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优秀8篇】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是一个总结性质和习作性质的文章。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中介性职能。一个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或走上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或继续学习和深造。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以前而言是总结,对以后而言是开路。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土木工程施工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篇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0引言

现代城市中建筑物的体积、厚度等参数都朝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以高层建筑为代表的现代建筑承载负荷也在增加,为了确保建筑主体的承重和负荷,建筑物土木工程中开始大范围的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但是在现实应用过程中,由于技术问题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自缩,产生混凝土裂缝现象,因此,探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应用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存在的问

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会出现自缩现象,也就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1外部施工环境的影响

外部施工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外部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影响,温度会对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外部施工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就逐渐减小,进而形成混凝土温度应力。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差别较大,温度应力就越大,这就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越大,因此外部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差别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水泥水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作为一种化学反应,水泥水化的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堆积在结构较厚、表面系数较低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不能疏散,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进而与混凝土外部形成较大的温差,温度应力会不断增加,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1.3混凝土自身存在的原因

混凝土自身存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混凝土中的水分,水分是大体积混凝土中的主要组成,对大体积混凝土起到硬化的作用,但是混凝土中约20%的水就可以满足混凝土硬化的要求,剩下的80%水分都会被蒸发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大于80%的水分被蒸发掉,这样会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另一个方面是混凝土中的各种添加剂和矿渣,这些组成的种类、含量和比例都会对混凝土的自缩值产生影响。

1.4地基的约束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都使用在比较厚重的整体浇筑建筑物上,因此地基的约束力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的时候加上温差的影响,混凝土内部也会出现约束力,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痕。

2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与分析

2.1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温度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

1)尽量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是导致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水泥水化现象产生的温度应力,应当尽量的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需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混凝土强度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减少水泥用量的时候要相应的在混凝土中添加其他的材料,常见的主要有减水剂、混合材料等。另外,随着现代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混凝土既能全部散去内部温度热量,又能达到满意的搅拌效果。

2)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由于外部施工温度会对混凝土浇筑产生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温度升高或者是外部温度变化都会产生裂缝问题,产生温度应力,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应当尽量的避免在高温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如果由于某些不可抗因素必须在高温下施工,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冷却,最大程度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问题,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尽量避免温度应力。

3)强制降温。强制降温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必要手段。在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必要时刻,如温度突然升高、高温天气持续不断影响施工进程的时候,就要采取强制降温手段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常用的强制降温手段主要是预埋水管的方法,在必要时刻,向预埋水管中注入冷却水,对混凝土进行强制降温,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2.2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混凝土自身的组成因素、内部约束力和外部约束力也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施工问题。

1)科学的掺和混凝土添加剂。科学的掺和添加剂能够对混凝土的自缩值进行有效地控制,添加剂能够弥补收缩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自缩值能够满足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要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添加应用技术规范确定的添加剂标准在混凝土中掺和添加剂,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弥补措施有效。有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规格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质量,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或者是现场试施工,确保无误后才能够应用。

2)添加增强材料和配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科学的添加增强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常见的增强材料有有机纤维、金属纤维和无机纤维等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配筋的组成相对较少,因此增加配筋也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抗拉强度的主要措施,增加配筋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对薄弱部分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土材料配比。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土材料配比是有严格、标准的规定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定进行土材料配比,不能随意马虎。为了确保配比的科学性,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开展相关的施工现场试验,并且通过反复的对比后才能够确定最合适的配比方案。按照最终选定的配比方案进行混凝土土材料配比,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另外,除了土材料,混凝土中的骨料、水灰比等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都会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产生影响。

2.3减少约束力

上文分析,约束力的出现是由于温度应力和地基的影响,在温度应力方面主要是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温差。在地基方面,可以采用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来减少约束力。另外,针对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可以采用设置沥青或者砂垫层的方法来降低约束力,尽量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3结语

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裂缝是其中最关键性的施工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减少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和减少约束力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每一个施工细节,尽量避免裂缝问题的出现,为土木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对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以期加快施工进程,改善工程质量。文章立足于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传统技术和新型技术的分析,研究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近些年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长期的发展中,土木工程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对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不断规范化、不断严格化。其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找出其中的关键控制点,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1.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有水泥、骨料、水灰比等。水泥是混凝土原材料中起主要作用的材料,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技术性质、节约水泥,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当地气候与环境等条件,正确选择水泥的品种和标号。水泥质量的波动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重要因素之一。水泥质量的波动,通常在混凝土强度上表现出来。水泥质量波动是由于水泥细度引起的。骨料分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粗骨料一般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其级配以接近连续级配为佳,这样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强度与水会成正比,水灰比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底。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的孔隙率取决于水灰比,混凝土体积的大小与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密切相关,水灰比决定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程度下的毛细管空隙率。而控制措施中,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前,要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建筑物自身的受力情况和使用年限,并据此制定出一套合理混凝土使用方案。其次不论粗骨料还是细骨料,其杂质含量都必须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否则就要进行处理或再加工。最后,根据设计的配合比及施工中所采用的原材料,在与施工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拌制少量混凝土作试块试验,验证混凝土的强度及和易性。如不合适,在满足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的前提下,调整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2.1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民用建筑设计的趋势,为了满足更多居民的使用需求,高层建筑数量不断攀升,钻孔灌注桩基础技术随之发展起来。桩基由基桩和链接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与桥梁中。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坚固土层或者镶嵌在基岩,在地震造成浅土液化是,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深基坑施工技术可以保证土木工程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是保证民用建筑质量的地基建设的根本。

2.2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钢结构施工技术是现代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应用技术。由于炼钢技术与成型制造工艺日趋发展,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钢结构工程建设不断增加。而且采用钢结构可以减少物料消耗、减轻结构自重、降低支撑部件与地基的尺寸,最终降低整个建筑的结构成本。无论是从刚度、强度还是在延性方面,钢结构都要优于钢筋混凝土,并且钢结构可以比较容易建构出有异国风情的建筑形式,通常钢结构系统可以提供最佳的设计灵活性以及最大的空间利用率。

2.3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的土木工程关于混凝土结构方面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良,特别是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普遍尝试,混凝土的水灰比(或水胶比)大大降低,这种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水灰比不大于 0.40)有很高的强度和很低的渗透性,而且十分耐久。混凝土结构工程主要有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钢筋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建筑防水技术四大方面,而且性能良好,成本低廉,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 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讨

要想土木工程相关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建造高品质的民用建筑,就要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3.1创新深基坑支护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抗震与人防的需要和地下空间利用的需求,再加上大型深埋设备基础的施工,深基坑支挡问题越来越多。当深基坑工地的实际施工现场不具备常规放坡条件时,这时一般会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撑,以保证深基坑的坑壁的稳定。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型包括自立式支护、桩锚支护、喷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深基坑支挡技术在桩、桩―锚支挡体系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方面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3.2体外预应力的创新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是近年来的热点。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和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两大体系,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3.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社会生态化的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与环境的可持续化协调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建筑施工设计的目标,设计的进程和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污染,减少能量的消耗,选择适当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从智能化方面来说,利用智能型机械设备、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终端和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转换到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从产业化方面来说,它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入到建筑活动中去,运用自动化发展统一、高效、流水线式的施工一体化流程,以标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产业化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水平,同时减少人工劳动,降低施工危险系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管理。

结语: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涉及内容多、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高的复杂工作,无论是其施工质量还是使用效益,均离不开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也在不断的创新发展,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土木施工技术的加强不仅提高了工程质量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因此我们就要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杨伟国。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34).

[2]刁立明。浅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华章,2011.

[3]刘琛,刘启兵。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应力分析及养护[J].科学之友(下旬),201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篇二

摘要:本文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思考

1 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1.1 施工复杂性

由于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使土木工程类型多样化,在土木工程类型和使用功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土木工程施工的地理环境也会引起施工的差异,这就使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

1.2 施工流动性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论文 篇三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部分。其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很多高校,该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过时或滞后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考核方式单一等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尽快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将来从事一线土木施工和组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改革的必要性

1.1《土木工程施工》教材内容过时或滞后,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快的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与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某一相关环节或学科的发展都会波及本学科的内容,使各种施工技术推陈出新,如建设部每年都有一批重点推广科技项目,这与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然而无论是前几年出版的教材,还是近年来新出版的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的内容并没有在兼顾传统的、成熟的施工技术的基础之上,将重点放在那些先进的适用的应用技术上(如建设部推广的十大新技术),很多教材做不到同步升级,从而使课程内容跟不上施工技术发展水平。

1.2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2.1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理论课的教学,这种方法无疑是可行的,但对于《土木工程施工》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堂上理论教学易与实践相脱节,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致,因此,容易出现“满堂灌”和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另外,该课程教学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就很难把涉及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及施工关键点等具体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学生也难以掌握施工技术的核心问题。

1.2.2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前该课程教学的做法大致是课堂教学,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两次外出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实习。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板书还是多媒体教学,所讲述的都是静态的施工过程,学生对理论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一知半解。而仅安排一两次现场参观实习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时间、空间上的原因,学生看到只是施工中的某一过程,很难看到施工的全过程,这种安排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

1.2.3考核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

闭卷的书面考试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有时甚至是唯一对学生考核的形式。传统的题型如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及计算题在该课程的考试中是基本的类型,对于大量的需要学生了解、掌握的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由于多为叙述内容,加上对于简答题的片面认识,造成了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现象,达不到检验学生对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掌握情况的目的。

1.3就业的客观需要。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将主要从事于第一线现场施工。如何使他们具备合理选择常规工程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正确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尽快参与和胜任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组织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些都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改革措施

2.1优化教材内容。

授课时,在学习优秀的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大胆舍弃过时的、不实用的旧知识或技术,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先进的、实用性较强的有关知识,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施工技术在革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不断学习的兴趣。

2.2革新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多年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相互交流机会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凝滞,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把教材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案作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学互动。

2.3合理有效利用先进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中大量的施工工艺流程和结构构造,教师通过传统的一支笔、一块黑板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并配合适当的声、光、图和文字得以解决,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程中的许多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原理都是在施工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仅仅通过课堂讲授的书本理论知识,学生常常感到难以完全理解,因此,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就十分必要。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相关章节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工地和实习基地参观并进行现场教学,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由于课时(目前我院《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共64学时)的限制,在课程教学期间是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施工现场。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课程结束后的暑假或寒假寻找有关的工地,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以弥补课堂学时的不足。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主干课,讲授该课程的老师除了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丰富的施工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除提高学历层次与教学方法、外,还应注重加强工程实践锻炼。授课前,教师必须去工地实习锻炼至少一年;学校应积极为教师不断创造交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机会,从而充实、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建设一支“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师资队伍。

2.6改革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对学生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施工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及工程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应增加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在考试形式上,应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还可以尝试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口试或动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考试形式。

3、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改革的几点粗浅认识。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分别从教与学两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认真地做好这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祝江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中国科技信息,(5):271.

[2]蒋红妍,李慧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冶金教育,(1):20-23.

[3]朱茂存,姜正平。《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4):81-84.

[4]孙楠,刘东,王秋平。《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6):181-18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论文 篇四

摘 要: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就是土木工程。

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等这些工程建设对象都是土木工程,它也包含建设中的各种技术。

文章通过对土木工程概念和特点的介绍,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具体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灌注桩施工

基本建设中所需材料、设备或者是在进行中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

无论是国民经济建设,还是人民的生活中,土木工程都对其都影响很大,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活动里,处处有土木工程的影子。

离不开土木工程的各项事业有工业、农业、交通、通讯、教育等。

基本建设包括工程建设中的公路、桥梁、工厂、矿井、医院、学校、铁路、商店、住宅、农田水利等建设都需要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的作用是重中之重。

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土木工程不仅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而且土木工程是不断发展的学科,它不断的促进了相应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把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各种工种工程的施工技术,土木工程以此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他们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以保证能够选择适合具体施工对象的施工方案和制定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当今社会,科技越来越日新月异,经济也迅猛发展,新材料、新结构不断更新,土木工程结构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技术也越发的复杂化,以此对应的施工技术的发展规模也在扩大。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高峰期,有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工程建设,这对于我国的施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土木工程的生产组织跟平常的工厂生产组织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其特点,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每项工程会单独进行施工组织。

而工程项目的成败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

通常情况下,固定性和流动性,多样性和单件性,协作性和综合性,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是土木工程施工所具有的特点。

其中,施工队伍的流动和在同一工程上工人在作业空间上的流动都属于流动性的范围。

而不同的工程,巨大的工程量等等这些都属于多样性。

而协作性则是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等多家不同单位配合协作完成。

对于技术、管理复杂,受到气候、周围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大等,干扰大、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等等都属于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1 软土地基施工与石方爆破施工

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要求无法被满足,这是软土地基施工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在施工作业的时候,如果操作不当,那么路基或建筑物的地基会产生失稳或严重下沉,这时候,建筑物会被破坏,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使用,就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措施。

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堆载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化学法、换土垫层法等方法都是加固的方法。

对于在开挖的时候遇到了岩石这种环境时,土石方爆破施工是最适合不过的。

这种施工方式是针对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的清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等。

打孔放药、引爆、排渣是土石方爆破施工的工序。

对于这种施工方式,其特点是低费用,高效率,但也有震动和粉尘危害等特点。

采用静力破碎等配合施工工艺可以拆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此拆除是在低震动、低粉尘、无公害的情况下进行。

2.2 灌注桩施工与墩式基础施工

2.2.1 在施工现场的桩位处用机械或人工成孔,接着把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或者直接浇筑混凝土)放进孔内,这种施工方法是灌注桩施工。

人工成孔、爆扩成孔、泥浆护壁成孔、套管成孔、干作业成孔等都是其成孔工艺。

此种工艺能适应地层的变化、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工艺要求较高、施工后混凝土需要养护且不能立即承受荷载等都是其特点。

2.2.2 大直径基础是由人工或机械成孔的大直径孔中浇筑混凝土(或者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形成的,这是墩式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挖孔经常是采用人工的,所以又有另一个称呼此工程,叫做大直径人工挖孔桩。

端部直接支撑在岩石或坚硬土层上,桩的强度和刚度都很大,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这些都是墩式基础的特点。

2.3 沉井基础施工

刃脚、井筒、内隔墙等组成的呈圆形或矩形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沉井,一般是用在水泵站、超高层建筑物、桥墩、取水结构、重型设备基础等。

首先会制作井筒,接着在井筒内挖土,让井筒靠其自重沉入土中,这是它的施工过程。

形状如刀刃的刃脚位于井筒的最下端,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使沉井切入土中。

沉井的外壁为井筒,在下沉过程中起挡土作用,同时靠其自重可以克服筒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底部的土阻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逐步下沉。

2.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

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是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它能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的性能,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先张法施工、后张法施工和粘结预应力施工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三种具体方法。

先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再浇筑混凝土构件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过程是在浇筑混凝土构件之前,张拉预应力钢筋并将其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构件,待混凝土到达一定强度、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后,放松预应力钢筋,借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后张法施工: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预应力钢筋的一种施工方法,要施工过程: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应力钢筋传入孔道,利用张拉机具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用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粘结预应力施工:是在后张法基础上发展起来,要施工过程:采用表面有涂料、外面包有塑料套管的预应力筋,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到达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近几十年里,虽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迅猛的发展,但是目前仍以手工操作、半机械作业为主的土木工程进行施工,相比其他产业的部门,劳动效率远远低下,仍然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对于发展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方向,不仅要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相匹配的施工技术的需要,而且要向机械化、智能化、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效率、无公害、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树金主编。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 湖南大学等四院校合编。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叶列平主编。土木工程科学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丁大钧。土木工程的发展和未来。第十届结构工程会议。工程力学增刊,(10).

土木工程施工的论文 篇五

摘 要:

本文将从物资调配、施工环境和施工工序、资金、安全及人员调配等方面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土木工程施工的论文 篇六

土木工程管理是针对建设项目运行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包含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不同阶段,其中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管理的好坏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控制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施工管理的定义有多种归纳和解释。一般来说,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实现按期、优质、安全、低耗的项目管理目标。

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一规划,四控制,四管理,一协调”。

一规划:编制施工项目管理规划。投标前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大纲》,作为投标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和中标施工到保修完成全面的纲领性的规划。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其是对项目管理从开工到竣工验收进行指导的实施性文件。

四控制: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对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进行控制(即“四控制”)以实现项目的各项约束条件。

四管理:生产要素、合同、信息和施工现场管理。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为项目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一协调:组织协调对施工过程中内部单位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序协调,减少施工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发生,为施工创造宽松的内外环境。

第二,在施工环境和施工工序上也要下足功夫。在工地中,施工环境非常重要,首先工程地质,水文,天气等都会影响到施工环境;另外一个,劳动环境中,工作面、作业场所的周围施工环境也想当的重要,在施工环境管理方面,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对象,提出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尽量要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的畅通,钢管模板等材料堆放也要整齐划一,为工人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比如说每个区段混凝土强度足够好的时候,拆除完模板或者脚手架时,要及时的安排工人把拆下的材料运到下一个区段,这样既能保证现场的工作环境的畅通,也能使材料合理的利用起来。

第三,资金的管理。在施工中,不管任何时刻,任何决策几乎都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而进行变动的,由此可见资金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加强资金的管理,要做到对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机械台班付费等严格控制。更重要的,要增强核算意识。在工程开始阶段,要做好估算,结算等工作,在工程进行阶段,无论从基坑的开挖,混凝土的浇筑,钢筋的。绑扎,土方的回填等工作上,都要做好造价上的计算。已达到资金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第四,安全问题。在安全管理方面,无论是人员还是机械或是材料都有安全问题上的隐患,管理上面,首先当然是要做好安全保证,比如说施工中危险物品的合理堆放,在外脚手架工作的工人要系好安全带,施工材料的拿放;其次,也要做好安全提示,在显眼的地方,写好标语,挂好警告牌;第三,要有合理的保险赔偿体制;最后,任何人违反安全纪律问题,当然得要有严格的处罚机制。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人员上的管理。无论几十年之前还是在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或者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一直都是工程施工的主角,所以做好人员的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合理交流非常重要。永远不要认为在工程中最重要的是施工技术,在任何时刻和人之间的沟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是个施工员,永远不要认为自己高出工人一等,用比较命令式的语气和工人说话,要做到朋友之间的那种交流,或比如你是一个比较高层的管理人员,你必须做好最主要的事情不是进行技术或者施工上的管理,而是人员调配或者人员任务分配管理工作。虽然说一切管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工程的完成,但是人的管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掌握人员管理的技巧和方法,安排好合理的制度和规则规范,进行一体化的管理。

当然对自身的管理也是一个方面,俗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如身为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对自身的管理,要从职业知识,素质,言行,品德等多方面做好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多的也是一个先进生产的践行者。就是不光懂得管理而且还要学会激起大家的热情。这样,工人们当然会以你为标杆,做好手下的工作。

最后笔者也是关系到一个工程能否按时交工的问题。就是对日期的宏观控制,我们都知道虽然在施工之前都会有一个施工进度表,用来控制施工时间的。可那毕竟是预知性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施工过程。因为施工中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你在制作进度表想象不到的。比如说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较长时间的恶劣天气,或者遇到外面的领导前来视察,告诉你哪里做的不符合要求,需要停工修正。所以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但又确确实实影响工期的事情真是很多。因此对管理者对日期的宏观认识和调节能力的要求又凸显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你要对未知的因素有良好的预测性,而且还要对已经发生的有可能拖延工期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处理。

由以上我们可知,土木工程的管理已经不是单纯的静态的管理模式,它是一个动态的,并且具有时效性的,一种对整个施工过程起着骨架和灵魂作用的现代兴起的重要学科。

所以,一个好的施工者不但要有非常好的专业能力,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未来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在施工中的地位肯定会越来越高,所以,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经验,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保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再整个施工管理中还要注意全力解决土建施工的环境公害问题 。

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先进的施工技术首先就会对现场的施工噪音做出控制,而且先进技术往往会带来更为省料、省时的施工,这样就可以节省原材料,缩短工期避免造成长时间的环境影响。

2、加强施工管理

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控制施工垃圾问题,同时对于施工工人的生活垃圾也有了合理的控制,确保了施工场所的干净整洁。

3、采用优质的工程材料

优质的工程材料会将对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将到最低,同时优质的工程材料也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改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施工单位在改进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要扎实稳步推进管理改革,认清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把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推向前进。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论文 篇七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论文

摘要:本文以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为切入点,对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难点与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强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建议,意在从根本上促进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建筑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需高度重视其发展的意义。而建筑业若要寻找发展空间,则难以离开土木工程的支持。对此,应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如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以施工水平、施工质量逐步强化的手段,优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促进建筑业长远发展。

1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的分析

土木工程具有复杂化、规模化特点,其项目的开展需由大量施工材料、资金与人力、机械设备的支撑,而是施工技术则是维持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指标。针对此,土木工程若在施工环节缺少科学性、合理性管理工作的支持,则会导致工程建设难以进行。在此过程中,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可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首先,提升效益。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可对项目周期与进度予以科学预算,使其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建设目标,以便对工程造价的把控。其原因在于:土木工程作为庞大工程体系,其施工管理可在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与施工材料等层面进行针对性管控,即无论各项工程建设,均需对各类资源实施协调分配与运用,否则无法对工程安全问题予以有效预防。其次,保质保量。由于土木工程包含理论知识、施工技术等内容,甚至在施工环节易出现诸多工种同时作业现象,若因施工管理不严或执行力度较弱,则施工现场会呈现混乱无章的状态,使之工艺流程与工程工序难以得到合理协调。

2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难点与问题

(1)管理体系不健全。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作为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影响工程整体效果的核心因素。因此,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但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致使各类问题频发。例如:材料设备采购环节,采购人员为获取自身利益,中饱私囊,以供应商回扣的方式,将劣质材料滥竽充数,最终对土木工程整体质量不合格,导致其难以投入运营。

(2)安全意识薄弱。现阶段,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促使建筑业呈现持续发展的局面,而房价飙升,导致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此过程中,商品房房产商仅依据自身利益层面,将建筑安全问题抛之东流,甚至在部分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关键点。例如:施工人员高处坠落;工作人员砸伤等,该类型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伤员呈现轻重伤不等,最重者则为生命安全威胁。对此,施工人员、项目经理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开展,可对其安全意识予以唤醒,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强化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制定岗位责任制。若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控制,降低系列漏洞的衍生,则应制定岗位责任制,通过对人员岗位职责的明确规定,切实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规模、数量均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为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对其施工管理工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规定。针对此,建设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岗位责任制,依据传统管理模式的演变,摒弃施工管理误区,使其能够在人员责任明确的前提下,切实政策规章落实的意义,用以保障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稳定进行。

(2)加大进度管理。任何工程项目的开展,均需在施工前,通过现场勘探的方式,对施工进度予以科学编排,既是对项目工期、施工成本的控制,又是促进建设单位经济效益提升的核心手段,土木工程工程项目也同样如此。但是,经笔者实际调查工作发现,土木工程建设将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仅依据施工图纸,对其工期进行随意调配,不仅延误工期,还增加项目资本的投入。对此,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工程进度管理的意义,结合其全面分析与探究工作的进行,将进度管理贯穿于项目整体周期,即前期准备、中期施工与后期验收。只有做到上述工作,方可确保工程按期竣工。其中,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二者并未存在本质矛盾,需在具体项目施工管理中,利用二者兼顾的方式,预防盲目赶工。

(3)注重质量管理。关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从以下几点入手:材料质量:由于施工材料是决定项目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若发生材料质量不过关或不合格问题,则难以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控;质量意识:施工人员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对施工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倘若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缺失,易诱发“豆腐渣”的工程;技术培训: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即以施工人员先进技术、先进工艺的学习为前提,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4)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逃生演练是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关键手段。在此过程中,安全教育手段类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如口头教育、安全规章、教育影片等,其通过对施工安全作用价值的着重强化,促使施工人员可将“安全意识”放于项目建设的首位。而逃生演练是施工人员对安全设施操作流程的熟悉,并结合自救、他救方法的掌握,促使其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逃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人们深入研究与探索。但是其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此,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应善于寻找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制因,结合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大进度管理、注重质量管理、强化安全意识等针对性措施的执行,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土木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070.

[2]郎一铭。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5(15):146-147.

[3]黎梦。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3):244-245.

[4]张学。关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分析探讨[J].工业b,2017(02):00056.

土木工程GPS测量技术施工策略 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测量技术在现代的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一些视野开阔和卫星信号较强的大部分地区,GPS应用更加广泛。因此,研究GP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GPS测量的优点,阐述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GPS测量的操作要点,最后提出了GPS测量的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GPS;全站仪;测量放线技术

引言

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GPS差分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地形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应用GPS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平面位置的精确定位,还能用来进行图根点的加密及施工放样的实时确定。同时,GPS技术具有单人单机布设图、操作灵活和点位误差不会累积等优点。GPS测量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到平面和高程坐标,从而达到实时和高速地采集地形点三维数据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地形测量工作效率。因此,GPS技术的应用显得至关重要。

1GPS测量的优点

1.1作业效率高

GPS测量需要的控制点比较少,因而不需要进行迁站,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准站数据链可以控制十几千米的测程距离。同时,GPS测量投入的人力比较少,尤其是在山岭建设区高速公路的测量应用中,路基路面工程更能发挥其优势。因此,GPS测量的首要优点就是作业效率高。利用GPS进行测量,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1.2定位精度高

在线路测量工作中采用GPS技术,可以保证各次测量的点位误差各自独立而互不影响,而且已经产生的误差,也不会累积和叠加。同时,在使用GPS测量技术时,测量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因此,GPS具有定位精度的优点。

1.3测站点间无须通视

GPS测量技术在测站之间的应用时不需要进行通视,只需要采用电磁波等设备就可以进行测量。同时,由于GPS测量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般较小,使得其测站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4自动化程度高

目前,GPS设备朝着小型化和轻便化的方向发展,因而进行测量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进行天线对中和整平处理。测量仪器一般可以自动进行观测,当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就能求得测点的三维坐标,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2GPS测量的基本原理

GPS测量一般包括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测量模式。①动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是指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一般是由于基准站接收机,流动站和数据传输链路三个部分组成的。同时,基准站接收机一般是架设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通过连续接收所有GPS卫星信号,然后进行定位计算,就可以显示出流动站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为了判断出测量是否满足要求,也可以显示出测量的精度。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实时求算出流动站的平面坐标和高程。②静态测量。动态测量技术是指将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进行观测,然后对观测值进行处理,利用GPS控制器的实时处理软件进行参数的转化和求解,从而确定测点的坐标。

3GPS测量的操作要点

3.1控制网点

GPS测量技术一般需要结合路线的地形特点等进行施工放样,从而保证施工放样的精度,同时还需要进行加密控制点的设置。加密的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如下:以路线走向布设一级加密点,每隔400m左右布设一点。同时,采用多台GPS接收机进行观测,加强对网点的控制。当然,每个网点交接出都要进行联测,以满足一级测量点的设计要求。GPS测量技术对于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也有一定的要求,从而保证测量的准确度。

3.2外业实施

外业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观测。在多个不同的位置安装多台GPS接收机。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架站。提前认真架好仪器,同时对其进行对中和整平处理。b.量测天线高度。GPS天线高的量测一般测量的都是其斜高,而不能改为垂直高度,并且需要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c.观测过程。在进行观测时,首先需要关掉仪器的开关,GPS就可以自动进行观测。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记录,要求观测时段长度要对每个测站点至少观测一个小时以上。d.观测结束。当观测结束后,应该立即关掉开关,同时还需要测量天线高,以判断观测仪器的位置。②数据处理。在采用GPS测量技术测量完成后,需要将数据传输到电脑中,然后采用GPS软件进行处理。通过平差法处理后,可以减小网点中的误差,平均误差可以保持很小。但是,如果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的时间会更长,并且测量的精确度不高。

4GPS测量在土木工程中的控制措施

4.1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要高

GPS测量后还需要进行坐标解算,这时所采用的卫星数量越多,并且分布越广,使得测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越高。同时,测量时进行初始化的时间也更短。因此,观测卫星的图形强度很高,一般需要进行严格控制,才能进行GPS测量,从而更好地保证测量的精度。

4.2作业人员的责任心要强

GPS测量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测量技术,还要求测量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由于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经验和责任心等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在进行测量时,首先需要将GPS接收机进行对中和整平处理,防止输入的'已知点坐标、坐标参数转换和天线高等数据出现误差,这些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影响GPS测量的精度。因此,测量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等操作过程。同时,测量人员还需要对仪器基座和测杆上的水准器等必须定期严格校正,以避免系统误差的影响。

4.3观测成果要进行复核

GPS测量具有实时和快捷等显著的优点,但是,GPS测量的初始化置信度通常也较高,并且在测量的过程中缺乏检核条件,造成个别控制点出现测量误差。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必须要对观测成果要进行复核。成果的复核一般分为作业前复核和作业中复核两个组成部分。①作业前复核是指在进行GPS测量之前进行的操作,提前在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检测,然后将新的控制点与已知的控制点进行对比,只有当新的控制点满足一定的要求后,才能进行GPS测量。②作业中复核。作业中复核是指在测量过程中,采用GPS测量技术对其进行检测,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5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GPS测量技术能够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因而可以为全站仪测量下的数据结果提供参考。通过对比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种测量模式,可以发现GPS测量技术不会存在误差积累等问题,可以从大量的测量数据中分析出测量控制点的精度,从而保证测量的精度能够满足施测控制和碎部测量的要求。但是,当满足一级测量的精度后,由于高程精度不是太稳定,因而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测量的精度。然而,全站仪施测过程中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所以,通过分析可以认为GPS测量技术的测量结果是可信的。虽然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速度慢的缺点,但是测量精度准确。同时,从测量结果来看,GPS测量技术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从而可以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GPS在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强。GPS使用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39(27):178~179.

[2]张争鸣。GPS作业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冶金,2013,35(4):89~90.

[3]王福学,马宗海。GPS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比较[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3(3):179~181.

[4]秦海涛,何宇翔,万勇。GPS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2(5):110~11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土木工程施工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4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