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优秀6篇)

发布时间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只有通过政治心理活动才能转化为人们的政治动机、目的和态度, 进而影响人们的政治行动。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6篇《爱国主义论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爱国主义 篇一

一、 关键字

爱国主义 意义 大学生 民族精神 核心

二、 摘要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情怀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那一个个爱国历史故事点燃了我们

内心的爱国的激情,纵使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改朝换代,历尽沧桑,但是爱国从历史角度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没有期限的,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首先应明确认识到爱国的意义,它的历史和当代意义,再担当起爱国的责任,用实际行动来理性爱国。

三、 正文

(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 这种感情经常集中体现在为祖国为人民全心全意、赴汤蹈火、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的崇高气节上。同时,也表现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对国家政治、历史发展的关心和忧患的态度与朴素感情上,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凸显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既凝聚了民族传统,又富有时代特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爱国的历史传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③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爱国如爱家”“爱国如饥渴”的光荣传统的传大民族,爱国主义自始至终贯穿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中,也历来是凝聚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还谆谆告诫我们:“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中国任何一个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都会垮台的,中国人民不会原谅的!”

在开放的环境和视角中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凝聚力,是国家和民族增强国际竞争力、真正繁荣昌盛的源头, 而它历来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基础之上。只有保持了民族的独特性,才能在世界文化交融中保持独立鲜明的自我,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引导广大师生深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传承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归属感。

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既唤起、聚集和引导了一批前赴后继、以死明节的民族英雄,又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进取,奋发图强,从而使我们这个饱尽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尽战乱而不气馁、屡遭挫折而不懈怠,终于建立起了今天这样一个强大的新中国。“诗言志、歌咏言,文以载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孕育、抒发、蕴含历代民族精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方面,其载体作用和枢纽效应功不可没。那种气贯长虹、一脉相承的鸿论远识更是余音绕梁,不胜枚举;古代有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白的“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诗篇箴言无不表现出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到了近现代,反映爱国主义的诗篇时代性更加鲜明、凝重性尤为突出: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孙中山的“中国非革命不兴”、“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到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五四时代“科学民主”的时代强音,到抗战时期“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⑤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⑥

这些豪言壮语无不思潮激荡、气吞山河,无不把“救亡图存”作为爱国主义的核心。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这种精神,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了对中华大地的字字之念,凝聚了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国家强盛,百姓幸福,这是爱国主义最为朴素的价值指向,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3) 爱国的意义

五月令人向往,值得赞美。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86个春秋过去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

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迸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血脉世代相承,升华为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

回顾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从1999年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到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直到最近发生的抗议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对历史倒行逆施的诸般行动,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代爱国主义新增添的核心内核和价值求述;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对外开放交往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讨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⑧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

青年,自五四运动以来,他们一直以自己的敏锐和热血青春推动历史进步。同时,青年也与这种进步一道成长,肩负起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责任,塑造起具有时代光芒的民族精神。相信,赢得过巨大光荣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更大的光荣。

(4) 如何理性爱国

我想一提到爱国大家吐出来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气势磅礴的豪言壮语吧!是的,爱国这个词好像离我们真的很遥远,好像爱国只能表现在语言世界里而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

但是我们错了,其实爱国与否的表现就在我们的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例如:你在早上坐公交车的时候,去翻你的口袋,你好不容易才翻出一张一圆的,你的前脚已经跨上了车门。这时你却突然的发现地上有一个一角的硬币,这是你会怎么办呢?去捡,会不会显的自己很穷酸?不捡,又是不爱惜人民币。这时你一定处在两难的境界吧?也许听了这个故事你就会做出决定,可是你也拥有表达你热爱祖国的权利。你只要一看硬币背面的国徽,就会想起中国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的双手就会轻轻的把它拾起,擦去它表面的灰尘,心中涌起了爱国之情,其实爱国就在生活的一瞬间中。 ⑨

下面我讲的是一个反面教材,其实热爱流行的同学不难发现,现在精品店中有一种带侵略性质的日本旗的头巾。街上也有很多女孩都带了这种头巾,并且认为这就是流行,这就是所谓的“哈日” 。

我觉得她们错了,在祖国这种逐渐的开放的情景下也并不是不允许这些人的存在。只是人应该学习他人好的一面而修正错的一面。如果把那一段日本人都自以为辱的历史拿来当作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面那你是不是太傻了呢?中国现在已经日渐发达,如果一些人还把一些有损于国家的事拿来宣扬,那么这将是中国的悲哀,我们的悲哀和他的悲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习惯成为自然。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性爱国呢?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尊严感、责任感,同破坏国家荣誉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其次,个人目标要与社会目标同步,个人理想要服务于社会理想,反过来社会理想的实现也有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因此正确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想通容的。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应立定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此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气度和观念。最后,要爱国请从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爱我们所在的小团体、集体开始,从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始。

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我做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很快的昌达繁荣,我国最高理想的实现也将缩短距离。

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爱国进行到底!

四、结束语

爱国,如屈原勇跃汨罗的悲壮,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豪情,任凭河中的鱼在历史长河中游弋;爱国亦如奥运火炬传递时的激情,从“古”这一起点传到了“今”的路途中,并且要传至“永远”的终点站。

爱国——一个多么普通而平凡的名词,却又深藏着深刻的含义。因此我们在思想上要深刻认识到它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在行动上,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让爱国主义情怀如阳光般洋溢四方,普照中华!

五、参考文献及网址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②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40】

③本书编写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40】

④http://w

⑤http://z

⑥kz=111057078

⑦http://new-05-04/20060504084815.html

⑧《中国青年报》新闻录入:刘斌 责任编辑:刘斌

⑨ http://z

爱国主义的相关思修论文 篇二

《爱国情怀,洋溢四方》

摘要: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情怀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那一个个爱国历史故事点燃了我们内心的爱国的激情,纵使中国经历了无数的改朝换代,历尽沧桑,但是爱国从历史角度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没有期限的,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首先应明确认识到爱国的意义,它的历史和当代意义,再担当起爱国的责任,用实际行动来理性爱国。

关键字:爱国主义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核心

正文: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这种感情经常集中体现在为祖国为人民全心全意、赴汤蹈火、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的崇高气节上。同时,也表现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对国家政治、历史发展的关心和忧患的态度与朴素感情上,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凸显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既凝聚了民族传统,又富有时代特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爱国的历史传统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爱国如爱家”“爱国如饥渴”的光荣传统的传大民族,爱国主义自始至终贯穿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中,也历来是凝聚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前进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他还谆谆告诫我们:“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中国任何一个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都会垮台的,中国人民不会原谅的!”

在开放的环境和视角中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凝聚力,是国家和民族增强国际竞争力、真正繁荣昌盛的源头,而它历来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中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基础之上。只有保持了民族的独特性,才能在世界文化交融中保持独立鲜明的自我,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各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引导广大师生深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传承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归属感。

回顾一下我国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爱国主义这面旗帜既唤起、聚集和引导了一批前赴后继、以死明节的民族英雄,又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进取,奋发图强,从而使我们这个饱尽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尽战乱而不气馁、屡遭挫折而不懈怠,终于建立起了今天这样一个强大的新中国。“诗言志、歌咏言,文以载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孕育、抒发、蕴含历代民族精英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方面,其载体作用和枢纽效应功不可没。那种气贯长虹、一脉相承的鸿论远识更是余音绕梁,不胜枚举;古代有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白的“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诗篇箴言无不表现出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到了近现代,反映爱国主义的诗篇时代性更加鲜明、凝重性尤为突出: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孙中山的“中国非革命不兴”、“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到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五四时代“科学民主”的时代强音,到抗战时期“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这些豪言壮语无不思潮激荡、气吞山河,无不把“救亡图存”作为爱国主义的核心。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力量。这种精神,寄托着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倾注了对中华大地的字字之念,凝聚了对国家富强的殷殷之望。国家强盛,百姓幸福,这是爱国主义最为朴素的价值指向,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3)爱国的意义

五月令人向往,值得赞美。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86个春秋过去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中国青年去争取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

五四精神是热血青年们迸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其血脉世代相承,升华为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五四时期,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救亡图存;新中国建立后,表现为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拨乱反正时期,表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

回顾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从1999年抗议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到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直到最近发生的抗议日本政府和右翼势力对历史倒行逆施的诸般行动,实际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当代爱国主义新增添的核心内核和价值求述;

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浪潮中,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中国发展世人瞩目的背景下,寻求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全新的定位和方向;

在对外开放交往日益扩大的现实中,探讨构成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新内容。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代爱国主义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期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愿望。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出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如果发挥充分得当,她将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而且,像过去任何重大历史时期一样,青年群体必将在其中扮演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角色。与过去几十年的爱国主义不同,当代爱国主义更为集中反映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上,表现出一种维护国家利益的愿望。这愿望,又以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强大为心理依托,力求实现百年以来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赢得我们在世界上真正的平等地位。

青年,自五四运动以来,他们一直以自己的敏锐和热血青春推动历史进步。同时,青年也与这种进步一道成长,肩负起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责任,塑造起具有时代光芒的民族精神。相信,赢得过巨大光荣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更大的光荣。

(4)如何理性爱国

我想一提到爱国大家吐出来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气势磅礴的豪言壮语吧!是的,爱国这个词好像离我们真的很遥远,好像爱国只能表现在语言世界里而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

但是我们错了,其实爱国与否的表现就在我们的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例如:你在早上坐公交车的时候,去翻你的口袋,你好不容易才翻出一张一圆的,你的前脚已经跨上了车门。这时你却突然的发现地上有一个一角的硬币,这是你会怎么办呢?去捡,会不会显的自己很穷酸?不捡,又是不爱惜人民币。这时你一定处在两难的境界吧?也许听了这个故事你就会做出决定,可是你也拥有表达你热爱祖国的权利。你只要一看硬币背面的国徽,就会想起中国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的双手就会轻轻的把它拾起,擦去它表面的灰尘,心中涌起了爱国之情,其实爱国就在生活的一瞬间中。

下面我讲的是一个反面教材,其实热爱流行的同学不难发现,现在精品店中有一种带侵略性质的日本旗的头巾。街上也有很多女孩都带了这种头巾,并且认为这就是流行,这就是所谓的“哈日”。

我觉得她们错了,在祖国这种逐渐的开放的情景下也并不是不允许这些人的存在。只是人应该学习他人好的一面而修正错的一面。如果把那一段日本人都自以为辱的历史拿来当作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面那你是不是太傻了呢?中国现在已经日渐发达,如果一些人还把一些有损于国家的事拿来宣扬,那么这将是中国的悲哀,我们的悲哀和他的悲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习惯成为自然。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性爱国呢?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尊严感、责任感,同破坏国家荣誉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其次,个人目标要与社会目标同步,个人理想要服务于社会理想,反过来社会理想的实现也有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因此正确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想通容的。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应立定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此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气度和观念。最后,要爱国请从我们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爱我们所在的小团体、集体开始,从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开始。

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我做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很快的昌达繁荣,我国最高理想的实现也将缩短距离。

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爱国进行到底!

四、结束语

爱国,如屈原勇跃汨罗的悲壮,那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豪情,任凭河中的鱼在历史长河中游弋;爱国亦如奥运火炬传递时的激情,从“古”这一起点传到了“今”的路途中,并且要传至“永远”的终点站。

②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40】

③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40】

爱国主义的相关思修论文 篇三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品教育的措施》

摘要: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着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抓好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心理素质和能力教育是终身教育,它贯穿于两者之中。

关键词:爱国主义 教育 思想品德 小学生

小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五个方面。从五个方面内容看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着重思想政治教育和抓好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心理素质和能力教育是终身教育,它贯穿于两者之中。几年来,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我校抓着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非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下面就这个问题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生动活泼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重要内容之一。

几年来,我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各种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分年级的系列教育。学生年龄不同知识需求不同,要求也不同,因而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确定为各年级的教育侧重面。

2.开展爱国主义系列讲座。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寓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也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我校结合各学科知识。近年来组织了《前进中的祖国》系列讲座,其中分为:①古老文明的祖国。(一、二年级);②灾害深重的祖国;③争取解放的祖国;④伟大新生的祖国(三、四年级);⑤充满光明的祖国;(五年级)每一讲座均由各任课教师负责担任主讲。通过讲座使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今天,使学生立志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3.组织系列学习。这学期开学来,我校政治组充分发挥学科特殊功能,配合班主任班会课,对学生开展“爱党、爱国、爱军”形势教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专题。组织学生学习观看《共和国旗帜在飘扬》录像和《共和国卫士》影片,开展讨论,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语录,从中得出正确结论,提高认识,增强了三热爱同感。

4.进行社会调查、访问、考察和实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放到一定位置,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社会责任感,每学期学校规定一天时间由各班组织学生分头联系好的油田单位、工厂、码头、街道、机关、学校等几十个单位和地方,进行社会调查。以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代替过去习惯传统性的秋游。所到各单位领导都很重视,亲自接待,详细介绍,专人带领参观。从一系列的社会调查访问、考察中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从以小见大,看到党领导下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从中了解国情、民情,从而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5.升旗仪式熏陶。近几年学期以来,我校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升旗活动。每天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熏陶,为了搞好升旗仪式,开学典礼上校长把国歌含义作了深刻分析,进行内涵教育,十分感人,激励人心。在此基础上对升旗唱歌仪式每个程序的操作作了分解动作,具体规范要求和训练。每周升旗手由各班轮流担任,每班均把最好的同学或进步最快的同学推荐为校升旗手。每周一在升旗仪式前由学生会干部介绍升旗手事迹,并把事迹记入光荣册,以此鼓励本人激励全校同学,这做法坚持了一年多,使全校各班形成一种当升旗手光荣,人人争气的风气,一系列教育训练中,我校升旗、唱歌、气氛好,严肃庄重,认真。使学生认识到国歌、国旗的神圣,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对爱国主义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6.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过去国庆活动学校搞游园之尖形式,如今每年我校结合国庆节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多种形式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今年各考研组主办“爱我中华”为主题活动。如语文组:“我爱中华”演讲赛和征文比赛;图画组:“我爱祖国”画展赛;“爱我中华”书法表演赛;数学组:“我为中华学科学”智力活动;音乐组团队联合举办:“共和国在我心中”文娱会演等十几个活动小组,这些活动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丰富的知识性和显明教育性,很受同学欢迎。

除学校统一组织外,各班开展“祖国,我们热爱您”主题班会,刊出墙报参加比评,全校同学还开展“我为祖国做一件好事”活动。

历年来,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归纳一下大约在十种形式:一学、二看、三听、四写、五访、六唱、七讲、八谈、九评、十画,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我校教育逐渐从过去封闭式转为开放式,从单一灌输式、说教式的方法转为多样活动式教育,逐渐拓宽了德育路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虚的,我们既坚持层次性、连贯性,原则性,又坚持实效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到由近及远的教育系列。从爱同学,爱班级集体做起(树立学生集体观念),爱校教育(对学生进行规范养成教育),爱家乡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感),最后升华到爱国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行动。

二、抓好基础工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文明修养的养成教育

近年来,我校在以绝对规范的教育训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如何使这项工作真正收到实效,我们在训练中,注意训练内容的具体性,训练要求的逐渐性。

行为规范教育具有具体可行的特点。在教育训练起始阶段,我们是立足于“低、小、细、实”的观点。即起着低一些,坡度小一些,要求细一些,效果实一些。第一阶段我们就是“戴符号、不迟到、守纪律、讲礼貌”着手来进行一日常规训练,我们把这一阶段教育内容编成这四句话让学生易记、易做。学生的文明习惯是一个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的自我训练,逐步完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不能“一阵化”,也不能用少数先进分子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应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

爱国主义有关的思修论文2800字 篇四

《浅析近代爱国主义》

【摘要】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采用了一切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从此救亡国存,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历史任务。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爱国浪潮,创造了光明千秋的爱国业绩。

【关键词】爱国主义;内容;特点

【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47-01

1 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的内容主要是反抗民族压迫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广州三元里人民同英军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的嚣张气焰。爱国老将关天培,坚守炮台,血染战袍,仍不退却,直至与守军数百人一道壮烈牺牲。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军所到之处,都遭到各族人民和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诚如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所言:“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蔽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1]1900年以农民为主体的北方人民组织义和团,展开了反帝爱国斗争,给敌人沉重打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在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许多爱国的志士,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首先探索革新图强道路的是龚自珍,他主张以武力抵抗外来侵略,并学习外国的长处。为推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反抗外来侵略,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康有为、梁启超提出学习西方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他先后领导10多次武装起义,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他把中华民国变成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接着,孙中山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遭失败。“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2 近代爱国主义特点

第一、为振兴中华勇于献身。在反对清政府腐败统治和抵御外国侵略等无数次革命斗争中,中华儿女前仆后继,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此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爱国主义壮举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这种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表现在近代爱国斗争的全过程。鸦片战争中,为抗击英国侵略者对祖国神圣领土的侵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坐镇虎门,誓志“死以报国”;当英军转攻浙江沿海时,定海之总兵葛云飞洛守“城亡与亡,不离定海半步”的誓言,身先士卒,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直到壮烈殉国;为摧毁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洪秀全、杨秀清等农民英雄,以坚忍不拔的爱国壮志,率领劳苦大众,擒斩人间“妖邪”。他们指挥爱国将士北战南征,同中外反动势力搏击,纵横十八省,坚持斗争十四年,耗尽毕生心血。以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为已任的革命志士,在“振兴中华& 差异网 rdquo;的伟大斗争中所显现的献身精神同样可歌可泣。诚如中山先生所说:“我们从前去革命,不但是自己的性命难保,并且还有抄家灭族的危险。我们从前有那样大的危险,还能够去革命,那是什么缘故呢?就是由于我们富于牺牲的精神。”[3]还有许多革命志士,不幸身陷囹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与威胁利诱之下,仍威武不屈,豪情满腔。被中山先生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的陆皓东,于筹划广州起义事泄被捕后,拒绝敌人的诱降,慷慨就义,临刑前说:“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4]

第二、近代爱国主义力量十分全面。近代以来,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级结构也因此发生变化。尽管各阶级、阶层有各自的利益且相互冲突,但由于它们都面临着赶走外来侵略势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这一共同任务,因此它们又可能结成广泛的同盟,投入共同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去。但是,近代爱国主义的各种力量也有一个从分散无组织甚至相互敌对而逐步走上统一有组织和结为盟友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前,作为爱国主义主力军的下层民众尤其是工农群众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而且不被重视,加之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使得各种爱国力量大打折扣。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科学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为基础,终于使得各派爱国力量联合起来,形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是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近代以来,从统治者到被统治者,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各阶层的民众都以各自的方式,投身爱国主义运动,形成了浩荡的爱国主义大军。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国主义力量拯救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使我们的民族获得了新生。

第三、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主张勤于向西方学习。近代爱国志士在忠实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的同时,又认真汲取西方先迸的文化和科学,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确立适应时代潮流的远大理想和爱国抱负。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孙中山等。他们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在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妄自尊大,以至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振兴中华,必须勤于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走资本主义道路,才能振兴中华。虽然近代志士仁人学习西方的具体内容及爱国运动的手段不断更新变化,但爱国者学习西方的趋势及其根本宗旨并未改变。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上近代的转折点。从此中国人民走上拯救民族危亡、探索富强之路的爱国主义之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性成果为标志,近代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宣告结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它又没有结束,因为作为近代爱国主义主题之一方面的救亡任务虽然完成了,而其图强的一面却远没有完成,只能说是铺好了地基。近代爱国主义未能完成的这一任务将成为新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而近代爱国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遗产,将成为中国爱国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M]。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

[2]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M]。中华书局出版社。

[3] 《孙中山选集》[M]。下卷。第465页

[4]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M]。卷上。第17页

关于爱国主义的思修论文 篇五

《关于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它包含了对自己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对自己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一面旗帜。同时,爱国主义又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塑造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已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每位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爱国主义;大学生;意义;学生;教育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要真正扎实有效地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必须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指示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常识的教育

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也是每个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刻苦学习的思想基础和基本动力。学校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必须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因素,使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相结合,共存于教学与活动之中。近年来我校一直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两史一情”教育作为常识灌输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真正懂得过去,热爱今天。同时,学校还将爱国主义知识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发掘各科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利用读书、影视、歌曲、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形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教育,激发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之成为学生奋发向上的不竭精神动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课堂教学历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课程与教材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其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如下:

1、根据新课程计划,设置晨会课和主题班会课。规定每周星期一为升旗仪式、星期二为时事政策教育课、星期三为礼仪教育课、星期四为信息交流活动等,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保证了每周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和继承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的时间。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我们利用晨会课、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开展纪念周的活动,在纪念日前后一周的晨会课,老师集中介绍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等,让学生了解我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了解党的一些基本路线。

2、选取得力教师,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中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注意在课外延伸,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真正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根据各学科的性质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进去。语文、数学、历史、思想品德等学科的知识体系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教师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教育内容分解在各相关的学科材料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特别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精神。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生动活泼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几年来,我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如定期举办爱国主义知识讲座;组织书画比赛、卡拉OK、诗歌朗诵会;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小组、文明宿舍等活动,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逊第三卷,开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对学生进行了“迎国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邀请爱国人士作报告,到烈士陵园瞻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以社会实践为途径,用真实可信的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每年除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中参加社会实践外,还有一年一度的教学实习、军事训练等活动,此外,结合国情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上的一些先进单位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总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务虚,又要务实,知与行必须和谐地统一,爱国行为的引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人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德育工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爱国的行为,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系统性、层次性、传统性、制度性、机遇性、多样性。只有这样,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真正富有成效。

爱国主义有关的思修论文3100字 篇六

《论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

摘 要: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关系,是本文论述的主题。总结历史、研究现实、规划未来,是剖析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之关系的基本手段。本文就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简析了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爱国主义;中国发展;历史;现实;未来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宿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在中国的发展中,有两件事情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即中华民族不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具有将其付诸于实践的意愿。了解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关系,需考察这两件事情。

一、回头看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爱国主义源远流长,印证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辉煌历史。在古代封建社会,由于君国一体、君主专制,要求百姓对君王的绝对服从,所以这时候的爱国主义更多提倡的是百姓的忠君、君王的爱百姓和爱天下这两种表现形式。在近代社会,由于国破残败,各种势力、阶级和文化的相互碰撞斗争,围绕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两个目的,产生了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形式。“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革新”、“革命”,这就是当时几种比较典型的爱国主义形式。就这三种爱国主义形式来看,它们都是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衍生物。经过不断的斗争融合后,“革命”的爱国主义形式成功了,其使得第一个目的―实现民族独立得以实现。“革命”为何会成功?是因为其与时俱进,符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具有科学性和进步性。

回看古代封建社会和近代社会的爱国主义,我们对爱国主义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我们发现:爱国主义形式多样,且具有阶级性、历史性和使命性,只有科学的爱国主义形式才能实现其目的。同时,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具有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具有将其付诸于实践的意愿。无论是在古代封建社会还是在近代社会,爱国主义都扮演了一个角色:使“中国”这一概念得以在不断的历史演变中确定下来,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性和一体性。

二、细探当今爱国主义与国家发展

做好现在,需要研究历史;但研究历史,终为做好现在。即时把握当今爱国主义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对于目前中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细探当今爱国主义与国家发展的关系,需观察这两个方面:一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需要什么形式的爱国主义,二是当今社会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首先来看看当今社会需要什么形式的爱国主义。当今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历史大发展、社会大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从外部看,经历高速发展后的中国,仍然面临着敌对势力干扰、领土争端等问题;从内部来看,过去最为尖锐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但是改革发展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国民整体素质低下、人民幸福指数不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等。由此可见,现今中国的发展形式很严峻。要保证社会主义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广大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运用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把广大人民凝聚起来。而这样的爱国主义价值取向,具体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形式:一致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科学理性地对待爱国主义;在生活中不断实践爱国主义等等。

当今社会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形式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细谈一下。前不久,由于钓鱼岛领土争端的问题中国爆发了抵制日货的事件,本人所在地成都市发生了打砸伊藤洋华堂的群众事件,该事件反映出了目前国民的爱国主义的一些特点:表现性;缺乏理解性;盲目性。表现性源于在本国利益与外国利益间进行取舍时,国民具有强烈的表达爱国主义的倾向;缺乏理解性主要是指社会大众很多没有弄明白什么时候应该采取何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最后,在中国的土地上打砸中国制造的建筑物和商品,体现了对爱国主义情怀的盲目实践性。还有诸如三鹿奶粉、瘦肉精等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这样一些问题:社会大众的整体素质不高,对于自己的同胞没有热爱感,很多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各类社会事件不断地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爱国主义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两点:第一,外向爱国主义强,内向爱国主义弱――社会大众多向外部敌对势力实施爱国主义行为,而对自己的同胞和所处的社会缺乏爱国主义情感;第二,显性爱国主义倾向强于隐性爱国主义倾向――这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是否被真实地运用于实践的问题,针对的是只说不做的爱国主义形式,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真实地应用于实践中。

经过上面的分析发现: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大众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很大程度上存在不科学性;另一方面,大众将自己真实的爱国主义情怀付诸于实践的意愿显得有些苍白。现实说明,当今社会的爱国主义形式并没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支撑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显得很无力。如何引导爱国主义不断完善,使之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走向未来: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

如果说中国的未来要依靠不断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来实现,那么爱国主义无疑是推动完成这一进程的良好动力。如何完善爱国主义,并进一步将其与中国发展紧密结合,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首要任务是要根据中国当前的国情来科学合理地引导爱国主义。科学合理地引导爱国主义的过程,即是一个纠正当前不科学的各种爱国主义形式的过程,是一个使各种爱国主义形式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纠正不科学的爱国主义形式,必须克服爱国主义误区,必须与时俱进、科学理性,时刻以发展的、理性的思维来理解爱国主义,同时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各种爱国主义形式。使各种爱国主义形式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最重要的是在思考和行使爱国主义时以当前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作为价值尺度,判断哪些爱国主义形式是有利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哪些是不利于当前社会发展的,从而做到趋利避害,最终推动社会良好发展。

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最后的步骤就是要在中国的发展中不断地利用科学合理的爱国主义形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领域的先进分子的倡导和组织,更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配合。所以,作为社会发展领军人物的先进知识分子,是领导社会大众采取这一行动的关键,而其本身也是实践这一行为的中坚力量。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知识分子将会是中坚力量,而更多的知识分子,则来源于中国不断强化的思想教育。最后得出结论:实现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结合,坚持不懈地加强国民思想教育是根本。

结语

自爱国主义诞生以来,其就在维系中国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由于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具有将其付诸于实践的意愿,使得中国在几千年来的岁月摧残下存活了下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爱国主义的呵护,而爱国主义自身也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得以升华,这就是爱国主义与中国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深鉴于此,我倡导广大的中华同胞秉承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谢谢!

参考文献:

[1] 杨生博 试谈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层次性[J] 人文杂志,1999 (4)

[2] 徐梁伯 什么是爱国主义[J] 学海,1994 (6)

[3] 徐梁伯 爱国主义新论[J] 长白学刊,1998(4)

[4] 汤毅平,刘云波 中国近代社会的三种爱国观 史学月刊,1996(3)

[5] 罗国杰,夏伟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爱国主义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