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学习 > 学习方法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整理6篇

发布时间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6篇《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文章主旨 篇一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中篇 篇二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X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梳理 篇三

一、知识要点

1.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洛阳人。年轻时就极负才名,深得文帝赏识。年仅20岁,就被召为博士,一年后,又升为太中大夫。贾谊学识渊博,有卓越的政治才能,曾针对时弊提出一套改革政治和法律的主张,却因此遭贵族和大臣们的嫉恨。他们在文帝面前毁谤贾谊,文帝逐渐疏远他,把他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念及其才,召回京都,拜为梁怀王太傅。此间,他又多次上疏,对抵御匈奴,发展农业生产,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提出过很有见地的意见。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自伤未尽太傅之责,更愁怀才不遇,常哭泣,后岁余,亦死。年仅33岁,所著文章,刘向编为《新书》。

2.本文是史论。古人权衡时事,多以史为鉴。彰往察来,发人深省。所以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贾谊生活的时代,是汉王朝刚刚建立不久。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长达5年之久的楚汉之争,连年战乱,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极需要发展生产力,使广大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贾谊针对这种社会现实,作《过秦论》,过秦意即责秦之过,批评秦始皇施行暴政,从而达到讽喻汉文帝推行仁政的目的。

3.本文选自《新书》,个别字句从《史记》和萧统《文选》。《新书》是贾谊所著的一部政论著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文引用了这篇文章,可见本文的重要《文选》是一部文学总集,选入此文,正表明它的文学价值也是很高的。

4.本文叙事极力铺张渲染,气势磅礴,要认真欣赏文章的文采,学习综合运用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经验。本文结构上最大的特色是对比鲜明。

5.学习本文要注意的常用词有:厚、通、制、兵、 余、亡、北、金、信、利、家、势。

二.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红色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C.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红色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B.而迁徙之徒也。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兵不血刃 短兵相接

B.兵凶战危 兵连祸接

C.兵精粮足 兵临城下

D.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5.红色词与外连衡而斗诸侯的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6.不含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C.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红色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8.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意思是:

A.秦国跻身于诸侯之列,终于一统天下。

B.秦国统一天下使诸侯都来朝见。

C.诸侯与秦国地位相当,然而终被秦国消灭。

D.诸侯与秦国实力悬殊,终被消灭。

9.文中关于陈涉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说陈涉处处不如九国,显然是对陈涉抱有成见,是应该批判的。

B.作者说陈涉处处不如九国,说明作者鄙视农民起义领袖,正反映作者的阶级局限性。

C.表面上看,作者似乎在贬低陈涉,他的意思却是要说明陈涉与九国相比,虽地位卑微却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反映了作者立论的客观性。

D.表面上看,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贬低陈涉,他的意图却是要说明陈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作者历史观的进步性。

阅读《过秦论》中篇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四海养。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秦虽并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异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亡。

10.红色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并海内,兼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不信功臣,不亲士民/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废王道而立私爱

D.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孝公既没

11.解释句中的词语:

①强凌弱,众暴寡。 暴:

②焚文书而酷刑法。 酷:

③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易:

④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建:

12.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的意思是:

A.先推行欺诈暴力取得天下,然后推行仁义,这说明取得天下必须从暴力开始。

B.先推行欺诈暴力取得天下,然后推行仁义,用暴力的办法来统治天下。

C.把欺诈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看得不那么重要,用暴力的办法来统治天下。

D.把欺诈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看得不那么重要,这说明取得天下必须从暴力开始。

答案:

1.D 2.D 3.A 4.A 5.D

6.A 7.B 8.B 9.C 10.D

11.①欺凌,损害。②使……残酷。③改变 ④建立

12.C

长发飘飘短发摇摇

高一(3)申羽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很小很小的小女孩的时候,就开始梦想着拥有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像电视中出现的那样的长发。那时的洗发液广告远不及现在的引人入胜,但仅仅是画面上女子甩头发的动作,足以使那颗种子深深地埋进我幼小的心灵中。

我细心地呵护着头发--尽管它并不美丽。我坚持每周洗两次头,并且用护发素护理--在当时,这已经算是对头发的最高待遇了,我却仍不满足。一次突发奇想,决定用搽脸油护发--按我的理论,护肤品的效果应远强于护发素。后来幸亏妈妈发现得及时,才避免了一场笑话的产生。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尚不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急于求成得可爱、可气、又可笑。

那时还特希望有人--当然是除了妈妈之外--能够当面夸我头发好。可是等了好久,欣赏我秀发的人也始终没有出现。直到有一年冬天,几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时,一个女孩突然说:申羽的头发真好,又黑又亮!我听后笑了,灿烂得如那冬日的阳光。那等待许久的赞美被人道出,心中甜美的感觉至今回想都尚存甜意。

事后才想起那天阳光充沛,每个人的头发都是一样的黑亮。不过对那女孩,我是一直心存感激,以至在很久一段时间中都把她当知音看待。

当我终于可以自豪地把头发束在头顶,让垂下的发丝在脑后招摇时,却听到了这样的所谓的科学依据:(留)短发可以保护发质。为了若干年后的那个长发梦,加之妈妈在一旁反复撺掇--她对每早为我梳头深恶痛绝--我终于同意剪发。

那天很正式地穿上我最爱的衣服,拉着妈妈到街边为我留影纪念--后来就去了理发店,伤心欲绝地看那好容易留起的长发无声地落下--再后来,那张穿着白毛衣,披着及肩长发的照片,被妈妈放进了钱包里。

剪发之后,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有些东西--如那个娇气软弱的小女孩,如那个遇事动辄就掉金豆的孩提时代--随着长发一同逝去了。

那一年,我八岁。

娃娃头,齐耳短发,再不然就是假小子头,这是我剪发后先后试过的发型。娃娃头不适合我的脸型,齐耳短发显得老气,假小子头倒是方便,只是--

大哥哥,请问现在几点了?

宝宝乖,不要碰哥哥的小兔子。

……

类似的笑话闹多了,我已习惯。最可气的是班里的男生指着我刚剪的头发在后面窃笑,美其名曰猪鬃--我的发际低,有时脖子后面剃得不很干净,黑乎乎的一片,实在有伤大雅。

那时剪头,一半是在家让妈妈练手,不然就随便找家理发店,马虎了事。师傅们手艺各有千秋,加上发型轮换,着实谈不上有什么风格,有什么个性。只知道每次就说:短,短点就行。就像那时的我,谦逊随和,却少了锋芒,少了灵性。

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混完了小学。

上初中,发型就没再变--短发--女生中最短的头发。这桂冠我戴了三年,无人能及,也当之无愧。

那时不长个,头发却长得飞快。每月一剪,每次剪完头,进班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最苦的是同桌的男生,每每总是无辜地被当作参照物--好事之人总愿将我们的'头发作比,结果常让男同胞无地自容。

三年中一直爱着那头短发--并非是屏弃了儿时的梦想,只是学着更现实。免去了洗发时的费时,省下了每天梳头的繁琐,挤出时间,获益的是自己。

那时酷爱长跑。本没有体育特长,也非自虐倾向,只是喜欢看阳光下自己跑步的身影,还有那随着轻松的步伐,一起跃动的蓬松的短发。跑着,跳着,陶醉着,满足着,似乎轻盈得就要融入那红色的跑道,那金色的阳光。

喜爱短发,也因为它帮我确立了一个精练能干的形象。我应该是出色的--至少看上去。于是我隔天洗头,用最好的洗发液--飘逸的短发给人自信的感觉,也带给自己一份信心,一份好心情。

初中的我不苟言笑,也表现的太过坚强,以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我是自主的,是独立的,不需要帮助,也势必会拒绝帮助的--我的身份是给予他人关心与爱的天使,而非接受施舍的弱者。只是有谁知道,我多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怀抱,却忽略了我梦中那长发飘飘的新娘。

现在的我,又开始蓄发了。已非单纯地圆一个梦,只是在寻找,寻找一种改变,寻找一个全新的自我。

长发飘飘,飘飘……

短发摇摇,摇摇……

[评语]

一个关于头发的故事,一段难忘的成长历程。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柔美的语言,借头发展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自我。

《过秦论》译文 篇四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⒓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e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注释 篇五

(1)秦孝公: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他支持变法,使秦国开始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殽(yáo摇)函:殽山和函谷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至殽山,西至潼津。

(2)雍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3)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

(4)八荒:即八方。古人把东南西北称作四方,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合称八方。此泛指荒远的地方。

(5)商君:即商鞅,原是卫国的庶公子,称卫鞅,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佐秦孝公主持变法,以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号曰商君。

(6)连衡:即连横。古人以东西为横,以南北为纵。地处西方的秦和处于东方的齐、楚等国联合起来以攻打别国,叫连横;东方各国北自燕,南至楚联合起来抗秦,叫合纵。

(7)拱手:两手合抱,喻很轻松的样子。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秦国派商鞅讨伐魏国,大破魏军,并俘虏了公子卬。魏国割河西之地给秦国。

(8)惠文、武、昭:《汉书》此处作“惠文、武、昭襄”,《史记》作“惠王、武王”。今从《文选》。

(9)遗册:册一作“策”,指秦孝公记载政治计划的简册。

(10)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

(11)巴蜀:皆古国名。巴,在今四川东部;蜀,在今四川西部。

(12)东据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秦武王四年,秦攻取韩国的宜阳;昭襄王二十年,魏国献出河东故都安邑;即所谓“膏腴之地”和“要害之郡”。

(13)合从:即“合纵”,参见注(6)。

(14)孟尝:孟尝君田文。

(15)平原:平原君赵胜。

(16)春申:春申君黄歇。

(17)信陵:信陵君魏无忌。以上四人是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以招贤纳士著称。

(18)约从离衡:即山东各国相约“合纵”,以离散秦“连横”之策。

(19)以上所列数人,包括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材,有些人事迹已不详。

(20)九国:指上文列举的韩、魏等。逡(qūn囷)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此段所记为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攻秦之事。

(21)镞(zú足):箭头。

(22)亡:逃亡。北:败走。

(23)卤(lǔ鲁):《文选》作“橹”,大的盾牌。

(24)彊:通“强”。

(25)享国日浅:孝文王在位仅数日,庄襄王在位也不过三年。

(26)秦王:指秦始皇嬴政。《文选》作“始皇”。

(27)六世:指秦孝公以下六王。

(28)二周:东周末年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王城,东周都巩。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庄襄王元年灭东周。

(29)六合:天、地和四方。

(30)棰:杖。拊(fǔ府):大棒。

(31)百越:古代越族散居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带,因其种类繁多,故称百越。

(32)桂林、象郡:桂林郡地处今广西北部及东部地区,象郡地处今广西南部地区,两郡均为秦始皇新置。

(33)俛:同“俯”。系颈:以带系颈,表示投降。

(34)蒙恬:秦名将。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并主持修筑长城。后为秦二世所逼,自杀。

(35)藩篱:篱笆,这里引伸为边疆。

(36)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实行分封制。丞相李斯竭力驳斥。秦始皇遂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和《诗》、《书》。次年又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

(37)黔首:百姓。黔,黑色。

(38)堕(huī灰):毁坏。

(39)锋:兵器。鐻(jù巨):钟鼓的架子。据《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二十四万斤)。”

(40)斩华为城:斩一作“践”,是。践华为城,即据守华山以为帝都的东城。

(41)因河为津:以黄河作为帝都咸阳的护城河。

(42)谁何:关塞上的卫兵盘问来往行人。何,呵问。

(43)殊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地区。

(44)陈涉: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

(45)甕(wēng翁)陶制器皿。牖(yǒu有):窗。甕牖即用破甕砌成的窗。绳枢:用绳子系住门板。枢,门上的轴。

(46)甿:古“氓”字。隶:低贱的人。

(47)迁徙之徒:谪罚去边地戍守的士卒。

(48)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墨翟(dí敌):墨子名翟。

(49)陶朱: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出走,在陶(今山东曹县)经商,号陶朱公。猗(yī衣)顿:鲁人,靠经营盐业致富。

(50)行(háng杭)伍:都是军队下层组织的名称。

(51)什伯:军队中的下级军官。

(52)罢:同“疲”。

(53)赢:担负。景:同“影”。

(54)鉏:同“锄”。櫌(yōu优):古农具,形似榔头,平整土地用。棘矜棘木做的矛柄。

(55)铣(xiān先):锋利。句戟:即鉤戟。铩(shā杀)长矛类兵器。

(56)適戍:被谪征发戍守边地。適,同“谪”。

(57)抗:同“亢”,高出,超过。

(58)乡:通“向”。

(59)度长絜(xié协)大:比量长短大小。絜,度量物体的粗细。

(60)千乘之权: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即中等实力之国。

(61)八州:九州中除雍州以外的八州。

(62)七庙:古代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过秦论中心论点 篇六

《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297 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