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毕业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高中化学论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化学论文 篇一

摘要:高中化学的知识难度和技能要求在持续提高,导致部分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逐渐变得消极,教师应集中创新理念和教学力量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任务驱动法在突出学生主体意识方面作用显著,有利于转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被动地位。文章主要探究了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措施,以期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革新化学教学结构提供可靠的帮助和建议,借助有趣的学习任务唤醒学生的化学求知欲望,使高中化学教学体系重现生机。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中化学教学;应用探究

自素质教育理念推广和实践以来,高中化学教学的僵化局面得到有效改观,任务驱动法符合高中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发展规律,是随新课程改革思想应运而生的科学化教学模式。教师有必要深化和把握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转变为化学学习任务的策划者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让解决任务成为学生自主求知、探索、互动和创新的过程,使学生顺利从被动牵引学习升级为主动参与和发掘,体验化学世界的精彩和魅力,从而升华学生的内在能力品格和科学探究意识。

一、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高中化学课程知识日益艰深,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目标,通常会加快知识讲授进度、增大教学内容排布量,在这种条件下,化学教学就会沦入“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互动的时间、空间被严重挤压,给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和谐发展造成一定阻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兼顾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化探究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新时期化学教改的需要适应性非常强。经过学情分析和广泛的理论实践研讨,现将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归纳整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应用任务驱动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化学知识技能。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分别是讲授知识和听讲,学生几乎是遵照教师的步步牵引来了解化学知识要点,不但得不到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机会,对化学现象本质的理解深度也不够理想。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理念是追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把化学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然后把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在自主探究中习得化学知识技能,这样教师就不再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教学安排者,而是充当教学组织、策划、辅助角色,从而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科学调整不合理的化学课堂活动结构。第二,任务驱动法具有显著的趣味性,能够高度满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需要。兴趣是启发高中生化学探索动力的前提条件,教师所引入的新型化学教学模式必须具备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热情的效用。任务驱动法最显著的教学实践优势,就是具备足够的趣味性。首先,在学习模式上,任务驱动法不再受教师的刻板约束,学生可以自主提出任务解决意见和办法;其次,化学学习任务从设计、发布到解决完成,教师都会运用到一系列拓展资源和先进工具,如云课堂资源、信息化教学设备,等等。这些内容一映入学生眼帘,就能唤醒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内在动机,从而高度满足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需要。第三,实施任务驱动法可以创新化学课程组织规划,增强学生综合素质锻炼的实效。在素质教育趋势下,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实现知识技能的双基目标,还需要培育学生创新、合作、反思等内在的能力品格,所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不可或缺的。实施任务驱动法可以丰富化学课程组织规划形式,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任务解决方案,使学生能拥有充裕的思考和交流机会。教师策划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对学习任务的探索,锻炼学生协作互助、手动实操、实验探究等意识和能力,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对化学任务解决过程进行反馈和评价,培植学生质疑、反思等学习品质,这些都有利于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效。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设计发布多样化任务,驱动学生化学探索兴趣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关键点,在于教师对化学学习任务内容设计的多样性,以及对学习任务发布方式的创新性,教师唯有先落实这两项指标,学生的化学探索兴趣才能被有效驱动,从而确保任务驱动法在化学课堂上的后续执行效用,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发布多样化学习任务的措施如下。第一,设计发布化学预习任务。预习任务是任务驱动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实施形式,教师在设计和发布时应当多引入云课堂资源,加强采用信息手段给学生展示化学预习任务。如针对一节化学新课预习,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在云课堂数据库中查找课程预习课件,如果没有恰当的成型课件,教师还应当自主搜索、编制一些化学新课概念原理在生活、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资料,资料以图片和短视频形式为主,添加文本补充说明,设置为化学预习课件的开头部分,确保课件一播放就吸引学生的目光。在预习任务课件的后半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需要在预习中完成的任务用序号分解和罗列出来,如归纳总结化学新课的主要内容,在教材中找到并画出化学概念、公式、原理等文字,把无法在预习中自主消化的疑难内容做上记号,等等。在预习任务发布环节,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投屏播放预习课件,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预习小组,指导学生一边观看预习课件内容、了解预习任务目标,一边使用手中的化学教材和参考书,自主合作开展化学微课预习活动。教师布置的任务条理细致清晰,各小组基本都能呈现质量较高的预习成果,同时得到化学深度探索兴趣的驱动[1]。第二,设计发布化学问题任务。问题任务是任务驱动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场景最广的方式之一,依据是开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猎奇心理,教师在设计和发布化学问题任务时,应当重视问题内容和提问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如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要一上来就向学生提出概念总结任务,而要先展示一些描述化学现象、物质变化规律的图片和视频,然后发布思考型问题任务: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些图片和视频,你觉得我们本课所学的概念知识和上一课,或是以前的课程内容有关联之处吗?学生回忆片刻后作答:有。同时说出以往学习掌握的化学概念,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评价并追问:看来大家的化学功底都非常扎实!那么同学们能否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课的化学概念呢?通过上一个问题任务的知识回顾,学生归纳新课概念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总结,教师认真倾听后,不直接判断学生归纳概括的是否准确,而是发布最后一个问题任务:同学们总结的概念都体现出课程重点,但化学是严谨的学科,大家认为自己的用语严谨吗?请同学们对照教材概念部分进行修正。这样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化学问题任务,既对新课概念产生深刻记忆,又养成严谨的化学表述习惯。

(二)重视任务分析讨论,确立化学任务解决方案

任务驱动法的化学教学运用,主要是依靠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知识技能,所以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之后的探讨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当重视组织学生开展任务分析讨论,在集体共建式的学习中确立化学任务解决方案,这比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问题解决方法更有效,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第一,营造开放的任务分析环境,教师适度启发引导。在这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化学学情,把学生划分成素质均衡的任务讨论小组,如每个小组设置1-2名化学素养和团队组织能力强的化学绩优生,由他们牵头带领3-4名化学中等生和学困生开展任务分析讨论。教师应当尽量让学生合作自主分析化学任务,适度启发引导。如学生面对陌生化学任务毫无分析头绪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详细阅读任务内容,把已知的知识点、相关的原理、公式都先列在演算纸上,这样就比较容易开展下一步的解决方案讨论。如某学生已经形成大概的任务解决思路,但是表述存在障碍,教师可以及时启发:老师理解你的意思,先别急,你是不是想表达……的意思?教师一句话启发到解决任务的关键点上,使学生能突破思维阻滞,带领其他组员顺利研讨化学任务解决方案[2]。第二,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编制任务解决方案。思维导图具有信息梳理、归纳概括等功能,适用于化学任务驱动的分析讨论阶段。教师指导应用时,可以在白板投屏上出示几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模板,如洋葱型、括号型、桥型等,然后指导学生把化学任务主题填写到思维导图的起始或中心部位,随着分析讨论的推进,把解决任务涉及的公式、定理逐一填写到思维导图的下层和分支部分,最后再指导学生根据任务解决目标,探讨思维导图中记录的信息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作用不大,详细标注和勾选出来,这样思维导图形式的化学任务解决方案就讨论编制完成了,学生也顺利习得了科学的化学任务分析技能。

(三)提供充足器材设备,鼓励学生协作解决化学任务

化学是一门追求实践和操作的学科,大部分化学任务依靠纯粹的讨论并不能完整解决,解决此类任务是历练学生团队合作、手动实操、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的绝佳契机,教师应当牢牢把握契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设备,鼓励学生协作解决化学任务,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相关教学措施如下。第一,教师应当根据化学任务类型,为学生提供恰当、充足的器材和设备。如化学任务是实验型的,且现有实验室条件满足实操需求,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开展试验任务所需的药品和器材,根据各组学生汇报的实验任务方案中列出的材料表,向学生有序发放;如若化学实验任务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中无法实际开展,或是受温度、压强影响容易失败,很难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时,教师也可以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软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开展仿生性高的化学实验任务探究,这样也能确保任务解决效果和实验现象的可见性。再或者,如果化学任务是资料分析、资料调查等类型的,教师需要提供联网的资料搜索设备,如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化学云课堂平台以及电子书包等,使学生畅通无阻地获取解决任务所需的拓展资料。第二,在接下来的任务解决阶段,教师也需要结合化学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学生协作探究。解决实验型化学任务时,教师要让各小组学生细化分工,注意药品使用安全和操作规范,每组中尽量设置一个记录员,把化学实验实操流程、每一步产生的反应现象都整理成文字并记录好。完成实验后,组内成员再根据实验记录信息讨论研制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实验报告的结论处详细说明验证结果,如根据实验所表现的反应现象论证任务解决方案中提出的猜想是否成立,等等,这样化学实验任务探究才能趋向完善。解决资料分析和资料调查类型的化学任务时,教师需要指导各小组对搜索到的拓展资料进行判断和筛选,可以让组内每个成员都汇报一份资料,每个成员再讲述自己呈交资料的价值所在,如资料内容和化学任务目标的关系、说出教材化学概念依据,等等。组内成员协作商讨哪份资料是最契合化学任务目标解决要求的,这样学生既高效解决了化学任务,也能体验到搜集整合信息资源和协作探究的成就感[3]。

(四)优化反馈和评价环节,落实化学任务驱动法的高效应用

任务驱动法的开放性、主体性原则应当贯穿化学教学始终,尤其是任务驱动的反馈和评价环节,经常被教师忽略,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带领学生开展互动式的任务反馈和评价,落实化学任务驱动法的高效应用。第一,倡导学生对任务开展质疑和反馈。结束化学任务探究和解决后,教师需用语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和反馈意见:同学们,想必大家对任务解决过程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要担心你的想法正确与否,分享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吧!有的学生提出质疑问题,有的学生表述任务探究心得,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反馈意见,组织全体学生思考解答质疑问题,同时讨论其他学生分享的任务探究心得对自己的启示,这样实施任务驱动法,就能产生更优渥的化学教学创生资源。第二,实行多样化的任务评价方式。多样化的任务评价方式主要表现在评价时机和评价组织形式两方面,教师在任务驱动的分析讨论和实践解决阶段完毕后,都应该把握时机及时评价,如评价学生探究态度和任务解决意见的可行性。在评价组织形式优化上,教师可以在任务最终的反馈环节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组内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以及个人自评,评价内容还是集中在探究表现和对化学任务的解决完成质量上,这样学生自主反思和自主完善意识都能显著加强[4]。综上所述,把任务驱动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改工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习得化学知识技能,也能高度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增强学生化学素养和综合素质锻炼实效。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化学课程开展目标,为学生设计发布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重视化学任务的分析讨论,提供充足的器材设备,引领学生协作解决化学任务,同时优化任务探究的反馈和评价环节,全方位落实化学任务驱动法的高效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科学素养培养探究 篇二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崇尚态度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科学素养具备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各种伟大的科学发明所带来的积极推进.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列举各种有代表性的范例来增强学生对于这一点的认知.同时,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有很多相关的素材,化学课程同样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一股力量.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大家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并且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基垫。

化学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史话,如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等,阐明了化学物质是通过一个个实验被人们所逐步发现和确认的,给了学生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大胆猜测,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并且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深化学生内心对于科学的崇尚态度.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根基,并且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治学态度对于课程学习可以发挥的有效推动.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样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这也是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有良好掌握的基础.不少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都存在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要么不愿意积极思考与自主探究,对于问题往往有依赖性,等着教师来进行讲解;要么就不求甚解,一个问题解答完后没有针对这一类问题进行及时的梳理与回顾,这也是在下次碰到相似的问题时很多学生还是会出错的原因.这些都不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后的成因都可以归结为学生治学态度的不够严谨上.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纠正学生这些不好的习惯与观念,要透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且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例如,学习“水”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又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将其改为探究实验方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慢慢具备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的能力.这些都是严谨的治学精神后带给学生的收获,让大家掌握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才能够促进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并且让大家能够对于学到的内容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深化对于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的培养.这不仅会带给学生自己有益的收获,这也会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深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体现在学生对于科学应当有的崇尚态度以及学生应当具备的严谨的治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可以体现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化上.教师要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要能够灵活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来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并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难题.这才能够体现出化学知识的教学价值,并且是对于学生的知识应用非常有效的培养与深化.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应当逐渐渗透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同样是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体现.在讲“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这部分内容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将无法体会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更谈不上能合理正确使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了。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作了这样的安排: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富含维生素C以及富含微量元素铁和碘的水果和食物,并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以及上网查资料初步了解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铁和碘的作用,以及缺乏这些元素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危害.这是一个很好的课前预习,这也是让学生展开对于教学内容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过程。这才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培养,学生经过有效的探究后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很好的得到锻炼.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教师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这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基石.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是科学素养培养的根本所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中应当逐渐渗透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才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深化,学生经过良好的探究后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初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探究论文 篇三

摘要:绿色化学是环保理念与化学学习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理念,其主张最大限度地提升化学实验原料利用率,同时又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指导我们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理念。本文以绿色化学理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高中化学实践学习中的应用,希望帮助更多的高中生在学习中形成环保化学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绿色化学;引入;策略

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我们的不当操作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有必要加强绿色理念的强化。特别是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高中生需要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全面推动化学学习向无污染和效率化方向发展。而绿色化学理念则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一种环保教育理念,其可以逐步引导我们走上绿色化学学习之路,避免因化学学习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1.更新学习理念,调整学习内容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下面认真听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即可,无需思考其他的化学知识,这虽然也可以使我们高中生了解化学知识的一些具体用途,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化学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许多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只是抱着“考试考取高分”这种学习心态来学习,至于化学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则置之不理。在这种学习理念下,我们高中生彻彻底底地沦为了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习“机器”,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更无法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和环保意识。而绿色化学理念则讲究增加化学学习中的环保理念,以便使绿色化学思想可以渗透到我们每个高中生的学习中来,使我们可以自主参与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环保活动,逐步提升自身的环保能力,同时也可以借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避某些高中化学危险实验,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安全性。比如在每节化学实验课结束之后,我们高中生需要将残留的化学实验物质进行合理处理,如对于酸性物质要进行中和处理,切实避免有毒或者污染环境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在树立绿色化学学习理念之后,我们所接触的化学学习内容也应该进行适当地改进与调整。当前我们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育部所指定的教材,具体的学习内容调整就是要在充分了解、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所分配的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学习一些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有效地结合传统化学知识和绿色化学元素,从而达到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学习与应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塑料等有机化学物质等方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高中生可以积极思考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知识和现象,比如废品收购站会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等来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在开展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如何提升燃烧的效率等,以便借助这些绿化化学内容的学习来使我们高中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绿色化学理念。

2.引入绿色思想,消除实验风险

实验是我们高中生化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我们动手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我们高中生开展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不当的操作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在实验完毕之后,部分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处理,那么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安全隐患。而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高中生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操作,以全面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污染风险:

(1)规范高中生实验操作。在化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高中生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或者在经过化学之后所产生的化学产物带有毒性。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我们高中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来严格执行,并要做好实验用品和用具的摆放和归置工作;实验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性,避免因有毒气体危害我们的健康;要及时采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实验之后的废弃、废液,同时需要将已经用过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洗。

(2)在实验室中可以进行一些微型实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与传统实验相比,微型实验同样可以满足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原理验证过程,所以其更加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同时也可以借此来增强我们高中生的环保意识。

(3)适当降低实验药品的浓度,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实验的整体效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所以在平时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学生需要尽量降低实验所用药品的浓度,至少不要放多,以便可以通过减少药剂用量来节约药品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我们学到“自燃现象”这部分化学实验知识的时候,所采用的白磷和二硫化碳试剂均具有很强的毒性,并且产物五氧化二磷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此时可以采用镁粉和石英粉末来进行替代,并将生成的硅化镁至于水中,其所生成的气体也同样可以在空气中产生自然现象,但是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走出课堂学习,践行环保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单纯地接受课堂学习,我们高中生增长的只是化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却无法培养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高中生需要走出课堂学习,在社会生活中去践行环保实践活动,具体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或者社会调查等来逐步培养我们高中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高中生可以组团到学校或者家庭周边的一些化工企业、水泥厂或者污水处理厂去考察这些企业或者工厂是如何处理“三废”的,以便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促使我们高中生自主践行绿色化学实践。总之,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在提升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为了可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发挥社会大众的共同作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严谨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思想,以便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自觉落实绿色环保实践,避免因不当的化学实验操作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建国。绿色化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12):231-232.

[2]李桂花。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体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9):51-52.

高中化学论文 篇四

摘要: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提升化学学习水平。化学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生涩难懂,学习时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教师指导高中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实验效果,进行知识探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内容。

关键词:三步法;高中生;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分三个步骤,将化学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传递,灌输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化学探究能力。

1“第一步”,教师控制指导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需要教师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目的是保证高中生顺利的完成化学实验计划,提升高中生的实验控制能力和实验控制水品,进行缜密的实验指导和实验预习。实验前,强调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实验事项,保证学生们实验安全。在进行“亚铁离子检验”的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介绍几种重要的铁的化合物。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材料(1)煮沸的蒸馏水配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2)在FeSO4溶液中放入小铁钉,防止溶液出现氧化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先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尤其需要强调操作实验仪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使用胶头滴管时,它必须在容器上方,不能深入容器或是触碰容器边缘,否则将会影响实验效果。当产生实验现象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过程中生成了灰色的絮状沉淀,之后灰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沉淀变成红褐色。明显的化学反应效果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后续的实验介绍中,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归纳出以下几点实验问题。(1)FeSO4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就会被空气氧化。(2)滴入NaOH溶液时氧气也发生了反应。(3)呈放NaOH溶液时需要保证试剂瓶的封闭性,保证它与空气隔绝。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式的书写都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而化学实验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印象的最佳途径。

2“第二部”半开放型的化学实验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教师可以尝试着给予学生更多的实验空间,为学生提供实验试剂,让学生在合理的实验范围内进行化学实验设计。例如在原电池原理的实验设计中,就有老师指导过我们进行了这样的化学实验。首先对实验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铜,锌以及稀硫酸共同构成了原电池。分析原电池的作用,介绍稀硫酸的使用原理。实验过程中需要准备以下实验材料。电极材料:碳棒、锌片、铜片、铁钉以及塑料片。需要准备的溶液是稀硫酸、硫酸铜、氯化钠、蒸馏水和酒精溶液等。因此我们进行实验时需要随堂进行实验汇报交流以及进行有效的实验汇报探究。我们通过化学实验了解具体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电流流动方向。对电解质溶液进行化学实验探究,通过观察电池的反应构成状况,形成对原电池的新的认识,加深我们学生对原电池的新认知印象,反馈实验效果,增强对实验内容的认识程度。课本上的知识生涩难度,这样就造成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很大的学习局限性,我们学生采用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理解化学知识内容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培养我们的实践探索能力,增强对化学电极认知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学习水平。

3“第三步”完全开放型

相比较而言,第三部实验教学不好掌控,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实验预见性,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状况进行预测,这需要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工作指导能力。完全开放型的化学实验教学就为教师提供一道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研发设计化学实验步骤,正确选择化学实验试剂。介绍实验理论完毕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合理设计化学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演练,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比如在Fe2+和Fe3+检测实验中,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式,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溶液,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完成猜想验证。判断方式如下(1)根据颜色判定元素性质。(2)用pH试纸测定pH值,然后再对照比色卡完成实验。(3)使用NaOH溶液进行实验验证。(4)使用KSCN溶液进行验证。一个问题具有多种实验验证方式,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验证就能得到最终结论。当然在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是需要学生掌握所有的化学实验知识点的,这也是化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如此,化学教师帮助我们学生打开实验的大门,传授实验教学理论,认真制定实验计划方案,之后由高中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去验证化学实验结果,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时需要更好的培养学习灵感,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打开实验学习的大门。

4结语

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实验有着鲜明的实验特点。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围绕核心的化学问题进行实验假设,对于高中生而言,实验对他们学习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在问题和假设之中反复论证,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程度也会逐渐加深。

高中化学教学运用组织策略思考 篇五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后,有研究者进行了高中生学习策略水平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复习等方面的学习策略上表现不佳,缺少高级学习策略的系统训练。然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特别是高级学习策略的训练培养缺乏重视。关于化学教学中组织策略运用的己有研究或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是个案研究,尚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的准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习策略作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而可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达到协调发展。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是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关于组织策略的众多研究表明组织策略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保持、提取与运用,然而组织策略应用于化学学科的研究尚不多,将组织策略较长时间的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还没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组织策略运用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培训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策略并探究其教学效果。

2.组织策略的本质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组织策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外学者的观点如:温斯坦(Weinstein,C.E.)和休莫(Hume,L.M.)认为,所谓组织策略就是用某种结构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结构既可以是有关学习内容的、独立的特定结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结构(精细加工的框架)。最简单的组织策略就是将新信息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记忆。奥姆罗德(Ormrod,J.E.)认为,组织过程总是包括把不同的新信息片段联系起来,有时也包括与己有知识建立联系。国内学者们给的见解如:杜晓新认为,组织就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项目后再进行归类,并对各类及各类所属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编码。

刘慧灵认为,组织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某种结构将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组织起来,使知识点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从而利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保持与提取与运用。综合以上国内外诸位学者的观点,作者认为,组织策略首先是对学习材料的深加工,即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点,然后对这些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彼此内在的联系,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其联系起来以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是关于新学知识的独立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结构。

3.对高中生化学学习中组织策略运用的调查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可以归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可见对学习策略的习得己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之一。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化学学习中高中生运用组织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教学实验提供一些帮助与指导。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涉及四个阶段:第一,提取材料中的关键点;第二,对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第三,发现内在联系;第四,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问卷包括30个调查项目,其中调查学习新知识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复习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解决问题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

4.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回收的结果,项目20肯定回答百分比较高为57.8%,说明多数同学在解答化学题目时,可以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提取题意要点;但有26.7%的同学对于自己能否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却并不清楚。项目21肯定回答百分比约为50%,说明有半数学生在做化学题目时,能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题意;在题给信息和己学过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解答题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项目23肯定回答百分比最高为60.6%,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将题目所给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己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项目22肯定回答百分比为43.8%,说明超过40%的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时,常常会利用流程图的策略来组织题给信息,帮助分析题意,解决问题;项目24肯定回答百分比最低为24.2%,说明即使在面对较复杂的化学问题时,很少学生会利用绘制表格的策略来呈现题给信息间的关系以分析题意,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根据对结果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组织策略思维的培养:第一,教师方面,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知识,让学生有个宏观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组织策略的求知欲,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步骤,尽量提供详尽具体的步骤,教给学生“条理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潜意识接受组织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战”的机会并进行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同时提供及时的提醒和帮助。

5.反思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之处:调查基数比较小,调查范围不够广,缺少一点的普遍性;调查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方式的尝试;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都是合作者,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有针对性。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高中化学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00 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