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发布时间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呢?没有听过的话,接着往下看吧!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8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曹冲称象》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活动目标 篇二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曹冲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

3、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曹冲称象 篇三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板书:6、曹冲称象

官员曹冲(聪明)

造大秤、宰(曹冲秤象图)

直摇头曹操点点头

《曹冲称象》教案 篇四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比鲜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毖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碧富埃引入故事。

2、笨垂彝迹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卑迨榭翁猓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杂啥量挝模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蓖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苯淌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弊杂啥量挝模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弊杂啥量挝模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惫僭泵且槁圩乓桓鍪裁次侍猓肯嗷指导理解“到底”。

3、敝傅祭识恋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备聪埃荷辖诳瓮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惫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弊杂啥量挝模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蓖桌交流,互读。

3、毖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倍恋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倍恋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毙∽樘致郏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毙∽榛惚ǎ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敝傅祭识恋谌、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彼伎迹翰艹宄葡蟮陌旆ê寐穑克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敝室墒湍选

11弊杂衫识恋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2、闭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备聪按视铩

4、庇谩跋取…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卑压适陆哺家人或朋友听。

2、辈檎矣泄乩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设计思路 篇五

教师预先在活动范围内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物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再以幼儿帮助饲养员叔叔测量东北虎的体重设置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在先前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处理问题;最后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提升幼儿智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分层次扩散思维——测出较小物体的重量,怎么测?测出体积很大的物体重量,怎么测?除了用称来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在活动中幼儿积极献计献策;通过分组实践,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证实,肯定了自我。

教材分析 篇六

《曹冲称象》是大班下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的内容,教材来源于一个历史小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本活动恰好巧妙地利用了幼儿自然成长的要求,让他们在自由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从而有利于挖掘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和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和复述一件事的能力。

3、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懂得曹冲称象的过程和道理,使学生明白:爱动脑筋能成为聪明的人。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本课的教学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书写板书:6、曹冲称象。

(二)讲读课文。范读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多媒体课件)

思考: 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体会到了曹操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并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2、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能知道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

3、理解“议论”在课文中的意思。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呢?读出议论的语气。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能够说出两句的不同之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播放多媒体课件)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2、做实验突破难点。(播放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称象过程。

然后对学生可能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例如: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七)、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学生回答:七岁。)(播放多媒体课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才:说明曹冲刚刚七岁,年纪很小。

(用船代秤,解决“提不动”的问题,用石代象解决宰象的问题,既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伤害大象,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与官员们笨拙的称象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曹冲才七岁的时候,就想出了这么好的称象方法,如果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呢?同学们,曹冲只有七岁。按理说,大人们的经验应该比他丰富,可偏偏是他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一说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八)、总结全文。

1、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老师真心的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曹冲那样遇事多动脑筋,要勇于创新,做一个聪明的孩子。

(九)、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见附页。

(十)、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称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画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曹冲称象 篇八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理解课文,解决不懂的问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一段话用上冒号和引号。

教学重点:了解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5课《曹冲称象》,谁来说说通过上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2~4自然段

(一)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师:同学们先来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官员们送给曹操一头什么样的大象?

(又高又大,身子像者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说的非常好,就是因为这个大象太大了,才引起了官员们的疑问,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重,于是曹操就向官员们询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官员们也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好,现在同学们快速地读读第3自然段把官员们说的话画一画

(学生读书画批)

师:谁来说说官员们是怎么说的?(汇报)

生1:有的人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生2:还有的人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他们说的办法可行吗?谁来说说。

生:不可行。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3:有的人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师:说的非常好,还有吗?

生:从“曹操直摇头”这儿可以看出不可行。

师:谁能说说“直摇头”是什么意思?或者你用一个别的词说一说。

生:“直摇头”就是一个劲儿地摇,连续不断的摇。

师: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曹操听了官员们说的办法后的表现吗?

(生表演)

师:曹操听了意见“直摇头”表示什么呀?

生:很不满意。

师:就在这个时候站出了一个才七岁的小男孩,谁呀?

生:曹冲

(二)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

师:大家快来看看这个才七岁的小孩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把曹冲的办法画在书上。

(生读书画批)

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生:“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师:假如你在场你对曹冲的办法有什么疑问吗?

生1:把大象赶上船,船会不会下沉呀?

师:提的非常好,咱们同学也来想一想,谁能说说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2:刚才说找来一艘大船,也就是能够承受住大象。

师:嗯!书看的非常仔细。 我们既然要想用船称象得找一条足够大的船。还有吗?

生3:大象的重量怎么就是石头的重量呢?

师:谁来帮他解答?

生4:大象下沉的深度和石头下沉的深度相同说明他们的重量相同。

师:看来你真的明白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师:我们再来读读曹冲称象的方法,看看可以分成几步?

生:四步。一是,象上船,沿水面画线。二是,象上岸,船装石头。三是,船下沉至画线处,称石头。四是,计算石头总重量。

师:按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

生5:不用砍树做大称。

生6:不用宰象。

师:快来看看曹操听了儿子说的方法是什么表情?

生:点头微笑。

师:曹操的微笑表示什么?

生:很满意。

三、激发情感

师:曹冲只是一个才7岁的孩子,一个“才”字说明什么?

生:说明曹冲当时很小

师:如果让你换个词你会用什么?

生:“刚刚”、“只有”

师:就是这么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却想出了大人们都想不出的好办法。如果你是曹操你会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1:儿子你真聪明

……

师:如果你是在场的官员你又会怎么说?

生2:这个小孩子真聪明,比我们都强。

……

师:如果曹冲来到这儿,你想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3:你真棒,我真佩服你!

生4:你真聪明。

生5:你太聪明了。

生6:你怎么那么聪明呀!

生7: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应该向你学习。

……

四、升华

师:你们今年几岁了?

师:和曹冲差不多吗,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师:〔提示〕石头搬来搬去的多麻烦呀?要是换成什么就好了?

生1:人

生2:士兵

……

师:说的真好!你比曹冲还聪明,同学们下课还可以再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和同学比一比谁的办法好。

五、板书

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称

1、象上船,沿水面画线。

2、象上岸,船装石头。

3、船下沉至画线处,称石头。

4、计算石头总重量。

宰大象

直摇头曹操 点头微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8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