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数学六大学习方法通用8篇

发布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需要每天学习,吸收有用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很多。那么,怎样学习才能更高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8篇《数学六大学习方法》,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数学学习方法 篇一

一、数学的科学性与数学教学

1.1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曾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也一直为我国数学教育界所重视,并加以讨论研究。仅仅在莫里兹编撰的《数学家言行录》中,就列举了几十种关于数学及数学本性的描述:有的认为数学就是研究数量之间种种的度量关系,是为了发现表示种种数学规律的方程式;有的认为数学仅是关于数量关系的科学;有的认为,混合数学要研究诸如天文学、光学和力学之中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而不包含直接经验的几何或代数等则称为纯数学,等等。在此,我们仅考察作为几千年数学发展结晶的传统中小学数学课程的主体和基本内容来看数学的研究对象:算术——数学中最基础、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的对象是自然数以及自然数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中的性质、法则,在社会实践中有极广泛的应用;初等代数——主要包括有理数、实数及其运算,整式、分式和根式的运算和变形,解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以及指数、对数运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初等几何——研究直线、圆、平面等基本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关位置关系;三角学——以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为基础,研究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在测量方面的应用,并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的数学分支,中学数学主要学习其中与平面三角形相联系的部分,即平面三角学;解析几何——借助于坐标系用代数方法来研究一些简单几何图形,例如直线、二次曲线、平面和二次曲面等的一门学科,被分为平面解析几何与空间解析几何两个部分,中学数学以平面解析几何为主要内容。微积分学——是建立在实数、函数和极限等概念基础上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及有关概念和应用的数学分支;概率论——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统计学——研究怎样去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和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中小学数学课程虽然与现代数学科学前沿有很大的距离,但却是现代数学科学的基础。“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整个数学的两大柱石。整个数学就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的提炼、演变与发展而发展的。数学在各个领域中千变万化的应用也是通过这两个概念而进行的。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的不断提高,为数学提供了无穷源泉与新颖课题,促使数与形的概念不断深化,由此推动了数学的不断前进,在数学中形成了形形式式、多种多样的分支学科。这不仅使数学这一学科日益壮大,蔚为大成,而且使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深入了。”⑴这里,吴文俊院士论述了数学的基本对象,同时也分析了数学的发展,很重要的是指出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数学的研究对象——数与形。

为什么说数学是一门科学?这就必须弄清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有以下的几层涵义:(1)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它指出了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在一定条件下反复出现的内在联系,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2)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知识单元的内在逻辑特征和知识单元间的本质联系清楚了,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时才可以称为科学,因而科学具有系统性。只是点点滴滴、互不联系的知识还算不上科学;(3)科学是一项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数学就是一门科学。(1)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源于客观现实世界,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在数与形方面的规律性,数学结论经历了千锤百炼,被证明是经受了人类长期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2)数学已经建立了严密的科学体系,就整个数学学科而言,可以分为若干分支学科,数学理论的建立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数学结论具有清楚性、确定性,不容半点疏忽马虎;(3)数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发展。

1.2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教学

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应该强调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的教学。从这样角度思考问题,作为一门科学的教学,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揭示数学与客观现实的密切联系,揭示数学结论的真理性和真实性,揭示数学理论是怎样从现实世界中得到并不断发展;作为一门科学的教学,数学教学就必须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作为一门科学的教学,就必须重视数学在实践中巨大作用的教学,并重视数学探究活动过程的教学。下面着重就中学数学课程系统性问题作一探讨。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数学课程的系统性,根据一些重要的数学教学调查和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的结论,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数学成绩好的主要原因中首先就是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较强⑵。怎样使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更加具有系统性,是我国中学数学教育应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学各个分支学科之间有广泛的联系,并具有学科内在统一性,但不可否认,数学不同分支具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各自的分支体系。高等学校数学系的数学专业课程总是按照学科分支课程的形式呈现。初等数学中不同学科分支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我国数学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数学内容以分科形式呈现能够比较清楚地把蕴涵的思想方法表达出来,学生也容易比较系统、深刻地学到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更好地加以掌握和运用。回顾我国数学教育的历史,为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称道的一些中学数学教材也多釆取分科教学,并达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良好的学科课程体系结构是学生有良好认知结构的基础。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给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高中数学课程大大拓宽了中学数学视野,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极大改观,一些传统内容的处理让人看到新的理念,高中数学课程釆用了模块化的结构设置,使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但另一方面,由于每个模块课时的确定性,使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受到模块课时的限制,导致某些联系很密切的教学内容被安排到了不同的模块,而同一模块中教学内容又未必联系很密切,教学安排的逻辑脉络不够清楚,对于不同必修模块的教学顺序不作规定,就使实际教学产生一些困难,目前,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没有太好的办法。根据教材试验,教材的模块化设计(尤其是必修模块仍用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问题)和系统性问题成为老师们研究最多、反映较多、意见也较多的一个问题,某些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导致了学生相关数学能力的下降。例如,相当数量的老师认为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空间基本关系应该先讲,几何体的体积、面积计算问题应该移到立体几何的后部,有些老师对于立体几何的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老师们希望教材更加有系统性。

中学数学传统教学内容中如初等代数(含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应该作为高中数学的必修内容,按这些内容本身的逻辑体系安排这些学科分支的教材内容,并应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必修内容则不必再设置模块,而是按照过去大纲教材一样按学期确定教学内容。在确定了必修内容以后的其他内容,如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及目前的一些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则可作为选修课程。这样,既保证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又兼顾了数学课程的必要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而教学内容的学分可根据相应教学内容的分量等因素加以确定。应该充分考虑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联系,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充分考虑继承经过长时间教学试验的、已经比较成熟的体系结构。目前高中数学新课程试验中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对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作了许多研究,并作了部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顺序)。例如一些教学对比实验发现,教学安排先讲映射后讲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要好一些,这说明概念的不同安排顺序必然会对学生掌握有关概念产生影响。当然,在对于内容体系结构作慎重选择后,对于内容的呈现还必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作为一门科学的教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要掌握数学理论,首先要弄清基本概念。对概念定义的叙述要釆取慎重的态度,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和实质性的改进,则不宜更新表述,而应该考虑我国数学教学传统的因素,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另外,应该注意概念体系的完整性。在新高中数学课程的试验中,有相当比例的老师反映,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反函数概念讲得不够完整,应该完整讲述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等,现在概念没有讲清,学生就常对于概念提出许多问题。另外,传统中学数学教学中反三角函数的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基本的概念和性质、定理、公式仍是数学的基础知识,也仍应该列入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掌握数学理论,首先要弄清基本概念。中学数学教学中以下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集合、映射、运算、函数、方程、向量、概率、抽样、统计、概率,复数、导数、积分、极限,等等。作为一门科学的教学,数学教学还必须重视数学科学中丰富蕴涵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其中某些一般科学方法),包括抽象、公理化、演绎、归纳、符号、算法、数形结合、坐标、变换、优化、统计、随机,等等。

1.3量化思想

从数量关系角度来研究事物,使我们对于事物有数量上的把握,这就是基本的数量意识。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例如,物体的大小、质量的疏密、运动的快慢、温度的高低、颜色的深浅、物体的排列顺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配置等等,都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质是和量相对应的一个基本范畴,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两方面的统一。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凡是要研究量、量的关系、量的变化,量的关系的变化、量的变化的关系,就少不了数学。不仅如此,量的变化还有变化(如导数以及导数的导数),变化仍用量刻画。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大致可以分为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描述,而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又密不可分。数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多与少、大与小、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可能性大小,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以及表示数的字母,刻画位置的坐标,刻画可能性的概率,以及进一步的方程、不等式、函数、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随机变量及其概率的分布、分布的函数,等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引入坐标系从而借助于坐标对于几何对象作定量的研究,概率论则首先引入随机变量,借助于随机变量对随机现象作量化的处理,从而达到对于随机现象的研究。数学总是从量的方面来描述客观世界的,把客观事物进行量化的描述是数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新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量化思想,这应该作为一种重要数学思想在教学中加以认识和重视。

二、数学科学的特点与中学数学教学

一般认为,数学科学具有三个显著特点,这就是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应用广泛性。数学的以上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认识数学的以上特点,并注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把握好数学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2.1抽象性

所谓抽象就是在思想中分出事物的一些属性和联系而撇开另一些属性和联系的过程。抽象有助于我们撇开各种次要的影响,抽取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并在“纯粹的”形式中单独地考察它们,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发展规律。数学以高度抽象的形式出现,首先是其研究的基本对象的高度抽象性。数学抽象最早发生于一些最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恩格斯对此作了极其精辟地论述:“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到来的。人们用来学习计数,也就是作第一次算术运算的十个指头,可以是任何别的东西,但总不是知性的自由创造物。为了计数,不仅要有可以要有可以计数的对象,而且还要有一种在考察对象时撇开它们的数以外的其他一切特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长期以经验为依据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从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说,以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种材料以极度抽象的形式出现,这只能在表面上掩盖它来源于外部世界。但是,为了对这些形式和关系能从它们的纯粹形态来加以研究,必须使它们完全脱离自己的内容,把内容作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放在一边;这样就得到没有长宽高的点,没有厚度和宽度的线,a和b与x和y,常数和变数;只是在最后才得到知性自身的自由创造物和想象物,即虚数。”⑶数的概念,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属于最原始的数学概念。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又形成有理数、无理数、复数、函数、微分、积分、n维空间以至无穷维空间这样一些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从数学研究的问题来看,数学研究的问题的原始素材可以来自任何领域,着眼点不是素材的内容而是素材的形式,不相干的事物在量的侧面,形的侧面可以呈现类似的模式,比如代数的演算可以描述逻辑的推理以至计算机的运行;流体力学的方程也可能出现在金融领域,数学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能够把一个领域的思想经过抽象过程的提炼而转移到别的领域,纯数学的研究成果常常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花结果。有些外国数学家由于数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性,就认为数学是不知其所云为何物,这种认识是不妥的。

数学科学的高度抽象性,决定数学教育应该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规定为其目标。从具体事物抽象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科学抽象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从现实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提炼过程的教学,又要注意不使数学概念陷入某一具体原型的探讨纠缠。例如,对于直线概念,就要从学生常见并可以理解的实际背景,如拉紧的线,笔直的树干和电线杆等事物中抽象出这个概念,说明直线概念是从许多实际原型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但不要使这个概念的教学变成对直线的某一具体背景的探讨。光是直线的一个重要实际原型,但如果对于直线概念的教学陷入到对于光的概念的探究,就会导致对直线概念纠緾不清。光的概念涉及了大量数学和物理的问题,牵涉了近现代几何学与物理学的概念,其中包括对欧几里得几何第五公设的漫长研究历史,非欧几何的产生,以及光学,电磁学,时间,空间,从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等等。试图从光的实际背景角度去讲直线的概念,陷入对于光的本质的讨论,就使直线的概念教学走入歧途。应该清楚,光不是直线唯一的实际原型,直线的实际原型是极其丰富的。

在培养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方面,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程度有所控制,过度抽象的内容对普通中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如某些近代数学的概念)。另外,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应该以抽象概念借以建立起来的大量具体概念作为前提和基础,否则,具体知识准备不够,抽象概念就成为一个实际内容不多的空洞的事物,学生对于学习这样的抽象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认识不足。

2.2严密性

所谓数学的严密性,就是要求对于任何数学结论,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推理规则,根据数学中已经证明和确认的正确的结论(公理、定理、定律、法则、公式等),经过逻辑推理得到。这就要求得到的结论不能有丝毫的主观臆断性和片面性。数学的严密性与数学的抽象性有紧密的联系,正因为数学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它的结论是否正确,就不能像物理、化学等学科那样,对于一些结论可以用实验来加以确认,而是依靠严格的推理来证明;而且一旦由推理证明了结论,这个结论也就是正确的。

数学科学具有普遍的严格逻辑性特点,而在数学发展历史中则有许多非常典型的例子。例如,对于无限概念逐步深入的认识,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无理数的发现,牛顿、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及其严格化,处处连续却处处不可导的函数的构造,集合论悖论的构造,都很好地说明了数学的这种严格的风格和精神。

数学中严谨的推理使得每一个数学结论不可动摇。数学的严格性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要求和保证,数学中的严格推理方法是广泛需要并有广泛应用的。学习数学,不仅学习数学结论,也强调让学生理解数学结论,知道数学结论是怎么证明的,学习数学科学的方法,包括其中丰富蕰涵的严格推理方法以及其他的思维方法。如果数学教学对于一些重要结论不讲证明过程,就使教学价值大为降低。学生也常常因为对于一些重要而基本的数学结论的理解产生困难而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解惑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根据对于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些调查,新教材中对于某些公式的推导,某些内容的讲解方面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要求,特别典型的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关系判定定理只给出结论,不给出证明,方法上采用了实验科学验证实验结论的方法进行操作确认,就与数学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不一致,老师们的意见比较大,是目前数学教学实践面临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教学生思维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结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发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严密性程度的教学把握当然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作调适,数学教材(包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可提供严密程度不同的教学方案,备作选择和参考。例如,对于平面几何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第一种是初中数学教材(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二册)普遍采用的,即从特殊的情形作说理,不加证明把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形;第二种是用面积方法来得到定理的证明(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实验课本几何第二册的证明方法);第三种则分别就比值是有理数、无理数的不同情况来加以证明,是严密性要求较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案(如前苏联的某些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要求)。可以肯定,长期不同程度的教学要求的差异也自然导致学生数学能力的较大差异。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认识,当然应该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有利于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数学科学中逻辑的严密性不是绝对的,在数学发展历史中严密性的程度也是逐步加强的,例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曾经被作为逻辑严密性的一个典范,但后人也发现其中存在不严格,证明过程中也常常依赖于图形的直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上,要注意严密的适度性问题。在这方面,我国中学数学教材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在初等数学内容的教学处理上作了许多研究,许多处理方式反映了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具有重要价值,例如,中学代数教学中许多运算性质的教学,其逻辑严格性不可能达到作为科学意义下数学理论的严格程度,一直以来的处理方法是基本合理的。

此外,在数学教学上追求逻辑上的严密性需要有教学时间的保证,中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目前,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以后,各地实际教学反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紧的矛盾比较突出,教学中适当地减少了一些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时间比较充裕以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新课程试验中,教学内容的量怎样才比较合理,让一部分高中学生能够学得了的新增的数学选修课内容(尤其是选修系列四的部分专题)切实得到实施,以贯彻落实新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也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重要问题。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数学教学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学习数学基本而重要的目标是会解决各种问题,过分地强调数学教学中的逻辑与证明又会导致知识面不宽,以致对于许多影响深远、应用广泛的数学方法了解不够。这说明,数学教育一方面应该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该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就数学结论的严格性和严密性,严格和严密的态度是需要的,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教学阶段,只要不导致逻辑思维能力的降低,不影响学生对于结论的理解,对于某些类同的数学定理的证明应该可以省略,这应该不会影响数学能力的培养。

再一个问题,在我们强调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学过程的同时,不能混淆教材编制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界线。一方面,教材编制应该有利于老师组织教学,考虑为老师们优化教学过程提供设计的方案,另一方面,老师的实际教学本身是对教材使用的再创造,必须有一个研究教材,能动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合理教学方案的过程。教材不能过分地引导甚至去限定实际教学方法,更不必把实际教学过程都予以呈现。数学教材有必要为学生的学习钻研以及老师的教学留有空间和余地,所谓让学生把数学书“读厚”,教师教学参考书则应该为老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和帮助。让教与学有一个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过程,这是教好数学、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另外,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讲过程,很重要的方面是针对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简单记忆背诵数学结论而不重视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的教学的问题和现象。作为数学教科书,应该提倡简明扼要,经得起学生对于教科书的推敲和研究。

其他科学工作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常常求助于实验,而数学则依靠推理和计算来得到结论。计算是数学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数量观念和运算能力。现在的计算工具更加先进,还可以借助于大型的计算系统,这使计算能力可以大大加强。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增设了算法的内容,充实了概率统计、数据处理的内容,在高中技术课程中又增加了“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这体现了计算机和信息时代对于培养运算能力的新要求。从目前中学数学实际教学情况看,算法内容的教学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存在落实不够的情况,应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如算法在计算机上真正实现运算,使教学落到实处,这就涉及计算机语言的问题,但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直接引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又似乎使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过于技术化和专门化,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2.3应用广泛性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劳动以及科学研究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数学应用具有普遍性。数学这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各分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数学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新的联系不断涌现,更显著地改变了数学科学的面貌。而意义最为深远的是数学在社会生活的作用的革命性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在技术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渗入各行各业,并且物化到各种先进设备中。从卫星到核电站,从天气预报到家用电器,高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动、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率等特点,无一不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计算控制来实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在高技术中占了很大比重,而软件技术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数学技术。数字式电视系统,先进民航飞机的全数字化开发过程,大量的例子说明了,在世界范围数学已经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本性,她不但是支撑其他科学的“幕后英雄”,也直接活跃在技术革命第一线。数学对于当代科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各门学科越来越走向定量化,越来越需要用数学来表达其定量和定性的规律。计算机本身的产生和进步就强烈地依赖于数学科学的进展。几乎所有重要的学科,如在名称前面加上“数学”或“计算”二字,就是现有的一种国际学术杂志的名字,这表明大量的交叉领域不断涌现,各学科正在充分利用数学方法和成就来加速本学科的发展。关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问题,哈佛大学数学物理教授阿瑟·杰佛(ArthurJaffe)在著名的长篇论文《整理出宇宙的秩序───数学的作用》(此文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进一步繁荣美国数学》的一个附录)中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充分肯定了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数学和数理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和生产中去,并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现今这个技术发达的社会里,扫除‘数学盲’的任务已经替代了昔日扫除‘文盲’的任务而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人们可以把数学对于我们社会的贡献比喻成空气和食物对于生命的作用。事实上,可以说,我们大

家都生活在数学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已经数学化。在我们周围,神通广大的计算机最能反映出数学的存在,……,若要把数学研究对我们社会的实用价值写出来,并说明一些具体的数学思想怎样影响这一世界,那就可以写出几部书来。”⑷他指出:“(1)高明的数学不管怎么抽象,它在自然界中最终必能得到实际的应用;(2)要准确地预测一个数学领域到底在那些地方有用场不可能的。”⑷有许多数学家常常对自己的思想得到的应用感到意外。例如,英国数学家哈代(G.H.Hardy)研究数学纯粹是为了追求数学的美,而不是因为数学有什么实际用处,他曾自信地声称数论不会有什么实际用处,但四十年后质数的性质成了编制新密码的基础,抽象的数论仅与国家安全发生了紧密关系。“计算机科学家报告说每一点数学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帮了忙,物理学家则对于‘数学在自然科学中异乎寻常的有效性’赞叹不已。”⑷

其次,数学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这已经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但应该注意的另一方面,数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在中小学有限时间内,介绍数学应用就必须把握好度。数学的应用具有极端的广泛性,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有极广的应用。而过量和过度的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必然影响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而削弱基础理论的学习又将导致数学应用的削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重视数学学习。另外,数学的应用也不仅限于具体知识的实际应用,很重要的是一些数学观念和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中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所谓打基础主要是打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要让学生有较宽广的数学视野,不应该以在实际中是否直接有用作为标准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也不应该要求学生数学学得并不多的时候就去考虑过量的应用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反映,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被删减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高中数学新教材实验回访也反映,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某些部分实际问题份量“过重”,不少实际问题的例、习题背景太复杂,教学中需花很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实际背景,冲淡了对主要数学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学生参加工作后面临的实际问题会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工作生活背景差异也很大,学生对于实际背景、实际问题的兴趣会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实际问题涉及因素常常较多,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对于义务教育中的学生而言常常显得比较复杂。数学在某一个特殊领域的应用就必然涉及这个领域的许多专门化的知识,对于学生成为较大的困难。此外,学校教育虽然是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和生产作的准备,但也不必让学生化过多时间去思考成人阶段才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实际问题不如留给成年人去考虑。20xx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邀请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田刚教授等谈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他们在谈到对于数学科学及其教学的看法时指出:数学主要还是计算与推理,从数学中能学到的,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抽象化的方法,这是一些普遍有用的东西;数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就应用而言,目前的信息技术中就非常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编写程序,编程有长有短,短的出错的可能性小一些,怎样才能短一些又解决问题,不出现错误,这就需要逻辑思维;美国进行微积分的教学改革,用高级的图形计算器,能直观地看,用逼近的方法;技术能对直观地把握数学有一定的帮助,不过真正重要、有用的还是用逻辑推导公式;数学教育要教一些基本的东西。

第三方面,数学具有广泛应用,但并非所有学生都会去从事需要很深奥的数学知识的工作,单就直接应用数学的角度而言,不必每个学生都学习很高深的数学理论。普通百姓经常应用的是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思维能力。所以,在中小学阶段,一方面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另一方面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业、智能发展特长,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当然,对于规划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学生必然应该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人们注意到,大量在中学阶段打下了良好数学基础的学生,包括部分国际国内中学数学竞赛中的优胜者,却没有在后续学习阶段继续以数学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而选择其他的领域,而选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常常在大学阶段仍学习很多的数学科学的课程,这也说明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数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数学学习方法 篇二

一、轴对称图形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②、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3)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

(4)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C=

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④、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

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习自觉性较差

初中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解题时不注重步骤、过程。

2、学习意志薄弱

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知识间联系紧密,对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要求很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不好或未理解的话,就会直接影响深一层次内容的学习,造成知识脱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在加在自身的毅力薄弱。其结果往往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放弃数学的学习。

3、无兴趣学习或兴趣低

一部分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学好数学,导致基础不好,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还有些学生认为学数学没用,选择放弃选读,因此成绩变得连“过得去”也难以维持。

4、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边学边玩,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思维单一,不能横向思考或纵深思考;又或者不听不记,思维懒惰,粗心大意、马虎等等都是造成错误率高的重要原因。

所以同学们要注意自己是否存在以上问题,要想办法及时解决。

数学学习方法

1.注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预习的时候,应当把定理、定律、公式、常数、特定符号这些内容单独汇集在一起,每抄录一遍,则加深一次印象。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预习可以用“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基本概念。

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2、把握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习、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

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

口到: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

3、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数学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

4、掌握复习方法,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复习是记忆之母,对所学的知识要不断地复习,复习巩固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无论当天作业有多少,多难,都要巩固复习。

(2).采用综合复习方法,即通过找出知识的左右关系和纵横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提高,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突破薄弱环节的复习方法。要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加强巩固好课本知识,只有突破薄弱环节,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学好数学的好方法 篇三

一、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

二、听课方法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最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篇四

最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人会把数学成绩的高低与孩子的智商说在一起。智商的高低确实会对学习数学有着一些影响,但绝对不是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习习惯,而非智商。

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要养成“听课”和“练习”的良好习惯。所有人都知道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是学好功课的基本前提。那么到底上课到底该怎么认真听讲,作业练习该怎么去认真完成呢?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chayi5.com〕。正如上面说的,数学这门学科更多是讲究一个理解和运用。而“理解”地好坏首先取决于听课效率的高低。目前中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处于学龄阶段的孩子,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45分钟都全神贯注地听讲是很难做到的。一节课下来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走神实属正常。但关键是这10分钟是在哪个阶段。有些孩子一上课就开始神游,等回过神来就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了。所以,要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尤其是老师在刚开始讲课以及重点内容时段不能走神。其次,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思路同步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课前做些预习了,预习时没有必要事无巨细,只要大致了解新课的大概内容即可。曾有学生说,自己课后做很多补习却赶不上某些孩子课后练习做得少的同学,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听课效率低的问题了。除了上课时的听讲外,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参考书。

然后是关于作业和练习的习惯。大多数孩子把做练习当成是完成任务,他们不明白做练习其实是一个巩固复习、查漏补缺的过程。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对每天的作业或练习都会进行批改和校对答案。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错题或是不会的题目。出错或者不会就意味着有问题存在,订正题目其实就是在解决问题,也就是补漏洞了。这个时候很重要!很多学生直接把正确答案写在题目边上就完事了,下次碰到类似题目还是照样出错。这不叫订正,而是“写答案”。必须要做到把解题方法理解透彻,以后碰到类似问题不再出错才算是真正的“订正错题”。平常要做到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作业才行。同时还希望孩子们要脸皮厚些,更主动些。遇到不会或不清楚的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千万不要堆积问题。那些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十有八九就都存在有不懂却不去问的情况,积累的问题太多到最后来弥补会十分辛苦。要学好数学没有所谓的捷径,多做多练才是王道。

这里还有个关于计算的问题。很多孩子不喜欢计算,惧怕复杂的计算题,甚至平常练习会使用计算器来逃避计算。这种现象很危险!因为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必备能力,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但能确保做题的正确率还能提升解题速度。而该能力的提高关键还得靠熟能生巧,因此大家必须重视,在平常练习中要有意识地去多算多练。

最好的数学学习方法:理清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学习方法

1、概念的学习方法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应该指明学习概念需要怎样的一个过程,应达到什么程度。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方式有描述性的,指明外种延的,有种概念加类差等方式。一个数学概念需要记住名称,叙述出本质属性,体会出所涉及的范围,并应用概念准确进行判断。这些问题老师没有要求,不给出学习方法,学生将很难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归纳出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1). 阅读概念,记住名称或符号。

(2). 背诵定义,掌握特性。

(3). 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

(4). 进行练习,准确地判断。

2、公式的学习方法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无穷多个数。有的学生在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要翻来覆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里。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公式过程需要的步骤,使学生能够迅速顺利地掌握公式。

我们介绍的数学公式的学习方法是:

(1). 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

(2). 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

(3). 用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

(4). 将公式进行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

(5). 将公式中的字母想象成抽象的框架,达到自如地应用公式。

3、定理的学习方法

一个定理包含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定理必须进行证明,证明过程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而学习定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它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我们归纳出数学定理的学习方法:

(1). 背诵定理。

(2). 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3). 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4). 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

(5). 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有的定理包含公式,如韦达定理、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它们的学习还应该同数公式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进行。

数学学习的小建议:

第一,重视基础理论学起。近几年数学中考试题分值比例为“六三一”,即基础题分值占60%,中等题占30%,而难题占10%。可见打牢基础是应对中考的关键。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一个理论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基础理论为前提的,是环环相扣的理论链的关系。带着这种观点去学习也就不必去死记硬背一些定理、推理之类的知识了,学习起来自然就显得更加容易了。

第二,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或许天生就有对数学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能快乐的学习数学。目前,在中考的压力下,很多孩子都是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孩子求知欲;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思维多元化。

第三,选择课外辅导要谨慎。近几年,课外辅导机构犹如雨后春笋遍地都是。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打着某某名校,某某专家的名义开班授课,而且价格不低。其实,往往这些辅导机构并非很好,一边找老师上课(其中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没有很多教学经验),另一边找生源,他们提供个教室就开始上课了。建议家长在选择辅导机构时一定要试听课程,并多和授课老师沟通了解情况,避免花冤枉钱。

上面提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大家是否记住了呢?大家要相信,任何一门学科只要你用心去学习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数学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并且用心去学习了,你就会发现数学其实也不过如此!

数学学习方法 篇五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那么对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如何学好呢。为此,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法。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法

学习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孩子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作一些结构上的变化来引进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

二、操作法

对有些概念的教学,可以从感性材料出发,让孩子在操作中去发现概念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类比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分析两相关概念的异同,归纳出新授内容有关知识;有利于帮助孩子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促进知识迁移,提高探索能力。

四、喻理法

为正确理解某一概念,以实例或生活中的趣事、典故作比喻,引出新概念。

五、置疑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揭示教学自身的矛盾来引入概念,以突出引进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调动孩子了解新概念的强烈的动机和愿望。

六、创境法

如在讲相遇问题时,为让孩子对相向运动的各种可能的情况有所感受,可以从研究"鼓掌时两只手怎样运动"开始。通过拍手体验,在边问、边议中逐步讲解。实践证明,如此使孩子犹如身临其境去体验并理解有关知识,能很快准确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

数学学习方法 篇六

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解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了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这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在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因此,学生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请体会下面几种学习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等。

二、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再由自己完成,既要有长远打算,又要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学然后知不足”,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长期坚持使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同学们要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学习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高一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重点问题重点学,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高一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练,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会获得好的成绩。

学好数学的方法 篇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类似于紫尖教育出品的“小学课后练习题库”手机应用(安卓市场搜索下载)从主科目:英语、语文、数学进行课外练习作业,也可以借助紫尖教育出品的其他类似于“儿童口算益智游戏”、“小数保卫战”、“余数战争”等等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数学学习方法 篇八

针对高考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于高三数学的后期备考,必须大胆变革和创新,以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主线,打破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打破守旧的数学备考策略,真正把方法学到手,提高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从容走好复习备考之路。

选择题和填空题占据数学试卷的占据“半壁江山”,能否在这两类题型上获取高分,对高考数学成绩影响重大。

因此,后期定时、定量、定性地加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务必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加大训练力度,强化训练时间,避免“省时出错”、“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回归基础重梳理

在数学高考试卷中,四道基础题基本定型,即三选一、三角数列、概率问题、立体几何,这几道大题是高考解答题得分的主阵地。

纵观往届考生,相当一部分同学考试分数低,他们丢分不是丢在难题上,而是基础题丢分太多,导致最后的考试分数不理想。

所以,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疏理知识,尽量地回归基础,再现知识脉络和基本的数学方法。

每天保证做一定量的基础题,不断加大基础解答题训练力度,让考生对这一部分基础题做对、做全,得满分。

重点题型常“访谈

后期复习时,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复习获得最大的效益,必须针对重点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并且能够做到“焦点访谈”。

对于数学的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几大板块,要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复习,舍得花时间和下功夫。

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查找自己在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发现缺陷,就要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重新整合相关内容,形成知识与方法的经纬图。

复习绝不是简单重复的过程

我们要找好提分的最佳“支点”——组题的质量,抓住高考的“增分点”——基础题,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重点模块,突破知识的“难点”——解析几何及导数问题,使复习备考不留任何“盲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数学六大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297 2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