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化学与生活论文优秀6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6篇《化学与生活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化学与生活论文 篇一

摘要:化学工程是以多学科交叉进行的技术研究,但由于其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各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积极的影响,因此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化学工程具有复杂性研究方法和对象的特征,也有多样化应用领域的特点,也许普通人对于化学工程这个名词的认识还具有陌生感,但是我们每个人却生活在充满化学工程技术的环境中。本文从化学工程的涵义和特点着手开展研究,结合化学工程的应用领域,发现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和环境有关的化学工程技术,将高端技术日常化和生活化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化学工程和化学工程技术。

关键词:化学工程;日常生活;化学工程技术;污染;联系

1、概况

我国的化学工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经济、资源、人才的各方面政府性支持,从而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逐渐的对我国的能源产业(www.chayi5.com)、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和环境保护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就会遇到很多有关化学工程技术的问题。首先,能够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其次,是指导各类化学实验的基本和需要,任何实验都依赖于坚实的化学工程技术作为理论支持和指导;最后,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多种新能源的出现能够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量,以维护社会经济的发展。

2、化学工程的涵义和特点

2.1、化学工程的涵义

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包括化学工程和物理工程[1]。化学工程是以多学科交又进行的技术研究,但由于其与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各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积极的影响,因此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性产业。

2.2、化学工程的特点

复杂性是化学工程最为显着的特点。化学工程作为一个学科,其辅助性学科是多样化的;作为一项研究,其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作为一种应用型的技术,其涉及到的社会生活领域是广泛的。复杂性是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的能够体现其特征的关键词,研究过程自身具有复杂性、物系对象具有复杂性、流动边界具有复杂性等等。

3、渗透到生活各领域的化学工程技术

生活领域中的化学工程技术是十分基础并且广泛的,涉及到“衣”、“食”、“住”、“行”和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化学工程作为一种现代学科,在研究其应用领域的时候,只需要对比如今的生活与古人生活的不同之处便可以一目了然。

3.1、衣—多样化的服装材料化学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的“衣”方面的体现,主要贡献就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不仅可以用于生产服装、渔网、绳索等生活用品,还可以生产工业用织物、隔音、隔热、电气绝缘材料等,医疗用布等医疗用品口,。古人在穿着方面多使用棉、麻、丝、绸、皮革等制品,在颜色、功能和韧上难以与如今的纺织用品相比较,这多亏了现代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如今,以化学工程技术为技术支持的合成材料已经在诸多领域代替了天然纤维,其地位也已经早期超越了天然纤维,市场占有度远远大于棉麻等天然纤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3.2、食—便捷、美味的食物人类对于美食的追求是自古便有的,但是古人多是把关注点放置在珍贵的食材和烹调技艺之上。现代的人类通过化学工程技术的支持,人工性的合成了多种调味品为烹调增加口感,同时研发出的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在保证食品色泽和口感的基础上,还将食物的保鲜期大大的增长了,研发出的例如方便面一类的方便食品为现代人类的快节奏生活提供了食物保障。结合了生物工程的化学工程技术,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解决了地球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饮食问题,同时将外来植物种类进行改良以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人们能够吃到来自地球另一边的食材也有着化学工程的贡献。

3.3、住—提高居住质量的材料从现存的古代建筑就能够知道,在没有化学工程技术下的居住空间的建造,多用自然中能够取得的材料,木材、石材、泥土、海草、竹子等。这些自然材料建造的建筑,由于技术条件限制,高层建筑很少,建筑的抗震性和耐用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越是坚固的建筑,其建造周期都长。在化学工程技术支持下,现代建筑有水泥、混凝土、钢筋等等一系列的现代化建筑材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建盖起高层建筑,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

3.4、行—改善交通设施使用性交通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古人使用的交通工具都是人力或者畜力为动力,而现代交通工具是以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开发出各类供机械运转的燃料,在舒适性、运载能力、速度等各方面远远优于古代交通工具。以石油为原料还生产出了能够铺路的沥青,以橡胶为原料生产出了轮胎。在化学工程技术的帮助之下,现代社会的交通方式呈现多样化、立体化、网络式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速度和办事效率。

3.5、绿色化学避免环境污染

传统能源不仅对环境危害力量极大,并且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3]。现代化学工程的发展方向就是在改良现有技术的同时,不断的与新型技术结合,研发新型能源。新型能源的出现,不仅仅是能够填补传统能源的供应缺口,还能够有效的避免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4、结语

化学工程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化学工程以其多学科交又的研究方式,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的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的质量,同时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略)

化学与生活论文 篇二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如何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积极开发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教育素材,并将其有效地组织呈现,构建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的广泛联系,使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化学,课堂教学,渗透

一、挖掘生活素材,注重生动形象教学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特别符合初学化学的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

1、化学史实、故事、新闻报道

化学史实记载了化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它不仅揭示了知识本身,还渗透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以及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因而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课堂上一个动人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例如当讲到《生活中常见的盐》时,引入了中国化工实业家侯德榜博士的事迹和《三国演义》中哑泉和药泉的故事;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1854年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而新闻报道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更赋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性,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发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如xxx年12月2日成都新闻报道:四川屏山县三名村民烤火取暖意外中毒死亡,经检验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从而引出完全燃烧的意义和措施。这些真实的事件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实物、图片、影视、录像等资料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实物、图片,可以将化学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寻找身边的这些材料,比较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而了解它们的用途。利用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等内容的图片,可以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一下子缩短了高科技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水的组成”中,放映四川汶川大地震有关资料。在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另外,一些影视作品、科教片也可以提供更生动形象的`素材,并且具有探索、发现意义,如中央电视台第10套中的《探索发现》、《走进科学》等节目。

3、自然现象、生活、生产实际、现代科学技术新发展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生活小常识,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内容。例如在讲到空气污染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探究,还可以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譬如酸雨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在讲授“白色污染”时,可根据生活中事例引入,如从xxx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强制执行“限塑令”等。

在教学中插人学生熟悉的、渴望解决而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做不但没有增加学习难度,反而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让学生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慢慢的也就会主动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他们也逐步将化学知识与最新科技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用科学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生活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将实验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实验的作用,体现实验的魅力。通过实验内容的生活化和实验用品的生活化来把实验和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学生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他们必然很兴奋,学习积极性也高。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我们教师可以随机根据教学内容增设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家庭小实验。如在讲燃烧条件时,可设置一个“点不着的纸”的小实验;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就可做白纸显字的实验;在讲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用途时,可利用生石灰加热罐头、自制暖水袋、防潮剂等,来烘托课堂气氛。

在实验中还应尽量使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进行实验。如在做空气成分含量时,在做好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用玻璃杯、饭碗和蜡烛这些生活化的用品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习酸的性质后,采用白醋做酸性质的验证实验;在蛋白质的教学中,使用牛奶、蛋清等家庭厨房食用的食品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用品,使得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物质,也使得课堂更贴近生活,增加了课堂的生活化和生动化。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其想象力,激发其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练习,开拓学生思路

化学课堂上,适时、适量选择和设计生活的试题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到化学的真实。在学习“化学与材料”后,做课堂练习,如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内部材料主要由钢铁构成,属于 材料,外部材料聚氟乙烯属于 材料。再如学习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设计练习:从“南海Ⅰ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中发现,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说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这样,把对知识的训练巧妙地设计为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备感亲切、有趣,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利用课本知识,重视实际应用结合

在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尽量例举既容易理解,又新颖贴切的实例。如在讲盐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热水瓶底的水垢如何去除?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含碳酸钙,而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而被去除。在家里用什么来代替盐酸?因为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也是一种酸,所以家里可用食醋代替盐酸除去。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后,提出“如何揭穿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假冒黄金诈骗行为”。通过教材第九章“化学与材料”的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就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再如第七章酸、碱、盐的应用中有一段文字:有人把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多次发生中毒事件。这样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科学技术和开阔眼界。

五、布置生活化作业,体验学习的乐趣

学生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课外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作业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例如,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可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品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还比如为了检验浓硫酸的吸水性,我在课后布置了作业,先让学生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想办法达到实验目的,然后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检验它。有学生想到把一块桔子皮封在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里,过一段时间观察桔子皮的变化情况等家庭作业。这样通过实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总之,生活化学源于生活,发生在身边,又可从所学知识中得到诠释,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生活化学引入化学教学必将给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魅力无穷,精彩叠出。是教学改革中开辟出来的一片广阔天地,更是全面推及素质教育生动而具体的举措。

参考文献:

(略)

化学与生活论文 篇三

上周,我们已经学完第九单元《溶液》课程的全部内容,在回顾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我着重回忆对溶解的加深理解,记得课后还曾经向刘老师求教空气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刘老师还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些溶液的形成和物质溶解时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等。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学利用假日期间,通过做化学小实验来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即溶解度的知识点。

我们在1月2日中午(室外温度13度左右)的情况下,做有关溶解度实验。

首先将超市购买的精制250克食用盐均匀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将超市购买的550mL的农夫矿泉水缓缓倒入奶锅内,防止水溅出;

第三步,略微加热装有矿泉水的奶锅,并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用甩至0度的体温计测量奶锅内的矿泉水温度,为19度。随后加入1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盐,搅拌后仍能全部融化。 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观察,发现锅底有少量食盐未能溶解。

这时,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20°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我们计算550毫升的矿泉水约为550克,在20°C时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盐。 因而,我们分析,此时奶锅里的溶液应为饱和溶液。 第六步,我们将奶锅里的溶液加热,一会儿,发现,沉淀锅底生物少量食盐不见了,因此,判定,此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第七步,将热的奶锅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时候后,观察,奶锅里又有少量的食盐沉淀物出现,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将溶液加热(升温)可以使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状态,将溶液冷却(降温)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

化学与生活论文 篇四

摘要:在化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生活为本,使我们的教学回归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尽量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从而把化学知识生活化,我们的化学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育效果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根植于生活。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用“化学眼光”观察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是每一个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如何让化学教学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我在日常教学中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究。

一、教师平常注重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化学现象。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相当重视指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题。让学生把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学生的心智和情感的浪花得到激发,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对化学知识活学活用,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才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在化学教学中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有效的因素。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接受起来普遍感到摸不着头脑。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只能生吞活剥地去接受,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因而对知识点印象不深刻,容易遗忘,不易引起学生的适度情感。

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应,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这样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就在联系生活实例中迎刃而解。举个浅显的例子,高一化学开门课就是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有搅拌、引流、转移。同学们很容易把玻璃棒的转移作用忘掉,转移作用与生活中使用的竹筷相似。在此我们不防将生活中的竹筷引入,因为玻璃棒和竹筷在形状和使用上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就餐时,用竹筷夹菜、吃饭、还可以用它蘸一点汤来尝尝汤的味道。这是用竹筷来转移少量的固体和液体的例子。

把竹筷的作用顺向迁移到玻璃棒的学习中来:在做蒸发实验时,蒸发后可以转移少量固体;在验证溶液的酸碱性时,用玻璃棒来转移少量的溶液在pH试纸上。这就是玻璃棒的转移作用。经过这样的知识顺向迁移,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而且容易掌握。

三、创设和谐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化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化学是新课程对化学老师提出的建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知识,体验和理解化学,感受化学的兴趣和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能从中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我在上氯气与水的反应时,我先布置了一道讨论题:生活中直接用自来水养鱼,鱼很快就会死掉;而先将自来水晒晒后再养鱼,则鱼没有问题。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确实如此呀!学生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的意见认为太阳将自来水中的某种物质晒走了。那晒走的物质又是什么呢?学生不知道,眼睛齐齐刷刷的看向我,由此很自然的切入了课题,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到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潜心专研教材,从学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应尽量举出既容易理解,又新颖贴切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活用化学,把化学问题生活化,将生活经验化学化。

在讲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后,我布置了一道课后题。让学生回家后查看自家用来消毒的物质是什么?在消毒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不少学生回去后都认真的查看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大部分家里用的是84消毒液;但学生对注意事项中的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觉得迷茫,觉得两种消毒液混在一起不是消毒效果更好吗?有些学生说妈妈在洗厕所时经常是将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一起用的。

在这里我将化学上升了一个高度:化学——生活——生命。并详细解释因为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溶于水后呈酸性,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溶于水后呈碱性,二者一旦混合相遇,就会立刻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马上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泡沫,生成一种刺激性,挥发性很强的有毒气体——氯气(即:Cl2)。氯气中毒会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这样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在化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利用生活中的化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努力将教学的过程融合到生活中去。并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而体会到学习化学的真正价值。

四、实验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喜欢看实验,喜欢做实验。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

泡沫灭火器灭火实验;摇摇冰实验;焰火实验等家庭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每个同学都可以动手操作,为大多数学生喜欢。比如在讲到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时,有的同学竟回家用柠檬汁与小苏打自做了碳酸饮料。通过各种各样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五、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平常我经常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主动地把化学用到生活中去,并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化学,留意生活中的化学,促使他们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会通过上图书馆去查资料,到实验室去验证等方式寻找答案。

同时,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他们不仅知道了为什么,而且还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化学。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利用各种方式或手段获得问题的来龙去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和掌握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这样做真正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学生学习主体性、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

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将过去的背化学、听化学转变为做化学、用化学。

总之,在化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生活为本,使我们的教学回归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尽量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从而把化学知识生活化,我们的化学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化学与生活论文 篇五

摘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的特点,绿色化学的原则和研究内容,绿色化学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让人们对绿色化学更加了解,更加重视。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可持续发展 十二条原则 环境问题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人们也应该对环境开始重视了,然而,要想环境变好,就离不开绿色化学。那么绿色化学是什么呢?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 Benign Chemistry),是利用化学来防止污染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目的为,通过利用一系列的原理与方法来降低或除去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使所设计的化学产品或过程更加环境友好。绿色化学包括所有可以降低对人类健康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化学方法、技术与过程。[1,5]

通过对绿色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绿色化学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1)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2)从经济观点看,绿色化学为我们提供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

(3)从环境观点看,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

新科学和新技术方法。

当然,仅仅知道绿色化学的含义和特点,不能满足我们对绿色化学的好奇,要了解绿色化学当然离不开知道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和目前的研究重点。只有知道这些才能更好的了解绿色化学,才能知道如何利用绿色化学,才能把绿色化学的好处最大化,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绿色化学的十二条原则:

(1)防止废物的生成比在其生成以后再处理更好。

(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该使生成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限度的进入产品之中;

(3)在设计合成方法时,只要可能,不论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都应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

(4)设计化工产品时,必需使其具有高效,同时减少毒性;

(5)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溶剂、助剂,如果不可避免,也要选择无毒无害的;

(6)合成方法必须考虑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应该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常压下的合成方法。

(7)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要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

(8)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不用非必要的衍生物,如限制性基团、保护、去保护作用、临时调变物理、化学工艺;

(9)在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使用化学计量助剂更优越;

(10)要把化工产品设计成当其使用功能终结以后,不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而是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产物;

(11)进一步开发分析方法,对危险物质在其生成以前就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

(12)精心选择化学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使化学意外事故(包括渗透、爆炸、火灾等)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2,3,5]

目前绿色化学的研究重点是

(1)设计或重新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化合物,这是绿色化学的关键部分;

(2)探求新的、更安全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合成路线和生产工艺,这可从研究、变换基本原料和起始化合物以及引人新试剂入手;

(3)改善化学反应条件、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排放。

知道了绿色化学的原则和研究内容,那么我们的社会必须得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因为绿色化学真的很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

了解了绿色化学,我们是否想到了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呢?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无论是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随着工业化的大范围普及,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忽略的地步了。目前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当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1)大气污染;2)臭氧层破坏;3)全球变暖;4)海洋污染;5)淡水资源紧张和污染;6)土地退化和沙漠化;7)森林锐减;8)生物多样性减少;9)环境公害;10)有化学品和危险废物。[4] 尤其我们发展中国家,化工生产需求很大,而对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的不够直接造成的环境破坏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个新的途径。其实,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战略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即经济的发展必须和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而且决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2]

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绿色化学的含义、特点、研究内容等来看,绿色化学对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要可持续发展,当然离不开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绿色化学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绿色化学的研究历史来看,我们可以知道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方面:不对称催化加成;酶催化和生物降解;分子氧的活化和高选择性氧化反应;清洁的能;可再生资源的利用。[3]

从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绿色化学对可持续发展真的很重要,绿色化学技术是一个环保的技术,它对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学的利用很适合国家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的未来,我国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问题,重视绿色化学在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若经济政策既能带来经济效益又不损害环境,它们就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可能带来环境损失,就需要调整计划,以便抵消这些损失。我们只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指导方针,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给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我们应该利用绿色化学这一伟大的产物。

通过化学与人类生活这一选修课,我们深深地知道了化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利用化学,把化学的好处放大化。同时,我们应该重视绿色化学的发展。通过关于绿色化学的书籍,我们可以知道绿色化学除了在可持续发展和化学方面有影响外吧,它在生物技术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绿色化学。 开发和应用绿色化学工艺,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有机化学化工,在21世纪,依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有机化学应该发展“理想的”合成方法,即强调实用的,环境友好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它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在温和的条件下经过简单的步骤,快速、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目标分子。这就需要化学家从理念、原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原子经济性、手性合成、环境友好的“洁净”的反应介质等绿色化学原理对有机化学化工的发展将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绿色化学有待在理论、实践领域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发展,其发展必然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总的来说,绿色化学是伟大的,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它,让它为我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仲崇立。 绿色化学导论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8

[2]任仁,张敦信。 化学与环境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1

[3]胡常伟,李贤均。 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xx

[4]闵思泽,胡英,戴立信等。 绿色化学技术[M]。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臧树良,关伟,李川等。 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8

化学与生活论文 篇六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应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生活化, 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通过论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探究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生活化; 实践; 探究; 思考;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高中化学是不少学生眼中较难的学科, 知识点繁杂难懂, 化学方程式变化多样, 难以捉摸, 要背诵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 题型更是多种多样, 千头万绪, 不知从何下手, 很多学生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 不免使他们渐渐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畏惧厌学心理,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1]我们应该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改变现状,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此时, 生活化教学的产生为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生活化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 同时广泛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学生只要有相关的生活经验, 在教师的带领下发挥自己联想类比的能力, 便能很好地理解难懂的知识点, 这样一来, 不需要很长时间学生便能重拾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化学的信心。

(二)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需要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 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如果有一方没有准备充分或者状态不佳, 就无法使课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以往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于注重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 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导致很多情况下教师自认为讲解得很清楚很明白, 也很通俗易懂, 但是学生却没有完全理解, 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 是很难使学生有所收获的。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是有力的教学武器, 借助这一教学模式, 教师能够将知识具体化, 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从而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一)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从生活现象入手

化学源自生活, 服务于生活, 很多化学现象可以从生活中得到答案, 同样, 很多生活经验也有化学依据。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相关的、相似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点联系起来, 放大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 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3]教师应细心观察生活, 留心身边的一切, 留意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 积极将生活现象带到课堂中,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他们产生共鸣, 从而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例如, 在学习混合物的基本分离方法———萃取时, 学生对这一分离方法比较陌生, 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体会和了解, 教师不妨在正式讲解之前先引入生活中做西红柿汤的小事例, 作为新课内容的铺垫。做好的西红柿汤表面有些许油星, 且显红色, 若制作时放更多的油便可看到汤上面漂着一层红油, 这是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溶于油的结果, 而将表面的油撇去, 下面的汤又没有一点红色, 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 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类似的现象呢?教师可以提出很多相关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领他们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提出问题, 引发他们思考。在生活事例的铺垫下再进行萃取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 并且有了具体事例作为载体, 记忆起来也更牢固。[4]相似地, 在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时, 教师可以先介绍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我们会发现二者相互转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相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石墨那么廉价而金刚石却那么昂贵呢?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让大家思考讨论, 进而进行正式的学习。相信这个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例子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整个章节的学习中都会时不时想起, 对后面相关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二) 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中化学课本中也涉及了很多, 而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拆分、重组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去体会微观世界, 理解化学反应。因此, 化学学科给人的感觉难免是抽象难懂的, 这也是课堂授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到使化学知识点具体易懂, 让学生更好接受, 成了教师们需要突破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化学与生活常识联系, 通过类比的方式, 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点与简单的生活常识对比记忆,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 教师应意识到这是一个微观的结构, 仅仅通过口头表达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 因此应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5]教师不妨在讲解完相关原理之后, 针对其中“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具有越高的能量”这个小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 将我们每个人比作原子核外面的电子, 将原子核比作我们的家。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成长到足够强大时, 他便会离开家, 靠自己的能力打拼, 不再依靠父母;相反, 当一个人离家较远时, 他必然拥有很强的能力。这个生活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似, 电子的能量越高便会离原子核越远。通过这番讲解, 相信学生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学习起来便不是难事。

(三) 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

许多化合物除了有系统命名法下的名称之外, 还拥有自己的俗名, 例如“氯化钠”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盐”, “碳酸氢钠”就是常见的“小苏打”, “碳酸钠”就是“苏打”等,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也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物质, 它们的俗名记忆起来自然容易, 但很多物质的俗名记忆起来就有困难了。例如, “生石膏”的化学式是“CaSO4·2H2O”, 含两个结晶水, 而“熟石膏”的化学式是“2CaSO4·H2O”, 只含一个结晶水, 二者化学式相似, 俗名也相似, 很多学生无法准确分辨, 给化学学习带来困扰。教师可带领学生仔细观察二者的区别, 结合熟语“一回生二回熟”, 帮助记忆。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化合物的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并不是凭空而来, 因此只要用心揣摩, 便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再与生活相结合, 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6]

(四) 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化学是有用的学科, 是实用的学科, 学好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 避免生活中的危险。例如, 洁厕灵和84消毒液都是家中常备的清洁物品, 但是二者不可以一起使用, 因为洁厕灵含有盐酸, 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这两种化合物相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产生有剧毒的氯气, 危及生命。如果学了化学, 便会知道这一点, 有时可以避免一场灾难。这便是化学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实际例子,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热情。

(五) 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模式中, 以教师讲课为主, 学生做好聆听者的角色即可, 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7]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的呈现上, 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成分, 保留精华部分, 勇于转变思想, 突破思维的局限, 大胆创新, 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总之, 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 使知识运用于生活, 改善生活,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知识当作考试的工具, 当作检测能力的手段, 而应尽力使知识融入生活, 使二者融为一体, 互不分离。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老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从生活现象入手、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以及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方式, 有效使教学方式生活化, 使课堂生活化, 使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对课程充满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福玲。浅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xx (36) :113。

[2]程亚丽, 胡凤荣。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 (下旬) , 20xx (12) :196—197。

[3]姚少祥。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 (下旬) , 20xx (04) :181。

[4]黄亚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 20xx (01) :50。

[5]翟玉龙。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 20xx (58) :134。

[6]宋伟。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 20xx (23) :110。

[7]宁伟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 20xx (03) :82—83。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化学与生活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