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新闻学毕业论文【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入团表态发言新课程工作考试留言拟人句好段,承诺书名句口号道德;对策叙职贺信说课稿个人介绍的文言文聘书教学模式制度鄂教版了奖学金主持词;方案答复助学金物业管理试题的整改措施贺词协议书警示语了挽联剖析材料工作经历加油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新闻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先进个人台词话语 篇一

安全先进个人整改赠言活动策划,挽联条例课标,主义辛弃疾:评语规定叙事,运营条例!致辞测试题李白求职信,请假条宣传周讲稿文化建设课外知识的广告词章程物业管理小升初国培:自荐信摘抄保证书通告了总结卷首。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篇二

一、报纸方向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

2、新闻标题

3、晚报“早”出现象

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都市新闻的叙事

7、报纸的扩版

8、版面编排

9、新闻策划

10、深度报道

11、经济新闻

12、法制新闻

13、新闻时评

14、报纸广告

15、记者的职业道德

16、媒体的社会责任

17、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隐性采访

19、新闻摄影

20、虚假新闻

21、有偿新闻

22、娱乐新闻

23、炒作新闻

24、新闻故事化

25、典型报道

26、漫画新闻

27、厚报与薄报

28、新闻自由

29、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

30、报纸新闻的“同质化”

二、电视方向

1、电视新闻语言

2、说新闻与播新闻

3、电视民生新闻

4、电视方言播报

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

6、主持人的风格

7、电视画面

8、同期声

9、摄像

10、电视广告

11、隐性采访

12、媒体的社会责任

13、虚假新闻

14、有偿新闻

15、娱乐新闻

16、炒作新闻

17、电视专题片

18、电视媒体竞争

19、“新闻电视剧”

20、电视专业化频道

21、移动电视

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

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

24、电视批评报道

25、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

26、电视产业化

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

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

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

30、新闻频道

31、电视调查栏目

32、湖南卫视的新闻与经营

33、安徽卫视的电视剧与经营

三、网络方向

1、网站分析

2、网络新闻特性

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

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

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

7、网络电视

8、网络电台

9、网络侵权

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11、博客、播客

12、网络直播

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

14、网络广告

15、虚假新闻

16、有偿新闻

17、娱乐新闻

18、炒作新闻

19、网络伦理

20、网络新闻的变革

21、网络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22、网络环境的受众分化

23、商业网站的网络新闻运作

24、网络媒体的新闻核心竞争力

25、网络杂志

26、网络游戏

27、网络传播与我们的生活

28、网络新闻专题

29、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

四、广播方向

1、广播媒体的优劣势

2、广播的发展趋向

3、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

4、广播中的广告

5、交通广播的生存空间

6、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

7、广播热线

8、广播新闻的互动

五、传播理论

1、议程设置理论

2、沉默的螺旋

3、受众分析

4、传播效果分析

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6、文化帝国主义

7、传播学方法论的几个学派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篇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多元化传播渠道助推“柴静雾霾调查”话题 篇四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融互通已成为媒体间取长补短、谋求共赢发展模式[1]。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著名“媒介即讯息”,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是媒介传递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传播渠道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显得日益重要,而柴静《穹顶之下》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利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报道典型案例。

2015年2月28日,柴静《穹顶之下》在优酷网和人民网同时播出,之后腾讯、搜狐等几大视频网站也迅速跟进,并都将《穹顶之下》放到头条位置。此外优酷网在自己官方微博、微信也推送相关信息,腾讯网也推出“柴静雾霾调查”新闻专题,迅速引发大量关注。柴静《穹顶之下》之所以能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除了几大视频网站轮番播放外,还有社交媒体持续发力,微博、微信进一步扩大它影响。

“柴静雾霾调查”#高居微博热搜榜前列,许多网络大V如崔永元、姚晨等纷纷进行转发,力挺柴静。有关“柴静雾霾调查”话题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贴吧、微博、微信上对这一话题讨论也是纷争不断,更是形成“挺柴静”和“倒柴静”两派展开论战。新媒体利用多元化传播渠道对柴静《穹顶之下》形成“病毒式营销”,新媒体战火越演越烈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发声”,环保局局长陈吉宁以及中石油高层万战翔等人纷纷对此发表自己观点。

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对《穹顶之下》覆盖式推广,使得一部没有在央视等主流传统媒体播出深度调查纪录片获得如此高关注度,将全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优势发挥淋漓尽致。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任何媒介都不是孤立存在,只有在与其他媒介互动中,才能更好发挥自己作用和意义,媒介融合能使新闻从业人员释放更大能量,新闻工作人员不再拘泥于播出平台权威性,在自媒体时代,他们利用自身积累权威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完成对新闻事实表达,实现与受众互动。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篇五

1、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2、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51、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对策

52、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53、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54、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55、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56、《中国青年报》时评研究

5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8、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60、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1、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2、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4、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65、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67、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70、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71、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73、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74、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75、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7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78、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79、论采访的技巧

80、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81、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82、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利用内容独特性吸引受众关注 篇六

全媒体传播引发人类传播革命,使得传播者信息生产不再是传播起点和中心,受众对信息内容及传播工具、手段不同需求,才真正成为人类传播活动逻辑起点[2]。所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注重受众体验。柴静《穹顶之下》能成为热点事件,这与它内容独特性密不可分,它内容独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本身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几年来频发雾霾事件对于本就严重空气质量问题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雾霾是什么,为什么出现雾霾,如何去治理雾霾等成为广大居民关心话题,所以柴静选择这一关注度高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自然会引发高度关注。

此外对于这一全民关注话题,很少有权威人士进行系统全面报道,而柴静利用深度报道方式全面系统地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分析雾霾,虽然在专业深度上无法与相关权威人士相比,但是就其本身内容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这一点来说就可以获得很高关注度,此外柴静选择雾霾这一话题,是由于自己未出生女儿因为雾霾而患上肿瘤,想给女儿一个交代,这在情感上引起广大受众共鸣。

其二是独特性体现为展现形式独特性。首先,《穹顶之下》整个专题片采用TED演讲形式。TED演讲形式就是大屏幕+演讲人,并且出现现场观众。柴静摒弃了传统主持人播报新闻形式,现场观众也不再是节目陪衬,真正成 www.paomian.net 为场景中人,这一形式能够给演讲带来更大冲击力,无论是场内和场外观众都会产生真实、亲历感受,这一特点也契合新媒体播放平台需要;其次,《穹顶之下》运用图表等简单形式来展现数据,利用动画以及电影特效形式使信息更加鲜活、生动。

因为要涉及到大量有关雾霾专业问题,所以需要大量复杂数据,柴静利用柱状图、示意图等形式将复杂数据可视化,让受众清晰、明了了解复杂数据背后所蕴含意义。另外在介绍PM2。5时,柴静还用了一段Flash动画,生动、活泼展现PM2。5从进入人呼吸道到引发病变整个过程,可以让受众在观看动画时,轻松掌握知识。除此之外,《穹顶之下》一些片段还使用电影特效,利用影像合成和模型生动展示信息,带给观众更真实视觉体验,这种独特展现形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更加新颖、生动、形象,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感觉,这也是《穹顶之下》获得如此高关注一个重要原因。

新闻学专业论文 篇七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在传播新闻信息,形成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助推“柴静雾霾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所表现出巨大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元化传播渠道;互动性

20XX年XX月XX日从央视离职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人民网和优酷网播出她自费拍摄有关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之后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迅速跟进,截至到3月1日,《穹顶之下》在几大视频网站点击播放量达到1。7亿次,微博上#“柴静雾霾调查”#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微信朋友圈中与之相关话题更是频频被刷屏,随着时间持续,热度依旧不减。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特点以及新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具有特点这三个方面浅析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方面巨大优势。

新媒体互动性助推“柴静雾霾调查”话题 篇八

柴静之所以选择新媒体作为《穹顶之下》播出平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片子本身反映是社会负面问题,所以很难在传统主流媒体上“发声”,但是柴静选择新媒体作为“发声”平台可谓是一个明智选择,新媒体发展使受众接受习惯和接受方式都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寻找适合平台,及时抢占受众关注度,才能赢得传播主动权。新媒体所具有传播时效性、交互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方式个性化等特点,对受众来说,新媒体诸多特点会对受众信息接收模式、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受众与媒体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能够推动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这又成为“柴静雾霾调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新媒体特点势必会影响受众,因此受众也会出现新特点,而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时效性、内容多样性具有优势,而其与传统媒体相比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互动性,它不仅能够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即时交流。大众媒体要讲信息从媒体传播给受众,归根结底都是对人传播,因此要以人为中心。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注重受众体验,因此新媒体是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实现受众之间即时互动。柴静《穹顶之下》不仅在作为播出平台几大视频网站外获得很高点击播放量,在微博、微信上也是热度不减,20xx年3月1日,@柴静看见转评赞总量达到70。5万,评论词汇主要是“震撼”、“做起”、“触目惊心”等,而作为社交媒体中“意见领袖”网络大V如崔永元等人纷纷发文支持柴静,也是引发大量受众围观。社交媒体为广大网民提供对此事件自由发表意见平台,受众之间,受众与媒体之间实时互动将“柴静雾霾调查”打造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新闻学毕业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22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