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护理管理论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是当今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护理管理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论文 篇一

[摘要] 为分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本文中笔者从护理人员、管理者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安全意识,护理安全也受到重视。

因此,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质量,可以保障护理安全。

[关键词]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1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层的因素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1.2上级对下级的监控力度不够,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分析总结不够。

1.1.3 对护士的教育培训不够,职业道德教育薄弱,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监督不得力等。

1.1.4对护理工作内涵和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迫使护士过多地承担大量非护理工作。

如:科室各种物品的维修、记账、标本的送取等。

分散了护士的工作精力,间接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1]。

1.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工作负荷增大,认知行为变慢,发生错误的概率增加。

1.2 护士的自身素质

1.2.1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如对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告知义务而引发护患纠纷。

1.2.2 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态度生硬,语言或行为过失。

1.2.3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较少,护患交流不及时、不到位。

1.2.4 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不断增高。

1.2.5 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发错药,打错针,入院评估不准确,如患者入院时已有压疮护士评估时未发现,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未及时巡视病房,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延误或遗漏治疗。

1.3 其他因素

1.3.1 患者或家属期望值过高,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不配合护理人员安排,拒绝治疗等,导致人为护理不安全因素。

1.3.2 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如地面过滑导致跌倒,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等。

2加强护理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2.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量小组为主体,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层层把关,各司其职。

2.2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

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使护理管理有章可循,避免护士在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一些医疗护理过程和流程中如果设计存在漏洞,也会给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如患者的`用药,从药品进入医院到正确的用于患者,如果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又缺乏核对和校正的机制,就有可能导致用药错误对患者造成危害[2]。

2.3强化核心制度落实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认真、及时、真实记录各种护理记录,防患于未然。

2.4增加人员编制

减轻工作负担,缓解工作压力。

合理安排护士工作,除去非护理工作占用的护士劳动,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2.5尊重护士,理解护士

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及生活上关心护士,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肯定她们的成绩,有了成就感才能极大地调动内在的积极性,使“发动机”处于最佳的工效状态。

2.6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

2.6.1 心理素质:培养护士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稳定的情绪、宽阔的胸怀、遇事能沉着应对的心理素质。

2.6.2 专业素质培养,①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评估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掌握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

病情观察的效果关键是掌握“动态”,如:消化道出血前患者常有烦躁不安,胃部不适、头昏、心悸、面色苍白等。

加强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氧浓度的监测,及时纠正低氧血症,防止重要器官出现缺氧性损害,是减少和治疗由于创伤造成机体损害的必要措施。

及时掌握动态,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这就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能规范、准确无误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③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危重患者的抢救。

这就要求护士具备精湛的救治技术和较高的独立操作技能。

④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工作岗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⑤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掌握沟通技巧,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

要仔细观察病情,总结患者生理、心理的异常症状,从而因人施护,如对老年人,要说服她们对工作、家庭、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期待。

2.6.3职业道德素质:救死扶伤是工作职责,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换位思考,用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去救治每一位患者,要重视人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

既有以知识与技术为基础的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料,又有敏感和爱心为支柱的对服务对象的关怀。

2.6.4文化仪表素质:护士不仅要拥有丰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扩大知识面,掌握一些人文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更要学法、知法、懂法,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着装更得体,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和信赖感。

综上所述,提高整体素质,强化安全、质量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质量,是保障护理安全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胡晓俐,刘梅玲。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理,9(11):3.

[2]郭燕红。患者安全目标手册[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

[3]林菊英。论入世后我国护理的应对[J].当代护理,2003,9(1):4.

护理管理论文 篇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66例ICU患者参与该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两组,研究组33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3、10例,患者年龄在17~88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6.32±3.25)岁,患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术后心肺复苏治疗、其他疾病的患者例数分别是9、8、6、4、2、4例;参照组中患者例数是33例,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22、11例,患者年龄在18~87岁不等,中位年龄为(65.01±4.05)岁,该组患者中主要包括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衰竭患者、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疾病患者,分别是10、7、5、3、3、5例。该科室中共计40张床位以及80名护士,男女比例是10:70,最大年龄是38岁,最小年龄是21岁,中位年龄是(26.54±3.21)岁,学历是在读研究生、本科、大专的护士分别是1、20、12名。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患者传统护理管理:进行床外分配时,告知每一名护士需要负责的工作是患者相邻床位的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在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利用甲乙丙丁分级方式给予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级,甲级:病危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床边专人护理;乙级:病重患者[1],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对症护理干预,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3~4例患者的护理工作;丙级:病情稳定患者,1名护理人员最多可负责5~6例患者的护理工作。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实施各项风险评估并建立床头风险警示标识,分别以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文字给予跌倒标识、压疮标识、过敏标识、禁食禁饮标识以标注区分[2],详细告知患者标识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个标志需在风险解除或者患者出院后实施有效清除处理;对利用微量泵输入的药物使用情况设置标识,例如氯化钾以及镇静剂等,利用不同颜色标签给予不同药物加以区分并在注射器、导管末端等部位标好标记;设置耐药菌隔离标识的时机是在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待患者阴转后或者出院后实施标识解除[3],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名护理人员不可同时护理感染患者和需进行保护隔离患者。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分级情况实施全面有效评估并将护理人力分为:很忙、较忙、中,若同一名护理人员可对2例乙级患者实施护理可判定为很忙,若平均1名护理人员可对3例乙级患者加4例丙级患者实施护理则判定为较忙,若1名护理人员平均给予单纯给予4例乙级患者或者2.5例丙级患者护理,判定结果为中[4]。④对护理人力进行评估,给予各位护士患者床位合理分配时需要遵循轻重搭配原则,一般情况下,1名护理人员搭配3~4例患者,在其余岗位中,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已经合理搭配的护理人员辅助。完成床位分配后,密切观察是否存在护理人员分配不均衡现象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调整[5]。

1.3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时利用医院自拟的调查问卷并将统计结果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1.4统计方法对66例ICU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结果时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患者更低,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②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明显更高,对比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给予ICU患者护理分级管理的临床优势很多,不仅仅包括可以促使患者得到整体性护理和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包括可以促进护理排班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给予患者标识管理,对显著增强ICU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病区管理质量均存在积极作用[6-7],可以促使护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显著提升护理文书质量等,对显著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护理分级可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区分并可对ICU护理工作人员工作量进行有效均衡,需要注意的是,若ICU科患者出现特殊情况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有效调整,例如转出患者、新收患者、患者病情恶化等,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有效调整对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资源有效使用率存在积极促进提高作用,可有效预防护理人力不足情况,可促使护理工作顺利完成并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质量。该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2.12%,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分别是(98.10±1.54)分、(94.24±2.57)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值得在临床上作为有效护理管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小玲,黄苑玲,何绍敏,等。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4):59-61.

[2]杨中气。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62-163.

[3]周丹。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285.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5):168.

[5]刘爱婵。颜色标识化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36-237.

[6]邱孝兰。护理标识在I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19):4356-4358.

[7]司琴。特殊标识在ICU血液传播疾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11):24-25.

护理安全管理的论文 篇三

2.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2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2.2.1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2.2.2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估。科室必须健全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3重视风险意识、 法律 意识教育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

2.2.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

2.2.5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 科学 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 治疗 、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小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 医院 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借鉴外院的经验,认真更新安全观念,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动力,紧跟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进展,分析相关因素,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丽革,刘丽霞。关于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吉林医学,22(2):116.

体检中心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篇四

关于体检中心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本体检中心从1月开始在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管理后分别为0.8%、99.2%(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岗位;安全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指的是医院系统、组织的减少或消除医疗风险的损失或者危害,经分析医疗风险,探讨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护理风险[1-2]。体检中心应对的受检人群包括各类健康状况、各类文化水平、各类年龄,所以护理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下文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体检中心共有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以201月为时间界限,在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随机抽取1000名受检者的体检基本资料,全部受检者的基本资料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护士长的领导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对各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分析岗位风险存在的主观以及客观因素。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护理风险来源于护理人员方面以及体检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开单错误或者责任心不强;技术操作层面出现穿刺失败。体检者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缺乏:项目出现漏检或者非空腹进行体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体检者体检时出现晕血、晕针情况。

1.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必须制定规范的制度章程,比如技能考核、岗位流程、岗位职责等,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科学依据,同时必须在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科室的学习以及培训中。除此之外,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必须学会总结教训,及时发现原因制订改进对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出现。

1.2.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具体分为风险预防以及风险处理两个层面。本体检中心制订了非常完善的护理岗位风险防范措施,囊括了围体检期各类宣教工作以及应激方法。在宣教中,护理人员要运用严谨且通俗的语言,保持端正的态度。导诊护理人员应该对每名受检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保证受检者完全明白体检的项目以及应该配合的事项。护理人员必须熟记全部应急预案,对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进行规避,保证受检者安全、舒适的完成体检。

1.3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包括开单错误、穿刺失败、非空腹体检、晕针晕血、漏检;比较管理前后受检者投诉情况以及受检者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

管理前各类护理风险发生率均高于管理后,差异均明显,P<0.05。见表1。

2.2投诉及满意度

管理前受检者投诉的有58名,投诉率5.8%,管理后受检者投诉的有8名,投诉率0.8%(P<0.05);管理前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802名,满意度为80.2%,管理后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992名,满意度为99.2%,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原本通过消极态度处理发生后的风险事件,转变成积极预防未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薄弱环节,把风险隐患消灭于初始阶段[4]。体检中心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风险,而当护理风险出现后,受检者以及其所在家庭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体检中心的公信度也会明显下降,长远来看会影响体检中心的发展[5]。所以,对于体检中心,必须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每名受检者都能接受最优质的体检服务,通过从细微之处入手,最大程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体检安全[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均优于管理后0.8%、99.2%(P<0.05)。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减少体检护理风险,保证体检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提升受检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张玉姣。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9(5):2598.

[2]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33(24):83-84.

[3]耿晓焕。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25-126.

[4]江秀琴,洪清慧。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32(11):44-46.

[5]吴向春,张梓童,韩艳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09-1411.

[6]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护理管理论文 篇五

WHO于1986年向全球推荐了消毒隔离、消毒灭菌、无菌技银烧伤敷料是采取纳米技术利用精细方法将纯天然的银离子制成产品颗粒,均匀覆盖在医用脱脂纱布上,具有较为稳定的性能,可发挥抗炎杀菌作用。纳米银敷料覆盖在创口后,可迅速持久的释放纳米银离子,银离子通过结合细菌病原体的DNA碱基,抑制DNA复制;同时结合细菌病原体蛋白质,形成银蛋白,使细菌失去活性。因此纳米银烧伤敷料的覆盖可迅速杀灭侵入伤口的细菌等病原体,控制感染。而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烧伤患者时,由于烧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因此重视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在烧伤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促使患者创面较快愈合。在护理干预期间,需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根据烧伤实际情况,做好维护工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展开相应操作,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在使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时,先行对创面以生理盐水清洗后覆盖,以纱布绷带或胶带固定。总而言之,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烧伤中采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效果显著。术操作、监测并通过监测进行HAI(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控制效果为主的五项关键措施,这些措施的落实均涉及到护理工作。调查研究发现,45%的医院感染与不正确、不规范的护理工作有密切关系,因此规范和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职能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措施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护理工作人员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它包含了消毒、灭菌、无菌操作、隔离技术等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控制医院感染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

2、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知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当前,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观念和意识淡薄,对感染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态度决定行为,从而就出现了手卫生制度执行不到位,医务人员对消毒剂的性能、使用方法、浓度等掌握不准确等现象。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被动、执行力度不够;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病人及家属管理不到位等这些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3、规范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1健全制度,有章可循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依据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及时修订、完善适合实际工作的各项消毒、隔离、无菌制度等。

3.2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充分发挥护理部、护士长的管理作用,以身作则,从日常操作入手,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靠自我管理做好过程监督、指导工作,对可能发生感染进行预测和判断。建立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改进工作。

3.3加强感染知识培训

科室可以采取全员培训与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讲解、示范、演练、医院感染专题讲座宣传形式,要求各级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管理者定期在科室召开小组讨论会,对医院感染控制内容进行专项提问,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强化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与护理“三基”培训有机结合,丰富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3.4落实手卫生制度

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随时进行规范洗手考核,养成自觉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在不同病人之间与各项诊疗操作前、后等相关环节均要做到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并严格定期进行考核。对于接触过传染病人的医护人员要求其结束工作后立即进行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护士长每月监测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手卫生意识和习惯,严格掌握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5加强病房管理

保持病房及环境整洁,按科室要求合理安排病床,病房卫生按标准进行管理,定时消毒、通风,保持空气洁净。工作中要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于及时发现感染病例,按时限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院内感染知识巧妙的融入疾病健康教育中,使病人在了解疾病的同时也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医嘱保证随员数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避免探视。

3.6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护理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认真做好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为各项操作提供安全用具。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特殊情况下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3.7监测与监督

常规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应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经常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护理管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完善必要的防护设施以及科学的护理配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相关感染防治规章制度,把对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预防意识,真正落实好各项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损伤,减少因护理人员的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和自身感染的发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护理管理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37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