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最新10篇)

发布时间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农业推广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农业推广论文 篇一

众所周知,农业科技能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当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结合出现严重脱节,农业科技不能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农业发展滞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新经济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专业性人才流动性大,缺少人才力量支撑。从事农业的队伍中,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比较少,部分人员在系统学习农业技术推广后,会因工作调动等因素而离开本岗位,农业队伍稳定性较差。而非专业人员占据的比例较大,这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一定的影响。

1.2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我国对农业投入力度不够,对农业人才的培养不足,使得农业技术在基层中推广滞后,加之基层服务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3我国普遍存在种植规模小、经营管理方式单一、经济效率低下现状。当前,我国农耕方式主要是以家庭方式为主,经营方式单一,种植规模小,随意性比较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不利于机械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一些优良的种植物品种不能及时得到规模化种植,农业的经济效率低下。

1.4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低下,培训力度不足,培训难度大。当下我国的农业发展形式中,农民占据重要的位置,但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业技术掌握率小,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与孩子,这就增加了培训难度。

2新经济形势下做好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建议

2.1做好人才创新培训工作,健全人才培训机制。政府要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农业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努力营造出人尽其才工作氛围。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人才的注入,而人才的储蓄正是农业技术推广重要铺垫。有了专业人才带头,大批的农民会产生信赖感,并且愿意加入到科技创新队伍中,为实现农业生产化奠定基础。

2.2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改善基层设施环境,为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农业经济基础的地位不可动摇,强化农业地位的重要性,需农业科技作为保障,而科技的创新推广使用是关键。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善乡镇基层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人才,稳定队伍,发挥才干,增强农村科技服务功能。

2.3实施新型合作种植模式,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新型的农村合作社建立是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基础,可以借助入股或者租赁的方式将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建立种植示范区,使用农业生产化管理方式,推动农业集约化更好更快发展。其次,培养农业种植大户,通过租赁其他农户的农田进行大范围种植,引进优良的植物品种,确保农业生产效率。最后,种植户和农业合作社联手,将分散的农田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土地应有的价值。

2.4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民整体种植技术的提升,是衡量农业科学技术落实的重要标准。因此,需加大对农村青年人群的培训,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整合技术推广、科研以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科、农、教三体结合。做好对骨干农民群体的培训,实行“一带一”方式,逐渐扩大农业对技术的掌握范围。

3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生的重要保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是实现脱贫致富重要手段。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健全;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农业人才福利机制,发挥出人才作用,让科技兴农步伐更快迈开。同时,也要做好农民的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最新农业科技,在进行作业生产时,能学以致用发挥科技力量。

参考资料

[1]米晓,张保军,杨改河。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34~37.

[2]刘颖芳,陈阜,寇建平,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农民技术推广培训状况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xx(03):17~19.

[3]吴翔辉,罗新潮。借“星火”之势,播科技种子———湖南图书馆科技兴农六年回顾《图书馆》,20xx(06):65~67.

农业推广论文 篇二

随着我国社会综合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中的各项事业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完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农业对我国社会的总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更好的完成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农业推广相关部门应注重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建设工作。在农业科技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提高档案建设工作的完成质量,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到为技术推广工作服务。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即将针对如何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进行简要的论述。

1做好相关的法制工作

我国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曾制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档案法》就是一项重要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实际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过程当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先对这项法律进行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展开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都能积极的履行自己应尽的法律规定的义务。

2优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团队

一支优秀的团队是工作高质量完成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当中,应充分重视对于档案管理团队的优化,明确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培养团队工作人员的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整个管理团队能够出色的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2.1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档案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一套自己独有的工作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当遇到很那解决的问题时,应该用谦卑的态度,虚心请教其他工作人员。另外,在工作人眼正常进行工作之前,首先应该接受完整的工作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为了便于之后其他人员档案的随时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建立起一个数据库,方便档案查询工作的进行。

2.2干部的管理意识

一支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领导队伍。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干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国家及上级政府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及时了解工作中可能会应用到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工作的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给下级工作人员,这样将能够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

3加强档案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3.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1995年,本中心由农业部原全国农技推广总站、全国植保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全国土肥总站四站合一后,就加大了对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机构、人员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档案专用办公室、阅览室和库房,做到了办公、阅览、库房“三分开”,为集中统一保管档案创造了条件,以确保档案工作有序进行。3.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档案法》和农业部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订了《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管理办法》、《专(兼)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等规章制度。为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中心在创建文明处(室)、公文管理、干部考核管理、重大事项督办等相关规章中明确了档案管理的责任。3.3强化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为了使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不遗失,本中心及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一方面,对“四站合一”时成捆成堆、凌乱无序的档案资料进行抢救性清理,按照分类方案,重新进行登记、分类,整理、立卷。形成了4个闭口全宗,共计1227卷档案;另一方面,收集、整理新的资料和档案,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目前,该中心档案室保存的农业科技、文书、财会、声像、书稿等各种门类档案达5000余卷。20xx年以来,各类档案的归档率达98%以上,档案的齐全完整率达到99%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应用,科技档案成果转化的不断加深,本中心提出“要建成一个与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服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档案事业体系”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强化基础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全力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农业科技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4结语

农业的发展程度将在很多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总体发展水平。实际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将高新科技合理的应用到档案工作中,提升档案工作的完成效率,使档案工作能够韩浩的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农业推广论文 篇三

摘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的高产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但却只是在试验田中推广使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并不是特别的理想。依据相关资料和实际情况的调查,对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一些借鉴价值。更多农业基础科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农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是工业现代化水平一直不高。在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比技术的推广效率高,致使科研成果的使用率很低,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以下笔者对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和措施进行了总结。

一、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如基地试验、技术培训、服务保障等,就是将农业新技术推广给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在专业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在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的推广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农业知识培训机构;第二,进行农业研究的组织;第三,群众的科技组织;第四,进行技术推广的专业部门;第五,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应该依靠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才能实现。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创新工作,但是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府部门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中,积极性不是特别高,对其推广过程缺乏应有的干预,进而使农业技术在推广中出现转化率低的问题。

第二,在推广的过程中,推广的范围受到限制以及推广中的设备不完善和落后,进而使农业技术的推广出现瓶颈。

第三,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较少,在实际的工作中,科研机构很难进行顺利的工作。

第四,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设备配置比较落后,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和效率。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农业体系的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所以,应该加强对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三、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措施。

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对农业推广体系进行建设,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政府;第二,农业科研机构;第三,农业经营企业。3个部分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实现3个部门的结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农业推广体系部门的农业科研部门进行有效的衔接,不断提高二者的融合程度,以更好发挥作用。农业科研部门需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帮助才能将科研成果进行实际的转化,同时能够提供实际的生产信息,不断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的程度[1]。第二,农业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配合,农业经营单位能够为科研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新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科研单位能够为经营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两者之间实现共赢。第三,农业科研单位和我国的农业部门进行配合,不断促进中国农业的市场化发展水平。

2、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第一,为了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该加强对县、镇等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培养他们对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掌握,进而保障相关的高产技术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第二,在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中,应该保证对农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能够对高产技术进行有效的掌握,不仅要加强其技术能力,而且应该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

第三,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如可以让专家录制视频,然后让相关人员集体学习,也可以进行定期培训,办理培训班等,也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进行,对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2]。

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

第一,不同的农业推广机构性质是不同的,将农业推广机构进行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中介;其次,纯公益性;再次,法律授权;最后,盈利性的机构。应该对不同的机构进行智能的具体划分。

第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应该做到以下方面:对技术平台进行创新;建立中介机构以及相应的服务机构;结合相关产业,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四、结语。

农作物为国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其高产技术的推广能够提高相关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不断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相关副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轻工业等产业提供原料支持。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不断改善推广体系,不断对其进行建设。政府应该加强对推广技术的重视,加大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和投资,发动民间组织对推广体系进行科学研究,实现将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同时加强对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促进体系的推广,进而逐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琳。川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运行机制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xx。

[2]王学荣。玉米品种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产创建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xx。

农业推广论文 篇四

摘要:农民是农业推广行为的主体,是农业科技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根据农民需要进行农业推广,是由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的行为规律所决定的。在实践中,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民心理特点和农民需要的基础上,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推广方式和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采用、接受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对促进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和开创农业推广工作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农民需要;推广;途径

引言

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是农民采用和接受农业科技的最初源泉[1]。如果没有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和采用,那么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就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推广就是一句空话、套话。只有根据农民需要来开展农业推广,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1了解农民真实需要,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可以通过常态化实地调查和咨询服务这两种方式,来了解和掌握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需要。实地调查就是通过进村入户,到农家院落实地接触农民,对村民代表、农村“三户”、村社干部等农民群体进行座谈走访,调查和了解当地农民的真实需要。咨询服务则是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农民夜校”、“农技110”、“农技宝”、“农技微信群”等方式,来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反馈农民信息。农业推广人员通过对不同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农民的真实需要,为农业推广项目的科学设置提供依据,真正使组织推广目标与农民个人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激发热情、增添动力。比如,三台县北路镇乡主要以种植麦冬、时令蔬菜为主,东南路镇乡主要以种植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为主,在农业推广项目设置安排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实际因素,分门别类,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因需而推,推而广之,确保效果。如果推广的农业项目或农业集成技术没有真正切中农民实际需要,农民在思想上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行为上就不会接受和采纳,那么农业推广人员做再多的努力和付出,也是徒劳无功。

2分析农民心理特点,热情诱导农民需要

农民都具有“农本、自给、守旧、从众、惧风险、渴求、直观现实”等心理特点,这就决定了农民在农业教育及科技购买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接受类型[1]。大多数农民都喜欢那种“立竿见影、吹糖见米”的农业项目和农村实用技术。所以,农业推广人员只有根据农民的这些心理特点,对农民进行入心入脑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发动,讲深讲透所要推广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而广之的目的。在20xx年时,三台县刚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由于当地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相关配套产品认识不深、了解不透,根本谈不上接受和使用,甚至个别农民还产生过抵触情绪,做反宣传。生产中,他们还是习惯大量使用碳铵、过钙、尿素等单质化肥。为此,三台县就紧紧抓住农民“眼见为实”的心理特点,通过政企合作,按照“一站式经营、一体化服务、技物配套、连锁直销”的模式,切实开展“大规模培训、大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活动,及时召开收打现场会,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积极诱导农民需要,并与群众面对面算好对比帐,真真切切让当地农民体验和感受到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台沃牌作物优化配方肥”系列产品带来的增产增收效果,才逐步改变了农民的传统施肥观念。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三台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已经走在了四川乃至全国的前列。

3厘清农民需要层次,确保推广有的放矢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可分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一个人只有在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1]。在农业推广实践中,不同区域的农民或同一区域的农民,往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层次。比如,20xx年,绵阳市委在三台南部成立了绵阳市丘区农村脱贫攻坚示范区,该示范区涉及三台县7个镇乡36个村,幅员面积100km2,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示范区指挥部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规划设计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并充分考虑到了这7个镇乡36个村农民的不同需要层次,真正做到了因镇施策、因村施策。一是对景福、双乐、协河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镇村,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土地集中流转,培育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公司+专合社+农户+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和培育油用牡丹、藤椒、稻鸭(鳅)等主导产业,不断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建设步伐。通过实践发现,稻鸭、稻鳅模式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助农增产增收成效十分显著(如稻鸭共育较农户常规水稻种植亩平均增加纯收入841.00元)。为此,当地镇村干部对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为农民带来持续增收的热情空前高涨,辖区群众主动参与度也非常高。二是对紫河、宝泉、建中、广利等发展滞后的镇村,群众内心深处更渴望先对村社道路、塘堰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示范区指挥部则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产油大县、小农水等农业项目的实施,首先对水、渠、路等进行整治和完善,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作为县乡(镇)两级最基层的农业推广人员,在制定农业推广目标或安排实施农业项目时,针对同一区域的农民,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和时效性。比如,在产前,农民主要需要品种、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及有关的市场信息,产中则需要技术指导及技术配套服务,而产后则对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及市场价格更为关注。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分清和掌握了农民需要的层次性、主导性和时效性,才能确保农业推广有的放矢。

4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目前,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农民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也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在经济新形式、新常态下,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分析供求关系、市场价格等因素,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只有“种得出、卖得了”,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所以,作为当代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不再仅仅对一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有所需要,他们更渴望从农业推广人员那里得到科技、管理、市场、金融、法律、环保等多方面的信息及咨询服务,来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2]。今天,面对农业推广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过去那种靠政府行政命令的“大呼隆”式农业推广已经过时、行不通了,农业推广机构及农业推广人员只有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学习,练好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农民最需要的时候,送去最迫切的服务,真正当一名“百事通”、“万精油”的农业推广人员。

5结论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农业推广工作的需要,农业推广人员要勤学习、转作风、强素质、提能力。根据农民需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科学设置和安排农业推广项目,运用需要理论和期望激励,不断创新农业推广手段和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等服务,积极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最终达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进社会民生福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福有,郝建平。农业推广心理基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30-132.211-212.241.

[2]高启杰。理解农业推广基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J]。农村经济,20xx,(10):5.

农业推广论文 篇五

1农技推广的含义及重要性

1.1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示范和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农业技术推广适用于很多方面,例如农、林、牧、渔等行业。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提高种植产量、合理使用肥料、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运输。由此可见农业技术的使用范畴还是很广泛的,通过对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着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对能源的使用加以重视,同时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新型的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能源合理使用等技术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各级政府与基层管理人员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2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农技推广对于农业、农村地区以及农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政策进行鼓励。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水平,并且加快农业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给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意义深刻。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农技推广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农村经济中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够保证农村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小康的目标。

2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外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是屡屡受挫,这主要是因为其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农技推广问题的措施,本文针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探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和基础设施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2.1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是支撑着农业经济继续前进。但是由于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农技推广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农村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直未能得到健全。当前我县、镇农技推广机构30个,基本涵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再加上技术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科研结果都付之一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完善和严谨的推广体系,而不得不被搁置。农民缺少好的技术,农村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农民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效益,这就阻滞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农技推广人才较稀缺

除了以上叙述的几点原因以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稀缺成为限制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高素质人员选择了待遇好、环境好的职位,而避开了技术推广人员这一行业。例如:我县核定编制数为260人,但实际在编在岗只有194人,受现行人才招聘机制限制,缺编名额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补充,导致农技推广部门长期缺编。而且科技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呈现学历高、职称高、年龄高的态势,后备力量不足,难以形成梯队,呈现“头重脚轻”现象。

2.3投资较少、基础设施差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很多基础设施的配备都还欠缺。但是现实情况确实不尽人意。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能力配备先进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进行科研和开发,自然而然农业技术推广受到限制。除此之外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买,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被搁置,农村技术推广的热情严重受到挫败。

2.4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思想不够进步,总是安于现状并且习惯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对农业技术的兴趣不是很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3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首先各级政府和基础工作人员要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其次农机推广的宣传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关部门应做好对农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推广;然后资金的投入也是十分关键,尽管将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最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3.1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

政府是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因此在这期间政府应给予农业技术推广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但稳固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同时为了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提高责任感,同时也要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只有充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为农民谋福利。

3.2加大对农技推广的宣传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着手。首先有关部门应印发专门的宣传手册供农民去学习,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经常组织下乡“手把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提供给农民群众更多学习的机会,也能够帮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实施。最后媒体也应该对此类加以重视,多做宣传从而帮助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3.3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与之配套的设备,都应该进行生产和引进。同时政府也应该拨出一部门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研开发,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4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对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从文化着手,其次还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对农村的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其次要想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业科技,技术推广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下乡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

4总结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我们对农业技术推广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地给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务之急。在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一些原则,例如技术推广不能够一概而论,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其次各级政府及基层服务人员要始终保持着为他人服务的热忱;不仅如此我国政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最为重要的是农民在业余时间也要多多学习先进的文化,其次也要不断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农村经济将得到飞速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农业推广论文 篇六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对农业技术水平要求往往比较高,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增加,就需要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下功夫,将农业技术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的长久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顺利转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帮助广大农民顺利实现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初衷是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转化,增加农业收益,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做到位,将会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顺利发展。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科学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确保农业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另外,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不意味着只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同时还要求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培养,以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1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人员分布缺乏合理性

尽管国家为了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在所有地区都设立相应的农业推广机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很多地方农业技术推广范围仅仅局限于市级和县级机构中,乡镇虽然也设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的人员,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乡镇范围内,很少深入到农村一线。结合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组成状况的调查发现,只有在市级农业推广机构的人员配备比较合理,同时人员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高级专业人才数量也比较多,相比较而言,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不仅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队伍还存在比较严重老龄化问题,缺乏活力。只有很少的专职人员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失去了过去农业推广模式所应具备的针对性,导致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甚微。另外,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农技推广员认为农技推广工作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薪资待遇也很难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1.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也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仍然存在推广方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的缺点,同时推广工作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继农业发展目标发生转变之后,依旧采用行政化手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未充分考虑农民技术的需求特点,农技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化,因此,推广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同时,由于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些投入产出比过低的农业生产项目已经无法吸引农民进行种植了,成为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的一大因素。另外,由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化,收效甚微,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对推广项目的积极性,因此推广技术往往得不到应用推广。

1.3缺乏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体系是否完善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能否取得预期推广效果。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主要有省、市、县3级,在乡镇里只设有农业推广工作站,推广的主要范围主要限于县级。就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来说,按理说应由县级机构负责实施,但是县级机构接手项目会直接交到县土肥站由其负责检测,对土肥站来讲,不仅要求其技术过硬,还要做好土样采集及化验工作,因而土肥站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同时,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还面临人员技术力量短缺,经费不足的问题,市级机构与其并不形成明显的约束力管理,只能说是一直业务指导关系,难以形成层级分明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这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是极为不利的,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

2解决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策略

2.1加快推进农业技术人员合理性分布

尽管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已经覆盖到市、县级,甚至在乡镇还设置了农技推广站,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高级农技人员长期处于市县等较高一级的机构中,自身才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同时,乡镇一级的农技人员则只是为了完成本职工作而已,未能真正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加上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导致乡镇农技推广站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面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必须出面,调节农技人员合理性分布,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多安排一些高级农技人员,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相应的,市县等较高一级的农业推广机构,主要行使的是管理职能,人员可以适当缩减,改变农技人员不合理分布的现状,从而更好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推广技术推广能否取得成效。当前农技推广由于推广形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低下,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通过培养农民带头人,组建专业技术协会。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把农民作为工作重心,在村组中选择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作为带头人来培养,为其开展专业农业技术培养,让其在培养中真正成长为专业农技人员,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村级技术人员短缺的难题,对于农技推广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有利的;施行农业技术人户推广模式。在该模式下,通过农技示范户的培养,并充分整合农技服务资源,结合专家进大户指导、大户帮扶小户,农户之间相互帮衬等途径,从而促进农技转换,通过这种推广模式,不仅有助于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打通了农户和农技人员沟通的桥梁,而且还对农技成果的入户率的提升。

2.3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的质量,促进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省、市、县农技推广机构之间不应该仅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应该层级分明的约束和被约束关系,上级机构要对下级机构进行直接领导,规范下级机构行为;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科技服务队伍,让他们亲赴乡镇农田调研,深入到农户家中,负责农业技术的科研推广,以确保农业技术具有应用和推广的可行性;农技推广机构还应该与其他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组织协作工作,实现最新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农技推广的有机融合,这样有利于生产力转换,只有这样,农技推广机构的所具有的传播的实地指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字德华 单位: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薛春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xx(5):228.

[2]张秀萍。浅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xx(9):217-218.

[3]文恩洲。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20xx(5):217-218

农业推广论文 篇七

摘 要:在我国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式,本意上是指欧美等国家以家庭成员构成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形式。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具有大量耕地资源的种植户也开始向家庭农场的形式转变,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形成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格局。基于此,结合国外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分析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家庭农场;技术推广;农业种植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二元化社会体制逐渐消失,城市化进程速度逐渐加快,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数量上产生了重要变换。20xx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达到总人口数量的51.27%,中国开始向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迈进[1]。 农业不仅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构成部分,更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中的新生代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大量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作,预计在未来的10~20 a就会产生农业生产断层[2]。 因此,如何确保我国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建国以后,由于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的国家目标,重视工业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忽略了农村和农业生产人口的社会财富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力流失的主要问题[3]。 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的,可以将这作为一个突破点,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组成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势,但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而言,具有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优势[4]。它将农业生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农产品从种植到市场,家庭农场实现了更好的附加值提升。 家庭农场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有利于国家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肯定,也有利于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引导和培养,在农业人口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必然会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领域[5]。

1 家庭农场的现状分析

国外家庭农场存在的时间较长、模式成熟,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中更符合现代化农业的特征。从家庭农场的规模来说,一般可以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般以大型家庭农场为主,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以中型家庭农场为主,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主要以小型农场为主。不难看出,家庭农场的大小规模与国土农耕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家庭农场还只是概念性的,并没有形成与发达国家同等的规模和形式,尤其是对现代化农业的驾驭能力方面。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还很明显,尤其是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是“世袭制”产生的,除了打工、种地之外没有其他的劳动力输出渠道。但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农村新生代通过升学的途径留在了城市,造成了农业生产大面积断层。 现实中,讨论的在国内具有“家庭农场”性质的团体,大多是原本的种植大户。20xx年,我国出台文件将“农民”正是规定为一种职业,因此所谓的家庭农场成员,其身份从“务农”转变为“职业农民”。

2 我国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2.1 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 家庭农场的管理者可以称之为“农场主”,农场的形成与耕地资源的占有量是密不可分的,而家庭成员往往是较为有限的。一方面,要完成较大面积的土地耕种工作;另一方面,要完成农作物的回收、加工、市场流通等工作,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农场主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是最迫切的。 首先,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新型农业机械的掌握技术。传统的种植产业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工,在更低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完全可行的,但对于较大面积的耕种就必须依赖于机械设备。 其次,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提高农业产量的种植技术。从本质上说,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概念阶段,与国外农场主私人拥有土地的现象是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一般是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取,自己作为土地的生产管理者,同样要支付成本。为了提高耕种产量,不仅要对耕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还需要对种子、肥料、种植技术等进行提升。 2.2 家庭农场将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主阵地 家庭农场的形式相对于我国农村传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言,更具有土地资源集中的优势。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划分的面积较小,不同的家庭有自身的种植需求和安排,在进行统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角度的分歧。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为农场主,只需要与少数人沟通,即可实现大面积的农业技术推广。家庭农场还有助于现代化职业农民能力的培养,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第一,有助于推动农民职业化观念的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并开始逐步反哺农业。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固定,确认农民为一种社会职业,这本质上就是对农业生产参与者的社会地位肯定;从事农业生产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工作是

农业推广论文 篇八

一、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中的问题分析

(一)投入不够制约推广

由于投入上的不到位,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明显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推广队伍不稳定。由于一些地区,特别是较为偏远山区的农业机构对推广工作的公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因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基层推广“三定”工作难以全面落实,收支自理,差额拔款比例较低,人头费难以到位,而推广经费则更不够。另外,因机构改革影响,推广工作走向市场化,造成推广队伍不稳。其次,工作条件不佳。在基层往往因经费的不足,待遇上得不到保障,同时推广基层设施也较为落后,特别是现代信息设备配备不够,难以将农业技术服务提供给农户,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民生产技术不够的问题。

(二)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需求错误

每年我国都有诸多科研成果,但大部分难以推广和实用。由于学术科研研究运作机制的影响,使得农业应用科研工作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直接、实用型生产技术。同时,科研成果还需自上往下逐层报奖,在无形中使得成果量增加,而出现科研成果多的假象,使得既有的成果推广和转化空间变小。科研成果只有适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转化成真正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业生产对技术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和高效化,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但当前推广技术较为单一,影响到推广的效果。

(三)农户吸收新技术能力不强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户新手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加大了推广难度。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农业技术,尤其是无形型技术和技能推广,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基础性农技知识,并要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但实际上在基层,仅有少部分技术带头人具有这些能力,大部分农户未具备。二是创新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农户有一定经济条件,但对于个体小农户农业生产的农户而言,经济实力难以达到要求,特别是对于长期性、投资较大的高新科技技术,无法购买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广的难度。

二、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稳定推广队伍

首先,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福利,改善推广基层设施。农业推广机构主要是为基层农民提供生产服务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应强化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认识到推广的重要性。各地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推广经费预算。一是要充分保障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福利和办公经费,同时加强推广硬、软设施的建设,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二是创建农技推广基金,并制度化、统一化管理,逐步增加农技推广方面的预算份额,增强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规模。其次,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推广管理。对于基层乡镇农技推广站应采取“以县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调动、监管及考核等均应以县级农管部门负责。在人事管理上应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稳定推广队伍。譬如从四川康定地区来看,在政府的财政方面,投了大量的经费投入,不断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的福利待遇,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农业推广的经费开支,不断的扩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模。

(二)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要建立并完善和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成果评审机制。应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把农业科研动物及植物新品种纳入科研专利内容,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实用的、易推广的产品,以解决科研和实际生产脱节的情况。对于研究和开发示范结合的项目,及偏重开发性的项目,在评审中可将技术创新和经济性分离,以提升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使其更为迅速的转化成实用技术。二是建设并积极发展农技市场。首先,应积极推进农技市场的建设,加快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转让。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技市场的稳定运行;二是应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方法,创新和改进基层推广机构,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中。并要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和有偿性服务,调动推广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推广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农民培训,提升科技素养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农民自身的文件科技素养有密切关系。

因而,为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首先,应强化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农技知识和技能。但要根据当前农民的文化和素质水平,采取针对性、层次性的技术培训。比如:县乡村协同开展农技培训班、聘请技术专家授课等方式,还应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其次,应积极做好科技示范,让基层农民弄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例如从四川康定地区实际情况来看,其就是建设了农业技术培训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使农民更加充分的熟悉和把控一定的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综合实力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和提高基层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认识并重视技术的推广,政府应加大投入,健全管理和推广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多元化推广方式,提升推广效率,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论文 篇九

1我国古代农业推广活动

1.1推广历史悠久

千百年来,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也是历代政权建立的基础,因此,从我国整体历史上看,统治阶级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重视对新农业技术(如农业工具、作物品种等)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历史上战争不断,国家的经济实力几乎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为提高国家和社会的财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统治阶级都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籍此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丰富社会财富,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易系辞》中就有:“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的记载[1],介绍的就是农业工具的推广活动。“以教天下”体现了推广的力度和广度。神农氏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亲自革新农业工具并加以推广,可见社会对农业推广非常重视。姬弃是周朝的始祖,黄帝后代,善农耕、懂技术,亲自将耕种技术和方法告诉百姓,百姓获得了好收成,这对周民族的兴旺起了很大作用[1]。后从周朝的发展来看,其重视农业就兴旺,不重视农业就衰败。发展至今,周朝发展和兴旺的地方创立了西北农学院,不能不说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2]。汉武帝时期都尉赵过推广代田法,结果达到了“用力少而得谷多,民皆称便”的效果;宋太宗时期,守边将军何承矩在边防引种南方水稻获成功;另外,宋太宗、宋真宗和宋仁宗3位皇帝都亲自抓农业推广工作。其中,宋真宗推广的“占城稻”在社会上影响深远,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也亲自推广农业,其为推广一种拔秧的农器———秧马,奋斗了近10年之久,其在流放期间也一直推广该农器具,使得该农器具得到了很大推广,大大减轻了农民拔秧的劳动强度[3]。明清时期,农业推广活动仍然非常受重视,许多家庭的几代人连续从事推广活动。明末清初时期,陈振龙家庭,先在福建等南方地区,后在河南等北方地区积极推广甘薯生产,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甘薯甚至被人们称为“金薯”[3]。康熙皇帝亲自推广“御稻”也被历史传为美谈,“御稻”系康熙本人培育而成,在华东地区推广试种,得到了很好的种植效果。乾隆时期,贵州遵义知府在遵义推广柞蚕,收到良好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该知府也被人们称为“蚕神”[3]。农业推广活动可以说贯穿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史,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农业推广有着迫切的需求,都对农业推广有着很高的积极性,都积极发展新技术、培育和推广新品种,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2推广内容多样

古代农业推广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有关农业生产的各个生素,如农具、品种、栽培方法、耕作方法、收割方法及加工方法等。从粮食品种到蔬菜,到耕作工具,到粮食加工工具,无不成为古代农业推广的实质内容。

1.2.1农具的推广。农具的推广在农业推广活动中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犁具的推广就是我国古代农具推广最成功的范例。随着秦统一天下,犁具从中原转入关中地区,至汉代,犁具已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犁具的推广为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古代从官员到农民都非常看重农具的改进和推广,如汉朝赵过在关中推广三脚楼;北宋太宗和真宗在河北及宋、毫等州推广踏犁;苏东坡在南方推广秧马等[5]。新创制的农具种类虽然不多,但每一种农具形制上、性能上常有改进,改进的农具必然很快被推广。1.2.2新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每一种粮食品种的确定和广泛推广使用,无不是我国农业史上的大事。稻、麦、棉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其能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品种,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生产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管子轻重篇》记载:“神农作种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神农种植谷物,并加以推广,奠定了稻谷作为我国农业主要作物的基础[6]。我国人民自古就注意到了作物的品种差异,并对优良品种进行了有力的引种推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就命令江淮、两浙地区的广大农民种植从福建调运来的收益好的品种“占城稻”;宋代守边将军何承矩就成功从南方引种水稻到北方种植;清光绪年间,县令刘渠川从江泊引种桑苗至湖北江陵,至今该地仍有桑树种植产业[6]。根据经验,我国古代农民在日常生产中开始了良种选育,虽然良种选育全凭经验,但在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使一些优良品种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快速传播。而且农民这种自发的良种选育行为,无论是在时间和地域上都发展很快,南宋后期有从华南地区引种到长江流域,后向北方地区不断推广的行为。甚至还从海外引进了棉花、甘薯、玉米和烟草等。这些品种经过广泛引种推广后,成为我国主要的作物品种[7],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

1.2.3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许多先进的耕作方法和栽培技术也随着作物的引种推广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因地制宜,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耕作工具、耕作方法,如犁具和牛耕方法等。汉武帝时期大力推广的代田法已具有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水准,代田法是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以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其要求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代田法就是现代提出的轮作[8]。并且注意到了不同环境下作物的栽培技术不同,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作物的栽培技术。

1.3推广形式多样

1.3.1农民自发的农业推广。在原始的农业生产阶段,农业推广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成为人们推广农业技术的最原始的动力。自发式的农业推广活动是古代农业推广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主要通过原始的“口传身授”和现场指导来完成农业推广。当一个农户发现别人采用的品种或工具或方法优于自己时,生产利益驱使其从别人处学习使用有关农业技术,如此,优良的农业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传播。这种自发式的传播,主动性强,传播效果好,传播速度快。在古代农业科技不发达,信息流通不畅,政府组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自发式的农业推广活动是古代农业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不过该种农业推广活动,由于主要是通过人与人的实际交流才能得到发展,而古代交通落后,人们远距离活动少,活动范围有限,这些社会条件严重削弱了农业推广的力度,推广进度较慢。

1.3.2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劝农活动。纵观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农业推广活动也非常重视,这就产生了农业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劝农活动[8]。劝农活动是政府主导进行的农业推广活动。所谓劝农,就是规劝农民要重视农业生产活动,在农耕时给农民以鼓力和帮助,或向农民推广一些好的农业技术或作物品种。劝农活动有力地助进了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由于是政府主导的行为,其主导力量有时可能是帝皇,其影响和推广效果往往较好。而且其推广的技术和品种往往较成熟,易较快产生社会经济效果。政府从事劝农活动,往往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统治阶级为了稳固社会统治,富国强兵,都希望作为社会主要经济支柱的农业得到较好发展。只有国家富强了,社会财富丰富了,国家才能征用人力和物力去发展武力,保卫国家或对外侵略。虽然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封建统治或穷兵黩武,但实际上起了农业推广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4存在的不足

1.4.1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古代农业生产多为最原始的耕作,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对作物的生理和种植有着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认识。人们只是看到生产效益,从追求生产效益这一最原始的物质追求出发,从而自发或被动地进行农业推广活动。在农业推广活动中,由于缺乏科学认识,也出现了许多失败的案例。宋代守边将军何承矩引种水稻到北方,先引种晚稻到北方,结果北方冷天来得早,造成引种失败,第二次改引种早稻才成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多次农业推广失败的案例,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和灾难。而这其中多由人们缺少科学认识引起。当然,千年的农业推广活动,正是人们探索真理,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但也不能否认古代农业推广是在没有系统科学指导,严重缺乏科学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进行的。

1.4.2落后的农业推广方式限制了推广的发展。古代农业推广方式基本包括2种:一种是自发的,另一种是政府主导的(主要是官员主导)。自发的方式一般发生在农民自身周围,推广进度较慢,传播范围有限;政府主导的推广方式,虽然影响范围较大,但古代交通落后,信息不畅,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难以得到反馈和解决,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的力度。由于各种利益的限制,缺乏专业推广人士和机构,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有迫切需要,但缺乏经济和政治权力,难有力量推动农业推广发展。农民与专业人士之间缺乏根本的利益联系,没有形成一种有力的、社会化的、有效的农业推广方式,农业推广活动难以形成独立的体系。

1.4.3社会制度制约了农业推广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以至近代半封建社会,社会制度决定了农业生产受多方面的制约。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承担着全部的农业生产风险,但其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生产手段基本以人工为主,农业生产基本上是“看天吃饭”。农民虽然有着对农业推广迫切的需要,但当其对一个新技术和新品种不熟悉,或没有看到已成的收益时,由于对生产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很难决策去进行试生产。这种心态对农业推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政府或官员主导的农业推广,虽然一定程度了减少了风险程度,但政府或官员的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通过征税将农民得来的财富归于国家之手,用于保证国家的安全或对外侵略。历史上,很多农业推广活动都是在国家处于战争边缘或战后,被政府积极倡导进行的。如明朝初年,明太袓要求地方政府做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中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9]。这是统治阶段为了巩固政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目的在于征税。在经过了多年发展,“到明太祖洪武18年(1385年)全国税粮达2800余万石,洪武26年(1393年)达到3200余石”。严重的赋税也是对农业生产的一种阻碍和制约[10]。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农业科学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制度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甚至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战争年代)对农业推广起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2我国古代农业推广对现代的启示

2.1现代农业推广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体现在生产要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规模化主要体现在生产资金的投入以及对生产资源的规模组合;科技化主要指生产上基本以现代科技为力量,以科技带动生产;市场化主要指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只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孕育出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就初步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在现代农业中,对生产起决定作用,对市场承担风险的将不再是农户,而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也就是说,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劳动力,而是资本。资本通过运作和开发市场、发展技术、推广技术、组织劳动力、组合各种生产资源,从而完成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且对整个生产过程承担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中,农业推广将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个有力环节。农业推广人员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到千家万户,而承担农业推广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的将是企业,农业推广人员将不再有后顾之忧,其更多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服务。而且推广的技术也是企业在经过多方决策后才决定的,减少了推广技术的生产和市场风险。有的农业推广体系直接建立在企业的生产体系中,另一部分虽然可能独立于企业之外,但实际上成了企业生产的配套服务机构,其农业推广活动将受到企业的指导和约束。从整个农业生产体系和社会体系来说,独立于企业生产体系外的农业推广体系与企业生产体系仍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以其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将农业推广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只有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推广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才能真正生存下来。现代农业对农业推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农业中,农业推广将不再是被动的,服务对象虽然还是农民为主,但对农业推广的效果担负经济责任及其他责任的将是企业。

2.2现代农业推广需要培养专业的农业推广人材从事农业推广,不仅要求推广人员必须对现代农业科技有所理解,掌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推广人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推广人员实际负责着一线生产的技术指导,对一线生产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并能作出专业的推断和处理。同时,又需要将一线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回馈给科研人员和决策人员,对技术的革新、改进以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一定的专业影响力。因此,现代农业生产需要有力地培养专门的农业推广人员,生产单位必须要有专门的推广部门。在现代农业高等教育中,有必要培养专门的农业推广人材,设置相应的课程,实现从教育到生产管理的一条龙培养,保证专业性农业推广人才的可持续培育和发展,保证现代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3现代农业推广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持农业推广活动从其产生到发展,都是一种需要付出价值的劳动,尤其新品种和新工具的产生,更是凝聚了人们的辛苦和智慧,因此,从现代市场观点来看,农业推广活动无疑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需要付出报酬的劳动。在古代,在自发的农业推广活动中,可能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农业推广服务的感谢,或予以感谢之词,或予以实物报酬。在统治阶级主导的农业推广活动中,其得到的是国富民强,政权巩固,国家安宁,其政权也就得以持续。在现代农业推广活动中,无疑需要从市场的角度来对待这一市场行为。从市场角度看,从推广本身而言,推广者和生产者均需要对推广的结果负责,更由于现代农业的高风险,需要推广者和生产者都积极投入到推广和生产活动中。因此,现代农业推广需要有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持。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专门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并不对推广的结果担负市场和生产风险。这就增加了生产者的生产风险,增加了生产者对新品种的推广抵触。因此,探索出一种完善的能共同承担农业推广风险的市场机制,在现代农业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农业推广论文 篇十

高等农林院校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中坚力量,是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补充。 农林高校要通过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坚持产学研办学模式,创新推广载体,建立专家团队,完善目标考评机制的途径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化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进行机制改革和体制创新,完善现行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建立一种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以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体系。高等农林院校集人才、知识、信息、技术等优势于一身,在科技兴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完善我国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不足,应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林院校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一、我国农林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问题分析

(一)经费不足,投入分散

目前,我国农林高校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由于高校推广的项目并不能得到政府的完全认可,所以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面临经费不足,从而导致推广时间加长。从管理部门来看,在国家层面上有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安排农业科技资金,由于渠道分散,无法实行统筹的安排。

(二)推广队伍不稳定

高校参与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推广人员基本由本校教师组成,他们所推广的项目单一且具有很强的正对性。当一项农业技术推广完成后,原先的队伍就会随之解散,所以推广的人员是不断变化的。而且高校教师不可能像农业技术推广专职人员那样实时提供技术服务,从而使得推广效果大打折扣。

(三)农科教分离、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目前的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教育中不能将科研、教育、农业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由于经费的匮乏,许多高校为获得政府的科研经费只依据文章的数量来评判科技实力,而不能研究出具有实用效能的科技成果。

二、我国农林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国外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立法工作是保障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保障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我国政府虽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科技推广法》,但并没有将大学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纳入到国家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鉴于美日的经验,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改进《农业法》和《农业科技推广法》等法律为农业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修改《知识产权法》中的关于农业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保护农业技术创造者的合法利益,刺激农业技术创造者的积极性。最后,规范相关政策,让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列入到推广工作之中。

(二)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专职人员协同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不能只靠其自然产生和形成,必须在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努力下,实施教育、培养手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并逐渐形成劳动能力,使其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使其潜在的科技能力得以开发。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留住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其提供经济保障。

(三)改革农业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在组织制度上,推广体系应保持其自身的对立性,不应简单地与已存在的科研系统进行嫁接或成为其他组织系统的附属物。这就要求高校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排除外部行政系统的干预,进行独立的资源推广。在管理机制上,实现产、学、研、推相互合作,研究开发农民迫切需要的农业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教授学生实用的科学及推广知识。

三、结论和展望

高等农林院校在农业科技推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农林高校应明确自己在推广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争取多方力量协同合作,改进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模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贡献。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农业推广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