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人生观论文【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人性理论实是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该门课程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学科前提。你知道思修论文人生观怎么写么?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人生观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人生观语录 篇一

人生观语录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灵与肉的无限距离可以象征从精神到仁爱的更加无穷遥远的无穷,因为仁爱是超自然的。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只有心灵的改善,才有导臻真正的智慧。

·善就是肯定生命,展现人的力量;恶就是削弱人的力量。

·崇高的、山峰般崇高的德行,却必然在仇訾灭灭后巍然独存,正视太阳的光辉,像阿尔卑斯的雪峰,它不朽而纯洁地凌驾一切而高耸。

·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灵魂的伟大与其说在于爬得高和走得远,不如说在于懂得如何去改变和控制自已。

·真正的伟人从不自视伟大。

·灵魂里也有一撮破坏分子,那就是摧毁我们道德的邪念。

·君子有三患:未闻之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

·美色只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功德却能打动人们的心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离开正常生活越远,就越会觉得自己目前的坏行为是一种聪明的进步,而把正常生活着的人们看为落伍或迂腐。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的。

·只有驱遣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神才是美,才值得颂扬。

·神赋予我们恶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征服恶的武器。

·相信别人的善性并不是否定自己的善性。

·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应令人 厌恶的两种品德。

·我要锻炼我的灵魂,甚于去装饰它。

·灵魂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已,因为俗语说得好,无所不在等于无所在。

·良心是灵魂的声音,欲念是肉体的声音。

·洁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灵魂不是一只要注满的瓶子,而是一个要生火的灶。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情是生命的灵魂……没有情的灵魂是不可能的,正如音乐不能没有表情一样。这种东西给我们以内心的温暖和活力,使我们能快乐地去应付人生。

·美德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美德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从每一样事物都可以发现到这样的灵魂----人们无需要躲避它。

·“忍”字当头,就可征服一切命运。

·忍耐加和蔼就是力量。

·一切力量,要没有平衡的势力,没有阻碍而自由发挥的话,都会走上漫无限制与疯狂的路。

·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念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心中的念头像潮涌一样的人,永远射不中目标,达不到目的,因一个念头抵消了另一个念头。

·以自己本来面目出现的人和有自己特点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崇高起着横扫千军,不可抗拒的'作用;它会操纵一切读者,不论其愿与否。

·唯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有保持人们精神上健康。

·惟独具有最尚的最快乐的性格之人,才会有感染周围的人之快乐。

·在自己心中把握住了人性的,也将会了解所有人类。

·一颗无畏的心往往能帮助一个人避免灾难。

·一个真实的灵魂,你越是对他诽谤,他越是不会受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或者同祖国一起自由的活着,或者随同她的灭亡一起死去。

·好自夸的人没本事,有本事的人不自夸。

·德行善举是惟一不败的投资。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

·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

·人应该装饰的是心灵,不是肉体。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习惯之于灵魂犹如血管与脉络之于血液,是它流动的道路。

·力量不能奏效的可以代之以计谋。

·三寸之舌能驱使五尺之躯。

·智慧能使重负变轻担。

·金刚石再硬,智慧能使它变软。

·靠力举起千斤,理智能举起万斤。

·谁要是有智慧,谁就有力量。

·弓如果永远不张,便会失去它的力量。

·有力量就一定会有办法。

·我们爱力量,但却很少考虑如何去显示它。

·假如你具有超出常人的巨大的力量,使用时就应该轻而小心了。

·我们征服了力量,于是我们便得到了力量。

·不知用在何处的力量是没有用的。

·力量在实质上和程度都是衡量男子气质的尺度。

·力量是一种毕生的乐趣。

·力量是用它所战胜的事物来衡量的。

·不伴随力量的正义是无效的,不伴随正义的力量是暴虐。

人生观作文 篇二

人生,是一段旅程,看不见终点,没有标准答案。但人生观却能指引人们的旅途,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世。

比如宽恕:这世上有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事,不可能一生都快乐无忧。人生必定会经历许多磨难和挫折,就如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颗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生长变成了空壳。”人生漫长,快乐不可能是永恒的,痛苦亦是如此,它们是相生相依的。但倘(www.chayi5.com)若我们放下痛苦,做到宽容,用宽恕的目光看人,其实也是宽恕了自己,那世界就会变得葱茏了。

比如进取: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像月亮一样,一旦圆满又马上会出现亏缺;就像树上的果实一样,一旦成熟,就好像要掉下来似的。在得到之时,也有可能意味着失去,圆满很难。我们虽然不能事事做到完美,但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使自己尽善尽美。

在学习和探索这一面,最可怕的就是两个字:知足。假如你没有了“求知欲”,你就失去了探求真相的动力。未解开的谜实在太多了,小到细菌的祖先,大到12平行宇宙,7个异次元宇宙,4个多次元宇宙。“无限”这个词用在这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我们,则要时刻保持对未知的好奇。

比如坚持:我们必须要从小树立起自己的志向。人生就像一座高大的山峰,你只有每天爬一点,再爬一点,坚持不懈,才会抵达最终的峰顶。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向成功迈进一步。

人生观,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像人生的航标,你会发现它最朴实,最触动人心的震撼力量!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论文 篇三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始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大量的经验和研究表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效果多年来一直不尽如人意,这其中存在着很多原因,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法问题,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众多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在方法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体悟和实践不足。第二,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衔接不紧密,各自为战。第三,辅导员、心理咨询等工作跟进不主动、不及时。从这几个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并不具备能够吸引学生的创新性方法,这可能是制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最大瓶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四步教学法”,初步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四步教学法”在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的基本结构

根据数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我们认为,要提升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实用性,首先要深入了解及准确把握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着的思想和行为层面的问题和困惑;然后,将这些问题和困惑与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将人生观教育中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对问题解决的需要;最后,按照新的内容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完成学生对人生观教育实用性的需求。具体如图1所示。

(一)提出问题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把握了大学新生普遍具有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这些主要的问题包括:缺乏方向感、无聊、人际交往障碍、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恐惧、情绪起伏大、爱情观不稳定,等等。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具有相当强的跨年龄稳定性,也就是每一届大学新生几乎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因此,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实际问题是相当多的,而且的确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这就为我们的人生观教育的介入和科学干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联系

将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问题与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人生观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其实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第一章“理想”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则可以用来解决大学生缺乏方向感和无聊等问题;第三章“人生目的和态度”这一部分的内容,由于主要教给大学生正确的“观”,即看待事物的正确看法和态度,因此,可以用来解决大学生由于认知错误而导致的消极情绪问题,并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第四章“道德”这一部分的内容,则可以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的问题;第五章“品德”这一部分的内容,则可以解决大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的恐惧、爱情观不稳定等问题。可见,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关于人生观的内容,实际上与大学新生存在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问题都可以产生紧密的联系,关键在于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使这种联系显化,并变成大学生普遍可以接受的教学内容,在人生观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大学生。这就是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三)结构调整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大学新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方向感。因此,将“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切入点和主题,使整个教学体系的内容围绕这个中心服务,是非常合适的,最容易引起大学新生的共鸣。我们通过对大学新生存在的思想和行为问题进行了解,再细致联系思想道德修养教材,将教材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模块化为三个部分: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做人的智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充分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题是什么,以及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其中“,树立明确目标”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绪论”和“理想”部分为基础“;培养做人的智慧”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爱国”“信念”和“人生目的和态度”部分作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中“道德”和“品德”部分作为基础。

(四)教学落实

根据第三步中制定的计划,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便可以按照这三个模块进行系统教学。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要以大学新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实际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出这一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并以充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最终目标。例如,在“树立明确的目标”模块中,我们首先向学生提出最近是否有这样的问题:每天似乎都很忙碌,但却不知道自己都忙了什么;学不进去,即使在宿舍待着也时常感觉到无聊;面对学业、社团、学生会工作和兼职四种发展方向,不知道如何科学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等等。这些问题通常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们阐明,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如何帮助自己树立起科学的目标和理想、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从而彻底摆脱迷茫感和空虚感,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们不仅会对整个学习过程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且也会真正从中学会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最终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四步教学法”的创新性

“四步教学法”基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原理,以当下前沿的跨学科视角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在保证其理论性和原则性的前提下,使原本结构零散,缺乏明显内在联系的各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了高度的统一性和逻辑性,同时,使抽象的课程原理变得更为立体,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实用性。这不仅极大丰富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从根本上拓展了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视野,对传统人生观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中所存在的固有问题做出了重要突破。

参考文献:

[1]胡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若干心理学方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4):20—22。

[2]施爱民。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心理学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36—37。

[3]彭付芝。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北京教育,(11):54—55。

思修论文 篇四

摘要:儒家道德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我们应当重视和挖掘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价值和作用,以便更好地让教师讲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让学生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关键词:儒家道德文化;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价值

基金项目:_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515SSK3)最终成果。

儒家道德文化是指由孔子开创,经孟子、荀子等先秦诸子发扬,后经董仲舒、程颐、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等继承和发展的,以仁、义、礼、智、信等为主要道德规范,对天道、人道、社会和人性做出深刻的阐释,具有丰富内涵的道德价值系统。儒家道德文化是中国道德文化的主流,在一定意义上,儒家道德文化是“道德中国”的代名词。儒家道德文化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中国文化复兴的重要精神资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固然可以从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汲取价值资源,但是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尤其是儒家道德文化丰富的资源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对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有利于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

自从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材几乎每年都有修改或者提供教参补充说明。但是无论怎样修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都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通行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包括了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因此内容十分丰富。如果排除儒家道德文化资源,那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单薄。

儒家道德文化为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道,为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带来价值和意义。儒家道德文化认为,“仁”是人生最核心的价值规范。什么是“仁”?在儒家最基本的经典《论语》中,孔子向不同的学生解释了“仁”的内涵,但是“仁”最根本的价值就是“爱人”。兹引《论语・颜渊》孔子关于“仁”的回答。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由上可知,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仁”的内涵,但是,“仁”最根本的内涵是“爱人”。可以说,“仁”贯穿在整个儒家道德文化传统之中。它最根本的道德维度是成就人、发展人、实现人、超越人,让人人不断由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孟子提出的“仁义”“浩然正气”;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是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这是更高层次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对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道德文化资源有完整的文字记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在三千多年的儒家道德历史文化传统中,儒家道德文化资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这种道德文化传统,成为当代人进行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律品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必然要加入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否则,对学生讲授当代社会道德建设就游谈无根。

美国著名学者希尔斯认为,传统是现代社会秩序的保证,是现代文明进步的质量保证,同时传统和其他道德文化资源一样,均参与了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传统是活着的现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前高校的重要的政治理论课之一,必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的重要体现。

根据现代社会道德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关于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的内容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应当在许可的范围内增加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比例,这样才能真正显示传统儒家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二、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积极性

尽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一般来说,部分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兴趣比其学习专业课相对要低得多。一些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去听课。上课的时候,人到心不到。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低头玩手机,或者记英语单词,或者看所谓的专业书。同时,一些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由于师资缺乏,开设大班,一个班上百人,全挤在一个教室里。这必然影响听课的效果。

但是,如果加入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的内容,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或者经典的儒家道德故事,再配以理论分析和引导,或许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会提高。比如,讲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节,我们可以借用戚继光、林则徐等故事来说明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再进行理论阐释,这样学生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就会比较深刻。再比如,讲到“家庭美德”这一节,教师可以采取引导的方法。比如,老师问:为什么表哥不能和表妹结婚?学生基本上会做出爱情功利主义的回答:因为这样生出的小孩可能会畸形。老师再问:假如表哥和表妹结婚不生小孩,做丁克家族,是否可以结婚?这样追问也许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时候教师可以借用儒家道德文化资源的道德伦理来做出问答,让学生明白,人不仅仅是功利的存在物,更是价值和道德的存在物。

这样引入儒家道德传统文化理论,也许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后,有兴趣的学生,也许会去图书馆找些儒家关于婚姻道德方面的资料来看。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积极性。

三、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高校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是培养高校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最基本的文本载体。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候,可以采用理论讲授、视频教学、师生讨论等方式。但是如果在采用这些教学方式的时候,仅仅是进行现代道德伦理的阐释和解说,会缺乏理论的深度和思想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儒家道德历史和道德理论就会被埋没。这样,不仅不能从理论上说服学生,而且在实践上就很难让学生变成一个对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有兴趣的人。

道德理论固然需要理论的阐释和论证,但是道德理论不仅仅是理论阐释和论证。儒家道德理论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儒家道德实践的典型案例布满整个儒家道德文化史。

中国的“二十四史”几乎是另类的儒家道德文化史。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因此,在对待儒家道德文化资源上,我们不能带着现代人的自负,傲慢地审视传统儒家道德文化资源,应当老老实实地阅读儒家道德文化经典,然后才能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说出让人信服的道德结论。

不过,我们应当明白,儒家道德文化强调道德绝不是脱离人类社会之外的一种抽象的理论存在物。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密切联系在一起。道德与人密不可分,离开人和人的实践来谈道德,道德就成为一种虚无主义。

所以,儒家经典作家在阐释儒家理论的时候,总是与天道、人道和人性等结合在一起。通过人们的理论和实践,如“仁”“理”和“功夫”,来阐释人的德性和德行。儒家道德文化始终是围绕人而存在,使人通过人的实践或者道德修养的“功夫”,做到“学贵自得”,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精神的人。在儒家看来,人的价值或者成人的标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人的德行和德性达到道德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的这种理念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至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果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能够将儒家道德伦理和儒家道德修养的“功夫”理论说透,那么,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无疑是有裨益的。

总之,儒家道德文化资源作为当代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无法绕开的存在,它对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庄子的人生观论文 篇五

摘要:庄子的哲学对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追溯根源,庄子哲学产生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在长期的战乱中,促使庄子对人、社会及整个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产生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生观、人生境界、及其为达到他所要求的境界的方法的思考,本文试述了庄子关于人生的一些看法,对庄子的人生观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超脱;淡泊;自然;自由;绝对自由;情感

一、庄子关于人生境界理论

总的来说,庄子把淡泊、超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威王时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函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宁愿地清贫中快乐自由的过自己的生活,也不愿为官职所束缚自己。

庄子不仅对物质、名誉有着超然的态度,而且他把人的生老病死也同样看作一个非常自然过程。

在庄子快要死的时候,学生们想将他厚葬,庄子知道后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

庄子把人的生老病死,也看作是必然的过程。

人的出生、衰老、死去都是自然规律,不纠缠在之中,并由此得到对生死的超脱。

这种淡泊、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折射出庄子的人生观,人生哲学,他关于“人生的境界”的思考。

顺应、合乎自然,即“道”。

这个“道”也即是庄子眼中的自然而然、合乎规律。

争名夺利、胡作非为、任意妄为的人生是违背自然的,企图超越生死,长生不死,更是违背自然的事情。

不难推导出庄子的“自然”与他的“道”在逻辑上是统一的。

万物出自于“道”。

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皆一。

万物都是由道与配,受道的制约。

进而庄子认为身为万物之中的人也是“道”的显现。

由此消除了人与万物的差异。

庄子在他的“齐物我”基础上,做到了对人生死的超越,无论是人生还是人死,都不过是“道”的表现,或说是“道”的现象的变化,本质上,“道”是不变的,人生是在万物之中,人死又归于万物,其实并无变化。

二、逍遥游―庄子的绝对自由

绝对自由是庄子人生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及体现。

庄子的绝对自由,在他的《逍遥游》充分展现。

庄子所追求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这种自由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和规定的,是“真人”、“圣人”、“神人”的境界,无所依赖,即“无待”。

这即是《逍遥游》的“逍遥”的含义。

但这种“逍遥”的自由,只是存在于庄子的头脑中,观念中,是精神的自由,而非现实客观的自由。

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如此,庄子所给出的答复自然是顺应“道”。

不胡作非为、姿意妄为、不能为而所为。

主张“心斋”、“坐志”、而后“无已”、“无名”、“无为”也就达到“无待”了。

例如,大鹏奋飞万里、船在江河中行航、人行走千里。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自由,但它们却不是庄子所说的`“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大鹏奋飞离不开长翼,行船离不开水深,人行走千里离不开三个月的粮食。

这些事情都是有其条件的,有所依赖的是“有待”的,都不能算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必须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能称为绝对自由。

这是说能顺应天地的规律,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从而才能达到“无待”,不受任何条件制约,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圣人、真人、神人、就是达到了这种状态的人。

圣人“无已”,即是说圣人丧失了自我。

身体形如枯稿,心灵犹如死灰。

老子曾经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君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人如果能做到了“无已”,也就不会有各种欲望,也没有欲望达不到时的烦恼。

人如果感受不到自身存在,那么他也不会在意别人对于他的毁誉了。

这即是“无名”。

如若争名,人就会勉强做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这就违背了“道”。

如果个人不再追逐名利,那么当然他也就不会有所建树了。

从而“无功”。

圣人“无已”、“无名”、“无功”,因而圣人也可以说是忘却了人世间的情感,“忘情去知”、“无人之情”,人世间的一切烦恼、矛盾和问题也统统抛在一边,从而达到精神绝对自由的“逍遥游”。

庄子虽然没能在现实中达到自由,但却达到精神层面上自由,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对于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富有智慧性的启发。

三、情和理―庄子的情感观

人一生中有许多灾祸,给人带来了苦恼和不幸。

对于死亡的忧虑则是当中最主要的。

如何化解人生的种种灾祸,面对疾病、衰老,死亡,如何从痛苦忧虑中解脱出来,也是庄子人生思考的重要内容。

在庄子看来,人们之所以会有精神上的忧虑和痛苦,是人的感情所致。

而由感情所造成的人精神上的忧虑和痛苦,可以通过对事物的理解得以化解。

《至乐》中记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的妻子去逝,惠子前去悼念,却发现庄子蹲在地上,鼓盆、唱歌。

惠子说,妻子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鼓盆唱歌,这太过分了。

而庄子却答道:“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天生也,而本无形。

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生物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而随而哭泣,自以为不通乎命,放止也”。

人从出生至死亡是自然的循环过程。

这是合乎大道的事情,它本该如此。

因为这是“道”,人本身也是按道而生,随道而变,人若忧于死亡,则违背道,违背自然。

死并不是值害怕和忧虑,它是道的显现。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庄子在自己的妻子死去时不悲反而乐了。

这听起来不近人情。

但实际上,这是庄子对于人生的超脱。

并非无情,而是以理性化解了感情。

庄子以此保持心灵和精神上的平静,摆脱了各种灾祸、矛盾所困忧,甚至对死亡的恐惧。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生的自由。

思修论文 篇六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思政课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于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取向,将产生极大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谈谈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与同仁探讨,以求得廓清教学中的一些是非曲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观价值取向

一、探讨的缘由

就一般而言,“价值”表达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相关性,是客体所具有的属性及其对主体而言的意义。教育的价值是建立在教育的本质特性基础之上的,是教育对于主体的存在和发展而言所具有的意义。追求价值是教育教学活动重要的驱动力,而且教育教学还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意味着教育教学的内容本身是具有价值的,还意味着我们对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一种价值期待,希望能藉此实现我们在某一方面的需要、利益和追求。

因此,如果没有动态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没有存在于这一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整个价值系统就会成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课程的真正价值也就无法实现。而很多老师没有重视这一点。

二、教学实践中形成“基础”价值取向的依据

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理论武装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理论认识、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根源。因此,培养怎样的人才,培养这些人才具有怎样的素质品质,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教学中价值取向的形成必须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目标,并由此出发形成一条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线索。新课程在展示其全新的结构体系和内容安排的同时,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础”课程教学中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教学的至高宗旨是以此为方向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并进而引导其行为。这一方向既要落实在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教学中,也要体现在法律修养的教学中,要在教学中避免具体地、逐个地讲解法律条文。可以说,政治性与科学性共同构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程生态”,政治性是其根本方向,科学性则是其生命之源,新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形成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二)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要做到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必须把思想、道德、法律领域社会性的要求转化为青年学生的内在需要,事实上,在这些领域的社会性要求中包含着许多对于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性生存等方面内容的关注。因此,我们的理论教育一定要紧扣学生的现实生活,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追求,分析学生的需要和追求,只有深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思想实际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唤起并引导学生的需要和追求,只有把规范领域社会性的要求放到社会实践的情境中去体验,才能形成学生在实践中遵循规范的心理基础,并成为个体行为的重要动力。

(三)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

“新教材从社会秩序结构的角度,把这个法哲学、社会哲学中的问题以全新的面目展示在我们面前,把思想、道德、法律放到社会规范的层面上让我们重新认识:思想、道德与法律都以社会为其发生的基础,它们在内容上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在实施中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立足于社会、历史经验和现实的基础之上,共同构成影响社会秩序的要素;它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综合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来形成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特定的社会秩序。可以说,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是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四、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来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上尝试以下方法,将有益于促进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案例导入法。在强大的理论逻辑下凸显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内容体系三大组成部分均具有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现实出发,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转化设计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人入胜的案例,把案例分析作为实施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这一过程也是把抽象的理论还原到丰富的实践中并从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理论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具体生活来观察、分析他们的思想、行为的根源及其与规范、理论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挖掘的问题和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地融入到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第二,专题研讨法。新课程内容体系的各个环节之间既有一致的精神相贯穿,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我们可以以这些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专题。以“爱国主义”的教学为例,“国家利益”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首次引入的概念,我们可以在“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节中设置“国家利益”专题,列出“国家利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国家利益的判断依据和分类”以及“国家利益的实现途径”等专题,在研讨中把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对话教学法。对话式教学在德育领域并不是一种新方式,我们可以把事先设定的“案例”和“专题”作为对话的主要内容,通过充分展示价值公理、展示冲突和差异,使学生逐步形成共识,并由此在思想情感上、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上不断走向理性与成熟。总之,在”基础”课中,讲清并正确处理好价值取向问题,是决定这门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它,不然的话,我们必将为自己的失误而埋单。

人生观作文 篇七

假如我们在公共汽车上遇到了小偷,你会揭发他吗?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事情,你是选择贪生怕死不理睬小偷,还是见义勇为智取小偷?

同学们,听说过徐洪刚叔叔吗?他见义勇为,在车上遇到了几个明目张胆地抢东西的犯罪分子,大胆地喝了一声:“喂,为什么抢劫!”犯罪分子一看,知道大事不妙,马上亮出匕首向徐洪刚叔叔扑来。徐洪刚叔叔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受了伤,司机一看,立马停下车,夺下了歹徒的凶器,可是歹徒却逃下车跑了,已成血人的徐洪刚叔叔拼命追出车外,才走了50多米路,就再也支持不住,倒在了血泊里。后来,筠连县税务局副局长詹一方路过此地,把徐洪刚叔叔送到医院。

如果你当时就在车上,你会怎么做?

人的本性虽然是善良的,可也是贪生怕死的,如果你会见义勇为,我想有些心理学家会说你得了神经病。可是一个有阳刚正气的人,是可以不理会心理学家以及社会上一些知名人士的唾骂,而去见义勇为,帮助受害者。

虽然徐洪刚叔叔很勇敢,可是他应该智取,并且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若果你死了,出事了,你的家人会多么悲伤,即使你是一位军人,但做人命关天的事也得三思而后行,人只有一次生命!

人生观 篇八

人生观

人生是否辉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你有没有钱,七分靠天,三分靠自己。你有没有知识,有没有能力,那天也帮不了,完全靠自己。挖井之道-犹如人生之道,东挖一天,西挖一天,最后一口井也没挖出水。与其东挖西挖,不如一口井挖到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怨天尤人,分而取之。怨天,不可取,有人生下,拥有一切,有人生下来一贫如洗。

不管是拥有一切-还是一贫如洗-此乃天注定。尤人-本来就一贫如洗,又什么都怪别人,从没想过自己,人有千里眼,但可怜到自己都看不见。人生成功之三大必备信念-其一志气,其二有见识,其三有恒心。有志气之人,觉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有恒心就没有不成功之事。三者,缺一不可。今天妈妈又担心我哭了,这是做儿子的不孝。妈妈,今生今世,我不会再让你受一点委屈,您吃了太多苦了,看着您流泪,儿子心在流血。妈妈您不用担心儿子,只要您老身体好了,我一切都好,为了您,为了这个家,儿子誓言,一定让您看到儿子辉煌的那天,您问儿子累不累,儿子不累。您看到儿子,晚睡早起心痛,儿子知道。

但是,妈妈,没有办法,儿子必须履行自己的。誓言,今天和您聊了这么多,您要我离开她,儿子知道您是为我好,可儿子怎能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离开她,在这里儿子只能不孝了,希望时间能改变您的观念。

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九

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

按本意是不想如此突兀的引入这个话题的,但是想了又想其中确实没有什么好插入寒暄的,于是便直截了当的写了。在我看来人生观和价值观本质其实是差不多的,在很多年前,年幼之时,第一次听到人生观价值观这两个词汇的时候,我迷惑着这两个缥缈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存在于哪的。。

随着年岁的增加和阅历的加深,觉得“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两个东西。或许很多人被问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还是会一脸茫然,但,相信他们其实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人生观”就是“你觉得你的人生要是什么样的”,而所谓”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什么是有价值的”。

曾经看过一些文字或者视频,告诉你,人生该是什么样的;也经常在贴吧或者网络上看见许多人对某某人的生活方式嗤之以鼻。

但,在我看来,“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东西其实是没有对错的。

很久之前,看过这么个故事,相信许多人也看过。说的是一个富豪到海边沙滩晒日光浴,在那遇见了一个渔夫,渔夫就躺在富豪旁边,富豪皱了皱眉,问渔夫:“为什么不努力去工作呢?”渔夫反问:“为什么要努力去工作呢?”“那样就能赚很多钱,住海边别墅,你就有空享受海边的优美风景和美妙阳光了。”渔夫轻笑道:”你以为我现在是在干什么呢?“

那时这个故事给我心灵上带来很大的冲击,从那时起我就在反思价值观的差异性。

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对拥有和我们不同“价值观”的人们抱有鄙夷的态度。你认为“人生就应该为了成功而好好努力拼搏否则便是没有意义的。”他认为“人生就是应该享受现在,享受生活。”而她又认为”人生平平淡淡就好。“于是,你对他们冠上了”不思进取“的罪名。

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同便好像有人喝粥喜欢喝甜的而有人喜欢喝咸的,你会因为你喜欢喝甜的而认为喝咸的人是怪胎么?

所以在我看来,任何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可以被包容的,同样没有任何一种人生观和一种价值观是可以凌驾另外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之上的。

即便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类被认为极端自私自利的价值观我都认为是可以被接受的。

回顾历史,人们经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排除异己”,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同于大多数人的便被认为是错误的,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像“同性恋”此类少数派生存状况如此艰辛了。

最近看了fatezero(一部动漫),里面主人公面对着这么一个选择题,”你的至亲活着的话,可能会危害数以万计的人们的性命,那么,你会怎么选择呢?你会选择大义灭亲还是与世界为敌?”

按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大义灭亲才是正确的选择,那么,你会下的了手么?

人生观作文 篇十

人生观作文

人生观作文(一)

谈到人生我不的不想起李白所说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多么豪情万丈,人生其实是这么的精彩,往往还有许多人感叹人生,觉得人生就如一只燃尽的蜡烛,燃尽了自己,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它燃尽自己,给世人带来是光明,给世人带来的是灿烂。它是很充实的过完一生,它不觉得孤独,它不感到遗憾终身。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永远是没得到的东西。你不献殷勤,经常调一下人的胃口,反而会令他更加垂涎三尺。当然这样做不要过分,否则别人以为你没指望,而放弃了微笑,他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奇迹。它丰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产生于一刹那间,却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我们都属于未出道的青年,大部分的是学生,我们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生而学。人生总是让我们起伏不屈,从母体降临的那时起,就注定要为人生而战,为了人生而奋斗,为了人生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

每个的人生其实都是耀眼夺目,春光灿烂。主要的是你怎么看待人生,对你自己人生的观念,人生的价值的理解。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沧桑;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无聊,总是想冲破他以前美好的憧憬;有的认为自己的人生如同朝露一滴一滴的积累而成为滋润万物的元素,对自己的人生一直怀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好像就是他从小怀着的一份梦想。我们在校学的不仅是文化,而且最重要的是人生观。我们要学会怎么去适应这个社会,怎么去了解这个深不可测的社会,要懂得这个社会的语言,它更比学会世界各国语言还要艰难,用我们毕生筋力也未能研究透。

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人生梦想,不论是多么的艰难我们都要把握它,让自己活的充实,不感到孤独,寂寞,每天总是有着一颗向往的心,走完自己的人生征途。

人生观作文(二)

一个健全人和一个残疾人,最根本的区别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对人生理解的两个截然相反的两个境界。

在第一次团校课中老师组织我们看到了他的演讲――尼克?胡哲,一个“传奇”的人物,他是一个残疾人,他生下来就没有四肢,但他却活得坚强乐观。他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不气馁,不因为几次失败而轻言放弃。

“人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挫折,把挫折当作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中跌倒了没关系,跌倒了十次也没关系,就算你跌倒了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只要你从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要有不轻言放弃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那么不管你失败多少次,你总会有成功的一天!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我们肩上的责任和希望就越来越重,()我们应该扛起奋斗的大旗,喊着努力的口号,行动起来,即使在前方有无数个挫折与困难,我们都要勇敢的前行。我们便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而那些不坚持,不努力的人,最终将会失败,一生碌碌无为。因此,挫折并不可怕,怕的是你没有坚定的信念,怕的是你没有十分的努力,怕的是没有克服挫折的勇气。

我相信,若拥有了毅力,自信,乐观就能创造奇迹。我也相信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永不放弃,爱自己,爱他人,每个人都是最独特最美的!

用乐观的精神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你的人生注定会是成功的!

人生观作文(三)

乐观向上是我读《鲁宾逊漂流记》后最大的感悟。

《鲁宾逊漂流记》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鲁宾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难,被困在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历尽艰辛,战胜了种种困难,最终在二十八年后回到了陆地。

二十八年,这是多么漫长,多么艰辛,多么难熬的时间啊!这简直是一个神话,一个勇敢者创造出的永垂不朽的神话!就像开天辟地一样,任何一件小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如果我们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被困在荒岛上,一定会坐以待毙,不会努力去争取。

有人说过:“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你是否为了芝麻大的小事伤心过;你是否在一件事完成了一半时想放弃过;你是否为了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利伤心过?如果有的话,请你认真听听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喜欢弹钢琴的刘伟在一次不幸中触电失去了双臂。他不愿被命运打败,怀着梦想,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自我和环境,最终走上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

鲁宾逊、刘伟等等一个个鲜明的人物难道不是我们的榜样吗?

乐观向上是一朵花,点缀我们的生活;乐观向上是一只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乐观向上是一叶舟,在人生的汪洋中行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人生观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3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