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师心得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幼儿教育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幼儿园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升入中班以后,幼儿要学习许多新的生活技能,进餐时引导幼儿主动尝试使用筷子就是其中的一项。接了新班后,我们发现陆瀚做事动作较慢,动手能力不太强,每次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而且饭粒、菜叶掉得满桌子都是。于是,我们没有急于让全班幼儿同步学习使用筷子,而是给包括陆瀚在内的几名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了勺子。起初,陆瀚确实比以前吃饭快了,桌上的饭粒和菜叶也掉得少了。当老师鼓励他吃得又好又快又干净时,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每天吃饭都要得第一名!”陆瀚终于体验到了吃饭比别人快、比别人好、比别人干净带来的自豪和快乐。当时,我欣慰地认为是由于老师细心观察并承认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为幼儿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支持和帮助,致使孩子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们为自己教育措施的成功感到高兴。

但是不久我发现,陆瀚吃饭又像以前一样吃到最后,磨磨蹭蹭了。老师怎么鼓励、督促也不管用。一次,我激励他说:“你瞧,别人用筷子吃饭你用勺子吃饭,你一定比他们吃得又快又好,咱们争取得第一名,加油好吗?”谁想陆瀚却说出了一句让我意想不到的话:“老师,我早就会用筷子了,我在家吃饭就是用筷子的,我也想在幼儿园用筷子吃饭,我不想用勺!”听了孩子的话我十分吃惊,原以为他用不了筷子才为他提供了勺子,可是孩子的心里却不喜欢再用勺子,而是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使用筷子。我半信半疑地将一双筷子拿给他使用,没想到陆瀚用筷子吃饭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与家长沟通了解到,陆瀚在家吃饭确实使用筷子,而且已有很长时间了。接下来的几天观察中,我发现陆瀚吃饭时使用筷子的技能同其他孩子一样好,只要老师多在他身边鼓励他、督促他,他就能很快、很好地将饭吃完。但是,老师一离开他身边他就会东张西望,一边玩一边吃,结果饭菜撒了一桌子,别人都吃完了他才吃了一半。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吃饭的问题是精神不集中、边吃边玩,没有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至于孩子的生活技能――使用筷子的能力一点儿也不差。原以为让孩子使用勺于吃饭是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可实际上,我却没有真正了解到孩子到底需要什么,真实水平是什么。老师用自己的判断善意地为孩子创造着认为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片面地认为自己已理解和尊重了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但恰恰相反,就是因为这个老师主观认为的“差异”,致使孩子没能自己主动地选择使用筷子还是勺,老师的片面与武断使孩子的合理意愿没有得到满足。

这件事让我体会到,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家庭成长环境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老师要细心照料幼儿的生活,但更要尊重他们的独立要求,辨别幼儿真实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鼓励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幼儿园小班心得体会 篇二

在忙碌的工作中,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多亏了这个班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这个班的所有工作都顺利完成了。本课程的每一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情况: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和班上的另一位老师思老师是一位活泼可爱的老师,她在工作中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一起讨论和解决班级问题。虽然我们的老师任务很重,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坚持创新的原则,在网上和其他材料上寻找相关课题的好教材,在备课和制作教具方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一切活动都是以儿童为主体进行的,我们只是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倾听者,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整整一个学期,孩子们的反馈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各种游戏都适合这个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也是他们热爱和感兴趣的。此外,我们还为孩子们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出去春游参观“六一”文艺演出。这些活动丰富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我们从多方面学习,比如出去观察,上网查。在这学期的教研课上,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前任领导和老师的认可和认可。

二、保护工作情况:

一个学期结束,我们不迟到不早退,对工作极其负责。在生活方面,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们健康蓬勃的成长。同时,在我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和午睡习惯。卫生方面,陶先生很有能力,坚持每天做好室内卫生,每周二在卫生检查中受到领导表扬。餐巾纸、毛巾、杯子按时清洗消毒。特别是病毒发生后,我们对孩子的卫生习惯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孩子也在这种情况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幼儿的发展: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课堂上,孩子们可以主动举手发言,积极参与各种游戏。他们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套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自理方面,孩子进步最明显。大多数孩子都学会了自己整理衣服。在“六一”表演和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得到了增强,大多数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表演。在各种安全教育中,儿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增强,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很好的预防。

四、家庭教育:

我们班一直对家长开放。我们每周向家长公布周计划,每天填写学习内容和家庭联系簿,定期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内的学习情况,方便孩子参与。通常在询问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们会经常联系家长,有的通过电话,有的通过面对面,有的通过家访,这样有利于双方及时沟通和处理问题,达到在家男女同校目标的一致性。我也在新浪上开了班级博客。与家长在线交流,这样更有利于解决一些问题。通过一个学期家长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赞扬和肯定。

五、存在的问题:

我们班有些孩子太胆小,不敢和老师大方地交谈。我们应该更密切地鼓励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培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保证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发展。

六、努力方向:

这学期我们会继续做好的。但我们也会正视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以后的班级工作开展得活灵活现。

幼儿教育心得 篇三

一、培养方向:

德、智、体、美培养项目:歌唱、舞蹈、美术、书法、体育、多媒体英语、电脑。

二、最佳教育方式:

手把手教育。

三、创造条件:

根据经济条件逐步构建歌唱、舞蹈、美术、书法、多媒体英语、电脑专用室;此中每项预算差异是巨大的,所以要根据经济条件适当创建;也可以集成创建,减少费用开支。

四、互动:

家长要全程参与,引导小孩教育;所以首要要求就是家长必须会,然后手把手教会小孩,只有小孩容易学会了,才有兴趣,才能更专注的投入;等到小孩学到一定程度,家长可以适当的退出,此时应该提出更多的理论指导,给小孩方向。

五、观察发现:

在互动过程,你须仔细观察,发现小孩的兴趣动态。

六、引导扶持:

发现兴趣后,要加以强化扶持教育,如参加什么培训班等;可惜好的培训班很贵,每课时都要上百,差的又不好,就跟幼儿园现状一样!所以家长要与时俱进多学东西,第一与小孩互动时间长,教的多;第二,减少很多费用开支;适当投资购买硬件、软件,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七、坚持:

当兴趣成为一种习惯,已经成为小孩的特性或特长了;你和你的孩子都已经成功了!

在此过程中,互动是关键!

八、互动的关键:

家长会、教、引导!家长会的越多越好;与时俱进吧!

九、互动的前提:

逐步构建歌唱、舞蹈、美术、书法、多媒体英语、电脑专用室。

十、借口:

1、小孩上3年级了,我都看不懂了,怎么教啊!

2、忙着赚钱养家,哪有时间啊!

3、我都不会,又没兴趣等!

十一、记住:

1、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已经不是问题了!虽然钱对我们穷人来说很重要!

2、学的是文化,文化是钱买不到的!

3、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就如盖茨能买最好的药,请最好的医生,还是免不了生老病死!

4、有文化的没钱,有钱的没文化!

5、文化是基础,只有有文化了才可能有钱;没文化的注定没钱,除非继承和意外之财!

幼儿教育心得 篇四

有人说,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惊奇、激动、欣喜的心情。我的孩子东东“呱呱”落地之后,彻底打乱了我的生活,接下去我就思考着、计划着如何照料他、教育他,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渐渐地觉得孩子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象植物一样,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发芽,而时机未到,任凭家长怎么着急都没用,我渐渐发现养孩子的第一大法宝就是“耐心等待”。比如,孩子四个月长了两颗牙,不长了,又不缺钙,怎么办呢,只有耐心等待。俗话说“七坐八爬”,可我家的东东九个月了还不会爬,怎么办呢?当时我们想了一切的办法,用好玩的东西吸引他,用绳子绑在他身上拉着他,就是不往前爬,可有一天,我们发现他前臂有力量了,能撑起自己了,然后突然的某天,能用肚子往前拱了,后来又能倒着爬了,后来几周他自己能爬了,真是惊讶。学走路也是如此,学步车、学步带一样都没用上,就看着他先扶着凳子站起来,然后扶着走,然后练习了蹲下-上举-前扑的动作,前扑时把大人都吓了一跳,孩子在那里自己笑,现在想来这个动作和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有关,这样走路的时候摔倒就是手落地了,13个月的时候他自己学会了走路。当时外婆抛出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人的环境里,还有不会走路的?!”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的“耐心”似乎越来越有限。以前我总是看不起那些用打骂手段管教孩子的,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用上这招。“快吃饭,不要玩!”看着东东拿着勺子,在那里不紧不慢的玩,碗里的饭都掉在了桌子上。“那么浪费。”我拿过勺子,喂他,他把头扭到一边,“快吃!”他不回答,也不吃。“吃完奖励一块饼干。”东东说“先吃饼干。”“不行。”见我没答应,东东又低着头自己玩自己的,“吃不吃——”,我终于发火了,“你这个小孩怎么这样,到底吃不吃——”东东看着我,哇地一声哭了。“哭什么哭——”“哇哇”东东哭得更厉害了。我当时一定很凶,吓坏他了,他哭个不停,最后还是我妥协了,抱起他,哄他。“好了,好了,不哭不哭,你为什么不吃饭呀?不饿吗?”“我不饿。”“好,那你先玩,饿了来找妈妈。”过一会了,东东跑过来说“妈妈我饿了。”看着他乖乖地把饭吃了,我心里想,这火发得一点用都没有,发火了,孩子哭了,结果还要自己哄,搞得自己情绪也不好。所以养孩子还是要讲究方法。

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也是个不错的法宝。我觉得应该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他自己的事情,比如象肚子饿,我试着跟东东讲道理:“别人是不知道自己肚子情况的,不吃饭没力气、长不高都是东东自己的事情,但是吃饭有个时间,过了时间,饭、菜就被大人吃光了,你就没有吃得了,要等晚上了。”孩子似懂非懂地看着我。后来一吃饭,我喊他,他说“再玩一会儿。”我说“再玩5分钟(虽然小孩没有时间概念)。”然后家里人会在那里很配合的说“我们菜真好吃,把它都吃光。”东东听到了,就会放下手中的玩具跑过来。其实我很担心他不来吃饭,假装不去催他,吃自己的,结果是他每次都自己跑过来了。平时,我也有意无意地为孩子提供一些选择。“今天想吃鸡肉还是牛肉?”“想呆在家里还是想和我一起出去?”“两双鞋子,你可以挑一双。”我觉得孩子很开心。此外,我还发现了孩子的一个特点,他们喜欢在大人面前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力量。于是我经常请求东东的帮助:“能帮我拿把扫帚吗?”“帮我把你的书放好。”“你长大了,我快抱不动你了,只能抱一小段路,我把你抱过马路,你能帮我的忙,自己走吗?”“好。”每当听到孩子肯定的回答,我都特别的欣慰。

和孩子一起游戏,也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孩子对游戏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洗手和涑口的时候,我总会假装细菌大王,对东东说“我给你糖,你别去洗手了,你洗了手我就惨兮兮了。”东东笑着说,说“不行不行,你没有糖。”“我有——”话还没说完,东东就打开了水龙头。有时候我在游戏中假装不讲礼貌,东东会给我指出来,然后我再对他说,平时对人要有礼貌,见面要打招呼,不然是不对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似乎特别能听我的道理。

当然有时候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还需要以身作则。那天,我们要参加一个婚礼,时间很紧急,东东的玩具丢得到处都是,我说“把你的玩具收拾一下,我们要出去了。”他不愿意收拾,希望我帮他的忙,可我想他自己收拾,我就说“爸爸,把你的东西收拾好,我把我的东西收拾好,东东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5分钟后,我们出发。”“好。”没想到东东一下子就答应了,而且行动迅速。

我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东东的笑脸,但是又要让他高高兴兴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真得好难!有些小时候适用的方法,大了不一定用得上,真是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现在我最想成为的就是一个快快乐乐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度过每一天!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幼儿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5 5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