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篇一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按要求填空(6分)

生字音节部首除部首外笔画数组词掣    钮    瞻    聂    臻    奏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2分)

呈(  ) 挺(  ) 檐(  ) 掣(  ) 蓝(  ) 激(  )

程(  ) 艇(  ) 瞻(  ) 警(  ) 篮(  ) 檄(  )

逞(  ) 延(  ) 谵(  ) 儆(  ) 监(  ) 缴(  )

三、读句子,解释加粗的字(1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到中华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面红旗迎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十万一齐脱帽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8分)

旗帜  旗手  旗杆

1、每当天an门广场升起国旗的时刻,护卫队的青年高掣着鲜艳的(  )把国旗升上了(  )之顶。

欢跃  欢腾  欢呼

2、十一长假到来的时候,首都天an门广场到处都是(  )的人群,在欢乐的音乐声中,人群相互(  )着问好,祝愿祖国昌盛繁荣。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中的“海洋”指的是________。“波浪”只的是______

__。句中运用了______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_

的____。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域、西域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充分展现了____和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词语美容院(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6分)

(   )        (   )

(   )的金水桥    (   )的海洋

(   )        (   )

(   )        (   )

(   )的声音     (   )的队伍

(   )        (   )

七、我来找朋友(把下面的语句恰当的连接起来)(5分)

天an门        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会场爆发出      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战斗的声音     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每一声炮响后     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欢呼声        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八、下列烁法正确的是(   )(5分)

1、《开国大典》描写了大典的壮丽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大典的喜爱之情。

2、课文围绕开国大典的盛况,描写了首都人民在开国大典时刻的欢呼激动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九、我会按要求做题(10分)

1、照句子在课文中找出四字词语写下来:

例:冉冉升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天说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  )一(  )  再(  )再(  )

前(  )后(  )  上(  )下(  )

十、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2分)

1、《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描写的?在不同的顺序中,大典的盛况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大典的盛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选择题(12分)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句中的“直奔”能表达( )

① 人们强烈的感情。

② 人走的速度快。

③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 )

① 人们怀着深厚的情感。

② 人们自觉性很高。

③ 会场的严肃性。

3、《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____和____写得很清楚。

① 过程  ② 场景  ③ 时间  ④ 人物

开国大典教案 篇二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9个新词的意思,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学写排比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8自然段。

4、能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设想】

1、课前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盛况的资料。

2、本课的学习采用感悟与朗读结合的方法。

3、本课安排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尤其要注意典礼过程和群众场面的描写。由于本文是第八单元第一篇,所以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庆节是哪一天吗?

2、对呀,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板书:

开国大典

3、解题:

开国:新创立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⑴ 标出自然段,圈出课文中的字词。

⑵ 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会前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导读导语,讲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完成题目:

开国大典__年__月__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有__,还有__,估计总数__。会场在__。主席台设在__。

2、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

指名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在黑板上画“t”字形。学生在它周围写出各地点。)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词句反映了人们来得很早?这又说明了什么?

小组交流:

(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也说明心情很兴奋。)

相机学习新词:汇集,擎着,提着,给它们找近义词。

4、播放多面体课件看会场的场面,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呢?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指导朗读。

5、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哪些情况?

6、齐读第一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继续讲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⑴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⑵ 学生自由发言。

⑶ 教师小结并板书

⑷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⑸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② 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③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an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⑹ 播放课件:

(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⑺ 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⑴ 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⑵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⑶ 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课文写了典礼顺序后又写群众情绪?

4、划出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

三、总结

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6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