些化工厂发生氨气泄露的事故场景,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氨气”泄露的危害,引发学生对“氨气”自救和事故处理知识的了解欲望,加深学生知识构建。

1.3紧紧围绕“锚”这一关键点构建教学结构中职化学抛锚式教学应用中,教师在教学结构的构建中,应紧紧围绕“锚”这个关键点。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学习,但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为问题而问题,应根据事先创设的真实情景,对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加以选择,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以当前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而问题的选择和抛出则是抛锚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认知冲突和预设陷阱两方面来“抛锚”。认知冲突即指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制造不符合现实情境的心理冲突,在这种矛盾中教师可以适时抛出问题使学生在这种冲突中自己去对答案加以探索。预设陷阱主要指教师通过对化学知识中比较容易出错点的利用,将学生带入知识盲点即“锚”,然后让学生自己从盲点中走出的教学方法。这种陷阱自救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能加深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印象。

1.4通过搭脚手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搭脚手架法事指立足学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搭建脚手架,引导他们一点地接近教学最终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协作学习的作用有充分认识,在化学教学中适当给予学生帮助,在解决一个“锚”后帮学生进一步搭建脚手架,使学生慢慢地进步,知识水平一步步上升。比如在“盐类水解”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帮助学生建构进一步的脚手架引导学生探究整个盐类水解的过程,从而完成对一个新概念的意义构建。教师应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对相关化学知识共同探讨、学习、协商,不能简单地为学生提供怎么解答问题的直接帮助,而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线索。

2结语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化学学科论文范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4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