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生物学习方法(8篇)

发布时间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在努力的学习,向自己的目标前进,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大家学习更有效率!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生物学习方法》,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生物学习方法 篇一

一、指导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步骤上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认真预习。要通过预习把握每一节学习内容,尝试归纳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以便上课时心中有数。

(2)课堂上认真听讲。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要有目的地主动学习授课内容,边听边讲思考,及时将课文的重点、自己的疑点和思考心得记在笔记本上。

(3)课后认真复习。课后作业不能完全代替复习,复习时要站在新的高度再次研读课本,系统整理学习内容,做到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4)独立完成作业,适当增加练习量。要把做作业作为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测,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

(5)自觉做好单元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就做个提纲或表格形式的小结,既是一次阶段性复习,又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按图索骥。

2.注意掌握生物基本概念

(1)分清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本质区别不是染色体组数目的多少,而是是否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抓住这个本质属性,就很容易做出判断。

(2)通过实际运用,使概念具体化。例如:阳光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可以通过解释松树和人参在山地的分布等实例,来具体理解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3)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光合作用在初中已学过,高中生物又有这一内容,学习时就可以以旧带新。

(4)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及课本中的插图。有些生命现象仅用文字说明还不够,所以生物课堂上经常出现标本、模型、插图等辅助学习材料,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来帮助学习理解概念。

3.认真做好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认真完成课本中安排的一些实验,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通过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能真正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以及该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应用。如果将这一实验延伸一下,将蔗糖溶液改为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还能进一步提高对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认识。

4.要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科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有心人。如:在酿酒厂的发酵罐内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两个阶段交替进行,这是为什么?……不断地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学法指导的方法途径

1.课堂教学是进行学法指导的主要途径。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应将学法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准备。

2.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用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生物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教学指导。

3.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生物学学习上的成功经验,采用经验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法要求,帮助学生制定出学习方法的规程去实践,使外来要求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三、进行学法指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转变学生观。

学法指导过程中,教师仅是个指导者,不能强制推行某种学习方法,要给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留出空间,给学生以尝试、选择的权利,从而唤起、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要有计划性。

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指导,在什么时间指导,都要认真考虑,要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否则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3.要随机应变。

由于学习内容的不断拓展和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有些学习方法要不断调整。而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法指导也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使学法指导落到实处。

生物学习方法 篇二

关键词: 生物学 学习方法 指导方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统一活动,只研究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是不能搞好教学的。不了解学习的规律性,教是缺乏依据和无的放矢的。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在研究教学应该如何改革的同时,必须重视研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中学生物学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法指导方法有:识记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规律的指导、观察和实验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具体的识记和复习的方法

每一节课内局部的、具体的知识,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识记和复习方法,使知识的教学与识记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同步进行,常用的识记和复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系实际,加深印象。把知识的教学跟学生的各种学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识记和复习效率。例如解剖桃花后,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花的各部分结构;亲自观察蛙的受精卵,对于它的特点有比较深刻的印象等。

2.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发挥想象,创新记忆。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4.列举纲要,有序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核心衍射,关联记忆。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6.勤于思考、理解记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理解记忆。

7.注重过程,研究方法。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8.重视理论,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二、应用生物学的规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弄清知识内在联系。在记住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学生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即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即所谓“左顾右盼”。

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性。比如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的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生物进化。把握这些规律,并应用规律进行推理和思考,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规律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例如叶的表皮的五色透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的存在,不仅有利于阳光透过,而且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不受外来的伤害。

2.从结构推出功能

懂得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规律,我们就可以从生物体的结构来推出其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忆复杂的生物知识。比如,学习线粒体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本的知识做出简单的图示,左边表示线粒体的结构,按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规律,我们可以从结构推出其功能。

三、指导学生观察和实验

中学生物学中有大量观察和试验,对每一项观察和实验教师都必须切实地指导,从而做到观察有的放矢、实验事半功倍,加强指导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有印发观察提纲,进行书面指导和指导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观察和实验。

1.印发观察提纲,进行书面指导。书面指导的内容有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设计的每个观察提纲中,还要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观察时思考。例如,在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用手摸摸鲫鱼的身体,有什么感觉?想想黏液有什么作用?”等等。

生物学习方法 篇三

一、明确目标,天道酬勤

对刚刚跨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充分认识高三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有助于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此外,同学们还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包括品质和学业),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对高三的学习充满信心。青少年时期,人的可塑性非常大,只要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理想不懈地奋斗,发掘潜能,一年的时间可以从很大程度改变我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特别是基层薄弱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高、新、难知识的复习和训练。在复习中,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时,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复习方法得当,效率才高。归纳起来一般可采用下列两种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均可来自食物,除蛋白质外,均可贮存,均可由其他物质部分转化;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比较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形式及回到无机自然界的途径、形式;还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

2、串连复习法

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基因的知识主要分布在必修2第1、2、3、4、5、6章具体介绍了基因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等。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

四、关注热点、联系实际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高考生物试题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立意命题的,力求比较真实和全面的模拟现实。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五、加强实验、拓展迁移

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新教材中实验,实习内容比以前大大的增加了。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

六、讲练并重、粗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注重三个环节:

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课间练习、单元考试、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更应靠近高考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评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七、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特别对同学们今后的发展也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1、善于调整心态。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不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身心倦怠,刚进入高三时信心十足、精神饱满的状态逐渐消散,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同学们注意调节身心,安排时间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张弛有度。

生物学习方法 篇四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来源:文章屋网

生物学习方法 篇五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初一初二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就这个问题我于2012年4月份,对我校的学生就生物课学习方法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发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初一、初二共6个班进行调查共有31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并包括学生对现今生物课的看法和建议等几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生物学习方法 篇六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的物质构成,以及各种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物体运动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公元前8世纪人类就开始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研究了;说它年轻,是因为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只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而已。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15世纪,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物理学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的物理学严格上说来,还不能称之为“学科”。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物理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例如在西方,物理学就包含在自然哲学之中,而在中国,虽然有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一些自然现象,并对很多自然现象有了一些科学的认识,但更多的学者把一些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同人文社会的社会规律统一起来,其中,“天人合一”的观点的出现就是重要的佐证。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物理学一般都包含在哲学之中,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公元十六世纪左右。进入十六世纪以后,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物理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近代物理学时期。这个时期是经典物理学的发展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物理学开始与哲学分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十九世纪末开始,物理学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现代物理学时期,相较于以前,现代物理学研究的领域大大扩展了,并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发展的速度都直接受到物理学发展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学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那么作为未来主人的初中生,又该怎样面对这一新鲜而又重要的学科呢,学习物理对于初中生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二、物理学对于初中生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对于中学时期的其它学科,物理学往往与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学过物理的学生往往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物理现象,例如,为什么筷子放到盛满水的杯子里看上去像断成两截?学习了物理以后学生就会明白,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原理。还有,为什么钉子要设计得又尖又细?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知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的物理知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很多都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习惯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想要通过探索,来了解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的科学,物理学中很多重大的发现都是通过各种物理实验来完成的,因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就成为了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反感,而对一些新鲜的授课方式,如课堂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经常组织物理实验,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学习物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在很多人的眼中,物理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另一方面由于学习物理对于思维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学习物理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首先,物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模型化的思维能力。所谓模型化的思维能力,简单说来,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对它进行科学的简化,使之成为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原理。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进行其它方面的学习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物理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后也可能达到同样的结果。同样道理,同样的问题,如果思考的角度不同,或者是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却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发散性思维具有灵活、广阔的特点,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个体在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时候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去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由于常常都要借助于物理实验去验证一些原理,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验证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做任何事情、下任何结论的时候,都会思考有没有可能先用实验去验证之前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大地提高成功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三、学习物理的方法

初中物理学作为初中时期的必修课,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物理难学,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要想帮助学生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生物学习方法 篇七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

而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在物理教学中,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的实效。

因此如何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成为物理教师工作的重点。

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通过对新教材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物理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促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灵活利用课本

新课程教材版面设计图文并茂,让学生耳目一新,内容更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例如,为了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教材设计了“生活?物理?社会”栏目,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

每一个物理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单词表示,既促进了英语的学习,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work”、“time”的第一个字母“w”、“t”分别是功、时间的字母表示。

在讲到“速度”时,课本上给出了猎豹追捕鹿与蜗牛缓慢爬行的图片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

又如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目的是让学生去动手、体验、观察,从而揭开望远镜的神秘面纱。

另外,课本中还设计了许多让学生便于操作的探究性实验等等。教师灵活处理这些内容,都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验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实验,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

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更进一步,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4个中心实验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布置任务,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三、采取新颖教法

虽然物理实验生动有趣,但物理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物理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物理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

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上,然后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

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

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物理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科普活动

兴趣是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重视第二课堂,对于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交叉发展趋势,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的基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交通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不胜枚举。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收集图书杂志、上网查询并下载了大量有关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专题资料,精心组织、筛选,每学年出6期科普专栏。该科普专栏设置在学校的走廊过道,学生课前、课后都能随时观赏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科普墙报。

如分别出过“纳米技术”、“航天技术”、“物理学与载人飞船”等科普专刊,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与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这样能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和探索科学的强烈愿望,使之保持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五、提供成功体验

所谓成功,即行为者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或获得了预期的结果。行为者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例如:为学生建立“档案袋”、“文件夹”等。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信心。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生物学习方法 篇八

一、要使学生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1.学习方法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科学发展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著名科学家们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这是继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已用过的正确思维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规律,以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2.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要用实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成果的获得常与方法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之前,安培和科拉顿都做了与法拉第相同的实验。只是科拉顿将电流计放在另一间,结果将磁铁插入线圈后再去观察电流计,没有看到感生电流的产生,错过了一个重要现象发现的时机。

3.要使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是辩证唯物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和未来成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1.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要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意观察。并养成综合分析观察习惯。

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这才是有意观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观察。测试表明,未经过训练的学生中能够有意观察实验现象的约占10%—15%。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试管装水烧小金鱼的实验,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看到水开了,小金鱼还活着。然后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只试管,让学生自己做这个实验,结果85%—90%的学生将小金鱼烧死了。这说明只有少数学生观察中有意识地发现了现象的特征,火在试管上端烧上端的水开了,试管下端水温度不高,所以鱼才能活。此实验证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可见有意观察是需要培养训练的。每次观察实验现象均要求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看结果,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如何随时间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想,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

2.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可分为物理量测量和规律的探索与验证两类。无论对科学家做过的但现在不能再现的探索性实验,还是现在可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在教学中都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剖析,以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独立设计实验,上好实验设计方案讨论答辩课。在分组实验中,注意总结有独到见解和实验操作巧妙的学生的经验,用以启发提高其他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我将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3.掌握理想化模型法。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中最本质具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其理想化、模型化,略去其次要因素和条件,研究其基本规律,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理想化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

②过程模型:等温、等容、等压过程;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简谐振动;稳恒电流等等。

③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磁力线、电力线。

指导学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运用时就要十分注意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

4.掌握等效思想方法。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材中体现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几种:

①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变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②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将变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加速度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总之,在学生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还要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思考方法。

5.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及正、负号,数学归纳法,求极值等等。

值得突出提出的是函数图像在物理上的应用,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力学中有:S-t图,V-t图,振动图象。热学中有:P-V图,P-T图。电学中有:I-V图。可以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导出表示物理规律的函数式;可依据物理图象求解物理量,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论证。

以上所述为研究处理问题的五种基本方法。在平时章节教学中分散训练,贯彻始终,总复习时可分专题总结归纳,以达到使学生条理清晰的目的。

(二)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指导

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我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单元自学研讨式”教学法。力图使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法的训练。“单元自学研讨式”教学方法在下面四个环节上下功夫,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1.自学质疑课。按照老师下发的单元教学计划,在指定的课堂时间内进行自学,将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写在质疑小本上交给老师。初期为了帮助学生质疑,在课堂上专门安排提问题竞赛,促进思考。

2.讨论研究课。由教师依据学生的疑点及大纲要求确定适当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互相争辩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于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中包括原理、器材选择、实验步骤、记录表格和数据处理方法),经过讨论和完善后,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分析实验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这不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3.教师精讲课。此课将引导学生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整理单元知识(其中包括:概念、规律、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4.习题课。针对分析解答各部分习题的关键,精选例题,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的指导

准确的自我评价,可以不断增强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对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有明显作用。

1.促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如组织小型竞赛,课堂讨论,问题答辩及单元测验总结等。对学生提出正确了解评价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生物学习方法》,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297 4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