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学 > 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最新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反比例函数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现实生活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

(2)能解决确定反比例函数中常数志值的实际问题。

(3)会处理涉及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使我们认识到了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请看例1(投影出课本第50页例2)。例1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把轮船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吨/天)与卸货时间t(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由于紧急情况,船上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日内卸载完毕,那么每天至少卸货多少吨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审完题后,你的切入点是什么,由题意知:船上载物重是30×8=240吨,这是一个不变量,也就是在这个卸货过程中的常量,所以根据卸货速度×卸货天数=货物重量,可以得到v与t的函数关系即vt=240,v=240,所以v是t的反比例函数,且t>0.t

(2)你们再回忆一下,今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与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昨天求出的反比例函数,常数k是直接知道的,今天要先确定常数k)

(3)明确了问题的区别,那么第二问怎样解决

根据反比例函数v=240(t>0),当t=5时,v=48。即每天至少要48吨。这样做的答案是不错的,这里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二问,你有什么想法。实际上这里是不等式关系,5日内完成,可以这样化简t=240/v,0<t≤5,即0<240/v≤5,可以知道v≥48即至少要每天48吨。但是课本把第二问中“至少”处理成等式,使问题简单了。

3、巩固练习

例2某蓄水池的排水管道每小时排水8 m3,6 h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时的排水量达到q(m3),将满池水排空所需时间为t(h),求q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准备在5 h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小时排水量至少为多少

(4)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为每时12 m3,那么最少多长时间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这个巩固练习前三问与例题类似,设置第四问是为了与第一堂课相衔接,使学生学会将函数关系式变形。授课时,教师要对第四问进行细致分析。由学生板书,师生分析,为小结作准备。

4、小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而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1)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2)确定反比例函数时,先根据题意求出走,而后根据已有知识得出反比例函数。

(3)求“至少”“最多”值时,可根据函数的性质得到。

5、作业设计①必做题:

(1)课本第61页第2题。

(2)某打印店要完成一批电脑打字任务,每天完成75页,需8天,设每天完成的页数y,所需天数x。问y与x是何种函数关系若要求在5天内完成任务,每天至少要完成几页。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2);(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2);(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因为x=2时,y=6,所以有解得k=12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反比例函数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

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例:小丽是一个近视眼,整天眼镜不离鼻子,但自己一直不理解自己的眼镜配制的原理,很是苦闷,近来她了解到近视眼镜的度数y(度)与镜片的焦距为x(m)成反比例,并请教师傅了解到自己400度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m,可惜她不知道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所以她写不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我们大家正好学过反比例函数了,谁能帮助她解决这个问题呢?

反比例函数在生活、生产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矩形中S一定,a和b之间的关系?你能举例吗?

二、例题精析

例1、见课本73页

例2、见课本74页

例3、某气球内充满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千帕)是气球体积V(米3)的反比例函数

(1)写出这个函数解析式

(2)当气球的体积为0.8m3时,气球的气压是多少千帕?

(3)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4千帕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不小于多少立方米?

三、课堂练习课本P74练习1、2题

四、课堂小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五、课堂作业课本P75习题9.3第1、2题

六、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教案 篇四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物理杠杆知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物理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

掌握从物理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 属:在物理学中,有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这也称为跨学科应用。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安培)和电阻R(欧姆)成反比例,当电阻R=5欧姆时,电流I=2安培。

(1)求I与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电流I=0.5时,求电阻R的值。

设计意图:

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物理学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提高各学科相互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

师生行为:

可由学生独立思考,领会反比例函数在物理学中的综合应用。

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点物理学知识的引导。

师: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看变量I与R之间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可设出其表达式,再由已知条件(I与R的一对对应值)得到字母系数k的值。

生:(1)解:设I=kR ∵R=5,I=2,于是2=k5 ,所以k=10,I=10R 。

(3) 当I=0.5时,R=10I=100.5 =20(欧姆)。

师:很好!“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这是哪一位科学家的名言?这里蕴涵着什么 样的原理呢?

生: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师:是的。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 若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通俗一点可以描述为;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例子。

二、讲授新课

小伟欲用撬棍橇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牛顿和0.5米。

(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米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多少?

设计意图:

物理学中的很多量之间的变化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因此,在这儿又一次借助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物理学中的问题,即跨学科综合应用。

师生行为:

先由学生根据“杠杆定律”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揭示“杠杆乎衡”与“反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xy =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反比例函数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去幼儿园接小朋友,看见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们分饼干,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分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人数(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311 57006